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工作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管理工作规划
一、计划:
1、设计生产能力;
2、生产目标明确;
3、采购;
4、质量管理;
5、成本管理;
6、生产进度
二、组织:
1、集权程度;
2、对外承包;
3、加班;
4、设备调度布置;
5、生产设备;
6、生产人员配备;
7、日程安排
三、领导:
1、激励员工;
2、工作命令;
3、工作指标;
4、人员绩效评估
四、控制:
1、存货控制;
2、质量控制;
3、进度控制;
4、成本控制
5、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作用
1. 对销售部门接到的订单能协调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年度、季度、月度销货计划。
2. 对销售部门随意变更生产计划、紧急加单或任意取消单能进行适当的限制。
3. 根据产能负荷分析资料,能制定出一个合理完善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订单的起伏、生产计划的变更有准备措施,预留“备份程序”。
4. 能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进度,能对物料控制人员做好物料进度的督促。
5. 当生产进度落后时,能及时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商量对策协商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加以补救。
二、生产控制工作职能
1. 协调销货计划。
2. 制定生产计划。
3. 控制生产进度。
4. 督促物料进度。
5. 分析产能负荷。
6. 生产数据统计。
7. 生产异常协调。
三、生产控制主管的工作职责
1. 综合协调销货计划。
2. 综合调整生产各车间产能。
3.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审查。
4. 对生产计划的各项进度加以检查。
5. 对生产计划及生产进度的适当调整。
6. 物料进度的督促检查。
7. 统计数据的分析。
8. 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9. ISO系统的推动与完善(逻辑测试)。
10. 部门员工的培训
四、生产计划员的工作职责有哪些?
1. 生产计划的制定。
2. 产能的调整。
3. 生产进度的控制。
4. 生产计划及生产进度的适当调整。
5. 物料进度的督促。
6. 统计数据的分析。
7. 部门间有关事务的沟通与协调。
8. ISO系统的推动与完善(逻辑测试)。
五、生产控制统计员的工作职责
1. 生产进度的统计(主要工作)。
2. 产能分析的统计。
3. 销货计划的统计。
4. 生产计划的统计。
5. 物料进度的统计。
6. 出货的统计以及其他有关的统计。
7.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
关于交期延误的话题
一、交期延误的原因探讨
1、接单管理不良,紧急订单多;
2、产品技术性变更频繁;
3、物料计划不良;
4、制程品质控制不良;
5、设备维护保养欠缺;
6、排程不佳;
7、能力、负荷失调;
二、交期延误的改善原则
1、加强产销配合;
2、完善设计/技术变更规范;
3、妥善的制程安排;
4、完善物料控制;
5、完善品管制度;
6、建立及实施生产绩效管理制度
三、交期延误的改善对策
一、销售部门的改善对策
1、源自销售部门的原因:
⑴频频变更订单/计划;
⑵答应客户的交期随意,期限极为紧迫;
⑶无法把握市场需求,无法订立明确的销售预定计;
(4)临时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订单多;
⑸有时销售主管直接干涉生管运作,直接在现场指示作业。
2、改善对策
⑴用全局性、综合性的观点指导工作;
⑵销售职能运作改善:
◇定期召开产销协调会议,促进产销一体化;
◇生管应定期编制现有的订货余额表、主要工程进度状况表、余力表及基准日程表提供给销售部门,以便于销售部门决定最适当的交货日期;
◇加强销售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
◇销售部门应编制3~6个月的需求预测表,为中期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对客户在中途提出订单更改要求,要有明确记录,并让客户确认。
二、研发/设计部门的改善对策
1、源自研发/设计部门的原因
⑴出图计划拖后,后序工作的安排也跟着延迟;
⑵图纸不齐全,使材料/零件的准备存在缺失,影响交期;
⑶突然更改修订设计,导致生产混乱;
⑷小量试制尚未完成,即开始批量投产。
2、改善对策
⑴编制设计工作的进度管理表,透过会议或日常督导进行进度控制;
⑵质或量的内部能力不足时,应寻求其他途径;
⑶当无法如期提供正式/齐全的设计图纸/资料时,可预先编制初期制程需要的图纸/资料,以便先准备材料等,防止制程延迟;
⑷尽量避免中途对设计图纸/资料的更改、修订;
⑸推进设计的标准化,共用零件的标准化、规格化,减少设计的工作量;
⑹设计工作的分工,职责清晰、明确。
三、采购部门的改善对策
1、源自采购部门的原因
⑴所采购的材料/零件,滞后入库;
⑵材料品质不良/不均,加工麻烦;
⑶物料计划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够,不需要的物料库存一大堆;
⑷外协的产品品质不良率高,数量不足。
2、改善对策
⑴进一步加强采购、外协管理,采用ABC分析,实行重点管理方式;
⑵以统计方法调查供应商、外协厂商不良品发生状况,确定重点管制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