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50年大航天纪事表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着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自2000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长足进展;为增进世人对过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这里就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和说明;一、发展宗旨与原则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二、过去五年的进展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着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着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空间技术1.人造地球卫星;过去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此外,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各种应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运载火箭;过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46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3.航天器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4.航天测控;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5.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之后又成功发射三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发射并回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6.深空探测;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空间应用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及论证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业、林业、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2.卫星通信广播;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80多座,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34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5万多个;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3.卫星导航定位;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空间科学1.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3.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发展目标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着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主要任务——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主要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的探测研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后期工作;——提高航天发射场综合试验能力和效益,进一步优化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航天发射场设施、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航天测控网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扩大测控覆盖率,具备初步满足深空探测需求的测控能力;四、发展政策与措施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推动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促进航天活动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主要政策与措施包括:——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优先安排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发展,适度发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积极支持空间科学探索;——集中力量实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前沿技术;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实现航天科技的重点跨越;通过加强航天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前沿技术的超前研究,提高航天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加强空间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加强空间应用技术的开发,推进资源共享,扩大业务应用;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运载火箭为重点,积极构建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加强空间技术的推广转移和二次开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视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航天器、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试验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航天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航天标准化工作;——推进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航天科技工业改革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大型宇航企业;积极构建以航天科技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航天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航天活动的科学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创新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质量、效益观念,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航天活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航天产业政策,指导和规范各项航天活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保障航天活动的经费投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航天投入,同时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卫星经营企业和应用部门优先选用国产卫星和卫星应用产品;——加强航天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航天人才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文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航天活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航天管理及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履行政府相应的管理职责;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本政策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开展积极、务实的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支持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空间组织为促进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合作,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空间合作;——鼓励和支持国内科研机构、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盘点2019世界航天十大事件和成就,值得被记住
盘点2019世界航天十大事件和成就,值得被记住2019年对于整个人类航天而言都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也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评选出十大事件和成就的话(个人态度),大概是这些——1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后人类探月新成就2019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纪念,这也意味着我们距离那个伟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然而,由于地球对月球的潮汐锁定作用,人类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面(绝大部分),也无法派遣探测器着陆那里一探究竟。
但是,这个不可能在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被打破。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环形山/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又释放了玉兔二号月球车。
人类首次看到了月球背后的近景(源:嫦娥探月工程)这个任务难度是惊人的,因为人类无法与月球背后取得直接联系。
为此,中国早在2018年5月份,就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到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成为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鹊桥”。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和鹊桥号(源:国家航天局)降落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地貌极其复杂,但是嫦娥四号还是做到了!如今,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上连续工作了13“月球天”(被潮汐锁定的月球,1“天”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农历月),即将迎来一周年(地球年)任务纪念,玉兔二号也突破了人类月球车最长工作时间记录。
这是人类在阿波罗登月时代后,对月球探测的最大进展。
2隼鸟二号和冥王小行星探测再下一城小行星是太阳系内最神秘的星体之一,它们数量众多,也埋藏着太阳系最久远最深层次的秘密。
此前人类仅有日本隼鸟号在经历了7年(2003-2010)时间、飞行60亿千米后才从小行星25143“糸川”上取得一些样本。
隼鸟二号(源:JAXA)而在2019年,日本隼鸟二号在飞行5年时间后终于开始在小行星“龙宫”采样,各种操作技术难度极高,包括投放小型探测车、释放小型炸弹制造人工陨石坑(以获取深层样本)、着陆起飞再二次着陆采样再起飞等高难度步骤,2019年11月13日隼鸟二号已经完成采样任务开启返回地球之旅。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
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整理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 / 16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2019一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
2019一2021年中国航天大事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序幕。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发射,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有效增强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执行能力。
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4.5吨,突破了快速集成设计生产、电气一体化、节流减载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的首次工程应用,为可重复使用打下坚实基础,能满足卫星组网工程和商业发射服务需求。
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最大推力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为后续运载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航天器科技活动方面,全年共研制发射航天器77个,航天器总质量102.61吨,数量和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航天重大工程和专项任务稳步推进,大幅提升航天技术与应用能力。
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持续增长,研制能力稳步提升,研制卫星类型从技术试验逐步向应用卫星转变。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高速再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此次试验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热防护、群伞+气囊着陆方式、重复使用等技术飞行验证,飞船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适应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启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迈出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计划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将推动中国在行星探测和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全面发展。
目前,已成功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计划在2021年5月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建成并开通。
该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采用了中国首创的混合星座构型,卫星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
它可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共7类服务,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航空大事记: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
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
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於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
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
但是,由於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1982年10月16日,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盘点2019年全球航天的20个大事件
21世纪的第1个10年,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技术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21世纪10年代后期,商业航天崛起,在全球范围内,从技术层面(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低轨巨型星座)和规模层面(占全球太空产业总规模的76%),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和太空产业的主导力量。
在正式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盘点一下2019年人类航天的20个大事件。
1 低轨星座 快速建设5月2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 -9)运载火箭把“星链”(Starlink)计划首批6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是“一箭60星”,一举终结了各方质疑。
低轨巨型星座正式开建!“一箭60星”成功发射“星链”首批卫星2019年全球航天的20个大事件盘点邢强(小火箭)5354Reviews54★专题2 “猎鹰重型” 商业运营2019年,“猎鹰重型”(Falcon Heavy)运载火箭在4月和6月进行了2次商业化发射,是其首发成功之后的第2次和第3次发射。
“猎鹰重型”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役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与商业航天对发射报价较为敏感的特性不同,美国军方的发射任务更加注重任务执行的可靠性和对时间节点的保障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SpaceX 公司无需为了和同行竞争而拉低发射报价。
反而,因为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而且相关载荷量级内尚无对手,一旦进入美国空军的采购体系,就具备了绝佳的竞争力。
在星多箭少的未来,运载火箭方掌握了足够高的定价权,发射市场将会产生较大的变化。
当然,战略规划层面的考虑,除了大幅涨价之外,实际也会催生一些降价甚至免费搭载的发射服务。
3 民营火箭 首发成功7月2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2个拥有具备入轨发射能力的民营企业的国家。
该公司也成为继美国SpaceX 公司和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Lab)之后,世界上第3个掌握运载火箭研制技术的民营企业。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与国外在正式载人之前发射10多次无人飞船不同,中国航天人在只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后,就开始了真正的载人飞行。
短短10年间,从神五神六神七,到神九神十,5度载人飞行,5次跨越。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出舱行走到交会对接……神舟飞天的壮美航迹,一次次将有中国印迹的崭新高度刻在浩瀚太空。
承担载人航天工程关键产品系统研制重任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拥有的400多名各型号任务“两总”(总指挥、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占53%;35岁以下技术人员超过70%。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3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3日和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
中国航天大事件
中国航天大事件精心整理“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
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中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其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与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太空探索的伟大历程
“神州六号” 发射──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神州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国神 舟号飞船系列之一,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 的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神七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能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飞船于2008年 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 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 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 体整体高达58.3米。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 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神州九号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 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 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 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独立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届时可 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 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 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 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3分安全返回。神 舟九号飞船已于2012年6月中旬择机发射,这也是载人航 天飞船首次在夏季发射。[1]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摘要】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新华社海南文昌2016年6月25日电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历史进程如下: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朝着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从轨道上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中国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一组三颗卫星。
一箭三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历时115小时33分,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
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大事纪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2019年天文领域大事件回顾
2019年天文领域大事件回顾撰文 | 王善钦来源:蔻享学术2019年就要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哪些非常重要甚至刷屏的天文大事?细数一下,其实不少。
这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一次花落天文领域:宇宙学大佬皮伯斯因为告诉我们宇宙如何演化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奖的一半;系外行星探测的先驱麦耶与奎洛兹因为告诉我们还有一个行星绕着和太阳类似的行星转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家奖的另一半。
这一年,射电天文学又下一城,震撼全世界:全球200多个天文学家参与、8台射电望远镜联合成一个地球那么大的望远镜拍摄出的黑洞照片被公布,从此人类看到了神秘的黑洞。
这一年,“嫦娥”继续飞月,“隼鸟”进龙宫探宝:中国的嫦娥4号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并放出了玉兔2号月球车,成为月球上最长命的月球车;日本的隼鸟2号则跑到小行星“龙宫”上采集岩石与泥土,创下多个记录,然后朝着返回地球的路上奔跑。
这一年,NASA的两个探测器朝着几乎相反的两个方向自由飞:新视野太空船飞掠冥王星之外的冰冷小行星“海角天涯”,帕克太阳探测器则朝着炽热的太阳继续进发;这一年,位于中国西藏的羊八井高能粒子探测器与位于中国河北兴隆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分别探测到破纪录的“怪物”:中日高能物理学家用羊八井探测器探测到破记录的高能量光子;中外天文学家用郭守敬望远镜与Keck望远镜、GTC望远镜搜寻并确认破纪录的恒星级黑洞。
这一年,与引力波有关的研究依然炙手可热,人们在探索重元素产生之谜与致密星并合的现象方面又有新进展:丹麦天文学家在两颗中子星并合之后的“灰烬”里找到了锶元素存在的证据;中国团队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后可能形成大质量磁星的证据;引力波探测器LIGO可能发现了黑洞与中子星并合发出的引力波。
纷纷扰扰的2019年,天文学家们、航天专家与物理学家们给我们献出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本文梳理以上12大天文有关的进展,以飨读者。
由于选择标准的差异,有些读者认为的重要进展这里未列入,在此先说明。
世界航天大事记(最终定稿)
世界航天大事记(最终定稿)第一篇:世界航天大事记1957.10.4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1961.4.12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宇航员加加林在绕地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1961.5.5美国宇航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5.3.18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宇宙飞船,第一次在太空自由行走了10分钟。
1966.3.16载有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美国“双子星座”8号在飞行中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9.7.21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1.4.19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1973.5.14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
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81.4.12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6.1.28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员。
1986.2.20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服役15年后,于2001年3月23日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
“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也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07年完成。
中国航天的时间记事表
中国航天的时间记事表1964 年7 月19 日:中国正式迈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发射并回收了一枚携带小白鼠的实验性生物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75 年11 月26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可回收卫星。
1999 年11 月20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用自己的火箭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1个小时。
2005 年10 月12 日:中国派出两名男子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为期五天的飞行。
2007年11月5日:中国第一颗绕月飞行器嫦娥一号在起飞12天后进入月球轨道。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宇航员从飞船中爬出,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2010 年10 月1 日: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探测器从西南部四川省的一个偏远角落发射升空。
2011 年9 月29 日: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或“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进行对接和轨道实验。
2011 年11 月3 日:中国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舱这两个无人驾驶飞船之间进行对接演练,这是确保长期载人太空存在的关键测试。
2013 年12 月14 日:中国无人驾驶飞船实现了自1976 年以来的首次“软着陆”,与美国和前苏联一起实现了这一壮举。
2016 年9 月15 日:中国发射了第二个实验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这是在2022 年左右拥有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服务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2019 年1 月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以前的航天器飞过远端但没有降落在上面。
2020 年6 月23 日:中国将其最后一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多年建设的导航网络,并为挑战美国拥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奠定了基础。
中国航天大事件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 195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2.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
3.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实现了国内卫星通信的覆盖。
4.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一号”,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诞生。
5.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6.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开启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7. 201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实现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8. 2016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启动。
二、中国航天大事件摘抄1.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
3.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4.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历史性突破。
5.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颗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6. 2013年6月11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
7. 2016年1月7日,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正式启动。
8. 2019年5月23日,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航天史表格
1956年10月8日: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前身。钱学森任院长,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航天”一词,最早由钱学森提出,他说,从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得到启示:“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内的飞行,叫作‘航空’,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飞行称为‘航天’。”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东风着陆场,完成为期3个月的空间站关键技术认证任务。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到了空间站。这不仅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尝试在太空中驻留长达6个月的时间,也是首次在太空过年,王亚平也成为了首个入驻我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
2022年4月16日:太空三人组返回地球,这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构建第一阶段关键技术验证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22年6月5日:中国空间站进入全面建造阶段。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之际,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和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太空。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意味着历经30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完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实施。从此,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最高的国家重点项目正式启动,代号“921工程”。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1956年10月8日,中国成立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担任院长。
第五研究院下设10个研究室。
1960年2月19日,中国发射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T-7M。
9月,实用型探空火箭T-7发射成功。
火箭全长10.32米,直径0.45米。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自制的液体推进剂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总页数】2页(P61-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09
【相关文献】
1.中国航天大事记
2.中国航天大事记
3.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
4.《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对外发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开“超级2020”航天任务计划
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0)年》发布会2021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舟一号到十号的历次人员和发射时间表
神舟一号到十号的历次人员和发射时间表至今为止,我国一共发射了十次神舟飞船,分别从一号到十号。
神舟一号到十号都有哪些飞行员,神舟一号到十号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下面店铺整理了神舟一号到十号的人员和发射时间表,供你参考。
历次神舟飞船一号到十号盘点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着陆时间: 2002年4月1日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评论反应: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着陆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航行任务: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评论反应: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着陆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航行任务:考核工程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评论反应: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美国发射DART飞船跟踪危险小行星,2022年,以动能撞击方式测试拦截小行星实验;
2022年,美国“深空之门”月球空间站开始建造;
2022年,猎户座飞船将进行第二次飞行,也是第一次载人飞行;
2024年,中国开建无人月球科研站;
2024年,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正式启动,男女各一位航天员进行载人登月。
2024年,国际空间站结束使命,脱离轨道,坠入南太平洋。
2025年,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抵达日冕层,正式接触太阳;
2025年,中国预计在地火之间的环太阳轨道,开建行星际中继通信卫星星座;
2020年,中国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系统;
2020年——2022年,中国将发射3颗“人造月亮”太空反射镜;
2020—2022年,中国“天宫”空间站基本构型建成;
2020年7月份,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正式发射火星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飞行,到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
2030年,中国预计发射木星探测器;
2030年,美国预计踏上载人火星之旅;
2030年,中国计划建成无人值守月球基地;
40年代
俄罗斯明确将于2031年执行载人登月任务,并计划于2031~2035年将四个探测器送上月球,并在之后建设月球基地。
2026年,美国蜻蜓计划启动,向土卫六发射一台无人机探测器,以研究其宜居性与生命存在迹象,预计在太空中飞行8年后,于2034年抵达土卫六。
2026年,Gateway月球中继站预计建设完成;(最早计划为2024年)
2027年,美国于环月轨道进行为期一年的火星模拟飞行;
2028年,美国宇航员着手建立月球地面站。
2028——2030年,中国计划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与岩石样本返回地球;
2028—2030年,中国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首飞;
2029年,中国发射小行星捕捉器,2034年将2014HB177小行星带回地球;
2020—2025年,中国建成“鸿雁”天基宽带通信系统;
箭首飞;
2021-2025年,中国SSPS空间太阳能项目,建设中小规模平流层太阳能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2025年后开始大规模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相关工作。
20年代
2019年年底,中国长五火箭顺利发射,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2019年,美国Space X 的“龙”飞船预计进行载人航天任务;
2019年,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
2020年,日本“隼鸟2号”卫星携带“龙宫”小行星样本返回地球;
2022年前后,中国发射4颗空间科学卫星;
2023年前后,中国实施嫦娥六号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
2023年,美国的月球车时隔51年后重返月球,为载人登月搜集更多有关着陆区域的信息,在此之后的几年中,NASA每年都将派遣宇航员前往月球,进行登月任务;
中国2024年前后实施嫦娥七号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2020年,美国REx探测器抵达“贝努”小行星,开始小行星取样任务;
2020年,登月工程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SLS重型运载火箭将搭载猎户座载人飞船进行首飞;
2020年7月,俄罗斯计划开始火星任务,2021年3月着陆火星;
2020年7月,美国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此任务中将执行火星直升机飞行实验计划;
2035年,中国将建造完成第四代北斗卫星系统;
2035年前后,以月球基地作为跳板,NASA将进行载人登陆火星。
50年代
2049年,中国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