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地下水采样布点

合集下载

地表水及地下水现场采样、测定、保存要求

地表水及地下水现场采样、测定、保存要求

地表水及地下水现场采样、测定、保存要求一、站点布设依据依据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对其样品进行采集;现场测定;根据不同的项目、方法要求,对样品进行现场固定、低温保存并及时送实验室监测。

二、地表水112段。

京市的交界)。

⑥不同水文地质或植被区,地方病发病区等等。

⑦湖泊(水库)水质站位置选取要在主要出入口、中心区、滞流区、饮用水水源地、鱼类产卵区、旅游区等。

水库要根据水面宽度和水深分别布设采样垂线和采样点数(如官厅水库的永1008断面分别设置了东、西、表、底四个点)。

2、采样及贮样器具1)采样器与水样接触部分用惰性材料(如不锈钢、聚四氟乙烯等),有足够强度,使用灵活,方便可靠。

使用前用洗涤济洗去油污,用自来水冲净,再用10%硝酸涮洗,用自来水冲净备用。

采样器有直立式、横式、有机玻璃、自动采样器。

我们目前主要使用有机玻璃采样器,桶、瓶直接采样。

2)贮样器:要求容器材质化学性质稳定性好,在贮存期内不与水样发生物理化学反应,通常用的贮样器是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塑料桶,一般312位。

41;2①溶解氧:将样瓶在水中倾斜,使水样缓缓流入瓶内至溢出,(水样流入瓶时,应避免曝气,不能有气泡入内),加入1mL硫酸锰(粉色),再加入2mL碘化钾,盖好瓶塞后,摇匀;②重金属:加浓硝酸(250mL塑料瓶加入约1mL酸),混匀,使PH小于2;③挥发酚、氰化物:加固体氢氧化钠(加碱)(500mL玻璃瓶加氢氧化钠约0.4克),混匀,使PH大于12;④叶绿素a:每升水样中加入1mL/1%的碳酸镁浑浊液后混匀;⑤水生生物(藻类):定性----使用专用网,在表层水中游动9米后,把样品放入塑料瓶内,加入10%的甲醛溶液1mL,混匀;定量----于水下50cm处,直取1000mL水样,加入8~10mL卢戈耳溶液混匀;藻类取样时,要观察色度,浊度和透明度、水深等综合现状,故一般棕22。

35按表中要求内容填写,现场状况描述包括水的颜色、气味等。

地下水布点依据

地下水布点依据

地下水布点依据
地下水布点依据通常基于以下因素:
1. 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分布和储存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含水层类型和特征等都是影响地下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布设地下水监测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以便准确地反映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2. 水文气象条件:地下水的形成和变化与水文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因素会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同时,地表水文因素如河流、湖泊等也会对地下水分布产生影响。

因此,在布设地下水监测点时,需要考虑水文气象条件,以便全面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的分布和储量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农业用地中的灌溉活动会改变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而城市用地中的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则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在布设地下水监测点时,需要考虑土地利用情况,以便准确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4. 环境保护要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下水监测也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布设地下水监测点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环境的变化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已有的监测成果:如果已经有一些关于地下水的监测成果,那么这些成果可以为新的布点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确定新的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总之,地下水布点的依据多种多样,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全面反映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以确保监测点的布设科学、合理、有效。

【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要求和方法

【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要求和方法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最新规定:4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布设4.1 监测点布设原则4.1.1 监测点总体上能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4.1.2 监测点不宜变动,尽可能保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4.1.3 综合考虑监测井成井方法、当前科技发展和监测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使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切实可行。

4.1.4 定期(如每5 年)对地下水质监测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评价,根据最新情况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优化调整。

4.2 监测点布设要求4.2.1 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沿地下水流向为主与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相结合布设监测点;对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可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布设控制性监测点。

地下水存在多个含水层时,监测井应为层位明确的分层监测井。

4.2.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点布设,以开采层为监测重点;存在多个含水层时,应在与目标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中布设监测点,并将与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的地表水纳入监测。

4.2.3 对地下水构成影响较大的区域,如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中心、两侧及下游区分别布设监测点;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上游、两侧及下游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污染源位于地下水水源补给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4 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监测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需增加主开采层地下水的监测点。

4.2.5 岩溶区监测点的布设重点在于追踪地下暗河出入口和主要含水层,按地下河系统径流网形状和规模布设监测点,在主管道与支管道间的补给、径流区适当布设监测点,在重大或潜在的污染源分布区适当加密地下水监测点。

4.2.6 裂隙发育区的监测点尽量布设在相互连通的裂隙网络上。

4.2.7 可以选用已有的民井和生产井或泉点作为地下水监测点,但须满足地下水监测设计的要求。

[整理版]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法

[整理版]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 地下水采样点布设原则a 地下水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b 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隔水底板,承压水监测井中的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止水良好。

c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2 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1)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不应少于7个点/层。

评价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层。

2)二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点/层。

评价区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20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

3)三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3个点/层。

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点/层。

3 地下水采样点取样深度确定a)评价级别为一级的Ⅰ类和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定深水质取样,具体要求:1)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小于20m时,取二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3/4处。

2)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20m时,取三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1/2处和井水位以下井水深度约3/4处。

关于场地调查项目的布点问题----部分总结

关于场地调查项目的布点问题----部分总结

初步采样阶段(污染确认采样):
若已知潜在污染区域,则采用判断布点,在潜在污染区域布点,在每个疑似地块污染地块内或者设施下部布置不宜少于3个土壤或地下水采样点。

若无法确定场地过去的生产活动及各类污染装置的位置,宜采用网格布点,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数目可按表1来确定。

2、评价场地的面积介于两个场地面积之间的,采用内插法确定采样点位
详细采样阶段(确实受到污染):
场地详细采样布点采用网格均匀布点或判断加密布点。

网格布点主要用于污染分布广泛的场地,而判断布点主要用于局部污染的场地。

网格布点法,以下条件下可使用表1中的点位数:
1、除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核燃料除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
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土地使用少于五年
3、无污染事故记录
4、没有设置地下储罐
5、土地没有发现污渍,无随意存放化学品储存桶,化学品储存点附近的混凝土地面未出现
裂缝,无非天然的颜色和异味,无弃置的管道、机械设备或容器等表面污染痕迹。

除以上条件外,若使用网格布点法,则按照表2中的点位数确定
注:1、地下水监测井设点与土壤采样点并点考虑
2、评价场地的面积介于两个场地面积之间的,采用内插法确定采样点位。

河北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河北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河北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为规范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特制订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布设要求以及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科技处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柳领君,于海,韩雪,杜静,马佰衡,赵文英,田军月,崔倩,袁世辉,苏海燕,曹亚明,张明华,齐欧,孙丽,沈绍进,程飞,杜鹏芳,耿媛媛,王婷,白进杰,张洪波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于***年***月***日起实施。

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5)4.1 总体原则 (5)4.2 分类原则 (5)5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6)5.1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总体要求 (6)5.2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安全常态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7)5.3 区域地下水常规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7)5.4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应急监控区点位布设要求 (8)5.5漏斗区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18)6 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 (18)附录A (20)附录B (22)河北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SL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6816水质词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DZ 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28号)《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发〔2013〕49号)《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0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8-15,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3术语和定义3.1 地下水groundwater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各类水域水质取样点位设置(地表水环境)

各类水域水质取样点位设置(地表水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样垂线的布设
河宽(m) 布设位置 水深(m)
取样点的布设
设置位置
河流
大、中型
在取样断面的主流(中泓)线上设一条水质取样垂 ≤1.0或 水质取样点设置在取样垂线的1/2 线; 小型河流 水深处;(1个) 在水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 在水面下0.5m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 宽处,分别设一条水质取样垂线,共 1.0<H≤5.0 ≤50 点;(1个) 设两条水质取样垂线; 在水质取样断面的主流(中泓)线上 以及距两岸不少于0.5m且有明显水流 在水面下0.5m和距河底0.5m处各设 50<B≤200 5.0<H≤10.0 的地方,各设一条水质取样垂线,共 置一个水质取样点;(2个) 设三条水质取样垂线; 在水面下0.5m、1/2水深处、距河 可只在主流(中泓)线靠拟设置排污 >200 >10.0 底0.5m处各设置一个水质取样点。 口一侧水域设置水质取样垂线。 (3个) 取样垂线间隔(km2) 一级 1~2.5 3~6 0.5~1.5 二级 1.5~3.5 4~7 1~2 三级 2~4 水质取样点设在水面下1/2水深 处;(1个) 水质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 ≤5.0 (1个) 在水面下0.5m、距湖库底0.5m处; 5.0<H≤10.0 (2个) 有斜温层:在水面下0.5m、斜温层 下部、距湖库底0.5m处;(3个) >10.0 无斜温层:在水面下0.5m、1/2水 深、距湖库底0.5m处。(3个) <1.0 水深(m) 设置位置
①水质取样涉及水域布置:在湖泊、水库 中布设的取样位置应覆盖整个调查水域,并且 都能切实反映湖泊、水库的水质和水文分布特 征(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岸 边区等水域)。 ②水质取样垂线的布设:在不同水质类别 湖泊、水库 区、水环境敏感区、排污口和需要进行水质预 测的水域应布设取样垂线。水质取样垂线的设 置可采用以排污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或网 格布设的方法,根据调查评价的湖泊、水库规 模,按照下列原则及方法设置: 一级评价一般布设5~7个取样断面; 二级评价一般布设3~5个取样断面; 三级评价一般布设1~3个取样断面。 河口、近岸 各水质取样断面应于主潮流方面或海岸垂直。 海域 水质取样的断面宜平行布设。 排污口位于感潮河段内的,其上游设置的水质 取样断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河流决定。其 下游断面的布设与河流相同。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1)5 监测报表格式 (8)附录A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 (11)附录B 地下水采样参考方法 (13)附录C 土壤采样技术 (22)附录D 常见的采样器具及其所适用采样的样品种类 (22)前言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样品的采集过程,保证地下水样品的代表性,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

本指南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水样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适用于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场地地下水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2997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DZ/T 0064.2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D 2008-01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GBJ 145 土的分类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3.1地下水环境监测指通过采集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监测点位附近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3.2地下水样品采集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从地下水监测点位中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

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4.1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4.1.1 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依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监测井使用功能,结合当地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达到全面反映调查对象的地下水质状况、污染原因和规律的目的。

环境监测岗位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监测岗位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监测岗位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1.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或()。

答案:水系源头处、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2.湖()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答案:网格3.在采样()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m处和()m处;若水深≤5m时,采样点在水面()m处。

答案:水面下0.5、河底上0.5、下0.54.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沉积物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之处。

答案:正下方、河床冲刷、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5.测()、()和()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答案: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6.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答案:生产周期、2、37.()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答案:污染源、扩散形式8.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地下水污染控制监测点()采用()布点法布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答案:网格9.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口应高出地面()m,井口安装(),孔口地面应采取()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答案:0.5~1.0、盖(或保护帽)、防渗10.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6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一次。

答案:枯水期、每月11.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称为()。

A、控制断面B、对照断面C、削减断面答案:B12.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和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水及大气监测采样布点方法

1、河流采样点位的确定采样点泛指水体中一个具体的取样点,它受水面宽度和深度影响。

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1—1和表1—2,其中,中泓线设置在除去河流两岸滩涂部分后的中间位置;左、右两垂线布设在中线至岸边的中间部分。

2污水采样点位的确定污水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无须设置监测断面,可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2.1工业污(废)水2.1.1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是指在环境和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此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此类污染物有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13种。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此类污染物有pH、色度、SS、BOD、COD、NH—NCN-、S2一、F-、PO3-、石油类、动5Cr34植物油、挥发酚、LAS、类大肠菌群数、TOC等56种。

2.1.2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处理设施的入口和总排口设置采样点;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处理单元的入口和排口设置采样点。

2.2城市污水2.2.1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

2.2.2在接纳污水入口后的排水管道或渠道为了保证两股水流的充分混合,采样点布设在离污水(或支管)入口约20〜30倍管径的下游处。

2.2.3城市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在污水入河排污口的上、下游分别设置采样点。

采样位置设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lm时,位于1/4水深处;水深小于或等于lm时,位于1/2水深处。

3流量测量3.1流量测量原则3.1.1测定瞬时流量:对“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的污水排放渠道,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量所引起的误差值小于10%时,可以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

地下水位布点

地下水位布点

地下水位布点
地下水位观测点通常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布设。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观测点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代表性:地下水位观测点应选择在代表该地区地下水状况的位置,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稳定性:地下水位观测点应选择在地质环境相对稳定的区域,避免地质构造活动或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位的变动。

3. 区分程度:地下水位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不同地下水系统的区分程度,以获取更全面的地下水状况信息。

4. 布设密度:地下水位观测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来确定,一般应保证观测点的间距合理,能够充分反映地下水位的空间分布。

5. 便捷性:地下水位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便于观测和维护,选择在易于到达的地点,方便进行水位观测和数据收集。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位观测点的布设还应遵循相关的观测规范和标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具体的地下水位观测点布设方案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和规划。

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点的布设分几个方面来讨论:流动的水体(河流)、死水(湖泊、水库)、地下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一)河流样品的代表性首先取决于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代表性。

为了合理地确定采样断面和采样点,必需调查讨论、收集资料,重要包括: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与排放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3.水体沿岸资源情形,包括森林、矿产、土壤、耕地、水资源,特别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4.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分布和重点水资源保护区;5.实地考察现场的交通情形、河宽、河床结构、岸边标志等,生物、沉积物特点;6.收集原有的水质分析资料。

在调查的基础上,布设采样断面、采样点。

1.采样断面的布设对于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流,至少应布设三个断面,即:对比断面(城市或工业区的上游,此时河流未受污染,一条河流只设一个对比断面);掌控断面,也叫污染断面(污水排放后,与河水混合,通过此断面可了解排污对河流的影响情形。

依据排放点的位置,可多设几个污染断面);清洁断面,也叫净化断面(经过一段距离后,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净化,可了解河水净化情况)。

工业区或城市在有支流混入河水前,应靠近河口处布设采样点,以便对比支流混入前后的情况。

掌控断面工业区或城市了解支流混入前支流河水情形了解城市排污情形了解支流混入后河水污染情形当有较大河心滩时,应在河心滩两侧的河水中布设点位。

对比断面的布设:选择一个对比断面很紧要,由于水体中某种污染物质可能来源于人为污染、天然污染,因此搞清楚天然水体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本底值,才能进一步得知人为造成的污染有多少,在实在设置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原则:①阔别工业区、城市、居民密集区和重要交通线,避开工业污染源、农田回流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②尽可能阔别农药和化肥施用区;③尽可能布设在水文条件较稳定、较平直的河段上;④尽可能布设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上游河段;⑤既要避开重要交通线,又要考虑交通便利,尽可能布设在交通线的上游。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

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质监测的布点与采样一、地表水(河流)(一)监测点位的布设1.监测断面的分类1.1.背景断面: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1.2.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底值的断面。

1.3.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即受纳某城市或区域的全部工业和生活污水后的断面。

1.4.消减断面:指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被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的断面。

1.5.管理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断面。

2.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及方法监测断面的布设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2.1.背景断面通常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应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业化施用区及主要交通线路区。

2.2对照断面反映进入本区域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它布设在进入城市、工业排污区的上游,不受该污染区域影响的地点。

通常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能反映本区域污染源对河段的影响,应设置在本区域排污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水能较充分混合处。

可根据河段沿岸的污染源分布情况,设置一至多个断面。

2.4.消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的下游,河水与污染物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2.5.管理断面(通常根据以上四种布设方法考虑)3.监测断面数量的设置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布点及采样方法初探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布点及采样方法初探

地下水属于水资源,能否拥有并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将会给 所 ,与规定的调查规模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这一层面出发,笔者认
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从预估数据中可看出,在 为可以采用小尺度监测井原则。
我 国 水 资 源 总 量 当 中 ,地 下 水 天 然 水 资 源 量 所 占 比 差 不 多 达 2.1系统性
间的距离最短,会收到大气降水的补给,积水人渗的距离短,受污 层 、土壤种别、包气带以及重点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厚度以及结构
染 的 可 能 性 大 。潜 水 在 分 布 区 域 内 ,依 靠 包 气 带 收 到 大 气 降 水 、地 表 污 水 以 及 灌 溉 渗 漏 水 补 给 ;受 到 重 力 的 作 用 ,潜 水 自 高 水 位 流 到低水位区域。然 而 ,地表渗水从潜水的入渗量与人渗的速度主
内 外 地 下 水 采 样 的 标 准 与 规 范 要 求 的 基 础 上 ,针 对 我 国 污 染地较为适用的地下水采样技术进行概括总结与分析。
关 键 词 :污 染 调 查 ;污 染 场 地 ;地 下 水 监 测 井 ;地 下 水 ,
地 上 运 用 大 尺 度 的 地 下 水 规 范 以 及 调 查 手 段 ,难 度 非 常 的 大 。根 据地质 调 查 规 定 ,对于重 点 区 域 而 言 ,地下水的调查采样点以 (10 ~ 20)组 /100 k m 2为单位进行取样。然 而 ,事实上却并不容易, 一 般 占 地 面 积 超 过 10000m 2污 染 场 地 ,多是大型的企业丁业场
2 污染地下水监测井布设基本原则
污染场地是因有毒害污染物而造成其再开发、拓 展 、再利用 的 复 杂 程 度 愈 来 愈 高 的 土 地 。纵 观 我 国 城 市 污 染 场 地 ,其 主要有 持 续 性 有 机 物 污 染 场 地 、电 子 废 弃 物 污 染 场 地 、重 金 属 污 染 场 地 以及易有机物污染为主的化工、石 油 、焦化污染场地这四种。从某 种 意 义 上 讲 ,在 多 年 经 营 下 ,污染场地会给附近地下水与土壤产 生 巨 大 的 影 响 。污 染 场 地 的 面 积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在 该 种 场

水质采样点布设规范(标准版)

水质采样点布设规范(标准版)

水质采样点布设规范水质采样点布设是关系到水质检测分析数据是否有代表性,能否真实地反映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关键问题。

为获得完整的水质信息,理论上讲,要求监测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越高越好,然而高分辨宰的空间和时间监测不但费时费力,且难于实现。

尤其是空间分辨率只能是有限的,水环境监测分析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最少(或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获取最有空间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数据,即优化布点问题。

1、水质采样断面布设水质采样断面布设法分为分断面布设和多断面布设法。

对于江河水系,应在污染源的上、中、下游布设3个水质采样断面,其中上游断面为对照、清洁断面,中游断面为检测断面(或称污染断面),下游断面为结果断面。

对湖泊、水库,应在人口和出口处布设2个检测断面。

对城市或大工业区的取水口上游处可布设1个检测断面。

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水质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检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水质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2.水质采样点布设(1)河流:在每个采样断面上,可根据分析测定目的、水面宽度和水流情况,沿河宽和河深方向布设1个或若干个采样点。

一般采样点设在水面下o.2—o.5m处。

还可根据需要。

在采样点的垂线上分别采集表层水样(水面下o.5—1m)、深层水样(距底质以上o.5。

1m)和中层水样(表层和深层采样点之间的中心位置处)3个点。

(2)地下水;布点通常与抽水点相一致。

如作污染调查时,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进行布点,特殊需要时另行布点。

(3)工业废水:采样布点应设在总排放口、车间或工段的排放口。

(4)生活污水:采样点应设在排出口,如考虑废水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水和出水口处布点。

(5)湖泊、水库:可划分若干方块,在每个方块内布设采样点。

浅谈影响地下水采样和监测结果的因素

浅谈影响地下水采样和监测结果的因素

浅谈影响地下水采样和监测结果的因素作者:林德坡朱园芳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1期摘要为了可持续发展和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越发重要,当前我国对环境保护行业越来越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土地调查与土壤修复如火如荼。

土地调查是土壤修复的基础和前提,而地下水监测则是土地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地下水采样结果好坏直接影响了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需要重视地下水采样,文章中讨论了采样设备与操作对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监测;采样设备;影响因素1 影响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因素分析在地下水采样过程中,对地下水采样有影响的因素就有很多。

地下水采样点的布设,采样前对地下水监测井的洗井效果,采样人员,采样设备,运输与保存时间等等都会对地下水的采样结果造成影响,实验表明,采样误差往往是最大而且是最重要的误差[1]。

因此,规范地下水采样过程,严格按照要求采样,才能保障地下水的采样结果。

2 影响地下水采样结果所存在的问题因素2.1 地下水采样点的布设在土地调查中,地下水的采样结果会受到采样点布设的影响。

在一块污染场地,若刚好布设的点全在无污染区域,那么采样结果很显然会是很好的,但是场地却是污染的,因此采样结果完全不能代表实际结果。

随意选择采样点,导致地下水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2]。

所以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布设采样点,在重点污染区域加密布点,在其他区域按40*40米来布置采样点,保证采样点能代表该区域的结果。

2.2 洗井效果对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影响在采集地下水之前需要洗井,洗井的效果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情况,若是不洗井或者洗井不完全就开始采样,那么所采集的地下水水质和原有的水质会有区别,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溶解氧以及化学平衡等全会改变。

因此在采样前进行洗井,并等待24小时后,水质稳定后在开始地下水采样。

2.3 采样人员对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影响采样人员对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采样人员工作态度的好坏,对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责任心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地下水采样结果的准确性[3]。

某在产橡塑制品厂地块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研究

某在产橡塑制品厂地块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研究

2021年第5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9期 · 127 · 某在产橡塑制品厂地块环境质量调查评估与研究江杨诚1,杨佳宾2(1.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72;2.上海市地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0072) [摘要]对某在产橡塑制品厂地块进行采样分析,评价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提出对于在产企业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应同时参考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系列环境保护标准以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

地块内共布设24个土壤采样点和13个地下水采样点,另外在地块外布设1个土壤和地下水对照点,共采集92个土壤样品和15个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块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第二类用地开发使用要求,但地块内土壤和地下水中已有部分污染物的积累。

[关键词]场地环境调查;在产企业;橡塑制品厂[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5-0127-04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a Rubber and Plastic ProductsFactoryJiang Yangcheng1, Yang Jiabin2(1. Shangh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Geology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72;2. Shangha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 Ltd., Shanghai 200072,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ing analysis of a rubber and plastic products factory plo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oil and groundwater was evaluated. It was proposed that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enterprises in production, the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soil pollution risk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vestigation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tribution of suspected contaminated plots in land investigation of enterprises in key industries” should be referre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24 soil sampling points and 13 groundwater sampling points in the plot, and one soil and groundwater control point outside the plot. A total of 92 soil samples and 15 groundwater samples are collec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plo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econd type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se, but some pollutants have accumulated in the soil and groundwater.Keywords: Site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Enterprises in production;Rubber and plastic products factory1 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1-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贯彻落实党中央“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同年12月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系列环境保护标准(HJ 25系列标准)进行修订[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实际采样的可行性、方便性,尽可能用民井、生产井以及泉水
轻易不要变动,尽量保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为了解地下水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非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渗坑渗井和固体废物堆放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性较大的地区以带条状污染扩散
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以带条状污染扩散时,应根据河渠的状态、地下水流向和所出地质条件,采用网格布点法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承压水监测井应分层止水,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含水层下的隔水层底板
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口应高出地面0.5~1.0米,井口安装盖或保护帽
监测井不得靠近地表水体,且必须修筑井台,井台应高出地面0.5m
样品唯一性标识由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样品测试状态标识组成
唯一性编号中应包括采样类别、采样日期、监测井编号、样品序号、监测项目等
污染控制井的某一项目如果连续两年低于控制值的1/5,且附近无新增污染源,现污染源排污量未增,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监测井采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
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细菌类、放射性等项目应分别单独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