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D.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不同沉积岩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环境。读某地沉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判断,页岩的岩性是
A.松软易蚀B.坚固致密C.富含矿物D.容易断裂
25.推测该沉积剖面形成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是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上升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5.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河水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6.死海湖区上空多浓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①B.②C.③D.④
33.袭夺后,两河山区段发生的变化是( )
A.M河河床侵蚀加强B.M河汛期提前
C.N河水位变化加大D.N河阶地发育停止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4.该沉积岩层
22.塑造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岩层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其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5 含答案
微专题5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地质构造的类型(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表形态的成因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图: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响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A级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读与应用(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褶皱断层造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貌 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C 级方法技巧岩层新老关系的判定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存在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存在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配套文档:必修Ⅰ第3章 第8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 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 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矿物有规律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物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石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A .②→⑤→①→④ B .②→④→⑥→① C .②→④→①→⑥ D .②→④→③→⑤ 2.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砾岩、大理岩 B .页岩、石灰岩 C .砂岩、玄武岩 D .石英岩、花岗岩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矿物是具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些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称为矿石;岩石及其中的矿产组成地壳。
第2题,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应为沉积岩,四个选项中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为沉积岩。
(2016·金华月考)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按成因分,图中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D .变质岩4.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答案 3.C 4.C考点二 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包括地质循环和岩石的转化,结合起来可用下图表示:1.地壳物质循环图的读图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020山东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点11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2)地质地貌因素 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流水的溶蚀和堆积作用 ,如喀斯特地貌。 ②地势较高地区:往往表现为 风化、侵蚀、搬运 作用。 ③地势较低地区:往往表现为 堆积和固结成岩 作用。 ④地势差异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 流水的侵蚀 作用。 ⑤沿海地区:多 海浪作用 ,常见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湾侵蚀地貌和沙滩等海浪堆积地貌。 (3)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覆盖率高者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以上变式图中,①指向岩浆岩——代表冷却凝固作用,②指向沉积岩——代表外力作用, ③指向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④指向岩浆——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9 岩石圈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考法1 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分析
例1[浙江选考2018年4月·22~23]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 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 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题。
④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 皱隆起上升,是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 邻地区地壳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 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右图中⑤晚 于所有沉积岩形成时间。
考点9 岩石圈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考法1 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分析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关键是判断出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大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 向岩浆。(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 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并且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几种岩石转化的变式图如下所示:
高中地理考点解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考点解读】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要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岩石的分类,即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其次要了解每一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这需涉及各种地质作用。
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第四,从“过程”来看,需要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
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可用下列两图来表示:【考题举例】(2007年海南)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回答11~12题。
1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答案】11.D 12.B(07年上海地理卷)(二)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用书:红对勾讲与练 2.3
(1)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2)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 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破题关键】 第(1)题,图示区域为温带,且山峰不太 高,不会有大量的冰雪融水。瀑布落差受到发育时间长短、 河床岩性、河流水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中的湖泊位于 坡地上,火山口蓄水形成的湖泊一般分布在山顶。第(2)题, ③处基础设施完善,靠近露营地,是游客逗留休息的地方, 适合建游客中心。②处靠近公路,远离游客逗留区,适合建 加油站。④处靠近露营地,基础设施齐全,适合建餐厅。① 处离景区有一定距离,视野开阔,建巡防站便于机动,且对 游客的游览活动影响小。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 等。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地先 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到侵 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 入形成了花岗岩,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012· 广州市调研)读三大类岩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 a、b、c 分别是( ) A.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B.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C.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满分解答】
(1)D
(2)C
Hale Waihona Puke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表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冲刷地面,使河床加 侵 瀑布、 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 深、加宽,形成“V”字 蚀 烈表现;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流 形谷 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水 河流中下游地区, 泥沙淤积则形 作 流水在搬运侵蚀后的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用 沉 产物的过程中,由于流 洲;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大量碎 积 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 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形成山麓 便逐渐沉积起来 冲积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2 地壳运动
主题12地壳运动(2020·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灰岩、页岩、粉砂岩→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
据此①②③④按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④①②③,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更为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也是起伏不平的,图中呈现的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而长期的外力侵蚀说明当时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较弱,地壳运动稳定,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覆的砂砾石层。
故选C。
(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流水的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图中四处只有①河谷地区有石灰岩分布,选A。
第4题,图中侵蚀面、砂砾岩和砂岩、花岗岩没有受到断层影响,说明均形成于断层之后,故A、B错误,D正确;现代河谷没有沿断层发育,C错。
(2020·天津地理)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研析考情解密高考高考题涉分考点题型难度命题情境设问特征考情报告2021广东卷,15~166分外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中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流速、水深示意图层层递进,推理判断[命题分析]近几年高考题考查了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两个考点,通过分析涉及的考题,明显偏重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多以区域外力作用地貌分布图为素材。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均有,以选择题为主;题目难度在题组内基本依次加大,以中档题目为主,也有区分度较大的难题出现。
2021全国乙卷,37(2)6分外力作用与地貌综合题中三河镇的形成成因探究2020全国卷Ⅲ,7~88分内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易某地地质剖面图推理判断2020全国卷Ⅱ,3724分内力作用与地貌综合题中金沙江云南段示意图成因探究2020全国卷Ⅰ,3724分外力作用与地貌综合题中某区域玄武岩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分布图推理判断2019全国卷Ⅰ,9~1112分外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中堆积性游荡河道层层递进2019全国卷Ⅱ,9~1112分外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中山前平原地表变化并列设问2019全国卷Ⅲ,3722分外力作用与地貌综合题难河流断面演变成因探究2018全国卷Ⅲ,6~78分内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易贝加尔湖成因探究2018全国卷Ⅰ,6~812分外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中河段断面上沉积物层层递进、推理判断[核心素养]重点考查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1.区域认知:各圈层的分布及结构特征。
2.综合思维:以三大岩石的成因为基础,通过绘制岩石转化过程图,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环节及过程。
3.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地壳物质循环图示的判读,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并树立圈层联系的思想。
考点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的变化。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嫦娥三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区和巡 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信息。 5.影响月球表面环境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A
【例题】读图,完成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 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 成因。(6分)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 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喷出岩:玄武岩
喷出:玄武岩
岩
浆
岩
侵入:花岗岩 的
形
岩浆
成
过
程
(2)沉积岩 (注:煤、石油存在于沉积岩中 )
形成:裸露岩石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特点
具有层理结构 (一层一层的沉积) 常含有化石(可用来判断岩层的新老)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的形 成过程
(3)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典型的变质岩有哪些?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 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 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左图示意太行山区 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右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2)描述太行山“曲峡” 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 区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 显,曲流发育; 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 切作用增强,但保留了曲流的 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 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右图)
读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A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微专题12: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微专题12: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命题规律分析】【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⑴C ⑵A【解析】第(1)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第(2)题,图示意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只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考点透析】一、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示例】(2013·上海卷,5、6,4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含解析
考点18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考点热度★★☆☆☆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及用途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2.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巧妙掌握三个突破口(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3.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作用,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4.万变不离其宗,变式再多,本质不变地壳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解各变式中号码代表的意义: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答案】1.D 2.A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3.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二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沉积岩
重
熔
再 生
变质作用 岩浆岩
作
用
岩浆
技能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3.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
技能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应用
右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 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 海。请回答(1)~(2)题。
板块张裂 移动
(生长边界)
方向板块相撞 (消亡边界)Fra bibliotek大洋板块与
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陆
大陆板块相撞
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与 形成 裂谷、海洋、 大洋 海沟 (B)、 海岸山脉
地貌
中脊 (海岭)(A) (C)、海沟岛弧
巨大山脉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 喜马拉雅 山脉、
举例
大西洋中脊
部岛弧、海沟
(2)褶皱受到侵蚀 后,背斜顶部受到 张力,岩层变得破 碎,易受侵蚀而成 为谷地,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力,岩层 变得紧实不易受侵 蚀而成为山地《这 就是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叫做地形 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注意: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 的受的外力差异都是侵蚀
断层
1 断层形成过程(受挤压力或是张力过大)、 断层的两个要素(岩层要断裂,同时岩层要 沿断裂面有错位)
变质岩
注 意
形成变质岩的已有岩石是三种岩石(岩浆 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任意一种或是
综合多前种两种岩石的形成,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
固形成,而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3、2 变质岩(很多玉石)的类 型
原有岩 变质后
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解析】第⑴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
第⑵题,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C ⑵A【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考点规律揭秘]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示例】(2013·上海卷,5、6,4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
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第⑵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
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答案】⑴C ⑵C【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5?上海卷,13、1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3.(2014·上海卷,11,2分)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 石灰岩B. 片岩C. 板岩D. 石英砂岩(2013·江苏,8,2分)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4题。
4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泉州五校高三联考】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
据此回答1~2题:1.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2.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2015·烟台市莱州一中期末考试】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c→b→d→a→f→e B.b→a→c→d→f→eC.a→b→c→d→e→f D.d→c→b→a→f→e4.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2015·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天山大峡谷(图甲)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
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
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
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乙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6.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A.甲 B.乙 C.丙 D.丁【2015·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中期中】下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精致拱门”景点,年均降雨量为250 mm,约三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据资料完成7题。
7.“精致拱门”景点的岩石类型为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2015·重庆调研抽调二】图为某地理爱好者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片,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9.图中岩石形成的条件是A.风沙沉积B.河流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2015·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调研一】左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2中岩石类型属于图3中的()A.甲B.乙C.丙D.丁11.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A.④一⑦一③B.②—③—④C.⑥一①一③D.③—④—⑤二、综合题12.【2015·北京丰台一模】图示意白石山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大理岩由沉积岩高温变质而形成。
说明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
13.【2015·年济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钻石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
A国被称为“钻石之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
钻石的出口为该国带来了财富,而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1)每年5~10月为A国的雨季,降水丰富,说明此时降水形成的条件。
(2)写出钻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分析该国钻石采集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自然原因。
(3)当地人在河流汛期之后进行钻石的采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3年高考真题]1.D2..D【解析】第1题,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
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
D正确。
第2题,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
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
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
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
D正确。
3.D【解析】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观,不符合题意;片岩是变质岩有片状结构,板岩有板状结构,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
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剪强度低,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答案为D.4.B【解析】甲处的金刚石为流水搬运并沉积于此,依河流流向,排除①和④;又知金刚石形成于高温、高压、缺氧的环境下,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等岩浆岩中,其他都是被河流等搬运过去的。
根据图①、③、④均为沉积岩类,不符合金刚石的形成条件,②处为岩浆岩,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创新预测试题]1.A2.B【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信息“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可知,天柱山风景的岩石是岩浆岩。
结合岩石转化图可知,丁为岩浆,甲为岩浆岩,A正确。
第2题,天柱峰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花岗岩初露地表,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
B正确。
3.A4.B【解析】第3题,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先固结成岩,再受到内力作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所以A正确。
第4题,从上题中分析狗头石或骆驼石属沉积岩,所以B正确。
5.C6.A【解析】第5题,由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判定是沉积岩,而洞穴成因可能是流水侵蚀,C正确。
第6题,右图中甲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
该峡谷主要岩石是沉积岩,所以A正确。
7.A【解析】第7题,岩层有层理,且材料说几亿年前是海洋,所以沉积作用较强,是沉积岩,A正确。
8.C 9.B【解析】第8题,结合图片岩石中存有的大量大小不一的碎石,可推知该岩石属于沉积岩。
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岩石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和风力沉积不温吻合,应属于河流沉积条件下形成。
10.C 11.A【解析】第10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
第1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12.【答案】岩浆活动导致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
【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从大理岩形成、变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3.【答案】 (1)5—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此时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充足;地势西低东高,地形抬升,形成迎风坡;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