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作业

合集下载

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A.25%B.50%C.200%D.400% 答案:D【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A.100B.120C.160D.200 答案:160【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A.4200亿B.2400C.42000D.420000 答案:A【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A.6次B.8次C.10次D.12次答案:B【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库(34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库(34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各个企业都各自独立进行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这种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是?——[单选题]A 单个资本B 社会总资本C 社会资本D 独立资本正确答案:A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单选题]A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 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 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正确答案:C3、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单选题]A 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 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正确答案:B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单选题]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劳动力丰富C 劳动量大D 货币成为商品正确答案:A5、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单选题]A 使用价值B 价值C 资本D 货币正确答案:A6、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长的一般等价物得商品是。

——[单选题]A 货币。

B 斧头。

C 羊D 贵金属。

正确答案:A7、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单选题]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矛盾。

正确答案:C8、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要进行资本积累最主要是进行。

——[单选题]A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 物质资料再生产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D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正确答案:D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中。

——[单选题]A 不变资本增大B 可变资本增大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增大。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减小。

正确答案:A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单选题]A 生产相对短缺B 生产绝对短缺C 生产相对过剩D 生产绝对过剩正确答案:C11、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四)(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从社会分工看是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复杂劳动 D.生产劳动A.B. √C.D.2.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产业革命 B.固定资本更新C.生产集中 D.资本积累A.B.C. √D.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按照平均利润规律的要求,商品按A.社会生产价格出售 B.个别生产价格出售C.社会价值出售 D.垄断价格出售A. √B.C.D.4.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A.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 B.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是合作经济 D.是公私合营经济A.B. √C.D.5.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这叫A.公开市场业务 B.调整有价证券C.调整再贴现率 D.调整法定准备金率A. √B.C.D.6.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其职能是A.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B.生产产品并创造剩余价值C.销售商品,实现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商品价值D.销售商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A.B.C. √D.7.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A.资本积累 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资本划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A.B.C.D. √8.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其根据是A.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C.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D.社会总产品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A.B.C.D. √9.战后,随着垄断统治的加强、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出现的国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是A.托拉斯 B.康采恩 C.跨国公司 D.混合联合公司A.B.C.D. √10.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它们A.都绝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B.都延长了必要劳动时间C.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D.都延长了工作日长度A.B.C. √D.11.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经济规律 B.社会经济形态C.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A.B.C. √D.12.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A.B. √C.D.13.平均利润率趋势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不变资本的节省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C.资本总量的减少D.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A.B.C.D. √14.A.50%和100 B.10%和130 C.20%和120 D.30%和140A.B.C. √D.15.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A.加速固定资本磨损 B.提高剩余价值率C.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D.加速资本集中A.B.C. √D.16.我国现阶段,国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是A.按劳分配收入 B.经营收入C.风险收入 D.劳动收入A.B.C.D. √17.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比例A. √B.C.D.1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业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卷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结合资本主义发展某一方面的新特点谈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剖析并没有过时”?2、“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谈谈你对这段论述的理解。

3、当前美国经济态势良好,日本经济却长期停滞,请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其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4、2004年6月18日,欧盟25国在布鲁塞尔通过了欧盟宪法文本。

这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是否表明“纯国家主权的时代结束了”,意味着会出现一个欧洲合众国?二、分析题(每题15分,共60分)1、马克思指出:“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要领规定之中。

”结合这段话试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2、“资本主义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结合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发展谈谈你对上述论述的理解。

3、关于全球化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让所有国家同样受益,发展中国家甚至受益更多。

理由是,从1980~2000年的20年中,发达国家的GDP 年均增长率是2.87%,而发展中国家是4.18%。

另一种看法认为,发达国家受益更多。

理由是,在不同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GDP差额在不断扩大,人均GDP的差额更在扩大。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目前在地球60多亿人口中,20%最富的人和20%最穷的人,1965年时人均收入相差30倍,到20世纪末相差70多倍;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从1971年的25个增加到目前的48个,它们的产值加起来不足全球的1%。

”另,根据研究机构的计算,即使发展中国家拥有现在这样高的增长率,在未来的117年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扩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1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1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1章)一、名词解释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任何社会形态中,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的是(A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商品D. 货币2.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是( D )A.产品B.物质财富C.资本D.商品3.商品是( C )A.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C.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用来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4.商品的二因素是( C )A.价值和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价值和价格5.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是(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6.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 B )A. 具有相同的效用B. 具有相等的价值量C. 都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 都是商品的社会属性7.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B )A. 使用价值B. 价值C. 效用D. 货币8.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 D )A.它们的交换价值相等B.它们的使用价值大小相等C.能满足双方自己需要D.它们的价值相等9.构成商品价值实体是的( D )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0.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 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不成比例D.没有关系1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 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2.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上,( B )A. 劳动既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又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C.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D.劳动既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13.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 C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5.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C )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的社会属性的统一D.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商品的社会属性的对立1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D)A.商品的质量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中包含转移的劳动量大小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8.能够创造出新价值的劳动是(C)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活的抽象劳动D.物化的劳动19.商品价格是(B)A.价值的基础B.价值的货币表现C.价值的实体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0.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C )A.价值B.交换价值C.劳动时间D.价格21.个别企业生产单位商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D )A.商品价值量减少B.商品价值量增多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3.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4.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5.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c + vB.c + v + mC.v + mD.c + m6.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降低工人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10.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1.资本周转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12.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13.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1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社会总产品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生产资料之和D.全部消费资料之和1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Ⅰ(v + m)=ⅡcB.Ⅰ(v + m)>ⅡcC.Ⅰ(c + v + m)=Ⅰc + ⅡcD.Ⅰ(v + m)+Ⅱ(v + m)=Ⅱ(c + v + m)16.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是()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B.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C.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D. 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17.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8.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B.生产成本加利润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19.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C.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21.有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当股息为20元时,价格为400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40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A.400元B.600元C.800元D.1000元2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23.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部分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24.垄断价格是()A.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加超额利润25.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6.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A.是否符合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是否适应市场关系的要求D.是否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27.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公有制经济B.股份制经济C.国有经济D.集体经济2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D.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干预的经济29.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老有所养C.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共同富裕3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跨国公司D.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1.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交换价值的和价值的统一体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A.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结果B.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造成的必然结果C.会导致物价上涨D.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E.会导致名义工资下降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4.通过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发现()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5.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B.增加预付的可变资本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E.提高剩余价值率6.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E.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7.资本主义股份公司()A.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B.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C.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D.突破了单个资本数量有限的局限性E.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本运营效率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B.是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的C.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E.是由银行雇佣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D.国内竞争的推动E.国际竞争的刺激10.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C.与公有制经济可以并存D.与公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辨析题(每小题6分,先辨别正误[占1分],再进行分析[占5分],共36分)。

2017-2018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业

2017-2018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业

2017-2018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业1.如何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矛盾统一体的?答:(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2)统一性表现在: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它不仅要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必须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3)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一切商品对于其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

2.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什么?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实行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否则,商品交换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由于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导致价格波动,又由于价值决定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

3.绝对剩余价值方法与相当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关系是什么?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当然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范畴。

比方说,工人党的劳动日是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6小时,如果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把工作日延长到14小时,那么剩余劳动时间就是8小时,这种方式就叫绝对做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实际上是在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所以这些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就下降了,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这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1)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业

1、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之间同一的、巩固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因此,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性,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性,对于人们经济生活的强制性.这三个方面的总和,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答: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

没有用物品不能成为商品。

价值是融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

一件物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被人类加工且用于出售才能称为商品。

因此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但是在出售时,卖家获得的是商品的价值,让渡使用价值。

买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却不能拥有商品的价值。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有哪些?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4.加快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答: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谁也不可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来不劳而获地取得收入.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是一种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实现或落实. 第二,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承认劳动的这种差别,并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地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按劳分配的实现首先将受到社会产品数量的制约.而可分配产品的数量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高度,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因此,它既不能实行像原始社会那样的平均分配,也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条件,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总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说明商品价值由劳动创造和决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一、名词解释1、价值2、劳动生产率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商品5、商品经济6、价值规律二、填空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开始。

”2、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4、商品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实质是()。

5、自然经济是()的经济。

6、商品经济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和()。

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8、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10、商品是用来()的()产品。

11、()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理论。

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和()下制造某种()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4、劳动按不同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和()、()和()、()和()。

15、市场机制有()、()和()三大机制。

三、单选题1、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发展C、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D、私有制的发展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B、货币构成的C、资金构成的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3、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商品是用来交纳租税的劳动产品4、商品价值()。

A、体现商品生产者彼此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B、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C、体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5、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6、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导论)一、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规律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经济活动是( C )A.生产和分.............B.生产和交换C.生产和消.............D.分配和消费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D)A. 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 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 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 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3.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D)A. 政治法律关系B. 社会历史关系C. 人文教育关系D. 经济利益关系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C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物质资料生产D. 生产方式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B.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C.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D. 上层建筑6. 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的是( D )A.个人的经济行...........B.家庭的经济行为C.国家的经济行...........D.社会的经济行为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 B )A.劳动价值.............B.剩余价值学说C.生产价格理............D.经济危机理论8.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 C )A.生产资..............B.劳动资料C.劳动工..............D.科学技术9. 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作为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B.产品的分配性质C.产品的交换性质D.产品的消费性质10.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 A )A. 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B. 物质资料的生产C. 生产力的状况D. 经济发展的水平1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表明它是(A)A.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B. 不可能被人们所认识的C. 不可能被人们所利用的D. 不可能被人们发现其作用的12.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是( A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 价值规律C. 按劳分配的规律D. 剩余价值规律13. 决定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A )A.社会生产关............B.一定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的阶级性...........D.人们的认识水平和能力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根本的方法是( A )A.唯物辩证.............B.科学的抽象法C.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D.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C )A.揭示生产力的发展规........B.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揭示客观经济规..........D.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16. 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C. 构成生产关系系统的诸因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D. 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错选, 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和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和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4、价值的本质是: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8、价值的源泉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3、货币的本质是: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解析: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C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D 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答案】B。

解析:A项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项是研究商品经济的起点;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答案】B。

解析:A项的范围过大,生产方式还包含了生产力;C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D项是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答案】A。

解析:生产的内容、方式、性质,决定了交换、分配、消费的内容、方式、性质。

所以生产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答案】D。

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劳动者和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构成。

生产资料具体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答案】A。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具体包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建立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1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1

华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0001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____
A:供求规律
B:货流通规律
C:竞争规律
D:价值规律
参考选项:D
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A:谋求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谋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各国共同发展
C:谋求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发展
D: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参考选项:D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____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参考选项:B
商品价格是____
A:价值的基础
B:价值的货币
C:价值的实体
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参考选项:B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A:垄断
B:剥削
C:对外掠夺
D:国家调控
参考选项:A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由劳动时间决定
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参考选项:C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货币的基本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D.支付手和贮藏手段2.气候、时间、地域、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的变化,改变了( ),从而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A.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B.该商品的价值量C.该商品的供求关系D.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3.( )是商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A.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B.价值律C.供关系规律D.竞争规律4.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其本质上是( )。

A.工人劳动的价值B.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C.工人劳动的价格D.工人出卖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5.2016年春节期间,某地青菜产量减少,平时2元一斤的青菜竟卖到10元一斤,这表明( )。

A.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B.价格和价值无关C.供求关系的变化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D.买方此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6.市场价格是供求状况的直接反映,市场调节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如果市场( ),格会偏低。

A.供不应求B.供大于求C.供求平衡D.供需不足7.一般情况下,一架玩具飞机的价格再怎么涨也不会比一架航空飞机的价格高,一辆汽车的价格再怎么低也不会比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更低。

这表明()A.价格决定价值B.供求关系影响价格C.价格由价值决定D.价格由使用价值决定8.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果B.顾客购买 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 10 元钱C.顾客用10 元钱购买了5斤果D.顾客水果店以每斤 2元的价格预订5斤果9.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价格10.商店出售的移动电话的价值量大小主要由( )。

A.供求关系决定B.生产者决定C.劳动生产率决定D.生产移动电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1.在商品社会中,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标志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及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型练习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资源全球化2、当代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是()A.南北经济合作加强B.北方国家与南方国家矛盾冲突加剧C.世界经济展开全球竞争D.世界各国在竞争中求合作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内经济来说()A.面对国际竞争的巨大冲击,民族经济将无所作为B.出口的路子将会大大拓宽,进口将会相对缩小C.有助于促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由于与国际接轨,经济体制方面的差距将不复存在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有()A、现代高新科技突飞猛进B、国际水平分工深入发展C、冷战的结束D、全球性市场化改革E、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A、促进世界经济增长B、推动世界经济有序进行C、避免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D、促进了国际分工E、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国际贸易环境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靠武力解决2、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均等的。

附:材料题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和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经济学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劳动二重性:(Two-fold Character of Labour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

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

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的联系和区别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文化商品是指:风筝皮影版画年画中国结锦绣蜀绣秦绣民族服饰等。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商品,而且,现在流行复古风,这些东西制作成本相对要低一些,而且很受欢迎.传统物质商品是指:传统的物质商品指各种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

现在我国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即以精神文化消费旅游,金融,通讯等一系列的无形商品。

通过上述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的定义来了解两者件的联系和区别:1.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的联系是:二者都是商品,都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2.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的区别:1)、文化商品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价格是基本不变的,是刚性而非弹性的。

而传统物质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

2)、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的价值体现方式不同。

文化商品的价值不能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它的价值事由创作者的个人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传统物质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效率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3)、文化商品与传统物质商品二者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传统物质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利益是统一的,而文化商品在利益实现上,创造者与生存者、销售商之间是相互分离的。

简要概括资本具有哪些特征?答: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发挥作用。

将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该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之比,因而其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

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被称作价格标准。

比如我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物发挥作用。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界限,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

剩余价值的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4、借贷资本和利息5、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6、土地所有权和地租7、股份资本和股息8、土地价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增值过程、价格增值、可变资本、生产剩余、企业价值、生产要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1)、它们和具体劳动相结合,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实用价值(2)、它们是人类劳动的载体,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它们自身并不能创造任何新的价值,只有人类的抽象劳动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

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广义上,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

它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原有的价值量并没有改变,马克思称它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工资: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利润(profit)指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利润的内涵不同,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划分依据是:1、存在形式不同2、使用的目的和结果不同3、活动的领域不同4、在数量上并不相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对称。

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

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

与固定资本对称。

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划分,是从资本周转形式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

固定资本价值的转移,是经过长时期多次的生产过程,逐步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垫支在固定资本上的预付资本,是相应于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回到资本家的手中。

垫支在流动资本上的预付资本,则经过一个生产过程和商品的销售过程,就能全部回到资本家手中来。

所以,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较固定资本快得多。

在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内,流动资本往往可以周转几十次、几百次乃至更多次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

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的问题。

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第一,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出现了日益增多的规模更大的垄断企业,跨部门多角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

战后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与新兴工业部门的巨额投资相适应,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巨型的垄断企业不断出现。

第二,金融资本在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进行国际生产经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与工业资本的融合,使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增。

第三,资本输出的数量剧增,输出的方向开始朝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往往采用隐蔽的援助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金融资本的巨大增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量剧增。

据统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45年的资本输出量为510亿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增长了10倍,1996年仅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就达到近8000亿美元。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资本输出的流向发生了变化,由战前的流向经济落后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转为流向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资本流量已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80%~90%。

资本输出流向的变化一方面与科技革命对各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战后一段时期内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无关系。

其次,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以国家为主体的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第四,以欧盟为典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范围的经济协调成为必然选择。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IMF、IBRD、WTO等)、国际经济协议、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建立都是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方式,其中,尤以欧洲联盟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