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模板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理论演讲稿范文

语文教学理论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理论这一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语文教学理论概述1. 语文教学理论的概念语文教学理论是指研究语文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2. 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自我国有语文教育以来,语文教学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经学”到现代的“语文教育”,再到如今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二、语文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1. 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预期结果。

语文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层次性、递进性。

2. 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思维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 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是指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 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是指对语文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理论研究语文教学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展开,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而且,语文教学还具有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综合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包括词汇量的扩展,阅读能力的提升,作文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学生应在教学中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够熟练运用。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此外,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和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演讲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家校合作也不可或缺。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阅读交流,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语文教学论文:谈中学语文新课堂

语文教学论文:谈中学语文新课堂

谈中学语文新课堂语文课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新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狠抓背诵,以背导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对经典范文的全文式重点精彩段落的背诵,并通过先熟读背诵来促进对文章的研读理解,古人的很多读书经验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古书不厌百回读,朗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这就是读书的经验,强调了“熟读”的重要性。

通过熟读课文,一则必须扫清生字障碍;二则感知了课文;三则进行了语言积累;四则培养了语感和朗读能力;五则能清楚地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

尤其是古诗文一定在学生能背诵的基础上,才进行译、析、评、赏。

在内容,程度要求上,除课后的练习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外,新旧诗词,文言文一律全篇熟背,现代文熟读全篇,背诵精彩的段落和重点语句。

为确保能背诵好,当然要做好背诵指导工作;一是指导语句的停顿、语气、语调、文言句子的句读节奏等;二是文章的感情基调,思维顺序等。

视情况,老师要先进行必要的带读,范读或放录音磁带。

切忌唱读与“和尚念经”式的背诵,注重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学生通过熟读背诵,形成了一定的语感,熟记了文中的词句,了解了课文大意,发现了存在问题,为第二步研读分析课文欣赏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主要环节,精讲博览所谓主要环节,是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在文章结构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主要环节进行分析,避免不分轻重主次的面面俱到的讲解,既节省时间,又掌握重点,突出中心。

“精讲”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博览”则是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

“精讲”既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重要内容,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精要的讲解和分析点拨。

但并不是“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也不是说推行课堂素质教育就不要“讲课”,而是更需要“精讲”。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学好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应着眼于能力、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服务。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价值追求,语文课程标准也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理念、目标和实施要求。

为强化中学语文知识教学效果、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我谈谈想法。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1.指导思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应试教育,学生每天机械抄写和背诵语文的篇章段落、字词解释及古文翻译,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少,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地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课程实施过程中,传统的“双基”训练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

因此,本课题拟对现代语文知识教学进行审视,从理论上探讨语文知识的性质内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并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构建语文知识内容体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均为本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尤其是在本研究中较多运用了现代知识观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现代课程理论等相关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主要内容对语文独立设科百年来的语文知识教学历程进行梳理;对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进行审视;对语文知识内涵及语文知识观加以重新界定和阐释;探讨语文知识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和基本方案;探讨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实践中检验有关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和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2.研究方法鉴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故在研究方法上采取了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观点本课题自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范例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范例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范例【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人文教育1. 人文教育在教学各环节的渗透1.1人文教育与词汇教学词汇教学中应注重词汇的文化意义,让词汇的人文背景知识为学生科学地掌握学习和记忆词汇方法而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词汇难关,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在选用英语词汇的例句时,老师除了注意例句的正确合理性,更要注意例句的时代文化性和社会教育性,为学生提供实用新颖的英语素材,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寓教于学,利用英语的人文学科优势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1.2人文教育与语法教学1.3 人文教育与听力、口语教学从近几年中考发展的趋势来看,对于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且这两种技能通常都是“结伴而行”。

但在初中阶段,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因为课时限制等原因一般不会专门设置听力课和口语课,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适时适宜地进行跨文化听力和口语教学。

要提高听、说这两种语言技能,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人文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鼓励学生为主,持之以恒的操练,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

1.4 人文教育与写作教学英语写作是检测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重要部分。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写作,作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体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训练要从多元角度入手,既可以从词句和语法的角度切入,又要在适当的时机以人文的角度着手。

分析历届中考英语写作话题,发现考题时常会与人文教育有交融点,时常渗透着社会对现代人的德育目标要求。

2. 教学案例: 新世纪初中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课题: TV or Not TV?整体思路:A. 引入话题: 通过设计一些与娱乐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对课题有初步印象。

B. 问卷调查,谈论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及不喜欢的电视节目,谈谈对电视的看法,为后面的教学步骤收集资料。

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论研究

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论研究

第一章第三节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三)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1、汉语字词的具象性⏹2、汉语语法的“人治”性⏹王力:西方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顶峰飘红旗⏹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3、汉语交际的整体思维⏹中国人:“毕业班的同学都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美国人:“毕业班的汤姆在忙着找工作,没有心思学习。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实践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语文教学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应对新课标,如何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议论的热点。

一、注重建构,强化效果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单独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

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理论中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以知识建构主义为核心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是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诸方面“同化”、“顺应”并建立起新的知识信息、情感价值等诸方面的过程。

比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月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让学生谈谈这首词中作者表现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思念”,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离别”,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等。

实际上在教学中等学生谈完了,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为了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找出文章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3篇)

中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学策略;问题与对策一、引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1. 教学内容多元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多样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如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体系多元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材内容,忽视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导致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教学方法陈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不合理当前中学语文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新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著作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者] 宁夏侯凤章[内容] 一、教学原则的研究教学原则是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依据,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版的40多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以及许多文章,对此都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和阐述,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

但比较、总结这些教学原则,我们发现有些表述不同,但内容实质相同,如“知识、能力、智力兼顾原则”、“语文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而这一原则又与另一教学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是交叉关系。

“语言训练”应该包含在上一原则“语文双基训练”之内,“思维训练”也应包含在上一原则“开发智力”之中,因思维是智力中主要的因素。

所以这两条原则应归并为一个原则。

如此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则还有许多。

同时,许多教学原则不能反映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把语文教学的原则混同为一般教学原则,即也可以成为指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原则。

如“双基并重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原则”等。

对语文教学原则的讨论,到了90年代有人开始进行总结,将前述讨论的各种观点用语文教学原则体系的特点,即必须能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的最基本的规律,能反映语文教学特殊性,有一定的概括性的要求,进行检测衡量,认为最重要的有五条,即“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的原则”、“文道统一的原则”、“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等。

但对此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并没有也不可能就此结束,还在继续深入。

二、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明确,语文教学就漫无方向,左右摇摆,飘忽不定。

在这方面,我们深有教训。

《新课堂》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新课堂》 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新课堂》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研究《新课堂》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推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应对新时代教育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堂》提出了许多创新理念和实践方法,本文将以此为主线,分步骤阐述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一、理解《新课堂》的核心理念。

《新课堂》观念的核心是“体验式学习”,即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

二、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互动、多交流,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通过组织语言、绘图等方式表达出来,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学生愿意从语文课上“谈一场恋爱”时,教学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注重知识体系结构的构建。

初中语文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教师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让学生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能快速的“串珠”或组配他们自己的珠串。

需要把知识点、内容、技能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思想特点,并学会运用语文的学习方法。

四、采用多元智能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成熟,他们的多元化智能得以逐渐体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活动,如语文游戏、语言演讲、讲故事等,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综上,初中语文教学研究需要贯彻《新课堂》的改革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相关技能,在确保语文学科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切实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和语文素养。

浅谈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1. 引言1.1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所接触的文本形式也愈发多样化。

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在当前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探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过程中,我们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注重培养语文素养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加强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文学作品或实用性强的语言知识点来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和改革教学。

新课程提出: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

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然而,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那些不出彩的字词教学,那些高考不再涉及的语法、文体、修辞等内容慢慢地淡出了语文课堂。

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

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精神的对话。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住学生的心,教出兴趣,教出味来,还需要教师以自己本身独特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比如:我在教学《荆轲刺秦王》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探讨是否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跑了刘邦才失去了天下呢?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吗?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因为两者的性格决定了今后的成败,即性格决定命运。

应该说,项羽是失败的,他的性格也百无是一处,可是我们后人为什么还只是怀念和崇拜项羽呢?第二节课开始,就这个问题,学生从课本中找例证,众说纷纭,我尽量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就文本探讨深层次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热情。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摘要]新课标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教师课前备课充分,定好教学目标,灵活设计教学问题,注意教学方法传授,完善评价机制等才能提供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备课教法学法按照新教改教学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无法谈及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准备要充分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好教学方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兼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例如,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学情,分别选择既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优等生与差生,再分别制定适合他们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此外,语文教学还应充分发挥语文知识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使他们既要掌握语文知识,又要学会怎么做人,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开发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情感、文学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感染。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学参考书,但是很多教参已不再适合新教改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我们现在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及方法,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做到层次鲜明、内容丰富、知识跨度广、教学密度大。

二、从教材实际出发,灵活设计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于教材特色的把握,课前应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的实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发现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

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问题的思考价值,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应该难度适中,数量适量,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

课堂教学理论范文一、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不注意课堂情景的设置到目前为止,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已经熟悉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能将对话教学理论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严峻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给同学灌输自己的学问,而不注意课堂情景的设置。

或者一部分老师在进行课堂设置时并不能依据同学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设置,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搬用其他学校的对话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对话教学理论的应用仅仅是徒有虚名。

甚至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备,从而严峻地影响了对话教学方式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众所周知的是,提问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打算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在现阶段,一部分老师坚持采纳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而不注意同学对于这些学问的把握状况。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在进行提问不注意问题的质量。

例如,有的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连贯性,从而使得同学的思维规律力量不够紧密。

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从而使得同学无从下手。

最终,还有一部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深浅不够明确。

这些都是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缘由。

(三)老师不留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到目前为止,广阔高中语文老师已经熟悉到了对话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将这一教学方式完全应用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

但是,很多老师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留意课堂教学的整体连贯性,在讲解课堂内容时不能够由浅至深,从而使得很多同学的思维无法紧跟老师讲解的步伐,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就会慢慢的失去学习语文的爱好,从而严峻地降低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话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引领(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为了更好的将对话教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需要提高对于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视程度,然后结合高中语文的内容特点以及同学的实际学习状况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概说[作者] 宁夏侯凤章[内容]一、教学原则的研究教学原则是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依据,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版的40多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以及许多文章,对此都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和阐述,提出了许多教学原则。

但比较、总结这些教学原则,我们发现有些表述不同,但内容实质相同,如“知识、能力、智力兼顾原则”、“语文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而这一原则又与另一教学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是交叉关系。

“语言训练”应该包含在上一原则“语文双基训练”之内,“思维训练”也应包含在上一原则“开发智力”之中,因思维是智力中主要的因素。

所以这两条原则应归并为一个原则。

如此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则还有许多。

同时,许多教学原则不能反映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把语文教学的原则混同为一般教学原则,即也可以成为指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原则。

如“双基并重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原则”等。

对语文教学原则的讨论,到了90年代有人开始进行总结,将前述讨论的各种观点用语文教学原则体系的特点,即必须能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的最基本的规律,能反映语文教学特殊性,有一定的概括性的要求,进行检测衡量,认为最重要的有五条,即“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的原则”、“文道统一的原则”、“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等。

但对此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并没有也不可能就此结束,还在继续深入。

二、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如果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明确,语文教学就漫无方向,左右摇摆,飘忽不定。

在这方面,我们深有教训。

但目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仍然众说纷纭。

“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研究人员的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属性,围绕这一属性和这一观点,经过多年讨论,引申出了许多其他属性和其他观点。

如“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这两性之后,又有人提出“基础性”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一。

有人又认为除此外还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一直发展到它是多重性质构成的综合体。

即工具性与思想性、知识性与技能性、艺术性与科学性等等。

本质属性之外,还有从属性质: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

这些认识基本都是建立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的依据上。

即教材有什么内容,它就有什么性质,如文学性与知识性就是如此,教学实践强调什么就有什么性质,如思想性与技能性就是如此。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同样意识到以上所认为的语文学科的属性并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所独具的,其他学科同样具有,如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基础性,知识性等,不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

刘国盈先生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语文学科特点辨析》一文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语文是一门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相结合的学科”,所谓“应用的广泛性”,就是“不管是国家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教授,还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不使用语文的。

这是就人而言。

就事而言,军事、政治、外交、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也都离不开语文”。

所谓“层次、等级的模糊性”,如“鲁迅先生的《祝福》,既可以作大学中文系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高中、初中的教材……”,语文“谁说得清楚何谓基础语文,何谓初级语文,何谓高级语文”。

至于听说读写能力,也很难划清层次和等级。

这种层次、等级模糊性的观点,确实新颖独特,但语文学科的性质,人们之所以对它进行讨论,而且非常重视,是因为它直接指导着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

如果认为它具有工具性,那么就要侧重语言训练,如果认为它具有文学性,那么就要突出文学教育,如果认为它具有实践性,那么就要加强包括语言、写作在内的各种训练。

而刘国盈先生的这一观点,特别是“层次、等级的模糊性”在指导课堂教学上又具有新的模糊性,他自己也说:“语文科的特点——应用的广泛性和层次、等级的模糊性是造成语文教学的任意性、摇摆性的重要原因。

如何针对这样的一个特点,提出一整套办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这一特点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病灶,语文教学就是要想尽办法来医治这个病灶,解决这个问题。

况且广泛的应用性,也是其他学科所具有的特性,如数学,应该说除了傻子不能用外,其余人都要用。

李维鼎在《越出雷池,轻装前进》一文中,认为语文科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之外,还有深刻的移情性和全面的基础性。

他说这两点才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如“全面的基础性”,是说语文学科所培养的能力是规范的、基础的,“就是这种能力的规范性和基础性,使之成为自身向高层发展的基础,也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更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

这样,中学语文科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便成为个体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完全意义上的‘基础’”。

对这一解释作深刻的思考就会发现它确有独到之处,即,语文科培养的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力,也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能力,更主要的是自身向高层次发展有了基础能力。

目前语文教学提出素质教育的观点应该说是与李维鼎这个观点相吻合的。

三、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原则对教学结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几年来,形成较大影响,有代表性的教学结构模式有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结构模式,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黎世法副教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结构模式,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六步法”的结构模式。

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讨论,集中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上。

有人主张教学的科学性要削弱艺术性,认为“学习是科学,教学是艺术”,较多的人认为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认为无论是哪种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它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就是要有一定的程序或规格,要有相对稳定的形态,要有明确判断完成目标的标准。

要有程序,这个程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所以从一堂课整体结构上看,层次清楚,周到严密未必是科学的,因为它的结构过程未必符合认识论。

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之所以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就因为它是认识论指导下的科学程序。

首先是“读”,了解教材,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议”,理解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一步是“练”,运用知识,巩固知识,“讲”是教师的点拨和解惑。

这种按照学生认知结构安排的程序,自然是科学的,合理的。

钱梦龙老师根据他的语文导读的“三主”原则,设计的四种基本课型,其理论基础也是认识论。

其核心是“自读”,由此分解成的四种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析能力,是阅读能力由低到高的纵向分解,是一个具有科学序列的训练过程。

以上我们说的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要求,即科学性。

它还有另一个要求,即艺术性。

我们说课堂教学结构要有相对稳定的动态,不稳定就不会成为一种模式,但过分稳定,又是一种刻板、僵死的模式,所以它只能相对稳定,在稳定中求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表现。

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变”。

(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

所以强调课堂教学结构科学性的同时,也必须强调它的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课堂教学结构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探讨。

于余的《系列化络化多样化——现代语文课课堂教学结构探索》一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概括。

系列化就是要重视认识过程的完整性,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络化,就是重视组成部分的综合性。

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为课堂教学结构纵向发展的“主轴”,以五个方面为“横向”的组成部分:①摆正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的关系;②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③畅通“反馈”渠道,变教师信息的单向“输出”为师生共同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传递;④注意课内外的结合,即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课外“引进”知识或让学生的视野向课外扩展;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围绕“主轴”将这五个组成部分有机地“搭配”和“排列”在一起,就有可能形成有主有辅、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络”。

他将语文课课堂教学结构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承接型”,二“螺旋型”,三“辐射型”。

他说:“这也只是大致的格局,在使用时,它们往往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

”这实际就是稳定中的变化,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的一定的艺术性。

论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必然涉及到语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方法是同一概念,还是不同概念,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理论不断探索深化的问题。

从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此一直模糊不清,似乎教学结构也是教学方法,如前述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等,说是教学法却在探讨课堂教学结构的文章中评说。

如倪文锦《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论和实践》一文就是如此。

但从陈明祥、罗树华、钱中立主编的《语文教法词典》上看,专设了“课堂教学结构”的词条,共18条,即18种课堂教学结构,而把钱梦龙、黎世法、魏书生等人创立的教学方法归在“语文通用教学”的词条内。

尽管作了这样的区分,但课堂教学结构仍属教法词典中的内容,所以从整体上看结构仍属方法。

上海教育学院教科所朱荣康在《目标教学与教学模式》一文中对这两个概念作了进一步探讨与区分,他认为教学结构就是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教学模式“包含有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所以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而教学方法“仅指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时,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中都不能包容教学模式”。

朱荣康先生的观点可以说是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对以上两个概念进行探讨的发展。

近年来对教学模式的概说有“它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的观点,还有“它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的观点。

对教学方法都认为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是只能从理论上区分而在实践上极难区分的两个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