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合集下载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
你怎样看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8日凌晨1时多,市公安局派人要求将尸体 运至殡仪馆,遭家属再度拒绝。 凌晨2点,武警开着消防车再次试图进入, 人群将轮胎砸穿,有七八名武警受伤。20 日下午,死者表弟王子豪把自己和冰棺关进 酒店大厅内间小屋,备上了两桶汽油,准备 随时同归于尽。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朱清时
朱清时是一位中国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校长。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2010年12月15日,筹备三年的南方科技 大学官方网站刊登出校长朱清时“致报考南 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 “我们要想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我 们没有时间去做这么长的时间申请。我们只 好先行先试。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 凭。”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 2009年6月17日晚8时许,石首市公安局 接到群众报警,该市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 具坠楼男尸。警方现场初步认定是自杀,并 要求将尸体带走解剖,遭到死者家属的拒绝 。经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本地人 ,该酒店厨师。家属对死因及遗书的真实性 表示怀疑,将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引来众 多群众围观。
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
筹办三年多后,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 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年底作出决定:拟自主招 生并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 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 自发文凭与学位。

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 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 求 ;稳固党执政地位的社 会根底、实现党执政历史 任务的必然要求 。
13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8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开 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 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 据国内外形势的开展变化,强调实 现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11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 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2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7
2.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 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 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开展了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 会建设理论。
8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 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 民内部矛盾 。
9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 达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开展生产 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 10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 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 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些思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 重要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理想追求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以和为贵”,墨子提出过
“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
会状态。《天朝田亩制度》中也曾赞扬“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康
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
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
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
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淮,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
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激
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增多。小布什上台
后推出的“新美利坚帝国”、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选多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选多选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 )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 )A.民主法治B.自由民主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 )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B.共同富裕C.民主法治D.公平正义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科学发展B.诚心友爱C.充满活力D.民主法治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安定C.民主法治D.改革开放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经济发展D.社会稳定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 )A.党的领导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各族人民D.各阶层民众二、选择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思考
中国共产党为何反复强调要 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实依据
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 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 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1803年,法国的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 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 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英国的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 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 1842年,德国的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 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 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我国历史上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 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 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 “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 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毛泽东:“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毛泽东: 我们的目标,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 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 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 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 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 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 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 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 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 会和谐的思想。 会和谐的思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 兼相爱” 爱无差” “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 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 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 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 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 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 旧制度下, 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 的。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授课对象:二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熟悉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重点难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可能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课外阅读文献: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课外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在改善民生方面,我们的社会还有那些不和谐的地方?如何改进?”进行讨论。

并做好课堂交流的发言准备。

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第2课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第3课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4课时: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古今中外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子和谐思想,中国近代和谐社会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概述复习题库11

毛泽东思想与概述复习题库11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关于和谐社会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B 〕A、和谐社会是最高理想B、和谐社会是共同理想C、和谐社会是全体公民的理想D、和谐神会只是中国人的理想2. 在《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地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重大部署。

这个决定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 D 〕A、十六大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五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3. 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D 〕A、二者在内容上完全不同B、二者是两个阶段上的不同目标C、二者的目标要求是完全相同的D、二者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反映4. 从根本上,和谐社会是要理顺〔 C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利益关系D、权利关系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以下哪个问题的新的探索〔 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改革开放C、对外开放D、小康社会6.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C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是〔 A 〕A、社会主义的B、共产主义的C、福利社会的D、田园牧歌式的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其中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D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发展先进文化C、科学发展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C 〕A、党的领导B、发展公共事业C、制度建设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B 〕A、党的基本路线B、中国共产党C、稳定的社会局面D、广阔人民群众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稳固党执政的〔 D 〕A、物质基础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D、社会基础12.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B 〕的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 D)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A.民主法治 B.诚信友爱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B)。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D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E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E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 )。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D )。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10.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奋斗目标的重要会议是( B )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1.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命题的会议是(B )A.党的十六大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2.提出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社会建设思想的是( B )A.刘少奇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13.()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D)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B)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6.“十一五”规划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C)A.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B.不断推进共同富裕C.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多项选择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ABCD)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 (ABCD)A.人的全面发展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 (ABCD)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
38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相互包含 相辅相成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3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4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 握的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结果。 不同于封建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 托邦”、资本主义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未来 的共产主义社会。
35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2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13
14
康有为提 出建立 “人人相 亲,人人 平等,天 下为公” 的理想社 会。
15
(2)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空想 社会主义者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础上就提出过和谐社会的价值理 想。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
16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2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
1、 200指2年出,:十当六前大,报中告国第社一会次总提体出上“是社和会谐更的加,和但谐也”是我 们存党在为之不奋少斗影的响一社个会重和要谐目的标矛。盾这和是问我题党。首保次持提清出醒构头建脑和,谐 社深会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 2、和十谐六的届矛三盾中和全问会题把及完其善产社生会的主原义因市,场更经加济积体极制主,动提地高构建 社正会视主义矛和盾谐、社化会解的矛能盾力,作最为大加限强度党地的增执加政和能谐力因建素设,的最重要 内大容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 3、的十重六要届保四证中。全会,2004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业压力上升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09年1月20日公布,20 08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末 上升0.2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数字自2003年以来首 次呈现上升趋势。 “这个数据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因为失业的农民工和未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统计 在内。” 今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710万人,其 中包括去年尚未找到工作的100万毕业生。
邓小平经典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邓小平还提出,如 果精神文明建设没有 抓好,风气如果坏下 去,经济搞成功又有 什么意义呢?
江泽民强调:社会 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 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 的全面发展、全部进 步这样的社会,是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和 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 社会,也包括了促进 人民全面发展的这样 一个任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 义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 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 题研讨班上,曾经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 一个讲话中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这样 一种社会。这28个字,既是对我们要建一个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一种描述,基本含义的 一种解释,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出 来的一个总体的要求。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 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和 谐社会,它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所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那种田园的风格,也不同于空 想社会主义的那种乌托邦,它更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所 谓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 际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个阶梯。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理论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 整来解决; 整来解决;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自由人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 发展; 发展;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 理念的升华。 理念的升华。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 供良好社会环境。 供良好社会环境。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 统一的; 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条件。 会的重要条件。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1、世情依据 2、国情依据
3、党情依据
1、世情依据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 险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 段,我们面临的 发展机遇前所未 有,面对的挑战 也前所未有。
2、 国情依据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 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上图是一位行人走 过被沙尘笼罩的中 华世纪坛
3、党情依据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 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
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
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一讲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导入
解读“和谐” 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 代课题。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 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有协 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教学导入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 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 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 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转型期。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 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
0.434 0.382 0.30

毛概 第11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 第11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兼相爱”、“爱无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墨子B、孟子C、孔子2、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A、魏特林B、付立叶C、马克思3、社会要和谐,首先要()A、发展B、改革C、稳定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思想道德建设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坚持“双百方针”5、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A、十六大报告B、十三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六中全会6、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的是党的()A、十六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都属于建设()这个大范畴。

A、建设共产主义B、现代化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认识的深化A、党的性质B、执政规律C、奋斗目标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10、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诚信友爱B、以人为本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多项选择题:1、和谐社会是()A、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B、不是社会形态C、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D、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E、.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F、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它包括()层面的内容:A、第一个层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B、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和谐C、第三个层面是人自身的和谐D、第四个层面是人与动物的和谐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包括()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有()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C、必须坚持生态文明; 必须坚持政治文明;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E、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有()A、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B、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C、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D、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E、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F、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三、简答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四、论述题: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本章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当前各级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来阐述理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拓展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对接。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高职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掌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能力目标:使高职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社会经济现象。

学会运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分析社会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素质目标:使高职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使高职学生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激发他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意识,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之中。

3.教材处理:本章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具体领域中的展开。

通过教学,本章主要回答:第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二,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第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三个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t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8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 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了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政治团体政治上 的平等和根本利益的一致,为我们化解各种矛盾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4
2007年党 的十七大再次 强调了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 并对以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 设作了全面部 署。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放手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本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3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属于十六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是党根据十六大以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新的战略构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四位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有两节,第一节主要讲三个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如何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第二节主要讲两个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虽然“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是现在才提出的,但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1.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

我国古代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和谐”、“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集众”;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和而不同”。

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运用了“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就提到过“和为贵”。

图原文是: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段话的大意是“礼”的作用,当以和谐社会为上。

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就以它为最高原则。

孔子所渴望、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一种和衷、和谐的状态,和合、和平的环境,和顺、和洽的气氛。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

几千年来,墨家思想在中国虽然不曾占据主导地位,墨子精神却始终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真理和理想奋斗不息。

毛概选择题

毛概选择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b)观点A. 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2、中国共产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c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d)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D.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 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制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dA.中共更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六大D.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发展和谐文化C.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C. 坚持改革开放D. 正确处理改革发稳定的关系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dA. 《全世界和谐》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C.《论十大关系》D.《共产党宣言》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d )A、两者毫不相干;B、两者完全等同;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任务;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选题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C)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B)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A)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民主法治D.坚持科学发展5.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会议是(A)A.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6.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B.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C.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7.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C)A.发展和谐文化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8.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A)A.加强思想文化建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D.发展经济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C)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C.坚持改革开放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A)A.《共产党宣言》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C.《全世界和谐》D.《论十大关系》11.“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讲这段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D)A.陈云B.邓小平C.周恩来D.毛泽东12.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C)A.保障B.创新B.C.发展 D.管理1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C)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4.第一次把“和谐”写入我国现代化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党的文件是(C)A.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B.中共十三大报告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二、多选题1.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是(BC)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十大关系》D.《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包括(ABD)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B.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C.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3.和谐社会就是(ABCD)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CD)A.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D.诚信友爱、充满活力5.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C)A.生态良好B.生活富裕C.生产发展D.生态平衡6.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ABCD)A.社会结构深刻变动B.思想观念深刻变化C.利益格局深刻调整D.经济体制深刻变革7.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A.政治文明建设B.和谐社会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D.物质文明建设8.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BCD)A.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B.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B.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D.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三.辨析题1.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把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正是因为我们党毫不动摇地牢牢抓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今天中国的巨大变化。

(2)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当前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还是靠经济发展。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四、简答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怎样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答案:(1)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无差别无矛盾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致力于建立一套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化解矛盾、规避灾难并由此促进社会和谐的运行机制。

(2)在当前,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究,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各方面群众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确保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简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答案:(1)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2)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3)(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2)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

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五、论述1.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1)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