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黑素的形成 黑素细胞生物合成黑素主要发生在黑素小体中, 以酪氨酸为底物,合成黑素。
COOH NH HO 酪氨酸
2
COOH HO NH
2
酪氨酸酶
O
HO 多巴
COOH O O 多巴醌 O O 聚合 O N H 吲 哚 — 5, 6— 醌 HN O O O NH NH
2
脱羧成环
还原
HO N H
O
HO
(二)影响黑素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抑制黑素颗粒的形成以 及改变其结构。 (三)还原淡化已合成的黑素或抑制多巴的自身 氧化:还原剂可以参与黑素细胞内酪氨酸的代谢, 减少黑素生成各点的氧化反应。 (四)干扰、控制黑素的代谢途径 1、抑制黑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 2、加速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向角质层转移及角 质层脱落。 (五)减少外源性因素刺激黑色素的形成 1、减少紫外线;2、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第七章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第一节 皮肤颜色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一、皮肤颜色的构成
正常皮肤的颜色取决于三个因素 1、皮肤中各种色素的含量与分布状况: 皮肤的色素物质主要有黑色素、胡萝卜素。 皮肤与头发的颜色不是取决于黑素细胞的数量, 而是取决于黑素小体的数量、大小、分布及黑 素化程度。 黄色人种含胡萝卜素较多,多存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胸腹部和臀部较多,面部较少。
(四)影响黑素细胞形成的因素
1、细胞内的因素 (1)各种酶:酪氨酸酶、硒谷光甘肽过氧化物 酶 、多巴色素互变酶等。 (2)黑素细胞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 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 氧化亚氮/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途径;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级联途径。
2、细胞外的影响因素 表皮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许多炎性介质和细 胞因子都可由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 KC以旁分泌方式调节黑素细胞(MC)的形态和 功能 。表皮MC的位置和分化受KC影响,无KC 时培养中的MC不活跃,只有与KC发生联系时才 生成树突状。 黑素细胞生成黑素的活性受到网络控制。皮 肤内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组成胞 质网络。
(三)黑素运输阻断剂 如维A酸 、亚油酸等,可影响黑素代谢,具有 抗促黑素细胞激素活性的功能。
H 3C CH
3
COOH
CH
3
(四)遮光剂(防晒),见第九章 (五)还原剂 还原剂能使黑素及中间产物形成还原型的无色 素物质,使黑素形成减少。
1、维生素C及衍生物
• 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 • 维生素C是极佳的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和清除 自由基作用。美白机制是有效控制细胞内的氧化 还原反应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 溶于水,皮肤吸收性差,结构不稳定,所以常用 其衍生物,衍生部位一般在2,6位有维生素C磷 酸镁盐、维生素C磷酸钠盐、维生素C棕榈酸酯等。
2、熊果苷及其衍生物 熊果苷是氢醌的衍生物,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 末,可由天然绿色植物如熊果树叶、沙梨树叶和 虎耳草、乌饭树等提取得到。 对皮肤具有高效美白祛斑、防晒功效,对人体 肠道疾病,烧烫伤具有止痛、消炎作用,并能增 强人体免疫功能。 作用机理:在皮肤黑色素形成过程中,酪氨酸 酶起着催化氧化作用。熊果苷能强力抑制酪氨酸 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形成。渗入皮肤后,能 破坏黑素细胞。造成细胞结构的改变。
(六)化学剥脱剂
• 原理: 使用化学制剂去除面部损伤皮肤的外层, 以达到改进皮肤质地、使其平滑的目的。主要的 化学制剂有石炭酸、三氯乙酸(TCA)、和亚 油酸、亚麻酸、ɑ-羟基酸(AHAs)。 • ɑ-羟基酸(AHAs)主要有乳酸、苹果酸、水 杨酸等,是最温和的剥脱剂,能产生轻微剥脱, 可用以治疗细微皱纹、皮肤干燥、不一致的色素 斑和痤疮;三氯乙酸可以不同浓度使用,最常用 于中度剥脱;石炭酸是最强的产生深层剥脱的化 学溶液,主要用于处理病人面部粗糙的皱纹、皮 肤斑块或因曝露于日光下造成的损伤或皮肤的癌 前病变。
2、皮肤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化还原的比例: 血红蛋白(血色素)呈粉红色、氧合血红蛋白 呈鲜红色、还原血红蛋白呈暗红色。 3、皮肤的厚度以及光线在皮肤表面的散射。 角质层较厚时呈现黄色,颗粒层、透明层较厚, 显白色。 表皮越薄,越有透明感,能透过较多的血液色 素,从而使皮肤泛红色。皮肤较厚的部位,光线 透过率差,只能看到角质层内的胡萝卜素,皮肤 呈黄色。 老年人的皮肤,由于真皮弹力纤维变性断裂, 弹性下降,加之皮肤血运较差而呈黄色。
(2)尿黑酸(龙胆酸)的甲酯和乙酯: 有较高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3)海洋生物提取物GN具有美白的功效 作用途径: ①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②可能阻碍黑素细胞的生 长;③可能刺激细胞产生溶酶体吞噬黑素,即加速黑 素的降解。 (4)根皮素:存在于苹果、梨等水果及多种蔬菜汁 液中,根茎或根皮中比较集中。能激活蜂窝蛋白激 酶,对细胞无序增生有疗效,是食品中的抗诱变因 子,可用于皮肤癌及其他肿瘤的治疗。
α-熊果苷(对-羟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为 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 白色针状结晶,可由氢醌、 淀粉及葡萄糖苷酶合成所得。可以抑制黑色素的 生成,而且还具有SOD的作用,并对UVB有一定 程度的吸收,对爱兹病毒具有免疫功能。 许多衍生物除了具有熊果苷的作用外,还有很 好的稳定性,极佳的皮肤吸收性,如熊果苷的酚 羟基酯化物、Vc熊果苷磷酸酯等等。 另外,羟苯基甘氨酸类、半胱氨基酚类等其他 化合物也有相似的机制抑制黑素的生成。
4、黄酮类及黄酮甙(Flavonoid g1ycosdes) 又称黄碱素类,在许多中草药内是有效成分,具 有C6-C3-C6的基本碳架。目前已知的约有18种类 型,其中主要有异黄酮、花色素、黄酮醇、黄烷 、黄酮及黄烷酮等。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与葡萄 糖或鼠李糖结合成甙,部分为游离状态或与鞣质 结合存在。 作用机制属可逆性抑制酶活性(以非共价键与 酶分子可逆性结合造成酶活性降低)。
3、曲酸KojicAcid 及其衍生物 又名曲菌酸(5-羟基-2-羟甲基-4-吡喃酮),白色针 状结晶,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酶的作用下发酵可得。 机制:与细胞中的铜离子络合,失去铜离子的酪氨 酸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它还能进入细胞间质中,组成胞间胶质,起到保水 和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曲酸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增 强细胞活力、食品保鲜护色等作用。 在公认的四种美白成分(包括维生素C磷酸镁复合物 、维生素C糖甘衍生物、曲酸及熊果苷素)中曲酸效 果最好。
第二节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一、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一)抑制黑素细胞内黑素的生成 直接控制、抑制黑素生成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酶 1、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 酪氨酸酶的产生和合成、抑制酪氨酸酶的糖化、 加速酪氨酸酶的分解。 2、抑制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 促使所作用的底物发生重排,生成底物的某一 同分异构体,最终生成另一黑素。 3、抑制内皮素:包括内皮素-1和内皮素-2。
2、原花青素PC (Proantho Cyanidins)
• 一般为葡萄籽提取物或法国海岸松树皮提取物。 • 由不同数目的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聚合而 成。二—四聚合为低聚体(OPC),五—十聚为 高聚体(PPC)。 •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 然抗氧化剂。OPC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 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吸收迅速完全,享 有“皮肤维生素”和“口服化妆品”的美誉。 • 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 有机溶剂。
存在问题:光、热稳定性差,易络合金属离子 失活,皮肤吸收差,长期使用曲酸可能导致细 胞毒化,染色体变异、引起皮肤病变等问题。 曲酸衍生物通常是通过酯化和烷基化曲酸上 的羟基得到。常用的衍生物有曲酸双棕榈酸酯 (KAD-15)和曲酸单亚麻酸酯,较新的有曲 酸苯丙氨酸酶、Vc曲酸酯等。 与曲酸类似结构的吡喃酮类物质也有类似的 作用机制,并有良好的美白效果。
二、皮肤的色素代谢 (一)表皮黑素细胞和表皮黑素单位 (1)表皮黑素细胞嵌插在基底层细胞之间,具 有形成、分泌黑素的功能。人类黑素细胞起源于 胚胎神经嵴,在胚胎发育第七周进入表皮。胚胎 时期的黑素细胞不合成黑素。 (2)黑素细胞单位:黑素细胞呈树突状,通过 树状突起以1:36的比例与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一 个表皮黑素单位。 角质形成细胞可通过接触及分泌碱性成纤维细 胞因子(bFGF)、内皮素(ET-1)、神经细胞 生长因子(NGF)、白介素1(IL-1)、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对黑素细胞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二、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活wk.baidu.com物质的分类
(一)酪氨酸酶抑制剂 1、氢醌:对苯二酚。 酪氨酸的母体结构苯酚,结构接近,氢醌和 酪氨酸同时与酪氨酸酶结合,产生竞争,氢醌消 耗了一部分酪氨酸酶,属竞争性抑制剂。另外一 定浓度下可致黑素细胞变性、死亡。 氢醌可抑制酪氨酸酶,还明显抑制细胞DNA合 成。局部应用可引起红斑、炎症,皮肤色素缺失 与沉着共同出现,高浓度使用可导致褐黄病、耳 聋、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甚至导致皮肤癌。在 化妆品卫生标准中,氢醌被列为皮肤化妆品中的 禁用物质。
(二)黑素、黑素小体及黑素的形成 1、黑素(melanin)是一种高分子生物色素, 决定肤色的主要因素。 (1)优黑素:主要是由5,6-二羟基吲哚和少量 5,6-二羟基吲哚-2-羧酸通过不同的C-C键连接 构成的可溶于稀碱的吲哚聚合物,呈棕色或黑色。 (2)褐黑素:一般认为主要由1,4-苯并噻嗪基 丙氨基通过不同类型的键合,含硫较高的聚合物 的复合物,呈黄、红或胡萝卜色。 (3)黑素小体:是黑素在细胞内的存在状态, 参与黑素合成,也是黑素细胞给角朊细胞输送黑 体的供体。
根皮素作用: 对人体磷酸化酶、脱氢酶系统有阻碍作用,因此 能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减淡茶褐色、灰色瑕斑和 雀斑的色泽;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皮肤 内的自由基;当其与熊果苷和/或曲酸进行复配时, 能大大提高产品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可以阻止葡 萄糖进入表皮的皮脂细胞,从而能抑制皮脂腺的过 度分泌,治疗分泌旺盛型粉刺。 此外,鞣酸(单宁酸)、二苯乙烯及其相关的4位 取代间苯二酚、芦荟素、苦参碱、嫩桑叶提取物等 都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
能够促进黑素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因子有成纤 维细胞、内皮素、神经细胞因子等,能抑制黑素 细胞增殖并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的有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
3、外源性因素的影响 紫外线是人类黑素细胞增殖、皮肤色素沉着 增多的主要生理性刺激,主要是中波紫外线 (UVB)。有人发现紫外线照射后,花生四烯 酸、前列腺素D2、前列腺素E2都明显增加,黑 色素细胞增多,细胞合成黑素的能力及酪氨酸酶 活性增加。有人采用光化学疗法治疗白癜风。
5、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s): 主要包括表儿茶素、倍儿茶酸、表焙儿茶素等, 它们都是含有活性点五倍子酸基团的儿茶酚,是酪 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成熟 的黑素颗粒从黑素细胞到角质细胞的传递。 茶碱可促进血液及循淋巴环,防止肌肤浮肿,对 肌肤紧实、塑型有帮助。 6、其他活性物质 (1)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 高效抑制左旋多巴在酪氨酸酶催化下的氧化。
5, 6— 二 羟 基 吲 哚
合成的黑色素叫真黑色素。酪氨酸酶羟基化形成 多巴与多巴氧化形成多巴醌是两个关键的反应。 在黑色素合成中,多巴醌还 可通过另一途径 经谷胱甘肽(还原型)或半胱氨酸 催化生成赤褐素 (黄红色) 。 (三)黑素的作用 黑素以胶体和细胞器两种形式存在,都起着 吸收紫外线的滤光片和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防 止弹力纤维变性所致皮肤老化,保护DNA免受 有害因素引起的致突变效应,减少皮肤癌;黑色 素减少则可导致白癜风或白化病黑色素增多可使 皮肤色素沉着出现黄褐斑。
(二)黑素细胞毒性剂 如四异棕榈酸酯、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氢醌 等具有破坏或抑制黑色素细胞生长的作用。 甘草提取物可防止皮肤炎、皮肤干燥、日晒、 皮疹等,可活化皮质甾类化合物,可以中和或 降低化妆品的有毒物质。甘草黄酮类成份,具 有温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植物 美白剂。甘草酸及甘草亭酸具有抑制黑素细胞 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