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合集下载

江西省2024年高考历史测试题(附参答)

江西省2024年高考历史测试题(附参答)

江西省2024年高考历史测试题(附参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距今约9000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和陶器,如河南关家遗址的此类遗存,陶器出土最多,罐、钵等器形常见,形制如图1、图2等。

这显示裴李岗文化图1绳纹陶角把罐图2红褐陶三足钵A.以彩陶普遍制作为特征B.进入了文明社会C.是史前中原代表性文化D.发展出龙山文化2.《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

“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疆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

这表明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3.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

这些现象表明A.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B.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C.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D.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4.清人焦循指出:“紫阳(朱熹)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阳明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小人。

”这里的“君子”“小人”的主要差别在于A.社会身份B.私人财富C.个人品德D.家族声望5.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

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田亩产量D.政治制度6.洋务运动亲历者郑观应指出:“官督商办者,既有委员、监督,而用人之权操自督办,股东不能顾问。

督办而贤也……股东自然受赐;而元如其多是官场中人……结党营私毫无顾忌,而局务遂日归腐败矣。

”这表明他A.反对股份制度B.认可督办作用C.萌发维新思想D.主张官商分途7.晚清小说《狮子吼》描述了明代遗民将一个海岛建成为政治乐园的故事。

岛上有一个“民权村”,有礼堂、医院、邮局、公园、图书馆、体育馆,还有三家工厂、一家轮船公司和许多现代化学校。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论文报告: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引言二、传统农业与传统工业的发展三、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原因四、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奥秘五、结语前言近代工业化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历程。

这个时期的发展不仅仅是指以梁启超、康有为们思想启蒙为代表的更多的思想启示,更重要的是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在近代工业化的同时,也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传统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原因、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奥秘等方面展开,以便深刻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历程。

一、传统农业与传统工业的发展中国传统工业起源于战国时期,但由于限制了按照自然发展的方向,它发展势头并不是那么猛烈,直到工业革命才真正地迎来了自己的机遇。

今天的人们一般都指铁路和大工厂为标志,但实际上它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存根于古代的游牧民族首先生产农具,然后是提纺织品用的织机、青铜器等等。

自出现齐面炉之后,冶铁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铁器的生产也频频提高。

同时,那惊人的发明也叫我为自然能源(风力、水力)的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中原地区的手工纺、手工造纸、手工制糖等行业也都有了革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制贡(纲粮田赋)也,则为传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原因现代工业化其实是建立在国家自身资源和力量基础之上,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力量建设的具体表现。

自18世纪以来,全球一直在追求现代化。

英国和欧洲大陆是其他地区父辈的先驱。

但是,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对现代化建设具有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历史原因之一。

此时秉持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观念,推动消费与生产趋于一致,大刺刺地促进工业化过程。

同时,近代工业化也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因此实现工业化这一目标就是更加殷切的了。

三、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奥秘中国近代工业化是在很特殊的外部休戚相关环境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中取得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

1.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P118)答案:第一,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

(2分)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分)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分)第四,为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3分)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P160)答案: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分)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经验。

(3分)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3分)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援助中国。

(2分)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答案: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特别是它坚持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这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

(3分)第二,它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特别是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3分)第三,它对儒家经典给以严厉的批判,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分)第四,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分)第五,它和其它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840—1949)

一、背景材料: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 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 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 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 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四、难点探究: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阅读下列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产生和发展的有关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与欧美 各国的近代化相比,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 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 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 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 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 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 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 近代化艰难地进行,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主要表现: 1、经济上:(1)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主张;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2)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3、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新思潮萌发”;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 4、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增强 了国防力量。 5、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 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 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热点专题十中外工业化道路

热点专题十中外工业化道路

热点专题十中外工业化道路(一)中国近现代经济工业化一、中国近代前期工业化问题(1840——1919)1、《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

2、洋务企业:是中国自己创办的最早的近代企业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②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二、中国近代后期的工业化(1919——1949)三、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建设成就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一五计划(1953—1957年):1953年“一化三改造”;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放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完成三大改造(1953一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提出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60年冬,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主要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包兰、兰新铁路建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如兴建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辛勤劳动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原因分析自19世纪末工业化从欧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多次尝试和失败,但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本文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一、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概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逐渐传入中国。

但是,在清末时期,中国的经济体系由封建经济向半殖民地化转变,中西方文化出现严重冲突,加上外国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使得中国工业化进程始终无法得到顺利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出台,工业化进程逐步加速。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煤炭、石油、钢铁、电力等为主的重点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业化进程遭到了挫折,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原因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原因在清朝末期,中国政治体制深陷腐败和内外侵略的泥淖中,无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必要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直到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工业化进程才逐渐得到了政治保障和对内稳定。

2.经济原因中国在受到外国列强军事和经济打压之后,无法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本积累,在没有足够内生经济体系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规模化的工业化进程。

直到20世纪中期,新经济政策的出台,才让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资本和技术的支持。

3.文化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化提出了重重隘路,限制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例如,传统农业经济以及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利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4.社会和制度原因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和制度还处于封建主义和农村经济时期,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系统。

而这些社会和制度因素,都制约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曾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得到了加速。

4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得与失

4东西方的近(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得与失

②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
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外交上: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外交机构总
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军事近代化的开启。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
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6.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
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
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
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 这一
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明时期 C.③是 18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 命时期 D.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观察曲线图可知,图片曲线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
环境质量的关系,①属于农耕文明,②属于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 ②应该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项错误; 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D两项错误。 答案 A
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②新时期,中国在内部继承,外部借鉴的基础上,提
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
展与和平发展为目标,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和社
会和谐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近代化选择题

近代化选择题

中国近代化专题练习1、“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A.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D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2、发昌机器厂和安庆军械所的根本区别在于A.企业的性质B.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C.是否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D.民用工业还是军用工业3、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4.中国近代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和第一家军事企业分别设在A.福州、上海B.福州、天津C.上海、安庆D.天津、汉阳5.以下关于工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工业化开始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简单协作时期B 工业化开创了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C 它使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更加对立D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6.我国迈开工业化的第一步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7.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A圈地运动完成B《权利法案》通过,君主立宪制建立C工业革命完成D垄断及垄断组织建立8.李鸿章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起义,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率兵收复新疆9.二战后期与战后初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在这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A. 自由资本主义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贸易保护主义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0、洋务运动是清王朝面对统治危机做出的第一次重大调整。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思想B、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D、客观上催生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11.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是A.外资企业B.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C.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2.19世纪末,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包括①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③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④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极不合理B.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畸形D.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14.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其主要意义在于A.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B.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1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A.以军工生产带动国民经济B.以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C.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D.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16.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作者:遵化党史网来源:中共遵化市委党史研究室【摘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施工业化的国家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既吸取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吸取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业化的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三个重大方面探讨了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

从世界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来看,所谓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走过的不同道路。

例如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普鲁士模式、后来的美国自由主义模式、日本的军国主义模式、战前的苏联模式、战后的新加坡模式,实际上都是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不同方法,因应不同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不同发展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这样的大国,具有与众不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自然要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新中国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中国国情和寻找快速发展模式的60年,其中政府的作用、工业化的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是构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因素,从这三个方面去探索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是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

一、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高度主导的地位。

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优势来自于政府的主导,一些重大失误也来自于政府主导。

怎样看待这种政府主导,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评价,也关系到我们改革开放目标的确定,关系到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不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一)西方早期工业化模式和政府作用在西欧市场化和工业革命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作用。

西欧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完全取代封建经济的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4世纪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但是由于这些城邦经济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不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因此这些地方也就失去了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历史契机。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左”倾冒进-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国家处于 技术破产的边缘。哀鸿遍野,饿殍横尸,工业、农业等国 民经济支柱产业处于半停滞和完全停滞状态。使得中国在 建国初期所建立的基础性经济结构被完全的破坏了
三、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2、《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 开采矿山。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 潮,张謇等人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 轮船公司、面粉厂。 3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新法,在经济上中央设 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 期民间工业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二、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 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工业化开端—洋务运动
1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以 自救。在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 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洋务 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作用。

纵观中国工业化过程,历经百年,曲折艰难。在外国列强 侵略的刺激下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的夹 缝中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一五计划、文革动乱, 几经探索,不断开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快速发展 之路。

[整理版]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

[整理版]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条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2)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经济上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1)经济(工业化))经济(工业化)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新政、(2)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理性化))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论述题

三、简答题答案(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答:(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2)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滋生。

(3)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

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

42.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答:(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树立了榜样。

(2)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3)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所开辟的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4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阐述.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阐述答:(1)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2)指出三个阶段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44.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答:(1)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给予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必要的工作安排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对其进步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对其进步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1、表格和说明已经直观的告诉我们以下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几点影响因素: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二)毛泽东和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的关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思想
毛泽东曾经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十大关系协调处理实际上正是要“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4]”。
(2)近代化进程的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建设并不协调。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工业,无论如何必须进行,但其进行的方法,不能随西方文明之旧路而行。中国必须推行“物质建设”和“心理建设”的计划,才能把中国引向富强和文明。物质文明不进步,心性文明也不可能进步。
(3)近代化进程并没广泛深入的进行先进的科技文化学习并融合。孙中山强调,世界进化,随学问而转移,革命需要学问,建设更需要学问,中华民族“振兴之基础,全在于国民知识之发达”。
[2]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0-696页.
[3]林家有.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人民论坛》2002年07期.
[4] 毛泽东.(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十二月) 出自《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5] 邓小平.节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总结孙中山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文化教育近代化,以及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各种主张和实施方案,对于孙中山社会变革必先变心(转换思想)、“以革命开民智”(启蒙与救亡),以及改变政制与改变社会的“双改变”模式,都具有远见卓识,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借鉴作用。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指民族工业的A.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衰落2.1927年中国的工业品总产值是67.01 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74亿元。

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干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

农业方面总的趋势是不断增产。

以上发展成被出现在A.晚清政府时期B.北洋军阀政府时期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3.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

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5.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

”这说明A.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B.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影响不大C.社会习俗的变化总是带有强迫性D.英国外交官的描述不符合史实6.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睐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D.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7.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和农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处于落后状态,主要是手工业和小作坊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低下。

1904年,清政府成立了工商部,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持和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扶持,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和法规,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工商部,开始了对民族工业的全面扶持和管理。

1930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开始了对重工业的扶持和发展,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如沈阳、武汉、重庆等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和措施,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1980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开始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如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国的民族工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

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考点链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重农业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以来, 轻工商。 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 、受帝国主义、 山的压迫。 山的压迫。
考点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 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材料三: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1913年 年 1920年 年
689家 家 1795家 家
33亿元 亿元 50亿元 亿元
27万多 万多 55万多 万多
成就: 、工业:鞍钢、 成就:1、工业:鞍钢、沈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 、 阳机械、 阳机械、 折2、发展不平衡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春一汽、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长春一汽、第一个 、发展不平衡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 、辛亥革命的成功,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 击了封建制度, 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 飞机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 飞机制造厂、整体水平落后 一个发展机会, 一个发展机会,进入 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2、 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 黄金时代” 了“黄金时代” 。2、交通运输:武 形成等。 、交通运输: 形成等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材料三中的表格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中的表格说明了什么?、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 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 并分析其原因。 汉长江大桥、我国工业发展水平 主要原因: 、 主要原因:1、 川藏、青藏、 的掠夺, 的掠夺,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哪 新藏公路的修建。 新藏公路的修建。 很低, 很低,特别是重工业发展水平落后 措施: 2、 措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 些特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 些特点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 集中主要力量发 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

中国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纵观中国工业化过程,历经百年,曲折艰难。在外国列强 侵略的刺激下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的夹 缝中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一五计划、文革动乱, 几经探索,不断开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了快速发展 之路。
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 年计划。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战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超额完成,形成 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 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6-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 个时期,虽然有过严重的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钢、煤、原油、发电等主要工业品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大庆 油田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 了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新兴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 能工业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这些成 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
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吸引侨资、外资,来中国投资建厂,引进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先后开放了深 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早期工业化阶段,主要指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二、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建立 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工业化开端—洋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传统工业生产力发生了一些变革主要体现为手工工具的改良和"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这是手工业从传统向现代技术过渡的中间技术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若干积极效应: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区的兴起同时在某些方面为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中国近代工业化始于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官僚对西方先进机器技术的大规模移植此后便艰难地行进在一条"移植型"的工业化道路上。

无论是当时的经济界还是当下的经济史学界人们往往将移植或引进西方先进机器技术的得失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成败联系在一起虽然这种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失败原因但它是中国早期工业化不成功的全部原因吗?换句话说"移植型"模式是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惟一选择吗?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及其取向的研究说明在中国近代"移植型"道路之外还存在着一条通过传统工业生产力的改造而形成的"嫁接型"的渐进化道路。

所谓传统工业是指以生物动力为主的手工业与它相对的则是以非生物动力为主的机器工业。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逐步增加外国在华资本急剧增长民族机器工业初步发展中国传统工业的生存环境十分不利。

以工业化为特征的"西力"既对传统工业的生存构成压力--工业化以排斥和取代传统手工业为历史使命如中国传统手工业中的手纺纱、制靛、踹布、土针、土烛、土烟等行业遭到严重摧毁但是要实现对传统工业经济整体的取代并非一蹴而就其过程是漫长的同时工业化也对传统工业的发展形成动力--为传统手工业进行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创造了前提如机纱的出现解除了手织业发展的"瓶颈"为手织业的改良创造了条件西方的先进机器及工具的引进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据统计1891~1893年我国"机器及工具"进口值为1259176元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为0.5%1935年增至65853248元比重上升至7.2%[1](p75,76)。

工业化技术也刺激了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意识他们在商会的支持下积极筹组工商研究团体谋求手工业革新之道如1915年3月成立的天津工商研究所就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体的实业研究团体它的发起人除北洋火柴公司和天津造胰公司为使用原动力的工厂外其余11家均为规模不等的手工工场在成立大会上被吸收的36家会员企业中绝大多数也为手工工场该所旨在"开工智、联商情、疏商团"每月阴历初一、十五定期集会共同研究手工业的变革[2](p2626~2628)。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工业出现了以手工工具改良和"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为主的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发展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积极效应。

下面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手工工具的改良主要体现为旧式手织机、缫丝机、金属锻制工具的改良和使用。

我国旧式手工棉织机是一种全木结构的简陋工具据考这种织布工具大概就是元末王桢《农书》中所绘制的型式。

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但名称互异"广西的玉林称为'矮机'河北定县称为'扔梭机'高阳称为'投梭机'而四川巴县则称为'丢梭机'但其构造与生产能力各地相差无多"[3]。

这种织布机在工作时不仅需要两手同时投接而且在作打纬、送经、卷布、伸子等工序时必须停止打梭同时由于受到双手投梭腕力的限制布幅宽度多在1尺左右最宽不过1.4尺使用投梭机每人每天至多出布30尺。

旧式丝织机也长期停留在木制结构阶段工作原理与手工棉织机相同工作效率异常低下以南京织缎业为例"云锦每日每机仅能织数寸到尺余漳绒、建绒均在2尺左右缎子4尺上下织工出口微小"[4](p696)。

与此相关联的手工纺线和手工缫丝更加落后成为制约手织工具进一步改良的瓶颈如在手纺车和手织布的比例上据估计至少需三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生产需求。

鸦片战争后随着机纱逐步取代土纱及缫丝车的改良手织机也逐渐改进。

1896年浙江宁波人王承淮率先改良手工棉织机以"旧机作新式东洋西洋等布专用女工不借汽力"踏脚增至5竿可多层开口王承淮因此获得清廷"五品顶戴之颁赏并专利15年"[5](p261)。

1900年日本手拉机传入我国手拉机在原有投梭机的织纬结构上安装滑车、梭盒、拉绳等件"拉机一人一日约能织布四五十尺"[6](p682)。

此后改良与仿造的手拉机日益普遍四川忠州"留学日本研究实业专科"的易某"回忠后即在周家场益智学堂内仿造纺花织布各机灵巧异常不亚东瀛"[7]。

重庆府城裕济布厂"自出心裁创造木机织成宽布比洋布来者价廉质美木机织布不用人力梭机来往纯用滑车"所织布匹分为三等"头等细布长10丈有奇宽2尺6寸重11斤。

二等宽2尺5寸重10斤。

三等宽2尺4寸重9斤"[8]。

1905年以后又有日本铁轮织布机的输入该机"比起以双手投梭打纬并用卷布送经的旧式木机动作要快若干倍每分钟打纬数在120以上每日可织布80至100尺之多且以无须用手来投梭因此布面可加宽至2尺2寸以上而且仿制进口的宽面洋布"[9](p11)。

由于其效率倍增很快便被仿造和使用四川新津乡绅陈某"新造织布机一具……织工一日可得布10丈宽尤倍之"[10]。

上海、天津、武汉、山东等地民族机器工业对铁轮机的仿造推动了旧式手织机的改型换代如上海"在1922年至1924年间年产铁木机四、五千台包括天津式及日本式初期销路以上海为主后销至江、浙二省的江阴、常州、无锡、嘉兴、杭州等地并远销汕头、厦门"[11](p270)。

手拉机和铁轮机在织布工场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1907年起上海郊区计有小型工场百余家主要由安徽帮手工棉织业者自安徽安庆、芜湖等地迁来当时生产工具仅有手拉机和脚踏机两种"到1925年上海手工棉织场增至1500余家已能生产充线呢、洋麻布、大布、自由布等[4](p96)。

据同年对南京的调查"全城厂数约有350余家工人数目共约2300余人"所用织布机有木机、铁机、花楼机其中铁机、花楼机是从上海、日本等地引进的[12]。

在天津据1929年调查共有织布厂328家织布机总数4805台其中平面机1665台提花机3140架两种机型虽有区别但"梭端均有绳索系于一滑车之上以右手拉之梭则即能返复往来以织成纹布焉"[13](p28,42)。

重庆在1928~1929年间"铁木(机)合计凡小厂三千机数二万四千"[4](p97)。

此外改良织布机在一些中小城镇织布厂及乡村手织业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如1903年江苏常熟织布工场达31家"合计31家之铁机、提花机、平面机总数当在3000部左右"[5](p666)。

河北高阳手织业经济区1928年时已有铁轮机29631台其中拥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篓子提花机4056台[9](p18)。

后起的山东潍县手织业区在1915~1916年时仅有铁轮机500台左右到1923年全县达到50000台以上。

丝织机的改良是从著名织绸产区杭州开始的。

1911年杭州绸业公所董事金溶仲从日本输入新式丝织机成为杭州"民间使用新式纹织机之嚆矢"。

1912年另一留学生朱光焘集资2万元创设杭州纬成公司同时向日本引进仿法式手拉机10台此后杭州丝织业中改良机的使用越来越多"迨民国元年约有40台二年末增至200台三年末竟达700台四年末乃越过1000台以上"。

其它各主要手织业区也开始推广应用改良丝织机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丝织区改良丝织机的使用情况如表1:表1 近代主要丝织区改良丝织机应用情况简表地名改良丝织机应用情况资料出处杭州 1921年杭垣共有熟货铁机3000余张《中外经济周刊》第186 木机千余张艮山门外有生货铁机期1926年10月30日。

2500张。

吴兴 1925~1926年间为华丝葛盛行时《中国实业志》(浙江省期有铁木机6000余架。

)第7编第48页宁波到抗战前夕估计该地区有手拉机《近代江南丝绸工业史》 700台。

第158页。

绍兴华舍丝绸区1935年有手拉机290台同上第159~161页。

下方桥区2350台。

丹阳民初渐将完全依赖人力之旧式机赵如珩:《江苏省鉴》械淘汰添备新式铁机1924年增下册实业第151页。

至400余台。

周村 1920年代总计该镇之绸机约《中外经济周刊》第190 4000余张。

期1926年11月27日。

苏州 1929年有绸场49家织机共3800台《近代江南丝绸工业史》其中手拉机1200台。

第135页。

盛泽到抗战前夕据盛泽工商联资料《近代江南丝绸工业史》使用手拉机约8000台。

第140页。

改良缫丝机在华南、四川、东北等主要蚕丝区得到了使用如华南丝区汽机未发明之前主要使用手缫机"只有手縆其丝略粗不过供土人纺织而已"。

在汽机的影响下出现了改良足机最初被蚕农在家庭缫丝业中使用"厥后渐有商人创设机多具收购蚕茧雇妇工缫之更有集股公司设置场所购备足机百数十具排列成行。

"[5](p53)在四川"为了使川丝适于外销有些四川的制丝商已经很快地改变了缫车这一点充分地说明了他们的企业精神。

"[5](p90)据《三台县志》载"从前县人缫丝皆用大车其质甚粗。

清光绪中叶邑人陈宛溪倡办小车缫细丝初为足踏继为扬返仿而行之者相继不绝现各乡小厂林立。

"1904年东北地区有人"仿烟台的CANNAL式制丝机做了一件脚踏机器开始制造大粹丝这种事业遂引起了许多人的注目"其结果东北地区的安东、西丰、涨城、盖平、岫岩、凤凰城、开原等地都建起了脚踏机的榨蚕工场[5](p315)。

机器修造业的前身铜、铁、锡器等业金属器皿的制作主要依靠各业匠人高超的手艺凭借大锤、老虎钳、手摇钻、手挫等简陋工具鸦片战争后该业在原有手工工具的基础上引进或自制手摇车床、钻床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如创建于1875年的建昌铜铁机器厂资本仅200元起初完全是打铁作坊1880年左右购进五尺老式车床1台雇工手摇[11](p88-89)。

戴聚源铁工厂原为铁铺甲午战争后开始仿制轧花车"1897年购进东洋新车床1台价200元当增雇车工1名摇车床小工2人(时车床多系手摇尚无动力)"[11](p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