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需要在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心理测验法C.相关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研究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心理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和调查法。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 )正式成立。

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正确答案:C解析: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组织暑期教育讲习会结束时,参加心理学课程的学员认为心理学与教育有重要关系,因而发起组织中华心理学会,选举张耀翔为会长兼编辑股主任,总会及编辑股办公处设在北高师;选举陈鹤琴、陆志韦分别为总务股和研究股主任,办公处设在南高师。

3.将人的直接经验界定为意识,并主张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意识的学派是( )。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派别。

其主要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其中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研究方法为实验内省法。

4.哺乳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挥中心在( )。

A.神经系统B.神经元C.前脑D.大脑皮层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理神经机制。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动物全部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是动物各种复杂行为的最高指挥中心。

5.放在白色背景上的灰色正方形比放在黑色背景上的灰色正方形要暗得多,这是感觉的( )。

A.对比B.适应C.联觉D.后像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使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jpg />)(y一)=r.N.sX.sY回归系数的公式:bY.X=同理,bX.Y=r.因此,r=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系数是回归系数的几何平均。

7.简述方差分析的功能、基本前提和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1)方差分析又称作变异分析,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推断多组资料的总体平均数是否相同,也即检验多组数据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

当我们用多个t检验来完成这一过程时,相当于从t分布中随机抽取多个t值,这样落在临界范围之外的可能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I类错误的概率。

(2)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每次观察得到的几组数据必须彼此独立;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应彼此无显著差异。

为了满足这一假定,我们可采用最大F比率法Fmax=,求出各样本中方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再通过查表判断。

(3)方差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建立假设。

H0:μ1=μ2…=μkH1:至少有一对平均数不相等②求平方和。

第一,总平方和是所有观测值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T=∑∑X2—或者SST=∑∑x2一第二,组间平方和是每组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B=第三,组内平方和是各被试的数值与组平均数之间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W=∑∑x2一③计算自由度。

dfT=nk一1dfB=k一ldfw=k(n—1)=nk一k④计算均方。

⑤计算F值。

F=⑥查F值表进行F检验并做出判断。

⑦陈列方差分析表。

⑧得出结论。

8.简述项目区分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正确答案:项目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一般用D表示。

区分度被用作评价项目质量,是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计算方法包括:(1)项目鉴别指数。

当效标成绩是连续变量时,可以从分数的两端各选择27%的被试,分别计算出每道题目上各自的通过率,二者之差便是鉴别指数(D)。

2017年中山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2017年中山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

2017年中山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13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7,分数:74.00)1.“特征检测器”,也称“特征感受器”,是一个( )(分数:2.00)A.axonB.dendriteC.neuron √D.brain region解析:解析:特征感受器实际上就是视觉系统中能够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某种特性的刺激做出反应的高级神经元。

2.( )关于发展的理论由三个关键想法构成:(1)图式,(2)同化和顺应的交互作用,(3)认知发展阶段。

(分数:2.00)A.Erik EriksonB.Carl Jungwrence KohlbergD.Jean Piaget √解析:解析:题干所述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认为世界各地的道德思维发展都遵循着同样的顺序,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分数:2.00)A.Erik EriksonB.Carl Jungwrence Kohlberg √D.Jean Piaget解析:解析: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认为,道德思维的发展遵循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的顺序。

4.做梦通常发生在_________睡眠的阶段,此时的脑电波主要为_________。

( )(分数:2.00)A.REM(rapid eye movement):delta wavesB.REM(rapid eye movement):beta waves √C.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delta wavesD.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beta waves解析:解析:做梦通常发生在REM睡眠阶段,此阶段的脑电波为β波。

5.在英文中字母R在第三个位置上的单词数量是以R开头的单词数量的3倍。

但是当向被试询问在英文单词中,是以字母R开头的单词多,还是R在第三个位置上的单词多时,70%的被试回答说以R开头的单词多(Tversky&Kahneman,1973)。

2017年考研-312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312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 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 312)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6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3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A.外显行为B.意志过程C.情绪情感D.心理机制【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体系,而是在众多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学新范式,其重点是心理结构和心理机制,探讨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并把人视为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及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过程。

2.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来研究脑功能的技术是A.脑磁图(MEG)) B.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C.脑电图(EEG)D.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3.主管躯体运动的脑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4.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D.棒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5.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该定律称为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史蒂文斯定律D.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6.一种色光与另外一种色光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解释这种色光混合现象的规律称为A.间色律B.代替律C.补色律D.对比律7.在视知觉的形成过程中,“是什么”的通路是指从枕叶到A.顶叶B.颞叶C.额叶D.角回8.在时间判断方面,下列感觉通道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A.视觉、触觉、听觉B.视觉、听觉、触觉C.听觉、触觉、视觉D.听觉、视觉、触觉9.作者在校对自己的文稿时,对错字“熟视无睹”。

这反映的知觉特性主要是A.恒常性B.选择性C.整体性D.理解性10.小王先学习了汉语拼音,随后学习英语,在使用拼音录入汉字时经常会混淆拼音和英语,产生这种干扰的原因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记忆重构D.记忆恢复11.斯伯林(G. 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的研究表明,感觉记忆保持的字母数量约为A.5 B.7 C.9 D.1112.“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动物”,据此可以推论“鲸鱼是胎生的”。

2017年北京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北京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北京大学考研应用心理硕士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1.说明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并解释它是如何产生的。

正确答案: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产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学习中,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会有所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或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的现象,分别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的干扰所致。

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回复。

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进行解释。

(1)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也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材料中间部位同时受两种抑制影响,因而识记与回忆较为困难。

2.举例说明什么是效标关联效度,列举几个效标(准则)关联效度的具体指标。

正确答案:效标关联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准则关联效度,它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是否有效,其应以实践的效果作为检验标准。

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它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

不过,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它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进行表达(效标测量)。

效标测量必须有效、可靠、客观、实用。

常用的效标指标有:(1)相关系数。

计算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系数。

(2)区分能力。

被试接受测验后,让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再根据丁作成绩的好坏将其分成两组。

这时,再来分析这两组被试原先分数的差异。

若两组被试测验分数差异显著,则说明测验效度较高。

(3)命中率。

当用测验做取舍决策时,决策的正命中率和总命中率是测验有效性的较好指标。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1-65)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凯程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凯程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凯程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测验题解析

2017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真题解读一、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22-60)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解读】D。

此题考察对心理理论的考察。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另外,根据题意,比较容易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解读】D。

此题考察发展心理学中观点采择能力的不同阶段特征。

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根据题意,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解读】B。

替代强化,直接反应出班杜拉。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苏州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jpg />⑥查F值表进行F检验并做出判断。

⑦陈列方差分析表:20.论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对人的影响。

正确答案:20世纪40—50年代麦克里兰提出成就动机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

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

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取决于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努力去追求具有挑战难度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高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失败机会少的目标。

阿特金森等人通过实验证明:追求成功的孩子选择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成功可能性。

避免失败的孩子关注的不是成功和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

21.比较整体说和机能模块学说。

正确答案:(1)整体说最早由弗洛伦斯提出,他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要通过整体来发挥作用。

弗洛伦斯用局部毁损法进行实验,以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动物功能的丧失与切除皮层的部位无关,而与切除皮层的大小有关。

20世纪初,拉什利进一步用损伤白鼠大脑的办法,观察其对白鼠学习的影响,得出两条原理: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影响);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2)机能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出现的学说。

该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这一理论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不随意注意描述错误的是( )。

A.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B.刺激物的新异性可引起不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主要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引起,与人们的需要、兴趣、过去经验无关D.不随意注意可干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具有消极作用正确答案:D解析:不随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对新异刺激进行定向,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而消极作用在于使人们的注意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被动地移开,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2.根据图尔文(Tulving,1995)提出的SPI(setial,parallel,independent)记忆理论,以下哪种记忆系统的提取方式是外显的?( )A.语义记忆系统B.情景记忆系统C.程序记忆系统D.知觉表征记忆系统正确答案:B解析:图尔文的SPI理论假定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记忆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

其中,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是用外显的提取方式,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记忆系统和语义记忆系统是用内隐的提取方式。

3.“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实验主要用于研究表象的哪种特征?( ) 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不稳定性正确答案:C解析: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放大、缩小以及翻转,即具有可操作性。

谢帕德和库伯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作的。

物体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操作时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4.同学A在研究生阶段总是尽量避免掌握新的实验技术,避免理解深奥的理论问题。

他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较以及可否完成现在的任务。

请问,这位同学的成就目标是以下哪种?( )A.掌握趋近目标B.掌握回避目标C.成绩趋近目标D.成绩回避目标正确答案:B解析:掌握趋:匠目标:个体关注的是掌握任务、学习和理解;判断标准是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深度来评价自身表现。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16.00)1.简述情绪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动物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赫布认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

(3)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解析:2.简述表象的特征及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表象的特征。

直观形象性: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像知觉,它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不完整。

例如遗觉象,它是在儿童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即给儿童呈现一张复杂的图画,几十秒钟之后他仍能在头脑中保存着当时的表象,就好像这张图画仍在自己的眼前一样。

概括性:表象的形象已经忽略了事物的一些细节而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

例如,“大象”的表象,可能只是长鼻子、大耳朵、深灰色的毛皮、庞大的身体等主要的外部特征。

这些特征代表了“大象”的一般的、概括的形象,而不包含大象的某些个别特征。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5. 填空题8.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 )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正确答案:B解析: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人们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了回避一回避型冲突,即双避式冲突。

既不想学习又害怕考试不及格,都是其力图回避的两种目标,于是出现了双避动机冲突。

2.小王遇到车祸撞伤了头部,从此以后他丧失了车祸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的记忆。

小王的经历属于( )。

A.幼事遗忘B.顺行性遗忘症C.倒摄干扰D.倒摄遗忘正确答案:D解析:倒摄遗忘是指情绪创伤或脑外伤引起休克之后的一种遗忘症。

人不能回忆伤害前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但对早期发生的事件却能回忆。

病人康复时,记忆也逐渐恢复。

恢复的顺序是由远至近,对伤害前数分钟或数秒钟内所发生的事件,一般永远不能回忆。

3.算法是__________,而启发法是__________。

( )A.特殊程序;捷径B.首要规则;特殊程序C.手段一目的分析;系统性随机搜索D.手段一目的分析;首要规则正确答案:B解析:算法是按照一步接一步的程序去解决问题,它总能为特定类型的问题提供问题的答案,所以是问题解决中的首要规则。

用算法解决问题时一般花费的时间会较长,而且算法对问题有清楚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时会更有用,当算法不可用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启发法。

启发法是指用一些策略或“经验法则”去解决问题,属于特殊程序。

4.听觉的大脑皮层区主要分布在( )。

A.中央后回B.颞叶C.中央前回D.额下回正确答案:B解析:听觉信息由听皮层加工,听皮层位于大脑两侧颞叶。

5.张三的妻子李四向警察报告张三在1998年走失,两年后她在机场看见了他,他生活在离李四二十公里外的地方,并娶了另外一个女人,有了两个小孩。

张三告诉李四他的名字是王麻子,不是张三,而且他以前从来没见过她。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力比多学院考研历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力比多学院网校将在12月24日、25日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同时力比多学院金牌讲师将对真题及答案进行文字解析与估分,为广大考生提供专业服务。

关注力比多学院威信工种号:心理学考研人!回复相关关键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着狼”。

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概念D、心理理论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摘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说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

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

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

该理论提出者是()A、沙伊B、莱文森C、哈维格斯特26、斯金纳训练各自学习走“8”字形路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连续接近技术B、给予线索技术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的成就目标是()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32、在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A、学习阶段B、保持阶段C、干扰阶段D、回忆阶段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A、双耳分听法B、对偶联合法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A、年龄B、注意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36、康拉德(R.Conrad)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音形编码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A、被试分配B、研究假设C、材料选择D、实验设计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A、音高特性B、响度特性C、音色特性D、方位特性39、某企业想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的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的有500人。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精品文档]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精品文档]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1-65)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2017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皮亚杰用于考察儿童思维发展的守恒实验中,儿童最晚通过的是( )A.容量守恒B.数量守恒C.长度守恒D.面积守恒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皮亚杰设计的守恒问题包括数量守恒、容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等。

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理解不变性原则,还没有获得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逐渐意识到一个维度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维度的改变。

在几个选项中,容量守恒涉及的维度更多。

故本题选A。

2.艾斯沃斯等利用陌生情境技术研究了婴儿的依恋。

当母亲在场时某婴儿能独自探索,母亲离开时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强烈;当母亲回来时,会马上回到母亲身边,寻求接触。

该婴儿的依恋类型为( ) A.回避型B.反抗型C.安全型D.敏感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理解和掌握。

艾斯沃斯(M.Ainsworth)等利用“陌生情境”研究法,发现婴儿依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

安全型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回避型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对母亲没有依恋;矛盾型婴儿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故本题选C。

3.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着狼”。

这一问题考查的是( )A.空间认知B.道德判断C.自我概念D.心理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017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考研心理学综合真题完整版

2017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考研心理学综合真题完整版

2017年北京大学615心理学考研心理学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一、简答题:1.简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离实验大多数支持短时记忆不同于长时记忆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

自由回忆测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多半是单词)。

大约2秒一个项目。

当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

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就会获得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近因效应指系列中最后几个项目回忆的最好;渐近线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的最差;首因效应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的最好。

不少研究都指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因效应来自长时记忆。

要证明这个设想,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机能的双重分离:某些自变量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与渐近线,但不影响首因效应。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过程遵循哪些原则?答:社会知觉是指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

具体来讲就是指人们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社会知觉过程遵循一下一些法则:(1)便利法则是指根据一件事情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2)象征性法则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

(3)基础比例信息是指按照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4)锚定与调整法则是指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3.新生儿是否具有人类面部识别能力?怎样验证?新生儿是指出生后0-1个月的宝宝。

经研究发现,约5周开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和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

心理学家观察到,在此时婴儿如听到大人的声音或看到大人对着他点头,婴儿就特别高兴,微笑时十分活跃,眼睛明亮。

而新生儿是不具有人类面部识别能力的。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8.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家通过从事基础研究丰富了我们的心理学知识,他们最可能( )。

A.设计一款能够减少刺眼的光的计算机屏幕,以评估其对在屏幕前工作了一天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的眼睛的影响B.治疗患有抑郁症的老人C.观察3~6岁的儿童解决迷宫问题,并分析其能力的差异D.访谈具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并对其治疗提出建议正确答案:C解析:其他三个选项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分析儿童解决迷宫问题的能力差异属于基础研究。

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是心理学家所使用的观察和描述行为的描述性方法?( )A.个案研究B.自然观察C.相关研究D.电话调查正确答案:C解析:相关研究属于定量研究。

3.知道两个变量的相关给我们提供了( )。

A.预测的基础B.对变量为什么相关的解释C.一种证明,即一个变量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数值也增大D.一个信息,即存在一个起作用的第三方变量正确答案:A解析:相关只能提供预测的基础,不能解释为什么相关。

负相关是一个变量变大,同时另一个变量变小的相关。

相关可能由第三方变量导致,但是相关本身不能说明第三方变量的任何信息。

4.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之间的间隙被称为( )。

A.轴突终端B.树突纤维C.突触间隙D.阈限正确答案:C解析:突触间隙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之间的间隙。

5.最直接影响摄食(吃、喝)和身体温度的神经机构是( )。

A.内分泌系统B.下丘脑C.海马回D.杏仁核正确答案:B解析:下丘脑是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它对于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具有重要意义,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关系。

6.破坏大脑的右半球最可能弱化个体的什么能力?( )A.快速背诵字母表B.进行推理C.理解言语指导D.解决数学问题正确答案:A解析:割裂脑实验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平衡的,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功能。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7. 名词解释10. 综合题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人类语言理解的因素。

正确答案:(1)语音的类似性: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

两个音节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2)语音的强度: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到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当语音强度为70dB时,清晰度可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甚至产生压痛感觉。

(3)噪音的掩蔽:当语音比噪音的强度大100倍时,噪音对语音的可懂度没有影响;当语音与噪音强度相等时,可懂度为50%。

日常生活中因语境的作用,当语音低于噪音强度时,人仍可听懂语音。

(4)语境:语言交际的环境。

(5)句法、语义的作用:句法和语义的正确性越高,语言的可懂度越高。

(6)韵律特征: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听者能感知到语流轻重缓急的变化,语流变化主要表现为重读、韵律结构和语调等。

2.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三种研究设计方法。

正确答案:(1)横向研究,也称横断研究(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对不同年龄段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

(2)纵向研究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以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的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性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

(3)聚合交叉研究是指在纵向研究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优点。

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从发展的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简述Donders的ABC反应时理论,并说明如何计算“选择时间”这一独特性的心理学过程。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简单题真题及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简单题真题及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简单题真题及解析力比多学院考研历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力比多学院网校将在12月24日、25日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同时力比多学院金牌讲师将对真题及答案进行文字解析与估分,为广大考生提供专业服务。

关注力比多学院威信工种号:心理学考研人!回复相关关键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三、简答题76.试用维纳(B. Weiner)归因理论分析能力和运气的归隐属性。

【力比多学院真题解析】归因是指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

韦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败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他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故他从三个维度,即稳定性、内外部和可控与否来分析原因,并提出決定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

其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不可控的因素。

韦纳根据研究提出,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例如运气;如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例如能力。

77。

简述应急状态下一般适应综合征“的阶段及其表现。

【力比多学院真题解析】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加拿大学者汉斯塞里把应激状态下的一系列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征。

该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即动员、阻抗和衰竭。

(1)动员阶段: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2)阻抗阶段;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3)衰竭阶段:引起紧张的刺激连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最所损害其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

2017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A.外显行为B.意志过程C.情感情绪D.心理机制正确答案:D解析: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着重研究的是心理机制。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行为主义研究人的外显行为。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为考研高频考点,需考生注意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等。

2.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来研究脑功能的技术是A.脑磁图(MEG)B.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C.脑电图(EEG)D.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确答案:D解析: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利用放射性的示踪剂来研究脑功能的技术。

脑电图(EEG)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本部分历年考查不大,但是出题机率比较大,因此需考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细节知识的积累。

3.主管躯体运动的脑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颞叶D.顶叶正确答案:A解析:初级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即额叶。

主要支配、调节身体的姿势、位置及躯体各部分的运动。

视觉区:位于枕叶,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

听觉区:位于颞叶,接受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即顶叶,接受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

本题需考生熟记大脑皮层的位置及其机能,此部分为高频考点,需考生牢牢掌握。

4.下列有关视觉感受器的表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的数量多于棒体细胞的数量B.视网膜边缘存在大量的锥体细胞C.锥体细胞对颜色敏感D.棒体细胞对明度不敏感正确答案:C解析:锥体细胞——明视器官,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及网膜的边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及颜色。

2017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想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有500人。

如果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容量为600的样本。

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 )A.100B.200C.300D.400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数据抽样方法中分层抽样的理解和掌握。

分层随机抽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层,再分别在每一层中随机抽样。

具体实施中,分层随机抽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按各层人数比例分配;第二种,最佳分配。

本题可采用第一种方法,根据各层员工的人数计算出各层的所应分配的比例为2:3:1,依据题干中给出的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为600,可计算出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应抽取300人。

故本题选C。

2.一个实验有3组被试,各组被试人数相同,方差分析的总自由度为29,则该实验每组的被试数为( )A.8B.9C.10D.11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方差分析自由度的理解和掌握。

单因素方差分析时,总体自由度为df=nk-1,其中n为组内人数,k为分组数。

本题中给出了总体自由度和组数,因此代入公式29=3n-1,可知实验总人数为30,平均分配到三个组中,则每组为10人。

故本题选C。

3.研究者选取了28对夫妻,考察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正确的检验方法是( )A.独立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B.配对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C.配对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D.独立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两样本平均数差异检验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中要检验的28对夫妻之间承受压力的差异。

因为夫妻长期共同生活,所以可认为丈夫组和夫妻组这两组被试所面对的压力有较高的关联,存在一一配对的情况,故应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力比多学院考研历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力比多学院网校将在12月24日、25日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同时力比多学院金牌讲师将对真题及答案进行文字解析与估分,为广大考生提供专业服务。

关注力比多学院威信工种号:心理学考研人!回复相关关键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着狼”。

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概念D、心理理论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摘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说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

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

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

该理论提出者是()A、沙伊B、莱文森C、哈维格斯特26、斯金纳训练各自学习走“8”字形路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连续接近技术B、给予线索技术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的成就目标是()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32、在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A、学习阶段B、保持阶段C、干扰阶段D、回忆阶段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A、双耳分听法B、对偶联合法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A、年龄B、注意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36、康拉德(R.Conrad)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音形编码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A、被试分配B、研究假设C、材料选择D、实验设计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A、音高特性B、响度特性C、音色特性D、方位特性39、某企业想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的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的有500人。

如果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容量为600的样本,那么,从两年至五年工龄的员工中应抽取的人数为()A、100B、200C、300D、40040、按一定速度给被试依次呈现材料中的各个项目,让他们学习和记忆。

第一次呈现时,要求被试识记材料;从第二次呈现起,要求被试在每个目标出现时,说出紧邻其后的下一个项目。

这种记忆研究方法属于()A、全部呈现法B、重建法C、重学法D、提示法41、研究者通常通过控制湿度、照明、噪音以及被试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各种额外变量,以突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这些做法损害最大的效果类型是()A、内部效度B、外部效度C、构思效度D、统计结论效度42、序列反应是方法的基本逻辑来源于()A、加法反应时B、减法反应时C、开窗实验法D、排除-包含法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3-45题。

在一项双耳分听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耳中通道的靶子词。

实验设置了四种条件:(1)感觉可辨别度低,词义可辨别度高;(2)感觉可辨别度低,词义可辨别度低;(3)感觉可辨别度高,词义可辨别度低;(4)感觉可辨别度高,词义可辨别度高;感觉可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由同一人读出,感觉可辨别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都由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读出;词义可辨别度低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属同一个范畴;词义可辨别度高是指靶子词和非靶子词分属不同的范畴。

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复述听到的靶子词,但最后要求被试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

结果发现,无论词义辨别度高或低,在感觉可辨别度低时回忆的非靶子词的数量均多余感觉可辨别度高时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

43、该实验自变量的数量是()A、2B、3C、4D、544、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A、追随的信息得到了全部加工B、非追随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C、左右两耳所追随的信息量是一致的D、非靶子词比靶子词得到了更多的加工45、该实验结构支持的注意理论是()A、早期选择理论B、晚期选择理论C、特征整合理论D、资源有限理论46、一个实验有三组被试,各组被试人数相同,方法分析的总自由度是29,则该实验魅族的被试数是()A、8B、9C、10D、1147、下列关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B、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选择C、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功能性的变化D、可以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的图像48、对偶比较法通常用来制作()A、顺序量表B、称名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49、研究者选取了28对夫妻,考察双方承受压力的差异,正确的验证方法是()A、独立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B、配对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C、配对t检验,双侧假设检验D、独立t检验,单侧假设检验50、统计功效是()A、αB、βC、1-αD、1-β51、某被试作答了由30道题目构成的一个测验,所有题目对被试提供的项目信息量总和为25,那么此测验对被试的测量精度(估计标准差)是()A、0.83B、0.2C、0.1D、0.0452、比较不同心理特质的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的统计量是()A、差异系数B、四分位差C、平均差D、标准差53、斯蒂芬森(Stephenson)1953年提出的研究自我概念的方法是()A、语义区分发B、Q分散技术C、两难故事法D、内隐联想法54、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其均值为10,标准差为5,则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A、[8.60,11.40]B、[8.04,11.96]C、[7.65,12.35]D、[6.90,13.10]55、关于心理测量中的行为样本,错误的说法是()A、被试有代表性的行为B、能反映被试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C、被试出现的可观测行为D、被试行为取样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56、一个测验由0、1计分的100道单选题构成,根据原始得分计算题目区分度的恰当方法是()A、Φ相关B、点二列相关C、等级相关D、四分相关57、某被试的韦氏智力测验分数比同年龄常模团体的均值高一个标准差,其IQ是()A、120B、115C、110D、10558、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属于等距变量的是()A、百分等级B、CEEB分数C、Z分数D、T分数59、心理学家用画人测验评估儿童的人格特征,这种投射技术是()A、联想型B、构造型C、完成型D、表达型60、高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者责任感的判断,常会影响他对中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力的评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严格误差B、宽容误差C、晕轮效应D、趋中效应二、多项选择题(66-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顶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工作记忆的组成部分有:A.语音环路B.唤醒系统C.视觉空间画板D.中央执行系统【真题答案】ACD【真题考点】巴德利关于工作记忆的理论【真题解析】巴德利和赫奇认为工作记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成分,而是由多个成分组成的加工系统,它包括: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中央执行系统三个成分,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故选ACD。

67.下列选顶中,属于有意想象的有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幻想D.表象【真题答案】ABC【真题考点】想象的类别【真题解析】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故选ABC。

6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有A。

对工作的好奇B.获取丰厚报酬c避免受到处罚D。

对学习的兴趣【真题答案】AD【直题考点】动机的分类【真题解析】丑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是人们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对工作的好奇及对学习的兴趣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故选AD。

6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包台A-人格面具B阿尼玛C阿尼拇斯 D.情结【真题答案】ABC【真题考点】集体潜意识的主要成分—原型的类别【真题解析】荣格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包括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其中,情结是存在于个体潜意识中的,情感、思想、知觉和记忆的一个有组织的群集。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演化发展的残余,都是遗传的。

其各组成成分叫做原型,常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故选ABC。

70.下列选项中,可以为关键期的存在提供证据的有A_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B-人类语言的习得C-动物的视觉剥夺D.鸟类的印制【真题答案】ABD【真题考点】关键期的经典研究【真题解析】本题是对经典实验的考查,涉及范围比较广,考查考生知识面掌握的广度。

关键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有某种心理倾向使儿童对特定事物或活动产生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对其认识和掌握,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情況会消失且不复出现。

关键期的研究起源于洛伦兹“印刻”的研究。

在人类语言的习得中,.20—30个月是掌握语法的关键期,3岁时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哈洛关于恒河猴的研究也发现恒河猿的幼猿在出生后6-12小时从母猿身边带开,关在另一笼子里,幼猴离开母猿就显得焦躁不安,以后也不爱合群,影响行为的正常发展。

而视觉剥夺实验验证的是感知觉对于个体生成的重要作用。

7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学思想渊源有A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B杜威的经验学习论C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D.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真题答案】BCD【真题考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真题解析】本题是对掌习主要理论的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