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动物繁殖问题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胎生、卵胎生等。
2. 动物的繁殖器官:生殖细胞、生殖腺、生殖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 难点:理解动物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形式多样化:讲授、示范、实验、讨论等。
2. 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繁殖器官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学习(40分钟):(1)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介绍动物的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展示动物繁殖器官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描述。
3. 实践(30分钟):(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生殖细胞。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受精过程。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适应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内容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了解家庭或身边动物的繁殖方式。
2. 参观动物园或农场,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
3. 鼓励学生开展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科学实验或研究。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考试、问答、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2. 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提高学习效果。
3.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同时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促进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收获,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时代新人。
动物繁殖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繁殖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加深对动物繁殖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动物繁殖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动物繁殖技术操作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 实验室操作:包括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精液品质检测、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
3. 生产实践:参观养殖场,了解牛、羊等动物的繁殖过程,学习养殖场的繁殖管理。
4. 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动物繁殖相关的课题,进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四、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2. 实验室操作:在实验室,我们进行了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精液品质检测、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实验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各项技术要领,并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3. 生产实践:我们参观了养殖场,了解了牛、羊等动物的繁殖过程。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们掌握了养殖场的繁殖管理方法,了解了繁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4. 课题研究:我们选择了“胚胎移植技术对奶牛繁殖效率的影响”这一课题。
在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五、实习成果1. 掌握了动物繁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熟练掌握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操作方法。
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了科研意识和能力。
六、实习体会1. 动物繁殖技术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繁殖是动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和激发了生物多样性。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2.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3.了解动物的生殖周期和繁殖行为;4.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设计内容1.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包括性腺的形成和功能。
2.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学生学习各种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如男性的睾丸、精子和女性的卵巢、卵子等。
3.动物的生殖周期: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殖周期包括生殖准备期、交配期、孕期和分娩期等不同阶段。
4.动物的繁殖行为: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了解交配方式、求偶行为和育雏行为等。
四、设计步骤1.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繁殖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动物的繁殖方式、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生殖周期和繁殖行为等知识点。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4.实验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并记录实验结果。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过程,并展示成果。
五、评价方法1.参与度(10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成果展示(20分):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动物的繁殖活动及相关知识。
3.实验报告(30分):学生是否能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
4.表现评价(40分):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延伸拓展1.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农场参观,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活动。
2.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编写关于该动物繁殖活动的科普文章。
探究动物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包括捕食、防御、繁殖、迁徙等。
2. 通过实验,分析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理和生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等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青蛙、蝴蝶、猴子、鸽子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录音笔、实验记录表等。
3. 实验场地:校园、动物园、野外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实验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记录数据。
2. 实验法:通过设置特定实验场景,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3. 比较法: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行为特征,分析其生理和生态因素。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青蛙捕食行为(1)观察青蛙在捕食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如潜伏、跳跃、捕食等。
(2)分析青蛙捕食行为背后的生理和生态因素。
2. 实验二:观察蝴蝶迁徙行为(1)观察蝴蝶在不同季节的迁徙路线,记录迁徙时间、地点等。
(2)分析蝴蝶迁徙行为背后的生理和生态因素。
3. 实验三:观察猴子防御行为(1)观察猴子在遇到危险时的防御行为,如逃跑、攻击、呼叫同伴等。
(2)分析猴子防御行为背后的生理和生态因素。
4. 实验四:观察鸽子社交行为(1)观察鸽子在群体中的社交行为,如求偶、筑巢、喂食等。
(2)分析鸽子社交行为背后的生理和生态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青蛙捕食行为观察发现,青蛙在捕食过程中,会先潜伏在草丛中,然后突然跳跃捕食。
这表明青蛙具有高度的捕食技巧。
分析认为,青蛙捕食行为背后的生理因素是它们发达的视觉和听觉,生态因素是丰富的食物资源。
2. 实验二:蝴蝶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蝴蝶在春秋两季进行迁徙,迁徙路线呈南北方向。
分析认为,蝴蝶迁徙行为背后的生理因素是它们体内激素的调节,生态因素是气候、食物等。
3. 实验三:猴子防御行为观察发现,猴子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逃跑或攻击,同时呼叫同伴。
这表明猴子具有较高的防御意识。
分析认为,猴子防御行为背后的生理因素是它们发达的大脑和敏锐的感官,生态因素是生存环境中的威胁。
动物繁殖技术综合练习题
动物繁殖技术综合练习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动物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宠物饲养,动物的繁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与动物繁殖技术相关的综合练习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1. 解释什么是人工授精技术?列举三个人工授精的应用领域。
人工授精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雄性动物的精液直接注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中,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动物保护和繁育研究等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授精可以协助提高牲畜的繁殖效率和品质;在动物保护方面,可以帮助保护濒危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在繁育研究中,可以用于实验动物的繁殖控制和遗传研究等。
2. 请解释遗传工程在动物育种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遗传工程在动物育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修改或引入特定基因,以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
例如,通过遗传工程技术,科学家可以在家畜中引入抗病基因,以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和生产力;或者在实验动物中引入特定基因,以模拟人类遗传疾病,用于研究和治疗。
此外,遗传工程还可以通过改变动物的性别比例,实现性别选别和优良品种的传承。
3. 请简要解释胚胎移植技术,并列举一种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的动物繁殖项目。
胚胎移植技术是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从一个母体转移到另一个母体中,使其在新的母体体内继续发育。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繁殖项目中,例如:在马术运动中,优秀马匹的繁殖、训练和竞技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高价值的种母马可以多次繁殖,提高优良品种的产出;同时,这也能够保持种母马参与比赛和训练,降低因繁殖而受到的影响。
4. 简要解释性别反转技术,并说明其在动物繁殖中的潜在应用。
性别反转技术是指通过干预动物胚胎发育过程,改变其正常的性别发育路径。
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动物育种和生态平衡的调控。
例如,在某些鱼类中,雌性鱼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因此科学家可以利用性别反转技术,将雄性鱼转变为雌性鱼,提高其养殖效益;而在某些鸟类中,过多的雄性个体可能会导致种群的不平衡,科学家可以通过性别反转技术,将某些雄性个体转变为雌性个体,以平衡种群性别比例。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2.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3.理解动物的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2.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3.动物的生殖周期和生殖行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难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生动形象地介绍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加深学生对生殖器官的理解;3.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行为。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进行初步了解;2.讲授:介绍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重点讲解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作用;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特点,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行为,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
六、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熟练水平等;2.作业评判:安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和指导;3.考试评判: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判。
七、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3.实验器械:准备相关实验器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直接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本章节的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容易混淆,需通过丰富的实例进行讲解和区分;
-理解动物繁殖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学生对动物父母在繁殖过程中的行为理解不深,如保护卵、照顾幼崽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认识到动物繁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学生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进行繁殖的认识存在难度,需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繁殖策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动物的不同特征和分类。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话题——《动物的繁殖》。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激发大家对动物繁殖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比如繁殖、孵化、哺育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动物如何延续种群至关重要。
4.了解动物繁殖的特点,认识到繁殖是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方式;
5.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动物繁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动物繁殖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案例分析:接着,我们会通过具体案例来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如青蛙的产卵、鸟类的筑巢与孵蛋、哺乳动物的胎生等。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学生作业设计方案主要针对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中的繁殖知识,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些设计,希望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3.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4. 能够分析不同动物在繁殖过程中的适应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动物的繁殖概念和原理通过课堂讲解和图文并茂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概念和繁殖原理,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繁殖方式。
2. 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探讨生殖器官与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动物繁殖过程的理解。
3. 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通过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分析其优劣势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作业设计方案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其繁殖过程和适应性,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该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繁殖方式和行为、适应环境等。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2. 实验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简单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其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制作实验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
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3. 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动物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繁殖特点和适应性,制作PPT并进行小组展示。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1. 书面作业评分标准:题目明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观点中肯、文字流畅;2.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设计合理、观察准确、结论明确、数据真实可靠;3. 小组展示评分标准:PPT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表达流畅、团队合作默契。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2)掌握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2)能够分析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能够诠释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兴趣,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繁殖方式2. 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动物的繁殖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进修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
4. 进修动物的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
5. 小组讨论,分享进修效果。
6. 总结反思,强化知识点。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器械:提供显微镜等实验器械。
3. 多媒体设备:应用投影仪播放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评判方式:1. 学生教室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教室表现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作业考核:安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其进修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进修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猴群繁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类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深入,猴群作为研究社会行为和繁衍策略的重要对象,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为了探讨猴群繁衍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一项猴群繁衍实验,旨在模拟猴群的自然繁衍过程,观察并分析其繁衍特征。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猴群的自然繁衍过程,记录猴群成员的繁殖行为。
2. 分析猴群繁衍过程中的性别比例、繁殖年龄、繁殖周期等特征。
3. 探讨影响猴群繁衍的因素,如社会地位、食物资源、栖息地条件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猴群:选择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相似的猴子若干,共计20只。
- 实验场地:模拟猴群的自然栖息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内有树木、水源、食物资源等。
- 记录工具:摄像机、录音笔、数据记录表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20只猴子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
(2)实验观察:对猴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猴群的繁殖行为,包括交配、妊娠、分娩、抚育等过程。
(3)数据分析: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性别比例、繁殖年龄、繁殖周期、繁殖成功率等。
四、实验结果1. 猴群性别比例实验结果显示,猴群性别比例为1:1,即雄性和雌性数量相等。
2. 繁殖年龄观察发现,猴群的繁殖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之间,其中4-5岁为繁殖高峰期。
3. 繁殖周期猴群的繁殖周期为每年1次,繁殖时间为每年的4-6月。
4. 繁殖成功率实验期间,猴群的繁殖成功率约为60%,其中雄性繁殖成功率略高于雌性。
五、影响因素分析1. 社会地位实验结果显示,社会地位较高的猴子在繁殖成功率上具有优势。
这可能与社会地位高的猴子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繁殖机会有关。
2. 食物资源食物资源是影响猴群繁衍的重要因素。
实验期间,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猴群的繁殖成功率较高。
3. 栖息地条件良好的栖息地条件有利于猴群的繁衍。
实验结果显示,栖息地条件较好的猴群繁殖成功率较高。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猴群繁衍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猴群的性别比例为1:1,繁殖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之间,繁殖周期为每年1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7《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
你知道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提示】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观看视频思索通过动物的繁殖行为导入繁殖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它们要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认真听了解卵生和卵生动物的科学概念,能列举熟悉的卵生动物了解卵生动物的繁殖过程5、播放小鸡孵化视频二、胎生和胎生动物1、猫或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提示】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动物的繁殖活动》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繁殖器官和繁殖行为,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设计内容:
1. 动物的繁殖方式:雌雄同体、雌雄异体、孤雌生殖等;
2. 动物的繁殖器官: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动物的繁殖行为:求偶、交配、产卵、育雏等。
三、设计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钻研,包括该动物的繁殖方式、繁殖器官和繁殖行为;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所选择动物的繁殖特点;
3. 学生撰写钻研报告,包括动物的繁殖方式、繁殖器官和繁殖行为,并进行口头展示;
4. 学生可以选择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钻研效果,提高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评判标准:
1. 资料收集全面准确,钻研报告内容清晰明了;
2. 口头展示或展示形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进修,形成良好的进修氛围。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钻研,比较它们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生活习性,加深对动物繁殖活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钻研,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拓展思维。
六、总结: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这次作业中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进修的乐趣和成就感。
生物的繁殖练习题
生物的繁殖练习题1. 下面是一些关于生物繁殖的练习题,供你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题目一: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1. 哺乳动物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繁殖?2. 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是如何进行的?3. 哺乳动物的胎生繁殖和卵生繁殖有什么区别?题目二:无性繁殖的类型1. 无性繁殖是指一种什么样的繁殖方式?2. 请列举至少三种无性繁殖的类型,并简要解释它们的过程。
3. 无性繁殖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题目三:植物的性繁殖过程1. 植物的性繁殖过程包括哪些基本步骤?2. 植物的有性繁殖如何实现受精?3. 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什么区别?题目四:生物的后代遗传特征1. 生物的后代遗传哪些特征?2. 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3.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变异?题目五:人类繁殖与计划生育1. 人类繁殖的方式有哪些?2. 什么是计划生育?为什么人类会采取计划生育措施?3. 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计划生育方法并简要介绍它们。
题目六:生物繁殖的生态意义1. 生物的繁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2. 生物的繁殖方式与其所生活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关系?3. 生物的繁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2. 以上是一些关于生物繁殖的练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能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知识,增加自己对生物繁殖过程的理解。
不仅如此,通过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你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生物繁殖的意义以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3. 生物繁殖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础,掌握相关知识对我们理解生物世界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希望你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夯实自己的基础,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油!。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动物的繁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了解生物的生殖原理。
2. 探究动物繁殖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性别和生殖器官2. 动物的生殖方式3. 动物的生殖过程4. 生物的生殖调控和繁殖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动物繁殖的视频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生殖方式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动物的性别、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
3. 探究实验:设计动物繁殖实验,让学生自行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殖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活动讨论:分组讨论动物繁殖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动物的生殖调控和繁殖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生殖原理。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动植物繁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动物繁殖实验和活动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物繁殖的图片和视频,生动直观地呈现生物的生殖过程。
五、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动物繁殖实验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观察实验、提出问题等方面。
3.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考查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各种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2. 独立研究:鼓励学生选择特定动物进行独立研究,探究其繁殖机制和适应环境。
3. 科普宣传:组织学生开展动物繁殖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繁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27《动物的繁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器官;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通过讨论、提问,培养学生合作与思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器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模型、实物样本等。
2. 实验器材准备:放大镜、玉米种子、筷子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区别呢?”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动物的繁殖》读本,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请你们分别说出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进一步的知识补充,确保学生对不同繁殖方式的理解。
Step 3 观察实验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的观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麦种子的外观,再用筷子将种皮剥开,观察内部结构。
3. 学生们根据观察结果,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小麦的种子是怎样繁殖的?”Step 4 讨论总结1.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你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你们认为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小麦的繁殖方式有什么不同?”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小麦的繁殖方式的异同点。
五、巩固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图片,并鼓励学生描述其特征和功能。
三下2.7《动物的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年度第二学期
汇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活,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积极保护动物、植物出一份力。
作业
设计
探究什么是胎生动物。
板书
设计
动物的繁殖
教学
反思卵生动物胎生动物
霍城县小学科学教学设计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
1.提问:动物一生随环境变化,它们的身体特征及行为也会发
生变化。
你知道哪些关于动物一生中有趣的事情?
2.学生交流。
(预设: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蜗牛夏眠
等)
3.PPT出示关于动物的科学小报,
4.机动: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
要积极做一个生活有心人,多学习多观察。
要珍爱生命,生活积极乐观。
汇报
总结
作业
进一步了解人的一生会经历那些阶段。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小学科学动物的繁殖(教案)
小学科学动物的繁殖(教案)标题:小学科学动物的繁殖(教案)引言:科学动物繁殖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动物的生殖方式、繁殖过程等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命力和种群变化规律,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教案将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介绍如何系统地教授动物的繁殖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掌握常见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生命周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图片、模型等教具或实物。
3. 适当的小组活动和实验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动物繁殖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动物是如何生下来的呢?”2. 探究(20分钟)- 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卵和幼虫,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使用显微镜等设备放大幼虫,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细节。
- 步骤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动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步骤3: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假设和推测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答案。
3. 讲解与总结(15分钟)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对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进行讲解和总结。
可以使用教学课件展示动物的生命周期和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
4. 实践活动(30分钟)- 步骤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
例如,观察鸟巢内的蛋,了解鸟类的繁殖过程;观察蜜蜂的生命周期,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等。
- 步骤2: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 步骤3: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通过问题解答和互动讨论,巩固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理解。
问题可以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动物繁殖方式,例如蜜蜂的舞蹈语言和独特的群体繁殖方式等。
动物繁殖学实验心得3篇
动物繁殖学实验心得3篇本次繁殖学实习的地点是在作为我们专业的一个实习基地的奶牛场进行的。
实习的目是观察母牛生殖器官的外部结构,并且对牛进行直肠检查。
所谓直肠检查是指检查人员将手臂从牛的肛门伸入直至直肠里面去靠触觉来感受母牛的子宫口、卵巢等部位器官的情况是否正常。
5月27日早晨8点,本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奶牛场,此奶牛场建立比较偏僻的地方,离人口集中的住宅区较远,交通便利,不但不会妨碍周边群众的生活,而且牛场各个工作场所都很有规律的进行着养殖生产。
周边宽阔的空地种植着很多奶牛喜爱的牧草,提高环境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个牛场的养殖规模虽然不大,但管理方面比较规范,畜舍为开放式畜舍,切每栏每头牛都有各自的编号,大小牛分区饲养,有专人在牛舍里专门负责牛粪的冲洗等工作,通风降温等设备也比较齐全。
唯一欠缺的是卫生问题,进入牛场之后,牛粪浓烈的味道环绕在鼻间持久不散,某些地方由于过多的苍蝇让人渴望而不可及,相比之下,员工休息办公区域相对较好。
我们这次来奶牛场的重要所在是完成实习的目的安排,每一个人都亲手体验一下奶牛内部的体温。
在老师带领下自由参观一段时间之后,奶牛场厂长开始给我们讲解奶牛发情时候的外部行为表现以及体内体表的主要特征变化,并且介绍了一些人工受精和挤奶的常识。
处于发情期的奶牛一般情况下都有一定的发情表现,常常爬跨其它奶牛,或接受其它奶牛的爬跨,处于发情期的奶牛其臀部常常会有被爬跨过的痕迹;同时也会伴随着奶牛大声哞叫,敏感燥动,寻找其他发情母牛,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活动量增加,主动嗅闻其他母牛外阴并用嘴与之摩擦,尾根高抬。
处于发情中期的奶牛会从阴部分泌出长条状黏稠而透明的黏液,呈玻璃棒状。
发情期的奶牛的身体变化:外阴黏膜和阴蒂随发情期的时间推移变得潮湿,渐渐充血肿胀,颜色由浅红变为深红,至发情后期,其肿胀程度又渐渐消退,颜色由深红变为浅红。
发情大约后二天可见阴道出血。
这个征候可帮助确定漏配的发情牛,为跟踪下次发情日期或调整情期提供依据。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
《动物的繁殖》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特点;2. 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1. 各种动物的繁殖方式;2. 动物繁殖的特点与适应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动物繁殖的相关教学资料、图片或视频素材;2. 实验或观察动物繁殖方式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讲述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如鸟类、昆虫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这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二、探究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讨论。
观察该动物的外貌特征以及繁殖方式,讨论为什么该动物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三、知识总结与概念解释(15分钟)1. 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将各组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并列出相关的特点。
2. 解释繁殖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繁殖方式与动物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实验(30分钟)1. 设计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的繁殖观察实验,可以选择昆虫、鱼类或小型哺乳动物等进行实验。
2. 学生观测实验对象的繁殖方式,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繁殖方式的优劣势,并探讨与环境的关系。
六、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探究更多动物的繁殖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他动物进行研究或报告,以丰富知识储备。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现象:教师提问学生,如为什么有些动物繁殖速度快,而另一些动物繁殖速度慢?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2. 归纳所学:回答问题,“动物的繁殖方式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加深了对生物繁殖的理解。
三年级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通过事实证据让学生能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事实证据让学生能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一、观察师:播放北京天安门放飞和平鸽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生:这么多鸽子,小鸽子是母鸽子生的吗?鸽子怎么繁殖后代?鸽子吃什么?……师:同学们问题真多啊!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鸽子是怎么出生的。
二、事实证据课前已安排学生查阅和实地采访鸽子是怎样出生的资料。
谈话:动物的繁殖方式很多。
在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活动中,哪些是动物的繁殖活动?把自己知道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知道鸽子是从蛋壳里孵出来的。
生2:鸽子妈妈不会直接生小鸽子。
……(注意:概括学生的口头语言)师:请同学们观看鸽子胚胎发育图。
(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视频)生:我明白了小鸽子是怎样出生的了。
三、处理信息过渡:了解了卵生动物,大家再来看这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出生的?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它们是怎样出生的?1.谈话: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繁殖的图片,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哪些动物跟小鸽子出生相同、哪些不同?和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观察图片,并找出像鱼、昆虫、鸟类动物繁殖的共同点。
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
它们直接生出小动物。
师:我们按照动物的繁殖方式不同,分分类。
(填写分类表)(师适时引导)3.小结卵生、胎生动物的特点:像小鸡、小鸟等先产卵(蛋)再孵化成小动物的,就叫卵生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0={1000,1000,1000};
A={{0 ,4 ,3},{ 1/2, 0 ,0},{0 , 1/4 , 0}};
Print["x1=",x1]
Print["x2=",x2]
Print["x3=",x3]
Print["x4=",x4]
可得数据结果
x1= {7000,500,250}
x2= {2750,3500,125}
x3= {14375,1375,875}
为了计算莱斯利矩阵的特征值,键入下面命令
Eigenvalues[A]
Print["特征值=",N[a]]
得数据
ans =
特征值= {1.5,-1.30902,-0.190983}
1000
250
125
875
343.8
从表中数据变化,如果没有其它的原因,估计农场的动物总数量会逐步增加。
在验证生物学研究的结论 时,当k=282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x = 这说明多年以后,动物数量是大得非常惊人的。
如果每个五年平均向市场供应动物c=[s s s]T,分析动物数分布向量变化规律可知
X(1) =AX(0) –c
实
验
内
容
某农场饲养的某种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年龄为15岁,将其分成三个年龄组:第一组,0-5岁;第二组,6-10岁;第三组,11-15岁。动物从第二年龄组起开始繁殖后代,经过长期统计,第二年龄组的动物在其年龄段平均繁殖4个后代,第三年龄组的动物在其年龄段平均繁殖3个后代。第一年龄组和第二年龄组的动物能顺利进入下一个年龄组的存活率分别为 和 。假设农场现有三个年龄段的动物各1000头,计算5年后、10年后、15年后各年龄段动物数量。20年后农场三个年龄段的动物的情况会怎样?
根据有关生物学研究结果,对于足够大的时间值 ,有 ( 分别表示 年后的动物数分布向量。 是莱斯利矩阵 的惟一正特征值)。请检验这一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给出适当的 的值。
如果每五年平均向市场供应动物数 ,在20年后农场动物不至灭绝的前
提下, 应取多少为好?
1、建立动物各年龄段数量预测模型。
2、利用所建模型,用数学软件计算5年后、10年后、15年后各年龄段动物数量。并判断20年后农场三个年龄段的动物的情况会怎样?
X(2) =AX(1) –c
X(3) =AX(2) –c
X(4) =AX(3) –c
所以有
X(4) =A4X(0) – (A3 +A2 +A + I)c
考虑二十年后动物不灭绝,应有
X(4) > 0
即
(A3 +A2 +A + I)c < A4X(0)
由于c是常数向量,故可简单求解不等式组,可取c=[ 152 152 152 ]T
这说明矩阵A的唯一正特征值为
=1.5
为了验证
运行下面程序
x=[1000;1000;1000];d1=1.5;
x={1000,1000,1000};
a1=1.5;
A={{0 ,4 ,3},{ 1/2, 0 ,0},{0 , 1/4 , 0}};
y=A.x;
y1=a1*x;
k=1;
While[ Max[Abs[y-y1]]>1,x=y;y=A.x;y1=a1*x;k++];
以五年为一个年龄段,则某一时刻三个年龄段的动物数量可以用一个向量
X=[x1x2x3]T
表示。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记
X(k) = [x1(k)x2(k)x3(k)]T
为第k个时间段动物数分布向量。当k=0,1,2,3时,X(k)分别表示现在、五年后、十年后、十五年后的动物数分布向量。根据第二年龄组和第三年龄组动物的繁殖能力,在第k个时间段,第二年龄组动物在其年龄段平均繁殖4个后代,第三年龄组动物在其年龄段平均繁殖3个后代。由此得第一个年龄组在第k+1个时间段的数量如下
Print["k=",k]
可知,当K=282时,有结论 成立。
3 .问题解答与进一步思考
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将数据结果填写如下表1
k
(现在)
k=1 (五年后)
k=2(十年后)
k=3(十五年后)
k=4(20年后)
x1
1000
7000
2750
14375
8125
x2
1000
500
3500
1375
7187.5
x3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实验报告
班级:数学101学号:姓名:实验时间:2014年3月23日
实验
项目
实验三动物繁殖问题
所属
课程
数学实验
实
验
目
的
(1)掌握Mathematica软件的计算器功能;
(2)了解矩阵的方幂和矩阵的特征值的应用
(3)巩固线性代数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用矩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理,根据第一年龄组和第二年龄组的存活率,可得等式
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k= 0,1,2,3)(1)
或写成矩阵形式 (k= 0,1,2,3)(2)
由此得向量X(k)和X(k+1)的递推关系式
X(k+1) =LX(k) (3)
其中,矩阵
称为莱斯利矩阵。由式(3)可得
X(k+1) =L k+1X(0)
2 .程序和计算结果
这说明当五年平均向市场供应三个年龄段的动物各152头可以使20年后有各年龄段的动物生存。
实
验
总
结
教师
评语
3、检验 这一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给出适当的 的值。
4、如果每五年平均向市场供应动物数 ,在20年后农场动物不至灭绝的前提下, 应取多少为好?
实
验
结
果
︵
不
够可Leabharlann 另附纸︶
1 .问题分析和数学模型
由题设,在初始时刻0~5岁、6~10岁、11~15岁的三个年龄段动物数量分别为:
=1000, =1000,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