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件2-货币相关理论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
政策效应评估:通过对货币政策效应的 评估,可以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措施。
金融市场指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指标产生影响。
效果评估
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 就业、物价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影响。
05
CATALOGUE
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贸易不平衡、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
03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机制、利率机制等)、政策调节机制(如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等)、国际协调机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
06
CATALOGUE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的定义与类型
金融创新的定义
金融创新是指对传统金融体制、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改进和突破,它包括技术创新、产 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
。
贮藏手段
货币可以作为价值的储 存,用于未来的消费或
投资。
支付手段
货币可以作为债务清偿 或支付手段,用于各种
交易和债务的结算。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
01
02
03
04
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制度,货 币发行量与黄金储备量挂钩。
信用本位制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货币发行量由国家控制。
浮动汇率制
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货 币制度,国家不干预外汇市场
货币政策的目标
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 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 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 务。
《货币金融学〉讲》课件
政府部门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 中央银行则负责实施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金融机构是市场的中介,包括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企业和个人则是市场的参与主
体,通过投资和融资活动参与金融市场的运作。
2023
PART 02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总结词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活动 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
VS
详细描述
经济活动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消费 活动的总量,经济活动水平越高,对货币 的需求量越大。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物价水平越高 ,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大。利率水平是指一 定时期内资金的使用成本,利率水平越高 ,对货币的需求量越小。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REPORTING
金融创新的种类与动因
金融产品创新
如新型的债券、股票、衍生品等。
金融工具创新
如电子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等。
金融创新的种类与动因
金融机构创新
如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
技术进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 了技术支持。
金融创新的种类与动因
竞争压力
金融机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而进行创新。
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存在差异,与各国的经济环境和 政策目标有关。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各国货币政策需要协调配合,以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 定。
2023
PART 06
国际金融与外汇市场
REPORTING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与解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记录一国与世 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 性记录。
货币金融学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分析一、研究货币需求的现实意义(一)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控制对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二)货币需求调节与货币供给调节的比较1.调节对象不同2.调节作用方式不同3.调节作用时间不同4.传导机制不同中央银行财政再贷款再贴现法定存款公开市场准备率业务商业银行其它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政府货币供给调节示意图中央银行金融体系金融手段与行为居民投资与企业投资借支与透支消费倾向倾向协议居民货币企业货币政府货币需求需求需求货币需求调节示意图(二)在货币总需求大于货币总供给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管理尤为重要二、货币需求理论及发展(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PQM=---------V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2、纸币流通规律(二)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学说费雪交易方程MV=PT 或MV=PQ(三)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货币数量学说剑桥方程式M=kPQ M=kYM--货币量P—商品价格Q—商品数量Y--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K--人们经常持有货币量与以货币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四)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M=M1 M2=L1(Y)L2(i)=L(Y,i)M为货币总需要量,M1代表处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交易性货币需求,M2代表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L 、L1、L2为函数符号Y为国民所得,i为利率。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需求理论函数M d=f(P, r m,r b, r e—.—, Y, W, u)M d--货币需求;P物价水平;r m--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 b--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 b--非固定收益债券利率;—.—预期物价变动率;Y--实际收入;W--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u其他任何可能影响货币效用的变量。
二、我国货币需求的决定(一)货币需求构成1.个人货币需求构成2.企业货币需求构成3.政府货币需求构成(二)高度集中体制下货币需求的决定1. 个人货币需求交易需求储备需求2.企业货币需求企业计划产值3.政府货币需求国民收入水平生产计划水平(二)转轨时期我国货币需求的决定计划产值水平国民总产值水平利率水平企业和个人对价格与利润水平的预期生产能力个人收入水平个人投资市场开放度财政收支状况外汇收支状况(三)对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决定因素的进一步分析1、关于交易需求2、关于投资需求3、关于预防需求四、关于我国货币需求量的测算问题1.现金量的测算2.广义货币量的测算(1)基本公式法(1+计划经济增长率)(1+预期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货币增长率=计划经济增长率+预期物价变动幅度-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2)比例法M=K·YM=一定时期货币需求量的增长率Y=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率K=经济增长与货币之间的函数即比例系数(3)回归分析法Y=a+bXX为经济变量,Y为货币量,a、b为系数思考题:1.研究货币需求有哪些现实意义?2.货币需求调节与货币供给调节有哪些不同?3.现阶段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PPT课件
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 货币产生至今,其形式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定值货币发展到现在的
信用货币;货币储藏的形式也在变化,从足值货币金银的形式储藏到 当今信用货币———价值符号的替身作为价值储藏的典型形态。
货币银行学
E-mail:yuanweiqingMoble:
1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1 货币的起源 1.1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 (一)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有百万余年的历史,货
币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出现的事情。 (二)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货币的出现
,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1.2古代货币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先王
金属货币 • 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
币。 •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
最后过度到金。 • 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8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纸制货币 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 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 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 没有价值。 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 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 。
3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 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中,既 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 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 商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 。
货币金融学ppt2024全新
货币金融学ppt2024全新目录•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01货币与货币制度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010203040506货币的定义与职能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01020304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
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典型货币制度。
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
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是现代经济中的典型货币制度。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成为主要形式中央银行垄断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成为发行的主体。
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主体国家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等手段加强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
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加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和数字化趋势正在加速推进,对当代货币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电子支付和数字化趋势加速当代货币制度的特点02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金融市场的分类按照交易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照交易对象可分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功能提供融资和投资平台,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匹配;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提供价格发现机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预期。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金融工具的种类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外汇等。
货币金融学课件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定义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发展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主要问题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演变 我国当前货币及主要形式 本位货币与区域和国际本位货币
3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重要术语
存款 M4 = M3 十 英国居民持有的各种外币存款
30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4、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M1 = 银行体系外的现钞和铸币 十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十 其 他活期存款
M2 = M1 十 准货币(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
5、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M1 = 流通中的现金 十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十 农村存款 十 机 关团体部队存款
M2 = M1 十 单位定期存款 十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十 个人储 蓄存款 十 其他存款
31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各国都认为只有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是人 们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是标准货币,而M1以外 的短期金融资产都只是准货币,不能充当直接的交 易媒介,但却是潜在的购买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 化为现实货币。
10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4、货币产生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固定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 如金或银上。 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1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2.1.2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2.2 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 投资的货币总量,构成央行和金融机构负债一部分,关 于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主要是按货币资产流动 性进行的。
货币金融学ppt课件
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 本位制等阶段。现代货币制度以纸币本位制为主,各国货币 制度不尽相同。
现代货币层次划分
• M0: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硬币和纸币,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层次 。
• M1:狭义货币,包括M0以及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 存款等,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通过影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居 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汇率传导机制
通过调整汇率影响国际贸易和 资本流动。
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宏观调控理论
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等。
宏观调控实践
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
政策目标协调
确保货币政策和财政政 策在稳定经济、促进增
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
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创新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框架
在关注单个金融机构风险的同时,加强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宏观审慎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货币金融学ppt 课件
目 录
• 货币与货币制度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 汇率与国际收支 • 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发展 •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01
CATALOGUE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起源与发展
货币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初以实物 形态出现,如贝壳、金属等。随着商 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演化为金属 铸币、纸币等形态。
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的关系
2024版货币金融学课件PPT蒋先玲对外经贸大学
通过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政策调整实现货币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 等。
通货紧缩
物价普遍下跌,货币购买力上升,原因包括需求减弱、供给过剩等。
影响与治理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政 策措施进行治理。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风险 低等特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
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货币市场的功能
为短期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交易平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短期融资需 求,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利率的种类与计算方式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简单利率、复利
3
利率的作用
调节资金供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节宏观经 济运行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利率的决定因素
01
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状况、物价变动幅度、国际经济环境
利率的影响因素
02
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国际因素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03
投资、消费、储蓄、汇率等方面
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 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再贴现政策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 获得资金的成本和数量。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 供应量。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利率渠道
通过调控市场利率,影响 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 进而调节总需求。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 货币
货 币 的 定 义
货币
定义 前言
由国家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 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货币可能 有不同的形态,但其在经济社 会的重要性是始终不变的。经 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接受的东西。
CONTENTS
02
Part Two
货 币 的 演 变
货币的形态
实物货币
朴素的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源自贮藏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
货币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即跨越时间段的购买力的储藏。价 值储藏可以将购买力从获得收入之日起储蓄到之处之日。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并非独一无二,但在流动性上,货币 有明显优势。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依赖于物价水平。
世界货币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
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 能 贵金属以本身的价值(成色和重量)充当世界货币;当前的世界货币
8/13/2015
金银复本位制及其类型
平行本位制 金银为币材,以金银铸造的货币 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金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的货币制度。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完全由金银 的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复本位制(劣币驱良币)
支付手段
赊购赊销
商品劳务交易、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和地点上分离,货币充 当延期支付或者未来支付的工具。 此时货币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 使先前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
流通手段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交易媒介,降低了买卖的难度, 缩短了交易时间,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交换效率。 “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 币。”
货币金融学货币概览课件PPT课件
具进行调控。
02 03
货币需求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等动机而愿 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包括收入、利率、物价水平 、消费倾向等。
货币供求均衡
当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实现货币供求均衡。此时,物价稳定, 经济健康发展。若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反之 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国际金融合作形式及意义
• 跨国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跨国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促 进资本流动和金融服务全球化。
国际金融合作形式及意义
1 2
促进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
通过资金流动、资源配置等,推动各国经济增长 和繁荣。
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
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 定和信心。
3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完善
各类金融工具的特点
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债券则相对稳定,期货和期权具有杠杆效应和 高风险性,外汇交易则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监管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金融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有 效利用。
金融市场的监管
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各国政府通常会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金 融市场进行监管,包括制定市场规则、监督交易行为、防范风险等。
04
金融机构与业务
金融机构类型及功能
中央银行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
融服务。
商业银行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办理结算等业务,以盈
利为目的。
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出资设立,执行 国家产业政策,提供优
惠贷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金融学〉讲》课件
一门了解货币流通和货币政策的学科,学术意义和现实影响深广。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1
货币的概念和作用
货币是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交换工具和价值尺度。追溯到古代,货币从物物交换逐 渐演进而来。
2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货币的发展和社会制度、技术进步等因素紧密相关。从贝壳、珍珠、金银,直到 纸币和电子货币,货币交换的方式在不断改变。
3 货币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货币全球化已然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之中,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资本流动的 不稳定、货币竞争加剧和国际金融风险等。
货币金融学的热点和前沿
货币政策空间和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美 元霸权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 空间缩小和调整难度加大。未 来,需要通过协调合作、创新 理念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货币的需求量和货币市场
货币的需求方是广大市民,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需要现金支付,而货币市场需求则体现在资产 配置和汇率波动等方面。
货币市场平衡和货币市场的调整过程
当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平衡。然而,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会使货币市场 回到平衡状态,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执行来完成。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货币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
1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和作用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并获得流通和储备资产的特征。它可以 提高一国金融影响力、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等。
2 货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和贸易结算货币,但欧元、日元等货币也在扩大国 际化进程。未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崛起,货币国际化进程或将加速。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 职责。它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 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控制通 货膨胀和维稳。
《货币金融学》课件
货币与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作用和货币对金融市 场的影响。
投资和生产
经济增长
货币对投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
货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限 制因素。
货币金融学应用案例
1
货币政策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货币政策的案例,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
金融市场研究
研究金融市场的案例,了解货币金融学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货币市场工具
2
机构在货币市场中的作用。
短期债券、票据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
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3
货币市场利率
货币市场中的利率决定因素和货币市场 利率的波动。
货币政策
1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2 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政策、准备金政策和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
3 货币政策的影响
3
金融经济模型构建
通过构建金融经济模型的案例,深入理解货币金融学的实际应用。
《货币金融学》课件
探索货币金融学的奥秘,了解货币、货币市场和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介绍
1 深入研究货币和金融
领域
探索货币金融学的重要概 念和原理,了解货币系统 的运作机制。
2 实用案例分析
通过实用案例分析,深入 了解货币金融学在实际经 济中的应用。
3 导师支持
与经验丰富的导师一起学 习,获得个人指导和反馈, 提升学习效果。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流通媒介
货币作为一种广泛接受并在经济交换中使用的媒介。
价值尺度
货币用来衡量和比较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货币金融学》课件
作为支付手段、计价单位、储备货币 等。
国际金融体系的风险与管理
风险
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
VS
管理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 行风险对冲、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等。
THANKS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总结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时,会导致通货紧缩。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而通货紧缩则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 供给与需求是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调 节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的风险识别
识别金融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金融创新的风险评估
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
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 ,如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 制等。
评估金融创新的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 。
05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的金本位制
进行评估。
04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的种类与影响
金融创新的种类
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市场创新 等。
金融创新的影响
金融创新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也会带 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风险管理方法
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等。
风险管理工具
包括保险、期货、期权等。
《货币金融学》ppt课件
目录
• 货币与金融市场概述 • 货币供给与需求 • 货币政策与工具 • 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
金融学货币理论PPT课件
8%+1 8%+12%+11%
17
第17页/共75页
习题
• 例如,一国法定的活期存款的准备率为12%,定期存款的准备率为10%,平均超额准备率为6%,现金漏出 占活期存款比率的10%,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30%,则该国的货币(M2)的乘数?
18
第18页/共75页
• m2 = 1 + 10% + 30%
V代表货币流通第速31度页/共(7是5页单位货币一定时期内
31
二、货币需求理论
2、纸币流通条件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的 代表。由于流通所能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 定的,所以无论向流通中投入多少纸币, 所能代表的也只是客观所能吸收的金量。 纸币投入越多,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 金量越少,即纸币贬值,物价就上涨。
32
第32页/共75页
二、货币需求理论
四)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
MV=PT 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人们的支付习惯、社会信用制度等因素决定, 短期内
可视为常数。
33
第33页/共75页
二、货币需求理论
商品和劳务的总交易量(T)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 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
23
第23页/共75页
四、中国的货币供给
(二)货币乘数
1、m1,m2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波动的特征。 2、在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中,超额准备率的影响最大。
24
第24页/共75页
第二节 货币需求
25
第25页/共75页
一、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需求
1、涵义 货币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 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货币金融学》课件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制定货币政策到政策产生效果所需的时间。由于时滞的存在,中央银行需要提前制定货币政策以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如果经济形势出现意外变化,中央银行需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变化的经济形势。
社会监管
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
加强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
要点一
要点二
统一监管标准
推动各国在监管制度、监管标准等方面的趋同,减少监管套利。
提升监管效率:通过共享监管资源和信息,提高各国监管机构的效率和效果。
03
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
如跨国银行监管协议、区域金融监管机构等,加强各国之间的监管协调与合作。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需求。
详细描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当前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等。这些体系各有优缺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的方向包括建立更加稳定和公平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以及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相等,即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达到稳定状态。
详细描述
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通货紧缩。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保持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其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2024年)《货币金融学》PPT课件
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缺陷和道德风险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等方式防范金融危机。
2024/3/26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
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采取积极措施,如提供流动性支持、实施财政 刺激计划、推动国际协调等,以减轻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并促进经济复苏。
金融风险加大
金融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金融监管难度增加
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监管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有效监管成为难题。
金融不稳定因素增多
金融创新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金融不稳定的因素。
2024/3/26
27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
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金融 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
市场风险
金融机构需关注市场波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通过分散投资、对冲交 易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需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减少操作失误和欺诈行为的发 生。
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需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防范因违法违规行为而产生的 法律风险。
14
2024/3/26
04
CATALOGUE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2024/3/26
改变金融业态
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向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改变传统 金融业态。
重塑金融竞争格局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新兴金融科技 企业快速崛起,对传统金融机构形 成竞争压力,重塑金融竞争格局。
28
THANKS
殷孟波《货币金融学》课件
包括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 率、浮动利率等。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利率的决定
利率水平受供求关系、通货膨胀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等因素影响
。
利率的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国际收支状况等。
利率的作用
利率在经济中具有调节经济、配 置资源、宏观调控等作用。
0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 ,调节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和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 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 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 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措施,包括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
货币制度的类型
根据本位币的不同,可分为银本 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 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01
02
03
国际金本位制度
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 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 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 钩。
牙买加体系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主 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 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 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的定义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的场 所。
金融市场的功能
包括资金融通、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
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照交易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按照交易对象可分为债 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
货币市场
货币金融学课件2-货币相关理论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Md 1 dP f (YP , w , rm , rb , re , , u) P P dt Md : 实际货币需求 P YP : 实际持久性收入(代表财富) w :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 比率 rm : 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财富总量: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人力
每人500元,每年生产产品1000个。则: M= 5000元 P= 5元 Cost= 500元/人 若M增加1000元,则:M’=6000元
Cost 充分就业时:Cost=600元/人,P=6元 M 存在失业时:可增员,产出增加,P=5元或4元…
(12人)(15人)
P
M
Cost
P
b.引入利率
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上升,从而 就业量上升,产出和收入增加。当然,这一机制可能 会因为流动性陷阱而不起作用。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 变量;V,一年内单位货币在商品买卖中的平均使用次数,由于制度 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在充分就业的条 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量也是相当稳定的。只有P和M的关系 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结论
P=M*V/T P=V*M/T P=1/T*MV M=PT*1/V 物价与货币数量呈正比 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正相关 物价与商品数量负相关 货币需求是收入函数,与利率无关
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少量利息和服务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当期所得和资产 价格的变动 •其他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
rb : 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 re : 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 ( 1 dP : 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 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 ( 报酬率) P dt u : 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 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家对人们为什么要用货币、货币需求 的数量及决定因素的探究形成了各派不同的 货币需求理论。早期偏重于货币需求的研究, 认为货币供给于需求内生决定论。 包括: 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和资产选择行为
1.费雪(Fisher)为代表古典的货币数量说
产生背景
货币是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休谟。货币仅仅是一 种交易媒介。始于16世纪源于重商主义到20世纪初,经过 休谟、配第、斯密、李嘉图和费雪等人。 基本命题 经济会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和物价 水平,其中,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Md 1 dP f (YP , w , rm , rb , re , , u) P P dt Md : 实际货币需求 P YP : 实际持久性收入(代表财富) w :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 比率 rm : 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财富总量: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 •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人力
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少量利息和服务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当期所得和资产 价格的变动 •其他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
rb : 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 re : 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 ( 1 dP : 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 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 ( 报酬率) P dt u : 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 素
评价:人们需要货币为了便利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因此
货币只有唯一交易媒介职能,V和T不受M的影响,货币 是中性的,一般的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取决于货币的数量 和速度,反映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的简单二分。这过 于片面;另外,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不成立;费雪
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
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论(CashBalance Approach)
每人500元,每年生产产品1000个。则: M= 5000元 P= 5元 Cost= 500元/人 若M增加1000元,则:M’=6000元
Cost 充分就业时:Cost=600元/人,P=6元 M 存在失业时:可增员,产出增加,P=5元或4元…
(12人)(15人)
P
M
Cost
P
b.引入利率
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上升,从而 就业量上升,产出和收入增加。当然,这一机制可能 会因为流动性陷阱而不起作用。
价格两分法:
个别价格: 取决于成本、供求关系 一般价格: 取决于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MV=PT, 假定T不变,得到)
凯恩斯认为:
假定不成立,T是变量。经济并不总是充分就业。 M变化不直接影响P。成本和利率变化对P影响巨大。
a.引入成本
M cost P 例:假定社会只有一家企业,10个工人,工资水平
Hale Waihona Puke (2)货币及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股票债 券和实物资产。不同形式的财富的报酬是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 (3)通货膨胀率是影响机会成本的因素 (4)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5)价格水平。这里的货币需求考察的是对支配商品和 劳务的实际余额,而不是名义余额,这是新旧货币数 量说的重要区别。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公式
3、凯恩斯(Keynes)的货币需求理论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凯恩斯对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改造 A 提出“有效需求不足论”导致失业 B 对“价格两分法”的改造
传统数量论认为,个别商品价格受生产成本及供求关系的影 响波动较大,而一般商品价格则仅与货币数量呈正比,与货币流 通速度呈反比,假定T不变。凯恩斯认为并非如此。P与M之间 并不必然成正比,引入成本和利率因素后,物价和货币量之间可 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现金交易说-费雪方程式
(1911《货币购买力》,(Equation of Exchange) 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 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 交易数量,则有: MV=PT 货币功能的视角: 持有货币 是为了商品交换,货币在 一定时期的支付总额 与商品的 交易总额一定相等。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 交易,在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人们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又 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6、货币需求理论的实证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具有活力的研究领域(Goldfeld &
Sichel,货币经济学手册)。 早期Friedman(1956)开始,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如对失踪货币的解释等。 主要变量的选择:货币统计口径包括M1或M2;规模变量指 现期收入或者财富包括GNP、GDP、NNP等;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变量包括利率、资产收益率、物价变动、交易成本 和预期短期外国利率和汇率变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主要模型:局部调整模型(Cordan,1984);缓冲存货模型 (Milbour,1988)和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Coker,1990等)
慧伦Whalen模型
S2 C r L12 2 b L12 C :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 r : 债券的利率 L12 : 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 S 2 : 未来某一时间内的净支 X的方差(均值为0 出 b :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损失
立方根公式
C 2S r 3 b 0 L12 L12 Md 3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 变量;V,一年内单位货币在商品买卖中的平均使用次数,由于制度 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在充分就业的条 件下,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量也是相当稳定的。只有P和M的关系 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结论
P=M*V/T P=V*M/T P=1/T*MV M=PT*1/V 物价与货币数量呈正比 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正相关 物价与商品数量负相关 货币需求是收入函数,与利率无关
现金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比较评价
前者注重货币的流量,“飞翔的货币”,后者式
存量“栖息的货币”; 前者注重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社会制度等因素, 后者引入了K和边际相等的原理及现金需求,注 重货币需求的研究,探讨货币 及物价和个人动 机欲行为的关系,推动了 货币理论的发展。 两者都是假设充分就业为基础,强调“供给会自 动创造需求”(萨伊定律)长期均衡,忽略了利 率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
a2 >a1
μ2
I2 B2(r2,a2) A2 I1 B1 (r1 ,a1)
μ1
O
σ1
A1
σ2
风险σ
5、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理论
Friedman1956年《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 载于《货币数量的研究》 ,将货币看做是资产(财富)的一种 形式,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是考虑如何保有自己的财富。因 此,同样适用消费者需求和选择理论,包括三个因素:收入、价 格及替代品、消费者偏好。因此,货币需求同样受这三个因素影 响: (1)预算约束,即总财富,财富以收入为代表,这里引用“恒久收 入”概念,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房屋),人力财富比例越大,财富流动性低,货币需求越大,恒 久收入高,货币需求量高。
基本结论
,
A 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函数,在影响它的变量中,恒久收入最为重 要,利率不是重要的因素。国民收入的变化来自于货币供给,从 而认为货币供给是最重要的政策变量。 B 在货币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上,许多资产是货币的替代物,不仅 包括金融资产还包括房产、耐用消费品等实物资产,通过资产组 合效应,货币的作用直接而迅速。不像凯恩斯需要通过投资乘数 效应诱发,也不能将限定利率和失业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 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又称“简单规则”,保持 4-5%增长。 C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名义收入变化有一个时滞,产量变动在先,物 价变动在后,货币供应变动到物价水平变动约需要12-18个月。 但从长期看,货币数量只影响物价,不影响产量,要增加产量, 靠的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力量。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交易性需求
Baumol-Tobin鲍莫尔-托宾模型
rK bT 2 K C : 持有货币的总成本 C r : 债券的利率 K : 定期出售债券的数量 每次变现额) ( b : 每次出售债券的交易费 用 T : 每隔一定时期的交易总 额
平方根公式(square root formula)
无差异曲线(投资者效用函数)
预期报酬率μ
风险:机会曲线(实际投资成本)
预期报酬率μ
I3> I2 >I1 C
I3 I2 I1 B
μ3
r 3> r 2 > r 1
C
B3(r3) B2(r2)
μ2
μ2
B A
σ1
D
μ1
O
A
σ1
风险σ
μ1
O
B1 (r1)
风险σ
σ2
最优货币与债券组合
预期报酬率μ r2>r1
结论与评价:
在交易性货币需求中引入利率因素,货币被看做是满 足交易动机而持有的存货。为了使持有现金的成本 降到最低,仿照“最优存货控制理论”提出了平方 根定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优需求量与转换成本 b和交易量T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与利率负向关系, 其弹性分别是1/2
对货币需求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2)预防性需求
由马歇尔和庇古(Pigou)等创立,著作 1923年《货币、信用与商 业》,新古典学派。强调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将货币看成 是一种资产,而影响人们持有多少货币余额受以下因素影响:(1) 财富总量;(2)机会成本;(3)对收入、物价等的预期。
M=KPR,(或kPY) •K代表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P为物价水平,R为真 实资源, R为实际总产量;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K是上 式中V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