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结构审图要点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一、基础要求:1、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取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一致。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地震设防区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
3、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计算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是否正确应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是否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建在不利地段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5、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逢的设置与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当采取可靠技术措施后,温度伸缩逢最大间距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超过限值的20%)。
6、主楼与群房关系的技术处理是否得当。
7、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是否采用符合实际的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效.8、采用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可靠。
9、选用的标准图是否正确、安全。
10.对不便用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作出准确说明。
11.楼(屋)面板、楼梯板的厚度和予应力构件是否符合防火极限要求。
二、场地、地基与基础:1、是否根据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软土地基、山区地基和液化土的处理方法及相应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3、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检测要求是否符合规定。
4、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是否规范规定的最小深度.5、基础类型的确定及其构造是否安全、可靠、可行.6、桩基的沉桩方法及终止成桩的条件是否安全和符合环保要求。
7、基桩的平面布置是否符合最小桩距规定,桩及桩基承台的构造是否合理、安全。
8、一个独立结构单元是否为同一基础型式,持力层是否在性质不同的地基土.9、是否存在局部地下室;地下室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室底板为板筏时的内力计算与配筋构造、后浇带的设置与构造是否符合规定。
三、多层及高层钢筋砼结构:1、结构高度、高宽比是否符合适用条件。
2、框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框架是否连续而不中断,是否存在不成榀“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周边是否设“端柱”.4、房屋的转角处是否设柱(或墙).5、部分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转换层、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构造是否符合安全和抗震要求。
施工图审查要点-结构专业
施工图审核要点(结构)一.标高、标号类:1.检查标高系统、轴网系统是否与建筑图一致。
2.各部位钢筋、混凝土等级(标号)是否取值合理。
3.核对层高表。
4.单体中有无正负零对应的绝对标高,结合总图复核一遍。
二.模型参数、荷载取值类:1.不同功能房间的活荷载取值是否合理。
2.面层、覆土、隔墙等恒荷载取值是否合理。
3.地震、风荷载参数取值是否合理。
4.嵌固端的刚度比检查。
5.消防车荷载取值是否合理,且检查是否按消防车道布置。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等取值是否合理。
三.桩、基础类:1.结合地勘报告检查持力层与桩长的关系、桩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2.核对集水坑的位置、尺寸是否与建筑对照。
3.图中是否有不同桩的数量统计。
4.检查图纸中是否留有沉降观测点。
5.检查基坑详图中画了几个方向的剖面图,是否正确。
6.桩长和桩间距取值是否合理,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过大或不足。
7.基础之间在平面、标高上是否有冲突。
8.检查车库整体抗浮计算是否满足。
9.基础混凝土抗渗等级是否与地下室外墙相同。
10.有无地下室外墙止水措施,是否绘有大样(止水条或止水钢板)。
四.剪力墙类:1.剪力墙特殊部位水平钢筋间距是否满足规范。
2.验算暗柱钢筋的配筋率,是否存在不足或浪费。
3.构造边缘构件内部应使用拉筋,检查此位置使用的是箍筋还是拉筋。
4.配箍率计算时是否考虑了墙体水平钢筋的贡献。
5.设备留洞有无穿过边缘构件的情形,如果有是否在该位置做了缩径处理。
6.核查剪力墙及暗柱的定位是否明确。
五.梁、板、节点类:1.梁布置是否影响下层建筑平面,客厅、餐厅、主卧等主要功能房间。
2.根据门窗等洞口上方与梁底的距离,对比做过梁还是将梁高加大至洞口哪个更经济。
3.梁宽大于梁下填充墙时,梁是否偏向相对次要的房间内。
4.柱截面大于墙厚时,柱应偏向相对次要的房间内。
5.核对嵌固端、屋面、露台等部位的板厚和配筋。
6.各种功能区降板厚度核对。
7.检查阳角处有无放射筋(上部钢筋为分离式配筋时)。
结构专业图纸审查标准及要点
结构专业图纸审查要点1.1审查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规程、规定及地方标准,方案(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1.2审查要点1.2.1总则1.2.1.1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1.2.1.2工程设计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
1.2.1.3抗震设防是否明确: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基本烈度、设防烈度、近震与远震、场地土类型、结构抗震等级。
1.2.1.4结构设计使用的计算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1.2.1.5结构设计是否影响建筑功能。
1.2.1.6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1.2.1.7施工中可操作性。
1.2.2地基、基础1.2.2.1天然地基、复合地基a)基础的选型应充分研究地质勘察报告,选择适当持力层,当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时,设计中是否已考虑。
b)在需做地基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特点,参考周边同类建筑的地基处理模式,参考专家意见,选择经济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案。
c)软土地基上房屋、长度超过60m的狭长形建筑须作地基变形计算及提出变形控制措施,高度变化较大的又未设沉降缝的建筑应有沉降差的计算和控制措施。
1.2.2.2桩基部分a)组织技术讨论会或研讨会,对各类可以使用的桩基的工程特性、经济性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吸收专家和其他技术单位的意见(公司各有关部门均可参加)。
b)最终桩基形式的确定尚应根据建筑物四周环境条件、基坑支护等条件综合考虑。
c)桩基持力层的确定应经济合理,应有不同桩径的承载力设计比较,设计参数的取值应准确,且桩位的施工可操作性强。
桩基的承载力取值是否合理,对预制桩可通过提前试桩来确定,对人工挖孔桩、冲钻孔桩可通过现场土体取样和地质报告相互对照以及试桩来确定。
1.2.3地下室1.2.3.1厚度较大承台的设计,或者浇捣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底板厚度的确定是否经济合理,设计中是否有防裂措施。
1.2.3.2地下室留洞a)管道穿越地下室的外墙必须预留防水套管;b)管道穿越地下室的顶板,如位置在室外时必须预留防水套管;c)地下室防排烟洞口、柴油发电机排烟洞口应特别注意,这些洞口较大且在结构图上容易遗漏。
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结构专业审查要点)3.1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2设计依据3.2.1工程建设标准使用的时间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3.2.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的规定.3.2.3建筑抗震设计参数(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 建筑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列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采用;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是否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城市采用;对于在规范上未明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应由勘察单位依据GB50011第1.0.4、1.0.5条提供.(GB50011-2001 第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第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3.2.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用相应措施.(2) 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水位.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第4.1.13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3.3结构计算书3.3.1软件的适用性(1) 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2) 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3.3.2计算书的完整性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3.3.3计算分析(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2) 所采用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3)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 所有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应经分析判定确认其合理、有效后可用于工程设计.3.3.4结构构件及节点(1) 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2.3条及其它规范、规程有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2) 结构连接节点及变截面悬臂构件各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3.4结构设计总说明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的构造作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审查内容一般包括:(1) 建筑结构类型及概括,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2) 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等描述设防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设防落实.(3) 设计荷载,包括规范未作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的标准值.(4)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5)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图选用.(6)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防火、防腐蚀及施工安装要求等.(7) 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3.5地基和基础3.5.1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1) 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2)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监测及验算要求是否明确.(3) 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监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是否明确.(4) 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5) 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6) 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物的控制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否符合GB50011-2001第4.4.5条的规定.(GB50011-2001 第4.4.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相同,箍筋应加密.)3.5.2地基和基础设计(1) 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的荷载控制.(2)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3)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JGJ94-94第5.2.14条考虑桩侧负摩阻力.(4) 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GB50007-2002第8.4.10~8.4.13条.(5)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6) 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的局部受压验算,见GB50007-2002第8.2.7条、8.3.1条、8.3.2条、8.5.15~8.5.20条及8.4节.(7) 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8) 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2.2条进行抗震验算.(9) 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GB50007-2002 第8.4.10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础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板底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除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计算时尚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乘以1.5和1.25的增大系数.第8.4.11 按基底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第8.4.12 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进行内力分析.柱下板带中,柱宽及其两侧各0.5倍板厚且不大于1/4板跨的有效范围内,其钢筋配置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数量的一半,且应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弯矩αmMunb.Munb为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αm按下式计算:αm=1-αs式中αm-----不平衡弯矩通过弯曲来传递的分配系数;αs-----按公式(8.4.7-3)计算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1/2~1/3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无地下室或单层地下室平板式筏基,计算柱下板带截面受弯承载力时,柱内力应按地震作用不利组合计算.第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GB50007-2002 第8.2.7 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五有关规定确定.在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2、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Fl≤0.7βhpftαmho3、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4、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本规范第8.2.2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伸出长度宜为第一跨的0.25倍.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8.3.1的规定(图查规范).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第8.3.2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8.2.7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叉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1.15 桩基承台的构造要求,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碗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2、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图8.1.15a),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跟钢筋应在柱截面以内(图8.5.15b).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架力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图5.5.15c)(图见规范)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第8.5.16 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可按以下简化计算方法确定:1、多桩承台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高度变化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图8.5.16a)(图见规范):Mx=ΣNiyiMy=ΣNixi2、三桩承台(见规范)(1)、等边三桩承台(2)、等腰三桩承台第8.5.17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5.17-1)(图见规范)(公式见规范)对中压缩土上的承台,当承台与地基土之间没有脱空现象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减小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计算得承台厚度.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见规范)队圆柱及圆桩,计算时可将圆形截面换算成正方形截面.第8.5.18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图8.5.18)(见规范).当柱边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公式见规范)第8.5.19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第8.5.20 承台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桩承台,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设置联系梁;2、两状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3、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5、联系梁的主筋应按计算要求确定.联系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并应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第8.4节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见规范)3.6混凝土结构3.6.1结构布置(1) 房屋结构的高度是否在规范、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以内;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适用结构类型超限及体型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是否执行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阶段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2)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抗侧力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对称;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3)结构竖向高宽比控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及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变化是否合理;对竖向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局部水平外伸或内缩及出屋面的小屋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4)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主楼与裙房间不设缝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计算并采取了有效措施.(5)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转换层结构上下楼板及抗侧力构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加强.(6)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采取可靠措施.(7)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桁架、钢雨篷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应符合规范要求.(8)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9)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抗震设计时,高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10)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11)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其设计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JGJ3-2002第6.1.7条的要求.(12)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JGJ3-2002第7.1.2条的规定.(13)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14)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章的有关规定.3.6.2结构计算(1)结构平面简图和荷载平面简图是否正确.(2)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原则是否符合规范GB50011-2001第5.1节的要求.(3)需进行时程分析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提供了相关资料,抗震波和加速度峰值等计算参数的取值是否正确.(4)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验算及加强措施是否正确及有效.(5)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和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软件是否正确;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是否符合规范、规程规定;转换层结构(框支梁、柱、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楼板)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结构计算的分析判断:结构计算总信息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自振周期、振型、层侧向刚度比、带转换层的等效侧向刚度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等是否在工程设计的正常范围内并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层间弹性位移(含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弹塑性变形验算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首层墙、柱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断面变化处的墙、柱轴压比、柱有效计算长度系数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剪力墙连梁超筋、超限是否按规范JGJ3-2002第7.2.25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处理.(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是否根据使用条件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跨度、应力及端部锚固区局部承压等验算;是否按具体情况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了验算.(8)板柱节点的破坏往往是脆性破坏,在设计无梁楼盖板柱节点时,必须按GB50010-2002附录G进行计算,并保留必要的余地.3.6.3配筋与构造(1)梁、板、柱和剪力墙的配筋应满足计算结果及规范的配筋构造要求(包括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箍筋加密等).(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当有边框柱而无边框梁时应设暗梁,当无边框柱时还应设边缘构件.(3)剪力墙厚度及剪力墙和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确定应符合规范、规程的规定.(4)采用预应力结构时,应遵守有关规范的规定.(5)剪力墙开洞形成独立小墙肢按柱配筋时,其箍筋配置除符合框架柱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剪力墙水平筋的配筋要求.(6)楼面梁支承在剪力墙时,应按JGJ3-2002节7.1.7条的要求采取措施增强剪力墙出平面的抗弯能力;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端部.(7)剪力墙结构设角窗时,该处L形连梁应按双悬挑梁复核,该处墙体和楼板应专门进行加强.(8)受力预埋件的锚筋、预制构件和电梯机房等处的吊环,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9)跨高比大于等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10)筒体结构的内筒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规程的规定.(11)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落地剪力墙间距、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的间距,是否符合JGJ3-2002第10.2节的有关规定.(12)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过规范规定时,是否采取了减少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影响的可靠措施.3.6.4钢筋锚固、连接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锚固、连接是否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及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关于钢筋锚固、连接的规定.3.6.5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楼盖中,当梁、板跨度较大,或楼面梁高度较小(包括扁梁),或悬臂构件悬臂长度较大时,除验算其承载力外,应验算其挠度和裂缝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3.6.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应注意是否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1.8.2条~第11.8.5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C 的规定,并配置了足够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3.6.7耐久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是否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4.1条~第3.4.8条的有关规定.3.7多层砌体结构3.7.1结构布置(1)墙体材料(包括+0.000以下的墙体材料)、房屋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和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墙体材料还应符合工程所在地墙改政策的规定.(2)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墙承重方案,墙体构造应满足规范规定.(3)纵横墙上下应连续,传力路线应清楚;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7.1.2规定限值,加强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7.3.14的要求.(4)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楼梯间墙体的拉接连接(包括出屋顶部分)、楼、屋盖圈梁和构造柱(芯柱)的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5)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6)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砌体墙增加局部少量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体系,如必须采用,则应双向设置,且各楼层钢筋混凝土墙所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小于该楼层地震剪力的50%,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97G329(五).(7)在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3.7.2结构计算(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静力计算,应按规范进行.(2)抗震设防地区的砌体结构除审查砌体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注意审查门窗洞边形成的小墙垛承压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悬挑结构构件,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4)应按规范规定验算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5)在墙体中留洞、留槽、预埋管道等使墙体削弱,必要时应验算削弱后的墙体的承载力.3.7.3构造(1)圈梁、构造柱(芯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包括构造柱箍筋加密、纵筋的搭接和锚固)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在图纸上表明清楚;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得钢筋(包括箍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2)悬挑构件应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现浇拦板、檐口等构件及现浇坡屋面,受力应明确,配筋应合理,锚固要可靠;女儿墙等构件选型要合理,构造措施要可靠.(3)按规定在梁支承处砌体中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就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得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得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得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得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得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得楼板、约束边缘构件得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得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得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她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得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得建筑面层与车库顶板上得覆土等产生得恒荷载)就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得使用部位、抗渗等级就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得接头形式(不同得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得位置及做法、过梁得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得拉结钢筋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得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得填充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得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得要求,与对不良地基得处理措施等就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就是否提出了相应得要求与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得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就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得代号与详图中采用得就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得施工验收规范就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就是否明确、恰当。
结构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结构专业)1. 目的确保结构设计安全、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满足同景公司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同景集团范围内开发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3.职责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审查主要由设计部归口管理,相关部门协助工作。
4. 内容4.1. 检查依据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3-2002 4.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4.1.11 各相关地方规范4.1.12 《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4.1.13 《结构施工图设计编制深度要求》4.2. 检查要点4.2.1 总则4.2.1.1 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按同景公司《结构施工图设计编制深度要求》和《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的要求。
4.2.1.4 工程设计应经济合理,特别对基础选型、结构体系和关键部位的检查。
4.2.1.5 施工中可操作性如何,检查是否由于施工困难会引起结构安全上的隐患和造价上的额外增加。
结构总说明的审查要点: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的正确性,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的正确性,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应作交待。
结构施工图阶段审图要点
5
般情况下荷载值取 5kN/㎡,此荷载为临时
荷载标准值,不与使用活荷载及二次装修荷
载同时考虑
构件尺寸及配筋在满足计算和概念设计的
6
结构设计技术要求
前提下,应取规范中较低值
避免地下室基础设变形缝,可采用后浇带等
7
地基、基础
措施处理
8
地下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
地下车库
不设温度变形缝,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考
9
虑。设计上采用温度后浇带措施,后浇带间
距 30-40m,带宽 800mm,后浇带按公司标准
1
序 审图内容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问题列项
审查要点
是否 满足 (√ 或 X)
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后浇带大样,防止裂缝、
渗水的产生,应采用 300x3mm 厚钢板止水带
地下车库外墙的配筋采用通长钢筋+附加钢
筋的配置方式
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外墙(挡土墙),车库
(覆土部分)顶梁、板,消防水池周围墙体
及顶板均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防水混
凝土,应注明抗渗等级。
砼外墙板的最小厚度应满足防水规范要求,
外墙中的施工缝应有止水(采用 300x3mm 钢
板止水带)构造措施
地下车库管道如需穿梁,位置应在结构图中
明确,并配置洞口加强筋
取用(注意覆土的折减)。
地下车库的顶板覆土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 地下车库的顶板覆土荷载、消防车道具体位 置与景观、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单位结合 确定下来。应根据总图消防车道每边外扩 2 米,画出消防车荷载布置图。不应整个车库
顶板按消防车道考虑。
问题描述
回复
室内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时临时堆放材料
结构类审图要点
3.5 屋面层及以上板类型、编号、定位标注、面标高、定位尺寸与节点大样对应、并符合建筑及设备要求
3.6 楼板分布钢筋构造要求(单、双向板)以及砌块墙下无梁时板底加筋做法
4)基础设计计算错漏碰
4.1 基础截面及材料满足规范及计算要求且计算截面尺寸及材料输入能指引设计、图纸截面及材料标注正确
4.9 对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
4.10桩顶、承台、基础、底板、电梯基坑之间的标高应对应,承台、天然基础与集水坑、排水系统应匹配。
4.11轴线定位、尺寸应与建筑一致。核对桩、基础、地梁、集水坑、电梯基坑定位尺寸应准确。
5)墙身线脚大样设计计算错漏碰
4)二次结构(砌块墙、构造柱、过梁等)的构造要求应明确。砌块墙体的容重,强度等级以及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正确,应满足集团砌体二次结构设计标准。
5)梁、柱、墙及楼板上开洞预埋应表示;电梯机房楼板开洞应表示。
6)其他
1设计依据符合规范要求且经济合理
1)抗震设防类别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3)结构耐久性(包括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采用耐久性基本要求表直观表达。(混规表3.5.3)
7.7线荷载、点荷载计算输入
7.8 其他(图纸目录、层高表、轴线轴号等问题)
1地基基础设计经济合理
1)持力层的选取、地基处理方式、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2)桩基类型选择、桩截面尺寸以及单桩承载力的选取;桩身混凝土等级、桩身长度、桩数、配筋做法及与承台连接做法、接桩大样。桩及基础持力层位置与地勘报告应相符。
1.7 梁板的裂缝和挠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应有梁板起拱要求(跨度大于4米的梁板是否已按规范要求起拱)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结构缝的处理应满足防水、防震等要 求,采用可靠的止水、抗震措施。同 时,结构缝处的节点设计应尽量简化 ,避免出现复杂的应力集中现象。
预应力及后张拉结构的处理
预应力处理
预应力结构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伸长值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安全可靠,防止滑脱和拔出。
03 上部结构设计审图要点
CHAPTER
总结词
结构体系应安全、合理、经济,并满足建筑 空间需求。
详细描述
在确定结构体系时,应考虑建筑物 的功能、规模、高度、抗震等级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同时,应确保结构布置合理,满足 建筑空间需求,保证建筑物的美观 和实用性。
提高结构设计质量
通过结构专业审图,可以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促进设计单位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
降低后期改造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或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造,不仅会造成时间延误和费用增加,还可能影响结 构安全。结构专业审图有助于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后期改造成本。
结构专业审图的范围和内容
后张拉结构处理
后张拉结构应考虑预应力筋的防腐、防火、防震等措施。后张拉结构的节点设计 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并应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和试验验证。
05 超限高层建筑审图要点
CHAPTER
超限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明确超限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分类,是进行审图的首要步骤。
详细描述
超限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制,或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尺寸、材料强度等任一参数超过规范 规定的限值的高层建筑。根据超限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高度超限、跨度超限、竖向不规则超限、平面不规则 超限、复杂节点超限等类型。
结构施工图审图要点
结构施工图审图要点第二部分结构施工图一:不满足设计深度要求的问题1 未标出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表3.4.1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摘自混凝土规范3.4.1条)环境类别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海水环境五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的规定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b - 25 20 - 35 30 - 35 30三- 30 25 - 40 35 -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二: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问题1. 板支座负筋和板跨中配筋偏小,不符合混凝土规范9.5.1条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表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注:a.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b.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c.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d.当钢筋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建筑单体±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结构使用的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单独设计的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部分钢结构、幕墙等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梁上开洞的允许位置、大小及相应的补强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结构专业审图要点结构专业审图要点2.2.1 总则2.2.1.1 程序计算参数选取是否合理。
2.2.1.2钢筋种类的选择:在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是否选择造价低的钢筋方案。
2.2.1.3 框架结构的非承重墙体种类选择:应选择轻质、隔音、隔热且价格较经济的新型建材。
2.2.1.4 控制层高: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层高。
2.2.1.5楼梯选型:当楼板长大于3米时,如果建筑没有特别要求应该设计成梁式楼梯。
2.2.1.6荷载取值:地下室顶板覆土荷载与施工荷载不同时考虑;消防车荷载与施工活荷载不同时考虑。
尽量减少荷载,在设计管理中尽量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地下室顶板覆土可节省成本。
2.2.1.7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情况。
地下室底板条件许可应采用原状土承重,人防墙、外墙、底板等荷载传入桩基,可降低地下室造价。
地下室抗震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2.2.1.8 控制合理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3%以内,梁的配筋率在0.8~1.5%之间是经济配筋率。
2.2.2 结构设计总说明2.2.2.1自然条件a.工程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震设计烈度,工程地质概况,地下水的埋深及对混凝土有无侵蚀性,冻结深度,各土层的描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等,是否给出了简要的说明。
与勘察报告,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是否一致。
b.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而采取的与荷载规范规定不一致的基本风压、基本雪压等,是否有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确切资料。
c.场地的自然地面标高,设计标高±0.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上标注的一致。
2.2.2.2使用的活荷载a.所列设计活荷载取值是否恰当,与规范不一致的是否有根据。
b.特殊的荷载取值是否有任务书,初步设计审批文件或工程设计单位正式文件的规定。
2.2.2.3使用的材料a.对本工程所选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标号等是否均已说明,是否齐全准确。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1.设计总说明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的材料: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
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
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
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6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
建筑结构专业审图要点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正文文字大小:大中小一、施工图审图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6、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7、设计合同中设计任务书内容的要求。
8、禁止及限制使用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核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目前的条件能否达到要求,成本的情况,对社会效益贡献的情况。
二、建筑专业(一)、施工图深度1 、设计说明基本内容(1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2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应考虑“节能设计”)。
(3节能设计: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4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 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5)建筑防火: 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并、防火门、防火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
结构施工图审查重点(11个)一、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二、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三、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应编写统一的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以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的钢结构时,应编制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2 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5)风洞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6)相关节点和构件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7)振动台试验报告(必要时提供);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9)初步设计的审查、批复文件;10)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应有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批复文件;11)采用桩基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承载力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1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2)设计0.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当图纸按工程分区编号时,应有图纸编号说明;4)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5)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其截面尺寸标记说明;6)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计算“超限高层”结构计算程序应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其计算程序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6)计算荷载有无遗漏或重复,其取值及作用位置是否正确,原始数据输入及参数选用是否正确。
7)计算结果准确性判断,对不当结果的处理(如个别墙体、连梁等配筋)。
10)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两建筑物之间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不设缝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11)体育馆及商场、办公楼、中厅屋盖,当跨度较大时,应采取钢结构(网架、桁架、井字交叉、钢梁等)注意处理好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
2)桩基及地基处理的沉降变形计算,并提出试桩及实测人工地基处理的变形要求。
(四)地基稳定性验算
1)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2)山区地基边坡及挡土墙处理。
(五)基础设计
1)计算方法(电算、计算程序选用、手算、计算简图确定)
2)基础受弯受剪及冲切的计算、配筋及构造配筋的合理性。
3)桩基(独立承台、条性承台、桩箱、桩筏厚板)的布桩计算及承台、承台梁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
7)确定上部结构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当建筑物没有人防地下室时应说明地下室人防等级及所作用的抗核爆等效静载值,计算及构造应符合规范规定。
8)基础结构设计是否正确。
(二)地基承载力
1)校核天然地基承载力或人工复合地基承载力及确定的原则。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三)地基变形、沉降
1)天然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值与沉降值允许值对比。
框筒结构注意外柱柱距的布置,以及洞口面积所占比例。
7)合理采用筒中筒结构内、外筒的高宽比及内、外筒间距和外筒柱距布置。
8)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底层大空间落地剪力墙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其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变化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转换结构选型是否合理可靠。
9)建筑物楼层层高受限制时,框架梁梁高由各专业协调决定,可采用宽扁梁,但其梁高可控制在(1/15~1/20)L左右,(L为梁跨度)。
a.基本周期和振型曲线性状是否合理。
b.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系数FEK/G。
c.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u/H。
d.底层大空间框支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之比,底框砖房上下刚度之比。
4)房屋最大高度、高宽比、长宽比限值、抗震墙间距以及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规则性。
5)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及缝宽,当设有后浇缝时,应示出其具体位置。当建筑物超长而未设伸缩缝时结构应采取相应配筋措施。(如在顶层及建筑物两端区域墙体和板面配筋应充分加强)
6)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形式及间距,充分利用电梯井、楼梯间等墙体作抗震墙。
7)箱基、筏基的上部竖向荷载重心与基底平面形心的偏心矩。
(六)基础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内轴线关系尺寸应与建筑平面图符合。
2)基础应与建筑物内外地下构筑物(地沟、设备基础、、地坑、地下水池等)相协调,地下室外墙上应预留、埋设必要套管。
3)协调室内外高差与基础、基础梁的关系。
4)地下室混凝土防水要求,过长地下室(或基础梁)后浇缝设置。
采用的标准图目录和构件的选用。
采用的设计基准期。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钢筋的搭接、锚固要求。
保护层厚度。
外围填充墙的做法、构造要求。
2
地基基础设计
(一)设计方案
1)基础持力层及埋置深度的合理性。
2)基础类型选用(如墙下条基、单独柱基、筏基、箱基、桩基及建筑物地下室的设置)。
3)当场地具有软弱土层,或其他特殊土层需要处理时,应采用本地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并提出检测技术要求。
12)外围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或其他装饰构件,如遮阳板等,其所有自身承重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连接,并复核连接件。
(二)结构计算-电算
1)计算书(原始数据,主要中间计算过程,主要输出结果)是否完整。
2)计算力学模型(平面杆系、空间杆系、墙元)的选用合理性,程序是否通过鉴定。
3)列出所有计算采用软件的名称,版本和编制单位。
5)防雷、接地要求。
6)与相关公用设备的留洞位置、标高及大小。
3
结构布置和结构计算
(一)结构布置
1)结构方案的选用
2)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租。场地土类型及建筑物场地类别的确定。
3)在满足建筑功能前题下,进行结构方案选用。框架、框一剪、剪力墙、筒体及有框支层的框一剪结构。抗震设防区建筑物结构布置应满足二个方向的抗震要求。“超限高层建筑”应由建设部指定专家委员会进行结构审查。
结构荷载的取值
主要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等。
本工程各类结构的统一做法和要求:
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一些技术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碱集料规定、构件的起拱要求,预制构件吊装要求,大跨度钢结构制作,吊装要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张拉、深基坑支护及基础沉降观测,后浇带,施工顺序,楼面允许施工荷载,各类地基的施工验收要求等)。
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
结构专业
序号
审查要点
审定
审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校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
1
结构设计总说明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基本雪、风压值、人防工程等级、地基概况描述:±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地基方案类型,持力层标高和承载力,地下水类型及标高,标准冻深,场地类别和地基抗震性能、不良地质作用的阐述。
4)采用桩基的依据,确定桩的选型和成桩方法,单桩承载力、桩端土层及标高,并提出试桩和验收要求。
5)如果有液化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常年冻土等,应特别注明地基处理方案及检测要求。
6)确定地基基础方案应考虑对毗邻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平面位置、深度,如用锤击式打桩要考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地下基坑施工时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
4)墙下条基、单独基础、柱下条基、筏基的受弯、受剪、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5)箱基顶、底板在整体、局部弯曲下的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及配筋、箱基内外墙、门洞口上下过梁的受弯、受剪计算及配筋、人防地下室、口部、防爆墙、临空墙及防护密闭门、门框的计算。
6)桩箱、桩筏基础为满堂布桩时,基础板沿桩顶、剪力墙、筒体周边的受冲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