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检测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河中石兽》同步测验一、单选题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xiǎn)惟吾德馨(xīn)溯流逆上矣(sù)B.愿为市鞍马(wèi)赏赐百千强(qiáng)可爱者甚蕃(fān)C.可汗大点兵(hán)啮沙为坎穴(niè)僧募金重修(mù)D.湮于沙上(yān)康肃忿然曰(fèn)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濯清涟而不妖B.阿姊闻妹来决眦入归鸟C.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据理臆断欤D.卿言多务湮于沙上3.下面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棹,zhào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hóng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xiān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柝,tuò4.下列对《河中石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而且作者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判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

C.文中写了两次“笑”: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是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判断。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

纪昀,字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四库全书》。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

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下《河中石兽》同步检测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3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每空1分)⑴一寺临.河干.临:_____________ 干:_____________⑵山门圮.于河圮:_____________⑶阅.十余岁阅:_____________⑷二石兽并.沉焉并:_____________⑸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_____________ 究:_____________⑹盖.石性坚重盖:_____________⑺求之下流,固颠..固:_____________ 颠:_____________⑻但.知其一但:_____________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⑴如是.再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9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于沙上啮.沙溯.流逆上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于河(3)阅.十余岁(4)求.石兽于水中(5)竟.不可得(6)曳.铁钯(7)尔辈不能究.物理(8)众服为确论..(9)然则..天下之事(10)可据理臆断..欤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4.下面《河中石兽》句中括号内所补充的省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石必倒掷(于)坎穴中B.(僧人)求石兽于水中C.一讲学家设帐(之)寺中D.(石兽)湮于沙上三、解答题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7.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

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

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 -测试题24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⑶湮.于沙上(湮:)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众服为.确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

(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部分:(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测试题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测试题 (1)

24 河中石兽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如是再啮.( )(7)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 1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2)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 2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 3 -(1)本文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体小说集。

(2)《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6~10题。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2)竟.不可得(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4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8.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9.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答:- 5 -10.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3题。

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检测2份(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同步检测2份(含答案)

25.河中石兽 同步检测(一)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选自《____________》,作者 ,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朝代)学者、文学家,曾任《 》总纂修官。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 (2)山门圮.于河( ) (3)阅.十余岁( ) (4)求.石兽于水中( ) (5)竟.不可得( ) (6)曳.铁钯( ) (7)尔辈不能究.物理( ) (8)众服为确论..( ) (9)然则..天下之事( ) (10)可据理臆断..欤( ) 3.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不亦颠乎B. 曳铁钯C. 尔辈不能究物理D. 卿今当涂掌事。

4.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闻之笑曰A. 一老河兵闻之.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 其反激之.力D. 无丝竹之.乱耳。

5. 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 果/得于/数里外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24河中石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检测:24河中石兽

24__河中石兽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河干.(gān)圮.(pǐ)棹.(zhào) 铁钯.(pá)木杮.(fèi) 湮.(yān)啮.(niè) 溯.(sù)流【解析】注意“棹”的声母是“zh”不是“z”;“钯”不要读作“bǎ”,“杮”不要读作“sh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解析】前三项均为代词,最后一项为助词“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C.果得/于/数里外D.然则/天下之事【解析】C项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果/得于/数里外。

4.按要求填空。

(1)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十六岁。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

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

根据文化常识和数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__一百四十一__岁。

(2)“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

传说清代名士纪晓岚一次出游,见清泉汩汩,小溪潺潺,风景甚是怡人,便驻足欣赏。

又见一位老樵夫在溪边休息,恰逢其小女送饭而来。

如此情景令纪晓岚心头一动,随口吟出一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

”没想到老樵夫听了也应声对出一联:“山石__岩__下古木__枯__,此木为__柴__。

”纪晓岚听罢,与老樵夫相视而乐。

请根据对联与汉字的知识,将老樵夫对出的一联补充完整。

【解析】(1)上联中两个甲子年是一百二十岁,再加上“三七岁月”即二十一岁,所以是一百四十一岁。

下联中“古稀双庆”即是两个七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所以也是一百四十一岁。

(2)上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将“白水”组成“泉”字,将“女子”组成“好”字,将“少女”组成“妙”字。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河中石兽》同步检测试卷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庙门圮于河 (.曳铁钯 (.))棹数小舟 (.为狂涨携之去.())是非木杮 (.)可据理臆断欤(.)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庙门圮于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十余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转转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以下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尔辈不可以究物理..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但知其一.古义: 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用“ / ”给下边的句子区分朗诵停留。

( 划一处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狂涨携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庙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以下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部编版《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年部编版七下语文(附答案)
10.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总分值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溯流:逆流。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二石兽并沉焉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石必倒掷坎穴中D.可据理臆断欤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根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根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B项“暴涨〞在这里动词作名词用,指洪水。
16. 为什么老河兵能得出正确结论,怀丙能够捞出铁牛?结合语段〔一〕〔二〕谈一谈你的收获。
【答案】13. D
14.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15.①讲学家的笑,显示出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觉高明而轻视他人的性格特点。②老河兵的笑,显示出老河兵对讲学家的否认,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8.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 . 卿(qīn)今当涂掌事B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xié)!C . 即更(gèng)刮目相待。

D . 肃遂(suì)拜蒙母。

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 .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3. (2分)选择正确的翻译()永之人争奔走焉A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B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从这里逃走。

C . 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地到郊外奔走。

4. (2分)(2017·海南)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B .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一则童话故事,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C .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D . 《范进中举》塑造了一位热衷功名、懦弱无能而又圆滑世故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5. (2分)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A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B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 . 佛印绝类弥勒。

D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 (2分)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闻之笑曰B . 当求之于上流C . 一老河兵闻之D . 其反激之力7. (2分)(2017·临沭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寒噤(jìn)瓦砾(lì)镂(lóu)空匀称(chèng)B . 拂(fó)晓嶙(lín)峋阻遏(è )蟠(pán)龙C . 绥(suí)靖刹(shà)那轩(xuān)榭纳粹(suì)D . 丘壑(hè)仄(zè)歪帷(wéi)幕荒谬(miù)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 .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3. (2分)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4. (2分)(2015·朝阳)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 .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词、散文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醉翁亭记》都是他的作品C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栖(xī)息嫌恶(wù)酝酿(niàng)头晕目眩(xuàn)B . 厄(è)运喑哑(yīn)狩猎(shòu)忍俊不禁(jìn)C . 篡夺(cuàn)主宰(zǎi)禀告(bǐn)玲珑剔透(tī)D . 芊芊(qiān)荫蔽(yīn)着(zhuó)落苦心孤诣(yì)2. (2分) (2018七下·江门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________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________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__________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A . 传播捍卫聚集B . 传递保全凝聚C . 传递捍卫凝聚D . 传播保全聚集3. (2分)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人。

二、字词书写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纪昀.(_____)圮.于河(_____)棹.数小舟(_____)曳.(_____)铁钯.(_____)木杮.(_____)湮.于沙上(_____)啮.沙(_____)溯.流逆上(_____)臆.断欤(_____)三、句子默写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4.(题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______)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______)⑶湮于沙上(湮:______)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______)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______)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各划两处)(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果得于数里外古文阅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4课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4课河中石兽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chuò) 据理意断B.曳.铁钯(zhuài) 暴涨.(zhǎng) 募金重修C.湮.于沙上(yān) 啮.沙为坎穴(niè) 沙性松浮D.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huò) 不亦癫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流星雨,8点钟小明不期而至....,准时到达了约定地点。

C.这个杀人犯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D.对于家长的反对态度,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B.《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4.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5.下面句子与画线句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A.怎能让人扼腕叹息? B.难道能让人扼腕叹息?C.让人扼腕叹息。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B.山门圮.于河圮:倒塌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D.湮.于沙上湮:消失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亦颠乎B.曳铁钯C.尔辈不能究物理D.卿今当涂掌事。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闻之笑曰A.一老河兵闻之.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其反激之.力D.无丝竹之.乱耳。

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果/得于/数里外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鸡年春节已经过去,你还记得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情景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①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②小小的对联融合了大文化③据历史记载,英国女王送了光绪皇帝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④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B.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C.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D.湮.于沙上湮:消失
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亦颠乎
B.曳铁钯
C.尔辈不能究物理
D.卿今当涂掌事。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闻之笑曰
A.一老河兵闻之.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其反激之.力
D.无丝竹之.乱耳。

4、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果/得于/数里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①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②小小的对联融合了大文化
③据历史记载,英国女王送了光绪皇帝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④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1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出门圮.于河()
(2)求.二石兽于水中()
(3)尔辈不能究.其物理()
(4)可据理臆断
..欤()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第1题1分,第2题2分)
(1)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 。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

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

4.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
注:①瞑,通“眠”。

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

薮,湖泽通称。

③緼,乱麻绳。

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④叹其以诈相笼.()
2.翻译下面的语句。

(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译:。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答: .。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2 分)
答: .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B 2、C 3、A 4、B 5、D 6、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倒塌
(2)寻找
(3)研究、探求
(4)主观地判断
2.(1)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3.D,除了根据“物理”判断之外,更应该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
4-D
(二)课外阅读
1.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

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4.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

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 2 分。

共 2 分。

写法、作用各占 1 分。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