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娃娃》论文:《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合集下载

《柏油娃娃》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柏油娃娃》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她的小说以美国黑人生活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黑人的生活,而是展现了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她的第四部小说《柏油娃娃》是一部后现代特征非常明显的小说,本文从多视角叙事模式入手来探讨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揭示莫里森的对话原则,相对性和多元化等后现代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开始蓬勃发展,受后现代“去中心化”和“差异”等观念的影响,族裔文学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而莫里森的创作生涯正是始于这个时期,她的创作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她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的痕迹。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和反权威的特征,也影响了她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莫里森充分利用后现代叙事技巧,将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这些独特的内容融入后现代多样化的形式之中,使黑人文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通过分析《柏油娃娃》中的后现代叙事特征,来阐明莫里森小说的创作思想,她在小说中给予各种声音充分话语权,在此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在对话中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实现不同种族,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一、后现代叙事的特征收稿日期:2019—05—02作者简介:潘亚丽(1983—),女,河南南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世界文学。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柏油娃娃》的后现代叙事研究潘亚丽摘要:《柏油娃娃》是托妮·莫里森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整部作品采用了典型的多视角叙事模式。

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关注美国黑人文化并为美国黑人发声,但是她并没有将眼光仅仅局限于黑人,而是让社会中每个不同的群体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关键词:后现代叙事;多视角叙事;多元化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673(2019)03—0019—04A Study of Postmodern Narration in Tar BabyPAN Yal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Abstract:Tar Bab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of Toni Morrison.As a black female writer,Morrison pays much attention to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and tried to speak for them.Meanwhile,she does not just focus on it,but gives a voice to every group in society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Key words:post-modern narration;multi-perspective narration;diversification2019年6月第3期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une 2019Journal ofXingyi Normal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No.3多视角叙事是后现代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

《柏油娃娃》论文:《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柏油娃娃》论文:《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柏油娃娃》论文:《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中文摘要】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作为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展示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图景和文化困境,深刻地探讨了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

本文详细分析了莫里森的第四部小说《柏油娃娃》中的黑人女性雅月(Jadine)和赛若丝(Therese)对待传统的黑人文化和主流社会中白人文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指出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黑人女性这一边缘化的群体必须找到自己的真正的文化身份,才能既保持黑人女性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特征,又可以吸收白人文化中的精华,走出文化身份的迷途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目前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女权主义、叙事技巧、人名及作品意象、神话与黑人族裔文化批评等角度进行的。

本文试图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剖析黑人女性在文化冲突中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抉择与出路。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分析了黑人群体中通常被忽略的女性群体,关注她们所代表的边缘群体,探讨了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黑人女性如何才能不断地调整自我,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

旨在于为处于文化冲突中和黑人文化内部中困惑不堪的黑人女性找到一条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文化身份的途径:在继承和发展黑人女性群体在本族文化中的身份的同时不断地兼收白人文化的优势,彻底摆脱文化身份的困惑从而适应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莫里森及其小说《柏油娃娃》并回顾了对《柏油娃娃》的国内外研究。

第二章分析了文化身份的概念及其在《柏油娃娃》中的折射。

第三章详细地阐释了雅丹和赛若丝所代表的两种对立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问题。

第四章探讨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探究。

结论部分指出只有传承黑人文化中的精髓同时吸收白人文化中的精华才能重构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走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文化身份视阈下的《柏油娃娃》

文化身份视阈下的《柏油娃娃》

文化身份视阈下的《柏油娃娃》
马旺艳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6
【摘要】《柏油娃娃》作为莫里森小说主题转变的过渡小说,主要探讨了黑人文化身份的定位问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当代社会,"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是行不通的,只有兼收并蓄,才是解决黑人文化身份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从文化身份的视域分析《柏油娃娃》中黑人女性代表人物雅丹和赛若丝的文化身份,以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进行解构与建构.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马旺艳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圣经原型解读《柏油娃娃》中男性文化身份 [J], 马旺艳
2.《柏油娃娃》的空间策略与文化身份 [J], 都岚岚
3.多元文化视阈下r离散作家胡赛尼文化身份构建 [J], 张玲
4.《柏油娃娃》的空间策略与文化身份 [J], 都岚岚;
5.《柏油娃娃》的空间策略与文化身份 [J], 都岚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人的自我救赎——论《柏油娃》中对立的双重视野

黑人的自我救赎——论《柏油娃》中对立的双重视野

的 白人 话语和 处于 被压 迫地位 的黑 人少 数话语 。双重 意识 不仅 证 实 了对 立视 角 的存在 ,而且 在某些 黑人 看来 ,它反
映 了如 何才 能 让 他们 在 白人 主 导社 会 中 被接 受 的 某 种解 种 态度 ,莫里 森认 为这 些因素 对于 理解 和解 决黑人 男 女 决方 式 。与此 不 同,双重视 野 是对这 些对 立视 角的非 沙文

个 非常 严峻 的 问题 。我 只是在 思考 ,这种 争论 往往 呈现 小说 《 柏 油娃 》 对 黑人 社会 中对 立的现 实进 行呈 现和 思考 , 如 果说性 别冲 突来源 于文 化诟 病 ,那 么在 《 柏油 娃》
出 的不 过 是不 成 问题 的 问题 … 性 别 ,性别 之 间 的冲 突 实 从而 延伸 了这 一双 重视野 。 际 上 也 是一 种 文 化 诟 病 ”[ 1 1 4 2 1 。莫 里 森 在 2 0 0 3年 出版 的 长 篇小 说 《 爱》 ( L o v e ) 中讲 述 了因 为 一位 黑人 男性 而 中这种 文化 诟病 则与 性和 性别 这两者 有关 。森试 图把 一个 使 曾经儿 时亲密 无 间的两 位黑人 女性 终生 相互 敌视 ,直到 文化 意识 的梦嵌 入雅 丹 的梦 ,以及 雅丹 试 图把一个 阶 级意 弥 留之际 两人才 重拾 少年 时友谊 的故 事 。 《 爱 》触及 了非 识 的梦强加 给森 都反 映 了这一 点 。森和 雅丹 之 间性和 性别 裔 美 国文化 的 “ 最后 的禁忌 ” ,即非裔 种族 内部 的阶级 偏 的联 系决定 了他 们 间关系 的走 向,他们 执 意解 救对 方 的行 见 与 歧视 [ 2 ] 3 5 8 o它 遵循 了莫 里森 小说 一 贯的传 统 ,延续 了 文 化 创伤 的主题 ,而 这一 主题 在 《 柏 油娃 》 ( T a r B a b y ) 男女森 和雅 丹之 间的 爱情及 对立 关系 ,探讨 了性 别冲 突、 为其 实是所 谓 的性救 赎或 阶级 救赎 。对 于 森而 言,这种 救

浅析作品《柏油孩子》中人物的文化身份

浅析作品《柏油孩子》中人物的文化身份

浅析作品《柏油孩子》中人物的文化身份贾慧【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日益突出。

笔者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柏油孩子》中的人物吉丁,森,西德尼,昂丁和特蕾丝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

这样的分析是黑人女性文化身份选择和认同的前提,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定位的探索是有帮助的。

%African Americans, especially black women's cultural identity is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The characters Jadine, Son, Sydney, Ondine and Therese, in Toni Morrison's work Tar Baby, were analyzed in cultural identity . Such analysis is a must for black women' choice and recognition of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also helpful in the search for black women's cultural identity location.【总页数】2页(P62-63)【作者】贾慧【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 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论《柏油孩子》中的隐喻文化美学 [J], 史敏2.《柏油孩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问题探析 [J], 孙金琳3.第三空间与身份再现:《柏油孩子》中后殖民主义身份建构 [J], 马艳;刘立辉4.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 [J], 赵光慧5.浅析历史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义分析 [J], 张新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人女性身份缺失与重建_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柏油娃娃》

黑人女性身份缺失与重建_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柏油娃娃》

黑人女性身份缺失与重建_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柏油娃娃》黑人女性身份缺失与重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柏油娃娃》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对黑人女性身份和经历的关注度有所提高,然而,这一群体在历史上往往被边缘化和忽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克尔·D·杰克逊导演的《柏油娃娃》(L.A. 柏油娃娃,La Muñeca de Betún)将黑人女性的经历放在了镜头前,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展现了她们身份缺失和重建的故事。

该片讲述了在洛杉矶的一个黑人女性社区中,年轻的塔米(Tyra)和琳达(Linda)两个好友的故事。

她们都是来自贫困家庭,面临着种族歧视、贫困和父权社会的压迫。

这两个角色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黑人女性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黑人女性面对的身份缺失问题在《柏油娃娃》中得到了突出展现。

她们被社会剥夺了发声和存在的权利,被主流文化漠视和忽视,无法在公共领域中被真正听见。

身份的缺失不仅摧毁了她们的自尊和自信,也使她们无法参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

塔米对此表示:“即使我们愿意去改变,我们也无从寻找起点,因为没有人会听我们的声音,关注我们的观点。

”黑人女性由于种族和性别的重叠压迫,面临着更加严重的身份缺失问题。

然而,尽管面临身份缺失的困境,黑人女性在影片中的重建过程也有所展示。

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她们在黑人社区中的力量,并强调了她们内心的力量和抵抗精神。

塔米和琳达通过团结起来,共同经历和面对压迫的方式,试图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尊严,改变社区的现状。

她们通过社区项目、互助组织和艺术创作等途径,试图在社会空间中建立自己的身份和声音。

通过身份缺失的描绘和重建的探究,《柏油娃娃》不仅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问题,也为观众提供了深思。

该片使我们反思了黑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存在,激励着他们去追求自我认同和自由。

同时,观众也应该认识到黑人女性面临的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并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平等而努力。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谷峰【摘要】This paper probes into Morrison's Tar Bab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inism discourse,and interprets American black women's voice embodying feminism,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subversion of cultural status and their approach reflecting the diges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black feminist discourse-metaphorical images.In this novel,Toni Morrison creates many black women's images and usually signifies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under the American white people's dominant culture,which black women go through,by the metaphorical means of the names of people,places,or things.This novel shows the course of black women's growth in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liberation from "losing themselves" to "manifesting themselves",representing her peculiar style of the feminism discourse.%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

“黑”与“白”的冲突与融合——对《柏油孩子》的文化思考

“黑”与“白”的冲突与融合——对《柏油孩子》的文化思考
文 学 评 论
“里 ” 与 “自" 冲 的
● 、
突考
王 健
( 四川 外 语 学 院 出 国培 训 部 , 庆 4 0 3 ) 重 0 0 1
摘要 : 身为 美国 黑人 女 作 家 , 妮 ・莫里 森 一 直致 力 于探 托
索 和研 究 黑 人 民 族 在 美 国 的 生 存 状 况 和 危 机 。 与 以 往 呼 吁 黑
中 国 分 类 号 : 0 I4 2
文献标识码 : A
的叔叔和婶婶 及糖 果商 瓦 莱里 安全 都 反对 她 嫁给 森 。森 把在
白人 世 界 长 大 的雅 丹 带 回 自己 的 故 乡 埃 罗 , 望 以 此 唤 醒 她 的 希 民族 意 识 , 短 他 们 之 间 的 距 离 。 然 而 雅 丹 根 本 无 法 接 受 埃 罗 缩 的 落 后 和 闭塞 , 希 望 森 能 跟 她 到 纽 约 或 巴 黎 找 份 工 作 , 白 她 在 人 社 会 里 生 活 。 两 人 谁 也 无 法 说 服 和 改 变 对 方 。小 说 最 后 , 雅
te n t n l o lx i a a ya d c e tsS n a d J d n r p e h ai a mp e T rB b n r ae o n a i e. e r — o c n
s n ig B a k a d W ht u t r e p c iey T r u h he r l v e t lc n n i c l e r s e t l . h o g t i o e e u v
莱 里 安 ・ 特 里 特 ( a r nSre) 资 助 下 完 成 了 大 学 学 业 。 斯 V l a t t 的 e i e 男女 主人公一 见钟 情 , 此 爱慕 。但矛 盾也 因此 而 出现 , 丹 彼 雅

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解析《柏油娃娃》中莫里森的文化理想

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解析《柏油娃娃》中莫里森的文化理想

她 的作 品所 描 写 的 J 乎 都 是 非洲 裔美 国黑 人 以及 黑 人 社 区 的 状 L 况 。莫里 森 的第 四部 作 品 《 油孩 子 》 发表 于 18 年 。小 说故 事 柏 91 发生 在加 勒 比海 的一 个小 岛上 ,故事 情节 并 不复 杂 : 已退休 的 白 人糖 果商 瓦莱 里安 ・ 特 里特 携年 轻貌 美 的续 弦玛 格丽特 和 黑人 斯 忠仆 西德 尼 、 昂丁 英 夫妇 在加 勒 比海 中 的 爵士 岛上休 养 。 黑人 男 子 森 因谋 杀其 妻落 难 岛上 ,无 意 巾 闯入瓦 莱 里安 宅 邸并邂 逅 了两 德 尼 的侄 女贯 丹 ,不 久双 双坠 入爱 河 。但 由于 经 历迥 异 ,价值 观 悬 殊 ,他 们 改 变和 “ 救 ”对 方 的尝 试 以失 败 告 终 ,最 分 道 扬 拯 镳 , 小说也 以森 寻 找贾 丹之 途 结束 。 《 油娃 娃 》是 一部 描 写人 柏 物 追寻 自己文化 身 份 的小 说 。小说 中 的男 女丰 人 公森 和贾 丹都 在 试 图 寻找 自己的身 份 。 《 油 娃娃 》 “ 造 了一对 同守各 自文 化 柏 塑 信念 的黑人 青年 男 女 ,他 们 对 牛活 道路 的抉 择 折射 出传 统 与现 代 的 矛盾 以及 黑 白两种 文化 的冲 突 。”莫 里森 深 刻地 认 识到 美 国黑
二杭州小热昏的艺术特色一演出道具杭州小热昏艺人在街头巷尾作场时先在架子上摆好剩放梨膏糖的木箱箱子上放一面小锣或小锣片以及三巧板三有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正如小说结尾所暗示的那样森踏上岸像兔子一样消失的丛林当中显然这里的丛林指的是黑人的民族文化所以不难看出森继续走在追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路上
文 艺评论
她 的 作 品 主要 关 注 了一 个特 殊 的 群体 即 非 洲 裔 美 国 黑 人 , 以及 他 们 的 力、雇 佣 兵 、舞 男 、路 边歌 手 等 。森 四处漂 泊 的 生活 实 际上代 表

《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郭俊霞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2期摘要: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柏油孩子》;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平衡一、引文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以黑人女性为题材的小说,荣获了很多重要的文学奖项,她的《柏油孩子》在1993年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以种族和性别问题为载体,围绕白人瓦力连一家的生活展开,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男权社会制度下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和努力抗争。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也为我们对小说《柏油孩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目标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的内在关系;女性的真正解放应该在于文明和人类灵魂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柏油孩子》中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加勒比海的骑士岛是《柏油孩子》的背景,小说围绕富人瓦力连,还有他年轻的妻子、家里忠实的黑人仆人查尔兹夫妇之间的生活展开。

小说一开始就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给予了大自然以丰富的感情,具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无休止的掠夺。

白人瓦力连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开发,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和谐和美丽。

小说对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欲望和试图征服自然的野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同时也说明大自然是具有自在系统的有机整体,可以自我健康地成长和创造出生命体,有着自己特殊的存在方式,在无形中和人类的生活进行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界内的和谐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三、《柏油孩子》中的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讨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自然界之中,自然和女性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点就是角色的类似性,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读到把大地称作大地母亲,这是基于天地生万物的理念的一种亲切叫法,而女性则是生育和哺乳后代,和自然界的这一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她们都充当着哺育和繁衍后代的角色;第二点就是在男权社会中二者所处的地位相同,人类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向自然界过度地索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女性在男权社会制度下也是处于一种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地位因此,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之下,自然和女性都处于一种被压迫和奴役的地位,是一种非正常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解析《柏油娃娃》中莫里森的文化理想

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解析《柏油娃娃》中莫里森的文化理想

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解析《柏油娃娃》中莫里森的文化理想《柏油娃娃》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作品,以黑人女主角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种族、身份和自由的故事。

在小说中,黑与白这一对立关系贯穿了整个故事,体现了莫里森对于黑人文化与美国社会的矛盾与希望。

本文将从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进行解析,探究莫里森在《柏油娃娃》中所传达的文化理想。

一、黑与白的对立在《柏油娃娃》中,黑与白被塑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

莫里森通过描写黑人的痛苦、压迫和剥削,呈现了黑人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开篇,主人公佩奇描述了她们一家在南方农场的生活,这是一个贫穷、苦难和剥削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世界里,黑人被视为劳力的工具,不受尊重和平等对待,这种对立的存在使得黑人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而与此同时,白人社会被刻画成了伪装、歧视和腐败的世界。

小说中的白人角色通常具有虚伪的外表,他们想要给人一种善良和正直的感觉,但实际上却暴露出对黑人的歧视和压迫。

他们妄图通过控制黑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使得黑人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黑与白的对立进一步凸显了种族和社会的不公平,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黑人所经历的苦难。

二、黑与白的统一尽管《柏油娃娃》中黑与白的对立非常明显,但莫里森也通过一些细节和情节展示了它们的统一。

首先,莫里森在小说中赋予了黑人角色强大的力量和韧性。

无论是佩奇还是其他黑人角色,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挫折,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力图摆脱黑与白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尊严。

这种坚韧和力量凸显了黑人社会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解放。

其次,莫里森在小说中强调了黑人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对黑人音乐、舞蹈和口述传统的描写,莫里森将黑人文化呈现为一种抵御白人压迫的力量。

在小说中,黑人的歌曲和舞蹈传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通过文化的形式,黑人表达了对白人世界的反抗和对自身身份的坚持。

三、莫里森的文化理想通过对《柏油娃娃》中黑与白的对立与统一的解析,可以看出莫里森对于黑人文化及其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有着明确的理想。

“伊甸园”中的“柏油娃娃”—《柏油孩》中层叠叙事原型解析

“伊甸园”中的“柏油娃娃”—《柏油孩》中层叠叙事原型解析

建 筑师
0
努 力使其 看起
来不像是刻意 .设计 / 的, 因此 像个私 家花园, 其 温室像个 可控的鲜花 永驻的 ∃ 79∃
外国文学评论
No . 1, 2007
∃ 有历史 , 却不可能有未来 。 在黑人社区生
地方 。 其实, 撒 旦的
聚魔厅
也 装点
着能与自然光相媲美的号灯 , 发出光亮, 宛如 /来自天空 。 但房子 毕竟 不是花 园, 温室空调也没提供良好的环境 , 所以花期迟 迟不现 , 提醒人们假象和天然这对立的二元 是多么容易重叠和混合。别墅成为集天堂大 厦、聚魔厅和伊甸园三者为一体的象征。 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环境可以有不同的 阐释。在 柏 油娃娃 故事 中, 荆棘 丛是 一个有着多重寓意的象征隐喻。对于不同的 人 , 它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黑人而言, 荆 棘丛是艰苦生活环境的象征, 是非洲大陆的 缩影, 也是黑人忍耐力的见证 ; 荆棘丛浓缩 了黑人几个世纪以来受白人压迫和折磨的血 泪史。黑人因习惯了这种艰苦环境, 所以能 在其中游刃有余、遇难重生并重塑生命。另 一方面 , 对于白人农场主而言 , 荆棘丛又是 消解黑人生命、瓦解黑人意志的场所 , 所以 农场主会毫不犹豫地上当 , 把兔子扔进荆棘 丛中, 此举虽然残忍 , 但由于对黑人生活境 遇和忍耐力的无知反而使黑人得以逃脱。因 此 , 荆棘丛的隐喻对白人和黑人、甚至不同 生活背景的黑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意。例 如 , 纽约、巴黎对雅丹而言是荆棘丛 , 因为 她热衷于那里的生活 , 她是巴黎著名大学专 修艺术史的毕业生, 珐琅饰品专家, 著名时 装杂志 ∀她 # 的 封面模特。她认为纽 约才 ! 是属于 黑 人妇女的城市 。 而对男 主人 公森而言, 纽约则是一个陷阱 , 他只能采取 敬而远之的策略 , 才不至于掉进这口白人的 大染缸 , 才能 保持自身的 黑人特性。在 那个白人世 界里, 他 找不到工 作, 孤 独无 奈 , 甚至感到恐惧。森的荆棘丛在故乡黑人 社区埃罗。他认为那里有种族自豪感 , 有相 互帮助的协作精神和集体精神。那里的人们 平等、与自然相亲。一旦到了故乡, 森比任 何时候都显得 更漂亮 。 但在雅丹眼里, 埃罗如同 中世 纪奴隶的 笼子 , # 也许 ∃ 80∃

后殖民视角下对《柏油孩子》主人公的身份困境解读

后殖民视角下对《柏油孩子》主人公的身份困境解读
人殖 民者——背井离 乡 的瓦利连 , 统 治他 的一 家人 , 其 中包 括他 的漂亮 妻子玛格 丽特 、 黑人女 “ 助手 ” 吉丁、 黑仆 昂丁和
4 5
作用 。七十年代 末 , 爱德 华 ・ 赛 义德 《 东 方学》 一书 的发表 , 被 视 为是后 殖 民理论 的 自觉和成熟 的标 志 ,它开 辟 了学 术探
的《 黑 皮肤 、 白面具》 一 书为开端 。他书 中对遭受殖 民统治 的
民族 进行反 思 , 认为重要 的不是形 式上 的独 立 , 而是结 束心 灵上 被殖 民的状态 。这对后殖 民理论 的兴 起起 到 了开 创性
的残余效应 对黑人 和 自人造成 的影响 和莫 里森 对这一 问题 的关注 。小说的开篇就 向人们描述 了典 型的殖民地模式 : 白
七十年代末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一书的发表被视为是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的标志它开辟了学术探内一直试图融入主流社会渴望从主流文化中获得身份认同同时饱受差异的困扰压抑自身的文化身份与传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黑人也是处于后殖民的状态
语 文 学 刊
后殖 民视 角下对《 柏油孩子》 主人公 的
身份困境解读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4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1 1 — 0 0 4 5 一 O 2


引 言
讨 的新领域 。 ( 二) 后殖民主义与《 柏油孩子》 的关联 后殖 民主义批评家提 出“ 边缘” 与“ 中心 ” 的立场 , 提倡世
义 。因此 , 后殖 民语境适用于任何少数族裔 在西方文化下 的 生存状 态 。美 国黑人及其他 少数族裔 在美 国这个西 方 国家

重塑黑人女性形象

重塑黑人女性形象

【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享有极高盛誉,她是黑人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美国黑人妇女特有的情感历程和生活状态是莫里森小说中一直关注的主题。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促使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寻求黑人女性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黑人;女性托尼·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形象的重塑托尼·莫里森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她祖籍非洲,属于非裔黑人女性。

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她的家乡,美国俄亥俄州的钢城洛罩恩。

1931年,莫里森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黑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白种人家中的女佣,然而家庭的平凡并没有造就了莫里森的平凡,莫里森通过非凡的努力,终于以黑人女性文学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有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在作品中,莫里森不断寻求黑人的自我构建,不断努力捍卫种族的个性,并为非洲古拉文明的传承不懈努力。

她提出了反对种族冲突,在多种族的不断融合中实现多元化的共存和发展,她站在人类的角度,表现出了博大的情怀。

一、价值标准的同化《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女孩的生活经历,出生在黑人家庭的小女孩佩科拉有着一身黝黑的皮肤,但是她的童年是在白人的歧视和家人的忽视中度过的,她认为自己没有一双蓝色的眼睛,没有白色的皮肤,长相丑是被白人歧视的根本原因,所以小女孩特别希望自己能变得漂亮。

她一直幻想着自己能变成一个有一双最蓝的眼睛、金色头发的白种人。

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她才会变得漂亮,家人才会喜欢她,再也不会受别人的歧视,可以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快乐的玩耍,而将来也可以谋求一份好的工作。

为了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她将家中所有人的牛奶用一个印有白人女孩像的被子装起来喝个精光。

她还对一种糖果有特殊的喜爱,并非因为这种糖果好吃,而是因为糖果的包装上印着一个有蓝眼睛的女孩。

她认为吃了这样的糖果,她就可以变得跟那个女孩一样有一双最蓝的眼睛。

《柏油孩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问题探析

《柏油孩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问题探析

如 何使 蚂蚁 远离花 房 . 使 花房里 那些久 不 开花 的 如何
花 儿开 放 。他建议 瓦利 连在他 的鞋里 放点 香蕉 叶 . 来 医治他 的脚 疼 。 尊 敬 、 他 热爱 并深深 地 同情他 的人 民。 他 坚持 称 呼吉迪 昂和特 雷丝 的名字 当他洗完 澡 站在 二楼 窗边 向外张望 . 杂工吉迪 昂弯腰 劳动 的身影 使 勤
子 拒绝接 受 白人教育 ,也 成为他 们之 间 的主要 矛盾 。 这 种矛盾 的实 质就是 两种 文化 的对立 . 最后 导致 二人 关 系破裂
争 的理 念 . 在一 个 黑人 身体 里斗 争 [。为 了解决 这 一
矛 盾 冲突 , 国黑 人通 常会舍 弃一 个 自我 。 美 因此 , 种 两
美 国黑人 解 决 内部 分 裂 及 文化 身份 缺 失 的 可 能途 径
关 键 词 :柏 油孩 子 》 文 化 身份 ; 《 ; 黑人 文化 ; 白人 文化 中图 分 类 号 :164 I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1 )1 00 — 2
而 黑人儿 子却 正好是 完全 相反 的类型 继承 了 他
黑 人文 化 的精 华 . 握很 多关 于 自然 的知识 他知 道 掌
经济 因素 的影响 . 同一社会背景 下 . 在 白人文 化在与其
他文化相遇时呈现 出其强势 的地位 “ 强势文化有更 多 机会 向人们证明其 合法性 . 灌输 自己作为统治者 的天经 地义” 。在历史上 。 Ⅲ 黑人 “ 由于被虏为奴隶 , 他们大都被 白人剥夺 了受教育的机会 .也没有 言说 的权利 与能力 。 因此 , 非裔 美国人 的历史 一直是 被书写 、 被强加 的 , 于 处
作 者 简 介 : 金 琳 ( 9 5 , , 南 陕县 人 , 士 , 孙 1 8 -) 女 河 硕 芜湖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安徽 芜 湖 2 1 0 ) 教 。 40 6 助

《柏油娃娃》的生态主义阐释

《柏油娃娃》的生态主义阐释
二、强权笼罩下的弱势群体 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特别能够领会自然是如何被 剥削的,因为长期以来黑人就像自然遭受人类控制一 样受到白人的压迫和统治,他们都是白人强权统治下 的边缘、弱势群体。《柏油娃娃》中,瓦莱里安言行处 事处处彰显着 “强—弱”的二元对立思维:人类—自 然,白 人—黑 人,男 性—女 性,主 人—奴 隶,以 一 己 之 力强调着 等 级 森 严 的 框 架,彰 显 着 不 言 自 明 的 优 越 感。 以瓦莱里安为代表的白人强权统治,已经深入到 这座岛屿的方方面面,除了自然环境,岛上其他人类 在他的统治下也在精神崩溃的边缘。瓦莱里安无疑 是岛上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宰者,他也是玛格丽特的丈 夫,不顾妻子的反对,强行要求她搬至骑士岛,并断绝 了她外出的机会,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平常他也不 和周围的邻居来往,长期不和妻子交流,并阻止她和 厨娘昂丁发展友谊,在昂丁准备给她示范怎么做出面 包壳的时候,他却粗暴地打断了她们,理由是:“她应 该指导仆人而不是与他们共事。”在家里她无事可做, 只能在孤寂中自娱自乐,孤苦无依的玛格丽特从广受 欢迎的“缅因州第一美人”沦为了只能用别针刺、用烟 烫自己年幼 的 儿 子———以 反 抗 和 报 复 瓦 莱 里 安 的 专 制霸权统治的精神失常者,如同失去生命活力而迅速 枯萎的花朵。不仅如此,瓦莱里安还嘲笑她的血统和 无知,经常在饭桌上讽刺她的用餐习惯,使得玛格丽 特吃饭都 是 小 心 翼 翼,餐 桌 上 是 沉 默 寡 言 的 压 抑 氛 围,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作为西德尼夫妇的主人,他掌管着这些仆人的基 本工资和 去 留,甚 至 为 了 几 个 苹 果 而 轻 易 解 雇 了 仆 人。作为吉丁的资助人,两人平常的相处模式也是僵 硬而疏离,吉丁对他几乎没有真正的感情可言,圣诞 夜,吉丁在他面前强颜欢笑:“在不用微笑的时候堆满 笑容,平息任何可能使他惊慌的干扰,压下婶婶提出 的异议。”[3]215除了森,这些人基本都以他为中心而生

浅析作品《柏油孩子》中人物的文化身份

浅析作品《柏油孩子》中人物的文化身份

能改变某个人或群体 的文化认同的内涵。 第一次含义强调的 是文化身份 的确定性 。 毫无疑问 , 它是超出人类 的控制的。 因
为人不能选择 自己的出身时间和地点。然而 , 第二个含义强
性。 当一种文化 的成员通过他们共同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的时 候, 他们将获得集体认同的感觉。

调 的是文化身份的移 动性 , 这就是 为什么文化身份成为文化 研究的重要主题的原 因。当然 , 这也使得文化身份 的建构是
浅析作品《 柏油孩子》 中人物的文化身份
贾 慧
( 晋 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山西 晋中 0 3 0 6 0 0)
摘 要: 美 国黑人 ,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定位 问 题日 益 突出。 笔者对托尼 ・ 莫里森的作品《 柏 油孩 子》 中的人物吉丁 。 森, 西德尼 , 昂丁和特 蕾丝的文化 身份进行 了 分析。 这样 的分析是黑人女性文化 身份 选择和认同的前提 , 0 . . 之 人女性文化 身份定位 的探 索是有帮助的。
w o me n ‘ c h o i c e a n d r e c o g n i i t o n d  ̄e i r c  ̄t u ml i d e n i t  ̄. nd a a l s o h dp hl i n l l l e s e a r c h f 0 r b l a c k wo me n ’ s c  ̄ r a l i d e n i t t y l o c a t i o n .
自我。 二、 文化身份分析的价值
对每—个人来说 , 在实现 自我和拥有特定族裔或社会群 体 的归属感方面 , 文化身份是重要 的。在找 出自己与某一特 定文化之间的联系之前 , 人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换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油娃娃》论文:《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中文摘要】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作为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展示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图景和文化困境,深刻地探讨了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

本文详细分析了莫里森的第四部小说《柏油娃娃》中的黑人女性雅月(Jadine)和赛若丝(Therese)对待传统的黑人文化和主流社会中白人文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指出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黑人女性这一边缘化的群体必须找到自己的真正的文化身份,才能既保持黑人女性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特征,又可以吸收白人文化中的精华,走出文化身份的迷途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目前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女权主义、叙事技巧、人名及作品意象、神话与黑人族裔文化批评等角度进行的。

本文试图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剖析黑人女性在文化冲突中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抉择与出路。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分析了黑人群体中通常被忽略的女性群体,关注她们所代表的边缘群体,探讨了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黑人女性如何才能不断地调整自我,找到自己的文化身份。

旨在于为处于文化冲突中和黑人文化内部中困惑不堪的黑人女性找到一条实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文化身份的途径:在继承和发展黑人女性群体在本族文化中的身份的同时不断地兼收白人文化的优势,彻底摆脱文化身份的困惑从而适应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莫里森及其小说《柏油娃娃》并回顾了对《柏油娃娃》的国内外研究。

第二章分析了文化身份的概念及其在《柏油娃娃》中的折射。

第三章详细地阐释了雅丹和赛若丝所代表的两种对立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问题。

第四章探讨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探究。

结论部分指出只有传承黑人文化中的精髓同时吸收白人文化中的精华才能重构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走出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这体现作家对边缘群体的关怀。

【英文摘要】As the only American black female writer re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ny Morrison is the frontier of the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Her works displays life and cultural dilemma of African Americans, focusing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white culture and black culture.This thesis analyses her fourth novel Tar Baby. This thesis compares Jadine’s and Therese’s absolutely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raditional black culture and dominant white cul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earch for the African American women’s cultural identity is a necessity and must in the present multicultural world. Only after settling the puzzlement of cultural identity, the “ancient properties”of black culture is probably passed o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the excellence of white culture can be assimilated so that blackwomen can understand their true selves and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perplexity of cultural identity. But at present, the study on this novel is mainly centered from the points of feminism, narrative techniques, connotation of names, images, folklores and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criticism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ilemma of, attitude to and solution to cultural identity for black female being tortured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black culture and white culture.Theoretically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long ignored black female group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arginalized group they stand for and the method to reconstruct their black female cultural identity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multicultural world. The feasible approach to seek out the cultural identity for black female is inheriting the root of black culture and meanwhile absorbing the elite of white culture, trying to build a real bridge between black culture and white culture.This thesis is made up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oni Morrison and Tar Baby in brief and presents the critical overview of Tar Baby. Chapter two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is novel.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of Jadineand Therese in detail. The fourth chapter focuses on Morrison’s search for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black women. The thesis concludes that only inheritance of the black culture and meanwhile acceptance of the excellence of the white culture are the right choices.【关键词】《柏油娃娃》黑人女性文化身份【英文关键词】Tar Baby black women cultural identity【目录】《柏油娃娃》中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Acknowledgements4-5Abstract5-6摘要7-9Chapter 1 Introduction9-17 1.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oni Morrison and Tar Baby9-12 1.2 Literature Review12-15 1.3 Central Argument and Overview of the Thesis15-17Chapter 2 Cultural Identity and its Reflection in Tar Baby17-22 2.1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Identity17-18 2.2 Refle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Tar Baby18-22Chapter 3 Cultural Identity of Black Women in Tar Baby22-33 3.1 The Perplexity of Cultural Identity of Jadine22-28 3.1.1 Jadine’s Escape from the Black Culture22-26 3.1.2 Jadine’s Assimilation by the White Culture26-28 3.2 The Certainty of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rese28-33 3.2.1 Therese’sAdherence to the Black Culture29-31 3.2.2 Therese’s Rejection of the White Culture31-33Chapter 4 Morrison’s Search for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Black Women33-40 4.1 Inheritance of the BlackCulture33-36 4.2 Acceptance of the Excellence of the White Culture36-40Chapter 5Conclusion40-42WorksCited42-47Publications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