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02e2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0.png)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物体1. 物质的性质- 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颜色、形状、温度、硬度等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 物质能否溶解、能否燃烧、能否导电等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 物体的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物体运动的状态可以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
-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等。
- 植物的生长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器官。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2. 植物的变化- 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变化。
- 植物会进行开花、结果、落叶等周期性的变化。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三、人体与健康1. 人体- 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等部位组成。
- 人体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八大系统。
- 人体需要运动、饮食、睡眠等来维持健康。
2. 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交、道德等各方面的良好状态。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
- 健康问题包括疾病、受伤、营养不良等。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 地球有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 地球上有大气层、水圈、陆地等环境。
2. 宇宙- 宇宙是由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等组成的。
- 宇宙中有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
- 宇宙的探索包括对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大爆炸等的探索。
以上就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a31332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f.png)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科学概念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5.(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二、实验实验一: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每个小球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
实验二: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
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
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实验三: 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 秒表自制过山车模型小球实验方法:1、自制过山车模型。
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
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
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
“过山车”模型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7d08b22883c4bb4cf7ecd1c7.png)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概念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 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先长根 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6、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 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7、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8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9、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0、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 叫直立茎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这样的茎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 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二、简答;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有关系吗答 根向下生长 与种子放臵的方向没有关系。
不同方向放臵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答 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 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答 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叶子的作用。
答: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3cf40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c.png)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b426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8.png)
最新改版三下科学知识梳理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知识点目录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 (4)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5)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6)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7)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 (7)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 (8)第7课《我们的“过山车”》 (8)第8课《测试“过山车”》 (9)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1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0)第2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1)第3课《蚕长大了》 (12)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 (13)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 (14)第6课《蚕的一生》 (15)第7课《动物的繁殖》 (16)第8课《动物的一生》 (17)第三单元太阳、地球第1课《仰望天空》 (18)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9)第3课《影子的秘密》 (20)第4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21)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22)第6课《地球的形状》 (23)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 (24)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24)最新改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相对于地面(标准物)来说,图中老鹰是运动的,蒙古包、马和白云是静止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东北东南北南东西西南西北(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70c77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1.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生物1. 植物•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苗裔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的生活习性: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的要求。
2. 动物•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动物的分类:按食性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动物的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食、睡觉、运动、繁殖等。
3. 人类•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感等;•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住所、衣物等;•人体的卫生保健: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
二、物质1.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固体的性质:有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液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等;•气体的性质: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体积、有质量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解、熔化、凝固、蒸发、沉淀等;•物质的化学变化:燃烧、发生氧化、酸碱反应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水循环、空气循环、光合作用等。
3. 声音与光线•声的来源和传播: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路径;•光的来源和传播:太阳光、灯光的产生、光的传播路径;•声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
三、力与能1. 力的作用•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重力的作用: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弹力的作用:弹簧的形变、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
2. 能的转化和传递•机械能的转化: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热能的传递:热的传导、热的对流、热的辐射;•光能的转化:电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3. 节约能源•能源的种类和利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的方法:合理使用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节约能源的意义: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概况•地球的特点:有陆地和海洋、大气层的存在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球的倾斜度;•地球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01831d67ec102de2bd8983.png)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4dd9e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8.png)
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旳生命旳。
2、植物在它们旳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旳过程。
3、不一样旳植物种子,它们旳(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似。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旳观测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测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植物旳根向(下)生长,根旳生长速度(快)。
6、植物旳根可以吸取土壤中旳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旳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旳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旳绿叶依托阳光提供能量运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旳。
8、植物中旳叶绿素可以运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旳光合作用。
9、植物旳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助于接受更多旳阳光。
10、植物旳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送水分和养料旳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具有(雌蕊)发育而来旳,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旳毕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成果)。
13、绿色植物在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绿色植物旳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合适旳水分)和(温度)。
15、任何植物旳茎上均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旳特性。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旳位置,由于叶是生长在节上旳。
16、凤仙花等植物旳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立径。
牵牛花旳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旳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
红薯旳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17、蚕旳生命是从(卵)开始旳,一种蚕卵就是一种小生命。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18、蚂蚁、蜻蜓、蚕、蛾旳身体同样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头上有一对触觉。
胸部有三对足和翅膀,因此它们都是昆虫。
19、蚕旳毕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旳幼虫、蚕蛾是蚕旳成虫。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338ee247c1cfad6185fa7a6.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 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 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 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 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 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 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87cbc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完整版。
以下是该教材中涵盖的科学知识点的概要:
1. 单元一: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性;
- 物体的重量、大小、长短等比较大小的方法;
- 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2. 单元二:物体的变化
-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体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现象。
3. 单元三:生物的特性
-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
-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 根、茎、叶等植物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4. 单元四: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 生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 生物入侵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5. 单元五: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 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和知识的必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要,希望本文档能为
您提供参考。
如有需要,您可以进一步查阅教材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教材习题解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教材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625cee3b50e2524de4187e26.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教材习题解答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确定合适的参照物,如果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就说明该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
2.要描述自已所处的位置,应该先选定一个中心点,然后说出自己在该中心点的哪个方向以及与该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3.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有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等。
4.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5.小立方体在斜面上是滑动,小球在斜面上是滚动,因此,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
6.如果将斜面的上端逐渐变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比先前运动得更快。
7.在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反之,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8.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9.两位同学沿直线行走,但是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比较快慢就要采集相同时间内他们走过的距离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10.比较同一条轨道上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时,如果用秒表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应该取这3个数据的平均值。
11.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反之,说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12.如果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不相同,也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13.“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園。
14.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应该尽可能地抬高轨道起点处的位置并减少曲线轨道。
15.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e358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1.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d534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8.png)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3.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e9c3d73b3567ec112d8a2b.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复习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be9222f5335a8102d220d0.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在规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短。
2.
3.时间相同时,距离越远,说明速度越快。
4.在测量不同小球在规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时,应该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结果。
5.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规定时间内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测量工具如软尺或标尺。
6.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在规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记录员等角色。
1.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2.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明确设计要求,制作过程中需要用软尺和细绳测量长度,为了保证小球不脱轨,需要在急转弯处设计小坡度轨道。
3.在测试“过山车”时,需要借助方向盘判断小球的方向,用软尺测量小球运动距离,计算速度时需要测量时间。
改进“过山车”速度的方法是增加坡度。
4.蚕的生命从蚕卵开始,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
和空气。
观察蚕的一生可以用记录表、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等方法。
5.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和气室组成,卵壳保护卵,卵
白和卵黄提供营养和水分,胚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空气。
生鸡蛋的蛋黄上有胚。
6.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进行蜕皮。
2.蚕一生共蜕六次皮,其中幼虫期蜕皮四次,蛹期蜕皮一次,成蛾期蜕皮一次。
蚕宝宝要蜕皮时,头会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这叫做“眠”。
4.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
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做气门。
6.为了不伤害蚕,不要用手触摸它们,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可以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蚕会做出反应。
8.当蚕的幼虫要吐丝结茧时,我们应该用纸搭建一些小格子,帮助蚕吐丝结茧。
1.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呈黄褐色。
2.在吐丝的过程中,蚕的头部摆动路线呈S形。
3.蚕吐丝后,蚕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茧里面的蚕还活着,这种形态叫做蚕蛹。
4.丝绸是由中国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制成的。
5.蚕宝宝在吐丝前,可以观察到蚕不再吃桑叶,躯体发黄发亮;在吐丝中,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1.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一种昆虫。
2.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蛾的生活性完全不同,不吃食物。
3.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
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
雌蛾的形体、腹部都要大些,主要是因为雌蛾的腹部有大量的卵。
5.蚕蛾通过交尾、产卵来繁殖后代。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
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2.蚕的一生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幼虫期,大约为56天。
3.蚕是一种变态生物,幼虫期和成虫期的样子差别很大。
4.影响蚕的生命和生长变化的因素包括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5.蜻蜓的一生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与蚕不同的
是没有蛹期。
1.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像蚕就是卵
生动物。
2.胎生动物如猫、狗会通过胎生方式繁殖后代,一般用哺
乳的方法喂养后代。
3.鸟类在繁殖中会出现产卵、筑巢、育雏、求偶、交配、
孵化等行为。
1.动物的一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2.动物通过繁殖的方式让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
前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等方式来实现。
5.在制作主题海报时,需要注意排版和设计,使得海报的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
记忆。
同时,也要注意海报的美观性,让人们对地球这个美丽的
星球产生更深的感受和关注。
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环形山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
为了模拟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科学家进行了模拟实验,使用大小不同的球模拟不同大小的陨石。
环形山大多数是圆形的,
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但在海边用望远镜观察远方进港的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而在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
航行结果是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直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四大海洋,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七大陆地。
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发现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而陆地只占30%。
地
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包括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太阳的颜色可以用红色表示,月球的颜色可以用灰色表示,而地球的颜色由蓝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
在制作主
题海报时,需要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等步骤。
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方法包括在正规的网站查找资源、在图书馆查阅科学书籍、与同伴交流拍摄的照片等。
制作主题海报时,需要注意排版和设计,使得海报的信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要注意美观性,让人们对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产生更深的感受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