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6课时 简单应用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教案
分数除法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kg。
x=28
x=28÷
x=28×
x=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手写
(1)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 =。
(2)故事书本数比科技书多 。× =。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1题。(1)根据题意列出等量来自系式:南北距离× =东西距离。
(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x=5200。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人体体内水分有关的问题。
课题
分数除法
课时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回顾反思等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爸爸体重是75kg,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2)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爸爸的体重×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35× =28(kg)
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明确:这道题的问题求的是小明的体重,和成人的信息无关,因此不需要用到有关成人的信息。
4.拓展延伸:爸爸体内有50kg水分,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完成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除法相关概念;–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题目;3.分数除法的练习题;4.学生小组间的通道交流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有5支铅笔,他要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将得到几支铅笔?”2.概念讲解1.分数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

2.解答问题:根据问题确定被除数、除数,并求解过程。

3.案例分析老师呈现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解答,并展示解决过程。

4.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2.在小组内相互出题,共同解答。

5.交流讨论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解答,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

6.反思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习得的知识,强调重要概念和解题技巧。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应用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解决问题关键步骤:确定问题类型,列出数据信息,寻找解题思路,逐步解答。

七、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2020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第6课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1页例6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例6是有关“和倍、差倍”的问题。

例题中含有两个未知量,题中给出了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两种关系,要求学生根据这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材以篮球比赛上、下半场得分为素材,引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学生要根据题意找出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区别在于先设哪个量为未知数,然后利用两个量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教学目标1.会通过线段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问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较复杂的和倍、差倍问题,有效运用画图策略,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画图、讨论、交流、总结等方法来学习及思考,渗透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复习: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学习: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延学:解决生活中稍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两个班篮球队比赛的画面,然后逐渐锁定在两个篮球运动员谈论比分的情况。

一位篮球运动员说:“我们班全场得了42分。

”另一位篮球运动员说:“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

”然后画面提出问题: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课件播放暂停,由生活情景中的问题导入本课课题。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用篮球队比赛中得分情况这一生活情景引入,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本班的篮球比赛得分情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6课时 简单应用-学习文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6课时 简单应用-学习文档

第6课时简单应用(二)◆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提示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我国及世界森林覆盖率数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森林覆盖率的实际问题。

3.了解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难点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下图。

师:图中的人们正在干什么?生:在植树。

师:对,每年春季我国都有许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造林除了能够美化环境、降低噪音外,主要作用是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那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统计资料。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图)师:请根据资料中的数据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1)我国森林面积10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平方千米?(2)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千米?(3)照上面的情况估计,要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少年的时间?学生独立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

生1:我国森林面积10年增加的面积大约有960X(20.36%—16.55%)=36.576(万平方千米)≈37万平方千米=370000平方千米。

生2:平均每年增加370000÷10=37000(平方千米)。

生3:要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需要960X(30%一20.36%)÷3.7=25(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正确地解答了这两个问题,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咱们再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出示教材第38页例4图片)师:对我国的森林覆盖问题,你有何感想?生1:通过数据的计算和比较,使我认识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3单元 百分数-第6课时 简单应用(2)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3单元  百分数-第6课时  简单应用(2)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3)解答:9600000×30%=2880000(平方千米) 2880000-1954560=925440(平方千米) 925440÷36576≈26(年) 答:还要约26年的时间。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2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1)14900万平方千米=1490000万公顷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二、巩固练习
只列式,不解答 1、5比4多百分之几? (5-4)÷4 2、4比5少百分之几? (5-4)÷5 3、17.5吨比20吨少百分之几? (20-17..森林覆盖率=陆森地林面面积积 ×100% 2.已知森林覆盖率及陆地面积(单位“1”的量),求森林面 积,用乘法计算,即森林面积=陆地面积×森林覆盖率。
38.69亿公顷=386900万公顷 386900 ×100%≈26.0%
1490000
答:世界森林的覆盖率约是26.0%。
(2)960万平方千米=9600000平方千米 9600000×26.0%=2496000(平方千米) 2496000-1954560=541440(平方千米) 541440÷36576≈15(年) 答:还要植树造林541440平方千米,大约还要15年的时间才 能完成。
冀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课件设计
规范解答 (1)解答:960万平方千米=9600000平方千米 9600000×16.55%=1588800(平方千米) 9600000×20.36%=1954560(平方千米) 1954560-1588800=365760(平方千米) 答:我国森林面积10年大约增加了365760平方千米。 (2)解答:365760÷10=36576(平方千米) 答:平均每年增加36576平方千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6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学习目标: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学会分析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进一步训练画线段图的能力, 提高解答此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学习重难点:掌握分析法, 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先由学生自学课本, 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立思考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进行展示, 小组间互相点评, 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小组合作,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再独立完成导学案。

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说出单位“1”的量, 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 。

⑵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的瓶数多23 。

⑶一瓶墨水, 已经用了 。

自主学习:教材14页, 想一想, 填一填。

1.青少年每分钟跳( )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 多的部分是( )的 。

3.要求的是(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合作探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3.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想一想: 把什么看成的单位“1”? 应该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几份? 另一个量比它多几份?要求: 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练习: 小红收集邮票48张, 小刚收集的比小红少 , 小刚比小红少收集多少张邮票? 小刚收集了多少张邮票? (请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 再组内交流)小结: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 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学以致用, 过关检测:1列式计算:甲数是120, 乙数比甲数少 , 乙数是多少?2.大客车有18辆, 小汽车比大客车多, 小汽车有多少辆?3.小汽车有24辆, 大客车比小汽车少, 大客车有多少辆?★: 幼儿园买156个苹果, 中班小朋友拿走, 大班小朋友拿走余下的, 还剩多少个苹果?整理学案“节约用水, 人人有责”, 课后, 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 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 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每个人都要保护它, 做到节约每一滴水, 造福子孙万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二)1.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根据已知的另一个数的值,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重点: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难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线段分析图。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如何计算。

生回答后板书: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即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715=35÷715=75kg。

师:如果将这道题中的条件“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换成“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像这样的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出示课件,教学课本第38页例5。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以下信息: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几分之几?要求的问题是谁的体重?2.依据题意,分析解答。

(1)师: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815,那么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呢?生1:这里把爸爸的体重看成单位“1”,小明比爸爸轻815,那么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815=7 15。

生2:如果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比爸爸体重轻其中的8份,则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7份,也就是说,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715。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怎么画线段图呢?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条线段表示爸爸的体重,将其平均分成15份,小明体重比爸爸轻其中的8份,小明体重占7份,是爸爸体重的715,也就是35kg。

线段图如下所示:(3)师:从线段图中我们发现了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求解爸爸的体重呢?方法一:爸爸的体重×(1-815)=小明的体重先求出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几分之几,然后由已知的小明体重求出爸爸的体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进行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对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运算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探究结果进行讲解,理清运算的思路和规则。

5.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明白得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定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预备1.依照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依照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

六(1)班有多少人?(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出例5。

(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猎取信息。

独立填写“阅读与明白得”,复述题意,说说明白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明白得。

(3)明白得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依照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忆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如何样检验?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依照题意改变线段图。

(2)依照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觉了什么?(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明白得、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定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定稿)

实验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备课手册
学生计算后订正时,着重评讲第5小题至第7小题的解法,第5、6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写出计算过程前是怎样想的,即0.375和0.6是怎样处理的?第7小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题依据。

第四小题目可以在等号
两边先乘以4再乘2
3
,也可以一次同乘4与
2
3
的积。

二、深入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根绳子剪去3米正好是1
3
,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
是多少米?()
A 1
B 9
C 3
②与12÷4
5
相等的式子是:()
A、12÷5×4B、12÷4×5C、12×0.4
2、
(此题中的60瓦是没有用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少数学生的正确列式,这里在学生审题之后指名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列式中不需要这个条件。


3、
(让学生先计算,再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弄清楚:其原因是23 的倒数与1
2 的积正好是1。

也就
是除以23 、34 再乘上1
2 ,实际效果相当于除以或乘上
1。


三、自主练习: 1、
2、一根绳子每次剪去它的1
2 ,一共剪了4次,最后下
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3、。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2)课时内容教材第36页例5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方程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时,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能力。

3.在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知识。

(课件出示)师: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并说出如何列式。

【学情预设】数量关系式是:小红的存钱数×715=小明的存钱数,列式为35÷715。

师:如果把“他存的钱是小红的存钱数的715”改成“他存的钱比小红的存钱数少815”,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从复习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入手,着重放在分析方法上,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探究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1)阅读与理解。

师: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学情预设】已知小明的体重是35 kg,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

要求的是爸爸的体重。

师:“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是什么意思?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几分之几呢?【学情预设】“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15”的意思是: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部分是爸爸的体重的815,也就是如果把爸爸的体重平均分成15份,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其中的(15-8)份,即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715。

(2)分析与解答。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6课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是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求一个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求一个数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比小明多买了1/3,问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已知一个数比5多1/5,求这个数。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讨论,交流解题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

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课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课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数目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2.3.【教课重难点】要点:找数目关系。

难点:剖析数目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依据题意,1)苹果有akg,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2)鸡有b只,鸭的只鸭比鸡少()只,鸭有(指名报告,并让其余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依据题意先写出数目关系式,(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

六(1)班有(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二、自主研究创建情境,引出例5。

(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成“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余不变,即为例5)2.(1)看例题的插图,获守信息。

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复述题意,谈谈知道了什么,(2)剖析题意,谈谈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目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绘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3.(1(2(3(4(5)阅读课本例5改变例5“回首与反省”:看看小明的体重能否比爸爸轻,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1)依据题意改(2(3)启迪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4)教师小结:上边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我们应当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看图口头编实质问题。

组织学生察看剖析线段图,而后独立做,最后指名试试编,集体订正。

达成教材练习八第10题(先试试解答,后反应并比较(1)、(2)和(3)、(4)的对照剖析:为何它的解法不一样?有什么共同点?)四、讲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时应注五、讲堂作业教材练习八第7、8、9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教学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时《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教学课件
(1- )x = 9
10
9
x = 9÷
10
x = 10 答:这桶水重10千克。
一个机械加工厂,九月份生产一种零件1000个,比原计划
1
多生产 。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
4
下面是东东的解答过程,他算对了吗?
分析:
1
1000× =250(个)
4
答:比原计划多生产250个
零件。
应把原计划生产的数量
看作单位“1”。
4
红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黄花朵数的
(2)一批货物,运走了
1
4
3
7
,还剩下 t,这批货物重多少吨?
10
10
3
7
原货物的重量-原货物的 =
t
10 10
在通常情况下,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
1
。现有一块重9kg的冰,如果有一桶水的体积和
10
这块冰的体积相等,这桶水有多重?
解:设这桶水重x千克。
1
解:设爸爸的工资是x元。
-
1
=2500
5
4
=2500
5
=3125
答:爸爸每月的工资为3125元。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1.先弄清题目意思
2.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的关键
3.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
3
分数除法
在九月份“推普周”活动中,六年级有 42 名同学参
加了学校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比五年级参加的人
1
数多 ,五年级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诗词朗诵比赛?
6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今天,我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出示例4题目1.阅读与理解:(1)你知道了什么?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成37页第一部分填空。

(2)找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分率)和与几分之几对应的量,(3)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是多余的条件。

2.分析与解答:(1)画线段图:独立思考,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出“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并在线段图上标明哪一部分是“小明体内的水分”,即28kg ;哪一部分是要求的“小明的体重”,然后写出等量关系式。

(2)写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列方程解答: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式写方程)45x =28 x =35(4)分数除法解答:求小明的体重,也就是求单位“1”的量。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可知,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写算式:28÷45=35(kg)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

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2)”,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将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理解和运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应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绘制图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多步骤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问题背景,识别并提取关键信息。

2. 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3. 独立或合作完成多步骤问题的解决。

4. 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清晰表达解题思路和结果。

5.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在于:1. 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2. 在多步骤问题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

3. 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沟通与协调。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或图片数学教具(如尺子、计算器等)学生分组活动所需材料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复习巩固。

第二阶段:探究与讲解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演示解题过程。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分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

学生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解答疑问,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本课时的和教学目标。

关键知识点的图示和说明。

解题步骤和例题展示。

学生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基础练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综合应用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考虑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与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

六(1)班有多少人?(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出例5。

(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

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 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然后独立做,最后指名尝试编,集体订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6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六课时第 6 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杂教课内容: P50例 6、“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八第 10-13 题。

教课目标: 1. 结合生活中详尽的情形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乘除混杂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杂运算的式题。

教课要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杂运算。

教课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乘除混杂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杂运算。

(揭穿课题)二、教课例 61. 出示例 6 中的条件,指引理解题意。

( 1)读题,理解题意。

(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经过信息的组合, 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新的信息?2. 谈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3 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想,看能不可以把结果算出来。

(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①假如先求 3 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板书: 4 3 =12 (升) 12 ÷ 3 =8(杯)5 5 5 10②假如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板书: 4÷ 3 =8(杯)8 ×3=8(杯) 5 10 3 33. 这题假如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试试列式。

( 2)指名报告,依据学生的报告板书:4 3 ÷ 34÷3×3 5 10 5 10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 教课“试一试”。

( 1)出示: 5 ÷ 3 ÷ 5,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8 4 7(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谈论算法, 师板书计算过程。

5 ÷ 3 ÷ 5 = 5 ×( )×()=( )8 4 7 85. 谈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杂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 1)在小组中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简单应用(二)◆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提示森林覆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教学目标1.经历了解我国及世界森林覆盖率数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森林覆盖率的实际问题。

3.了解我国森林覆盖率与世界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的差距,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和保护绿色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植树造林问题,经历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难点对植树造林的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下图。

师:图中的人们正在干什么?生:在植树。

师:对,每年春季我国都有许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造林除了能够美化环境、降低噪音外,主要作用是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那现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统计资料。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图)师:请根据资料中的数据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1)我国森林面积10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平方千米?(2)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千米?(3)照上面的情况估计,要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要多少年的时间?学生独立解答,点名汇报,集体订正。

生1:我国森林面积10年增加的面积大约有960X(20.36%—16.55%)=36.576(万平方千米)≈37万平方千米=370000平方千米。

生2:平均每年增加370000÷10=37000(平方千米)。

生3:要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0%的目标,还需要960X(30%一20.36%)÷3.7=25(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正确地解答了这两个问题,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

咱们再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出示教材第38页例4图片)师:对我国的森林覆盖问题,你有何感想?生1:通过数据的计算和比较,使我认识到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生2:我们每年都要多植树造林,任务还十分艰巨。

生3: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参加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去。

师: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一定会达到甚至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的两个问题。

(1)世界森林的覆盖率是多少?(2)我国要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还要植树造林多少平方千米?同学自己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培养自觉植树造林的意识。

二、拓展、延伸、自主探究课件展示以下内容:退耕还林是我国政府自2019年在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全面禁止森林采伐以来采取的又一项重大的生态政策。

据统计,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毁林毁草开荒,陡坡耕种,导致每年流人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其中三分之二的泥沙来自粮食产量低、水土易流失的陡坡地,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到2019年5月上旬,已经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500多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内容,谈谈感想。

师:资料中提到“到2.002年5月上旬,已经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500多万亩。

”亩是我国人民使用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1公顷=15亩。

1亩≈666.7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有关退耕还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情况,为后面自主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三)巩固新知:1.秦皇岛总面积约7812.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37.05%,秦皇岛市森林覆盖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2.已知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19年的38亿公顷。

你能算出这段期间全球森林面积下降了百分之几吗?答案:1. 7812.4×37.05%≈2894.49(平方千米)答:秦皇岛市森林覆盖面积是2894.49平方千米。

2. 4%(四)达标反馈1. 我会选。

(1)小明在体育课上投球,共投]00个球,没投中25个,投中率为( )。

A.25%B.125%C.75%D.80%(2)—块菜地,去年蔬菜产量是前年产量的90%,去年产量是180吨,去年比前年少( )。

A.20%B.20吨C.200吨2.火眼金睛辨对错。

(1)六(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25%。

( )(2)一个学校占地10公顷,其中建筑面积为6公顷,绿化面积占建筑面积的15%,绿化面积是:(10+6)×15%。

( )3. 一种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400千克这种油菜籽能榨油多少千克?4. 实验小学有340名学生,女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0%,问该小学有多少名女生?5.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沙漠覆盖率为27.3%,我国的沙漠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答案:1. (1)C (2)B 2.(1)×(2)×3. 400×42%=168(千克) 答:400千克油菜籽能榨油168千克。

4. 340×40%=136(名) 答:该小学有136名女生。

5. 960×27.3%=960×0.273≈262(万平方千米)答:我国沙漠面积约是262万平方千米。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数学方法,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找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六)布置作业1.1万年前,森林面积是6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2%,当时的陆地面积是多少亿公顷?2.1988年世界森林面积是415500万公顷,我国的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1988年我国的森林面积是多少?3.制衣车间上个月加工服装12019套,本月加工服装套数是上个月的110%,本月加工服装多少套?4.5.上海目前的森林面积为119.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2.58%,到2019年达到森林覆盖率为15%的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植树造林多少万亩?答案:1.147.62亿公顷2.12465万公顷3.13200套 4.17道题5.119.6÷12.58%×15%-119.6=23.01(万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

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

突破了重点,难点。

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

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

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

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一、导入师生谈话,交流植树节的意义及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绿化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和绿化有关的植树造林问题。

师:你们知道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生:3月12日。

师:对,为了引起大家对植树的重视,把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定为植树节。

谁能说一说树木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啊,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植树造林的意义非常重大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和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森林覆盖率等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造制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新授师:同学们自己看教材第38页的内容。

谁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板书出有关的数据。

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下例2中的3个问题。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学生展示方法和结果。

师:看了这些数据,我有一个问题:这些数据都是准确数吗?生:不是,都是近似数。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

我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讲过求百分数时,一般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为什么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百分号前面要保留两位小数呢?学生讨论。

师:在数据的单位较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准确地用百分数描述事物,百分号前面可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提出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促进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资源一杯牛奶,喝去20%,加满水搅匀,再喝去50%,然后加满水,这时杯中牛奶占杯子容量的百分之几?分析:这道题中,把原来的一杯牛奶看作“1”,第一次喝去20%,还剩下原来的80%;第二次加满水搅匀,喝去50%,喝去的牛奶则是80%的50%;这时杯中剩余牛奶也是80%的50%。

用“1”减去两次喝去的牛奶的百分率,即可求出剩下的牛奶所占的百分率。

解答:方法1:(1-20%)×(1-50%)=80%×50%=40%方法2:1-20%-(1-20%)×50%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20%-40%=40%三、资料链接水稻之父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