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与探索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即将讲授的内容。
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减轻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究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教材和资料进行学习。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和方法,自觉思考问题,积极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会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降低教师的讲授难度。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了解课程内容,增加学习的兴趣。
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可以清晰了解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思考问题,增加对知识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高,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提高语速和难度,避免在基本知识上浪费过多时间。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不仅能够节省课堂上的时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进行课前预习1.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在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时,可以将课前预习任务作为必修项,既以班级为单位,又以个人为单位,以分层次实行。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理解预习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难度逐渐加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梳理。
最后,教师可以对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2.学生有效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认真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并对重难点进行重点标注。
其次,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例如思维导图、笔记法等,对知识进行梳理整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学生预习结束后,可以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和听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课前预习是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来评估预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总结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总结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前置作业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但离开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就谈不上科研,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大胆创新,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研究。
我们还经常广阅群书并上网搜寻有关的理论文章,组班的实际情况,把预习提纲整理,然后印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四、研究成效1.在实施阶段中,各课题成员围绕主题定期在组内积极开展研讨,积极开展课题研讨课和教学观摩课,进行组内备课、试教、上课、评课。
对有效利用预习提纲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深入的认识。
2.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本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预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深化。
3.通过实践,教师积累的有效经验,由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后来的有效实施,把有效预习的习惯运用到教学中。
全体课题组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4.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下阶段研究展望经过一学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第一部分:背景与目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方法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目标1. 了解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内涵;2.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4. 提出针对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改进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理论依据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协作学习;2. 资源观:认为学习资源是学习者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策略1. 建立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2. 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探索数学知识;4. 适时反馈与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5. 拓展与延伸: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五、预期成果1. 学生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方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教育改革方面: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前预习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其作用也越来越被广泛认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旨在探寻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课程安排进行准备,试图获取有关知识的先验信息。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了解本次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上的接受能力,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课前能够预习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高学习体验和学习成就感。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本次课程的要点和难点,能够将学习笔记和课本知识整理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反复理解和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前预习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通过预习增加了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提问,与教师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前预习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一)确定预习目标确定预习目标是课前预习实践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安排,明确本次预习应达到的效果,并告知学生课前预习的目标和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
(二)加强课前辅导一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效果存在质疑和困惑,因此,在课前辅导环节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有关预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参考资料,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1. 提前导入知识,引发学生兴趣课前预习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相关的预习题目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或家长的辅导,激发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更加期待和感兴趣。
2. 帮助学生准备好学习状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教师即将讲解的知识内容,积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课堂上的理解和接受会更加得心应手。
学生在课前有所准备,会更有信心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在家庭环境下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提高对知识的领悟和消化。
二、课前预习的实践探究1. 设计巧妙的预习任务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任务的设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准备。
预习任务可以包括预习题目、观察活动、实验设计等形式,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预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网络、课外书籍等,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设置适当的预习时间和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充分利用家长的支持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课前预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协助学生进行预习,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4. 设计灵活的预习检测方式在课前预习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反馈。
通过及时的反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
探索篇•课改论坛一、引言结构化预习遵循的是启发式的教育理念,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多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思维受到限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课堂的环境也过于沉闷。
而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预习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简述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实践策略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初步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依据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教学具体情况为学生合理设计预习内容和任务,从而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数学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展开结构化预习时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且将其中的数学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等知识点明确标注出来,并试着自己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节知识时,就可为学生布置一个结构化预习的任务。
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对该节的基本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
但是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的特点及定义自主学习时,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仅依靠大脑的想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学生就可通过使用手工纸和剪刀等工具亲手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该部分知识,实现有效预习的目标,为正式课堂学习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通过结构化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重难点知识,为正式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对小学生来讲学习和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点,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这时,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的方式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实现对重难点知识的初步认知和理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正式课堂中理解和内化重难点知识,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在引言中,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我们分析了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然后讨论了实施课前预习的方法探究以及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我们探究了课前预习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中的实践,关注了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方法探究、应用建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方法,分析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该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通过对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准备,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研究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前预习,如何实施课前预习,并分析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 正文2.1 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当作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预习的重要性却视而不见,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指导更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这样就把课堂教学的重任全交给了教师,学生从来不会带着问题进课堂。
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慢慢减退,学习效果降低。
下面就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做一简单论述,希望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047-0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但好的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
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预习是发现难点的关键,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听或写,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不能把握重难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成绩。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标准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有效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课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前的预习也极为重要,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
首先,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时,可以从课本的习题入手,让孩子们熟悉新课中的数学知识点,掌握基础的计算规则,从困难的计算题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而且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课上讲解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孩子们应该多做游戏。
数学和游戏是互动的,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实践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建立巩固知识的直观感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经常与人交流,通过讨论和探讨来学习数学。
让孩子们在与他人交流中展开思考,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形成思维模式,提高数学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以自信的态度学习数学。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一、引言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探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所了解,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针对性选择教材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进行预习的教材,避免让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盲目预习。
2. 提供适当的预习指导老师可以在课前适当提供一些预习指导,引导学生重点预习,避免学生盲目预习,浪费时间。
3. 布置预习作业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针对性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所收获,对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实践探究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他们能够提前了解到课程内容,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能够更快地理解老师的讲解,课堂上的问题也能够更快地解决,学习成绩明显有所提高。
五、实施课前预习的建议1.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老师应该合理安排预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习,避免预习过于匆忙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3. 注重课前导学4. 做好学生日常监督老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监督,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预习任务。
小学结构化教学及其实践探索-精选文档
小学结构化教学及其实践探索一、缘起:一堂xx引起的思考1、所看到的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堂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执教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画法的知识原型,体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高的变化及相互联系的实践中,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系统的过程体验,使教学过程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现将其主要精彩片段描述在下:片段一:旧知回顾师请学生按要求进行练习。
⑴过A、B两点画一条直线。
⑵从直线AB外一点C,画出到直线AB的距离。
⑶过直线外一点C画直线AB的平行线。
⑷在直线AB的平行线上任取两点,画出它们到直线AB的距离。
用线段连接AB、BC、AC,形成一个三角形,出示课题。
片段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师:指着黑板中(如右图)的三角形ABC内的一条线段(即点C到直线AB 画的距离),问该线段是怎么画出来的?片段三:引导学生体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高的变化及联系情况。
通过点C的移动,体会各种三角形高的位置和变化情况:同时也通过观察和体验三角形等底等高的规律。
2、所想到的“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典型的教学课例,翻阅一些相关的教学设计,其设计的共性是对三角形高的认识均以分步骤来落实高的作法,这是传统课堂中较成功的一面,也是值得一线教师传承的一面,但是这些成功的教学范例中,设计者对三角形高画法的知识原点在哪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高的作法的横向沟通以及动态变化过程揭示的是不够的。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往往是新知孕伏于旧知,旧知识是新知识的伸长点,数学教学如何让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知识结构“见木又见林”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高段数学,所学的知识总是跟以前所学的知识牵涉上很多,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结构化教学,使知识能系统化地整合,将数学知识能够及时添加到所学的知识系统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越来越扎实,越来越丰满。
二、追溯:结构化教学体系的认知与梳理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过程。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小学数学的结构化预习是指在课前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前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和思考。
这一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实践探究的背景与意义结构化预习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而结构化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践探究的设计与实施1.制定结构化预习材料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要学习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结构化预习材料。
材料可以包括课文摘录、相关的问题和提示。
2.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讲解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预习材料,并思考相关问题。
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材料上作标记,进行关键内容的摘录和总结。
3.在课堂上讨论预习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心得和思考结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答。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
4.进一步拓展预习内容在讨论预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5.总结与反馈课堂结束时,教师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预习,提出问题和疑惑,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实践探究的效果与体会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具有以下效果与体会: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前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3.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预习材料和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力。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程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而是更注重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前预习这一教学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实践经验,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理论依据1.认知心理学在小学阶段,课前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
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的,儿童的认知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矛盾与冲突、主动探索来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前,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认知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和概括,有助于学生发展认知能力。
2.教学方法学二、实践探索1.课前预习方式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设计课前预习内容。
1)教师 summarization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 Summarization(提要)内容,对学生类似于上课前的“预习”作用,让他们在学校外紧握本堂课的关键点和讲授思路。
2)学生提前扫描在课前,学生可以提前扫描学习材料,主动了解课文、词汇和题目,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思想。
3)教师录制视频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观看。
2.实践效果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论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鼓励学生复习课堂知识,主动探究课堂知识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主动性更强。
2)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将课堂外的时间增加到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内,通过课前预习更易于吸收新知识、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主动理解学习内容,还有机会自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1.总结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能够在多个方面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四个实践方面的探讨,发现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和参与。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探讨课前预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
2. 正文2.1 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通过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探讨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实践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题目和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就开始探索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二: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准备。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数学教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
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无疑对老师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多老师都在困惑或思索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所探讨的问题!因此,我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与探索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在学习过程中,结构化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需要提前制定预习任务,并将任务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衔接。
预习任务可以包括课前阅读教材、观看相关视频、完成练习题等。
此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教师在课前应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预习任务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提醒学生思考数学背后的原理和思想。
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结构化预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针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定理进行举一反三的推理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预习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和深化学生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学生在预习中做的笔记或答题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发现。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总结而言,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组织预习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设计激发思维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和思考,提高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预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实践和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3)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小学阶段,由于数学的抽象性质和学科内部的理论结构,数学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容易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成为了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并通过实例对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结构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课程结构来建立起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机的结构方式,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复杂,如果不建立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那么容易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出现断层,难以进一步深入学习。
其次,小学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如果不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进行教学,会使学生过于关注细节,影响学习效果。
最后,结构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育的实践案例1、小学数学结构化教育的结构模式小学数学结构化教育的结构模式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拓展知识、综合运用。
其中,基础知识阶段主要是对数学概念和理论进行集中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素质并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
技能训练阶段主要针对某种数学技能类型,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拓展知识阶段主要是通过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扩展和拓展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最后,综合运用阶段主要是对之前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帮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世界中。
2、小学数学结构化教育的实施方法(1)提前准备:掌握本次课的结构和教学目标,清楚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
数学课高效课堂结构化预习实践初探
数学课高效课堂结构化预习实践初探黄贺小学杨晓宁三月份以来,我校积极实施高效课堂,并以高效课堂结构化预习为突破口,作为研究方向,让大家开始尝试。
通过高效课堂结构化预习实践,结合以前的理论学习,我以为结构化预习,是在传统课前预习的方法上的突破。
以前只是强调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认为学生提前预习,课堂效果好,会行成诸如“带着问题来上课"、“解决自己会的问题”、“养成自学的习惯”等好处。
但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对预习只是提一提,并没有强制要预习并给学生安排有预习计划.学生中,学习能力强的、自觉去看一看、读一下课本,预习一下,也不一定每节课前预习;学习能力差的,就根本不理会老师的预习要求。
也就是没有把预习真正放在心上、落到实处。
现在高效课堂模式中很重视预习,把预习上升到一节课的高度,着力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更能切实地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我在课堂实践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设计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结构化导学案。
结构化预习,不是过去的随便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教师设计一个预习的流程,学生按照流程来高效完成预习的过程.这个流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预习效果的好与不好。
因此,我在课间事先考问3—4名学生与本节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清楚所学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全体学生的领悟能力、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本节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如何等几方面来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出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层次、阶梯式的题目的导学案,期待学生对预习难度由低到高来完成。
二、明晰预习流程,明确预习要求。
预习要求及流程:1、三读.先是学生慢慢读一遍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然后通读课本材料;再是看完导读单上教师设计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2、两练。
学生遮住课本上的例题的答案,自己在验算本上独立尝试完成例题并完成导读单上的练习题;最后是带着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去读.经过“三读"的预习要求及流程以后,完成剩余的导读单问题。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精品作文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如今,在学校日常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就是教师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过分依赖教材的单元与课时划分,局限于单课时教学,割裂了知识结构,削弱甚至偏离了数学学科的课程目标;二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设计,满足于当前情境或活动的设计,策划的视野短期化,忽略甚至局限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长期培养。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系统教学理念,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及其育人价值通过整体架构、有机渗透,融合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1、整合知识板块。
结构的关联能使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发展呈现一条清晰的脉络,但这样的结构设计不就是唯一,不应成为教学的桎梏,同样这样的结构也不应该固化,使教学陷入枯燥的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单元知识之间的并联关系、递进关系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1)整合课时知识。
受40分钟教学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被划分成两个或三个独立课时,比如:在苏教版六上《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的教学中,“长方体与正方体完全表面积计算”与“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完全表面积计算”这两个课时的学习都就是建立在对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研究了它们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课的内容联系紧密,探究方法、教学过程基本一致。
于就是,笔者尝试对这两课进行如下调整: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尝试就是成功的,学生不仅能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还能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形成清晰认识,对实际遇到的各类完全表面积或不完全表面积均能正确灵活的计算。
这样深入知识内部去整体把握、科学设计,摆脱了原有课时的桎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使用教材,从而达到让教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的。
(2)整合单元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年段单元知识前后的联系非常密切,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知识的整体性,还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欲 , 使他们产生学 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 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 , 教给学生
中, 怎样才能极大地发挥预 习的作 用呢? 在 “ 消化”这 些知识 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 这是数学预 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这里我谈谈 自己的一些看法。
有: 1 . 列举 身边熟悉 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
一
种反思的意识 ,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 应 当对学生作 出更为深入和具体 的分析 ,
反思 自己的 日常教 学行为 ; “ 有效教 学也 为教师本人备课及 实施所 用。 好的教学设 生在教材所搭建 的活动平台上展开学 习。 是一套策略” 。 发展。 ” “ 发展指什 么? 就其 内涵而言 , 指的 是知识、 技能 , 过 程、 方法与情感 、 态度、 价 逐 级递进 、 螺旋 上升 的方 计、 教学 内容的层次 感 、 研讨 的核 心问题 采用 由浅入 深、 思 ̄ D i T J , 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 都需要对学 生有真切 的了解 。例如 , 平方根 一节设计
决 。这样有利于提高 对知识 的理解 , 使学 学习过的 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 , 就要及 时复 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 打好 , 为
白, 并对 旧的知识加 以巩 固和记 忆 , 同时
预 习是一种 良好的学 习习惯 , 预 习习
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 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 生养成学 习数学 的良好思维习惯 。 助, 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的重 习,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也能激发学生 的求
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 、积极地学 知 识
二、 细读 数 学 内容 。 理 解 主 要 数 学 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 一定要在预 习时弄 明 这是预 习的主要 环节 , 即在学生对预 为学 习新的知识打 下坚实的基础 。 四、 尝试练 习, 检验学生的预 习效 果 。 在预 习时 , 一定要把课本 中的例题动
展性的专业向度 。”
二、 教 学 实 践 中 的体 会
、
有效教 学的含义
有效教 学的理念 主要包括 下列 内容 : 关注学生的进步 或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 ;
1 . 仔细研究学生、 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
更多地关注 可测性或 量化 ; 需要教师具备 性 的前提之~。 因此 ,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 ,
对预 习中感到困难 的问题要先思考 。 如果 可 以把 自己的理解、 体会或独特见解 写在 是基础问题 , 可 以用以前 的知识看看能不 书上的空 白处。 主要包括看书时对问题 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河北省定兴县天宫寺中学 赵绘苗
关键词 : 初中数学 有效性 情感 括现有发展 区和最 近发展 区 ; 就其形式而 很好 完成 ,于是 我们鼓励 学生可 以再试 言, 存在 内在 发展与外 在发展 : 就其机 制
题、 有疑问的地方 , 以便 听课时重点解决。 在数学教学 中, 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 好课 前预 习 ,让学生养成 良好 的预 习习 惯,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小主人 I
据, 读课本 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
过程。读的时候 要逐字逐 句地认真 阅读 , 概念 、 关键语句 、 疑难处分 别做 上标记 , 也
充分 探 索和 交 流 的机 会 , 强化 学 生 在学 习
给学 生 “ 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 和关键点等都基 于对学生 的了解。 好的构 式逐步渗透重要 的数学思想方法 , 过程 中的主体地位 ,突 出探 索式学 习方
即在知识的学 习过程 中给学生留有充 值观三维 目标的整合 ;就其层次而言 , 包 计算 : 4 , ( 一4 ) ; ( 1 0 ) , ( 一 1 O ) , O ,学生能 式 ,
一
数学教学 既要关注学生 的数学学 习,
试 以下计算 : 如 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6 , 则 等 于多
又要关注学 生 的情 感与态度 ,体现关 心 而言 , 有预设 性发展和 生成性发 展 ; 就 其 少?学生很快 就完成 了, 因为他 们有了基 人、 尊重人、 发展人的理念。 自 2 0 0 1年起 时 间而言 , 有眼前发展和 终身发 展 : 就其 础题 的铺垫 , 所 以很 自信 , 这样可 以 自然 实施课 程标 准改革以来 , 有效教学的理念 主体而言 , 有学 生发展和教 师发展 ……以 已经为广大教育者所认 同, 并成为课 堂教 上 六个 方面是课 程标准考 查有效性和 发
2 0 1 8・ 1 2
圜曩 曩 § 旦 垒
■ ———■ ■一
小学数 学 结构化预 习的实践 与探 索
一河南省新安县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姚艳丽
关 键 词 :预 习 课 堂 教 学 自学
方 法
能弄通。如果是理解 上的问题 , 可 以记下 理解和心得体会等 。 而且数学课新 旧知识
来课 堂上认真听讲 , . 通过积 极思考 去解 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 预 习时如发现
让学生 尝试着做练 习。学生通过 试做 , 可
以检查 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 掌握程 度, 内化新 知 , 然后 回顾整个预习过程 , 归
、
点, 了解 主 要 内容
预习就 是寻疑的过程。 读是预习的第一步 , 课本是学 习的依 标 ,
纳出新知识 的重点 , 找出 自己不理解 的难
.动手实践来感受数 手做一做 , 在初 始阶段 以指导学 生预 习方 法和 抽 象概念具体化 。2 因为每课 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 培养 学生预 习习惯 为主要 切入点 。对数 学 。 3 . 大胆 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 问题 。 4 . 巧 的。而且课本 中的 “ 想想做做 ” 、 “ 练一练”
学结构化 预 习方法的指 导可以分为 以下
四步 :
一
用对 比来分析关系。
安排 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 习, 可 以
三、 精读 难点 内容 , 思考 、 标 注疑点 ,
通读教学 内容 。 动 手画、 圈知识要 这是数学预 习的重要环节 有 了问题 , 学生对新课 的学 习才有 目 在预 习过程 中可 以把重点字词、 重点
学 的 归 宿和 个 人 专 业 发展 的追 求 。
一
引出平方根 的概 念。学 生是带 着 自信学 习的 ,因为我们 了解所 以可以进行 得更 好, 学 生也 能很快接 受 , 这 样就能适 时进 行质疑 、 追问, 把 问题 引 向深入 , 进 而提 高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 2 . 认 真钻研教材。 教材不应只是学生学习的 目标 , 更应 当成为学 生学 习的基本 出发点——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