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黄岗中学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桐城市黄岗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
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A.A B.B C.C D.D
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最新】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青蒿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共有42个原子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4.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g 9.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知识后,以二氧化碳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二、填空题
10.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1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__;
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⑤二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11.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_______、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自来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说明直饮水的硬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探究水的组成,按图C所示做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后发现两极都有气泡冒出,为检验b中气体,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2.右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该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类别);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此元素容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若用M来表示该原子的元素符号,则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与上图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

(填序号)
13.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4)如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14.I.小红打算用下图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题目要求答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
.....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如果用G 装置来收集氧气则应从_____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3)已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液体)和块状大理石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则可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下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①写出装置甲中的文字或符号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得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如图______(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Ⅱ.探究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探究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除了上述几种物质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外,CuO、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不用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能分解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同一物质也可以做不同反应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某同学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误将高锰酸钾当作MnO2一起加热,结果发现反应速率和氧气的产量均增加了,故催化剂还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三、实验题
15.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

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

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

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表中,化学方程式I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

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实验记录)
表中,操作I是_______________;
现象I是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

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

(实验反思)
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爆竹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钢水浇铸成钢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成酒,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C
C H O可以知道,青蒿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解析】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
15225
C H O可以知道,青蒿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成的,故A正确;B、由青蒿素的化学式
15225
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C、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应该说成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以知道每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故D正确。

故选:C。

3.D
【解析】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因果关系成立;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因果关系成立;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因果关系成立;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助燃剂,它本身不燃烧,因果关系不成立.
故选D.
4.B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B中,会产生氧气,但是试管口向上,会使得水回流,使得试管炸裂。

故选B.
考点: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5.C
【解析】A、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故A错误;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
(1)在空气中燃烧: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氢: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红(白)磷: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硫粉: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烷:产生较亮的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在氧气中燃烧: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红(白)磷:发出白光,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甲烷: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产生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D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3︰1,故D 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是错误的表示,应该为Mg2+ ;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二者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8.D
【解析】
A、从图片右上方可以看出,氩的元素符号为r A,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元素周期表左后一个竖排可知,r A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所以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18,故C不符合题意;
D、从图表下方可以知道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单位为“1”,省略不写,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解析】
由示意图可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b,b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了原子,所以c是核外电子,原子构成了根子,所以a是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Fe N2H2O Al 2Na+
【解析】
(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F;(2)空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因此1个铁原子,“1”省略不写,所以一个铁原子表示为:e
N;(3)根据保持水的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2
H O;(4)地壳内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化学式为:2
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l A。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N 。

.
2a
11.过滤小煮沸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H、O
【解析】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是软水,硬度小;自来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是硬水,硬度大,二者相比较,说明直饮水的硬度较小;(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4)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以知道,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是氢气,具有可燃性。

检验b 中气体,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现象。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2.金属 失去 M 2O 3 B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3,为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反应过程中,此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带上了3个单位正电荷,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容易得到2个电子,带上2个单位负电荷,故两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 2O 3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13.略 略 略 略
【解析】
(1)工业上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分离氮气和氧气,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2)根据反应的流程图可知,反应3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32NH O + 2NO H O +;(3)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故该流程中化合反应有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一氧化氮、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3个;(4)保存硝酸铵时要密封、防潮、防晒、隔绝热源,故可知硝酸铵的性质有易于水,受热易分解;
14. 锥形瓶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KCl+3O 2↑) F a AD 或AG 2H 2O 22H 2O+O 2↑ 过氧化氢溶液体
积越大,产生氧气越多(必须答到体积与氧气量关系) C 产生气体的多少或产生气体的快慢等 【答题空10】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或者将分液漏斗加满水后,放入大量的水进入锥形瓶里,若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 时间 B
【解析】I 、 (1) ①为常见的仪器:锥形瓶;(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2KMnO 2422K MnO MnO O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解于水,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即选F ;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用G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 端进入;(3)在实验室可以利用稀盐酸(液体)和块状大理石混合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发生装置A ,已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D 或G ;(4) 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22H O 2MnO ===== 222H O O +↑;②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产生的氧气越多;③由图示可以知道3%22H O 溶液8毫升与0.08克2n M O 混合,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若2n M O 的质量有4克需要3%22H O 溶液为4g 84000.08mL mL g
⨯=。

Ⅱ、(1)比较两种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可以观察二者产生气体的多少或产生气体的快慢;(2)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或者将分液漏斗加满水后,放入大量的水进入锥形瓶里,若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可通过测量产生等体积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来分析,所需时间越短,催化效果越好;【实验拓展】A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不用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分解,故A 错误;B 、根据题目的信息可以知道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同一物质也可以做不同反
应的催化剂,故B 正确;C 、催化剂不只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还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故C 错误;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D 错误。

点睛: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15.C + O 2 (充足) 点燃CO 2 木炭在集气瓶中燃烧得更旺只能说明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含量为100% 打开止水夹b B 中部分水被吸入A 中 80 白磷用量不足
【详解】
[实验记录]木炭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 + O2 (充足) 点燃CO2 [实验反思]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现象就越激烈,木炭在集气瓶中燃烧得更旺只能说明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高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说明集气瓶中氧气含量为100%
[实验记录]在测定氧气含量实验中,一定要待装置冷却才能打开止水夹,表中,操作I是:打开止水夹b;若原瓶中是纯净的氧气,那么木炭燃烧就可以全部消耗氧气,使得进水量达到100%,由于实验结论是收集到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故现象I应是:B中部分水被吸入A中
[数据处理]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而剩余的四组数据取其平均值=(42+39+41+38)÷4=40,即进入到瓶中的水体积
=200mL-40mL=160mL,故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60mL/200mL×100%=80% [实验反思]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白磷用量不足
考点:物质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