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2f30a51dd3383c4ba4cd294.png)
财经研究2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刘 畅摘 要: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之始。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至今这一倡议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 经济背景 产业经济一、新丝路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家经济安全面临风险 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也面临着风险。
这个风险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的经济模式,它是两头在外;一是能源原材料,要靠外部世界“供给”,二是生产的出的工业成品需外部世界“消化”。
2015年,中国一年消耗了5.43亿吨石油其中有3.28吨是进口,并且这3.28亿吨石油中85%是走中东航线、非洲航线经马六甲海峡线到中国。
马六甲海峡通道是非常狭窄的,即使在和平时期,那个地方的运力也达到了满负荷,再加上海盗猖獗,这条通道实际上已经不能承载整个中国的经济运转,这是和平时期,要是一旦发生战争,这个通道是会被封锁的,那就会导致中国能源进口,商品通向世界市场的通道会出现问题,所以如果主要的通道就这么一条,危险性非常大,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所以亟须打通欧亚中亚地区和东南亚的陆路通道。
新丝绸之路有助于能源供应、世界市场的通道多元化,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是当下困扰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中国现在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是调整不过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巨大的产能过剩。
2015年中国粗钢产能、水泥产能、电解铝产能、平板玻璃产能均过剩30%以上。
如果我们要是在欧亚大陆上,铺满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这个过程将会使中国产能过剩的这个困境得到很大的缓解。
因为这些耗材正是中国产能最过剩的经济部门,这样一来就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们要发展,要调整,但是现在如果企业产能没有一个去处的话,这个企业会跨,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fd9acd808a1284ac8504328.png)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在古代丝绸之路观念上衍生出来的,但又与丝路不完全相同,它是现代经济贸易互助的创新产物。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区域之间的共赢和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1“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将亚、欧、非之间的商品、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是东西方交流的大动脉,促进了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在国内,朱显平、邹向阳首次提出了“中国至中亚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的概念。
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它的开辟打开了古代中国与沿线各国家的交流大门,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旧丝绸之路不同,新丝路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新丝绸之路更加注重我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的彼此关系,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促使新丝路各地区能够共同追求地区利益。
第二,出现了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竞争与合作的国际格局。
第三,新丝路经济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空间层次性,并且国际间分工明确。
因为各地存在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制约条件,新丝路经济带可以分为核心、拓展和辐射三个区,在核心区内的国家、地区和中央节点都是处于不同的国际贸易地位,这为实现有效的国际分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统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特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了65个亚欧非国家,除此之外还有29个国家处于辐射范围之中。
根据国际之间的交界关系和国际区域分工格局,可以知道目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着动态发展的部分特点。
2.1三大板块产业分工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块产业出现分工协作不合理,并且存在着发展互补性强的问题。
东部板块一些国家,拥有充足的资金、劳动力、技术资源,并且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知名度很高的制造加工品的供给渠道,比如东亚和东南亚。
地理空间上的丝路蓝图——简评《图解丝绸之路经济带》
![地理空间上的丝路蓝图——简评《图解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89ac6ea8da38376bae1fae34.png)
57王静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所做的重要演讲上,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宏伟构想,丝绸之路——这条历史上连接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大道,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国,我们又应该了解关于丝绸之路的哪些历史与现状呢?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书海撷珍——简评《图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空间上的丝路蓝图《图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便是一本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作品。
该书内容包括4个部分,依托地图出版社的专业优势,用地图和大量图表将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构想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序图部分概括地介绍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情况,包括其在世界的位置、行政区划和所在时区等信息,清晰明了地让读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一个基本印象。
丝路历史作为该书的第二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从先秦时期的“丝路先驱”到清代的“古代丝路余晖”,书中选取了历史中较为重要的几个朝代,并且将各个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提炼出来,让读者能够更明晰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光东渐”,唐代的“万国朝拜”,宋代的“茶马互市”,元代的“蒙古西征与贯通欧亚大陆”,明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及至清代,可以说古代丝绸之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且在各个阶段扮演着文化交流与经济交流的重要角色。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提出的,李希霍芬曾7次来中国考察,撰写了5卷本巨著《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
在此书中,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从洛阳到撒马尔罕有一条古老的商路,这条商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遂首次以丝绸之路命名之。
自此以后,这个说法逐渐被学界接受,其外延也越来越广泛,甚至被称为中西乃至中外文明交往的代名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ddfa365af1ffc4ffe47acf3.png)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汉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中亚欧洲的道路史称丝绸之路。
开始了中国与欧洲和中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不管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交流丝绸之路起到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很大的。
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又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这一概念。
即为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的范围上,涵盖交通、物流、能源、文化、农牧等方面的交流。
而在原有的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丝绸之路在古时便是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一条重要通道。
对中国和外国的物质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西汉时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有好的往来关系,文化交流的范围也开始扩大,同时建立西域都护府维护了西域的稳定,确保丝绸之路的通畅,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北向南扩展,并且六朝政权积极与发展海上文化交流,陆海两丝绸之路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的范围,在此时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入世界而埃及的玻璃制造技术传入中国。
唐朝时继续扩大与西方的交流范围,中外文化交流达到顶峰,胡乐、胡舞、胡食、胡服在中原特别流行。
并且宗教在此时也得以传播佛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和一些民间信仰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虽在此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文化物质交流多存在于海上丝绸之路,但路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物质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上的最主要的文化交流方式,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技术文化也得以传播,中国的冶铁术、水利灌溉、医学等技术传向世界,国外的的玻璃制造,制糖技术等也传入中国。
而随着物质文化交流的深入,文化交流也升为精神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等方面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
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中国化的佛教以及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也传入了日本朝鲜东南亚。
通过以上方面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文化交流的传播。
对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一带一路 经商的政策 简述
![一带一路 经商的政策 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d67f9b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7.png)
一带一路经商的政策简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关注、最有影响的全球公共产品之一。
下一步,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携手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带一路”主观题
![“一带一路”主观题](https://img.taocdn.com/s3/m/a036ae6fddccda38376baf20.png)
1.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材料一: 2013年9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新疆自治区接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资本短缺,工业不发达。
反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但能源资源日益短缺。
因此,中国与中亚诸国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
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
(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10分)2.2014年,丝绸之路被批准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给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重大意义。
“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10分)(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出现各民族多元文明的碰撞。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多元文明的碰撞。
(12分)1.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b2af1855270722192ef7c2.png)
“一带一路”背景资料“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战略即: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
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
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
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
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
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中国背景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丝路新图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那些行业受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https://img.taocdn.com/s3/m/e5aaa7f28bd63186bcebbca2.png)
内江地区时政链接
2015年6月1日,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让全市 人民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获得 更多“福利”,我市深入研究国家和全省战略意图, 紧密结合内江实际,把眼界放得更宽、思路放得更 宽、工作路径放得更宽,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战略中,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
作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不仅 能够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转型 升级,发展创新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 消费能力,也给地方经济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4、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和国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 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必须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培养人 才,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 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
2、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表现?
表现: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 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对外开放
3、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 做?
(1)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性、艰巨性,积极宣传 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支持者 和参与者。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虚心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宣传弘扬继承我们的优秀传 统文化,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一带一路专题综合知识点
与“不同文化交流沟通”结合 (九年级19课)
不同文化交流、沟通
1、正确认识不同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在人类历史 的长河中,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 和人民,创造了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包 括语言、文字、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 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不同的民族 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世 界文化的特点。
古丝绸之路与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异曲同工之妙
![古丝绸之路与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异曲同工之妙](https://img.taocdn.com/s3/m/c627f1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e.png)
古丝绸之路与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异曲同工之妙1. 引言1.1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古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地和海上贸易通道,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开通丝绸之路。
这条古老的商路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不仅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技术和艺术的传播纽带。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为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奠定了基础。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玛瑙、黄金等商品则流向中国,形成了繁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网络。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为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和全球化交流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字数要求:2000字】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国会演讲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呼吁各国共同合作,推动亚欧大陆经济一体化,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一提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的一项重要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区域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这一倡议的出台,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更为参与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这一倡议也意味着中国愿意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字数不足,继续拓展内容】。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路,起源于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途经中亚、南亚、西亚、东欧,最终抵达地中海地区。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7世纪,其间经历了数次繁荣和衰落,对推动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f1cdb709e87101f69e319593.png)
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中国经济网郑汉星制图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解读: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c97aa9b7783e0912a3162a23.png)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政府最雄心勃勃的地缘项目——新丝绸之路开始实施。
该项目旨在重建古代东方和欧洲之间的贸易网络,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021年主席中亚之行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新丝绸之路战略不断升温,从路上到海上,从构想到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叠加、步步走实,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天津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如何借助国家新的对外开放战略机遇期来加快发展,成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与对外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将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格局,使欧亚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向欧亚内陆甚至欧洲地区开放的战略谋划,对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丝路"开放有基础,是历史的传承与创新。
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罗马,总长达7000多公里。
它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
近百年来,中国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懈努力。
如今,""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新丝路"东连亚太,中接中亚,西通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新丝路"与"古丝路"比,更多地体现了创新。
一是对比古老的陆路运输有限的技术能力,铁路和公路运输大大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s://img.taocdn.com/s3/m/662a0a6525c52cc58bd6be61.png)
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与伊宁市的战略定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规划设计管理中心王伯礼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指出,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担当精神,依托新疆区位、地缘、人文等方面优势,率先落实、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努力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主力军和排头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古丝绸之路的扬弃,也是对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扬弃;是对历史上亚欧大陆各国交流实践与智慧的伟大传承和弘扬,也是新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和战略安全大局的一次重大优化升级安排。
必将对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亚欧大陆沿线各国深度交流合作、增进亚欧大陆沿线各国人民福祉产生重要影响。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性质及含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典型的交通经济带。
所谓的交通经济带,是以运输通道作为发展主轴(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点)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和点轴经济系统,即交通经济带=交通+城市+产业。
根据这一定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以古丝绸之路沿线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线(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点)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和点轴经济系统。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根据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交通、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地缘政治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综合比选和高度概括,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北带、中带、南带等三条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的发展带,各带都是以古丝绸之路沿线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运输通道为主轴(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点)为依托,向两侧延伸一定距离(两侧各约50公里左右)而形成的点轴面相结合的带状区域和点轴经济系统,以中带为主轴,以北带、南带为两翼。
十件大事见证一带一路
![十件大事见证一带一路](https://img.taocdn.com/s3/m/eca6b9c10975f46527d3e164.png)
十件大事见证一带一路作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8期1、“丝绸之路经济带”首次提出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他指出,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可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次提出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丝路基金成立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
丝路基金的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
截至目前,丝路基金已签约15个项目,承诺投资金额累计达60亿美元,并单独出资20亿美元设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投资覆盖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4、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文件指出: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要点
![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19e8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8.png)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立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经济体系。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成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最隆重的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雅万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走出国门;“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一个个中外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带动一大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广阔舞台。
中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其他国家寻求发展振兴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带一路背景资料
![一带一路背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ded92610661ed9ac51f304.png)
“一带一路”背景资料一带一路(简称“OBAOR”;或简称“OBOR”;或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的战略构想。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提出背景一是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二是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三是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组织领导组长:张高丽;副组长:王沪宁、汪洋、杨晶、杨洁篪经济概况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
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
推动情况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高层引领推动。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签署合作框架。
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研究编制与一些毗邻国家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推动项目建设。
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
一带一路介绍
![一带一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96a9bc8aa00b52acfc7cab1.png)
涵义Leabharlann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 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 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 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 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战略构想。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3] 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 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 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 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 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 丝绸、瓷器等商品。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 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启动意义
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2、 “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 持续增长优势。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 “五通”。 4、“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 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 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5、“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 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6、“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 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 设者和受益者。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https://img.taocdn.com/s3/m/9571f5906137ee06eff918d1.png)
龙源期刊网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作者: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4年第06期
5月末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提出,以通道建设为依托扩大新疆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让具备了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疆,站在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前沿,新疆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枢纽。
在新疆,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撬动亚欧经济支点作用,正在从一个战略构想,向着发展规划和现实转变。
一带一路是谁提出的
![一带一路是谁提出的](https://img.taocdn.com/s3/m/24c6cea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9.png)
一带一路是谁提出的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在2013年的9月10日这天,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
依靠中国和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的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以及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阿斯塔纳9月7日电(记者孙海峰、姚奕)今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
习近平表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下为演讲摘要: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做起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
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第二,加强道路联通。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
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
在此基础上,我们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第三,加强贸易畅通。
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
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各方应该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壁垒,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加强货币流通。
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本币结算方面开展了良
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广。
如果各国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第五,加强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搞好上述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