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颜渊篇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颜渊》PPT课件

《论语·颜渊》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5
三、说重点难点 优秀传统经典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了解经典、了
解文化,而不是让孩子咬文嚼字,追求字字理解。重 在突出经典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联系现实生活,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人生感悟,提高自身修养。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句的节奏和韵律。 2、明白文中道理,能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践行所学道理。 难点为:理解文意,感悟道理,并在生活中践行。
2020年9月28日
9
(三)吟唱论语 老师指导吟唱论语。 (四)悟论语 1、参考注释,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大意。 老师巡视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对个别情况予以点拨指导。 2、了解集体理解情况,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点 拨指导。 3、看释义猜句子,了解理解情况,同时加深理解。猜 对的句子齐读或吟唱,为背诵积累打基础。
2020年9月28日
6
四、说教法、学法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及教材内容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
对象,学生正是通过对老师所讲内容和教材所展示内容的 思考获得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 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结合 本篇文本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 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独立 自主解决问题。
• 论语
2020年9月28日
1
《论语·颜渊》
2020年9月28日
东昌府区 解记华 21号
2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内容特点。
“颜渊篇”是《论语》的第十二篇。《论语》是孔
子言论的汇编,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
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

文本探究
【思考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 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2. 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释义: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 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 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文本探究
【思考5】研读第五章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 明确 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 补短。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明确 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 断前进的方法。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②一日:一旦 ③归:称赞,赞许 ④目:条目,细则 ⑤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⑥事:实践,从事
文本探究
【思考10】研读第十章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1]PPT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1]PPT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将曾子之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我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也会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带领部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 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成山,最终达到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 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
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 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 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 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 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 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 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 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 自己。
《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 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 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内 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教育原则和方法等。
宋代后把它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为“四书”。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 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 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 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 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 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 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2024年《论语》十二章课件课件(多场合应用)

2024年《论语》十二章课件课件(多场合应用)

《论语》十二章课件课件(多场合应用)《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本课件将选取《论语》中的十二章,对其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

第一章:《学而》《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了知识之后,要时常温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孔子还强调了学习的乐趣,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第二章:《为政》《为政》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念。

孔子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孔子还强调了道德的示范作用,认为政治家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

第三章:《八佾舞》《八佾舞》主要讲述了礼乐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了礼乐的教育作用,认为通过学习礼乐,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还强调了礼乐的审美价值,认为礼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第四章:《里仁》《里仁》主要讲述了仁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他强调了仁爱的普遍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仁爱,无论是对待亲人还是对待陌生人。

孔子还强调了仁爱的实践性,认为仁爱不仅仅是内心的情感,更应该是通过行动来体现。

第五章:《公冶长》《公冶长》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

他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孔子还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第六章:《雍也》《雍也》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修身理念。

孔子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

他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还强调了修身的方法,认为修身应该从自我反省开始,通过自我反省来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论语》十二章+课件75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75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孔子为何会如此气愤?
季氏作为鲁国卿大夫的僭越行为 僭越——超越本分行事 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 义或器物,尤指皇家专用。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 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 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僭越屡见不鲜
• 春秋时期,诸侯为称霸大业战乱不止。 • 楚王因国大爵小向周天子申请晋升爵位被拒绝,便愤然自
君子与“仁”(第2、10、11章)
研读文本(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①慎于 言,就有道而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 而②:表顺承。 就:靠近,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 (形作动) 焉:代词,自己。 已:同“矣”,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相当于“了”。
一问: 孔子为何要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 他处在怎样的时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 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
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听音频齐读课文)பைடு நூலகம்
yì 八佾
bīn 文质彬彬
ěr 迩之事父
pì 譬如
hǎn 子罕
kuì 未成一篑
第一小组:1-4章 第二小组:5-7章 第三小组:8-10章 第四小组:11-12章
请借助注释,疏通句意,用简洁的 文字概括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论语》十二章
君子人格(第4、5、6、7、9章) 君子之学(第1、3、8、12章)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 了儒家思想体系。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课件】《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件】《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 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 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深入解读
这句话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 ,是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 饰、谈吐文采等。“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 第一章、第一装节 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文胜质”,则是一 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 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 ,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
《论语》十二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宰相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 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 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 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 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 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熹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深入解读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里的“知”,不能单纯理解为聪明。真正有智慧,是对于 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就:靠近、看齐。 第一章正第一:节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 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认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第师二传章授是的知讲识修是身否做复人习。过可了以呢?看”出古代治 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做人和做 事都要诚实。
曾参,生于东鲁,移居武城,
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
待人谦恭,以孝著称。十六岁拜
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上承孔
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日 寒雪日内集。日子
不亦<zd>乐</zd>乎( )
乐 好之者不如<乐zd> </zd>之者
» 可以为师矣 » » 三人行 » » 饭疏食饮水 »
古: 可以凭借
今: 能够 古:表示多 今:表示确数 古:指冷水
今: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好的方面,优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解释重点字词,掌握后七 则的翻译
课堂探究(一)(16分钟):
读后七则,用自己的话翻译。
方法指导:
结合注释和积累,疏通词句,口头翻 译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有疑问的 地方做上标记。
同步检测一(15分钟)
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 东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 颜渊。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之一,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 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 “敏于事而慎于言”。他对孔子 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着深刻 的理解,而且贯穿于自己的言论 和行动中,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 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 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wǎng
学而不思则罔

5.1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以对话的形式,层层深入,
说出合“礼”的具体做法。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 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 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 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研读文本
思考4:孔子认为要如何实践“仁”?
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 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
排比
克己复礼
具体条目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运用排比,点明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内心向仁,行动合礼。
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
说理特点: 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 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 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
研读文本
思考1:曾子怎么看待“仁”?
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 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 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 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 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 戮力奋斗。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 ‘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研读文本 说理特点: 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9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9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活动二
研读文本——君子的人格内涵 一、四、六、七、九
疏通大意,结合课下注释,按照下面的格式完成。
“读——点——译——告诉我们…”
研 读 文 本 敏言慎行,名执中道。——《中庸》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六 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指内在的仁德 ; 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 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 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因此,“文”与“质” 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作品简介
《论语》体式: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 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 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 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 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 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 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糙米饭。 ②肱(gōng).胳膊。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两章孔子提倡“安贫”,是为了“乐道”,认为君子要过甘于清贫 守住道义的生活。并且表达了对于富贵的态度。
研读文本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04课 《论语》十二章
一、课前预习
作者、作品知识梳理;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句尾语气词 表陈述,相当于“了”。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 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 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 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野:粗野、鄙俗。
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
史:虚饰、浮夸。
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 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 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 “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 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
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礼”。

《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31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倒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 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 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都是因为自己。
文本解析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同“智”,智慧
(《子罕》)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课内谈“君子”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 《里仁》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其他谈“君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文本解析
约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聪明
(《子罕》)
文本解析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 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难道还在于别 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 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 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 些话去做。”
2. 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如“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3. 运用对偶、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 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等。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03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30岁前, 位卑而能 “鄙事”, 有志于学。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 不会迷惑,仁德的人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 不会畏惧。”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 可。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 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 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 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
1
1
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第二要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2
2 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
知识;
第三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虚 3 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3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 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 坚持的。”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论语12颜渊篇课件

论语12颜渊篇课件

•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①,其由也 与?”子路无宿诺。
• 12.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 讼乎。”
•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 以忠。”
•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 以弗畔矣夫!”
•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事斯语矣⑤。”

【注释】
Hale Waihona Puke •① 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实践,实
行;复礼:践行礼仪。 ②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
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
讲。 ③ 目:具体的条目,纲目。 ④ 回:颜回。
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 ⑤
事:从事,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
• 【译文】
•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①。子曰: “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③,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者远矣。”
——《颜渊篇》(共24章)
•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斯语矣 ⑤。”
•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 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③,在家无怨④。”仲弓曰:“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 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⑪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⑫怨(指讽刺时政)
兽草木之名。”(《阳货》)
⑬迩(近)
⑭事(侍奉)
7.理解性默写 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向颜回解释“仁”的内涵的句子是 “__克__己__复__礼__为__仁__”。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的句子是“___为__仁__由__己,___而__由__人__乎__哉_?” ③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 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己__所__不__欲,__勿__施__于__人”。
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克(克制,约束 ) ②一日(一旦) ③归(称赞,称许 ) ④目(条目,细则 ) ⑤事(实践,从事 ) ⑥一言(一个字 ) ⑦其(大概 )
⑧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
(第12章)子曰:“小子何 ⑨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
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⑩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4.理解性默写 ①《〈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的句子是“__见__贤__思__齐__焉__,_见__不__贤__而__内__自__省__也__”。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 坚强的原因是“_任__重__而__道__远____”。 ③《〈论语〉十二章》中,“__质__胜__文__则__野___,_文__胜__质__则__史__”这两句很 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 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第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合作探究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知:同“智”。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人不会畏惧。”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
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 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 所以不惧。
合作探究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一日:一旦
归:称赞
目:条目
非礼:不合于礼
事:实践
合作探究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 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 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 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
(数)。也可以指儒家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合作探究
按照第一、二章的示范分析,每个小组按要求探究。 要求:每小组分别点同学读、解释关键字词、翻译、解读内涵。
合作探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 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纥(hé)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
生孔子。生而首上圩(xū)顶,故因名曰丘云。
身份尴尬,面目不佳

《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第六章: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如何理解文和质?
➢ 启发:比如写作,什么是质?什么是文? ➢ 再回到做人,什么是质?什么是文? ➢ 或者你认为哪个考作文】 ➢ 棘成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文犹质也,
课堂引入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 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 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 太平。”(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 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又如,子路曾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人”,即为完人。孔子 回答“今之成人者和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其中“见利思义”,是不 欲,是看到利益便能想起来该不该得,便是“完人”表现之 一。
文白对译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形作名,有德行
《论语》十二章
君子之学(第1、3、8、12章) 君子与“仁”(第2、10、11章) 君子人格(第4、5、6、7、9章)
朗读下面的章句,思考君子应该如何学?学什么?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 才是好学之道。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判断句
喻:通晓,明白。
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 重义轻利
“义”“利”之辩
孔子并非概不言利。他不反对人追求利欲,并把人的欲求 看成是人的一个层面,只不过他把它看成是较低的层面。 《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24秋)
“夺”原意是“夺走”,这里是“改变”的意思。“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 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状元成才路
孔子说这话的目状元的成才路 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 信念,矢志不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即卜商,字子夏, 孔子的弟子。 广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学而时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
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爱好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
状元成才路
3. 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 状元成才路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 为人处世之道。(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 “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 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儒家 经典《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共二十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这状元成部才路 著作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 者,正也。子帅以正①,孰敢不正?”
•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 “苟子之不欲①,虽赏之不窃。”
•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①,何如?”孔子对曰:“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②。”
•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①。子曰: “举直错诸枉②,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③,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⑤,不仁者远矣。”
• 颜渊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克 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仪,这就是 仁。一旦都能这样做,天下就会归顺于你 的仁治,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能靠 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 体细目。”孔子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 看,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听,不合于度礼的 话不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做。”颜渊说: “我虽然不够聪明待贵宾那样恭敬,役使百姓就像承担重大
祭祀那样严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
给别人。如此则无论在诸侯国做事,还是在卿大
夫的封地做事,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仲弓说:
“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
•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 也訒②。”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 乎③?”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
•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①。子曰:“主忠信 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 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④。’”
•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①。”公曰:“善 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 仁。”
•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
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说
话能够不谨慎吗?”
•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 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
•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②。”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③?”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 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 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 惧?”
•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①。”子夏曰:“商闻之矣②:‘死生有 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 恭而有礼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 何患乎无兄弟也?”
• 12.8棘子成曰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②?”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③!驷 不及舌④。文犹质也,质犹文也⑤。虎豹之鞟犹 犬羊之鞟⑥。”
•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①:“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②?”曰:“二③, 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④?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事斯语矣⑤。”

【注释】

① 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实践,实
行;复礼:践行礼仪。 ②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
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
讲。 ③ 目:具体的条目,纲目。 ④ 回:颜回。
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 ⑤
事:从事,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
• 【译文】
• 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①,肤 受之愬②,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③。浸 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 矣④。”
•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 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 先③?”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④。”
•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 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④。”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 大宾:贵宾。 ② 承大祭:承当重大的祭
祀典礼。 ③ 邦:诸侯管理的国家为“邦”。 ④
家:卿大夫管理的封地为“家”。

【译文】

仲弓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出门办事
乎?”

【注释】

① 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
学生。宋国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481年。
② 其言也訒(rèn):他的言谈是很谨慎的。訒:
难,指话难说出口,这里指说话谨慎。 ③ 斯:代
词,这,或那。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叫仁。孔子说:“仁人,他的
言谈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谈谨慎,这就叫
2020/7/29
——《颜渊篇》(共24章)
•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斯语矣 ⑤。”
•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 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③,在家无怨④。”仲弓曰:“雍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①?”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 “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③。”子曰: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 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 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 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②,无攻人 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③,忘其身, 以及其亲,非惑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