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的型综合电子教案
第3章 常用机构--电子教案
2.了解棘轮、槽轮、变速、变向机构的组成及其特点。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间歇运动机构与变速变向机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间歇运动机构和变速变向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针对实例说明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并通过举例加强学生对变速机构、变向机构的理解,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己举例并对学生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间歇机构与变速变向机构的应用。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螺旋机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螺旋机构的特点,针对实例说明螺旋机构的类型,并通过举例加强学生对滑动与滚动螺旋机构的理解,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己举例并对学生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动画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各种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螺旋机构的实例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举例,并进行讨论;讲到滑动与滚动螺旋机构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其特点与应用,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动画播放等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间歇与变速变向机构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凸轮机构电子教案
第一章:凸轮机构概述1.1 凸轮机构的定义1.2 凸轮机构的组成1.3 凸轮机构的分类1.4 凸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第二章:凸轮的型式与设计2.1 凸轮的型式2.2 凸轮的材料与制造2.3 凸轮的设计原则2.4 凸轮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第三章: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与分析3.1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2 凸轮机构的运动分析3.3 凸轮机构的动力分析3.4 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第四章: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4.1 压力角的概念与计算4.2 传动角的概念与计算4.3 压力角与传动角对凸轮机构的影响4.4 压力角与传动角的选择与设计第五章:凸轮机构的效率与损失5.2 凸轮机构的损失5.3 影响凸轮机构效率与损失的因素5.4 提高凸轮机构效率与减少损失的方法第六章: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6.1 基本运动规律6.2 运动规律的选择与分析6.3 运动规律的图示与计算6.4 运动规律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第七章:凸轮机构的轮廓设计7.1 轮廓设计的基本要求7.2 轮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7.3 轮廓设计的注意事项7.4 轮廓设计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的参数设计与优化8.1 参数设计的基本内容8.2 参数设计的方法与步骤8.3 参数优化的目标与方法8.4 参数设计与优化实例第九章: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9.1 汽车发动机凸轮机构9.2 缝纫机凸轮机构9.4 其他行业凸轮机构应用实例第十章:凸轮机构的测量与维护10.1 凸轮机构的测量方法10.2 凸轮机构的测量设备10.3 凸轮机构的维护与保养10.4 凸轮机构的故障分析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凸轮机构是机械系统中一种常见的传动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支撑构件组成。
凸轮作为主动件,通过其轮廓形状和转动来驱动从动件完成特定的运动。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定义、组成及其分类,这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重点二:凸轮的型式与设计凸轮的型式包括盘形凸轮、圆柱形凸轮、摆线凸轮等,每种型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机构设计与综合》教学实施方案IV
机构设计与综合——教学实施方案IV(总学时54)注:每组的组长为班级考评委员会委员,负责答辩时的考核,需要保持公平的立场。
课程实践项目安排:111班项目:发条驱动行走机器人设计一个利用发条驱动的、能够直立行走(每走三步右转一次)的机器人,要求结构简单、运动灵活,行走时不倾倒。
结构尺寸限制:高<10cm,长和宽均小于5cm,一次上紧发条行走20步以上。
112班项目:叠衣机构设计一个模拟人们叠衣动作的机构,能够完成上衣、长裤等衣物叠放,要求结构简单,实用,运转灵活。
结构尺寸限制:长小于1.4m,宽小于80cm,高小于1.3m。
叠衣速度,1分钟完成一件中年人穿的长袖衬衣一件。
113班项目:健身洗衣机设计一款利用人体锻炼时运动的能量(包括四肢、扭腰等运动)驱动洗衣机转动,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实现洗衣的目的。
要求机构简单,能够同时利用人体健身的各种能量(主要是四肢运动能量全部利用到),运转灵活。
结构尺寸限制:长小于1.5m,宽小于0.8m,高小于1.3m。
洗衣机转速能达到500r/min以上。
114班项目:卧式翻书器设计一个供卧躺者阅读书籍的机器,该机器能够帮助处于卧姿状态下的病人自动翻阅书籍,包括“翻页机构”、“夹紧机构”、“驱动机构”、“支撑机构”等。
要求机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转灵活。
结构尺寸限制:长小于350mm,高小于220mm,厚度小于40mm。
快速翻书速度达到每分钟翻20页以上,不出现一次翻多页的现象。
参考资料:江帆等编写. 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孙桓主编. 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邹慧君主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李滨城,徐超. 机械原理MATLAB辅助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二代龙震工作室编著. Pro/Mechanism机构/运动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江帆,罗伟富,李海铭. Pro/ENGINEER综合应用实例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机械设计基础类型判断的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
(2)、双曲柄机构
○1一般双曲柄机构:等速回转
构
○2平行双曲柄机构:转向相同、转速相等(两曲柄长度相等且平行);举例-机车联动装置
○3反向双曲柄机构:转向相反、转速不等(两曲柄长度相等但不平行);举例-车门启闭装置
(3)、双摇杆机构
31
摆动摆动举例-起重机
○1等腰梯形机构(两摇杆长度汽车
(a)
三、分组实验、探究理据
第二步:设计两个实验,每组完成1个实验. 将本班
2、学生活动
按人数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并安排设计任务。
第一组:设计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组:设计双曲柄机构。
第三组:设计双摇杆机构(a+d≤b+c,a、b为最短与最长杆)。
第四组:设计双摇杆机构(a+d>b+c,a、b为最短与最长杆)。
根据设计求,积极考,确定设计方案,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成。
05 机构的型综合(机械原理课程)
第五章 机构的型综合1.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法及其分类2.机构型综合的基本分类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根据运动链代号画出其结构图或根据运动链结构图写出其代号;2.由运动链变换机构。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习题课为辅,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的多媒体素材来表示抽象概念。
教学要求:1.掌握的主要概念:二元连杆、三元连杆、多元连杆;2.能够根据运动链代号画出其结构图或根据运动链结构图写出其代号;3.能由运动链变换机构。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机构结构分类法—研究由多少个构件、运动副能构成多少个给定自由度的不同机构,从中选择出最佳满足工艺要求的机构。
2、讨论机构的类型即探讨运动链F、N、p间的关系。
3、运动链的环—由构件和运动副构成的独立封闭系统。
L=p-N+1(各符号的意义)4、用数组表示多元连杆与二元连杆间的连接方式的规则……5、机构型综合的原则:(1)最简原则——应首先考虑最简单的运动链。
(2)不存在无功能结构原则——机构中不出现不起实际作用的结构部分;(3)最易综合原则——选择二元连杆为机架,易得到高级别机构;(4)最低成本原则——运动副的加工成本按转动副、移动副、高副递增;(5)最符合工艺要求原则重点难点分析一.本章的重点分析由机构结构分类法从中选择出最佳满足工艺要求的机构。
能根据运动链代号画出其结构图或根据运动链结构图写出其代号;能由运动链变换机构。
二. 本章的难点分析本章要求能够利用运动链变换机构,同时利用机构型综合的原则1)最简原则——应首先考虑最简单的运动链。
2)不存在无功能结构原则——机构中不出现不起实际作用的结构部分; 3)最易综合原则——选择二元连杆为机架,易得到高级别机构;4)最低成本原则——运动副的加工成本按转动副、移动副、高副递增;5)最符合工艺要求原则从中选取最佳机构。
机构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机构综合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机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理解机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并解决机构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构模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机构综合应用的创新设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构的探究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探索机构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善于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机构知识,认识到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应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机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构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1)机构基本概念及分类- 机构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 常见机构的分类及特点(2)机构的应用与设计- 不同类型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机构综合应用与创新- 机构模型的制作与调试- 创新设计理念与实践2.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1)机构基本概念及分类(2课时)- 第1课时:介绍机构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 第2课时:分析常见机构的分类及特点(2)机构的应用与设计(4课时)- 第3-4课时:讲解不同类型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第5-6课时:学习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机构综合应用与创新(4课时)- 第7-8课时:指导学生进行机构模型的制作与调试- 第9-10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展示与评价成果3. 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机构的知识点紧密关联,涵盖了教材第3章“机构的分类与设计”以及第4章“机构的应用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05-机构的型综合(备课版)
* 机构结构分类法
研究由多少个构件、运动副能 构成给定自由度的结构类型不同的 多少个机构,再从这些机构中选择 出最佳满足工艺要求的机构的一种 型综合方法。
第二节 机构型综合的连杆组合法 及其分类
一. 连杆组合分类 机构自由度F: F =3(N-1)-2p
* 探讨运动链F、N、p间的关系
现研究运动链的一些概念
N 32 − 111
N 4 − 0112
运动链代号:
N 32 − 111
1 N 3 − 012
N 4 − 0112
1 N 3 − 012
N 32 − 111
N 4 − 0112
N 32 − 111
1 N 3 − 012
N 4 − 0112
N 32 − 111
1 N 3 − 012
N 4 − 0112
C 2 B 1 A 4 3 D A 1 4 B 2 C 3 D
曲柄滑块机构的变换
2为机架得一机构 B 1 A 2 3 4 D C
曲柄滑块机构
B 1 A
2 3 4
C
曲柄摆块机构
D A B 4 D 3
C
1 为 机 架 可 得 一 机 构 3 4
B 1 A
2 3 4
C B A 4 D
D
3
C
曲柄
1 为 机 架 可 得 一 机 构 3 4 B 1 A 2
C D
3固定为机架得定块机构 B 3 A C
摆动导杆机构
4
D
转动导杆机构
1 2 4
曲柄滑块机构
B 1 2 3 4 构件3为机架 D C
曲柄摆块机构
B A 3 4
3
A
C D
摆动导杆机构
电子教案机械基础第4版电子教案4.常用机构课件
图4-12 双摇杆机构
图4-13 造型机翻台机构
4-1 平面连杆机构
图4-14所示的港口起重机也采用了双摇杆机构,该机构利用连杆上的特殊点M 来实现货物的水平 吊运。
图4-14 港口起重机
4-1 平面连杆机构
二、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 以上讨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四杆机构。为什么有不同形式之分呢?这是因为机构形式与各杆间的
图4-9 移动摄影台升降机构
图4-10 机车主动轮联动装置
4-1 平面连杆机构
根据曲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得到平行双曲柄机构(图4-11a)和反向双曲柄机构(图4-11b)。前 者两曲柄的回转方向相同,且角速度时时相等;而后者两曲柄的回转方向相反, 且角速度不等。由于 平行双曲柄机构具有等传动比的特点,故在传动机械中常常采用。
图4-18 曲柄滑块机构向导杆机构的演化
图4-20 曲柄摆动 导杆机构
4-1 平面连杆机构
4.摇块机构 在图4-18d中,以杆2为机架,便得到摇块机 构。图4-21所示的汽车自动卸料机构用的就是摇 块机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过用移动副取代转 动副、改变构件的长度、以不同的构件作机架或 扩大转动副等方法,均能使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 满足各种运动要求的平面四杆机构。 此外,平面四杆机构又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 本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多个平面四杆机构 组合在一起,构成平面多杆机构,以满足各种不 同的工作要求。
4-2 凸轮机构
图4-24所示为凸轮自动送料机构。当带有凹 槽的凸轮1转动时,通过槽中的滚子驱使从动件2 作往复移动。凸轮每转一周,推出一个毛坯送到 加工位置。
图4-25所示为自动车床的横刀架进给机构。 当凸轮1转动时,其轮廓迫使从动杆2摆动,从动 杆上固定有扇形齿轮3,通过它带动齿条使横刀架 4完成所需要的进刀或退刀。
机构的结构综合PPT课件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四、平面机构的演化 上述变换图为平面运动链的基本型式,如果指
定不同的构件为机架,或者采用以移动副代替转动 副、高副代替低副等方法,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实 用机构。
第27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1)选用不同构件为机架
B’
1’
2’ C’ 3’
D’
A’
6’
E’ 4’ F’
5’
G’
第33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C 3
B2
E
4
5
D
F
6
1
G
扩大从动件摆角并改善传动性能
第34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2)改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用移动副代替转动副
用一个移动副置代转动副后,得到曲柄滑块机 构,杆3变成了滑块。被置代的转动副和置代出现 的移动副用P标出。
联接矩阵:表示图中边-节点或边边或节点-节点之间联接关系的矩阵。
第19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变换图:若一图的节点-节点矩阵是另外一图的 边-边矩阵,则称后者为前者的变换图。
第20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三、图与运动链的变换 运用图论中的方法,可把研究运动链种类的问
3N 4 2P
L 1 N 1 2
确定,但应将式中的N视为节点数V,P视为边数E。
例如运动链 N 6, P 7, L 2
原图
(√)
(×)
第22页/共38页
1.3.3单自由度平面闭式链机构的结构综合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2) 项目 1 机构的认识与表达
• ⑤确定画图比例尺; • ⑥用规定的符号与线条表示构件和运动副, 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 注意: 画图时, 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构件, 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运动副, 用箭头符号表示原动件的运动方向, 且机架构件上要打上 斜线。
上一页
返回
任务 1.3 判别机构是否有确定运动
• 1.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 (1) 构件的自由度 • 一个做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具有三个独立的运动。 如图 1 -9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任务 1.3 判别机构是否有确定运动
• (3)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 机构的自由度数即为机构相对于机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设
一个平面机构由 N个构件组成, 其中必有一个构件为机架, 则活动 构件个数为 n = N -1。 它们在未组成运动副前共有 3n 个自由 度。 用运动副连接后便引入约束, 减少了自由度。 若机构有 P L 个低副和P H 个高副, 由于每个低副约束掉 2 个自由度, 每个高 副约束掉 1 个自由度, 则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 • F = 3n - 2P L - P H (1 - 1) • 2.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 在应用式 (1 -1)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 对下面几种情况必须 加以注意:
体结构, 只需简明地表达机构的传动原理即可, 即用简单的线条与 符号画出图形来进行方案讨论和运动、 受力分析。 这种用规定的线 条与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 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 表达 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如果不按规定比 例画图, 这样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 机构运动简图中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符号的各种表示方法见表 1 表 达 机 构
• (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 ①分析机构的结构及动作原理, 找出固定件 (机架) 和原动件; • ②从原动件开始沿着运动传递的路线, 分析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情况,
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第六部分典型机构电子教案
2、凸轮机构的运动参数
3、凸轮机构的运动曲线图的认知。
二、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1、等速运动规律
2、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3、刚性冲击、柔性冲击
1.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线图。 2.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
1.凸轮机构的运动曲线图。 2.凸轮机构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教学方法 和手段
主教学方法为讲授法,建议在理论实训一体化实训教室授课, 边参观、演示边讲解。最后借助多媒体技术(课件)进行教学总结。
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分配
2 学时
序号
12-2
1.了解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
2、掌握凸轮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参数;
3.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4、理解凸轮机构运动过程中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第六部分 典型机构
第十二章 凸轮机构
第二节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一、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及有关参数
1、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
14
2.栾学钢 赵玉奇 陈少斌,《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0.7
3.徐刚涛,《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练习题 12-7
练习题 12-1、2、3来自6授课章节 课程类别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课程 教案
第十二章 凸轮机构
第二节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练习题 11-9、10、11
练习题 11-1 、2、3、4
2
授课章节 课程类别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课程 教案
第十一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二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机构的组成及运动副电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机构的组成及运动副电子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构的组成及其基本元素。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在机构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机构模型3. 运动副模型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构的组成及运动原理。
2. 机构的组成(10分钟)讲解机构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构件、连接、约束等。
通过PPT展示各元素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机构的基本构成。
3. 运动副的概念(10分钟)介绍运动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通过PPT和实体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副,如转动副、滑动副、球副等,让学生了解运动副在机构中的作用。
4. 实例分析(10分钟)以自行车为例,分析其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副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机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机构组成和运动副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研究各种机构,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简单的机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2.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机构,如门、汽车等,并写出其组成和运动副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模型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机构的组成和运动副的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五、课堂评价1. 学生能正确绘制机构图,并准确标注各部分名称。
2. 学生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构,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运动原理。
3. 学生对机构组成和运动副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运动副的类型与特性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副及其特性,能够识别和应用各种运动副。
2. 教学内容:(1)转动副:讲解转动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如车轮、齿轮等。
5第五章机构的型综合82-99页
• 82 •第五章 机构的型综合第一节 概述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独创性的活动才能顺利完成。
其独创性是以才能、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还必须具有促进创造能动性的手段。
人们的才能除包含先天性因素之外,还要求具有集中精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及抽象联想的思维能力.瓦特对沸腾水产生蒸汽压力、牛顿对树上苹果只能下落的―灵机一动‖的观察,如果没有联想思维能力和集中精力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发明蒸汽机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但我们不能总依靠―灵机一动‖来解决问题,必须有一种激发创造性的辅助手段,即使是天才应用了激发创造性的方法也能使其设想得到补充。
本章作为激发创造性机构综合型的方法而提出的,尽管实际的创造成果随具体情况(天才、经验、知识、自身的品格)而异,但有了这些方法必然可以激发创造的能动性,以达到促进独创性的目的。
本章提出促进独创性的两种辅助方法:①机构结构分类法;②基本机构分类法。
其中结构分类法是根据不同的连杆组合所构成的运动链进行机构型综合的,所以结构分类法又称连杆组合分类法。
基本机构分类法实质上是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得到的一种激发创造能动性的辅助方法。
将已有基本机构根据其运动转换、运动性能及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并以工艺要求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基本机构进行排列组合后得到最佳的机构形式。
机构结构分类是研究由多少个构件、运动副能构成给定自由度的结构类型不同的多少个机构,再从这些机构中选择出最佳满足工艺要求的机构的一种型综合方法。
由于机构中的高副可以用低副替代,且一个移动副与一个转动副提供的约束数相同。
因此在讨论机构结构分类时只讨论含有转动副的平面低副机构。
设机构中包含机架在内的总构件数为N ,则活动构件数为N -1=n ,转动副的个数为p ,机构的自由度为F ,则得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F n p N p =-=--32312(5-1)由于N 为包含机架在内的总构件数,也就是组成该机构的运动链的构件数。
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的型式综合
设计要求(拉伸工艺要求)
1)在双动拉延压力机上拉深零件时,零件毛坯周边压力是由压边 滑块产生的;压边滑块由多杆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驱动,作近似 (精确)间歇运动。当拉深滑块进行拉延时,压边拉滑块压紫毛坯周 边; 2)生产率为50~60个/min,为了提高生产率,要求拉深滑块具 有急回特性; 3)要求压力机压边开始时,压边沿块处于极限位置(自锁位置), 滑块运行速度接近“零”,以减少接触时的冲击力,并由于处于 自锁位置,压边力不会自行松开; 4)要求拉深滑块的拉延工作段的速度近似等速,以满足拉延工艺 要求; 5)拉探、压边滑块的运动循环图。
按动作功能分解与组合原理进行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动作功能分解与组合原理的表达形式
U (U i )
i (1, , m)
t ij ( j 1,2, , n)
t1n t in t mn
t11 t1 j (U T ) t i1 t ij “功能-技术短阵” t m1 t mj
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中构件数与运动副数的配置 运动副在构件上的配置方法 构件连接方法 基本结构型式的变异
机构的型式综合
单自由度平面机构中构件数与运动副数的配置
3N-2P=4 V-E+L=1
I=V-E+L=1
△I=△V-△E+△L=0
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的型式综合
运动副在构件上的配置方法
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的机械利益
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的效率
机构的型式综合
机构的传动角
机构的型式综合
按各类机构的运动特性作机构的型式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的型综合
1.机构构型的主要创新设计方法 (一)机构构型的变异创新设计
为了满足一定的工艺动作要求,或为了使机构具有某些性能 与特点,改变已知机构的结构,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演变 发展出新的机构,称此种新机构为变异机构。常用的变异方 法有以下几类:
机构的倒置
机构内运动构件与机架的转化,称为机构的倒置。按照运动 的相对性原理,机构倒置后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 但可以得到不同的机构。
2)机构的并联组合
以一个多自由度机构作为基础机构,将一个或几个 自由度为1的机构(可称为附加机构)的输出构件 接入基础机构,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并联组合。图 8.19所示为并联组合的几种常见的联接方式的框 图。最常见的由并联组合而成的机构有共同的输入 (如图(b)、(c)所示);有的并联组合系统也有 两个或多个不同输入(如图(a)所示);还有一种 并联组合系统的输入运动是通过本组合系统的输出 构件回授的(如图(e)所示)。
图8.14 转、移运动副互换
图8.15 高副替代低副
(二)利用机构运动特点创新机构 利用现有机构工作原理,充分考虑机构运动特点,各构件
相对运动关系及特殊的构件形状等,创新设计出新的机构。
1)利用连架杆或连杆运动特点设计新机构; 2)利用两构件相对运动关系设计新机构; 3)用成型固定构件实现复杂运动过程.
0 1 2 3
输 入 1 2 3 输 出
图8.17 机构的串联组合
a)构件固接式串联:若将前一个机构的输出构件和后一个 机构的输入构件固接,串联组成一个新的复合机构。不同 类型机构的串联组合有各种不同的效果:
·将匀速运动机构作为前置机构与另一个机构串联,可以 改变机构输出运动的速度和周期;
·将一个非匀速运动机构作为前置机构与工作机构串联, 则可改变机构的速度特性;
间歇转动机构也可转变成间歇移动机构。图 5—16是槽轮变异为移动形式;图5一17是 棘轮变异为移动形式。这种变异可实现间歇 移动。
机构运动副类型的转换
改变机构中的某个或多个运动副的型式,可以设 计创新出不同运动性能的机构。通常的变换方式 有两种:转动副与移动副之间的变换;高副与低 副之间的变换。
例如要设计一个具有大行程速比系数的机构,一 般都先选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如曲柄摇杆机 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和导块机构),再 附加杆组,就可获得如图8.13所示的多种六杆机 构。
图8.13 杆组扩展法示例
机构局部结构的改变
改变机构局部结构(包括构件运动机构和机构组成 机构),可以获得有特殊运动性能的机构。
·由若干个子机构串联组合得到传力性能较好的机构系统。 轨迹点串联 b)假若前一个基本机构的输出为平面运动构件上某一点的
轨迹,通过该轨迹点与后一个机构串联,这种联接方式称 轨迹点串联。
图8.18 机构串联组合 示例
•如图8.18所示,前置子机构的从动件与后续机构的主动 件直接联接,可以用来改变运动形式,实现复合位移函数 和运动特性。
1)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设计新机构; 2)将杆组连接到机构上设计新机构; 3)根据机构组成原理优选出合适的机构构型、
图8.16 同性异形机构示例
图8.16中a所示OAB为一曲柄OA和连杆AB等长的对心曲柄滑块 机构,图8.16中b,c所示的2个机构在运动特性上完全与a相同, 故这三个机构是3个同性异形机构。
(四)基于组合原理的机构创新设计 把一些基本机构按照某种方式组合起来,创新设计出一种与原机构特点
不同的新的复合机构。常见的有:串联组合、并联组合、混接式组合等。 1)机构的串联组合: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机构按顺序联接,每一
个前置机构的输出运动是后续机构的输入运动,这样的组合方式,称之 为机构的串联组合。三个机构Ⅰ、Ⅱ和Ⅲ串联组合框图如图8.17所示。
双转块机构的变异
图5—21a是双转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的示意图,块1转动,
通过连杆2将转动传递给块3,4为机架,A、B为两
个固定转动副。按机构原形的结构形状,两个转块是
无法实现整周回转的。若分别将1、2、3构件的形状
改变成含有滑槽和凸榫的圆盘形状,则构造了一个十
字滑块联轴器。如图b所示。其中连杆2变成了图c所
图5—9是一个能克服死点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在滑块主动,曲 柄从动时,若连杆与曲柄位于一条直线,则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常采用多个曲柄滑块机构错位排列或使用大 飞轮克服死点。而图5—9机构是一个较简单的克服死点机构。结 构特点是在滑块上制成导向槽,利用滚滑副的导向作用,使机构 克服死点位置,而完成机构由移动变换为转动,且无死点位置。
例如,要设计一双足步行机构,要求脚跟对于腰部的轨迹如 图8.12中a所示,实现该轨迹的最简单机构是四杆机构,但从 连杆曲线图谱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四杆机构,于是便改用六 杆机构,并得到不同构件为机架的3种机构方案b、c、d。
图8.12 双足步行机构创新设计
机构的扩展
以原有机构为基础,增加新的构件,构成一个扩 大的新机构,称为机构的扩展。机构扩展,原有 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变,但所构成的 新机构的某些性能与原机构差别很大。
示的两面各有矩形条状凸榫的圆盘,且两凸榫的中心
线互相垂直,并通过圆盘中心。转盘1和3上各开一
个凹槽,2上的凸榫分别嵌入1和3相应的凹槽内。机
架支承两个固定转轴A和B,此时,当1盘转动时,3
盘以同样的速度转动。
(三)基于组成原理的机构创新设计
根据机构组成原理,将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 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或者在原有机构的基础 上,搭接不同级别的杆组,均可设计出新机构。
机构结构的移植与模仿
将一机构中的某些机构应用于另一种机构中的设计 方法,成为机构的移植。利用某一结构特点设计新 的机构,称为结构的模仿。
例:由反凸轮机构联想,摆动杆为主动构件,从动 构件为一轮廓向径有规律变化的圆盘状构件,就可 以构造出如图5—14所示的棘轮机构。
如将渐开线齿轮的基圆半径变得无穷大时,则渐 开线就展直成直线,齿轮也就展直成齿条,见图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