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 行星风系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专题9《行星风系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专题9《行星风系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 专题9《行星风系(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水平要求】识记: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名称。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简单应用:根据热力环流原理阐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变化并解释理由根据气候体表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季风与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成因、分布。

【基本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课堂检测】默写专题9.2相关知识:热带季风的风向;读风带气压带图,解说风向和气压带名称。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从而导致了各地受到太阳辐射也有变化,导致了上升气流区随之移动。

因此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因此行星风系的分布就和刚才分析的一致;当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时,行星风系也会相应北移;提问: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 亚寒带气候类型 成因 寒带气候类型 地区分布 气候特点个时候北半球是什么季节阿?当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时,行星风系就会相应南移。

这个时候北半球就进入了冬季。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我们这里所说的移动不是很大范围的移动,只是位置稍微的偏移,不是说移动时某个带就移动到地球外面去了,使得移动时地球上掉了一个带。

这里的移动只是稍微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

四.行星风系与气候1.行星风系构成了地球不同纬度带气候的基本框架,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在高气压带,气流以下沉为主,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是地球表面降水较少的纬度带。

课题:专题9 行星风系(第二课时)

课题:专题9 行星风系(第二课时)

课题:专题9行星风系(第二课时)授课人:上海尚德实验学校朱晓艳教学设计思考:本节教学设计是依据高二第一学期专题9行星风系,教材是按照气压和风、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与气候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个部分顺序组成的。

教材的设置首先引入气压和风,从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入手,然后直接分析1、7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再学习理想状态下的三圈环流和气候类型。

由于实际海陆差异较大,实际等压线分布图错综复杂,直接引入容易使学生学习时产生混淆,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将教材调整了顺序,第一课时完成了气压与风和理想状态下的行星风系,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再来一起分析1、7月份的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知识衔接更顺畅。

从对比图形找异同点,到探究原因,步步深入,完成学习的自主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图表,能够找到理想与实际气压分布的差异,并通过分析,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已学行星风系的知识,找到1、7月份海平面及等压线分布图的形成原因,并能够填写出北半球主要高、低气压中心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教学法,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更准确的理解全球的气压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7月份全球海平面及等压线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图表教学教学过程:开门见山,直击主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对理想状态下的气流运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读图说出并填写出行星风系中各气压带和风向带的名称,理解其形成原理。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就开门见上,直接读图对比理想状态下行星风系与实际海平面及等压线分布图之间存在的不同,找到产生的原因。

在对比读图中,通过知识学习及迁移的视角,让学生更多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有效的找到质疑问题的答案。

结合课件出示图形,回顾复习行星风系知识,说出气压带及分布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分布特点:等压线与纬线平行;高低气压中心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学生活动:结合 1月份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找出气压的分布特点,并与理想状态下的行星风系对比,探究发现异同:说出一月份等压线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行星风系与气候教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行星风系与气候教案 中图版必修1

行星风系与气候一、教学内容与说明 1.教学内容全球气压带对降水带分布的影响;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分析主要气候类型成因。

2.地位与作用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是自然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能够联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分析主要气候类型成因。

2.通过阅读地理景观图、地理分布示意图、地理图表,能够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成因,提高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

3.培养观察、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成因。

2.难点: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分析 四、教学流程示意新课导入:比较地理景观差异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压带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成因探究风带与气候世界气候的差异景观气候特点气候分布列表总结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利用PPT展示地理景观图片,设问:“你能比较两地的地理景观差异吗?”“影响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影响降水分布差异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思想】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通过地理景观图片可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因素的思考。

(二)新课教学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生阅读图册“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压带分布图”“全球降水带分布图”两图,对照阅读并思考:“气压带与降水带分布的有何影响?”【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认识气压带分布与降水分布的关联: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多雨地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少雨地带。

学生阅读课本专栏《“东风”与“西风”》。

教师可连续设问:①为何西欧地区和我国的人们对于西风有不同的“好恶”?②西欧的西风和中国的西风相同吗,为什么?【设计思想】这部分内容属于“季风”一课,但该专栏对于理解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尤为适用。

专题9行星风系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x

专题9行星风系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x

专题9行星风系一、教材分析“行星风系”是上册教材中理论性很强的一个内容,是第三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的内容很广,教材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气压逐步深入到覆盖地球表面的大气环流,从大气环流这一本质到表现出的现象即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学生展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大气圈。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屮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z—,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内容在大气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建议用三个课吋完成。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与技能:知道气压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形成;知道世界主要气压带与行星风系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理解世界主要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教具制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创设的情景,体验问题的发现过程;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经历认知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分享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有规律的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教具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在学习过程屮加深友谊。

三、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在各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大脑的发育过程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三维空间想象较弱于平面想彖。

“三圈环流”是三维空间运动在平血上难以表述英运动过程,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不能形象反映三圈环流具体运动特征,个别学生误以为南北方向的顺逆时针运动,难以与近地面的风带结合起來,碰到三圈坏流及风带、气压带的变形图又无从着手。

即使经教师形象描述,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的局限,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三圈环流”学具的制作,可以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更好的效果,也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的精神。

四、教法1、总体策略采用化繁为简、由易入难的策略。

运用这一策略进行大气环流的教学,可以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地理《行星风系与气候类型》教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地理《行星风系与气候类型》教案

上理工附中校级公开课专题9 行星风系行星风系与气候类型(教案)张建中班级:高一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三圈环流示意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对照,掌握各种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

发挥系列地图作用,启发全体参与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与思考习惯的差异性。

运用气温与降水示意图,分组比较分析不同的气候特点。

运用世界和各大洲气候分布图,分析气候与纬度、风带气压带、海陆及高度的关系。

将行星风系与气候分类对应,化解气候难点。

过程与方法:阅读、练习、讨论、交流,利用示意图和气候专门地图,逐步展开分析。

从典型气候特点导入新课,由纬度,到行星风系(难点),海陆位置,地形,熟悉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图文转换,到各种气候的分布规律,了解气候规律的系统性与差异性。

倡导学生课堂的积极思考和表达,结合适当的练习,利用分析、读图,促使学生课堂活动和反馈。

师生互动。

讨论法与练习结合。

态度、情感、价值观:掌握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理解世界不同气候的分布,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和工作实际。

调动全班集体参与,及时配合练习,交流彼此学习方法和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1. 高低气压与降水的纬度分布关系。

2.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的特征、成因、分布。

3. 三种季风气候的产生与差异。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气候特点、成因与行星风系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热力环流、行星风系及其南北位移、海陆位置讨论开始。

一、将下列气候类型图提取对应的三组六种图像,让学生表达自己理解的信息:(1)红色曲线反映的年中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2)不同的降水柱状图,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的差别。

(3)纬度与温度有关系,降水与海陆位置有关系。

(4)气温与降水的结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

教师引导:注意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语言表达温度分为寒冷、低温、温暖、炎热等;降水总量和季节的的差异等数量信息。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5 板块运动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专题5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教学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画出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大致示意图。

(2)在世界地图上相应位置准确标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知道哪些是属于大陆板块,哪些属于大洋板块。

(3)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相关概念。

(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震烈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过程,对科学研究和发展形成循序渐进的思想。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逐步建立提出假设——寻找依据——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3)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部分大地貌的成因。

(包括山脉、海沟、岛弧、海洋的生长与消亡、地震带、火山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海陆变迁的过程,对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有更深的体会,在生活更加重视细节。

(2)通过地震和火山的影响,形成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人类力量的微小和强大。

(3)通过板块构造学说以及地震火山预报,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意义,地震的相关概念,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意义,地震带和火山带的分布【教学流程】导入 愚公移山 喜马拉雅山 海底扩张学说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海底地貌 海底扩张原理 板块的划分 展示六大板块的大致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 火山带 火山类型 火山带位置分析 板块构造意义 岛弧、海沟、山脉的形成,海洋的生长与消亡 地震带 地震相关概念 地震带位置分析 地震、火山影响 地震预测 灾害预防板块构造学说 四句话(分解讲)【教学过程】一、新课学习师: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其中有一句话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大家再看看另一个人例子。

老师放映喜马拉雅山的隆起过程图片。

师:我们现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只用了4000万年就长成现在这样了。

专题9和10 行星风系和季风教学设计

专题9和10 行星风系和季风教学设计

专题9和10行星风系与季风(结合地图册上的讲解,很详细P22左右)※气压与风1.气压概念: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所以同一处近地面气压一定高于高空。

2.风的概念:在水平方面,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叫风。

风向的确定: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比如从西方吹来的风叫做西风,画出箭头让学生练习。

气象上使用风向频率来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次,我国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冬季多刮偏北方、夏季多刮偏南风。

风向玫瑰图。

南风在北半球,长期偏转最后形成了西风,这个图解,以方便下面讲三圈环流。

※全球等压线分布3.全球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水平气压场:通常把某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称为水平气压场。

一般用等压线表示。

高低压概念。

意义:等压线分布图能反映出高气压系统和低气压系统的分布状况,是人们研究气候、判断大范围天气形势和预测预报天气的重要依据。

一月份海平面内等压线: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与北美大陆上的亚速尔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的副极地低压退居到北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在阿留申群岛上。

七月份: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与北美低压把副高切断,留下夏威夷高压上一块。

注意:切断的纬度不同,夏季切断为副极地低压,冬季切断的为副高,因为冬夏季太阳直射点在移动,而大陆是不变的。

4.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讲解,继而讲地球不自转情况下的北半球单圈环流,然后讲地球自转情况下的北半球大气环流。

南半球让学生自己补充。

得出三风四带。

低纬信风带(贸易风为信风)、(30°为马纬度,因为此地么有风,气压下降,高压带)中纬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为咆哮西风带,因为没有大陆阻挡,风力强劲)、极地东风带。

由于大气的相互补偿,最终在南北半球形成的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这就是行星风系。

大气环流意义: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行星风系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教学内容】气压与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压的概念,理解气温高低、大气升降运动和海拔高度对气压高低的影响;(2)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并能正确判断风向;(3)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并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4)学会阅读1月和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并能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1)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分析近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学会分步骤绘制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掌握运用示意图演示、说明抽象原理的方法。

(2)读“1月、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绘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影响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

【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是一个灯笼,上面画了几匹马,里面有一支蜡烛,当蜡烛点燃后,它会自己转动,这叫什么灯?一一走马灯。

你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呢?【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对走马灯并不熟悉,希望通过转动的走马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激起学生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期望学生达到】期望学生能根据常识答出走马灯的转动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预计学生回答:空气的流动。

教师概括:对,这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气流为什么会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压与风》。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行星风系的形成。
-大气运动原理和行星风系的形成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2.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用动态PPT、地理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大气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行星风系的形成。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如台风、暴雨等,让学生认识到行星风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多雨?”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基本结构,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掌握大气层的划分,以及各层的特点。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方式,如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理解并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掌握三圈环流理论,理解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分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运动知识。
-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结合时事新闻,引入全球气候变化话题,让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专题9行星风系-气压与风(详案)

专题9行星风系-气压与风(详案)

中学地理教案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上课起立,师生问好。

一、问题引入教师提问:(PPT照片展示)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几个挺简单的小问题,相信聪明的你们肯定可以答出来。

(热气球照片)质量大约有450kg的热气球为什么可以升到高空呢?(学生小声回答:热气的作用,上升)。

(地暖照片)那高档住房中的地暖为什么设计在地板下方而不是在天花板上?(学生小声回答:热空气上升,所以设计在地板下)。

同学们的确非常聪明,老师已经听到了许多同学答到了点上了,热空气往上跑,因此设计在下方对吧。

好,接下来我想给大家展示几张我在大学期间在青海野外实习所拍摄到的照片,同学们认真看,仔细思考下其中的问题。

同一包饼干从平原拿到了高原地区的食品包装为什么会更加膨胀?(学生部分回答:气压不一样,产生变化导致的。

)二、新课教学对!有同学已经说到这个气压问题了,也正是饼干包装膨胀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我们索要学习的课程正与气压密不可分的。

那么说到气压,同学们在初中阶段也应该学习过。

气压:就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就比如说点1和点2,哪一个点的空气柱更多?(同学回答:点2)因为:h2>h1。

除了高度不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他影响因素吗?发现的同学们举下手,(***同学,回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果同学们没有发现,那么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受热均匀地区各高度空气密度示意图”。

同学们会发现,大气的密度和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

(PPT也随即转到下一个,等压面)与等高面相似,我们将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起来成为等压面。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板书:一、气压:在单位面积上,高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小。

影响气压的因素有:气温的高低,大气的升降、海拔的高低。

(转承)同学们很聪明,我们渐渐进入了状态了,刚刚我们所考虑的是理想状态下,地区受热均匀的空气密度。

但是在我们的真实世界中,基本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感受下,地区受热不均空气运动的情况吧。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 -专题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第一册教案设计 -专题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内容】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2.知道太阳系,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天体及天体系统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课本,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最基本恒星:由炽热的H、He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例:太阳H,质量大,体积大,密小例:大麦哲伦星云行星: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质量大到自生引力足以使它成为球体,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生不发射可见光例:地球1.天体矮行星: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例:冥王星小天体:没有足够质量,也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卫星:围绕行星运转的天体,质量比起环绕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例:月球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例:哈雷彗星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2.天体系统:(多媒体展示关系图,从总星系开始逐级讲解)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教师:那么,地球在宇宙中什么位置呢?学生看图回答。

二、太阳1.太阳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教师:离太阳最近的天体、行星、恒星分别是?(最近的天体:月球。

最近的行星:金星。

最近的恒星:太阳。

)(多媒体展示资料:太阳辐射)2.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

3.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成为太阳辐射。

(多媒体展示资料:太阳的圈层结构)4.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案设计(无答案)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案设计(无答案)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根据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学习重难点】1.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2.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学习过程】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概念: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系统层次:总星系_________系_________系_________系_________系_________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典型习题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星风系
【教学内容】
气压与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压的概念,理解气温高低、大气升降运动和海拔高度对气压高低的影响;
(2)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并能正确判断风向;
(3)理解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并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
(4)学会阅读1月和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并能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图判断海与陆、冬与夏以及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
(1)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分析近地面热量变化引起的空气运动过程,学会分步骤绘制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掌握运用示意图演示、说明抽象原理的方法。

(2)读“1月、7月份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绘制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影响气压高低和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的学习中,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发展辨证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冬夏盛行风向。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一个灯笼,上面画了几匹马,里面有一支蜡烛,当蜡烛点燃后,它会自己转动,这叫什么灯?——走马灯。

你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呢?
【设计思想】大部分学生对走马灯并不熟悉,希望通过转动的走马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激起学生对传统习俗的重视。

【期望学生达到】期望学生能根据常识答出走马灯的转动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预计学生回答:空气的流动。

教师概括:对,这是由于气流的运动。

气流为什么会运动?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压与风》。

二、影响气压的因素
【设问1】什么是气压?
【期望学生达到】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预计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出气压即大气的压强。

【设问2】读空气柱的剖面示意图,思考:
(1)分别比较图中A .C 两处气压高低,B .D 两处气压高低。

(2)假如A 地受热,B 地冷却的情况下,分别比较A .B 两地气压高低,C .D 两地气压高低。

(3)由此得出,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 热空气上升原理 热力环流形成示意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成因
海拔 气温 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风向的判断等
为什么走马灯会转? 大气升降运动
预计学生能够根据示意图比较出A.B.C.D四处气压高低,从而得出影响气压的因素有海拔高低、气温高低。

海拔高,气压低。

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对大气升降运动对气压的影响往往漏答。

【过渡】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高低差异,我们能否把气压分为高压和低压两类呢?
【设问3】读《1月份等压线的分布图》,思考什么是等压线?
教师概括:等压线是指同一时间内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

【设问4】在《1月份等压线的分布图》中标注了两种气压系统:高气压系统和低气压系统,根据等压线特征如何判断高压、低压。

预计学生能够回答出:低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高压指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但对于等压线闭合这一特征往往漏答。

【设问5】读《7月份等压线分布图》,思考:7月份,同纬度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气压有何差异?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预计学生能够从图中读出大陆和海洋的气压差异,但对海陆热力差异的概念还不理解,对成因分析存在一定难度,这时可提示学生夏季时,赤脚踩在沙滩上和海洋中有何不同感受。

【过渡】气温高低引起气压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大气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我们把它称之为热力环流。

三、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观看热力环流动画后,完成学习活动1.
【学习活动1】探讨热力环流的主要过程。

(两人为一小组,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活动1)
(1)现有A.B.C三处,判断这三处的冷热差异?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2)绘出气流垂直运动方向。

其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

(4)绘出气流水平运动方向。

其运动规律是怎样的?
(5)总结热力环流的主要过程,完成下列图表。

【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得到结论,培养学生谨慎思考,严谨推论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两人一组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最后对热力环流过程的总结,呈现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期望学生达到】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为5个小问题,通过每个小问题学生基本上能够层层深入归纳出热力环流的过程为:(1)冷热不均;(2)大气垂直运动;(3)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4)大气水平运动。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其实,现实生活中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无处不在。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现实中的一些典型例子。

四、热力环流的实例
【学习活动2】小组合作探讨城市风的形成原理。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上图中画出城市与郊区之间产生的热力环流形成图。

(2)近地面风向是由________吹向__________。

(3)若在郊区建设卫星城或建有大气污染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对策?
【设计思想】学会运用所学的热力环流基本原理来解释城市风的成因;并通过得到的结论,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期望学生达到】学生脑海中有城市“热岛”这一概念,基本上能判断出城区温度高于郊区温度,然后按照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按步骤描绘出城市风的形成过程。

【过渡】播放歌曲《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1)冷热
不均
(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A郊区郊区
城区
【学习活动3】有人曾经质疑《军港之夜》中的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存在着科学错误,请你们运用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来验证一下。

(1)在上面两图中分别画出白天和晚上时,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图。

(2)白天,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形成_____(海、陆)风;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形成_____(海、陆)风。

(3)指出《军港之夜》中的歌词的错误之处,并说明你的理由。

【过渡】出示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中的“巴山夜雨”是怎样形成的?
观察《山谷风形成过程》的动画后,完成学习活动4。

【学习活动4】小组合作探讨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1)在山区白天和晚上的风向有何不同:白天,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形成______(山、谷)风;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形成______(山、谷)
风。

(2)尝试在上面两图中画出山风和谷风的形成示意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其成因。

(3)根据以上的分析,说出李商隐诗句中“巴山夜雨”的成因。

预计学生能够根据山谷风的动画判断出山区白天和晚上的风向,然后根据风向推导出山谷风的形成过程,但在分析白天或晚上山坡和山谷的冷热差异时存在一些障碍,这时可提示学生,这里的冷暖是指同海拔高度的山坡和山谷上方的冷热差异。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设问1】我们绘制了那么多风,那么到底什么是风?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设问2】风向是如何绘制的?如何判断风力大小?
预计学生能够说明风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但往往忽视的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对风向的影响。

所以在描述风向时提示学生,水平运动的物体还受到什么力作用后,学生能想到地转偏向力。

对风力大小的判断学生能够通过等高线中坡度大小判读方法,进行举一反三。

【学习活动5】根据下列的图标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4人一小组)
材料一:2010年12月5日17时,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6日前后上海有明显的天气变化。

(1)根据图文资料提供的信息,然后结合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就气压与风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命题并解答。

(2)请提出你对图文资料中提供的哪些信息,你还存在疑惑需要解决?
预计学生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对气压高低判读,绘制的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等知识进行命题。

对疑惑学生可能只能提出什么是寒潮,图中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对疑惑只需能够提出,为今后的教学作铺垫。

【总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
预计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实践,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