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合集下载

海南饲养中华蜜蜂人工移虫培育优质蜂王

海南饲养中华蜜蜂人工移虫培育优质蜂王

34APICULTURE OF CHINA海南饲养中华蜜蜂人工移虫培育优质蜂王王天斌│文海南省农业学校蜜蜂人工培育优质蜂王首先要有优质的种用蜂群,包括母群、父群、哺育群、交尾群,同时要掌握熟练的人工移虫技术,选择当地外界蜜粉源充足,优质雄蜂量充足,气候条件较好的适宜时机及时进行人工培育蜂王。

一、海南养蜂中华蜜蜂生产概况海南饲养中华蜜蜂,在岛内小转地饲养,可于3月份生产荔枝、龙眼蜜,4月份生产红树林、橡胶树蜜,5月份生产桉树、乌桕、海棠蜜,6月至9月主要辅助蜜源有椰子树,7月份的纸浆树(速生桉)、马占树,9月中秋节后各地蜜粉源开始变丰富,天气凉爽,进入繁蜂的理想季节。

此时主要辅助蜜粉源9月中旬水稻扬花,10月白背叶开花,10月至11月有大棵含羞草开花,12月份有大量野花开放如飞机草、飞龙掌血、八叶五加、海南栲等开放,冬至时强群可生产一批冬至蜜,1、2月有三角枫、木棉、南瓜等开花,繁殖荔枝、龙眼蜜采集蜂。

1、2月份的强寒流天气形成的连续阴雨对蜂群繁殖产生影响。

二、海南中华蜜蜂饲养常年育王时期海南中蜂饲养常年批量培育3次蜂王,第一次为2月初育王,2月底婚飞交尾成功,此次蜂群更换新王可起到蜂群在荔枝流期降低蜂群出现分蜂热及提高蜂群群势及产量的作用;第二次在5月份桉树花期育王,此时培育蜂王为蜂群提供新王越夏,新王越夏起到提高蜂群在外界高温、多雨,蜜粉源不足,人工补助饲喂花粉时蜂王产卵积极性高,蜂群哺育幼虫积极,有利于蜂群越夏维持稳定群势,减少蜂群越夏损失量;第三次育王于10月下旬进行,11月中旬婚飞交尾成功,这批蜂王为蜂群冬繁,培育荔枝蜜采集蜂提供强大的产卵力。

三、种用蜂群的选择及相关管理1. 母群母群是指在人工育王中提供培育蜂王幼虫的蜂群,母群的蜂王如果是从外地引进的,要先引种试用观察其优良性状在本地稳定表现才推广应用,如果在本地蜂场选种,则要从多个不同源的蜂群移虫,保持蜂场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否则长时间小区域单个母群移虫自繁自养会导致蜂王基因的纯合度提高,蜂群抗逆性减弱,增加蜂群饲养难度。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人工育王的场地选择和蜂箱摆放,育王条件,种用群的准备,哺育群的准备,人工育王,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疫病防控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活框饲养的中华蜜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GB/T20014.27良好农业规范第27部分:蜜蜂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王台queen cells蜂群中培育新蜂王时所筑造的一种临时性巢房。

[来源:GB/T20573-2006,2.3.4.3,有修改]3.2哺育群queen-rearing colony用于培育蜂王的蜂群。

3.3交尾群mating colony供处女王在交尾期间生存的蜂群。

[来源:DB21/T1762-2009,3.6]3.4蜂脾相称proportionality between bees and comb每个巢脾两面均匀又不重叠地爬附满工蜂,其间不留空隙。

[来源:NY/T1160-2015,3.6,有修改]4场地选择和蜂箱摆放4.1育王场地选择4.1.1育王场地应符合GB/T20014.27的要求。

4.1.2蜂场要求安静,以缓坡、小山坡为好。

4.1.3蜂场周围有1种以上主要蜜粉源植物和多种辅助蜜粉源植物。

4.1.4蜂场应设置警示牌。

4.2蜂箱摆放4.2.1依据地势,高低错落摆放,蜂箱宜垫高放置,前低后高。

4.2.2蜂箱间的距离应不少于0.5m,相邻蜂箱的巢门宜错开方向摆放。

4.2.3天气炎热时,蜂箱上方宜有遮荫物。

5育王条件5.1育王季节春季和秋季。

5.2外界条件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稳定,午间气温连续3d保持在20℃以上。

蜂群换王不用“囚王”的2大技巧,省去将蜂王放入囚王笼的操作!

蜂群换王不用“囚王”的2大技巧,省去将蜂王放入囚王笼的操作!

蜂群换王不用“囚王”的2大技巧,省去将蜂王放入囚王笼的操作!加入我们一起学养蜂蜂群的繁殖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换蜂王,在定点饲养蜂群的时候,可以给蜂群进行1年两次更换新蜂王,新蜂王可以助力蜂群繁殖发展,蜂群的繁殖能力需要外界蜜源做助力,中蜂采集零星蜜源能力较强,养蜂人做到强群“常奖励饲喂”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蜂群的采集能力和哺育能力,随着封盖子脾上新蜂羽化出房,给蜂群加脾扩巢,扩大蜂群内繁殖空间和储蜜空间。

蜂群群势发展过程中,对于蜂群繁殖发展缓慢,蜂群群势还未发展起来,蜂群内就开始出现分蜂热,这样的蜂群进行更换新蜂王,养蜂人需要进行“势在必行”操作,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时期,选择优质的种群进行人工育王,组织交尾箱培育产子蜂王,培育出优质的蜂王给蜂群更换,可以采用这2种更换蜂王的操作技巧。

蜂群进行更换蜂王的过程中,不囚王给蜂群换王的2个操作技巧破除蜂群“群界”的方法,在流蜜期的时候,这时是蜂群群界最为薄弱的时候,养蜂人借助喷烟器和蜜糖水喷壶,开箱查找蜂群内蜂王在的蜂巢脾,将蜂巢脾放置在蜂群外侧的位置,同时,在蜂箱内所见的位置喷洒几圈蜜糖水,这时将蜂群内蜂王在的蜂巢脾提到新蜂箱,将交尾箱内提出带蜂王的蜂巢脾喷洒蜜糖水之后,调入蜂群外侧的位置,再喷上烟雾,盖上蜂箱盖。

使用隔王板,让一箱蜂群变成两群蜜蜂,蜂群中心位置放置隔王板,第二天的时候,无王群一侧内介入新蜂王,能够提高介入新蜂王的成功机会。

新蜂王介入成功之后,第二天,养蜂人可以直接撤出有王群内的老蜂王,借助蜜糖水喷雾器,综合蜂群之间的气味,撤出隔王板,让蜂群内两个蜂群合并为一个蜂群,蜂群完成更换新蜂王的工作。

上一期精彩内容学习养蜂知识,不错过每一篇养蜂技术知识文章,掌握一技之长。

1.好蜂王“千斤蜜”,一年一次更换新蜂王,蜂群换王实用操作技巧!2.人工分蜂是提走老王,还是将老王留在原群?关系到原群采蜜和繁殖3.春季蜂箱里的蜜蜂“使劲”往外排风,养蜂人该对蜂群做这些管理!4.养蜂人给分蜂群介入处女蜂王,帮助分蜂群快速繁殖的实用方法!。

漫谈中蜂换王

漫谈中蜂换王

42APICULTURE OF CHINA资源与育种2020年3月 养蜂技术漫谈中蜂换王章立华│文安徽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古坝村,242500要想养好中蜂,蜂王是关键。

一个蜂王从卵到发育成熟出房大约需要18天,从出房到交尾成功需要9~12天。

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需要将近1个月时间。

在处女王交尾期间,由于天气、蜜源、王台质量等因素,其成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因此,换王是一件费心费力的工作。

换王首先要有足够的优质王台。

为了达到优化繁育的目的,选择繁殖力强、产蜜量高、抗病力强的蜂群作为父母群。

在蜂群进入增殖期后,从非种用蜂群中抽调老子脾补充父母群,使其提前壮大,继而产生分蜂热,率先达到育种要求。

由于雄蜂发育期和性成熟期都比蜂王长,父群培育要早于母群。

为防止近亲交配,父群内的王台不予保留。

母群内的雄蜂可少量保留(如果全部清除很可能导致工蜂毁弃王台),在王台即将封盖前,要喂足蜂蜜和花粉。

如果育王群王台数量不足,也可采用人工育王的方法予以补足。

待王台下端的圆形房盖呈深褐色时,就可导入交尾群。

下面介绍几种换王的方法:一、直接换王法对于群势较弱、蜂王质量欠佳的蜂群,可在将老王除去后,1~2日导入成熟王台。

要选择位置适当、端正粗大的王台。

畸形、细长的要除去。

还有一种王台比较少见,外观像花生,下部顶端被蜂蜡封住,没有圆形的王台盖。

这种王台,不是死台就是空壳,要及早剔除。

在切割王台时,要特别小心,将王台与巢脾连接处稍多割下一点。

先将王台与巢脾连接处切割成一个上大下小的三角形,再把要安台的巢脾与边条相连的空隙处或巢脾的下沿,用刀挖出一个与王台大小相等的倒三角形空洞。

将王台轻轻推压进去,确认不会坠落即可。

如果外界气温已高,可用镊子夹在两脾之间靠近上梁的地方,再将两脾调整到适当位置就行了。

二、人工分蜂换王法连蜂带脾抽出部分封盖子脾,另组一群,分出群的蜂和脾要多抽一些。

待分出群的工蜂部分返回原巢后,可将分出群的部分巢脾抖落蜜蜂后返还给原群。

中蜂工产处理方法,工产时间长怎么办

中蜂工产处理方法,工产时间长怎么办

中蜂工产处理方法,工产时间长怎么办回答1、如果是刚刚出现工蜂产卵,可以使用正常的巢脾替换掉工蜂产卵的巢脾,然后再引入新王。

2、如果工蜂产卵比较严重,可以将工产巢脾全部抽调出来,分散至其他蜂群,然后在原蜂箱中放入空的巢脾,让蜂群处于饥饿状态,1-2天过后,重新调入封盖子脾,并引入新王。

一、中蜂工产处理方法1、中蜂工产中蜂工产指的是蜂群在失去蜂王之后,青壮年的工蜂由于没有蜂王,无需进行哺喂劳动,而王浆腺又正好处于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此时工蜂营养严重过剩,卵巢管开始二次发育,产出未受精卵(雄蜂)。

一旦没有及时处理,整个蜂群就会只剩下畸形雄蜂,从而灭亡。

2、处理方法(1)如果只是刚刚出现工蜂产卵,可以从其他的蜂群中,抽调出正常的巢脾放入工蜂产卵的蜂群中,将工蜂产卵的巢脾替换掉,然后再引入新王。

(2)如果工蜂产卵比较严重,应当将已经工产的巢脾全部抽调出来,分散到其他的蜜蜂群中,进行清理,然后在工产的蜂箱中,放入空的巢脾,让蜂群处于饥饿状态,1-2天过后,重新调入封盖子脾,等到稳定之后,引入新王。

(3)如果工蜂产卵十分严重,将整个蜂群搬离至距原位置数百米的地点,并在原来的位置重新放一个蜂箱,里面放入空巢脾,接着将已经工产的巢脾抽出,抖蜂。

此时工产程度较轻的蜜蜂可以重新飞回蜂箱,而工产严重的蜜蜂,由于腹部体积过大,无法飞回。

接着重新调入封盖子脾,并引入新王。

二、工产时间长怎么办1、将工产的巢脾抽出,分散至其他的蜂群中,然后在工产蜂箱中放入空的巢脾,让蜂群处于饥饿状态,持续1-2天左右,最后重新调入封盖子脾,并介入新王。

2、将整个蜂群搬离至距离原地点较远的地方,并在原位置上重新放置蜂箱,里面放上空巢脾,接着将工产的巢脾抽出,抖蜂。

此时工产程度较轻的蜜蜂重新飞回蜂箱中,而工产程度严重的蜜蜂无法飞回蜂箱。

最后重新调入封盖子脾,引入新王。

3、将工蜂产卵的巢脾抽出,并喷洒浓盐水,将工蜂卵或幼虫杀死,然后将剩余的工蜂合并到其他的蜂群中。

蜜蜂养殖,如何用新蜂王更换劣质老蜂王?看看老蜂农有什么绝招

蜜蜂养殖,如何用新蜂王更换劣质老蜂王?看看老蜂农有什么绝招

蜜蜂养殖,如何用新蜂王更换劣质老蜂王?看看老蜂农有什么绝招蜜蜂养殖中出现蜂王衰老,通过更换蜂王来保持蜂群长期旺盛是养蜂人常用的一种方法。

而更换老劣蜂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在蜂部落看来,做好下面几点,更换老劣蜂王还是比较简单的。

第一:准备工作。

一般在我们准备换王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王台或者蜂王的储备,但是从更换老王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更换王台。

根据蜂群中老劣蜂王的多少,首先人工培育一批王台,在王台封盖后的第六天和第七天进行更换比较好。

第二:被更换蜂群的处理。

如果我们采用王台来更换老劣蜂王,在培育好王台以后,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将老王囚禁在继箱或者关到其它蜂群寄养,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工蜂和蜂王装在透气的瓶子里面,里面放一些蜂蜜和水,这样可以进行短期存储老蜂王。

第三:让被换蜂群失王。

通常我们让被换王的蜂群失王一天最好,这样蜂群会有急造王台情绪,此时我们将王台用铅丝穿起来放进蜂路中的蜂群中间,然后等待王台中的蜂王出台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想要用处女王来更换老蜂王,方法也是通过先让被更换蜂群失王的方式,一般这种方法用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先将王台取下来放进两截的隔王笼中,让处女王出房以后就在隔王笼中,然后逐个将处女王分到被更换蜂群,在工蜂不再围王,并且饲喂蜂王的时候放开处女王进行交尾,但是切记关的时间不能过长,理论上关一周左右没有问题。

对于处女王也可以采用假王台的方式,制作一个大的蜡碗,然后将处女王放进蜡碗中,用大头针将蜡碗插一些孔,让工蜂与处女王咬破假王台出房。

关于使用产卵王来更换老劣王的方式,实际上在养殖中用的并不多,方法还是使用先让被更换蜂群失王,然后介入产卵王的方式,同样需要进行关王处理比较安全。

除了这些常用的换王方式,通常还有气味干扰换王法,大流蜜期直接换王法,这些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蜂部落认为比较安全的还是使用囚王笼换王。

中蜂人工育王法

中蜂人工育王法

37中蜂人工育王法章立华│文安徽宣城市泾县泾川镇古坝村,242500饲养蜜蜂蜂王好坏至关重要。

在分蜂季节,虽然能从自然分蜂群中获取一定数量的王台,但产生王台的时间和数量往往不能满足换王需要,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蜂场,换王工作必须有计划地进行。

采取人工育王的方法可有效弥补以上不足,人工培育出的王台只要注意选种,管理得当,进行必要的饲喂,能够培育出大量的优质王台。

现将具体方法分述如下:一、选择育王群选择若干群势强、产量高、分蜂性弱、抗逆性强的蜂群作为种王群和育王群。

如果选定的育王群暂时还没有达到育王的标准,可提前从其他群中抽调部分老子脾补充,使其早日壮大,达到育王要求。

二、移虫前的准备1.沾蜡棒的制作采用塑料王台人工育王,一般不易被蜂群接受,只能模拟自然王台来制作蜡质王台。

需要制作沾蜡棒,选用结实的木材,锯下15cm长,将其加工成直径1cm 的圆柱形。

前端2cm处是制作蜡台的关键部位,先用木锉打磨,再用砂纸磨光滑,并将其顶端打磨成与自然王台台基相吻合的形状。

2.制作塑料垫片由于人工培育的王台外壳蜜蜂吐蜡较自然王台要少,为了避免在导台过程中挤压王台,要设法加固王台。

选用类似饲喂器的塑料制品,将其切割成1cm宽的长条,再用剪刀将其剪成1cm见方的方块备用。

3.育王框的制作育王框上梁长度与巢框相同,宽度与3条横档相同,为1.3cm,下梁可有可无。

制作蜡台前用温火熔化蜂蜡,用小排笔沾蜡液滴在放平的横档上,再将塑料方片按压在蜡液上,使其与横档粘连。

育王框一般用3条横档,每条沾10~12个方块。

接下来是制作蜡台:准备一碗凉水,将沾蜡棒在水中浸泡片刻,再将蜡棒垂直插入稍凉的蜡液中,深度在1.5cm左右。

然后取出,在凉水中沾一下,甩去水珠插入蜡液,取出后直接安放在横档的塑料片上。

全部完成后将横档转动90°,使台口朝下,在蜡台与塑料片的结合处用排笔刷上热蜡液,一边加固后再刷另一边,这样蜡台就不会脱落(见图1)。

中蜂简单王台换王方法

中蜂简单王台换王方法

中蜂简单王台换王方法
中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其蜜蜂产品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蜂王则是蜂群中的核心,对蜂群的发展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蜂群中的蜂王需要更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蜂王的更换。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中蜂简单王台换王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王台、新蜂王、一些蜂群中的工蜂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需要更换的蜂群,并将其打开,找到原来的蜂王。

然后将原来的蜂王取出,并将新蜂王放置在王台上。

接着,我们需要将王台放回蜂群中,让工蜂们逐渐适应新蜂王的气味和存在。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留意蜂群的情况,确保新蜂王能够被蜂群所接受。

通常情况下,蜂群中的工蜂会逐渐接受新蜂王的存在,并开始为其服务。

最后,我们需要留意新蜂王在蜂群中的表现,确保其能够顺利地成为蜂群的核心。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蜂群的发展情况,确保新蜂王能够为蜂群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完成中蜂简单王台换王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合一般的养蜂人士进行操作。

当然,在进行蜂王更换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留意蜂群的状态,确保整个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不会对蜂群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的来说,蜂王的更换是养蜂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掌握好蜂王更换的方法对于蜂群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介绍的中蜂简单王台换王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的蜂群能够茁壮成长,产出丰富的蜜蜂产品。

中蜂移虫育王难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几种因素在影响,破解了就不难

中蜂移虫育王难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几种因素在影响,破解了就不难

中蜂移虫育王难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几种因素在影响,破解了就不难一个好王千斤蜜,蜂王的重要性养活人都明白,勤换蜂王,多培育优质蜂王蜂才能养好。

可是蜂王得工蜂培育出来,在以前什么时候培育蜂王,培育出怎样的蜂王都得工蜂学说了算。

养蜂人只能利用自然王换王,蜂王好坏只能听天由命。

为了扭转被动换王的困局,意蜂人就发明了人工移虫育王的方法,可以自己选定时期,自己选定幼虫,批量的培育蜂王。

这样就能做到选育优质蜂王,批量换王,就能做到勤换蜂王,多用好王,既有利于蜂群发展,也便于管理,能有效避免分蜂飞逃的风险。

所以现在中蜂人也开始学习人工育王的方法,也希望能够批量地培育出好蜂王。

可是在实际运用时,中蜂人工育王的成功率很低,培育出来的中蜂王也不一定好。

有些人就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技术问题?实际上中蜂人工育王难,并不一定是自己技术的问题,还是有多方原因决定的。

中蜂意蜂巢房大小是不一样的。

中蜂意蜂生活习性基本一样,都是一样的泌蜡筑巢,采花酿蜜,都是在巢房抚子存储蜜粉,巢脾就是蜜蜂的家。

蜂巢是一片片巢脾组成的,每一张巢脾由一个个巢房组织而成。

蜂脾是蜂群栖息,抚子和存储蜜粉的场所,每一个巢房都能作育儿袋或仓库。

巢房是工蜂泌蜡筑造而成,每个巢房都是固定的六边形,一个个巢房拼成一张巢脾。

虽然中蜂意蜂都属蜜蜂,但从外观上看,中蜂与意蜂还是有差别的,中蜂行动敏捷,个比意蜂小。

所以中蜂巢比意蜂小,巢房也比意蜂小。

中蜂的工蜂巢房口径为4.81~4.97毫米,深度为10.8~11.75毫米。

中蜂雄蜂巢房口径为5.25~5.75毫米,深度为11.5~12.7毫米。

意蜂的工蜂巢房为5.2~5.4毫米深度为12毫米,意蜂雄蜂巢房口径为6.25~7毫米,深度为15~16毫米。

所以,意蜂巢房要比中蜂巢房大而且深,在同样面积的巢脾上,巢房数量就要小。

一个标准的中蜂巢脾有7600~7800个巢房,意蜂巢脾有6600~6800个巢房。

而中蜂王产卵量低,那么多的巢房肯定就难以产出大子脾,会增加工蜂抚子困难,所以中蜂巢脾就要比意蜂巢脾小一些,相应的蜂箱也要小一些。

圆桶养蜂更换蜂王,就是这样操作,新蜂王带出强群

圆桶养蜂更换蜂王,就是这样操作,新蜂王带出强群

圆桶养蜂更换蜂王,就是这样操作,新蜂王带出强群中蜂传统养殖,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管理比较麻烦,因此,传统养殖中都是利用自然分蜂,待老王分出后,分蜂王台羽化成为新蜂王,任由蜂群自然更新。

自然分蜂的蜂群,造脾能力强,蜂群发展非常迅速。

任由蜂群自然更新蜂王,对新王群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分出去的老蜂王也能及时更换,那就相当完美了。

否则,经年累月,待到蜂群自然交替的时候,蜂群也衰退得不成样子了。

如果希望养殖强群、不想分蜂,可以在收捕分蜂群时,把老王剔除,然后将蜂群合并回原来蜂群。

这样也能达到有效更换蜂王的目的,不过,一定要解除蜂群的分蜂热,防止二次分蜂。

由于土法养蜂脾是固定的,有朋友说注意观察蜂王,发现蜂王跑出巢脾的时候抓住蜂王,然后实现换王。

这听起来是可行的,但是不得不说这方法是扯淡的,应该是一位没有见过土法养蜂蜂群的朋友给出的主义,看到过土法饲养的蜜蜂的蜂群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种方法能够抓住蜂王的可能想有点像中奖那么困难,因为我们不说找到蜂王爬出巢脾外的时间,就连发现蜂王都是一大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在实际养殖中是行不通的。

第二:倾斜蜂桶寻找蜂王这也是一些朋友给出的方法,通过将蜂桶倾斜的方式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蜂王,但是要说能够抓住蜂王,蜂部落觉得可能性也不高,所以这种方法仅仅是提高了我们看到蜂王的可能性,对于我们抓住蜂王的概率并没有什么帮助。

总体来说,我们土法桶养蜜蜂无法更换蜂王的核心是巢脾不能移动,所以我们还是从核心问题入手,想办法移动巢脾。

但是我们都知道,土法饲养的蜜蜂巢脾移动以后就无法恢复,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既然我们难以改变,那就只能将就蜜蜂,直接在我们可以移动巢脾的情况下更换蜂王。

相比于活框养殖的,是显得麻烦一些,为了减少对蜜蜂的打扰,蜂虫虫建议,在取蜜的时候,顺便进行更换蜂王,因为取蜜需要把蜜蜂驱赶到另一个箱或者收蜂袋,这时候就可以在收蜂袋中找出蜂王,这需要有点经验,根据蜂王惧怕强光的原理,及时从蜂群中找出蜂王,装在王笼里,在取好蜜之后,先把王笼挂在圆桶里,然后把蜜蜂放回圆桶,等蜜蜂都安静了,在进行换王。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

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中蜂,即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也是重要的农村养殖项目。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换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饲养中蜂适时换王,能够维持较好的群势,从而提高产量。

那么,中华蜜蜂养殖怎么换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中蜂换王的时间1.常规换王:1年换1次王通常在春季3-4月份实施。

1年换2次王通常在春季3-4月份和秋季10-11月份各进行一次。

2.结合蜂群断子治病换王:中蜂囊状幼虫病高峰期,用王台换王,使得蜂群有20d的断子期,阻断寄主,有利治病。

3.结合采蜜期新王采蜜换王:在流蜜期前15天,将原群蜂王除去或囚禁,诱入王台换王。

采蜜期到来时,新王刚好产下一些子,从而激励蜂群采蜜,可活较高产蜜量。

二、中蜂换王的方法1.利用蜂王换王:在给蜂群更换老劣蜂王,或给新分群和失王群补充蜂王时,都必须诱人蜂王。

诱入蜂王的时候、蜜源、群势以及蜂王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等的因素,对诱入蜂王的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蜂群若失王不久,尚未改造王台或工蜂没有出现产卵之前,诱入蜂王较容易成功。

外界蜜源丰富或没有发生盗蜂的情况下,诱人蜂王容易成功。

给弱群或在夜间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蜂王安静稳重或操作轻稳,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外界气温较低或巢内饲料充足时,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在诱入蜂王之前,应对蜂群进行详细检查,将王台全部毁掉,需要更换的老劣蜂王应在前1天提走。

诱入蜂王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诱入方法。

2.利用王台换王:利用自然王台换王。

当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注意选留1个较大王台,其余王台毁除,并将原群蜂王剪翅,防止自然分蜂;利用中蜂母女交替的习性换王。

人为剪去蜂王的翅或上颚、中足的跗节,使蜂王致残,然后诱入1个成熟王台换王。

【本人结语】通常而言,中蜂的换王时间为一年一次,可采用蜂王换王、王台换王两种方法。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中蜂换王的时间和方法,大家都了解了吗?。

【推荐】养蜂换王步骤-范文模板 (12页)

【推荐】养蜂换王步骤-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养蜂换王步骤篇一:养蜂技巧—多王同巢养蜂技巧—多王同巢多王同巢就是利用母蜂繁殖。

多母蜂繁殖能合理的占用工蜂的劳动,给发展蜂群和维持大群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可以提前壮群,提前分群,消灭了蜂群窝工的损失。

多王同巢有以下几种方法:1.合并弱群:单群越冬后常容易使蜂群变弱,过去的习惯多拿它顶数,有母群就算一群,结果繁殖不起来。

有的实行合并,多是杀去多余母蜂,一群留一只母蜂,这都是不利的。

应该在春季合并大群,使用标准箱的可利用双母蜂,使用卧式箱的用3—4只母蜂同巢。

双母蜂同巢,是在一个8框群中用隔蜂板隔成两个区域,一面6框,一面2框,各带一只母蜂,各留一个巢门。

使用卧式箱的在箱中隔成3个或4个区域,4个区域中间2区为三框,外侧两区为6框,各置一只母蜂。

在蜂群出室后1—2天直接合并弱群,还可以采用两只母蜂同置一群中不用隔离的方法,使两只母蜂直接生活在一起。

几年来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优点是很多的,可以加速蜂群的恢复,克服了用小群贮备母蜂的缺点,在生产力没发展到不需要两只母蜂时,两只母蜂可以和平共处一个较长期间,到不需要两只母蜂时,往往是劣的被淘汰。

阳光蜂慧提醒您如果掌握住蜂群发展情况,到产卵达到满箱之前,提出一只母蜂,是完全可以避免损失的。

在贮备母蜂多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

2.利用贮备母蜂:利用贮备母蜂和上述道理相同,先将贮备的母蜂带2—3框蜜蜂,放在大群旁边或中间,两群间用铁纱隔板隔严。

3.多群联合:蜂群越冬成绩好的,蜂群皆有6—7框蜂数,这时可在卧式箱中隔成三个区域,每区放一群,最好中间6框,两侧各为7框。

这是集体保温、集体繁殖的一种最好方法。

4.提前培育母蜂:早春没有小群和贮备母蜂,可采用促成蜂群提前自然分群的方法,在母蜂房封口以后,使用卧式箱的,将母蜂房带4框蜂脾隔到箱边上,使新母蜂交尾,交尾成功产卵以后,即成为双母蜂群;使用标准箱的,可把母蜂带空脾及虫、卵、蛹、蜜5—6框,用隔蜂板隔到继箱上,启开隔蜂板上的巢门。

如何做到换王不断子,控制“分蜂热

如何做到换王不断子,控制“分蜂热

如何做到换王不断子,控制“分蜂热
众所周知,中蜂喜欢新王、新脾。

一般中蜂群势发展到 6~7 脾,如遇大流蜜期,群内又是产卵力下降的老蜂王,容易起“分蜂热”。

一旦分蜂,就会削弱群势,降低产蜜量。

解决这个问题,广西来宾黄善明师傅的做法是:在大流蜜期到来前,要提前培育好人工王台。

大流蜜期开始时,先将老蜂王的一侧前翅剪去1/3,待王台成熟后,将成熟王台取下,安放在靠隔板旁的边脾上,其位置应偏向巢门一侧,上框梁的下边。

此时无需关老王,仍让其正常产卵。

新王出房后,会与老王和平相处,然后外出交尾,并与老王同巢产卵。

由于群内同时有2 只蜂王产卵,蜂王信息素气味强,蜂群就不会产生“分蜂热”,从而达到维持强群采蜜的目的。

母女同巢的时间大约能维持1 个月,老王会自行消失,也有个别蜂群母女同巢的时间可以长达 6~7个月,甚至更长。

黄师傅说,根据他多年的经验,这种做法成功率在80%~90%。

即使个别群仍会发生分蜂,因为老王前翅残缺,分蜂群飞不远,老王或失或死,分出去的工蜂仍会飞回原群,不会影响群势和采蜜。

如果新王交尾失败、丢失,群内因有老王产卵,也不会成为无王群影响蜂群生产,比较保险。

来源:中华蜜蜂网。

中蜂养殖中应用囚老王换新王的办法:吴金宗

中蜂养殖中应用囚老王换新王的办法:吴金宗

中蜂养殖中应用囚老王换新王的办法:吴金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蜂蜜作为绿色营养品需求量逐年增多;而农村以科技为指导和市场作导向,种植结构得到调整,粮林草种类增多,一些有大小年之分的果树年年开花,为养蜂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开避了一条投资省,收益快的致富路。

蜂农每年在蜜粉充足期间,培育新王,更换老王,以促进蜂群质量的改善,出勤采集力的增强,群势的扩大等,来作为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的措施之一。

通常较大规模饲养产生雄蜂和王台的机会较多,每年可进行两次换王,有的蜂群根据群势和王台的种原还得进行三次换王。

为了对中蜂饲养的发展有点助益,笔者把本人和当地少数蜂农在春季用囚老王换新王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做法1.1 囚老王以蜜蜂使用的“窗齿式”囚王笼,把要更换的老王囚入笼内,挡在蜂窝中有存蜜的边框框角后,靠上隔板。

1.2 介绍王台视老王身体的大小,先囚王一夜或1~2天后,把质量好的成熟王台移进囚王群中。

在分蜂热期间可边囚王边介绍王台。

1.3 毁台基囚王群虽介绍了王台,但多数蜂群的工蜂会利用幼虫再急造王台,在新王交尾产卵前应把未被新王毁去的台基人为地毁掉。

2 体会2.1 蜜蜂用的“窗齿式”囚王笼有竹制或全塑的,每个0.2~0.5 元,来原充足,使用简单。

囚王笼空间大而圆滑,被禁老王不会爬伤脚趾和磨坏翘膀,工蜂能自如出入饲喂老王。

实践表明,年龄在0.5~1岁的中蜂王被囚上20~40天还不致死亡。

2.2 新王出房后,一群两王,以笼相隔,不出现相互咬杀或分群,不影响工蜂出勤。

经3~4 天,新王能正常外出试飞或交尾,回群后不出现围王的问题。

交尾成功后,新王正常产卵,保持强群并扩大群势,增强采集能力。

但新王交尾不成功而失王是常事,此时,把笼中的老王放出继续使用,缩短再介绍王台时造成的断子时间,或避免暂无王台而另介绍他王的麻烦。

2.3 若是还有利用价值的老王,可作为备用王。

在被囚期间,他群或他人蜂群出现失王时予以介绍使用。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OK蜜蜂论坛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OK蜜蜂论坛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OK蜜蜂论坛中蜂产业还存在饲养管理水平低,很多蜂农还是在利用自然王台分蜂,此种育王方式随意性大、不方便管理,是制约中蜂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介绍中蜂人工育王技术流程和要点,解决中蜂育王难题。

1、人工育王时间四川不同地区育王时间略有不同,一般要根据蜂群情况、外界气候和蜜粉源情况制订育王计划。

春季育王要结合当地早春蜜源如油菜花等花期,秋季育王要结合当地秋季蜜源的花期制订育王计划。

成都地区中蜂人工育王大多在年初3月份左右,利用油菜花蜜源进行春季繁殖。

2、种用蜂群的选择要有意识地选择群势强、采集力强、抗病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

对于已经选定的种群,还要考察种群亲代及祖代、同胞群的情况,最好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从蜂场中选出性能优良、具有稳定遗传性的优良蜂群。

蜂场蜂群数量越多,越容易选出质量比较好的种群。

3、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要点育王要选择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这种蜂群王台的接受率比较高,育出来的蜂王质量比较好。

中蜂育王通常采用一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最好在8框以上,并且群内有大量哺育蜂。

育王群要在移虫前1d组成,用隔王板将蜂群隔开,一边将蜂王限制在箱内产卵繁殖,另一边作为无王区育王。

育王群每隔3d要对蜂群彻底检查一次,要及时将卵虫脾调到育王区。

4、移虫育王4.1、移虫育王用具台基(可以采用塑料台基或人工台基,建议使用新鲜蜂蜡自制成的人工台基)、育王框、弹性移虫针。

4.2、台基安装与修整移虫当天将蜂蜡台基按15mm左右的间距安装在育王框上,王台数量也不要太多,每个哺育群育王数量10~15个最佳。

移虫前将安装好台基的育王框插入育王群让蜜蜂清理和修整台基2h左右,然后取出移虫。

4.3、移虫育王用的幼虫必须为选择种用蜂群的幼虫,日龄最好在1日龄左右,保持幼虫大小一致,移虫后育王框王台口向下插入育王群(蜂路要适当调小一点注意保温)。

5、交尾群的组织5.1、用交尾箱组织交尾群为了安全起见(防止由于移虫的误差,有蜂王先出房),一般要在移种用幼虫后第10d,就必须将所培育的成熟王台介绍到交尾群中。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

中蜂人工育王技术

27资源与育种2023年10月 养蜂技术中蜂人工育王技术熊成 袁春颖│文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兴城 125100中华蜜蜂是在自然环境下选择出的我国特有的本地蜂种。

中蜂适应能力强,耐寒性强,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和低温下开花的早春及晚秋蜜源植物,适合于定地及小转地饲养。

中蜂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或半人工饲养状态。

土法饲养的中蜂群只能在分蜂期或自然交替蜂王的情况下,通过自然王台培育蜂王。

虽然自然王台蜂王也能保证蜂群的繁衍和生存,但由于自然王台育王受气候、季节、蜜源、群势、分蜂期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培育出来的蜂王质量差异较大,中蜂种性难以改善,导致中蜂生产力降低,养蜂经济效益低。

自然王台中培育的蜂王是随机的,蜂王的遗传性状与亲代相近,虽然能更好保留亲代的性状,但是缺乏对优良性状选择的机会,并且培育的蜂王数量有限,出房时间不统一,不适合蜂场大规模换王。

人工培育蜂王可以根据养蜂生产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的培育蜂王,不仅可以培育出满足生产需求的良种蜂王,还可以对蜂王的数量和出房时间进行管控,方便蜂场进行人工分蜂及换王。

人工育王是中蜂饲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利用人工育王选育优质蜂王,保证蜂王具有优良的遗传性状、蜂群能维持较大群势、抗逆性强、工蜂采集力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人工育王前的准备1.父母群的选择中蜂人工育王在选择父母群时,要对全场蜂群上一年的遗传性状表现及生产性能进行全面考察,为在育王季节能更有效选出优良种群,平时要注意观察并做好各项记录。

选择具有优良种性和突出生产性状的蜂群作为父母群,种用蜂群应是蜂王产卵能力强、繁殖快、群势大、性情温驯、分蜂性弱、盗性弱、抗巢虫及抗中囊病能力强、采集力强的蜂群。

母群的选择应该要比父群的选择更严格些,同时父母群优良性状的选择要相互兼顾,使父母群性状表现优缺点能够互补,这样后代蜂王的遗传性状会比父母代更强。

父母群的血缘关系应尽量远些,要避免近亲杂交而造成种性退化,生产性能下降。

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大全

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大全

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大全蜜蜂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昆虫,其育王与繁殖技术对于蜜蜂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蜜蜂的育王与繁殖技术,包括人工育王、自然育王和蜜蜂繁殖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一、人工育王技术人工育王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提高优质蜜蜂的繁殖效果。

首先需要选择健康强壮的育王蜂后作为育王母蜂,然后将其放置在特制的育王笼或育王器中。

为了增加育王的成功率,一般都会给育王蜂后提供充足的蜂王食,并且控制好适宜的温湿度。

人工育王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宜的幼虫。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年龄在1到3天之间的幼虫,因为这个时候幼虫的营养丰富,体力健康。

将选取的幼虫转移到特制的王台或王格中,再将育王蜂后放置在王台附近。

蜜蜂会用自身的唾液和蜂蜜喂养幼虫,之后再封闭王台,等待新一代优质蜜蜂孵化。

人工育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可以培育出品质优良、蜜量丰富的优质蜜蜂,提高蜜蜂养殖效益。

二、自然育王技术自然育王是蜜蜂自身进行育王和繁殖的一种方式,不经人工干预。

蜜蜂的自然育王产生于蜂群中,通常由蜜蜂选好的优势育王蜂后进行。

当蜜蜂群体需要新一代蜜蜂时,育王蜂后会被蜂群选中,从而开始育王过程。

自然育王的过程包括孵化、成长和交配,在这个过程中,蜂群会精心照顾和保护育王蜂后。

育王蜂后孵化出来后,会离巢进行交配,然后飞回原巢,并开始产卵。

通过自然育王,蜜蜂繁殖后代的速度和数量都会相对较快。

三、蜜蜂繁殖技巧除了育王技术,合理的蜜蜂繁殖技巧也是养殖蜜蜂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蜜蜂繁殖中应注意的技巧。

1. 巢箱选择:选择合适的巢箱对蜜蜂的繁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巢箱的材质应该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通风良好,便于管理和观察。

同时,巢箱的大小要适中,以满足蜜蜂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2. 蜜蜂数量控制:保持合理的蜜蜂数量对于蜜蜂繁殖至关重要。

养殖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资源状况控制蜜蜂数量,避免过度繁殖或过少繁殖的情况发生。

3. 饲喂管理:给予蜜蜂适宜的饲料是促进繁殖的关键。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1/10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屮蜂采取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 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1 •育王的条件屮蜂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

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

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

因此,应有连续40d左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20弋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

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3d以后,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16 d以后。

因此,应在移虫育王前第17 d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

但是,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7 d,即在移虫育王前第24 d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

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特别是大量6〜8 d的适龄哺育蜂。

2种用蜂群的选择2/10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

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屮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

综合屮蜂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⑴采蜜力强、高产生产蜂蜜是饲养屮蜂的主要目的乞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屮蜂高产的保证。

因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

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框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框蜂、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框蜂的蜂群,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中蜂采取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⒈育王的条件中蜂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

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

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左40d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

因此,应有连续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20℃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

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以后,3 d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 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以后。

因此,应在移虫育王16 d 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前第17 d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但是,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

24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7 d 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

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特别是大量6~8 d 的适龄哺育蜂。

⒉种用蜂群的选择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

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中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

综合中蜂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⑴采蜜力强、高产生产蜂蜜是饲养中蜂的主要目的之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中蜂高产的保证。

因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

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框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框蜂、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框蜂的蜂群,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⑶抗囊状幼虫病的能力强在发病季节进行鉴定,选择群内没有发现病虫,或者病虫低于5‰的蜂群作为种群。

⑷吻长、体大中蜂工蜂的吻总长,在江南各省要求超过5.30 mm、长江以北各省应选超过5.45 mm,巢房内径要求达到或大于5.00 mm。

⑸迁飞性弱、性情温驯、护脾能力强对于选留种用群,除了考察以上4个方面外,还应考察其亲代及祖代的表现,也就是进行系谱考察,从而选出亲代性能优良的蜂群,使种用蜂群具有比较稳定得遗传性。

⒊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要点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高,蜂王质量好。

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1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8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 的适龄泌浆蜂。

⑴育王群的组织育王群通常宜在移虫前1 d 组成。

组织时,用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剪翅)限制在箱内一侧2~3框区内产卵繁殖,另一无王区作为育王区。

在育王区内,放2个有粉蜜的成熟封盖子脾和2个幼虫脾,幼虫脾居中。

育王时,育王框插在育王区的2个幼虫之间。

育王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6~7 d 补进老熟的封盖子脾,以增,当群内巢脾过多0.8∶1强群势。

育王群的蜂脾比例应保持在.时应适当抽出卵虫脾,以密集蜂群和减少蜂群哺育幼虫的负担。

当采用无王群培育蜂王时,要在组织育王群时就应将蜂王移去或用囚王笼囚禁后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

⑵育王群的管理①每3 d 要彻底检查和毁除育王区王台1次;②每3 d 要调整蜂巢1次,将繁殖区的卵虫脾调到育王区,将育王区的空脾和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调到繁殖区供蜂王产卵;③组织育王群的当天开始至王台封盖,每晚应对育王群进行奖励饲喂;④育王框两侧的蜂路应缩小成单蜂路(5 mm);⑤无王群育王只能哺育蜂王1次,不能连续多次进行。

培育1次蜂王后,应及时诱入王台换王或释放所囚蜂王。

⒋移虫育王⑴移虫育王用具蜂蜡台基、育王框、弹性移虫针。

⑵台基安装与修整在移虫当日,将蜂蜡台基按30 mm的间距,粘固在育王框的台基条上(最好每个台基下方垫1块小铁片,以便介绍王台时从育王框上取下王台)。

每个台基条安装7~10个台基。

在移虫前2 h ,将安装好台基的育王框插入育王群的2幼虫脾之间,让蜜蜂清理和修整台基2 h ,然后取出移虫。

⑶移虫移虫的方法与产浆移虫相同,但育王移用的幼虫为选择的种用幼虫,且日龄在18~24 h 。

虫移好后,保持育王框上王台口向下,插入育王群哺育。

当采用单式移虫时,移用的幼虫为选择的种用幼虫。

当采用复式移虫时,第1次移的虫可略大(1~1.5 d ),第2次移虫移用的幼虫为选择的种用幼虫。

复式移虫时,于第1次移虫的次日,从育王群中提出育王框,将王台中的幼虫镊除后,立即进行第2次移虫。

移入的种用幼虫在移虫后第12d就可出房,为了安全起见通常要在移种用幼虫后第10 d ,就要将所培育的王台介绍到交尾群。

⒌交尾群的组织⑴采用代用交尾箱组织交尾群①代用交尾箱中蜂的交尾箱通常采用普通蜂箱改装而成,即采用闸板将普通蜂箱的底箱纵向隔成2~4个互不相通的室,各室容纳1个交尾群,且巢门互向开设。

②交尾群组织为了安全起见通常要在移种用幼虫后第10d,就要将所培育的王台介绍到交尾群。

因此,应在移种用幼虫后第9 d (诱入王台前1 d )傍晚组织。

方法是:每个室从同1个强群中抽取1~组成的交尾群置于幽暗通风的个带蜜和工蜂的成熟蛹脾组成。

2.处,关闭1个晚上,给以18~20h的无王期。

次日早晨,把交尾群排在场地宽敞,午后有日照的地方,打开巢门时又立即用纸团轻轻塞住,让蜜蜂咬穿纸团出巢,以促使蜜蜂重新认巢,减少蜜蜂返回原巢。

待中午开箱检查,并毁除王台,然后诱入所培育的成熟王台。

如发现蜜蜂返回原巢较多,可通过紧脾和补充幼年蜂解决。

⑵利用原群组织交尾群①原群直接组织交尾群在诱入王台的前1 d ,将原群蜂王杀死,或关在囚王笼中置于箱内后部底板上,待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处死。

②原群隔小区组织交尾群在诱入王台的前10 d 左右,在原群蜂箱的侧壁开设1个小巢门,让蜜蜂自由出入。

在诱入王台的前1d,用闸板具侧巢门的一侧隔出1~2框小区,作为“交尾箱”。

小区内调入1~2个带蜜和工蜂的成熟蛹脾组成交尾群,于次日检查交尾群,毁除王台,并诱入所培育的王台。

⒍王台诱入在移种用幼虫后第10d,就要将所培育的王台介绍到交尾群。

方法是:提出交尾群巢脾,用食指在巢脾中上部空处轻轻压出1个凹坑,然后保持王台自然方位将王台基部轻按牢在凹坑处,让王台的前端凸出脾面即成。

然后,将巢脾插回原位,并保持凸出)5mm个单蜂路(1的王台前端与相邻巢脾的脾面或箱壁保持.距离。

诱入王台时应注意:①提取育王框时不得抖动,以免损伤王台中的蜂王;②在提取王台、处理王台和诱入王台时应小心避免过大震动;③王台提取过程应尽可能保持王台自然方位;④为保护王台部受蜜蜂破坏,可采用王台保护圈诱入王台,或用锡箔纸包住王台(王台前端露出)然后诱入。

⒎交尾群管理要点①排列分散,尽可能利用地形地势,以便处女王和工蜂认巢;②保持群内饲料充足;③交尾群检查一般在蜜蜂出巢前或归巢后检查,避免在蜂王婚飞时间开箱;④检查内容包括蜂王是否存在、蜂王是否交尾、蜂王是否产卵、贮蜜情况、蜂数情况等,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⑤检查交尾群时,要轻稳,避免惊扰处女王,防止处女王受惊起飞;⑥尽可能缩小巢门,缩短检查时间,防止盗蜂;⑦检查多室交尾箱群时应用覆布盖住同箱其它交尾群,避免同箱处女王误入它群造成损失和避免惊扰同箱其它交尾群;⑧适当采取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交尾。

⒏中蜂控制交尾在蜜蜂人工育王中,常常采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生殖隔离等措施来实现预定的良种组配目的。

空间隔离根据处女王婚飞的范围设确定交尾场远离其它蜂场的距离,使得所培育处女王只能与所培育雄蜂交配。

据观察,蜂王婚飞的半径平原可达18.5km,山区可达5km,所以设在平原的交尾场与其它蜂场的距离应在36km以上,而设在山区的交尾场与其它蜂场的距离应在10km以上。

时间隔离在其它蜂场的蜂群未出现雄蜂的季节,提前培育种用蜂王和雄蜂达到控制交配目的。

通过合并蜂群组织育王群和雄蜂培育群,提前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并在其它蜂场雄蜂未出现前完成所培育蜂王的交配。

生殖隔离中蜂与西方蜜蜂时2个不同的蜂种,在自然界不发生杂交。

因此,可将中蜂的交尾场设置在只饲养西方蜜蜂的地区。

二、中蜂换王⒈换王时期⑴常规换王1年换1次王:春季3~4月份1年换2次王:春季3~4月份1次,秋季10~11月份1次⑵结合蜂群断子治病换王中蜂囊状幼虫病高峰期,用王台换王,使得蜂群有20d的断子期,阻断寄主,有利治病。

⑶结合采蜜期新王采蜜换王,将原群蜂王除去或囚禁,诱入王台换王。

15d在流蜜期前采蜜期到来时,新王刚好产下一些子,从而激励蜂群采蜜,可活较高产蜜量。

⒉换王方法⑴利用蜂王换王:在给蜂群更换老劣蜂王,或给新分群和失王群补充蜂王时,都必须诱人蜂王。

诱入蜂王时的气候、蜜源、群势以及蜂王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等的因素,对诱入蜂王的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蜂群若失王不久,尚未改造王台.或工蜂没有出现产卵之前,诱入蜂王较容易成功;外界蜜源丰富或没有发生盗蜂的情况下,诱人蜂王容易成功;给弱群或在夜间诱入蜂王容易成功;蜂王安静稳重或操作轻稳,诱入蜂王容易成功;外界气温较低或巢内饲料充足时,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在诱入蜂王之前,应对蜂群进行详细检查,将王台全部毁掉,需要更换的老劣蜂王应在前1d提走。

诱入蜂王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直接诱入法方法一:大流蜜期间,于傍晚先向无王群喷些蜜水或糖水,然后手沾蜂蜜,轻轻捉住蜂王胸部或翅膀,从将蜂王直接放在框梁上,让蜂王自行爬入蜂团。

方法二:在黄昏或夜间,将无王群的蜜蜂逐脾抖人蜂箱,并喷较多的蜜水,趁工蜂混乱时将蜂王从巢门口放入,随工蜂爬入蜂箱。

.方法三:于傍晚将蜂王连同1个带蜂子脾,直接放在无王群的隔板外50~100 mm的处,并喷些糖水。

次日将提到隔板内合为1群。

②间接诱入法用铁纱扣王笼将蜂王扣在无王群的蜜脾上。

1~2 d 后检查接受情况,若发现纱笼外面工蜂不多,且通过纱笼饲喂蜂王,表明蜂群已接受蜂王,此时可以轻轻打开纱笼放出蜂王。

⑵利用王台换王①利用自然王台换王当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注意选留1个较大王台,其余王台毁除,并将原群蜂王剪翅,防止自然分蜂。

②利用中蜂母女交替的习性换王人为剪去蜂王的翅或上颚、中足的跗节,使蜂王致残,然后诱入1个成熟王台换王。

中蜂围王及其处理中蜂容易失王,也容易围王,工蜂产卵给蜂群管理上造成诸多麻烦。

此种现象多发生在春夏之间(3一7月),这是中蜂个性暴躁、敏感的一种正常反应。

当蜂群偶然受到内在与外来刺激之后,蜂王惊恐不安,部分工蜂就将蜂王层层围困,形成一个蛋黄似的小蜂团,使蜂王窒息死亡或残废,如不及时挽救就将成为无王群,工蜂很快衰老,群势下降和发生工蜂产卵,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