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逻辑》读书笔记
《失败的逻辑》书评【精选】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书籍简介《失败的逻辑》是一本探讨失败思维逻辑的书。
它告诉我们认识复杂事情的特点和思维的特征,把握失败的思维逻辑,才能更好的降低失败发生的频率。
2.作者简介迪特里希·德尔纳是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他在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担任认知人类学项目主任,于1986年获得了德国最高科技学奖——莱布尼兹奖。
3.读后感了解失败的逻辑,认识复杂事情的特点和思维的特征,并掌握让失败发生频率降低的措施。
不管一件事情是简单还是复杂,也不管我们行动计划的准备是充分还是不足,事情总有被我们搞砸的时候。
就像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在书中提到的: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列车仍然会发生撞车事故;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着工作岗位,核反应堆还是会发生灾难性的熔化事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让失败发生频率降低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失败的逻辑》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失败的逻辑?作者告诉我们,失败的逻辑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常常把自己局限在因果关系或者线性思维当中,看不到事情本身的特点和思维的特征,以至于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导致事情走向失败或者引发更多问题。
比如我们认为小细节无关紧要,结果小细节常常直接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又比如阿斯旺水坝在给埃及带来廉价电力资源的同时,引发了尼罗河谷地土壤养分不足、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那么,事情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的思维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我们接着来看第二部分的内容:复杂事情的特点和思维的特征。
1.复杂事情的特点特点一:复杂性。
一件复杂事情的内部,有着许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相关变量。
它们不仅互相影响,而且变量的数量越多,变量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就越强,事情的复杂性就越高。
比如作者提到的城市管理工作,管理者在规划城市发展时,要综合考虑牛的数量、粮食产量、婴儿死亡率、城市居民数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一次只处理一个问题。
逻辑读后感12篇
逻辑读后感12篇《逻辑读后感12篇》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逻辑读后感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
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
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的同事,总能把事情讲解的非常清楚,而逻辑能力弱的同事,需要我们引导之后,才能把工作汇报清楚。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后者占多数。
我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逻辑和辩论的训练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不太多,但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来经营公司,因此需要多多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才能在沟通中得心应手。
逻辑学更给了我们质疑的勇气。
越长大越对于常态的事情,只要多数人支持,我们就收起了我们的言语,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质疑。
任由他们玩弄混淆前提结论,向我们投递着这样那样的信息垃圾。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五分钟就能浏览一个小新闻,俩分钟能够看完一个小视频,掐头去尾不用逻辑质疑,只能让千百个人都成为网络机器。
就像那句话,我不知道网上戾气为何那么重,喷子那么多,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身边人不上网?同时由于自己的无知,我们不敢接受质疑,甚至不能面对问题,只能对咨询的人冷嘲热讽,大吼着存在即合理,逼迫着别人接受。
第2篇逻辑读后感《简单逻辑学》是由美国作家麦克伦尼写的一部著名的逻辑学着作,虽然薄薄的一本书但里面却饱含着丰富的内容。
总之,读了《简单逻辑学》让我受益匪浅,它开阔了我的视野,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让我的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对问题的判断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注重理性的思考。
简单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地思考,准确的判断。
简单逻辑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说话的艺术。
《简单逻辑学》这本书很好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一个人说话的逻辑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失败了没关系绘本故事读后感
失败了没关系绘本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失败了没关系》。
哎呀,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书里的小兔子叫皮皮,它想学跳高,可每次都“扑通”一下摔在地上。
皮皮有点沮丧,说:“我是不是跳高永远学不会了呀?”可它的妈妈说:“失败了没关系,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有变化!”
后来,皮皮天天练习。
它摔倒了就拍拍屁股站起来,摔得腿疼了就“哼哼哼”抹点药膏继续跳。
过了好久,它终于成功地跳过了一根高高的杆儿!“哇哦,太棒了!”所有小动物都为它鼓掌,皮皮特别开心。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妈妈总说,我画画的时候老是着急,一擦了又画,老喊“哎呀画坏了!”可是看了皮皮的故事,我想:失败了没关系呀,只要多试几次,总会变好的!下次画画时,我一定试着耐心一点儿,“慢悠悠”地画,像皮皮一样不放弃!
哎,这本绘本真好,要是你没看过,也可以找来看看哦!
—— 1。
茂木《逻辑》读书笔记
茂木《逻辑》读书笔记
1、大脑的结构以及运行特点
从功能性的角度看,人脑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输入和输出。
输入不仅包括输入大脑的信息,还包括大脑对事物的理解跟思考。
输出则泛指身体向外的一切输出行为。
只输入不输出,大脑会产生惰性,只输出不输入,则会原地打转,无法进步。
2、如何利用大脑的规律
输出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是检验输入信息的最好方式。
给输出添加deadline,可以增加输出的压力,提高效率。
大脑有输出准备功能,但维持时间很短,所以要尽快输出,避免一拖再拖。
输出的过程越纯粹越好,不要让多余信息干涉大脑的运转,尽量找熟悉并且稳定的环境。
大脑对输入的东西会自动判定重点,无须记笔记。
提出问题,然后放空自己,参与到其他事情上,但是不中断思考,大脑的潜意识可以生成灵感。
3、生活中对大脑的维护
主动找乐子,找放松且开心的事情做,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享受可以获得更多快乐。
自我暗示,保持积极情绪,实在不行就换个环境。
做事情心无杂念,充分投入,进入忘我境界,是最好的工作和处理事情的模式。
主动寻求新鲜事物,与人对话,可以增加大脑活力。
记忆是最好的良药,回忆并分享,可以让人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
读书在细不在多,以接近写书的速度阅读,可以充分吸收知识。
慢跑可以锻炼大脑,音乐可以提升大脑活力,想象未来和延伸虚拟的想法能够开发大脑更多的潜力。
对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可以交到年轻朋友。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郑民欢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成功与失败也是一样的,成功的总是有着相似的原因,而失败的原因却总是各种各样。
本书的作者想要做的是希望在各种各样的失败中找寻规律。
他探究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有时候失败是在最初就被订好了。
三、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很远的未来?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你做成一件事其实存在许多个变量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而且更绝望的是这些变量之间彼此又互相联系着,所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如果成功了也是一种幸运,古人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的就是组成成功的各种要素,虽然不够贴切却有着深远的道理。
书中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
而复杂系统内部的不透明性和内部动态开展,系统内部变量的相互影响,彼此构成各种复杂关系。
而我们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时候需要按一下五个步骤走: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不忘初心。
第二步,收集信息,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在做之前多想想那些变量可以互相影响。
第三步,预测事情的开展趋势。
第四步,根据趋势做方案,并行动。
第五步,根据行动的结果,改进策略。
有些失败是在选择的那一刻就被注定了。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防止制定目标的两个误区。
一、目标含混不清。
模糊的目标和清晰的目标是相对应的。
清晰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对事情的结果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模糊的目标意味着无法明确地判断是否能实现目标,只是制定一个大方向,这很容易造成小目标之间的互相矛盾。
你需要的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模糊的目标详细到可以操作范围。
比方说我要瘦下来和我要在这三个月内靠安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瘦15斤。
后者就更容易成功二、忽略了隐藏目标。
还有些失败是因为在最求目标a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目标b,但结果目标b是你不愿意承受的结果。
比方说你要减肥30斤,然后你选择节食减肥。
结果a到达了你减了二十减,但也造成了结果b你的身体垮了。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1000字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这是我高中时,老师常告诫我们的做事态度。
我们的失败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好的意向,而是不恰当的思维过程导致的不好的结果。
德国最高科学奖获得者迪特里希?德尔纳的《失败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鲜而有头脑的看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错误的性质和起源。
引言部分,作者发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的疑问。
为什么铁路信号系统工作正常时,列车仍然会发生撞车事故?为什么我们制定得很好的那么多专业和个人计划,会频繁的出现意外?还有一些列我们许多人感到疑问的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阐述处理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的思维特性。
思维交织在感觉与情绪中,思维扎根于精神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许多人有一
个误区认为,失败犹如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然而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失败是可以学习的,人们招致失败是可以预料的。
认识并了解我们的思维倾向,就是解决失败问题的好方法,从心理上讲,我们首先不能畏惧失败,需要直面它,并且打败它。
第一章中,作者举了许多诸如困惑、误会﹑眼光短浅的例子。
从中我们也会发现失败的原因往往很简单。
其中作者说道了塔纳兰和格林维尔实验参加者所犯的错位有着共同的特点:难以控制时间,难以评估指数。
总结起来就是根据孤立的因果关系进行思维的倾向。
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人们有全局观念,打开自己的思维,不要只从主观的方面想当然的做出自己的判断。
1。
思考的逻辑 读书笔记
《思考的逻辑》读书笔记一、引言《思考的逻辑》是一本探讨思维方法和技巧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决策。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正确思考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和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作用。
二、主要内容1.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书中首先介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包括逻辑思维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逻辑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
其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是概念之间的联系;推理则是根据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这些方法在思考问题和决策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逻辑思维的训练与提高书中还介绍了如何训练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包括阅读、写作、辩论、数学等。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写作,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通过辩论,可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可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4.逻辑思维在决策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探讨了逻辑思维在决策中的应用。
决策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而正确的决策往往依赖于有效的思考。
通过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同时,逻辑思维还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
三、思考与总结通过阅读《思考的逻辑》,我深刻认识到了逻辑思维在思考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质量和效率。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缺乏客观理性的思考。
《失败的逻辑》讲书成甲
《失败的逻辑》讲书成甲关于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德国班贝格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
他是1986年度德国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
关于本书这是一本研究在复杂系统下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的书。
作者用计算机模拟游戏程序,借鉴了实验心理学了方式,揭示了我们失败的原因。
核心内容一、为什么说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说有时候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三、为什么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总是失败?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书是《失败的逻辑》,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190页,我会用35分钟的时间和你讲解这本书的精髓:为什么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事情时,经常会失败?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德国人,叫迪特里希·德尔纳。
你可能对他不太熟悉,但德尔纳在德国是认知行为领域的权威,曾经获得过德国的最高科学奖——莱布尼茨奖。
莱布尼茨奖,是目前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之一,它的奖金高达250万欧元,远远高于我们熟悉的诺贝尔奖。
这个奖项主要是资助杰出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并鼓励他们带领后起之秀参与科研。
《失败的逻辑》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事情因何而出,世间有无妙策”。
它其实讲的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一切事物都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而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我们的思维方式,总体而言却停留在处理简单问题的水平上,结果当我们试图用自己习惯的逻辑解决复杂问题时,失败的种子就开始埋下,事情会按照失败的逻辑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失败。
所以,这是一本研究在复杂系统下,我们失败原因的书籍。
正如这本书名字所描述的:失败的逻辑。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他自己编织的计算机模拟游戏程序,借鉴了实验心理学的方式,揭示了我们失败的原因。
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分析论证了我们失败的原因,但是对解决方案却着墨较少。
这倒不是作者避重就轻,而是在作者看来,只要我们理解了失败的逻辑,不需要什么革命性地新思维,就能够预防和打破失败的逻辑。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有时,掌握了问题的症结,解决方案往往比想象的简单。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失败的逻辑读后感篇1《失败的逻辑》,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是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1986年度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豆瓣介绍已出版了好些书,我倒是挺感兴趣,但是豆瓣上都找不到中文版本。
断断续续,差不多翻看了这本书的多半,最近有些感悟。
本书分析了人们失败的一些深层原因,其实也是人性吧,主要包括:1、习惯选择捷径,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省略某些步骤、简化条件与结果;2、自我保护,即保持我们的能力感;如把一切问题归为我们熟悉的模型去解决、只解决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拒绝不能解决的问题;3、倾向于不考虑当前不存在的问题,作为当前的俘虏,总是忽略行动的副作用;4、错误或面对不确定而困惑时,最倾向于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5、面对随时间结构变化的系统困难;如对过去很久的记忆少,对未来很久的事情认识不足,如忽视复利。
这些我认为类似于芒格所说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芒格总结的要更加全面和具体。
正因为有这些原因,同时还有一个前提假设是,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并不是我们一直以来简化认知的线性世界,而是充满了各种相互作用的多变量动态复杂系统,这个假设在今年的阅读中让我愈加认同,同时也让我在认知上陷入困惑,在面对复杂的生活时感到自己渺小和无助,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些答案。
作者明确的给出了面对复杂和不确定性的方案:明确目标→建立模型和收集信息→预测和外推→行动的规划决策和行动的执行→审查行动效果和修订策略。
步骤看起来是很简单,核心在于,需要一个全局性的思维,需要克服作为人类固有的一些不足,考虑行动的副作用,平衡好多目标等等,同时要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现在和未来,根本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方法教导人们去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现实,所以,我们该怎么办?作者认为,重要的是开发我们的判断力,同时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模拟。
《孙子兵法》云:‘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其实那些原则、方法,知道一点不难,但是怎么运用,才是关键,而对于习惯于想要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来说,最后发现,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逻辑思维》读后感
《逻辑思维》读后感《<逻辑思维>读后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言论所包围。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看似有理的说法所迷惑,有时候又会在争论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在这样的困惑中,我翻开了《逻辑思维》这本书。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这类看似有点“高深”的书,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乏味。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
书里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复杂到让人头疼的公式推导。
相反,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逻辑思维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一点点地拆解开来,呈现在我的面前。
它让我明白,逻辑思维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用到的工具。
比如说,我们在和朋友讨论去哪里吃饭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就用到了逻辑思维;我们在决定是先完成工作还是先放松休息的时候,也在不自觉地运用逻辑进行判断。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里提到的一个关于购物的例子。
就拿买衣服来说吧,我们常常会在众多的选择面前感到纠结。
是选那件款式时尚但价格较高的,还是选那件价格实惠但款式一般的?是选颜色鲜艳的能让人眼前一亮,还是选低调朴素的更显稳重?这时候,逻辑思维就能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先列出自己买衣服的主要需求和目的。
如果是为了参加重要的场合,可能更注重款式和品质;如果只是日常穿着,可能更看重舒适度和价格。
然后再根据这些因素,对不同的衣服进行分析和比较。
比如说,那件时尚的衣服虽然好看,但价格超出了预算,而且可能不太适合日常活动。
而那件实惠的衣服,虽然款式普通,但材质舒适,容易搭配其他衣物,而且价格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通过这样的逻辑分析,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件,而不是被各种外在的因素所干扰,盲目地做出决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次购物经历。
那次我想买一双运动鞋,在商场里逛了好几家店,看中了好几双。
失败了没关系绘本读后感
失败了没关系绘本读后感《失败了没关系》绘本读后感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读过《失败了没关系》这本绘本呀?我读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这本绘本讲的是一只小熊,它特别想学会骑自行车。
一开始,它总是摔得四仰八叉,那模样,就像我第一次学跳绳,跳一个绊一下,跳一个绊一下,狼狈极了!我当时心里那个着急呀,真想把跳绳扔得远远的,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跳了!”小熊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小熊没有放弃哟!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就算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它还是咬着牙坚持。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小李同学,上次运动会跑1000 米,他跑了一半就累得气喘吁吁,脚步都变得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我们在旁边给他加油,嗓子都快喊破了,他不也坚持跑完了全程嘛!绘本里的小熊,在一次次失败后,慢慢地找到了平衡的感觉,自行车终于被它驯服啦!哎呀,这就像我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终于能把英语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一样,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中,谁没经历过失败呢?考试没考好,比赛输了,做手工失败了……这些事情就像一个个小怪兽,总是时不时地跳出来捣乱。
可这本绘本告诉我们,失败了没关系呀!就像爬山,就算一路上磕磕绊绊,只要我们不放弃,山顶的美景总会等着我们的。
再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走到今天的?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失败了上千次,要是他早早放弃,我们现在不还得摸黑儿过日子?我觉得呀,这本绘本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路。
它告诉我们,别害怕失败,失败只是成功的妈妈,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有一天能拥抱成功。
小伙伴们,让我们像绘本里的小熊一样,大胆地去尝试,就算失败了,拍拍身上的灰尘,笑着说:“哼,下次我一定行!”因为,失败了真的没关系!。
失败的逻辑: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
读书笔记
高中在图书馆看到的,那时候比较幼稚,第一次让我知道世界是个复杂世界。
综合了系统论、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书籍。
都说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决定一个人认知高低的却是他的思维模式。
价值很低,而且极为绕口,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其作者想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标准公式或者模型,大体方向 问题不大,落地不行,如果看过教员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你会发现,他老人家的这两本著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很不错的书,讨论了为何会发生严重的纰漏错误,以及从规划到执行以及执行后的验收阶段需要注意的事情 和常见的失败逻辑。
很不错的书,讨论了为何会发生严重的纰漏错误,以及从规划到执行以及执行后的验收阶段需要注意的事情 和常见的失败逻辑。
纯阳书评(:纯阳书评/:chimbusco44)在成功学满天飞,心灵鸡汤刷屏的今天,《失败的逻辑》给我们带 来了过量服用安慰剂和激情药后的一剂清凉解药。
目录分析
1
出版前言
2
学者对谈
3
对本书的评价
4
内容提要
5
致谢
引言为什么会 1
发生这种情况?
第一章若干事 2
例
3
第二章要求
4 第三章确定目
标
5 第四章信息和
模型
第六章规划
第五章时间序列
第七章那么现在我 们怎么办?
作者介绍
这是《失败的逻辑:事情因何出错,世间有无妙策》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灾难性
评价
事情
计划
一个失败的比喻的读书笔记
一个失败的比喻的读书笔记一个失败的比喻的读书笔记当初决定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在书店里看了一半舍不得扔下剩下的部分。
引起我兴趣的书总是要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在一天之内看完了。
读完后第一感受是结尾有点拖拖拉拉,但从头到尾看下来非常过瘾,感情上的纠葛让人的情绪跟着千回百转。
对这本书的热情过了之后重新审视,个人认为可以用一个失败的比喻来概括这本书。
刘白羽和冰心的序之所以对这本书大加赞美,大概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在旌旗飘扬人心向党的时代,能创作出以爱情为核心观念的作品实属新锐,然而说到底这本书也不过“革命加恋爱”罢了,一流的背景(穆斯林的传统习俗、抗战及建国后的时代、燕园、英吉利),可以说是非常宏大了,可惜佐以二流的文笔,以及不知道该如何评论的剧情发展,只能说这部小说不过是时代的宠儿罢了,并不能因为两位大家的联袂推荐和茅盾文学奖就奠定了多么高大上的文学地位。
之所以说是一个失败的比喻,是因为作者似乎从头到尾都在有意将韩新月比作奥菲利亚,将楚雁潮比作哈姆雷特,就连最后郑晓京在新月之墓前都煞有介事地说了一句:“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
”本以为这一句有什么深意,没想到她淡淡地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你忘了吗?这是《哈姆雷特》里的台词。
”(这部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缺点也是喜欢各种引经据典,导致文章十分冗长和啰嗦,这一点后面会说)如果说新月与奥菲利亚的共同点是她们都纯洁如白纸、善良近乎博爱,那么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是谁呢?难道要感叹一句“这是一个混乱颠倒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吗?显然不是。
既然本无此意,那么就不该反复出现这个比喻。
奥卡姆剃刀原理说的好:“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后来又仔细一想,假如按照这个比喻来的话,那么韩子奇难不成是克劳狄斯?这真的是细思恐极。
此外小说的辞藻过于复杂,本来没必要的`引经据典在这里频频出现,且对推动剧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就比如上文提到的郑晓京在新月之墓前说的那句:“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
《失败的逻辑》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失败的逻辑》读后感郑民欢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成功与失败也是一样的,成功的总是有着相似的原因,而失败的原因却总是各种各样。
本书的作者想要做的是希望在各种各样的失败中找寻规律。
他探究了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说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为什么有时候失败是在最初就被订好了。
三、为什么我们不能预测很远的未来?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你做成一件事其实存在许多个变量影响着最终的结果,而且更绝望的是这些变量之间彼此又互相联系着,所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你如果成功了也是一种幸运,古人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说的就是组成成功的各种要素,虽然不够贴切却有着深远的道理。
书中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
而复杂系统内部的不透明性和内部动态发展,系统内部变量的相互影响,彼此构成各种复杂关系。
而我们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时候需要按一下五个步骤走: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不忘初心。
第二步,收集信息,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在做之前多想想那些变量可以互相影响。
第三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第四步,根据趋势做计划,并行动。
第五步,根据行动的结果,改进策略。
有些失败是在选择的那一刻就被注定了。
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制定目标的两个误区。
一、目标含混不清。
含糊的目标和清晰的目标是相对应的。
清晰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对事情的结果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含糊的目标意味着无法明确地判断是否能实现目标,只是制定一个大方向,这很容易造成小目标之间的互相矛盾。
你需要的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模糊的目标具体到可以操作范围。
比如说我要瘦下来和我要在这三个月内靠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瘦15斤。
后者就更容易成功二、忽略了隐藏目标。
还有些失败是因为在最求目标a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目标b,但结果目标b是你不愿意承受的结果。
《失败的逻辑》
《失败的逻辑》核心内容一、大多数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1.复杂系统对于一个给定的问题,其实存在很多个变量影响着结果,而且这些变量之间它们彼此又有相互联系的,这样的一个系统就是复杂系统。
比如,鱼缸发臭的问题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
(1)整个世界是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用系统思维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2)一个复杂系统的特征:不透明性和内部动态发展,系统内的变量相互影响,彼此构成各种复杂关系。
【案例】为什么所有操作人员都警觉地坚守着工作岗位,核反应堆依然会发生灾难性的熔化事故?2. 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时组织复杂行动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明确你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步,收集信息,研究系统的结构,也就是变量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样的;第三步,预测系统的发展趋势;第四步,据此做计划,采取行动;第五步,根据行动结果,改进自己的策略。
二、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1. 制定目标的误区一:目标含糊不清晰(1)含糊的目标和清晰的目标是相对应的。
清晰的目标意味着事情的结果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含糊的目标意味着无法明确地判断是否能实现目标,只是制定了一个模糊的方向,在这个大目标方向下其实涉及可能互相矛盾的子目标。
(2)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可明确判断的目标,不要用含糊的词来描述目标,要把目标清晰化,即把一个含糊目标所涉及的各种细节拆分出来。
2. 制定目标的误区二:忽略了隐式目标(1)隐式目标,就是那些在追求目标A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目标B,但是很可能导致目标B在未来发生了你很不愿意面对的结果。
【案例】科学家发明了DDT来解决第三世界国家病虫害的问题,同时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隐式目标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当你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我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要保持的现状特点是什么?三、为什么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总是失败1. 对时间结构不敏感(1)时间结构指时间会沿一个方向运动,这个方向指向未来。
只有在回顾的时候,才能考察到时间结构。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底层逻辑》这本书,让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王东岳以其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还启发了我对逻辑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逻辑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意识到我们的思维和决策不仅受到情感和偏见的影响,还受到逻辑推理的制约。
这使我更加明白,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需要学习和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逻辑学概念和原理,如命题逻辑、三段论、归纳逻辑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概念和原理的讲解,让我更好地理解了逻辑学的本质和应用。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例和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逻辑学知识。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逻辑学在哲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我更好地理解了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一些哲学和思想问题,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总的来说,《底层逻辑》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它不仅提供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还引导我们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如果你也对逻辑学和哲学感兴趣,我强烈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它将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同时,书中的观点和方法也为你提供了指导和启示,帮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逻辑学和哲学。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三种“对错观”
「读书笔记《底层逻辑》」三种“对错观”
读书笔记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三种“对错观”
小提示
判读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如果自己有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 -- 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心得体悟
三种“对错观”其实可以理解为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
即遇到问题,需要区分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
怎么区分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呢?最简单的就是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件事情所带来的结果是由谁来承担或者是谁在这件事情中损失最大?
2.在这件事其中,自己可以控制哪些部分?哪些部分自己是无法控制的?
做好课题分离,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重点关注并且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的课题上,比如:我的损失是什么?我如何避免这些损失?我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心得和总结?这样反复地复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自己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
而对于别人的课题,则不会过分地关注和纠结,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影响自己的心态。
成败得失的读书笔记摘抄
成败得失的读书笔记摘抄
在阅读《成败得失》一书时,我被其中关于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刻见解所打动。
书中不仅讲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普遍规律,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它们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书中指出,成功并非偶然,它往往是长期努力和坚持的结果。
作者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强调了目标明确、计划周密和执行力强的重要性。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其次,书中也提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被失败击垮。
作者建议我们要学会正确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得失之间的平衡。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时间、精力甚至是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权衡,确保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会失去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方面。
书中还提到了心态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要保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最后,作者提醒我们,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
对于每个人来说,成功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定义成功,而不是盲目追求他人眼中的成功。
通过阅读《成败得失》,我更加明白了成功和失败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些读书笔记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也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底层逻辑》读书笔记
法律
第一章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博弈
定力
选择
学习——“知识”到“智识”: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选择,都决定着人生的走向。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己的定力,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
一靠心态 共赢感激二靠策略 “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博弈论实验得出的最好生存策略 “你的善良,应该有点儿锋芒”
第二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辩论的目的
01
辩论的关键
02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
03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规则要求),而是说服(至少用表达的素材改变观众的态度)观众
辩论的目的
辩论的关键
一场表演性质的辩论,双方几乎不会真正地正面辩论,而是不停输出自己的观点,对上层概念进行反复的重新定义(偷换概念、重新定义、纠正对方的概念)
辩论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逻辑的急智“论据+论证=论点”——急智就是对“论证”逻辑的即时解剖
第二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优秀的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经验不一定靠谱 eg:二战盟军充满子弹孔的飞机机翼;微软经验的认可度虽企业盛衰的变化而变化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01
02
03
04
假设:应该给机翼加钢甲
验证:看被击落的飞机是否机翼上弹痕多
结论:头部和尾部中弹多,给机翼加钢甲作用不大
调整:应该给头部和尾部加钢甲
就事论事,从事实出发,不要被立场左右,目的是解决真正的问题
就事论事
第二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败的逻辑》读书笔记(上)
科学家写的书,严谨有趣。
作者Dorner是马普研究所人类认知学主任,著述颇丰。
第七章,《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是整本书的总结和精华,对解决方案的总体探讨。
本章的开始,用很长的篇幅描述人类思维的特征,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思维过程缓慢,特别是对于未知现实所需要的思维活动太慢,不能同时处理许多不同信息。
于是,有限的资源下,“节约”时间和精力,成为思维过程中许多失败的基础。
这和芒格研究的人类思维善于“走捷径”异曲同工。
节省脑力资源大多数时候对我们是优势,但这种思维定势特征,有时候会成为错误来源而浑然不知。
“不考虑副作用和长期影响的规划,比事先分析那些可能性,也要经济的多”。
“总之,在我们处理复杂系统时,节省的倾向似乎起着主要作用,促使我们省略思维过程的某些步骤或尽量将其简化”。
或许是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在被国人翻译的时候给“捣糨糊”了,这部分原本最重要的章节读起来很别扭,我怀疑或许译者忽略了一些关键词、转折词,要么就是见树木不见森林。
大段大段的文字,没怎么弄明白层次结构到底要说明什么。
第二个原因,来自认知过程领域之外。
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可控制感”,自我保护的成就感。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简化假设而且认为一切都依赖于一个中心变量,那么不仅把事情都变得容易了,而且还得到了一种安慰,感到事情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没有这种简化,我们可能发现自己飘浮在一个由数据和很不容易分析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海洋之上,而浮在海上不是一种愉快的感觉。
形成简单假设并限制搜寻信息,可以缩短思维过程并允许我们有一种能力感”。
是否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控制。
另一方面,无限的从事制定计划、收集信息和构造过程的倾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与现实的脱离使我们没有机会知道是措施不起作用还是完全错了。
第三个原因,人类记忆可能有一个很大的容量,但是它的“流入容量”较小。
吸收新材料的速度慢。
接收信息的衰落现象,其原因在于“通过屏蔽多余信息对我们的干扰,它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抽象方案。
但它确实有自己的缺陷。
人类面对时间结构系统所碰到的困难是一个重要例子”。
所谓时间结构系统,作者在前面的几章分别用图表详细举例,很有意思。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指数变化,很多人没法直观理解随着时间推进微小变化会最终及其陡峭。
另一个例子,关于恒温箱调节实验的。
简单的说,如果要干预一个刻度不准的恒温箱,使之实际温度恒定达到某个预期温度,结果很可能会让温度变化幅度更大,记录的实际温度变化轨迹和调节方案也错的离谱。
呵呵,听起来是不很像股市?有预期,有实际情况,有对实际情况的认知。
不是基本面决定股价(实际温度),而是我们对基本面的预期(预期温度)及其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偏差(认知)决定股价变化(实际温度)。
这是soros的核心思想。
言归正传,波动性增大的原因,作者认为是“不能考虑较早发生的每一件事,只是因为那种信息已不再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之中了。
”
第四种原因:我们不考虑不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当前的俘虏。
原因分析完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率的对待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找到恰当的策略”——即,在恰当的时候应用恰当的规则。
作者同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
训练对解决复杂问题有用吗?未必,言语智能和运用智能之间的差距,也就是“谈论某些事物的能力,不一定反应现实中处理事物的能力”。
指导不能替代经验,是不是也很像股市和股市参与者?
作者最后总结,需要某种平衡:
必须把目标讲清楚,都知道应该如此,却很少能够做到。
不能一次实现所有目标,不同的目标可能彼此相互矛盾,要采取折中方案。
必须设定工作的优先级,但有时候需要改变优先顺序。
当对待一个已知结构时,应该形成系统的模型,必须预测副作用和长远影响。
收集信息不过分详细,也不草草了事。
学到何时继续收集信息而何时停止。
是不很难?我觉得是,但有价值继续讨论。
“重要的不是发展异乎寻常的精神能力,不是充分使用被忽略的右半脑,不是解放某些神秘的创造性潜能,也不是动员潜在的90%智力。
实际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这就是开发我们的判断力。
”系统思维是一大堆能力,其核心是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运用我们正常的思维过程,运用我们的判断力的能力。
环境永远是不相同的!一会儿A是决定性的,一会儿B是决定性的。
但我们可以学会处理给我们提出不同要求的不同情况。
我们也可以传授这种技能:将人们置于一种情况,然后又置于另一种情况,与他们讨论他们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讨论他们的错误。
现实世界不给我们提供这样做的任何机会。
或许你和我一样想到了这个:游戏!是的,这个认知学领域的科学家最后总结,角色扮演一直是训练我们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以集中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
我们现在有了这方面比过去好得多的方法,应该利用它们的优越性。
“做游戏要一本正经吗?以为做游戏就是做游戏,一本正经就是一本正经,说明他对两者都没有开窍。
”
为游戏正名!不知道自己有无机会从游戏中训练某些技能:诸如面对复杂性、不确定性,如何作出决策,下注多少。
据说日本人把围棋和麻将列为小学生必备科目,围棋培养其细致和坚韧,麻将训练其果断决策。
如此说来,巴菲特是桥牌大师,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