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心肺复苏(CPR)的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2019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2019 心肺复苏指南( AHA) 2019 年 10 月 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浩大登场, 5 年的时间, 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正呢?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重申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计率。

《美国心脏学会CPR 和 ECC 指南》 14 大概点更新: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1.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2.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推行急救反应系统:胸外心脏按压、通气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二、生计链一分为二AHA 成人生计链分为俩链:即院内急救系统链和院外急救系统链。

院外急救系统:充足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在院外急救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

三、按压深度的改正 1. 首次规定了按压深度的上限: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深度 5cm<6cm(就是说按压深度最少 5cm,但不得高出 6cm。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高出6cm 会出现并发症。

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2.包括小于一岁的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所有少儿,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概为婴儿 4cm,少儿 5cm。

青少年的按压深度应与成人的按压深度保持一致,即按压深度 5cm <6cm。

四、按压的频率 1. 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发发现,若是按压频率过快(>140次/分),则以致按压幅度不足。

2.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适合的速率(100-120 次/ 分)和深度( 5cm<6cm)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连续时间。

那么为什么要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连续时间呢?新指南做出认识释: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目标比率为最少 60%。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析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201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1)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1 / 1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最新版2019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版2019心肺复苏指南

胸外按压的位置
胸骨中下 1/3交界处
患者平仰卧在 坚硬的平面上
为了快速确定按压位置,可采取 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办法
胸外按压的方法
左手的掌根 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 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 指 (扣在一 起)离开胸壁。 双肩正对人 胸骨上方, 两肩、臂、
以掌跟按压
胸外按压的方法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儿童 (5 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
21
高质量的心脏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120次/分,尽可能 减少停顿
胸廓完全回复后,再施压,避免倚靠在 患者胸上
按压深度成人不少于5cm不超过6cm、儿 童及新生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
按压:回复时间=1:1
按压速率
新指南提出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 率按压。2010年指南仅有下限,至少 100次/分。在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中 发现,按压速率如果超过140次/分, 尽管速度足够快,但会导致按压幅度 不足,因此为了保证有效按压,新指 南强调按压速率为100~120次/分。
二、启动急救系统
如果患者没 有反应、没 有呼吸或仅 仅是喘息, 则施救者应 怀疑发生心 脏骤停。立 即就近呼救。 同时检查呼
取 消 了 2010 年 指 南 “看、听和感觉呼吸”
三、检查大动脉搏动(5-10秒)
左手扶头,右手的食、中指找准喉头,滑向气管与乳头肌间, 即可感到颈动脉搏动,要轻触,不可用力过大按压,时间不要 超过10秒钟。专业急救人员亦可触摸股动脉搏动。
胸外按压的方法
◆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半 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 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 2015年指南强调: 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 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以便每次按压后胸廓 充分回弹。

2019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文档资料

2019心肺复苏指南解读-文档资料
苏的历史
•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定了现代 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会议; 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年召开首次世界 CPR和ECC大会;2019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 届世界CPR和ECC会议。 • 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 2000,2019,2019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2019,2019年 制定修订指南。
2019年: 心肺复苏 高级心肺复苏
2019年: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伦理问题
脑复苏及复苏后 处理
团队问题
2019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 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 “C-A-B”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ACLS
• 2019年生存链:由2019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
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 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
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胸外按压
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3或两乳 头连线中点提供一系列压力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最新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

儿童: 1 岁至青少年(青春期)
成人: 青春期以上
1
2
3
年龄划分

判断意识和呼吸 启动EMSS(呼救) 判断脉搏(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B) CPR(30:2) 早期除颤(AED)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判断意识和呼吸
确定现场安全”现场安全“
1
拍打双侧肩膀,大声呼叫:“你还好吗?”,左右耳各叫一次
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即C-A-B,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从 A-B-C 更改为 C-A-B
01
02
患者体位:
03
注意事项: 检查时间小于10秒(5-10秒)
胸外按压(A)
01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02
按压与放松时间各占50%
03
按压深度:至少5cm
04
位置:胸骨下二分之一(乳头连线法)
胸外按压方法
胸外按压(A)
肘关节伸直,双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双手呈重叠或相加
按压幅度为至少5cm
在理论上,新程序只会导致人工呼吸延误大约 18 秒(进行 30 次按压需要的时间)或更短(如果有 2 名施救者)。
理由:
但与成人(原发性)心脏骤停相比,儿童心脏骤停比较少见, 所以许多施救者因无法确定而不执行任何操作。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未经任何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所有使提高旁观者更有可能采取行动的策略都会拯救生命。所以,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应用 C-A-B 方法,希望可提高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几率。

最新版2019心肺复苏指南

最新版2019心肺复苏指南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
3秒后----头晕 18秒后----脑缺氧 30秒后----昏迷 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
亡 6分钟后----全部脑细胞死
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强调黄金4分钟。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吹气后,口唇离开, 并松开捏鼻的手指, 使气体呼出
用一手将病人 的鼻孔捏紧
简易呼吸器法
七、电复律
高质量心 肺复苏的 同时进行 早期除颤 是提高心 脏骤停存 活率的关 键
• 调度员识别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 者认识到濒死喘息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 短暂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总之,除 派出专业急救人员外,调度员应直接询问旁观者,患者是否有 反应和呼吸是否正常,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并指导旁 观者实施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六、人工呼吸
方法: 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面罩、球囊-面 罩等
最常用、最方便是球囊-面罩 气管插管后,每6秒给1次呼吸,每次呼吸超
过1秒,潮气量(500-600ml,6-7ml/kg), 以胸廓上抬为原则,避免过度通气。 单人操作,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儿童
口对口人工呼吸
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 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在保 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 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
• 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则强调加强监控,建立快速反应系统, 多学科多团队的协作。
• 快速反应系统: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高危患者,能提供即时监控 ,并迅速启动急救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
心肺复苏程序变化(新生儿除 外):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27页PPT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27页PPT

2019新
2019旧
1、: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 的“看、听和感觉呼吸”的 评估环节。
2、在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 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 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 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
更改理由
• 实施“看、听和感觉呼吸”具有不协调性 和非常耗时,建议对任何无反应,无呼吸 或无正常呼吸(如仅为喘息)的成人患者 立即启动EMSS并胸外按压.
生存链中增加了第5个环节
• 成人急救生存链: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19生存链
早期获得帮助 早期CPR 早期除颤 早期ACLS
CPR目标
• 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ROSC)
• 1、尽管在实施《2019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 心血管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 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
• 2、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 相差较大;
• 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 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背景
• 2019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 (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 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9心肺复苏 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 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心肺复苏程序的变化
• 2019年指南:
A
B
开放气道
C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程序的变化
• 2019年新指南:
C
A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PPT

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PPT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心肺复苏的历史
•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 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 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 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2019年1月23-30 ,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CPR和EC制定心 肺复苏指南,1980,1986,1992,2000,2019, 2019年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2019,2019年制定 修订指南。
2019年: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伦理问题 团队问题
2019心肺复苏指南的几个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
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 “C-A-B”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
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 人工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 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
• 2019年生存链:
• 由2010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 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 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

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2019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新概念主讲人:XX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2)并未更改。

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1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至少100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6至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8至10次呼吸)。

应避免过度通气。

从A-B-C更改为C-A-B: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理由: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o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尖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在A-B-C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幵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尖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指南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 年龄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 的室颤或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 。这些患者CPR早期最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 和电除颤。
2019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
BLS 与 ALS
飞雪迎春转载
概述
Ⅰ期:基础生命支持(BLS): A、气道控制:主要措施有仰头抬颌,清除异物 及分泌物,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 B、呼吸支持: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氧气 面罩、人工气道给氧、呼吸机的应用。 C、循环支持:胸外心脏按压,开胸心脏按压。
概述
Ⅱ期:高级生命支持(ALS) D、药物与液体 . E、心电监测. F、除颤. Ⅲ期:长期生命支持(PLS): G、估计可救治性. H、意识的恢复 I、加强监护
•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指跷起(扣 在一起)离开胸壁。双 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 肩、臂、肘垂直向下按 压。平稳地、有规律地 进行,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 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 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 以掌跟按压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 肿瘤 • 外伤与创伤 • 各种咽喉疾病引起的声带瘫痪。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 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 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 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 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就出现了心脏骤 停,紧急赶到的医护人员也无法使他苏醒。在医护 人员赶到之前就已经死亡。

1_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1)-2022年学习资料;

1_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1)-2022年学习资料;

第三步:胸外心脏按压-C-·按压部位:1、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2、划肋弓方法胸骨中下1/3处(剑突上2 指)-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与呼吸比30:2-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尽量 免按压停顿。-避免过度通气500-600ml-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按压开始通气结束(边按压边观察)-下落 举-支点-挤压部位-阻抗-胸骨下半部-活塞〔臂动
准备:-·仪表端庄,着装一、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心脏骤停发生后,全身重 器官将发生缺血缺氧-。特别是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在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时脑循环持续缺 开-始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超过10分钟时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
2019年心肺复苏-CPR
目标-一、理解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二、掌握胸外心脏按压法-CPR is as easy as-C-A-Bompressions-Airway-Breathing-Push ard ane fast-T工比门的有 tinead-tak and litt the chin-te the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5、-手指未翘起,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导致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按压时肘部弯曲或按压无力,按压深度不够4一5-6、-厘米,而达不到按压效果。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7、-按压力量过大,容易导致骨折。
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8、-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骨折。
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2瞳孔散大-3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4大动脉搏动消失-5心 区搏动及心音消失-故轻-6皮肤苍白或发绀-钩部按巫的4一5公分河-向下基-背筋弯力同-7有外伤者伤口不出血 -以好宣辑时-时网简-骨支贴-不可势自-按恩斯滑-下半段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设计解读汇报)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设计解读汇报)

实用文案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201 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 )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 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 1 )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 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 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 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 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 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 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 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 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 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2019心肺复苏指南精品文档10页

2019心肺复苏指南精品文档10页

2019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第五部分电生理治疗:体外自动除颤器、电除颤、心脏复律、起搏治疗(Electrical Therapies: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Defibrillation,Cardioversion, and Pacing)本章旨在为体外自动除颤仪(AEDs)除颤、人工除颤、同步电复律和起搏治疗提供一个临床应用指南。

在基本生命支持阶段(心肺复苏第一阶段),施救者和医务人员通常使用AEDs为患者进行抢救,而人工除颤、心脏复律和起搏治疗则在进一步救生的过程中(即心肺复苏第二阶段)使用。

除颤+心肺复苏术:关键性联合早期除颤对于救活心脏骤停(SCA)病人至关重要,其原因如下: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纤颤(VF);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4.短时间VF既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目前已有数个研究证实了电除颤的时间效应和CPR的旁观者效应。

在没有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每过一分钟,VF致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则下降7%到10%。

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则病人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下降3%到4%)。

从目击SCA发生到除颤,CPR能够使生存率增加2-3倍。

如果旁观者对VF型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CPR,尤其是在SCA发生后大约5分钟内予以除颤,则能救活病人并使其神经功能免于受损。

CPR可以延长VF的除颤时间窗,并提供少量的血流为脑和心脏输送一些氧气以维持代谢的基本需要。

然而,仅有基本CPR则不太可能终止VF 和恢复有效灌注心律。

新指南推荐CPR和AED联合为了成功救治VF型SCA病人,施救者必须能够迅速地联合运用CPR和AED。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必须采取一下3个步骤以为病人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1.激活急诊医疗服务(EMS)系统或急诊医疗反应系统;2.立即进行CPR;3.熟练运用AED。

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

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

2019年最新版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是一种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的紧急危险情况。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部的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进行心肺复苏术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心脏骤停的要点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治疗心脏骤停的原则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进行心肺复苏术。

其目的是尽快建立有效通气与有效循环,保证重要脏器及早恢复血供与氧供。

2010年新指南将心肺复苏操作顺序由A-B-C改为C-A-B,即先进行胸外按压,再开放气道,最后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心脏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包括:首先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判断患者的意识、呼吸及脉搏是否消失。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则可以判定发生心脏骤停,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同时呼叫急救系统寻求帮助。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要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判断无意识的方法是拍打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双耳“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则说明意识丧失。

判断无脉搏的方法是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判断无呼吸的方法是通过观察胸部起伏情况和感受有无气体呼出来评估呼吸。

总之,心肺复苏术是治疗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

方法①开放气道: 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相同。

②用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口部,同时将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患者鼻孔两侧,轻轻将鼻孔闭住。

③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口部,将口部完全包住。

④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1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500-600ml)以使得患者胸廓抬起,并用眼睛余光观察胸廓起伏。

⑤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松开患者鼻子,侧头看患者胸廓起伏,并用面颊感受患者鼻部呼吸。

⑥吹气时暂停按压,吹气频率10-12次/分,按压通气比率为30:2.在某些情况下,口对鼻人工呼吸比口对口更有效,例如患者口不能张开或者抢救者无法包住患者的口部。

重新评价心肺复苏有两种方式:单人CPR和双人CP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201 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20条核心建议(1 )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CPR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3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3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3 ~5 min给药1次。

第3次电击后,也应给予300 mg的胺碘酮;(1 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 1 )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 2)进一步强调了CO2图的重要性,CO2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CPR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 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 4 )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 .专业资料.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94 %〜98%;(1 5 )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 6 ) 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ROSL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 7 )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ROSL后患者(包括昏迷) 的应用; (1 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后成人血糖值超过1 0 mmol/L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 9 )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关键点一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初始人工呼吸在需要行CPR 的成人中,心搏骤停更多可能是来自于心脏的原因,所以CPR应从胸部按压开始。

最佳的胸部按压技术包括:(1 )按压胸部至少1 00次/分,深度至少为5 cm ,但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 cm ;(2)在每一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3)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只行胸部按压的CPR对接受过培训的救援者及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胸部按压联合人工呼吸是实施CPR的首选方法。

如果旁观者不能或者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则应鼓励他们只进行胸部按压,或者是在急救电话中指导他们进行胸部按压。

抢救者的危险抢救人员应每2 min进行轮换,以免因抢救者疲劳而引起按压质量的下降。

变换抢救人员不应中断胸部按压。

自动体外电除颤未接受过培训的普通人和专业人员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器均安全有效。

在专业人员到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人可以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进行电除颤。

公共场所行电除颤程序自动体外除颤器程序应在公共场所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警务人员作为第一反应人行CPR,可使存活率达49% 〜74%。

自动体外电除颤器使用尽管证据有限,但为了早期电除颤(目标为在发病后3 min之内),应在医院内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应使足够的医疗保健人员接受培训,从而保证在医院内任何地点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能够在3 min内接受第一次电击。

手动与半自动模式电击许多自动体外电除颤器能够以手动模式与半自动模式进行操作,但在已经证实的研究中,两者在ROSC存活率、出院率等方面没有总体差异。

尽量减少电击前间隔停止胸部按压与实施电除颤之间的延迟必须保持在一个绝对的最小值范围内;即便是5〜10s的延迟也可降低电击的成功率。

通过以下两点可将电击前间隔缩短到5s以内:.专业资料.一是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进行胸部按压;二是由指挥者进行协调,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在电击后立即开始胸部按压,将电击后间隔最小化。

整个除颤过程不应使胸部按压中断大于5s。

除颤前的CPR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如果患者发病已超过5 min,则急诊医疗人员在除颤前应先进行约 2 min的CPR在除颤器恢复与充电时进行胸部按压,已被证实可以改善存活率。

对于没有目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在除颤器恢复、应用和充电时,急诊医疗人员应进行高质量的CPR但是不再建议在除颤前进行常规的CPR (如2〜3 min )。

1次电击对3次连续电击在需要电击除颤时,进行数次电击除颤,并且在除颤后立即行胸外按压。

不要延误时间进行节律分析或脉搏检测。

如果室颤/室速发生在心脏导管介入或早期的心脏外科手术后(这时胸部按压可能引起血管缝合的破裂),在开始胸部按压前可给予最多3次临床电击除颤。

单向波与双向波除颤目前,双向波除颤已代替了单向波除颤与单向波除颤相比,双向波除颤首次除颤效果更好。

在房颤的电转复方面,双向波电除颤也优于单向波。

双向直方波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 1 20 J ,双向截顶指数波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1 50 J。

理想情况下,运用各种波形的双向波进行电击除颤,其首次电击能量不应低于1 50 J。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如果考虑患者有威胁生命、需要电击的心律失常危险或曾经发生过此类情况,则应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 释放电量水平较低,对救援者无任何伤害。

危重症的处理通常由急救医疗团队、快速反应团队以及重症监护外展队对重症或可能成为重症的患者进行救治。

重症监护外展队的主要基础是单个的护士或一组护理人员。

荟萃会析表明,快速反应团队(急救医疗团队)可使院外心肺呼吸骤停的发生率下降,但对院内死亡率没有影响。

院内复苏的设备要求所有的临床区域应能立即获得复苏设备及药物,以利于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快速复苏。

理想情况下,在全院范围内,CPR所用的设备以及药品应标准化地摆放。

关键点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程序新指南对可电击节律及不可电击的节律进行了区分。

每一个循环大致相近,在评估节律、感触脉搏前应先给予2min 的CPR每3 ~5 min给予肾上腺素1 mg ,直到获得ROSC心前区捶击只有医师在现场目击了监护仪监测到的心搏骤停,且手边无除颤器可用时,心前区捶击方为一种合适的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这仅在重症监护的环境中可行。

.专业资料.静脉通路如仍无静脉通道,则应建立静脉通道。

外周给药后必至少给予20 ml液体冲洗。

如静脉通道难以建立或不可能建立,应考虑骨髓腔通道。

阿托品心室静止通常是由原发性的心肌病变所致,与过高的迷走神经张力无关。

不再常规推荐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使用阿托品。

高级生命支持超声应用如果有接受过超声训练的临床医师,应用超声检查有助于发现心搏骤停潜在的可逆性病因,有助于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

超声进入高级生命支持治疗需要大量的培训,应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

指南已推荐使用剑突的探头位置,应在胸部按压暂停(计划进行心脏节律评估)之前放置探头,一个受过良好培训的操作者在1 0 s 之内可获得检查结果。

气道管理与通气数据表明,ROSC后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对预后不利。

准确测定动脉氧饱和度后就应吸入氧气,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4%- 98%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CO2波形图是证实气管插管位置并对之进行连续性监测的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可以补充临床评估(听诊与气管插管通过声带时的视诊)的不足。

现有的手提C02波形监测仪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证实气管插管是否到位。

如无CO2波形监测仪,建议高级气道管理措施最好应用声门上气道装置。

关键点三复苏后治疗自主循环恢复成功仅仅是心搏骤停后完全复苏的第一步。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常并发于复苏后期,包括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搏骤停后心肌功能损伤、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持续进行性损伤。

心搏骤停后常可发生严重的心肌功能障碍,但一般在2〜3d后即可恢复正常。

心搏骤停后全身性缺血再灌注反应可激活免疫系统及凝血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激活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增加感染的机会。

因此,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与脓毒症常有许多相同之处。

循环对于所有怀疑存在冠心病的心搏骤停患者,都应考虑行冠脉介入术。

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搏骤停,联合应用治疗性低体温及PCI安全可行。

血糖控制基于目前的证据,自主循环恢复后血糖值应被控制在1 0 mmol/L , 并应避免低血糖。

对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增加低血糖症的风险,因此不推荐应用严格的血糖控制策略。

治疗性低体温动物及人体研究表明,轻微的低温有神经保护作用,.专业资料.可以改善全脑缺血、缺氧的预后。

低温可以抑制许多可以引起细胞死亡的途径、降低脑组织氧代谢率和减少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相关的炎症反应。

动物数据表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越早进行降温,预后越好。

在体温维持期,可首选有效体温监测的降温方法,避免体温波动。

复温必须缓慢地进行,目前的共识推荐每小时复温0.25〜0.5 C。

胸痛观察规程使用脉氧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判定是否需要给氧。

如果患者不存在低氧血症,就不需要额外的氧气。

有限的数据表明,高流量吸氧对于不复杂的心肌梗死患者有害。

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94%〜98%如患者存在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危险,则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目标值为88%〜92%关键点四儿科生命支持在心搏骤停后1 0 s内,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脉搏的触诊来诊断心搏骤停,从而决定是否应该开始胸部按压。

根据儿童的年龄,可以应用颈动脉(儿童)、臂动脉(婴幼儿)或者是股动脉搏动(儿童或者是婴幼儿)检测,但必须在1 0s内决定是否进行CPR)儿童的按压通气比率取决于是单一抢救者,还是多个抢救人员。

非专业救援者应该采用30 :2 的按压通气比。

对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口对口人工通气的抢救者,应鼓励他们进行胸部按压的CPF。

强调高质量的按压应该有足够的深度,而且应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和无血流时间。

在所有的儿童中,按压胸部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 /3 (在婴幼儿接近4 cm,儿童接近5 cm),每一次按压后应完全放松。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按压次数至少为1 00次/分,但不应超过1 20次/分。

按压技术包括单人两手指按压和双人或多人的两拇指围绕方法。

对于更大的儿童,单手或双手技术均可使用。

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应用自动体外电除颤安全有效。

对于1 ~8岁的儿童,建议使用相关性能分析系统或软件,将机器的输出能量减少至50~75 J。

如果电击能量不能减少或者不能进行手动调整,未修改的成人体外自动除颤器也可以在1岁以上的儿童中应用。

在一些少见病例中,对于1岁以下的儿童应用体外自动除颤器进行电击也是合理的(最好使用剂量衰减器)。

. .专业资料.为了减少无血流时间,在应用手动除颤器除颤和对电极板充电时应继续进行胸部按压(如果儿童胸部的大小允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