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及维护程序

合集下载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信息系统开发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软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将人员、设备、方法等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特定的规范和要求,开发和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电算化领域中,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是一种管理方法,它以一系列步骤和活动的形式,指导和推进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算化常考的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起点,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与用户充分沟通,获取用户需求,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确保开发出的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用户需求调研:通过对用户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包括功能需求、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等。

- 需求规格说明: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详细、清晰、可验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用例模型、数据流程图、活动图等。

- 需求确认与评审:与用户进行多次确认和评审,确保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的高层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

- 系统结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 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将系统功能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职责,并进行详细的功能设计。

- 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模型,包括表结构、关系、索引等。

3. 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概要设计中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现方案。

-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确保各模块能够协同工作。

- 算法设计:设计系统中涉及的算法和计算模型,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业务逻辑。

- 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使其直观、易用、良好的用户体验。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和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方法和技术手段,设计、实现和维护信息系统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步骤是非常必要的。

一、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阶段中,开发团队必须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通过需求调研、访谈和观察等方式,确定系统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并进行需求文档的编写。

同时,需求分析人员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

二、概要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系统需求后,下一步是进行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指在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等。

概要设计的结果是制定概要设计文档,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编码提供指导。

三、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具体功能和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需要针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设计模式的选择、算法的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定义等。

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制定详细设计文档,为编码和测试提供依据。

四、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在详细设计完成后,开发人员开始进行编码工作。

编码是将设计文档中的设计思路转化为代码的过程,开发人员需要按照编码规范和设计要求,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代码的编写。

完成编码后,需要进行单元测试,确保编写的代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

五、集成测试阶段在单元测试通过后,系统进入集成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个模块被逐步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测试,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是否能够协同工作。

通过集成测试,可以发现并解决系统的集成问题,确保整个系统的功能正常。

六、系统测试阶段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在这个阶段,需要执行各种测试案例,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等。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组织管理海量的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并提供决策支持。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从需求分析到系统维护,全面阐述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 需求分析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解决问题。

需求分析包括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明确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此外,需求分析还考虑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和数据交换。

只有深入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系统结构和架构。

系统设计涉及到技术选择、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

合理的系统设计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3. 编码与测试在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将开始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

编码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实际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编码的质量和效率对系统的最终性能和用户体验有着重要影响。

在编码完成后,测试团队将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4. 系统部署系统部署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投入使用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需要配置服务器、安装软件并进行系统的初步调试。

系统部署还包括将系统数据从旧系统迁移到新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正确的系统部署能够保障用户顺利过渡到新系统并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5.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系统的日常监控、故障排除和改进。

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系统维护的首要任务。

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开发团队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团队合作和沟通也是成功的关键。

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

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技发展部信息系统开发相关安全控制,保障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开发、测试和投产过程的安全性,规范信息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过程中的职责定义与流程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科技发展部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获取、开发、实施、投产各过程及项目实施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三条科技发展部风险管理组负责制定相关规定,并监督各部门落实情况。

第四条各部门安全组负责监督和检查本规定在本部门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项目需求部门除提出功能需求外还负责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提出系统安全需求。

第六条项目建设部门承担具体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负责进行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保证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验收和投产实施阶段满足项目安全需求和现有的系统安全标准和规范。

组织系统安全需求、设计和投产评审。

第三章信息系统开发与项目安全管理规定第七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各阶段(尤其是需求设计、测试及投产等重要阶段)评审时,评审内容必须包括相应的安全要求,具体要求参见附件2:信息安全功能设计检查列表。

第八条系统安全评审时,应提交相应安全设计、实现或验证材料,对于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应及时整改。

第九条对于公共可用系统及重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应进行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同时,网上公开信息的修改发布遵循业务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只有经过授权流程后才能修改相应信息。

第十条安全需求分析(一)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项目需求部门与项目建设部门讨论并明确系统安全需求分析,作为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的组成部分。

(二)项目需求部门与项目建设部门应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考虑业务处理相关流程的安全技术控制需求、生产系统及其相关在线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等约束条件下,确定系统的安全需求。

(三)系统安全保护遵循适度保护的原则,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同时实施与业务安全等级要求相应的安全机制:1.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建立适当的安全管理控制机制,保证数据信息在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使用、篡改和复制。

iso27001控制域

iso27001控制域

iso27001控制域ISO 27001控制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核心要素之一。

该标准规定了一个包含14个控制域和114个控制措施的框架,用于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及相关资源。

1. 安全政策(A.5)安全政策是组织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它应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目标、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并为整个组织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2. 组织(A.6)组织控制域主要关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其中包括确定信息安全角色和责任、分配资源、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

3. 人力资源安全(A.7)人力资源安全控制域旨在确保组织的员工和相关方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责任。

它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4. 资产管理(A.8)资产管理控制域关注组织的信息资产及其相关资源的保护。

该控制域要求组织对信息资产进行分类、标记、归档和备份,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

5. 访问控制(A.9)访问控制控制域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信息资产。

它包括对物理和逻辑访问进行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获得相应的权限和资源。

6. 密码策略(A.10)密码策略控制域重点关注密码的保护和管理。

该控制域要求组织制定密码策略,包括设定密码复杂度、定期更换密码、禁止共享密码等,以确保密码的安全性。

7. 物理与环境安全(A.11)物理与环境安全控制域要求组织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信息资产免受物理和环境威胁。

这包括控制访问、防火墙、监控设备和灾难恢复计划等。

8. 通信与运营管理(A.12)通信与运营管理控制域关注组织的通信和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它包括网络安全、电子邮件安全、供应商关系管理等,以确保组织的信息通信和运营过程的安全性。

9. 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A.13)系统获取、开发和维护控制域要求组织在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考虑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采购、开发和维护制度

信息系统采购、开发和维护制度

信息系统采购、开发和维护制度11.1 系统安全需求11.1.1 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与范围第243条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系统需求阶段)都必须考虑安全需求,包括但不限于:1)系统架构2)用户认证3)访问控制和授权4)事务处理的机密性和完整性5)日志记录功能6)系统配臵7)法律法规和兼容性要求8)系统恢复第244条在系统的需求和设计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方面的评审。

第245条应该在开发的整个周期对安全需求实施的正确性进行阶段性检查,以确保其对应的安全措施按照要求被定义、设计、部署和测试。

第246条在使用商业软件或软件包前,必须按照上述安全需求进行评估。

对于软件的安全控制要求应该在评估之前定义好。

第247条软件必须通过用户的正式验收后才能投入生产。

软件在正式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方面的测试,测试内容必须包括所有设计文档中的安全要求。

第248条为了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检查和审计,系统必须提供日志记录功能。

系统应提供只有日志审计人员可以访问的用来查看日志记录的审计接口。

日志文件必须设臵严格的访问控制,包括系统管理员、日志审核员在内所有角色都只能有查看权限。

11.2 应用系统中的安全11.2.1 数据输入的验证第249条所有接受数据输入的入口必须有相应的验证处理,包括但不限于:1)数据的长度2)数据的类型3)数据的范围4)字符的限制第250条根据业务需要,对于按照纸面信息输入的数据,系统应该提供“数据在输入被确认”之后才能提交的功能。

第251条系统应该对错误的输入数据提供有帮助的提示信息。

必须对数据输入验证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以保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明确定义参与数据输入各环节所有相关人员的职责。

11.2.2 内部处理的控制第252条应用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防止正确输入的数据因错误处理或人为因素等遭到破坏:1)程序应该有处理的校验机制2)程序应该有相应的例外处理机制3)对于有先后执行顺序的程序或程序模块,内部必须有执行顺序的限制机制第253条控制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应用的性质和数据受损对业务造成的影响而定,可选择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会话或批处理控制措施,在事务更新后协调相关数据文件的一致性2)验证系统生成数据的正确性3)检查数据完整性,特别是在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4)计算记录和文件的哈希值以便验证5)确保程序以正确的顺序运行,在出现故障时终止,在问题解决前暂停处理11.2.3 消息验证第254条对需要确保消息内容完整性的应用(例如电子交易)应该使用消息验证。

软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

软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

软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目录一、软件资产等级分类及责任部门 (2)二、管理部门职责: (2)三、软件资产使用监管单位: (3)四、管理制度 (3)引用文件: (3)软件资产分级管理制度一、软件资产等级分类及责任部门1、非脚本源代码(一级):运行前需要先编译的源代码。

由源代码管理人员和研发部开发人员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标记为S1。

2、脚本源代码(二级):运行前不需要先编译的源代码的源代码。

由源代码管理人员、测试部测试人员,研发部开发人员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标记为S2。

3、编译执行程序(二级):一级源代码经编译后生成的可运行程序、组件或库文件。

由源代码管理人员、测试部测试人员和研发部开发人员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标记为S2。

4、集成软件(三级):由组件、库文件、可执行程序、配置文件等通过特定组合配置生成的可运行的软件系统或平台。

由源代码管理人员、服务部、测试部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标记为S3。

5、第三方组件(四级):由第三方提供的用于集成或二次开发用的组件、库文件或其他相关程序及代码。

由源代码管理人员、测试部测试人员,服务部系统服务人员、研发部开发人员共同承担安全管理责任。

标记为S4。

6、其他软件(四级):不属于以上类别的软件。

二、管理部门职责:1、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1)制定源代码安全管理规范。

2)对外部借阅软件资产进行审批。

2、源代码管理岗1)制定源代码开发及安全管理制度2)外部借阅记录表管理,记录借阅时间,借阅原因,借阅单位,借阅单位经手人,审批人,借出单位经手人,预期归还时间表,实际归还时间,归还时完好性及完整性描述。

3)部署软件开发管理工具,SVN(Subversion是一种版本管理控制系统)、VSS(Visual SourceSafe 是一种源代码控制系统)、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软件配置管理)。

4)管理和分配开发者权限,控制授权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软件配置人员可访问的程序存放目录。

BS7799 安全 标准简介

BS7799 安全 标准简介

BS7799 标准简介BS7799是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BSI)于1995年2月制定的信息安全标准,1999年5月,BSI对BS 7799进行了修订改版,发展成为后来最主要的一个版本,2000年1月,BS 7799内容中的第一部分被ISO采纳,正式成为ISO/IEC 17799标准。

BS7799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纳入到ISO/IEC 17799:2000标准的部分,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主要供负责信息安全系统开发的人员作为参考使用,其中分十个标题,定义了127个安全控制。

BS7799-1:1999(ISO/IEC 17799:2000)中的十个内容标题分别是·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资产和资源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assets and resources·人员安全Personnel security·物理和环境安全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security·通信和操作管理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系统开发和维护System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符合性Compliance第二部分,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一套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其中详细说明了建立、实施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要求,指出实施机构应该遵循的风险评估标准,当然,如果要得到BSI最终的认证(对依据BS7799-2建立的ISMS进行认证),还有一系列相应的注册认证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与需求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与需求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与需求分析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和方法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以及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一、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与测试、部署与维护。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的功能。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需求和期望。

常用的需求收集方法包括面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

2. 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设计系统的框架和结构。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制定系统的架构、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常用的系统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等。

3. 编码与测试阶段编码与测试阶段是将系统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代码,并进行测试和调试的过程。

开发团队需要按照设计的要求编写程序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常用的编码和测试方法包括结构化编程和测试驱动开发等。

4. 部署与维护阶段部署与维护阶段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并进行后续的维护和优化工作。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协助用户进行系统的安装、数据迁移和培训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及时修复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和进行性能优化等。

二、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系统最终的质量和用户的满意度。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

1.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中的数据流动和处理过程。

通过绘制数据流图,可以清晰地了解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数据的流向,从而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2.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记录系统中数据定义和属性的工具,用于统一和规范数据的命名和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基本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基本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评价五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概要说明如下。

1.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2.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它是提交给用户的文档,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通俗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所需的系统。

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

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

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报告”。

5.统维护和评价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根据一定的程序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27000认证体系的内容

27000认证体系的内容

27000认证体系的内容27000认证体系是一种国际标准,主要用于帮助组织管理其信息安全系统和确保信息安全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

该认证体系基于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原则,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和保护数据和信息资产的框架。

27000认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管理责任和承诺:组织应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责任,并明确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承诺。

这包括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政策、目标和计划,分配资源,并确保全体员工的遵守。

2.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应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其信息资产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基于评估结果,组织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并监测和评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资产管理:组织应对其信息资产进行管理,包括标识、分类和评估信息资产的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账户和权限管理机制。

4.人员安全:组织应制定并实施适当的人员安全政策和程序。

这包括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确保员工理解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员工的错误行为或恶意行为。

5.物理和环境安全:组织应制定和实施适当的物理和环境安全控制措施,以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盗窃。

6.通信和运营管理:组织应确保其通信和操作管理过程安全可信。

这包括网络和系统的安全配置和管理,安全漏洞管理,事件和事故管理,以及供应商和合同管理等。

7.获取、开发和维护:组织应确保在获取、开发和维护信息系统时遵守信息安全要求。

这包括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和审查,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保信息安全。

8.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以及紧急响应和灾备计划,以预防和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组织运营的影响。

9.持续改进:组织应建立和实施持续改进的机制和程序,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这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及根据审核和评审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7001-2013新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解析

27001-2013新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解析

ISO27001:2013
A5 安全方针 A6 信息安全组织 A7 人力资源安全 A8 资产管理 A9 访问控制 A10 密码学 A11 物理环境安全 A12 操作安全 A13 通信安全 A14 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和维护 A15 供应商关系 A16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A17 信息安全方面的业务连续性管理 A18 符合性
17
新版本附录A解析 A6
A6 信息安全组织
7
A6.1 内部组织
目标:建立一个管理框架,以启动和控制组织内信息安全的实施和运行。
A6.1.1 信息安全的角色和职责
所有信息安全职责应被定义及分配。
来源
A6.1.3 A8.1.1
A6.1.2 责任分割
A6.1.3 与监管机构的联系 A6.1.4 与特殊利益团体的联系 A6.1.5 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安全 A6.2 移动设备和远程办公 目标:确保远程办公和使用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A6.2.1 移动设备策略 A6.2.2 远程办公
新版本附录A解析 A5
A5 安全方针
1
来源
A5.1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安全。
A5.1.1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应该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递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
关方。
A5.1.1
A5.1.2 信息安全方针的评审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者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安全方针评审,以
应该界定任用终止或变更后依然有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的员工或承包方
人员,并进行沟通和执行。
A8.3.1
20
新版本附录A解析 A8
ISO27001:2005
A5 安全方针 A6 信息安全组织 A7 资产管理 A8 人力资源安全 A9 物理和环境安全 A10 通信和运作管理 A11 访问控制 A12 信息系统的获取开发以及维护 A13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 A14 业务连续性管理 A15 符合性

论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论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论述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是指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或对现有系统进行改进和更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步骤和过程。

这些步骤和过程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高效、安全和可靠的功能。

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访谈、调查和文档分析等方法,开发团队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户需求,将其转化为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规格说明。

2. 概要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团队开始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模块划分和数据流程。

概要设计还包括确定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 详细设计阶段:在概要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进一步详细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

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发团队会确定系统的数据结构、算法和操作流程。

详细设计还包括编写系统的详细设计文档和绘制相应的流程图、类图和数据库模型等。

4. 编码与测试阶段:在详细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开始进行系统的编码和测试。

在编码阶段,开发团队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编写程序代码,并进行相应的单元测试。

在测试阶段,开发团队会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5. 部署与维护阶段: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开发团队会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相应的系统集成和用户培训。

在系统部署后,开发团队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支持,及时修复系统中的错误和漏洞,以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求变更、技术难题和资源限制等问题,因此需要灵活应对和调整开发计划。

同时,开发团队还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改进。

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阶段和多个角色的合作。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信息系统开发是指为了满足特定业务需求而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的过程。

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和流程来完成。

本文将简要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用户和业务方的需求和期望,理解业务流程和需求特点。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业务方充分沟通,收集并整理用户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行性、风险评估和预算限制等因素。

第二步: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基础上,开发团队会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系统结构、模块划分、数据流程、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在设计阶段,团队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架构能力和设计思维,以保证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

第三步:编码开发系统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将进入编码开发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人员会按照设计文档和规范进行代码的编写和开发,以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和模块。

编码开发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为耗时和复杂的一步,需要开发人员具备扎实的编程技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步:系统测试系统开发的中期,系统测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系统测试阶段,测试团队会以实际用户使用场景为基础,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模块进行全面的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发现和纠正系统中的缺陷和错误,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测试结果将会反馈给开发团队,开发团队会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修复。

第五步:系统部署和维护当系统通过测试并达到用户要求后,就可以进入系统部署和维护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会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的服务器环境中,并进行相关的配置和调优工作。

此外,还需要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顺利地使用系统。

系统部署完成后,开发团队将跟进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及时修复和升级系统,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工作职责信息技术工程师(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计、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和软件应用程序。

他们在不同的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负责确保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技术工程师的首要工作职责之一是系统开发和维护。

他们与其他相关团队合作,根据客户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开发并维护针对特定目标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是软件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网络系统。

在开发过程中,信息技术工程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

他们需要了解现有技术和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并确保开发的系统具有高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一旦系统开发完成,他们还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网络管理和安全信息技术工程师还需要负责网络的管理和安全。

他们会使用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来配置和维护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

通过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传输速度,他们可以保证员工能够顺利地在网络上进行工作。

此外,信息技术工程师还需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他们需要实施适当的防火墙和安全策略,以保护公司的数据和系统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威胁。

他们会定期检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三、故障排除和技术支持作为信息技术工程师,他们应该拥有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故障的快速识别和解决能力。

当系统出现故障或用户遇到技术问题时,他们将负责进行故障排除和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工程师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诊断和解决故障,例如日志文件分析、远程管理工具、命令行界面等。

他们需要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四、技术研究和创新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作为信息技术工程师,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技术趋势,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完整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完整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2012年8月目录第一章目标 (3)第一节运行维护服务目标 (3)第二节运行维护内容及步骤 (3)第二章运行维护服务具体内容 (4)第一节驻点服务 (4)第二节运维服务 (5)第三节服务方式建议 (6)第四节运维服务内容 (7)1.预防性维护服务 (7)2.中心机房设备维护服务 (7)3.台式PC机类维护服务 (8)4.笔记本计算机维护服务 (8)5.服务器维护服务 (9)6.工作站软件维护 (9)7.语音(电话)信息点维护 (9)8.病毒防护与监控服务 (10)9.运维期结束前 (10)第三章XX 运行维护服务预算 (10)第一章目标第一节运行维护服务目标信息系统主要业务为税务征收系统及外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系统,为确保XX 的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系统、防病毒系统及办公OA系统在可靠、高效、稳定的环境中运行。

达到故障快速定位并解决、信息安全可控可查、不断优化运行效率和性能,保障XX 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应急能力。

针对XX 现有的网络环境、服务器硬件设备以及办公硬件设备,病毒防护等进行实时行监控,更好地规范和提高XX 的各项维护工作,保障网络、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以及防病毒的顺利正常开展。

保证整体运维项目实施顺利,确保网络原因对业务运行影响最小化、确保网络故障快速定位并解决、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可控可查、确保不断优化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保证目标系统7×24正常工作。

第二节运行维护内容及步骤1.协助XX信息系统工作计划,掌握信息系统各设备运行情况,具体落实各设备运行维护工作;2.巡视运行维护各岗位,检查运行维护情况和服务质量,督导、协调各项工作,保持XX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良好的秩序;3.保证按时按质完成XX负责人交付的各项维护任务。

4.通过数据分析和其他相关网络测试设备,解决XX 信息系统问题;5.发展和维护问题解决程序、网络文件和标准操作程序;6.协助管理XX 信息系统集成,更新维护各种工程用设备器材;7.协助XX 调试、维护PC及OA工作计划,掌握调试、维护PC及OA设备运行情况,具体落实各调试、维护PC及OA设备运行维护工作;8.负责有关技术文件的拟订;9.负责XX 信息系统维护及时反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10.承担相应的保密职责;11.完成XX 交办的其它工作;第二章运行维护服务具体内容第一节驻点服务昆明XX科技有限公司将为本项目组建一支技术专业、素质良好、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本地驻点运行维护项目团队队伍。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一、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和建造信息系统的过程。

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组成的一种复杂的系统。

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明确用户需求和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人员需要与用户交流,了解其业务和需求,获得需求文档和原型。

2.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二步,其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系统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在概要设计阶段,开发人员需要确定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划分,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并确定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

3.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第三步,其目的是进一步细化概要设计所确定的模块和接口的实现细节,并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方式。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明确每个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和算法,并针对每个模块进行编码实现。

4.实施和测试实施和测试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将编码好的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进行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二、信息系统的维护信息系统的维护是指在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进行巡检、维护、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1.巡检巡检是信息系统维护的重要环节,在巡检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监控、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巡检中,需要通过读取系统日志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错误。

2.维护维护是信息系统维护的重要工作,其包括对系统进行检查、修改和更新。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的变化和需求,对系统进行修改和更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改进信息系统的改进是指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信息系统改进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改进过程中需要分析现有系统的瓶颈,并采用更加高效的算法和优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4.优化信息系统的优化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及计算机软硬件运维服务流程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及计算机软硬件运维服务流程

信息系统安全集成服务流程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定义 (2)第一条适用范围 (2)第二条名词解释 (2)第三章项目准备 (2)第三条安全集成项目售前阶段 (2)第四条任务 (2)第五条需求调研分析的内容包括 (2)第六条项目投标 (3)第七条项目签约 (3)第四章项目初期 (3)第八条深层勘察施工现场 (3)第九条确定项目知悉人员和范围 (3)第十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 (3)第十一条评审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 (3)第五章项目准备阶段 (3)第十二条采购计划、设备采购到货 (3)第六章项目实施 (3)第十三条项目实施要求 (3)第十四条项目实施的任务 (3)第十五条设备安装调试 (3)第十六条客户沟通 (4)第十七条执行项目变更 (4)第十八条技术交底 (4)第七章项目售后阶段 (4)第十九条售后服务阶段 (4)第八章项目收尾阶段 (4)第二十条项目测试 (4)第二十一条项目初步验收 (4)第二十二条项目试运行 (4)第二十三条组织竣工验收 (4)第二十四条提交竣工文档 (4)第二十五条项目内部评审 (4)第九章风险管理 (4)第二十六条风险管理 (4)第二十七条风险识别 (5)第二十八条风险防范 (5)第十章项目变更及确认 (5)第二十九条项目设计变更 (5)第三十条项目合同变更 (5)第一章总则为适应现代生活中网络化的工作环境,在从事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安防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过程中,明确工作责任,保障安全设计、施工,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义第一条适用范围1、硬件工程:除纯硬件销售之外的硬件项目,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监控产品的安装工程等。

2、软件工程:公司自行开发的软件项目及代理软件,包括案件查询、门户网站、网络管理、准入控制、补丁分发等。

3、综合性工程:划分为硬件分项工程、软件分项工程实施管理。

第二条名词解释1、业务经理:在项目施工前的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完成项目的前期安全及建设需求调研分析,从项目的前期公关、跟踪,直至项目的签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程序
1.目的
为确保安全成为所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保证开发过程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信息系统的开发活动中,信息系统内在安全性的管理。

本程序作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规定的补充,而不是作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的整体规范。

2.2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软件代码、测试文档等技
术信息的管理应遵从信息资产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程序不在另行规定。

3.术语及定义

4.引用文件
4.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2ISO/IEC 27001: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4.3ISO/IEC 17799:200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4.4信息资产密级管理规定
5.职责和权限
开发部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保证开发过程安全。

6.工作程序
6.1控制措施-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需求分析与相关规格说明
6.1.1目标:在描述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的业务需求时,应收集、分析
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并在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描述。

6.1.2安全性需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系统本身的安全需求,如系
统具备数据通信加密、用户身份鉴别等功能,在确定安全要求时,
要考虑系统中的自动安全控制和支持人工安全控制的要求;二是对
系统设计开发过程本身也要进行控制,例如在不同的设计开发阶段
的评审与验证,确保对程序源代码的保护、对设计人员的控制等。

6.1.3安全要求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6.1.4在使用新的应用程序或增强现有的应用程序时必须做安全性影响分
析, 由信息系统项目经理提交安全需求分析。

内容可包括以下项:
1)确认需要保护的资产。

2)评估这些资产需要采取什么安全控制措施。

3)考虑是否在系统中加入自动安全控制措施还是建立人工安全控制
措施。

4)在软硬件采购时,应尽量使用经过专业评估和认证的产品。

6.2在应用中建立安全措施
6.2.1控制措施-输入数据验证
6.2.1.1控制描述-输入应用系统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数据是正
确的。

6.2.1.2实施指南-应该校验应用于业务交易、常备数据和参数表的输
入信息。

需要考虑下列(但不仅限于)内容:
1)输入校验,诸如边界校验或者限制特定输入数据范围的域,以检
测下列错误:
a)范围之外的值;
b)数据字段中的无效字符;
c)丢失或不完整的数据;
d)超过数据的上下容量限制;
e)未授权的或矛盾的控制数据;
f)业务流程、系统安全运行、法规政策等方面所要求的数据校
验;
2)定期评审关键字段或数据文件的内容,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完整
性;
3)检查硬拷贝输入文档是否有任何未授权的变更(输入文档的所有
变更均应予以授权);
4)对输入数据验证错误后的处理程序;
5)测试输入数据合理性的程序;
6)定义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人员的职责。

7)创建在数据输入过程中所涉及的活动的日志。

8)其它信息-适当时,可以考虑对输入数据进行自动检查和验证,
以减少出错的风险和预防包括缓冲区溢出和代码注入等普通的
攻击。

6.2.2控制措施-内部处理的控制
6.2.2.1控制描述-应用中需要验证检查由于处理错误或故意行为造
成的信息讹误。

6.2.2.2实施指南-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尽量减少处理故障时对
数据完整性的损坏。

需要考虑下列(但不仅限于)内容:
1)通过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实现数据变更;
2)防止程序以错误次序运行;
3)使用适当的程序恢复故障,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处理;
4)防范利用缓冲区超出/溢出进行的攻击。

6.2.2.3应准备适当的检查列表,将检查活动文档化,并应保证检查
结果的安全。

需要考虑下列(但不仅限于)检查例子:
1)验证系统生成的输入数据;
2)检查在中央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之间所下载或上载的数据或
软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或者其他任何安全特性;
3)记录文件字节大小;
4)检查以确保应用程序在正确时刻运行;
5)检查以确保程序以正确的次序运行并且在发生故障时终止,
以及在问题解决之前,停止进一步的处理;
6)创建处理时所涉及的活动的日志。

6.2.2.4其它信息-正确输入的数据可能被硬件错误、处理错误和故意
的行为所破坏。

所需的验证检查取决于应用系统的性质和毁
坏数据对业务的影响。

6.2.3控制措施-消息完整性
6.2.2.5控制描述-应用中应该识别确保消息真实性和保护消息完整
性的要求,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

6.2.2.6实施指南-应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以判定是否需要消息完整
性验证,并确定最合适的实施方法。

6.2.2.7其它信息-密码技术可被用作一种合适的实现消息鉴别的手
段。

6.2.4控制措施-输出数据验证
6.2.4.1控制措施-从应用系统输出的数据应加以验证,以确保对所存
储信息的处理是正确的且适于当前运行环境的。

6.2.4.2实施指南-输出验证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合理性检查,以测试输出数据是否合理;
2)调节控制措施的数量,以确保处理所有数据;
3)为读者或后续的处理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确定信息的准
确性、完备性、精确性和分类;
4)对输出数据验证结果进行处理程序;
5)定义在数据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人员的职责。

6)创建在数据输出验证过程中活动的日志。

6.2.4.3其它信息-一般来说,系统和应用是在假设已经进行了适当的
验证、确认和测试的条件下构建的,其输出总是正确的。


而,这种假设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已经过测试的系统仍可
能在某些环境下产生不正确的输出。

6.3开发和支持过程中的安全
6.3.1系统测试数据的保护
6.3.1.1控制措施-测试数据应认真地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

6.3.1.2实施指南-应避免使用包含个人信息或其它敏感信息的运行
数据库用于测试。

如果测试使用了个人或其他敏感信息,那
么在使用之前应去除或修改所有的敏感细节和内容。

当用于
测试时,应使用下列(但不仅限于)指南保护运行数据:
1)应用于运行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程序,还应用于测试应用系统;
2)运行信息每次被拷贝到测试应用系统时应有独立的授权;
3)在测试完成之后,应立即从测试应用系统清除运行信息;
4)应记录运行信息的拷贝和使用日志以提供审核踪迹。

6.3.1.3其它信息-系统验收测试常常要求相当多的尽可能接近运行
数据的测试数据。

6.3.2对程序源代码的访问控制
6.3.2.1控制措施-应限制访问程序源代码。

6.3.2.2实施指南-对程序源代码和相关事项(诸如设计、说明书、确
认计划和验证计划)的访问应严格控制,以防引入非授权功
能和避免无意识的变更。

对于程序源代码的保存,通过代码
集中存储控制来实现,放在公司统一的配置管理库中。

应考
虑下列(但不仅限于)指南:
1)若有可能,在运行系统中不应保留源程序库;
2)程序源代码和配置管理库应进行规范管理;
3)应限制支持人员访问配置管理库;
4)更新配置项,向程序员发布程序源码应在获得适当的授权
5)应维护对配置库所有访问的审核日志;
6)维护配置库应该有规范的制度。

6.3.2.3其它信息-程序源代码是由程序员编写的代码,经编译(和链
接)后产生可执行代码。

特定程序语言不能正式区分源代码
和可执行代码,这是因为可执行代码是在它们被激活时产生
的。

6.3.3外包软件开发
6.3.3.1控制措施-组织应管理和监视外包软件的开发。

6.3.3.2实施指南-在外包软件开发时,应考虑下列(但不仅限于)各
点:
1)许可证安排、代码所有权和知识产权;
2)所完成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的认证;
3)第三方发生故障时的契约安排;
4)审核所完成的工作质量和准确性的访问权;
5)代码质量和安全功能的合同要求;
6)在安装前,测试恶意代码和特洛伊木马。

7.相关支持文件
8.记录
9.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