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考试常识热点预测之经济学名词

合集下载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经济类高频考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经济类高频考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经济类高频考点经济1.世界贸易组织(WTO):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WTO前身是1947年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2011年12月,俄罗斯加入WTO。

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

2.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九大主要任务之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3.收入分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基尼指数:是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后者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营改增:试点范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首个试点城市为上海,现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含厦门市)、湖北、广东(含深圳市)。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实质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量;物价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反之) 应对通货膨胀对策:提高税收、减少财政补贴、财政投资、控制国债;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卖出政府债券(通货紧缩反之)6.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见的经济常识经济常识在中属于必考内容,既直接出现于常识部分,也会出现于资料分析部分。

了解掌握常见的经济常识概念,无疑对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有巨大的帮助。

下面,文都网校公务员频道小编就给考生普及中常出现的经济常识。

一、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为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品支出总额×100%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一个家庭收入越多,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越少。

同理,一个国家越穷,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国家越富,比例越小。

三、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两者可简单区别如下: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公民所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的GNP,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美国的GDP。

对常见的经济常识有一定的了解,考生在面对特别是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手忙脚乱了。

四、理性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理性人假设:做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该假设的前提一是主体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主体能够计算出各种选择的结果。

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活动中的员工都是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既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又有对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的需求。

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经济热词和人物考点预测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经济热词和人物考点预测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经济热词和人物考点预测【导读】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事业单位经济常识冲刺提分——经济热词和人物考点预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2017年上半年的事业单位考试正向我们走来,在事业单位经济常识部分,经济热词和经济人物一直是考试的热点,这部分内容常结合一些新出现的经济学名词或应用来考。

比如近年来常考的“熔断机制”、“绿色金融”、“全要素生产率”等。

为提高大家复习的针对性,笔者对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有关经济热词和经济人物的考点做一个梳理,助大家备考一臂之力!一、经济热词1.熔断机制(1)定义:熔断机制,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2)背景: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爆发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之内重挫508.32点,跌幅达22.6%,由于没有熔断机制和涨跌幅限制,许多百万富翁一夜间沦为贫民,这一天也被美国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

2.绿色金融(1)定义: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2)特点: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

3.CPI、PPICPI:消费物价指数。

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CPI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出台与力度,如央行是否调息、是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

同时,CPI的高低也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变化。

PPI:生产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4.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59%为贫穷;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017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热词辨析一

2017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热词辨析一

2017事业单位考试之经济热词辨析一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题型是很重要的组成部门。

对经济的考查越来越与时俱进,出题人喜欢将当前新闻里、生活中老百姓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热门词汇出成题目。

为了更好地备战2017事业单位考试,我们来对几个经济热词如P2P、P2C、O2O、B2C、B2B、C2C进行一下辨析和理解。

一、P2P概念P2P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P2P是“Peer-to-Peer”的简写,个人对个人的意思,P2P借贷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在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

P2P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是纯粹的P2P,在这种平台模式上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资金借贷双方更好的进行资金匹配,但缺点明显,这种线上模式并不参与担保;第二种是债权转让模式,平台本身先行放贷,再将债权放到平台进行转让,很明显能让企业提高融资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现资金池,不能让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二、O2O到底是什么呢?O2O是目前微信二维码营销的超火概念,即On_line_To_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上结算,很快达到规模。

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O2O的优势:O2O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

通过网购导购机,把互联网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

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

同时,O2O模式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O2O营销模式的核心:O2O营销模式的核心是在线预付,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是某次消费得以最终形12成的唯一标志,更是消费数据唯一可靠的考核标准。

其是对提供online 服务的互联网专业公司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自身才可能从中获得效益。

公务员中能用到的经济学术语解释

公务员中能用到的经济学术语解释

经济学术语解释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

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

3%。

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

70元的货品及服务。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 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

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

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

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

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

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

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017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之最新经济热词辨析

2017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之最新经济热词辨析

2017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之最新经济热词辨析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是很重要的组成部门。

现在对经济的考查越来越与时俱进,出题人喜欢将当前新闻里、生活中老百姓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热门词汇出成题目。

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事业单位行测技巧之最新经济热词辨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P2P概念P2P借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P2P是Peer-to-Peer 的简写,个人对个人的意思,P2P借贷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P2P公司)在收取一定服务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模式。

P2P模式第一种是纯线上模式,是纯粹的P2P,在这种平台模式上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资金借贷双方更好的进行资金匹配,但缺点明显,这种线上模式并不参与担保;第二种是债权转让模式,平台本身先行放贷,再将债权放到平台进行转让,很明显能让企业提高融资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现资金池,不能让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二、O2O到底是什么呢?O2O是目前微信二维码营销的超火概念,即OnlineTo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上结算,很快达到规模。

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O2O的优势:O2O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

通过网购导购机,把互联网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

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

同时,O2O模式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O2O营销模式的核心:O2O营销模式的核心是在线预付,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是某次消费得以最终形成的唯一标志,更是消费数据唯一可靠的考核标准。

其是对提供online服务的互联网专业公司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自身才可能从中获得效益。

三、B2C的概念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商对客。

公务员考试常考经济学名词

公务员考试常考经济学名词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考经济学名词1.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2.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

如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等。

4.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当一定期间的产量增大时,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会按比例相应增多,所发生的成本也会按比例增大,故称为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等于总成本减固定成本。

5.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越来越小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人们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真题链接】下列人证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A【解析】覆水难收反映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因为沉没成本是你无论选择做什么,都是不可避免的东西,故A选项说法错误;所谓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一山不容二虎可以体现,故B选项正确;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故C选项说法正确;负外部效应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

公务员考试常识之“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

公务员常识积累之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一、牧童经济这个经济学名词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大家想一想小孩放牧的话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一般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且只管自己家的羊群现在吃饱了就可以了,不管之后带来的影响。

由于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长此以往的话,就会造就牧场的承载能力远远低于放牧的羊群数量,对于环境一定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把像牧童放牧式的这种掠夺式资源开发,破坏式利用发展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牧童经济,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些公司为了自己的发展无限制开发我们的自然资源,同时这种行为同样反映了我们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缺陷。

二、丰收悖论对于我们农名来说,我们觉得丰收了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比较大的收益,但是悖论说明就是违背了我们一般的认识,也就是丰收了,但是没有带来很大收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的人可能说是有一些人炒期货,所以农民收益少。

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想想,不管农民生产多少,农产品有多便宜,但是我们对他们的需求量是有限的。

因此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个名词有关叫做需求价格弹性有关,也就是说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当你特别想吃某个东西的时候,比如冰激凌或是方便面,你是第一口最满足,还是最后一口最满足?当然是最后一口,而且你会发现随着吃得越多,你的满足感会越来越低。

(比如罗斯福与记者的故事)。

因此,我们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是递减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四、边际报酬递减这是从生产者角度出发的,比如你是一个服装厂的老板,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率,你不断招人,当你的人数从10-20-30-50增长时,你的收益慢慢增加,但是当人数过多时100人时,由于人数过多,人员之间的推诿或是浪费,这样的话生产效益会开始减少。

因此,我们把其他条件不变,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它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先是增多,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少的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或是边际产量递减。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常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常识,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常识1.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储备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乃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

2.隧道效应: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收入差距会快速拉大,但全部社会可能对此持相当宽容的态度,由于大部分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自身也能从经济发展中获益。

3.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运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应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4.二八定律: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安稳原则。

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5.棘轮效应:也叫制轮作用,其指人一旦形成某种消费习惯就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调剂。

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少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肯定性作出公道的预期,常常是通过视察周围人群的行动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动。

“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动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动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7.搭便车效应:是指个人支付本钱获得的收益被集体中的其他成员免费分享的现象。

由于个人支付全部本钱而只享受较少的收益份额,因此集体中的理性个人没有动力去提供公共物品。

并且组织规模越大,公共物品越是供货给缺少。

8.挤出效应:是指一个市场里,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变化,导致部分资金从本来的预支中基础,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知识点: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

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知识点: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

行测常识判断经济知识点:常考经济学名词释义1500字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涉及了很多名词和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经济学名词的释义。

1. 供给和需求: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卖方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指的是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的额外成本,边际效益是指生产或消费的额外效益。

决策者通常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做出最优决策。

3. 弹性: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不敏感,则称之为不弹性;如果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则称之为高度弹性。

4.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可以控制价格和产量。

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方,竞争力度较强,价格和产量由市场供求决定。

5. GDP: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

7.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

8.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使用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使用税收和开支来影响经济活动。

9. 租金、利息、工资和利润:租金是指土地所有权的收入,利息是指资本(如债券、存款)所有权的收入,工资是指劳动力的报酬,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

10.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成本相对较低,有竞争优势。

以上是一些经济学常考的名词释义,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提高我们的经济素养。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是行测常识判定部分的常考内容,而经济学知识中的经济学名词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锐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少弹性或低弹性。

常见的富有弹性的商品有奢侈品、有替换品的商品等,常见的缺少弹性的商品有生活必须品、无替换品的商品等。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疫情”影响下,交通物流等因素可能影响部分商品价格显现短暂波动,但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影响较小,属于缺少弹性商品,需要大家注意。

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应居民家庭一样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形的宏观经济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终究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干,同时在全部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当CPI涨幅大于3%时,意味着产生通货膨胀,CPI涨幅大于5%时,意味着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202X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三、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写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

其主要描写的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伏GDP2%。

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依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伏GDP低4%。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

7.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

8.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9.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10.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1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1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3.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14.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15.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1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7.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科目,涉及到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在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将有助于考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也将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

下面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主要涉及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总量关系和政府宏观调控。

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为和决策,主要关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个体决策等问题。

两者联系紧密,互相制约。

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因资源稀缺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以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为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稀缺性、选择成本、机会成本、效率与公平等。

3.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主张主动依靠市场力量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计划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政府或中央计划机构主导和控制的一种经济体制,主张主动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实践中各有优缺点,各国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体制。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受价格、收入、替代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

2. 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成本、技术、收入和预期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

3.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和供给的数量相等,市场出清。

价格调节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通过影响需求和供给的数量,使市场自动回到均衡状态。

第三章: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1. 市场结构的类型和特征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双边垄断市场等。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组织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它对于公务员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的三个知识点,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重点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公务员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便评估经济增长和国家财富的状况。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给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给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例。

公务员需要了解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就业。

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重点关注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等微观经济主体。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行为的关系。

公务员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商品供给量的影响,以便进行市场监管和调控。

2.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投资所导致的额外收益(或成本)的变化。

公务员需要了解边际效应对决策的影响,以便制定合理的政策。

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和表现形式,以便引导和调整市场行为。

四、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政策。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

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常见经济学名词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公职类考试中,基础的经济学知识也是常规考点,非经济专业的学员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公职类考试里常见的经济学名词做一系统总结,望有一二帮助。

1.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2.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区分:GDP和GNP都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指标国际社会常用前者。

GDP强调地域概念,GNP强调国民概念。

3.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个人)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反之,生活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4.基尼系数: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分配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更趋于公平。

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5.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当该数值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或纸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普遍持续性的上涨。

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积累

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积累

联创世华,铸造人生辉煌!联创世华,公考专家!山东联创世华公考网: 1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积累经济学的知识,从其框架上来看,基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块内容。

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真题的整理,我们发现与民生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考生进行重点学习。

下面列举几个常考概念以期增加考生的积累:1.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分析通货膨胀效应方面,具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点。

2.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4.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

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经济学名词

经济学名词

1.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从事生产、交换以及对产品和劳务消费的一种社会科学.2.弹性:是指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

3.需求价格弧弹性:是指反映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e=(△Q/ △P )× [(PA+PB ) / ( QA+QB)] 4.需求交叉弹性: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5.供给弹性:也称供给价格弹性,是反映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6.效用:是人们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所产生的满足程度.7.总效用:是通过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产生的总的满足程度。

8.边际效用:通过消费一定增量的商品和劳务所产生的增加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特定商品或劳务,随着商品或劳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不断减少。

10.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将其收入换得了商品或劳务的最大总效用MU1 /P1 =MU2/P2 = ·······=MUn/Pn1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同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出现的差额.12.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偏好、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满足程度相同的一组不同商品的组合。

13.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一种商品数量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数量的比例。

MRSxy= —△y/ △x = — d y/ d x14.预算线: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消费者一定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性组合,也称“消费可能线”。

15.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16.价格消费曲线:假设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预算线在斜率上发生变化,消费者在每个价格水平的预算线上,都可以找到消费者的均衡点,连接所有均衡点形成的曲线。

【公基常识】常考经济学名词汇总

【公基常识】常考经济学名词汇总

【公基常识】常考经济学名词汇总效用: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边际效用:指最后一个消费单位即边际单位的最小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边际产量递减:也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品产量增加,但当这种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限度以后,增加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收入效应:指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引起实际收入减少(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增加)的现象。

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

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的现象就是替代效应。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凯恩斯定律: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计算时通货膨胀率预期等于通货膨胀率)。

拉弗曲线: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价值。

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3.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 CPI>3%时称通货膨胀;而当CPI 的>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4.基尼系数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用来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这个指数在 0 和 1 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 0.4 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5.恩格尔系数
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

6.替代品
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满足度的几种商品间具有能够相互替代的性质,如果 X 和 Y 是替代品,X 的需求量就与 Y 的价格成正向变化。

7.互补品
是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即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

如果 X 和 Y 是互补品,X 的需求量就与 Y 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8.边际成本
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称为边际成本。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会先减少,后增加。

9.机会成本
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10.边际效应
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

11.外部效应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

也称经济外部性、外部成本或溢出效应。

外部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12.羊群效应
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13.口红效应
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14.棘轮效应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15.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1.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覆水难收反映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因为沉没成本是你无论选择做什么,都是不可避免的东西,故 A 选项说法错误;所谓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一山不容二虎可以体现,故 B 选项正确;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在有香气的房间待久了反而闻不到香气正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故 C 选项说法正确;负外部效应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未能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成本或损失。

城门失火,反而造成了鱼的死亡,正是负外部效应的体现。

故 D 选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 A。

2.下列成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物以稀为贵——供求影响价格
B.田忌赛马——框架效应
C.物以类聚——垄断竞争
D.一网打尽——沉没成本
【答案】A
【解析】A 项正确: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为“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物以稀为贵”反映的正是需求大于供给会引起价格上涨的现象,体现“价格弹性”。

B 项错误:“田忌赛马”表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框架效应”是指面对同一个问题,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两种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例如,当衡量一个交易时,人们对于“损失”的重视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

C 项错误:“物以类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表明要注重产业集群的经济功能。

“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并出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商品的市场现象。

D 项错误:“一网打尽”反映的是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

故正确答案为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