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一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一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二○○一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2002年)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努力消除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城镇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2.0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4亿元,增长11.3%。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43.8%和50.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8.7亿元,增长23.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103.5亿元,增长17.7%。
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2.6亿元,增长17.8%;用于农业支出4.4亿元,增长15.9%;用于教育事业支出14亿元,增长16.8%;社会保障支出13.9亿元,增长33.3%(可比口径)。
农业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沈阳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统计信息网> 统计公报> 沈阳公报> 正文201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11-04-25 10:47:45 浏览量:34682010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2011年4月13日)2010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筹办十二届全运会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发展,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542.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2242.2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结构为4.6:50.7:44.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55.1%和43.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3667元,增长13.1%。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6.8亿元,增长8.6%。
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32.0%,教育支出增长1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7%。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9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种植业产值174.3亿元,林业产值7.7亿元,畜牧业产值225.2亿元,渔业产值19.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5.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5.1万吨。
水果产量17.6万吨,增长1.4%。
蔬菜产量421.8万吨,下降0.1%。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2013年沈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比全国增速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0.1个百分点。
一、三次产业的完成情况分产业看,沈阳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09.2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3348.5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13.8亿元,增长7.6%。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95.0亿元,增长8.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11.9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5.4亿元,增长2.6%;金融业增加值395.5亿元,增长17.2%;房地产业增加值362.4亿元,增长5.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25.0亿元,增长6.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28.6亿元,增长7.5%。
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13年,沈阳市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9.7%,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为53.5%;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8.0%。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对沈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最高。
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1%,批发和零售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2%,住宿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为0.8%,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为9.7%,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9%,营利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5.7%,非营利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6%。
三、与其他城市比较从全省14个市的排名情况看,沈阳市GDP总量仍排在大连之后,与大连的差距为492.2亿元。
沈阳市的GDP增速在14个城市中位列第10。
与15个副省级城市对比,沈阳市GDP总量居第9位,增速居第12位。
在宏观经济形势偏紧和市场需求放缓的背景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沈阳市国民经济在四季度止跌回稳。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发布日期】2009.03.31【实施日期】2009.03.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8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总队 2009年3月31日)2008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以“优化结构年”活动为主线,抢抓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迈出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步伐。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934.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5.0%。
三次产业结构为4.8:50.1:45.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5.0%和42.7%。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4106元,增长15.5%。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00.6亿元,增长17.9%。
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6.3%,教育支出增长2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0%,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5%。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亿元,林业产值6.6亿元,畜牧业产值182.0亿元,渔业产值14.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0.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7万公顷。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解表的通知-沈政发〔2015〕4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解表的通知正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解表的通知沈政发〔2015〕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全面完成201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根据市政府第十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现将2015年各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实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突出抓好改革创新、稳定增长、改善民生、依法治市等重点工作,对照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科学组织,攻坚克难,在确保完成各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全年工作目标。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5年2月15日2015年各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853619662沈河区95662206铁西区1094624964大东区633614765皇姑区474610966浑南区465610767于洪区50971177苏家屯区3596.5826.59沈北新区4686108610新民市4857.5927.511辽中县4296.5826.512法库县3346646康平县2156416全市目标76106175062015年各区县(市)服务业增加值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服务业委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7336.5168.66.5沈河区837.76.8192.76.83铁西区3536.581.26.54大东区211.96.548.76.55皇姑区387.46.589.16.56浑南区1776.540.76.5于洪区155.47.235.77.28苏家屯区109.77.225.27.29沈北新区74.26.517.16.510新民市101.3823.3811辽中县99.5722.97法库县78.16.5186.513康平县59.76.513.76.5全市目标34916.58036.52015年各区县(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和平区88202沈河区98273铁西区31706.174564大东区14726.137565皇姑区4010浑南区10266.125867于洪区13496.232068苏家屯区9656.421069沈北新区19226.1460610新民市12886.4285611辽中县11606.5260612法库县13016.5290613康平县6786.51556全市目标145506.1341562015年各区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计算单位:万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10082002.7252050-5.42沈河区10804855.72701218.43铁西区1140943-7.2285236-16.14大东区8246874.6206172皇姑区4007776.5 100194-18.26浑南区783306-6.6 195827-31.37于洪区4555595.5 113890-128苏家屯区3007405.475185-6.19沈北新区3572964.389324-21.6新民市3130003.178250-711辽中县25726436431611.312法库县2869713.1717431.313康平县176772344193-5.3全市目标8050000 2.5 2012500-6.72015年各区县(市)地方税收收入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计算单位:万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9349868.92337473.22沈河区8977985.3224449103铁西区97041672426042.3大东区7871874.8 1967971.95皇姑区359857689964-11.86浑南区7033063.8 175827-8.57于洪区4028985.9 100725-6.28苏家屯区2447407.961185-3.5沈北新区3342965.983574-0.610新民市2475435.961886-7.311辽中县2091645.95229120.312法库县2284993.957125-1.213康平县149172637293-14.6全市目标646986261617465-0.32015年各区县(市)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7344612.82沈河区7474611.937385701.94大东区5514.5562.75皇姑区6284.5613.66浑南区5287.5576.97于洪区4647424.684574.5292.89沈北新区5063640.510新民市4804.540411辽中县4197313.212法库县3977364.813康平县2444.5223.2全市目标689356303.12015年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服务业委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819.111192112沈河区1224812.13铁西区592.59.41399.54大东区280.61169.59.45皇姑区318.11280126浑南区166.81039.510.57于洪区1226.4128苏家屯区153.81136.611.29沈北新区99.1102510.110新民市134.9113211.111辽中县106.110.526.410.912法库县11.716.71213康平县49.7611.99.2全市目标39631194311.22015年各区县(市)出口总额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外经贸局计算单位:万美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5160002沈河区609835140853铁西区2137604413004大东区499675124635皇姑区17317578006浑南区4226007于洪区50868598008苏家屯区20391532609沈北新区6413051680010新民市140005345111辽中县568012法库县1525528513康平县43885300全市目标74970051567352015年各区县(市)新增贷款(贷款余额净增)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金融办计算单位:亿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11762沈河区3373铁西区1194大东区695皇姑区726浑南区557于洪区468苏家屯区309沈北新区4610新民市16111312法库县1213康平县9全市目标10002015年各区县(市)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计算单位:个序号责任单位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签约落地项目开发策划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和平区81326755262沈河区81326755263铁西区107429261304大东区78306349265皇姑区7830634925浑南区97378254307于洪区88387045208苏家屯区78306240199沈北新区1074292613010新民市2039291211辽中县542039291212法库县541639291213康平县431133281214其它50201620全市目标10504008506003002015年各区县(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社会经济调查局计算单位: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绝对额增长(%)绝对额增长(%)1和平区395006.896707.32沈河区6.893147.33铁西区364656.889807.44大东区362156.990507.75皇姑区36260790157.76浑南区369907.192207.47于洪区7.190907.48苏家屯区327607.786007.89沈北新区327547.684347.8全市目标36630791147.52015年各区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社会经济调查局计算单位:元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其中:一季度目标增长(%)绝对额增长(%)1浑南区166707.653207.92于洪区166807.653357.93苏家屯区153707.7531594沈北新区152607.9561595新民市8.243159.66辽中县134858.347159.17法库县116058.2414098康平县111608.241209.2全市目标135258448092015年各区县(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计算单位:%序号责任单位2015年目标1和平区2.252沈河区2.53铁西区2.54大东区2.55皇姑区2.56浑南区2.257于洪区2.58苏家屯区2.59沈北新区2.7510新民市2.511辽中县2.512法库县2.7513康平县2.75全市目标2.52015年各区县(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指标分解表牵头部门:市环保局计算单位:% 序号责任单位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和平区——1.31.92沈河区——243铁西区——244大东区2.52.61.31.95皇姑区——1.31.96浑南区2.52.61.37于洪区2.52.6248苏家屯区2.52.61.31.99沈北新区2.52.61.31.910新民市2.52.61.31.911辽中县2.52.61.312法库县2.52.61.31.913康平县2.52.61.31.9全市目标2.52.61.33——结束——。
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辽宁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07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4269.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6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7∶53.2∶38.1变为8.6∶52.7∶38.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68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
其中,农业增加值1011.2亿元,增长5.9%;林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6.2%;畜牧业增加值677亿元,增长0.7%;渔业增加值448.2亿元,增长7.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49.2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245.6千公顷。
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82.4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
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92.1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5.6万吨,比上年增产125.1万吨,增长6%。
其中,水稻产量506.9万吨,下降0.2%;玉米产量1563.2万吨,增长9.8%。
全年油料产量113.6万吨,比上年下降6%。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70.9万吨,增长9.8%。
水果产量944.7万吨,增长5.6%。
全年人工造林作业面积236.8千公顷,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265.3千公顷;中幼龄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00千公顷;新增育苗面积6.5千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1千公顷。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3年沈阳市扎实推进“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强化经济运行组织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发展。
据快报统计,2013年沈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3.9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184.0亿元,增长12.4%。
从产业来看,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全年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6.3亿元,增长15.2%,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149.8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99.8亿元,增长13.4%。
从县区来看,投资完成额居第1位的是铁西新区,完成投资734.9亿元;东陵区(浑南新区)完成投资700.0亿元,位居第2位;沈北新区完成投资660.8亿元,位居第3位。
超过全市平均增幅的区、县(市)及开发区有8个,法库县以34.5%的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县,于洪区和棋盘山开发区分别以18.7%和17.5%的增速紧随其后。
(见表1)
表1 2013年1-12月分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沈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沈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动力,按照“稳增长、促振兴”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成就。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60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2亿元,增长 5.1%;第二产业增加值3389.1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902.5亿元,增长8.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0532 元,增长9.2%。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其中,种植业产值242.4亿元,林业产值10.5亿元,畜牧业产值304.5亿元,渔业产值24.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2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3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00.7万吨,实现了连续九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5.5万吨,玉米产量276.4万吨。
水果产量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5.5%;蔬菜产量501.8万吨,增长8.4%;肉类总产量99.9万吨,增长9.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5.9%、11.2%和8.9%;禽蛋产量74.9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48.1万吨,增长 7.6%。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2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5.7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7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399个,带动农户27万户。
改造中低产田 6.7万公顷;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4万公顷,累计达到12.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1.8万公顷。
争取国家级玉米、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 94个,比上年增加29个。
2013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24日在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省长陈政高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全面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行,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宁历史上书写了新的篇章!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8万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长12.5%,由2007年全国第八位升至第七位。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103亿元,接近2007年的3倍,年均增长23.4%。
特别是面对去年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逆势而上,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全省经济企稳回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
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42个重点园区蓬勃发展。
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大道建成通车,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带、城市带和旅游带正在形成。
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38个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57个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
五条城际开发大道建成通车。
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取得了新进展。
突破辽西北取得明显成效,三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县域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城区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22个新城新区、13个高新区和51个开发区迅速崛起。
当今的辽宁,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竞相发展,14个市你追我赶,100个县区争先恐后,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去年达到41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辽宁省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值增 长 9 - 3 %, 实现 增加值 占规模 以上工 业的 1 7 . 1 %; 冶金 工业增 加值 增 长 1 0 . 1 %, 实现 增加 值 占规 模 以上 工业 的
1 6 . 4 %; 农产品加 工业增加值增长 9 . 8 %, 实现增加值 占规模 以上工业的2 0 . 2 %。四大支柱行 业实现增加值 占全省规模
以上工业的 8 5 . 2 %, 所 占比重比上年提 高1 . 2 个百分点。
从行 业增加值 , 全年 4 1 个S - . _ , l k 大类行业 中有 3 5 个行 业增加值保持 增长 , 1 9 个行 业增加值增速超过 全省平 均水
辽 孑 济 2 0 1 4 0 2
L i a o ̄ 6 ng Ec on om y
辽宁省 2 0 1 3 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本 刊 编 辑 部
据辽宁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 显示, 2 0 1 3 年 全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 总体平稳的发展 态势。 1 . 工业生产稳 定增长。全年全省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 比上年增 长9 . 6 %。
9 2 9 2 . 3 万平 方米 , 增长5 - 3 %; 商品房销售额 4 7 5 9 . 2 4 C 元, 增长 9 . 1 %。
3 . 消 费市场运行趋 势向好 。全年全 省社会 消费品零 售总额 1 0 5 2 4 . 4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 l 3 . 7 %, 比全 国水平快0 . 6
元, 增 长2 0 . 1 %。
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作用较强。全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 3 7 0 . 8 亿元, 比上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告-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告正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告为了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1月至3月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登记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度资料。
二、普查对象为本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三、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等情况。
四、普查人员将统一佩带《普查员证》入户执行普查登记,并按照规定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对普查对象进行单位空间定位、基本信息核实,拍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照。
五、经济普查机构及其普查人员依法享有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对在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履行保密义务。
普查获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六、普查对象违反本通告规定,未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拒不配合普查工作或者提供虚假及不完整普查资料的,由统计机构依法给予处罚。
七、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普查中如发现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的,有权向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
举报电话:22953052。
辽宁省2013年1-11月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L i a oni ng Ec on om y
辽宁省 2 0 1 3 年1 - 1 1 月经济运行情 况综述
本 刊 编 辑 部
据辽 宁省统计局提供 的资料显示 , 今年前 1 1 个 月, 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发展 态势 。
前1 1 个 月, 工业生产者 出厂价格 比上年 同期下降 1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1 . 5 %。
7 0
1 .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前 1 1 个月, 全省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比上年 同期增长 9 . 7 %。其 中, 全省规模 以上装备制
造业增加值 比上年 同期 增长9 . 7 %, 石化 工业增长 9 . 3 %, 冶金 工业增 长 l 0 . 4 %, 农产品加 工业增长 1 0 . 1 %。 从产销 结合 看 , 前l 1 个月, 全省规模 以上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 7 . 8 %, 比上年 同期提 高0 . 1 个百分点 。完成 出口交 货值 3 1 4 2 4 L 元, 比上年 同期增 长5 . 6 %。 从 企业效益看 , 前l 0 个 月, 全 省规模 以上工业企 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  ̄4 2 6 7 2 . 6 4 L . ' , L, 比上年 同期增 长 1 0 . 2 %; 实
前1 1 个月 , 全省 实际使 用外资2 6 7 . 4 4 L 美元 , 比上年 同期增 长 1 3 . 7 %。
5 . 居 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基本稳定。前 1 1 个月,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 比上年 同 期上涨2 . 5 % 。分城乡看,
城 市上涨 2 . 5 %, 农村上涨 2 . 5长 l 3 %。
4 . 对 外 贸易继续 回暖。前 1 1 个月 , 全 省进 出口总额 1 0 5 2 . 4 亿 美元 , 比上年 同期增 长 1 1 %, 其 中, 出口6 0 4 . 9 亿 美
二○○○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沈阳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1【实施日期】2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二○○○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市统计局 2001年)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在发展中克服困难,在前进中化解矛盾,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2000年,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4.9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550.2亿元,增长 10.3%。
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4%、44.3%和49.3%。
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2 亿元,比上年增长9.1%(可比口径)。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55.5 亿元,增长9.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 92.5亿元,增长16.2%。
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2.2亿元,增长10.6%;用于农业支出3.8亿元,增长10.8%;用于卫生、教育事业支出15.5亿元,增长12.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2.0亿元,增长13.8%。
农业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二次创业,在遭受严重旱灾,粮食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确保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2000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5.1亿元,下降4.3%;林牧渔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4.4%。
全年实现粮豆总产量233.8万吨,比上年下降31.9%。
2011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抓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为中心,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筹备全运会等重点工作,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市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91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1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027.6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2608.2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2637元,增长11.0%。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41.4亿元,增长24.1%。
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51.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2.3%,教育支出增长24.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0%。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4.8亿元,比上年增长6.5 %。
其中,种植业产值204.8亿元,林业产值8.2亿元,畜牧业产值280.3亿元,渔业产值21.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6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06.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水果产量21.2万吨,增长20.3%;蔬菜产量463万吨,增长9.8%;肉类总产量91.7万吨,增长5.9%,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2.1%、14.5%和6.8%;禽蛋产量69.2万吨,增长14.2%;牛奶产量44.7万吨,增长14.0%。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12.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5.85万公顷。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7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4个。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3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纱万吨3200.07.2布亿米882.7 4.0化学纤维万吨4121.9 7.4成品糖万吨1589.7 12.8卷烟亿支25604.0 1.8彩色电视机万台12776.1-0.4其中:液晶电视机万台12290.34.5家用电冰箱万台9261.09.9房间空气调节器13057.25.3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34.02.4原煤亿吨36.8原油亿吨2.091.8天然气[12] 亿立方米1170.59.4发电量亿千瓦小时53975.97.5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42358.77.0水电亿千瓦小时9116.45.6核电亿千瓦小时1106.313.6粗钢万吨77904.17.6钢材[13]万吨106762.211.7十种有色金属万吨4054.99.7其中:精炼铜(电解铜)万吨649.012.7原铝(电解铝)万吨2205.99.2氧化铝万吨4437.217.7水泥亿吨24.29.3硫酸(折100%)万吨8122.63.1纯碱万吨2434.91.6烧碱(折100%)万吨2859.06.0乙烯万吨1622.69.1化肥(折100%)万吨7037.03.0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12572.8-3.3汽车2211.714.7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万辆1210.412.4大中型拖拉机万台58.7集成电路亿块866.511.2程控交换机万线3115.710.1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145561.023.2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33661.05.8。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长2.4%。
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增长1.7%;本地农民工10284万人,增长3.6%。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为66199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7.3%。
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821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096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9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35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8万公顷,增加15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9万公顷,减少4万公顷。
粮食再获丰收。
全年粮食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产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产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产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产2.3%。
其中,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20329万吨,减产0.5%;小麦产量12172万吨,增产0.6%;玉米产量21773万吨,增产5.9%。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产7.7%。
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产2.8%。
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产2.0%。
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沈政发[2013]4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正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沈政发[2013]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明确了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为推动各项任务有效落实,现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超前谋划,深入研究,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市政府督查室将按季度对各地区各部门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3年1月29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主要工作任务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突出抓好以290个市级重点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农经委、服务业委、建委等相关市直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2.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市规划国土局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县(市)政府3.强化资金要素保障。
市金融办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县(市)政府4.继续开展“双进双解”活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既定时间开工建设、按工期计划竣工投产。
市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建委、服务业委、中小企业局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县(市)政府5.全面推进工业“五项工程”,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深化两化融合,不断提升工业竞争力。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市直部门、各区县(市)政府6.继续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及功能部件、电力电气、通用及专用机械、现代建筑、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手机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密切关注企业运行状况,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发展。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2013年辽宁省沈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2013年,沈阳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1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高于大连0.1个百分点,在全省十四个市中,绝对额继续居首位,增速并列全省第7位。
2013年沈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1.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回升态势,但低于上年水平从消费品市场运行轨迹看,2013年沈阳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回落-起稳-回升-上扬的变化态势。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CPI上涨及相关政策出台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沈阳市消费品市场增长态势明显弱于去年。
四个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2.4%、13.0%、13.3%和13.7%,分别比上年同期减缓3.4、1.2、2.5和2.3个百分点。
(详见图1)图12.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所占份额稳步提高,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随着经济的发展,限上单位的增加,作为消费品市场主力军的限上单位为推动消费品市场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3年末,沈阳市共有限额以上单位3114户,比2012年增加了372户,其中法人单位增加了366户,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经营户增加了6户。
全年沈阳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1841.7亿元,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市零售额增速2.0个百分点,对全市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65%,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8.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5.9%提高到57.8%,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93.9亿元,同比增长16.8%,在沈阳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53.2%,对沈阳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63.5%,拉动沈阳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显著。
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7.8亿元,同比增长3.0%,在沈阳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 4.6%,对沈阳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1.5%,拉动沈阳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1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加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扎实推进“五大任务”,突出做好稳增长、办全运、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15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5亿元,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3709.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3113.8亿元,增长7.6%。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6850 元,增长8.2%。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种植业产值253.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畜牧业产值329.3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410.6万吨,实现了连续十年粮食生产丰收,其中水稻产量102.9万吨,玉米产量291.5万吨。
水果产量2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6%;蔬菜产量576.1万吨,增长14.8%;肉类总产量 105.9万吨,增长6.0%,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7.2%、6.8%和4.8%;禽蛋产量79.3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50.8万吨,增长5.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石佛寺中型灌区改造等工程完工。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3.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到75.5%。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0.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6万公顷。
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 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4378个,带动农户27万户。
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2万公顷,累计达到12.87万公顷;高效特色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5万公顷。
争取国家、省级玉米、水稻等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98个。
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5处。
到2013年末,61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新民“梁山西瓜”、法库“牛产业”跻身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583.3亿元,增长10.9%;轻工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7.4%。
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43.7亿元,增长1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5%。
汽车及零部件、建筑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亿元,增长11.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 1615.4亿元,增长16.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9%。
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80.9亿元,下降0.3%。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760亿元,增长11.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91.28%,比上年提高40.3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8.5%,下降0.1个百分点。
产值2005.1亿元,增长17.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056.4亿元,增长2.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 998.5亿元,增长7.6%;民间投资4329.1亿元,增长18.2%。
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77.9亿元,下降17.1%;第二产业投资 2205.9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2149.5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4100.1亿元,增长13.4%。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3731.4亿元,增长1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住宅建设投资1574.6亿元,增长18.3%。
房屋施工面积11568.3万平方米,增长5.1%;房屋竣工面积1459.8万平方米,下降29.4%,其中住宅1230.3万平方米,下降25.2%。
商品房销售面积2262.3万平方米,下降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017.4万平方米,下降8.4%;商品房销售额1436.1亿元,下降8.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 1225.3亿元,下降7.1%。
五、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6707.9万吨,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铁路529.5万吨,增长16.0%;公路16174万吨,增长 12.6%;民用航空4.4万吨,下降1.5%。
全年旅客发送量24483.2万人次,增长5.2%。
其中,铁路3815.8万人次,增长14.0%;公路20254万人次,增长3.7%;民用航空413.4万人次,增长3.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25.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
其中,载客汽车109.3万辆,载货汽车14.7万辆。
私人汽车保有量96.2万辆,增长18.5%。
沈阳与国际19个城市、国内71个城市(地区)通航。
沈阳机场航线达到147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国内航线124条。
运输飞机起降9.1万架次,增长11.9%;机场旅客吞吐量1210.7万人次,增长9.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1.3亿元。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17.6亿元。
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0.3万门。
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68.7万户,下降4.4%。
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30.4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015.9万户,新增20.3万户。
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52.7万户,减少23.2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51.1万户,增加7.1万户。
固定电话普及率32.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23 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按地区分,城镇零售额3074.4亿元,增长13.3%;乡村零售额111.7亿元,增长25.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6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其中汽车类零售额436.5亿元,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19.3亿元,增长1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24.4亿元,增长30.6%;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 20.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24.6亿元,增长25.2%;日用品类零售额61亿元,增长10.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69亿元,增长 5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30.6亿元,增长4.1%。
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7个,交易额1554.6亿元。
七、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1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
其中,进口总额73.3亿美元,增长8.1%;出口总额70亿美元,增长17.3%。
全年新签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55个,合同外资额2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5.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0.2亿美元,增长5.0%;外派人员0.4万人次。
八、旅游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54家,旅行社188家,星级饭店98家。
全年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 890.7亿元,增长13.0%,外汇收入6.6亿美元,增长10.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503万人次,增长8.0%,其中,国内旅游者7422万人次,增长8.0%,入境旅游者81万人次,增长8.0%。
九、金融到2013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137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576.6亿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4821.6亿元,增长10.4%;本外币贷款余额9128.7亿元,比年初增长13.0%。
全市证券营业部76个。
全年证券交易额1269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0%。
其中,股票交易额7999.3亿元,增长34.7%;基金交易额337.1亿元,增长49.5%。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90余家。
全年保费收入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56亿元,增长16.5%;人身险保费收入89.8亿元,下降2.7%。
全年赔付及给付支出58.8亿元,增长26.7%,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支出31.7亿元,增长30.6%;人身险赔付金额26.3亿元,增长23.2%;农业险赔款支出0.8亿元。
十、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0,消费品价格指数103.2。
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6.1,烟酒类指数 100.2,衣着类指数10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0.5,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8.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0.2,居住类指数10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99.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97.2。
十一、财政及税收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各项税收650.9亿元,增长13.1%。
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65.4亿元,增长25.5%;营业税195.7亿元,增长8.5%;企业所得税81.6亿元,增长9.0%;个人所得税19.8亿元,增长12.3%;土地增值税 58.5亿元,增长17.0%;耕地占用税38.5亿元,下降13.1%;契税62.7亿元,增长24.4%。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1.8亿元,增长15.1%。
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3.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8%,教育支出增长10.2%。
十二、县(市)经济2013年,四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8.9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1323.9亿元,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亿元,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3亿元,增长12.9%;地方税收收入79.4亿元,增长14.8%。
十三、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2013年城建投资完成400亿元。
四环快速路全线通车,南二环快速路、三环高速路、伯官桥、北海高架桥等路桥建设改造竣工通车。
全面完成二三四环路、重点街路、全运会主功能区绿化等工程。
地铁9、10号线开工建设,浑南现代有轨电车正式运营,桃仙机场T3航站楼、沈阳北站南广场、沈阳站东广场等重点工程投入使用。
黄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统、三好排水泵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供热管网互联工程启动实施,康平燃气工程竣工送气。
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15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1条,延时20条;增加运营里程138.9公里,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096.3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0台,其中清洁能源车辆899台;更换公交站牌2000个,改造候车廊9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