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华

合集下载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考研中医综合必背笔记
以下是考研中医综合的必背笔记内容:
1. 中医理论基础:
-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木、火、土、金、水)是自然界事物演化的基本规律。

- 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为六腑,五脏六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病机学说:病因、病位、病机、病理四者相互关联,形成了中医病机学说。

-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全面了解病情,确定病位、病名及
病因。

2. 内科学:
- 三焦理论:上焦负责气机升降、水液代谢,中焦负责脾胃消化吸收,下
焦负责排泄、生殖。

- 脏腑病证学:每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病理表现和病证,如肺热咳嗽、心火
烦躁等。

- 脉诊学: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包括脉象、脉诊、脉理
等内容。

3. 外科学:
- 外伤学:包括创伤、扭伤、骨折等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疮疡学:研究疮疡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疗方法。

- 手术学:中医外科手术的原则、操作技巧等内容。

4. 中药学: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中药分类:中药根据药性、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五味、归肝、归心等。

- 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煎煮、浸泡、蒸发等。

- 中药配伍禁忌:一些药物之间配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减弱药效,需要遵守中药配伍禁忌规则。

以上是考研中医综合的必背笔记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肝、胆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药物
性味
归经
功效
黄芩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胆、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
肾、膀胱、大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苦,寒
肝、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仙鹤草
苦、涩,平
心、肝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解毒杀虫
紫珠
苦、涩,凉
肝、肺、胃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苦、涩,平
肺、肝、大肠
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血余炭
苦,平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佛手
辛、苦,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辛、微苦、酸,温
肝、脾、胃、肺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肝、脾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绿萼梅
微酸、涩,平
肝、胃、肺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薤白
辛、苦,温
肺、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大腹皮
辛,微温
脾、胃、大肠、小肠
桑叶
甘、苦,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
肺、肝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治虐要药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药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药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doc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doc

中药功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穿心莲 +凉血,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腐蚀赘疣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 +利水消肿松子仁 +润肺止咳(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京大戟 +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莞花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巴豆 +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灵仙 +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防己 +利水消肿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寄生 +养血安胎狗脊 +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五)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佩兰 +化内湿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 +行气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二焦)+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薏苡仁 +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猪苓 +泽泻 +泻热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海金沙 +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通草 +清肺热,通气下乳石韦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3)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金钱草 +消肿,利尿通淋虎杖 +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七)温里药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肉桂(命火)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 +温中止呕,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 +理气和中丁香 +温肾助阳,降逆止呕花椒 +杀虫止痒(八)理气药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脾胃)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乌药 +温肾散寒(肾)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荔枝核 +驱寒散结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九)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 +和胃,解表麦芽(淀粉) +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稻芽(淀粉) +开胃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完谷) +涩精止遗,通淋(十)驱虫药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槟榔(绦虫) +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雷丸(绦虫) +消积榧子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小蓟 +利尿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槐花(肝) +清肝泻火侧柏叶 +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2)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痛经蒲黄 +利尿通淋,活血祛瘀(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棕榈炭 +止泻止带血余炭 +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炮姜(中焦)+温中止痛(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延胡索 +行气五灵脂 +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 +散血化瘀(2)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川芎(性温) +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桃仁 +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 +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鸡血藤 +补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小毒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大毒,0.3~0.6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4)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 +祛风解痉禹白附(祛风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2)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贝 +(寒)清热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竹茹 +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 +清心定惊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3)止咳平喘药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苏子 +降气化痰,长于降气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葶苈子 +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磁石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龙骨 +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琥珀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2)养心安神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十五)平肝熄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 +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 +收湿敛疮生肌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刺蒺藜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 +清热,利尿(2)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 +清热,定惊(后下)天麻 +祛风通络(性平)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清热僵蚕 +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全蝎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性平蜈蚣 +力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十六)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冰片 +清热止痛,性微寒,宜热痹苏合香 +温通辟秽,止痛石菖蒲 +化湿和胃,宁神益志,豁痰辟秽(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 +补血,补益中气太子参 +润肺,性略寒凉(清补之品)西洋参补气生津,养阴,清热(清补之品)黄芪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人参 +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白术补脾止泻+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山药 +益气养阴生津,平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固表止汗,安胎苍术 +运脾泻有余(实证),祛风发汗,明目甘草补脾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枣 +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 +缓急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精血淫羊藿 +仙茅 +散寒,补火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血压,缩尿续断 +行血脉,止血,疗伤续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偏脾)益智仁 +温脾开胃摄唾(偏肾)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菟丝子 +止泻,安胎蛤蚧补肾阳,补肺肾定喘咳+益精血冬虫夏草 +平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 +益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顺畅通便+性平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3)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畅通便,白芍 +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敛阴和营止汗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滋腻)制首乌 +收敛固肾生首乌 +截疟解毒,润畅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补益心神,养血安神(4)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 +补气,化痰石斛 +清热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畅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滋腻性小)天冬 +滋肾阴,清热强(肺肾)(滋腻性大)玉竹养阴润肺止咳+益胃阴,生津(不滋腻恋邪)黄精 +益胃阴,平补肺脾肾,气阴双补百合 +清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旱墨莲 +凉血止血女贞子 +明目,退虚热,乌发龟甲滋阴潜阳熄风,退虚热+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鳖甲 +软坚散结(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 +益气,除热(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涩肠止泻+涩精,敛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 +涩精,敛汗,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乌梅 +安蛔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消疮诃子 +下气利咽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白豆蔻 +芳香化湿,温胃止呕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敛疮生肌(3)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海螵蛸 +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金樱子 +涩肠止泻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芡实 +除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中药学横向总结•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妇科活血调经之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中药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的起源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

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第一节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整理)中药学复习笔记.

(整理)中药学复习笔记.

中药学复习笔记一本草著作1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神农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成书于东汉,载药365 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 种,无毒,补虚。

中品120,既可以补虚,又可以祛邪治病,介于有毒无毒之间。

下品125 种,有毒,祛邪除病,不能长期服用。

它开了本草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成书年代:南北朝时期,载药:730 种365*2。

本书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用七类归并药物。

这种从基原出发的分类法,又开药物分类一大法门。

并且采用了朱墨分书,小字增注的文献出处标识法,使药学内容源流清晰,是非各有所归。

确立的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3南朝刘宋时期雷斅《雷公炮炙论》,为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4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苏敬等;成书年代:659 年;载药:844 种或851 853;创新:首创药图;历史价值:1、世界第一部药典,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 2 开创了图文对照的先例。

5《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宋代1108 年;载药:1558 种;创新:首载方剂(创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首载医案(创本草著作记载医案的编写体例)。

6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本草纲目》(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代;内容:1892 种,附图1160 余幅,附方11000 首,分16 部、60 类。

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明,实物考证确切;学术价值:对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均有贡献.7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 年(清朝);载药:921 种(新增716 种);创新:创断代本草著作(16—18 世纪)的编写体例。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1999 年出版,收载药物8980 种,内容尤丰富,为当代“官修本草”。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中药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既古老又新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中药的基本概念、常见药材以及一些治疗应用,看看这门学科到底有多迷人。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1.1 中药的定义中药,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传统的药物。

它来源于自然界,包含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成分。

中药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说,要根据人的身体状况和自然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你知道吗?许多中药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和人们的健康状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真的是智慧的结晶!1.2 中药的理论基础中药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比如阴阳、五行。

这些概念听上去很复杂,但其实很有趣。

阴阳代表着对立统一,五行则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的互动。

比如,春天是木的季节,适合调理肝脏;而冬天是水的季节,适合养肾。

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二、常见中药材2.1 人参人参,称得上是中药中的“明星”。

它被誉为“补气之王”,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升精力。

人参的形状像人,给人一种亲切感。

现代人压力大,常常感到疲惫,喝点人参茶,立马感觉神清气爽。

可别小看了它,很多运动员也会用人参来提升表现。

2.2 当归说到当归,很多女性朋友一定会点头。

它是“补血之王”,特别适合月经不调的女性。

当归不仅能调理血液,还能滋润肌肤,简直是美容佳品。

常常听说“当归入药”,其实它不仅可以入药,还能入菜,做个当归鸡汤,暖心又暖胃。

2.3 黄芪黄芪是个老朋友,很多中药方剂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被称为“免疫之宝”,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像感冒、咳嗽的时候,喝点黄芪汤,能够让身体更快恢复。

黄芪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北芪”,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它就像北方的朋友,给人带来温暖。

三、中药的治疗应用3.1 感冒感冒是大家最常见的小病,很多人吃药都是瞎碰。

其实,中药对感冒的治疗非常有效。

像金银花、连翘这些药材,可以清热解毒。

喝点菊花茶,清清嗓子,立马感觉舒服多了。

还有个小偏方,姜汤也不错,驱寒又暖身。

中医考研中药学总结文档

中医考研中药学总结文档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结笔记1、用于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风中经络,口眼斜3、用于风热头痛、目中药知识点分类总结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特殊疗效1. 目珠疼痛——夏枯草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黄疸——茵陈蒿油腻肉积——山楂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精品梅毒——土茯苓肺胃出血——白芨便血、痔血——地榆、槐花蛔厥——乌梅脾瘅——佩兰夜盲症——苍术引火(血)下行——牛膝引火归源——肉桂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膏淋——萆薢石淋——金钱草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亡阳证(回阳救逆)——附2.安胎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安胎——艾叶固经安胎——杜仲止血安胎——断续养血安胎——桑寄生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4.明目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中气下陷——黄芩升阳止泻——葛根7.头痛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阳明(前额)——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8.胸痹通阳散结——薤白、枳实宽胸散结(结胸)——瓜蒌9.痈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4.大戟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5.五加皮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高良姜的根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 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补气养阴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用量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人参——挽救虚脱15-30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槟榔——单用杀虫60-120g用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番泻叶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使用注意1.朱砂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别名辛夷——木笔花、春花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茜草——茹虑、虑茹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僵蚕——天虫、姜虫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补骨脂——破故纸山茱萸——枣皮、山萸肉海螵蛸——乌贼骨蒲公英——黄花地丁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薏苡仁——米仁、苡仁牛黄——丑宝、西黄、犀黄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槟榔——大腹子、花槟榔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诃子——诃黎勒、煨诃子庶虫——地鳖虫、土鳖虫川楝子——金铃子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黄药子——黄药脂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玉竹——葳蕤(原名)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古称今称通草——木通通脱木——通草药用部位天花粉——栝蒌的块五倍子——虫瘿桑螵蛸——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桑寄生——带叶茎枝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附子——子根薤白、百合、贝母——鳞茎竹茹——茎的中间层琥珀——化石样物质乳香、没药、血竭——树脂龙骨——化石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牛黄——胆结石禹白附、黄药子——块茎鹿茸——雄鹿的幼角石决明、牡蛎——贝壳紫河车——胎盘瓜蒌——栝蒌的果实药学综合归整主治归纳系用其主治某一病症来归纳常用药物:h 槨怇婏佊(1)主治麻疹药:薄荷、蝉蜕、牛蒡子、胡荽、升麻、柽柳、葛根、樱桃核、淡竹叶。

中药学 最全 笔记 总结知识讲解

中药学 最全 笔记 总结知识讲解

中药学最全笔记总结中药功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2)发散风寒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 +清热解毒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知母 +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芦根 +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 +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决明子 +润畅通便(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 +退热除蒸,解毒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白鲜皮 +清热解毒,祛风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连翘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紫花地丁 +凉血穿心莲 +凉血,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板蓝根 +利咽青黛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山豆根 +消肿马勃 +止血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鸦胆子 +截疟,腐蚀赘疣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4)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玄参 +泻火解毒,消痈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 +止痛,清泻肝火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 +定惊(5) 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退骨蒸,凉血+解暑,截疟白薇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清虚热,退骨蒸+凉血止血,清肺泻火,生津止渴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 +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退蒸,凉血止血+清泻肺热丹皮 +清热活血胡黄连清热燥湿(下焦)+退虚热,除疳热黄连(中焦)+清心胃实火,清热解毒(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 +润燥软坚番泻叶泻下通便+芦荟 +清肝,杀虫(2)润下药火麻仁润畅通便+滋养补虚郁李仁 +利水消肿松子仁 +润肺止咳(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逐经髓痰涎京大戟 +外用消痈散结,泻脏腑水湿莞花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牵牛子泻下逐水,通利二便+去积杀虫巴豆 +峻下冷积,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药独活祛风湿,止痹痛+解表灵仙 +通经络,消骨鲠,行痰水川乌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大毒)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有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2)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止痛+通络,退虚热,清虚热防己 +利水消肿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清热解毒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雷公藤孕妇忌用,熬1-2小时(3)祛风湿强筋骨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尿桑寄生 +养血安胎狗脊 +温补固射,绒毛外用止血(五)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佩兰 +化内湿苍术燥湿运脾+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厚朴 +行气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中下二焦)+止泻,安胎豆蔻(中上二焦)+止呕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利而兼补,宁心安神薏苡仁 +健脾,利而兼补,除痹,清热排脓猪苓 +泽泻 +泻热香加皮有毒,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强心利尿(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滑石 +清热解暑,外用收湿敛疮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海金沙 +止尿道痛,利水消肿(包煎)通草 +清肺热,通气下乳石韦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地肤子 +清热利湿,止痒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逐痹(3)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疗疮金钱草 +消肿,利尿通淋虎杖 +活血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七)温里药附子补火助阳(脾肾),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肉桂(命火)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 +温中止呕,止痛吴茱萸温中散寒止痛+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 +理气和中丁香 +温肾助阳,降逆止呕花椒 +杀虫止痒(八)理气药陈皮行气(升脾肺之气)消滞+燥湿化痰,健脾青皮(降肝胆之气)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枳实(脾胃)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肝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脾)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肝)乌药 +温肾散寒(肾)沉香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川楝子行气止痛+清肝火,泻郁热,杀虫,疗癣荔枝核 +驱寒散结薤白行气导滞,通阳散结柿蒂降气止呕(九)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油腻)健胃+行气散瘀神曲(面食) +和胃,解表麦芽(淀粉) +回乳消胀,疏肝解郁稻芽(淀粉) +开胃莱菔子(气滞)+除胀,降气化痰鸡内金(完谷) +涩精止遗,通淋(十)驱虫药使君子杀虫(蛔虫,蛲虫)+健脾除疳苦楝(蛔虫,钩虫,蛲虫)+疗癣槟榔(绦虫) +行气消积,利水,截疟,缓泻通便雷丸(绦虫) +消积榧子 +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胆退黄,降血压+作用强小蓟 +利尿地榆凉血止血(下焦)+解毒敛疮槐花(肝) +清肝泻火侧柏叶 +收敛止血,化痰止咳,助补肝肾,生发乌发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2)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茜草 +凉血止血,活血痛经蒲黄 +利尿通淋,活血祛瘀(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 +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强壮棕榈炭 +止泻止带血余炭 +散瘀止血,利尿(4)温经止血药艾叶温经止血(下焦)+散寒调经,安胎炮姜(中焦)+温中止痛(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风延胡索 +行气五灵脂 +化瘀止血(包煎),人参畏五灵脂郁金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性寒)+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解郁姜黄(性温)+通经止痛,外散风寒湿邪行肢臂活血除痹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没药 +散血化瘀(2)活血调经药丹参活血调经(性寒)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川芎(性温) +行气,血中气药,祛风止痛,上行头目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少用活血,多用破血,长于通利血脉桃仁 +润畅通便,消内痈,止咳平喘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牛膝 +通经(祛瘀力强),利水通淋,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鸡血藤 +补血,舒经活络(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小毒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大毒,0.3~0.6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骨碎补破血续伤,补肾强骨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4)破血消癥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 +水蛭同学通经,逐瘀消癥(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法夏燥湿化痰(脏腑脾胃湿痰),外用消肿止痛+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南星(经络风痰) +祛风解痉禹白附(祛风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白芥子祛痰(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旋覆花(下气祛痰)+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包煎)白前降气化痰,性微温(2)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散结消肿+润肺止咳(微寒)浙贝 +(寒)清热瓜蒌清化热痰+润燥化痰,宽胸散结,润畅通便竹茹 +除烦止呕,凉血止血天竺黄 +清心定惊前胡祛痰(降气祛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载药上行,宣肺气通二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昆布 +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海蛤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3)止咳平喘药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畅通便+宣肺降逆,长于宣肺苏子 +降气化痰,长于降气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灭虱紫菀 +长于化痰款冬花 +长于止咳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上可清肺热降肺气,中可清胃热降胃气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在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凉血清肝葶苈子 +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兼泻大便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忌火煅,毒磁石 +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无毒龙骨 +平肝潜阳(生用),收涩顾敛(煅用)琥珀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忌火煅(2)养心安神酸枣仁安神(养心安神)+敛汗生津,养心阴,益心肝之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畅通便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交通心肾(十五)平肝熄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 +安神定惊,外用燥湿收敛牡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龙骨 +收湿敛疮生肌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打碎)刺蒺藜 +疏肝解郁,祛风明目,祛风止痒罗布麻 +清热,利尿(2)熄风止痉药羚羊角平肝熄风止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肺止咳(性寒)钩藤 +清热,定惊(后下)天麻 +祛风通络(性平)牛黄凉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性凉)地龙熄风止痉定惊,无毒力缓+通络,平喘,利尿,清热僵蚕 +祛风止痛止痒,化痰散结全蝎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毒+性平蜈蚣 +力猛性燥珍珠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十六)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产冰片 +清热止痛,性微寒,宜热痹苏合香 +温通辟秽,止痛石菖蒲 +化湿和胃,宁神益志,豁痰辟秽(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安神益智党参 +补血,补益中气太子参 +润肺,性略寒凉(清补之品)西洋参补气生津,养阴,清热(清补之品)黄芪补脾益肺+升阳举陷,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人参 +安神益智,补心,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白术补脾止泻+健脾益气,燥湿利尿,固表止汗,安胎山药 +益气养阴生津,平补肺脾肾,固精止带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消暑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虚证),固表止汗,安胎苍术 +运脾泻有余(实证),祛风发汗,明目甘草补脾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大枣 +养血安神,缓和药性蜂蜜 +缓急止痛,润燥,解毒(2)补阳药巴戟天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精血淫羊藿 +仙茅 +散寒,补火温脾止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壮阳,降血压,缩尿续断 +行血脉,止血,疗伤续折补骨脂温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偏脾)益智仁 +温脾开胃摄唾(偏肾)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菟丝子 +止泻,安胎蛤蚧补肾阳,补肺肾定喘咳+益精血冬虫夏草 +平补阴阳,止血化痰紫河车 +益精血,养血补气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顺畅通便+性平鹿茸补肾阳,强筋骨,益精血,调冲任,托疮毒(3)补血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散寒止痛,润畅通便,白芍 +柔肝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敛阴和营止汗赤芍 +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补血养阴,填精益髓(滋腻)制首乌 +收敛固肾生首乌 +截疟解毒,润畅通便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滋腻)龙眼肉补益心神,养血安神(4)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 +补气,化痰石斛 +清热麦冬滋阴清肺,润燥生津,润畅通便+滋胃阴,清心除烦(心肺胃)(滋腻性小)天冬 +滋肾阴,清热强(肺肾)(滋腻性大)玉竹养阴润肺止咳+益胃阴,生津(不滋腻恋邪)黄精 +益胃阴,平补肺脾肾,气阴双补百合 +清心安神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旱墨莲 +凉血止血女贞子 +明目,退虚热,乌发龟甲滋阴潜阳熄风,退虚热+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鳖甲 +软坚散结(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 +益气,除热(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涩肠止泻+涩精,敛汗,滋肾阴宁心安神,生津止渴,五倍子 +涩精,敛汗,降火,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乌梅 +安蛔止痛,炒炭止血,生津止渴,外用消疮诃子 +下气利咽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白豆蔻 +芳香化湿,温胃止呕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敛疮生肌(3)固精缩尿止带药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海螵蛸 +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金樱子 +涩肠止泻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交通心肾芡实 +除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标本兼顾)椿皮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中药学横向总结•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妇科活血调经之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

考研中医综合笔记(中药、方剂)

考研中医综合笔记(中药、方剂)

jfcflg泻肝汤:(共7妲1、十自汗、盗汗一(4那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与营——龙胆泻肝汤2、十一血证(1)鼻AB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十一血证(4)01: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汚肝汤■U十四不寐(1应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5、十八痫证(2嗾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一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6、二十九胁獭3)肝胆湿热:清热利湿----------- 划P泻肝汤7、W十五耳鸣、耳煙一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汤:(共2他1、十不寐(1烦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与中安神------ 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2胺火郁结;化痰清火,与胃降浊——温胆汤柴胡疏肝散供5处)计叭郁证(l)$i正①肝气郁结;i(O卜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与胃止痛------- 柴胡疏川倣二十八腹痛(5)气滞血療:以气滞为主,宜j«L肝理气一柴iV阚JI倣二十九咖和)卩代郁结:城T•理气一柴胡础I•散三十二皴胀(1)^滞湿阻:兢理肝气行湿散满F胡銃叶散或胃苓汤归帧(共9射K十一;血证UMMB④^血亏媲:补气摄血------------------- 归脾汤2、十一;血证{4犹血③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3、十一;血证$)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 归脾汤讥十一;血证{7)紫斑③不摄血:补气摄血--------------- 归脾汤5、十二、心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6、十四、不寐(2)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一一归脾汤7、十六、郁证(2)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8、三十一、眩晕<2氏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归脾汤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 鉗丸洪4他K五哮证{2腐解期③杼虚证:补肾摄一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2、穴喘证{2)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故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牌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九苓桂术卄汤4、W十三、消渴(3》下消②阴阳两處:温阳滋肾固摄--- 金匮肾气丸備生> "丸供Sjtfc)K三十二、鼓胀(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一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敢,《济生》肾气丸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袁微;温肾助岡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四十一羅闭⑹肾阳克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失共2处)1、十九、胃痛(5脈血停滞:活血化一实证失笑敬合丹参饮;2、三+—、积聚(2>枳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枳——金铃沪散合失笑散«?番正气散供3妁K 一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竦邪解戋芳香化浊一螯香正气散2、二十三、泄汚(1朋受外邪0次湿(风寒);解表敢寒,芳酣湿——螯香正气散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S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建香正气敬合纯阳正气丸葛根苓连汤供I处)K 一十三、泄泻(I)感受外邪勃显热(爭湿);清热利湿——葛根苓连汤2、5x一归脾汤㈠主治归纳k治归纳系用其主治某一病症來归纳常用药物• D主治麻疹药:薄荷、蝉蛻.牛勞子、胡荽.升麻、栏柳.葛根、樓桃核、淡竹叶2)主治署摘药: 荷叶、轅香.佩兰、香祷、青需、扁豆、丝瓜皮。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考点总结完全版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考点总结完全版

《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是方剂学的基础理论。

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的医书。

东汉时期《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简、便、廉、效是《肘后备急方》的显著特点;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首开温热病解毒、凉血、化淤之先河;《刘涓子鬼遗方》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为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

隋唐时期:《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实为综合类医学巨著,既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又不乏作者创新之剂。

《外台秘要》是继孙二书之后,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作者王焘。

宋元时期:既有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又有众多各具特色的个人著述。

北宋医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

北宋政府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金人成无己之《伤寒明理论》是第一部剖析组方原则之书。

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自己伍关系,开创讨论之先河,拓方剂学的学术领域。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普济方》,着意于释方训义,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一一吴昆的《医方考》;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其收方之广,向为医界所称道;张介宾《景岳全书》,尤其是其中"新方八略"所创制的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

《医学心悟》:首先归纳“八法”之书柯韵伯《伤寒论翼》所附"制方大法对《伤寒论》方的辨证立法和制方的深入讨论;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关于方剂的六篇论文对方剂理论的发挥;《医方集解》清初汪昂著,作者出于诸家方书但言某方治某病,该书收录之方,组成不繁,凡药过二十昧以上者,概不选录,大多切于实用,疗效肯定。

吴仪洛兼取〈医方集解》和《医方考》二书之长,辑成《成方切用》,同样广为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考研中药学笔记华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草质茎。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干燥嫩枝。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茎叶。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脾胃气滞)生姜:根茎。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荆芥:干燥地上。

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根。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药”羌活:根茎及根。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根。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细辛:全草。

辛温,有毒。

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少阴头痛)(汤1-3,散-1)藁本:根茎及根。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颠顶疼痛)苍耳子:果实。

辛苦温。

有毒。

归肺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发表散寒,通鼻窍。

(包煎)葱白: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通乳,乳房胀痛)2、辛凉解表药:薄荷:地上,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后下)牛蒡子:成熟果实。

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惊风,破伤风)桑叶:叶。

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菊花:花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成熟果实。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根,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退热截疟)升麻:根茎。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葛根:根。

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辛苦凉,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浮萍:辛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含水硫酸钙。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生,汤15-60克)知母:根茎。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鲜、干根茎。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栝楼根,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成熟果实,苦寒,归心肺肝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焦:凉血止血(肝胆湿热、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夏枯草:果穗。

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

决明子:成熟种子。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甘微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清热燥湿药:黄芩:根,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血热胎动不安)黄连:根茎。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泻痢要药)汤2~5克黄柏:树皮。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龙胆草:根及根茎。

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根。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根皮。

苦寒。

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内外痈之要药)连翘:果实。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疮家圣药)穿心莲: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大青叶:叶片。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根。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加工粉末团块。

咸寒,归肝肺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丸散-3克贯众:带叶基部根茎。

苦,微寒。

小毒。

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蒲公英:全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乳痈要药)紫花地丁:全草。

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毒蛇咬伤)野菊花:苦辛微寒。

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

重楼:苦,微寒。

有小毒。

归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漏芦:苦寒。

归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土茯苓:块根。

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治梅毒要药)鱼腥草:地上部。

辛,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辛苦微寒。

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根茎。

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根及根茎。

苦寒,有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真菌子实体。

辛平,归肺经。

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汤~6包煎)白头翁:根。

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截疟止痢,腐蚀赘疣。

半边莲:辛平,归心肺小肠经。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山慈菇:甘,微辛凉。

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熊胆:干燥胆汁。

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丸散~清热凉血药:生地黄:鲜干块茎。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根。

苦甘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根皮。

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赤芍:根。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血热妄行吐血)清虚热药:青蒿:地上。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白薇:根及根茎。

苦咸寒,归胃肝经。

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地骨皮:根皮。

甘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

清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攻下药:大黄:根及根茎。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烧伤,瘀血诸证)芒硝:含水硫酸钠。

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番泻叶:甘苦寒。

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

芦荟:甘寒,归肝胃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润下药:火麻仁:成熟果实。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润肠通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峻下逐水药:甘逐:块根。

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丸散~1克)大戟:根。

苦寒,有毒。

归肺肾脾经。

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丸散1克,汤~3克)芫花:花蕾。

辛苦温,有毒。

归肺肾肾经。

泄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丸散克,汤同上)商路:苦寒。

有毒。

归肺脾肾大肠经。

泻下攻积,消肿散结。

牵牛子:成熟种子。

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祛积杀虫。

丸散~3克,汤3~9克。

巴豆:成熟果实制霜。

辛热,有大毒。

归胃大肠肺经。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

丸散~0.3克。

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独活:根。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祛风湿,止痛,解表。

(善治少阴头痛)威灵仙:根及根茎。

辛咸温,归膀胱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川乌:辛苦热。

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祛风湿,温经止痛。

蕲蛇:甘咸温,有毒。

归肝经。

祛风活络,定惊。

木瓜:近成熟果实。

酸温。

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消食,生津止渴)海风藤:辛苦微温。

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

昆明山海棠:苦辛温,有大毒。

归肝脾肾经。

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能行十二经络)祛风湿热药:秦艽:根,苦辛平,归肝胃胆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根。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桑枝:微苦平。

归肝经。

祛风湿,利关节。

豨莶草:辛苦寒。

归肝,肾经。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臭梧桐:辛苦甘凉。

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海桐皮:苦辛平。

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络石藤:苦,微寒。

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雷公藤:苦辛寒。

有大毒。

归肝肾经。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根皮,辛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带叶茎枝。

苦甘平,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苦甘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藿香:地上部分。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止呕。

(芳香化湿浊要药)佩兰:地上。

辛平,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

苍术:根茎。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厚朴:干根枝皮。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成熟果实。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同上。

辛温,归肺脾胃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后下)草豆蔻:辛温。

归脾胃经。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菌核。

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利水消肿要药。

常治心脾两虚)薏苡仁:成熟种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干燥菌核。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利水消肿,渗湿。

泽泻:块茎。

甘寒。

归肾膀胱经。

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香加皮:辛苦温。

有毒。

归肝肾心经。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成熟种子。

甘微寒,归肾肝肺小肠经。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

(包煎)滑石:含水硫酸镁。

甘淡寒,归肺胃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木通:藤茎。

苦寒,有毒。

归心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通草:干燥茎髓。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瞿麦:地上。

苦寒,归心小肠经。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苦微寒,归膀胱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砂: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利尿通淋,止痛。

石韦:叶。

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

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冬葵子:甘涩凉。

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灯芯草:甘淡寒。

归心肺小肠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