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头痛秘方
治疗头痛偏方

治疗头痛偏方
头痛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症状,比如感冒,高血压,酒后等都会引起头痛,下面介绍一些治疗头痛的偏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偏方一:太子参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荆子各15克,蚤体10克,川芎88克,蜈蚣3条。
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偏方二:川芎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偏方三:葱姜泥敷痛处:鲜葱3条,姜皮半酒杯,酒槽1杯,共捣拌匀,敷于痛处。
偏方四:辣椒树蔸煎水:辣椒树蔸十个,洗净,水煎加糖服。
偏方五:白萝卜汁滴鼻:鲜白萝卜一个,捣烂挤汁,滴鼻。
在滴液中也可溶入冰片1.5克再用。
滴后应保待20分钟内汁不外流,1日2次。
偏方六:服丝、苦瓜藤:丝瓜藤、苦瓜藤炒枯碾末,每次用开水送服10~12克。
上述偏方虽然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方法讲究,制作麻烦,不如直
接用茶疗来调理。
菾宁茶能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头痛头疼,它采用各种天然草本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
肉桂芳香而味甜,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
配以多种天然本草对于头痛、疲倦、呼吸困难作用更佳,是纯天然的健康饮品。
注意事项
1、释放心里压力,让自己保持乐观精神。
2、不要疲劳工作,应适当的休息或做一些舒心的运动,对头痛或偏头痛有较好的作用。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头痛民间偏方

头痛民间偏方头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压力、疲劳、营养不良等。
虽然头痛大多可以通过休息、补充水分等方式缓解,但有一些人会寻求民间偏方来缓解这种疼痛。
虽然这些偏方缺少科学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能给人一种安慰和舒缓。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头痛民间偏方,并分析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热毛巾敷额热毛巾敷额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缓解头痛的偏方。
其原理是通过热敷可以扩张头部的血管,增加血液流动,缓解头痛的症状。
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毛巾用温水浸湿,拧干后敷在额头上,保持10-15分钟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敷毛巾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二、姜茶姜茶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缓解头痛的民间偏方。
姜中含有辣素,具有镇痛和消炎的作用。
制作姜茶非常简单,只需将生姜切片,加水煮沸,然后冲泡成茶即可。
饮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柠檬汁调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姜茶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不适,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在饮用前咨询医生意见。
三、按摩太阳穴按摩太阳穴是一种常见的缓解头痛的民间偏方。
太阳穴是位于眉眼与颞骨交界处的凹陷部分,通过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使用方法是用指腹轻轻揉动太阳穴,每次揉动约10-15分钟,可配合闭目静坐,放松身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太阳穴时要温和轻柔,避免造成过度刺激或疼痛。
四、食盐水漱口食盐水漱口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缓解头痛偏方。
其原理是在漱口过程中,盐水能够渗入口腔组织,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缓解头痛。
使用方法是将适量的盐溶于温水中,用来漱口,每次漱口约1-2分钟。
在漱口过程中,应以温和的姿势进行,避免过度用力或咽下盐水。
综上所述,头痛民间偏方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头痛的症状。
然而,对于头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以了解病因,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同时,在使用头痛民间偏方时,也应注意使用方法和自身情况,避免使用过量或引起其他不适。
草药偏方治百病-内科部分-头痛

草药偏方治百病-内科部分-头痛方 1〔组成〕鲜杨桃根 50~100g,豆腐 200g。
〔用法〕炖服、每日 1 次。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头痛。
方 2〔组成〕鲜六棱菊根 60g。
〔用法〕水煎服。
或与羊脑 1 个合炖,加酒少许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年头痛,也可用于产后关节痛。
方 3〔组成〕石仙桃 30g,灰藜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晕痛,亦可用于脑震荡后遗症。
方 4〔组成〕仙人掌适量。
〔用法〕仙人掌去刺,剖成 2 片、剖面澈食盐少许,合拢,湿纸包裹,用细铁线捆扎,放入火内煨至八成熟,将剖面贴额颞部,胶布固定,每次约4 小时,可连续使用。
方 5〔组成〕羊乳(草药)45g,猪瘦肉适量。
〔用法〕水煮服。
〔附注〕此方用于阴虚头痛,亦可用于白带。
方 6〔组成〕野艾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方 7〔组成〕野枇把根茎 30g,野鸦椿果 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湿头痛。
方 8〔组成〕野菊花 180~210g,野养麦 60~120g。
〔用法〕水煎,冲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风。
方 9〔组成〕向日葵花托 30g,野鸦椿果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方 10〔组成〕麦斛 30g,藁本 6g,向日葵 10g,丹参 9g。
〔用法〕水煎服。
方 11〔组成〕鲜鹿蕾 21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习惯性头痛。
方 12〔组成〕鲜梧桐叶 7 片,星宿菜根 60g。
青壳鸭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风痛。
方 13〔组成〕大青根 30g,臭牡丹根 30g,鸡蛋 2 个。
〔用法〕水煎,吃蛋和汤。
〔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 14〔组成〕桃金娘鲜叶茎 30g。
〔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连服 2~3 天。
方 15〔组成〕桃金娘干根 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虚寒哮喘。
方 16〔组成〕山梅花根皮、白糖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敷贴患处。
治头痛偏方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西医学见于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科疾病,如感染性发热、高血压、颅内高压、神经机能性头痛、颅外伤综合征等。
方1【组成】葱白60 克,童便适量。
【用法】葱白煎汤去渣,入童便兑服。
【主治】头痛。
方2【组成】茶叶15 克,青皮鸭蛋2 个。
【用法】同煮,去壳吃蛋饮茶,每日1 次。
【主治】顽固性头痛。
方3【组成】茶叶适量,鸽子1 只。
【用法】将鸽子去毛及内脏,洗净,与茶叶同煮,熟后食肉喝汤。
【主治】头痛。
方4【组成】葡萄60 克,枸杞60 克,绍兴酒、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葡萄、枸杞泡入酒内10~20 天,去渣,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各服1 小杯。
【主治】头痛眩晕。
方5【组成】刀豆根15 克,黄酒1 小杯。
【用法】加水煎服。
【主治】头痛。
方6【组成】绿茶叶6 克,草决明20 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高血压头痛。
方7【组成】茶叶3 克、川芎10 克、天麻3 克、白酒200 毫升。
【用法】同煎至100 毫升,去渣,再用酒200 毫升、煎至100 毫升,睡前服。
【主治】神经血管性头痛。
方8【组成】猪脑2 个、生姜汁1 杯、黄酒100 毫升。
【用法】同入罐中,隔水蒸熟,一顿吃完。
【主治】头痛。
方9【组成】大葱5 根、生姜皮半汤匙、米酒糟2 杯。
【用法】捣匀热敷患处。
【主治】头痛。
方10【组成】白芷、茶叶各6 克。
【用法】将白芷研为细末,用茶叶水送服。
1 日3 次。
【主治】头痛。
方11【组成】白胡椒30 克、鲜姜120 克、黑豆7 粒、大枣7 个、连须葱根7个。
【用法】共捣烂,用纱布包紧,放鼻下闻之。
【主治】头痛。
方12【组成】蔓荆子100 克、白酒1000 毫升。
【用法】浸入酒内1 周,温服50 毫升。
【主治】头痛、脑鸣、目泪。
方13【组成】酒精或白酒棉球。
【用法】寒入耳道。
【主治】头痛。
方14【组成】桅子10 克(研)、草乌4 克(研)、葱汁适量。
医治小常识-治疗头痛(15)

医治小常识-治疗头痛
【烟熏疗法】
1.头风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取大枣一枚,红矾零点九克研末,放入枣内,将枣放木火或蜡烛上烤,待烤出药味,即用鼻孔吸,边烤、边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左侧头痛。
左鼻吸;右侧头痛,右鼻吸;两侧头痛则用二枚大枣左右鼻孔同时吸。
2.风寒头痛:取冰片、白芷各三克,同研碎后卷成药捻,点燃后放鼻下熏吸。
也可用于牙痛的治疗。
3.头痛头晕:取天麻适量,以一比二的比例掺入烟叶,卷成香烟,点燃吸烟。
【香佩疗法】
1.取附子三十克研末,与艾绒适量和匀,装在布袋或瓶中,带在身上,时时闻嗅。
适用于寒性头痛。
2.取川芎茶调散(市售)一瓶,装入布袋内,带在身上,经常闻嗅。
治寒性头痛。
3.取白胡椒三十克,黑豆七粒,先研细末,与鲜姜一百二十克,大枣(去核)七枚,葱白七根一起捣烂,装入布袋,带在身上,经常嗅闻,适用于偏头痛。
4.取荜拨十五克,冰片三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放在上衣口袋中,每天嗅闻五至八次,左边头痛用右鼻嗅,右边头痛用左鼻嗅,适用于偏头痛。
5.取鹅不食草揉成团,装入布袋,带在身边,时常嗅闻。
6.取陈艾绒一团如鸡蛋大,装入布袋,带在身上,时时嗅闻,以
鼻出黄水为度。
注意:对药物气味过敏者,不宜应用本法。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中医头痛传世秘方

中医头痛传世秘方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
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
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2.风热头痛【症状】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黄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
若热甚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
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腑泻热。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除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2g,蔓荆子10g,防风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
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脘痞便溏,可加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等以燥湿和中。
若兼恶心呕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4.暑湿头痛【症状】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热少汗,或身热微恶风而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呕不食,口渴,舌红苔黄略腻,脉浮数。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加减。
黄连9g,香薷9g,厚朴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兰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鲜荷叶15g。
若小便短兼纳少者加薏苡仁、淡竹叶淡渗利湿。
5.湿热头痛【症状】头痛重着,身重困倦,目赤口苦,午后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东垣清空膏(《脾胃论》)加减。
川芎,柴胡,羌活g,防风g,黄芩g,黄连5g,甘草3g,茶叶少许。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所致的头痛。
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所致的头痛。
3.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升津舒经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所致的头痛。
4.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所致的头痛。
5.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病所致的头痛。
这些方剂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头痛进行治疗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1. 川芎熟地汤,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
这个配方适用于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活血调经、滋补
益气的功效。
2.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菊花、白芷等药物组成,适用
于因风热外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清热平肝、祛风止
痛的作用。
3. 当归四逆汤,包括当归、熟地、白芍、生姜等,适用于因寒
湿痰阻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枳壳、生姜等组成,适用于因
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配方的使用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理,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另外,对于头晕头痛症状,如
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家庭医疗大宝典-头痛

家庭医疗大宝典-头痛
盐治头痛法
用食盐轻擦舌尖,并且喝一杯盐开水,头痛症状可望减轻。
按穴治头痛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可治头痛。
白萝卜治偏头痛法
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左痛滴右。
每次3~4滴,每日2~3次,可治偏头痛。
冷敷治偏头痛法
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敷在痛处,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荞麦治头痛法
将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放入铁锅烘热,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可治头痛。
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法
双手浸入热水中让水没过手腕,每次浸半小时。
在浸泡过程中,要保持水温。
连续浸泡数次,偏头痛症状可消失。
梳头治头痛法
每天反复梳头,再用木梳齿轻轻叩击头皮3~5分钟,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
若能针对头部穴位和疼痛部位叩击,疗效会更好。
头痛的治疗偏方

头痛的治疗偏方篇一:18个治疗头痛的偏方18个治疗头痛的偏方1、治身头痛生津止渴。
用萆求解、旋复花、虎头骨(豆腐、炙)等分成末。
将发作时,以温酒凝剂二钱,冷斜挑汗即愈。
2、突然头疼痛。
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又方:用白僵蚕为末,每服二钱,熟水送下。
3、风痰头痛。
取苦瓠膜汁,以苇管倒入鼻中,存有气上跳脑门,没多久恶涎泣不成声,病即愈。
如在治疔过程中发生头晕现象,不必疑忌。
存有干活痛瓠膜泡汁,或用苦瓠子研末,进鼻中亦有效率。
又方:用栀子末和蜜淡东照宫舌上,得调侃即为消炎。
4、治头痛不止。
用杨梅为末,以少许入鼻取嚏,有效。
5、咳嗽、胸八十、棘手。
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搅拌五升煮成三升,每衣七再分,一天衣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6、太阳中(身热、头疼、脉微)。
用瓜蒂十四个,加水一升,煮成五合,一次服下,吐后病除。
7、胸胃积痰棘手,清静无为饮食。
矾石一两,沉二升中米饭一升,加蜜半合。
频频取饮,没多久即为大吐积痰。
如不吐,可以喝一点热水引吐。
8、风痰眩晕(头疼,胸隔不利)。
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9、头痛偏方及用法:天麻15克白芷30克元胡30克菊花30克。
以此类推:相伴恶寒者菊花增至10克咳嗽、咽痛、口苦者减至白芷为10克。
日1剂水煎2次服。
杜氏了解以此方治各种头痛疗效令人满意。
通常服3~10剂。
10、【白萝卜治偏头痛法】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左痛滴右。
每次3~4滴每日2~3次可治偏头痛。
11、【冷敷治身偏头痛法】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东照宫在Tenasserim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改通常20分钟左右就能够减低疼痛。
12、【按穴治头痛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可治头痛。
13、【荞麦治身头痛法】将250克荞麦面和适度米醋做成面饼放进铁锅珠点黏在毛巾内趁热缝合患处疮头痛。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
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顶起!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后头痛加羌活20g前头痛加白芷18g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头顶痛加藁本18g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止痛散治偏头痛处方:川芎30g,赤芍30g,天麻20g,全蝎10g,蜈蚣2条,石决明30g,白芍30g,钩藤20g,龙齿20g,白芷15g,甘草10g。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0.3g生药,每次服4粒,每日3次。
方解: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但不外由瘀、风、痰、火、寒、虚导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脉络失养,不荣则痛。
本人用自拟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
其中川芎辛温入少阳、厥阴经,其性升散,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既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又可助清阳之气而利窍,还可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钩藤、石决明熄风平肝清热;全蝎、蜈蚣搜风通络,解痉止痛,解毒散结;龙齿镇静安神;白芷辛温芳香,上达通窍,散风寒,化湿浊,祛风通络止痛;白芍平肝敛阴养血,缓急止痛,既可柔肝解郁除烦,又能防止川芎等辛散之品升散太过伤阴,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全方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平肝潜阳之功。
献一家传秘方专治各种痛的,可以说是马上就止痛了但不是治病用的,就是说不能根治,我自亲试过的,小时候牙痛的厉害爷爷就去药铺弄些药回来弄碎了然后让我用鼻子吸一下,我记得当时吸了二下的,没半分钟牙都不痛了。
头疼药方

头疼外感头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功效:疏风止痛。
歌诀:川芎茶调清头目,荆防羌活薄荷入,细辛甘草香白芷,疏风散邪治头痛,风热证方剂:芎芷石膏汤功效:疏风清热。
歌诀:《医宗》芎芷石膏汤,羌活蒿本菊花香,酌加薄荷芩山栀,疏风清热头痛匡。
风湿证方剂:羌活胜湿汤(见感冒篇)方剂:黄连香薷饮功效:清暑化湿,清心除烦。
歌诀:黄连香薷厚朴先,祛暑解表功效坚,化湿清心除烦热,夏季感寒此方煎。
内伤头痛肝阳证方剂:天麻钩藤饮(见眩晕篇)肾虚证方剂:大补元煎(见痫病篇)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功效:助阳解表。
歌诀:麻黄二两细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素体阳虚感风寒,助阳解表奏奇效。
气血虚症方剂:八珍汤(见痢疾篇)痰浊证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见眩晕篇)雷头风方剂:清震汤功效:升散风热,燥湿运脾。
歌诀:清震汤治雷头风,升麻苍术两般充,荷叶一张升胃气,邪从上散不传中。
名医验方方剂:头痛方(陈绪伦)功效:滋阴降火,清热祛风。
主治:风热头痛。
特别是长期头痛,久治不愈者。
歌诀:头痛方用芍归芎,草地芩菊蔓荆从,顽痛难忍加全蝎,巅顶胀痛决明供。
方剂:通络头风汤(李寿山)功效: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良性颅内压增高证。
歌诀:活血通络头风汤,善治顽症头痛方,芎归细辛蜈蚣合,随证加减效尤良。
方剂:风络静散(柴国钊)功效:疏风活血止痛。
主治:偏正头痛(血瘀、风湿)歌诀:风络静散用三虫,全蝎蜈蚣与地龙,生地归草白芍药,偏正头痛有奇效。
方剂:辛甲汤(张伯臾)功效:养阴平肝熄风。
主治:三叉神经痛,入夜剧痛如锥刺,中医称头风者。
歌诀:辛甲汤用地麦丹,玄参归芍牡蛎甘,养阴熄风平肝阳,头痛如锥病自安。
中医头痛治疗妙方

一、头痛病概述头痛是人们常见的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病症,头痛既可以是单独出现,为病;也可以并发于其他的疾病中,为症。
这个病症,它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中老年人的头痛,一旦发作起来,就更加难搞得好,所以也设专门的节来论述。
中医认为,头痛一症,急性的为“头痛”,慢性的为“头风”。
根据临床的表现,一般又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急性头痛多为外感,慢性头痛多为内伤。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因多因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所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顶之上,唯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以风邪为多,因“风为百病之长”。
为病每多兼挟,故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之分。
内伤头痛多因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足所致,故又有肝火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和痰浊头痛之分。
二、头痛病的“人体大药”(一)近端穴位1、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禁灸)。
2、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太阳治头痛。
3、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4、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5、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百会治头痛。
6、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7、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8、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治偏头痛秘方(11首)7.1三生祛痛方【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组成】生乌头、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
每次服用30克,以连须葱白7茎,生姜15克,切碎共捣烂如泥,入药未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敷在痛处,每1〜2日换药1次。
【功用】祛寒止痛。
【方解】本方原名“三生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木香而无葱白,内服治卒中不识人,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蒲老另辟新径,改内服为外敷,以治偏风头痛, 收效颇捷。
方中“三生”不经炮制,药力迅猛,有较强的祛寒止痛作用;葱姜辛辣、温经通络,不仅有散寒之功,而且能助“三生”药效的发挥。
热敷患处,药力直达病所,故能解除患者头痛之苦,获效于顷刻之间。
【主治】偏风头痛,久治不愈者。
【疗效】屡用效捷,多1次痛止。
7.2陈氏头痛散【来源】陈维国,《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各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药对病机,故用之效若浮鼓。
【主治】偏头痛,痛有定处。
【疗效】治疗62例,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
有效率达100%。
服药最多为25 剂、最少为5剂。
7.3养血祛风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各30克,细辛5克,蔓荆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祛风。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重用取其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
诸药相配,相得益彰,故用之多效。
【主治】偏头痛。
【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潼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蝉蜕、白术、木香、防风、丹皮各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苍术、荷顶、升麻、木香、苏梗各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炙甘草各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地龙、黄芪各10克,白蒺藜、川牛膝各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僵蚕各10克,生甘草5克,焦山楂30克。
头痛的治疗偏方

头痛的治疗偏方篇一:18个治疗头痛的偏方18种治疗头痛的民间药方1、治头痛发汗。
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
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2.突发性头痛。
用肥皂角研磨粉末,然后吹到鼻子里打喷嚏。
另一个公式是:以白色僵硬的蚕丝为末端,每次取两块钱,用煮熟的水送下去。
3、风痰头痛。
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
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
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
又方: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它不仅能治头痛。
用杨梅作为结尾,朝鼻子里打一点喷嚏,这很有效。
5、呕吐、胸满、头疼。
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6.在阳光下(体温、头痛、轻微脉搏)。
用十四个瓜杆,加一公升水,煮成五种组合,一次服用,呕吐后驱除。
7、胸胃积痰头疼,不思饮食。
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
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
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8.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良)。
用半斤白附子(大炮、去皮肚脐)、22.5元朱砂和1元冰片将其碾碎。
加入小米和大米做成球,大小如小豆。
每次吃30片,饭后,送茶或葡萄酒。
9、头痛偏方及用法:天麻15克白芷30克元胡30克菊花30克。
加减:伴恶寒者菊花减至10克发热、咽痛、口苦者减白芷为10克。
日1剂水煎2次服。
杜氏介绍以此方治各种头痛疗效满意。
一般服3~10剂。
10.【白萝卜治疗偏头痛】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滴左、右疼痛。
每次3-4滴,每天2-3次可以治愈偏头痛。
11、【冷敷治偏头痛法】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敷在痛处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12.【头痛穴位疗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按压两侧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揉捏颈部的颈窝。
13、【荞麦治头痛法】将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放入铁锅烘热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可治头痛。
医治小常识-治疗头痛(23)

医治小常识-治疗头痛1.梧桐茶,采开花前的鲜梧桐叶,每日三十克,切碎,先用开水冲去头遍,续用沸水泡五至十分钟,代茶频饮。
功用:祛风除湿,降压。
选按: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梧桐树的叶。
药理研究报告,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甾醇的作用。
曾观察治一百例,服药二月后降压的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六,血清胆甾醇的下降率为百分之八十。
故本方运用于高血压病,对于老年并发动脉硬化的病人,尤为适宜。
2.清热理气茶:甘菊花、霜桑叶、炒谷芽各九克,桔红、炒枳壳各四点五克,鲜芦根十克,炒建曲六克,羚羊角片一点五克。
每日一付,制粗末,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明目,理气和中。
选按:菊花、桑叶清热明目,桔红、枳壳理气和中,芦根清肺胃之热,羚羊清肝胆之火。
全方清上焦头目为主,理气则以脾卑为要。
据方测症,本方运用于旱期高血压。
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恶心呕吐等症。
方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3.萝芙木根茶:萝芙木根,洗净切碎晒干,每日五十克,加白糖适量,水煎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活血,降压。
选按:本品的降压成份——生物碱含量主要在根部,目前已提取出二十种以上的生物硷,其中以“利血平”为最主要。
其降压作用温和而缓慢持久,特别对早期高血压病,效果较为显著。
它还有镇静用作,能改善心跳,头痛,失眠等症状,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
4、降压茶:野菊花一千克,夏枯草一千五百克,荠菜花一千五百克,决明子二千克。
先取荠菜花、夏枯草、决明子各二分之一量,与野菊花共研粗末,其余加水煎煮二次,合并滤液,浓缩至二千五百毫升,加入面粉二斤(面粉以开水打成糊,可加入糖适量以调味)充分搅和后,与药粉混合揉匀,用模压成茶块,烘干备用。
每块重二十克。
动用:清热祛风,降压。
选按:本方所用之药品,均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经混合加工成降压茶块,方便适用。
据报道,用本品治疗和观察十二例,均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如病例李××,女,四十七岁,患高血压,两年来经常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血压190/92 左右,用本方饮用七天,诸症悉减,二十天后一切正常,观察半年未见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头痛秘方(方12首)2011-03-23 | 阅:转: | 分享治头痛秘方6.1 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 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 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共成祛风散热之方,以治风热的偏正头痛,效果颇佳。
【主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偏正头痛。
【疗效】屡用治正偏头痛,均获捷效。
【附记】本方记载罗芷园《医话》云:“治偏头痛极效,屡试屡验也。
”岳氏医治一例,每一即出现剧烈性头痛,面红发热,多方治疗,均不过暂时缓解,不能根除,颇为苦恼。
即投上方果1剂痛减大半,3剂痊愈,迄今5年未犯。
后用治各种正偏头痛,亦均获捷效。
本方名为编加。
若寒厥或痰厥之头痛,不可滥投。
6.4 止痛散【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组成】瓜蒌根(即天花粉)、柴胡、甘草各10克,生地12克,黄芩10克,生姜2片,大枣【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滋阴润燥,生津止痛。
【方解】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配合黄芩能清肝火而止痛;生地、天花粉滋阴生津而润燥;大枣健中;生姜散寒止痛,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清热,滋阴润燥,生津止痛之功。
【主治】凡因肝郁气滞,久而化火,伤阴生燥;或肝火上炎,而犯清窍所致的头额部痛,眼胀或目赤疼痛之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症者均可用之。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本方用治头痛、偏头痛、证属肝火上犯清窍者,用之每收良效。
6.5 头痛方【来源】陈绪纶,《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黄芩(酒炒)8克,白芍、菊花各10克,蔓荆子6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降火,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黄芩、白芍清降少阳、厥阴的热邪,为本方的主药;辅以菊花、蔓荆子的清宣风治标;生地黄、当归的滋阴活血以治本;以川芎的辛散以治风,甘草的甘缓治上,以充任本方使。
诸药配伍,组合成方,共奏滋阴降火、清热祛风的效用。
【主治】风热头痛,特别是对长期头痛、久治不愈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两眼、巅顶胀痛加石决明15克;前额胀痛并见脉大、苔黄加生石膏30克;中焦有湿闷腹胀,或肝旺风热犯胃作呕,去生地黄、甘草加法半夏8克,化橘红6克,茯苓10克;风气宣降不解,加生龙骨15克,生牡蛎25克;风邪顽扰,头痛难忍加全蝎末6克(冲服);风邪火循胆脉逆冲,颈侧、耳后筋脉胀痛,去生地黄、川芎、甘草、加胆南星6克,僵蚕、钩藤各克。
【疗效】屡用均获捷效。
6.6 头痛散【来源】章次公,《章次公医案》【组成】淡附子、当归各30克,大川芎、甘枸杞、明天麻、藁本各18克,大蜈蚣10条,炙制半夏各18克,绵黄芪30克,炒枣仁、茯苓、生白术各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3克,一日3次,饭后用白开水冲服。
【功用】搜风通络,散寒止痛,健脾化瘀,扶正固本。
【方解】久痛多因寒瘀气滞,瘀痰互结,经隧阻闭所致。
故方中用淡附子大辛大热,其性善走祛表里之沉寒,通络脉之瘀闭,并能止痛;当归、川芎活血祛瘀;藁本香散,入巅顶,散风寒芪、白术益气补脾以升阳;天麻配藁本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枣仁、枸杞补肾安神;蜈蚣、全风剔邪、开瘀通络,镇痉镇痛;半夏、茯苓化痰和胃,止呕逆。
配伍丝丝入扣,故奏效颇捷。
【主治】顽固性头痛,痛剧则呕吐频作,痛苦异常。
【疗效】屡用屡验。
坚持服用,多能根治。
6.7 曙光血管性头痛方【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3年【组成】生石决30克(先下),大川芎9克,香白芷、北细辛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平肝镇痛。
【方解】方用生石决平肝镇痛,川芎辛温、入肝经,能活血止痛,近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含挥及油状生物碱,能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及扩张周围血管,故有良好的镇静止痛作用;白芷能祛风止痛,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细辛散寒止痛,并有局部麻痹、镇痛作用仅四味,配伍相得益彰,力宏效捷。
【主治】血管性头痛。
【加减】如病程长的慢性头痛,可加枸杞子12克,青陈皮各4.5克,以养肝扶正,保护胃气、久服。
【疗效】治疗100例,其中典型血管性头痛40例,普通血管性头痛52例,群集性头痛8例果近期治愈53例,好转4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8%。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马瑞寅氏云:20多年临床应用于大批头痛病人,确实效而且无副作用。
本方不但对血管性头痛有良效,而且对高血压性、脑瘤性及炎症性头痛也均有个别病人服药期间出现舌麻现象,可继续服药,不必停用,未见不良后果。
6.8 通窍蜈蚣汤【来源】蔡奇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9克,老葱3根(切碎),鲜生姜、红枣各9克,麝香0.5蜈蚣1条。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先用水煎成一碗,加黄酒半斤,再煎成1碗,用纱布包麝香入药汁中待麝香溶化后温服(或用药汁冲服麝香亦可)。
无麝香也可用田七6~9克捣细,分3次冲服,每剂。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解】瘀血头痛多由外感风寒,风热或风挟湿邪而致。
外邪自表侵袭经脉,以致气血壅滞,内停,阻滞脉络,故其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
当以活血化瘀通窍为治,方中红花、桃仁、川芎活血祛瘀;大枣、青葱、生姜散达升腾,使行血之品达于巅顶,彻于皮肤孔窍中瘀血;蜈剔络中之伏邪,熄风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主治】瘀血头痛。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伍以羌活、防风、苍术、白芷共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
【疗效】治疗25例(全部病例均有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女性患者常伴有腹痛,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或暗红或边光有瘀点,脉弦细或细涩),痊愈9例,显效11例,2例,无效3例。
随访(1月~2年)14例,痊愈9例,显效4例,无效1例。
【附记】本方对内伤阴虚阳亢及湿热酒毒挟痰之头痛,均不宜应用。
6.9 三石头痛汤【来源】关幼波,《名方汇录》【组成】首乌藤3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5克,生石膏30克,钩藤15克,生地10克芍30克,当归、川芎、香附、木瓜、佩兰各10克,藕节、牛膝、石斛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平肝,熄风止痛。
【方解】方中用生石膏于内伤头痛,旨在有热可清,无热可平,与生地、川芎、当归、白芍配反相成。
香附、木瓜等诸药合用缓中有通,通中有充,体现了“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的治疗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平肝、熄风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顽固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疗效】治疗多例,一般服14~30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对血管性头痛效果尤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6.10 养血平肝汤【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组成】旋覆花、生赭石、生石膏各10克,首乌藤30克,当归、杭白芍、川芎、生地、杭木瓜、香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服。
【功用】养血平肝,散风止痛。
【方解】“顽固性头痛”多以头痛时作时止,缠绵日久,经过各种治疗收效不大而名之。
其病虚、滞、痰、瘀。
故以补血而又活血的四物汤为主,取旋覆代赭汤的主药旋覆花、代赭石以平降逆、理气、化痰;佐以酸涩而温的木瓜以调和肝脾,且与白芍、甘草配伍,酸甘化阴,育阴止痛;方中加入生石膏旨在有热可清,无热可平可降,与四物汤配伍相反相成;另遣香附行气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首乌藤以养阴安神;菊花清肝平肝,共奏养血平肝、活血化痰之效。
【主治】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包括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疾患。
【加减】血脉壅滞明显而见刺痛者,加红花10克,通血脉消瘀滞;属肝气上冲之头痛头晕者珍珠母、生石决明各30克,以镇潜之;面红目赤昏花等肝火较旺者,加钩藤30克,配合杭旋覆花以清利头目;若腰膝酸软加川断、枸杞子、牛膝各10克以补肾气;阴虚明显而见五心口干者,加北沙参30克,石斛10克以滋养阴液。
【疗效】经临床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确为治疗顽固性头痛之良方。
6.11 头痛舒煎剂【来源】孟澍江,《名医名方录》第一辑【组成】细辛4克,吴茱萸3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制南星4克,白附子6克,石15克,天麻9克,生石膏20克,红花10克,川芎5克,苦丁茶、生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平肝潜阳,搜风镇痉,清化痰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是头痛常开始于颞部、眼部或前额部,逐渐扩展至半侧头部。
疼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痛剧时常伴恶心、呕吐此病缠绵、颇难治疗。
【加减】应依据病情变化及轻重情况进行加减:痛作时情绪不畅,烦躁易怒、口苦、胁痛者,皮9克,柴胡6克,香附12克;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左头胀痛明显者,加白芍12克,白15克,钩藤9克(后下);痰热壅盛、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者,加夏枯草10克,川黄连3克竹黄10克,竹茹9~12克;湿浊偏甚、头重痛、呕吐作恶,舌苔白厚腻者,加泽泻、制半夏克;病久瘀甚,痛为针刺,难以忍受,舌有紫气或瘀点瘀斑,脉弦涩者,加桃仁、赤芍、丹皮克;气血亏虚、失眠、眩晕、低血压、思虑则痛作者,加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黄芪9~克;伴外感风寒、头痛、恶寒明显、鼻塞流涕者,加荆芥9克,葱白3根,苏叶9克;伴风热头痛、发热明显、咽痛者,加蔓荆子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3~6克(后下);老年体虚改用制大黄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