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合集下载

中美日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日粗糙度对照表

中日粗糙度对照表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 ( 光洁度 ) 中国新标
准 ( 粗
糙度 )Ra
美国标
准 (微
米 ),
Ra
美国标准
( 微英
寸 ),Ra
▽ 4 6.3 8.00 320 6.30 250
▽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
( 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 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 ),Ra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 4 6.3 8.00 320 6.30 250
▽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欧洲粗糙度标注
N12 50
N11 25
N10 12.5
N9 6.3
N8 3.2
N7 1.6
N6 0.8
N5 0.4
N4 0.2
N3 0.1
N2 0.05
N1 0.025
粗糙度分级和我国一样,只是符号不同.
倒三角的标注和俩个、三个连续倒三角的的标注是表面粗糙度,是日本旧标注法,倒三角相当于25,12.5;俩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6.3,3.2;三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1.6,0.8,0.4。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光洁度) 中新标( 粗糙度)Ra 美标(微米),Ra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4 6.38.00 3206.30 250▽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7 0.81.25 501.00 400.80 32▽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

中美日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日粗糙度对照表

中日粗糙度对照表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国旧标准 ( 光洁度 ) 中国新标准 ( 粗糙度 )Ra 美国标准 (微米 ),Ra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8.00 320 ▽ 46.36.30 250 5.00 200 4.00 160 ▽ 5 3.23.20 125 2.50 100 2.00 80 ▽ 6 1.61.60 63 1.25 50 1.00 40 ▽ 7 0.80.80 32 0.63 25 0.50 20 ▽ 8 0.40.40 16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国旧标准中国新标准 ( 粗糙度 )Ra 美国标准(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Ra ( 光洁度 )8.00 320▽ 4 6.36.30 2505.00 2004.00 160▽ 5 3.23.20 1252.50 1002.00 80▽ 6 1.61.60 631.25 501.00 40▽ 7 0.80.80 320.63 250.50 20▽ 8 0.40.40 16欧洲粗糙度标注N12 50N11 25N10 12.5N9 6.3N8 3.2N7 1.6N6 0.8N5 0.4N4 0.2N3 0.1N2 0.05N1 0.025粗糙度分级和我国一样,只是符号不同.倒三角的标注和俩个、三个连续倒三角的的标注是表面粗糙度,是日本旧标注法,倒三角相当于25,12.5;俩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6.3,3.2;三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1.6,0.8,0.4。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 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 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 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直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 ---- 0.025um;N2 ---- 0.05um; N3 ----- O.lum ;N4 ---- 0.2um;N5 ---- 0.4um ; N6 ----- 0.8um;N7 ---- 1.6um;N8 ---- 3.2um ; N9 ----- 6.3um;N10 --- 12.5um ;N11 ---- 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大峰高
ISO 468
中国
Ra
Ra
Rz
Rz
Ry
Ry
Sm
Sm
S
S
tp
tp
前苏联
Ra
Rz
Ry
Sm
S
tp
英国
Ra
Rz
Ry
Sm
S
tp
美国
Ra
Rz
Ry(Rt)
S
tp
Rc
Rq
Rp
日本
德国
Ra
Ra
Rz
Rz
Rmax
Rmax
Ar
tp
Rp
意大利
Ra
Rmax
t
Rc
奥地利
法国
Ra
Ra
Rz
Rt
AR
tp
Rp
波兰
Ra
Rz
tp
罗马尼亚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微观不平
度十点高度
轮廓最
大高度
不平度的
平均间距
单峰平
均间距
轮廓支承
长度率
轮廓不平
度的平均高度
轮廓均
根偏差
轮廓最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标准(微英寸)Ra
▽4
6.3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 中新标 ( 粗糙度 )Ra 美标(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 4 320 250▽ 5 200 160 125▽ 6 100 80 63▽ 7 50 40 32▽ 8 25 2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和小的()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Ra,Rz,Ry都有英制,与公制差40倍,16ui转化后是0.4um
英制螺纹螺母孔径
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转换表
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Ra,Rz,Ry都有英制,与公制差40倍,16ui转化后是0.4um
英制螺纹螺母孔径
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转换表
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公英制)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Ra,Rz,Ry都有英制,与公制差40倍,16ui转化后是0.4um
英制螺纹螺母孔径
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转换表
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格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格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 中新标 ( 粗糙度 )Ra 美标(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粗糙度对照表

粗糙度对照表
Rq
没变化
Rp
Rp
没变化
Rv
Rm
符号改,参数定义没改
Rt
Rt
没变化
R3z
显示在日本标准JIS中,参数没变化
Rmax
显示在德国标准DIN、美国标准ANSI中
RSk
Sk
符号改,定义没改
RS
S
符号改,定义没改
RSm
Sm
符号改,定义没改
Rmr
tp
符号改,定义没改
2、国标中光洁度和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
▽1
粗糙度对照表
机械加工行业都对表面粗糙度对照表比较关注,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粗糙度对照表以供大家参考:
1、新旧ISO粗糙度标准的粗糙度对照表:
ISO新标准粗糙度
ISO旧标准粗糙度
说明
Ra
Ra
各标准通用参数
Rz
显示在日本标准JIS中
Rz
Ry
参数定义已修改。原Ry仍显示在日本标准JIS、德国标准DIN中。
Rq
60HRC
SPI(A3)
Ra0.02
S136
300HB
光洁度更低一级,但没有砂纸纹
718SUPREME
300HB
SPI(B1)
Ra0.05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000#砂纸纹
SPI(B2)
Ra0.1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2000#砂纸纹
SPI(B3)
Ra0.2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1000#砂纸纹
不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2
▽3
▽4
▽5
▽6
▽7
表面
粗糙度
Ra
50
25
12.5
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Ra
Rz
Rmax
瑞士
澳大利亚RaRa丹麦源自捷克RaRa
Rz
Rz
Rmax
Rmax
Ru
南斯拉夫
瑞典
Ra
Ra
Rz
Rz
Rmax
Rmax
K
tp
KB
新西兰
匈牙利
Ra
Ra
Rmax
Rt
芬兰
加拿大
Ra
Ra
Rz
Rmax
保加利亚
Ra
Rz
Rmax
阿根廷
hm
荷兰
Ra
西班牙
hm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微观不平
度十点高度
轮廓最
大高度
不平度的
平均间距
单峰平
均间距
轮廓支承
长度率
轮廓不平
度的平均高度
轮廓均
根偏差
轮廓最
0.63
25
0.50
20
0.40
16
1微英寸=0.0254微米,1微米=39.4微英寸
序号
中国新标准
(粗糙度)Ra
中国旧标准
(光洁度)
美国标准
(微米)Ra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等级
1
0.025

1
N1
2
0.05
2
N2
3
0.1
4
N3
4
0.2
8
N4
5
0.4
16
N5
6
0.8
32
N6
7
1.6
63
N7
8
3.2
大峰高
ISO 468
中国
Ra
Ra
Rz
Rz
Ry
Ry
Sm
Sm
S
S
tp
tp
前苏联
Ra
Rz
Ry
Sm
S
tp
英国
Ra
Rz
Ry
Sm
S
tp
美国
Ra
Rz
Ry(Rt)
S
tp
Rc
Rq
Rp
日本
德国
Ra
Ra
Rz
Rz
Rmax
Rmax
Ar
tp
Rp
意大利
Ra
Rmax
t
Rc
奥地利
法国
Ra
Ra
Rz
Rt
AR
tp
Rp
波兰
Ra
Rz
tp
罗马尼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