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黄达第一章货币知识点总结
宁波大学 黄达《金融学》名词解释背诵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劣币驱逐良币律(格雷欣定律)答:2.价值尺度答: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从而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这一尺度即是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的时候,商品的内在价值就异化为外在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
3.流通手段答: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商品是被卖者携进交易过程并力求将它换成货币;而买者一旦用货币换进商品,商品就会退出交易过程——或用于消费,或用于经营。
而在商品进进出出的同时,货币是处于这一过程之中并作为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
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
而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被称为购买手段、交易媒介。
4.支付手段答: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有时要买,却一时手头没有货币;同时也有想卖却一时卖不出去(即没有货币来买)的情况。
买,手头无货币,可寻觅接受延期支付条件的卖主;卖,找不到手头有货币的买主,降而求其次,允诺承担延期支付义务的买主也是次优的选择。
于是,就产生了有利于买卖双方的赊买赊卖行为。
赊买赊卖,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此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金币本位制答: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铸币制度。
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限制铸造而且不具备无限法偿能力;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银行券可以自由的兑换为金铸币;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保证了各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稳定。
6.金块本位制答:金块本位制,是说达到一定金额的银行券可兑换为金块。
该本位制时期,国家停止金铸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
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黄达第三版金融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货币制度的演变
历史上,货币制度经历了从银本位制到金银复本位制,再到金本位制的演变过 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金属本位制逐渐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所取代。
货币制度的发展
现代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为主,具有国家垄断发行、强制流通使 用、通过银行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等特点。未来,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 的发展,货币制度可能会进一步变革和完善。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货币均衡
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健 全的利率机制和供求机制。
失衡表现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现象;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则 会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等现象。
调节手段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调节货币供 应量,以实现货币均衡。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而影 响货币均衡状态。
04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的概念与机制
货币供给定义
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 融过程。
货币供给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主要由现金 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而货币乘数则取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
02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01
货币制度的概念
02
货币制度的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货 币的种类、本位币与辅币的法定偿付能力、法定流通比价、发行与回 笼等。
货币制度主要由货币材料、货币单位、流通中货币的种类、法定支付 能力和铸造发行流通程序等要素构成。
黄达《金融学》讲义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黄达《金融学》讲义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经济学定义: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本书的定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二、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一)货币不等于现金或通货: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二)货币不等同于财富: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货币不等同于收入: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的起源:(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1、先王制币说先秦时代2、交换发展说(二)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1、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2、便于交换说英国的亚当.斯密3、保存财富说法国的西斯蒙第(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类型(一)实物货币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缺点:(二)金属货币:铸币(coins):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金银作货币的优点和缺点(三)代用货币(大约公元10世纪):由政府和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但可以兑换金银。
优点:(四)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的特点:2、信用货币的形式(1)纸币(银行券):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的产生:由银行券到纸币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
(不兑现的银行券)纸币的优点和缺点:(2)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
货币复习要点(黄达)
货币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
这些学说停留在对现象的说明上,有很大局限性。
马克思运用历史和逻辑的方法,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即浓缩的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直至发展到货币形式,可以看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3、货币自产生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先后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形态。
4、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通常币材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特点。
币材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历史顺序而发展变化。
币材不具有排他性。
5、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其弱点在于不能很好地满足交换的货币的要求。
因为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所以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6、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称金属货币。
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充当货币。
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称量货币与铸币两种形式。
7、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忽略不计;信用货币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信物”凭证;信用货币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
8、关于货币的本质,西方早期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说:货币金属说和货币名目说。
货币金属说把货币定义为财富,认为货币的本质就是贵金属,只有贵金属才是货币。
货币名目说把货币定义为国家创造的价值符号或票券。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黄达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了解) 货币的界说(了解)
27
任何界说, 任何界说,都不可能是绝对全面 的
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 任何概念、范畴的界说,都不可能是惟一 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 的、绝对全面的;从而不可能彻底地“排他”。 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 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范畴,如果不从不同 的视角、不同的深度来认识其性质, 的视角、不同的深度来认识其性质,那不可能对 之有多少全面的、基本的理解。 之有多少全面的、基本的理解。
第一章 货币与货 币制度
1
第一章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货币的起源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界说 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2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
3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 外汇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 (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外汇” 的“外汇”。
5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了解) 货币的起源(了解)
6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 致货币的出现。 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 者制定的。 者制定的。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 换发展的背景。 换发展的背景。 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 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 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金融学》讲义(黄达)之欧阳科创编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经济学定义: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本书的定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二、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一)货币不等于现金或通货: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二)货币不等同于财富: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货币不等同于收入: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的起源:(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学说1、先王制币说先秦时代2、交换发展说(二)西方的货币起源学说1、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2、便于交换说英国的亚当.斯密3、保存财富说法国的西斯蒙第(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类型(一)实物货币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缺点:(二)金属货币:铸币(coins):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金银作货币的优点和缺点(三)代用货币(大约公元10世纪):由政府和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但可以兑换金银。
优点:(四)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 : 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货币的特点:2、信用货币的形式(1)纸币(银行券):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的产生:由银行券到纸币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
(不兑现的银行券)纸币的优点和缺点:(2)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
金融学 黄达 第一篇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 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 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 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 的产生 。
(1)12
第一章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
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 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 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 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
2. 作为购买和支付的手段;
3. 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1)28
第一章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1. 经济生活中的交易对象多种多样,但都有价 格。 2.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人们无不承认交易对象都有价值,但什 么是价值,则有种种理论解释; 而对价格如何表现价值,也即价格形成 的规律,同样有种种理论解释。
第一章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
货币的形态为什么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思考这一问题,有两点提示;或许应该说,思考任 何经济问题,都不可忽视这两点。
1. 效率; 2. 节约(社会费用,交易成本……)
(1)26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1)27
第一章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最基本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
素。 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 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 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称金本 位,等等。当币材的构成要素消失之后,货币 制度则首先以货币单位表示特征。
(1)45
第一章第六节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的构成
2. 对本币(本位币)和辅币的规定;
黄达 货币银行学总结
黄达货币银行学总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金币与银币之间有法定的兑换比率,当市场上生金、银的比价发生波动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的背离。
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所谓良币会被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界,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2、货币局制度:本国的货币盯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固定汇率联系,这种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本国的通货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
3、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4、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6、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第二章信用1.信用的职能(一)集中和积聚社会资金(二)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三)节约流通费用(四)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五)调节经济运行(六)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2.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的作用:1)、刺激生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2)、提高消费效用。
3)、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金融工具(也叫信用工具)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面值、到期日、期限、利率、利息的支付方式信用工具的特征:偿还性、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4、利率风险结构:是指相同期限的债券具有不同的利率,反映债券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第一单元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特别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普通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事情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
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经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
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同意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并且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能够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
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这算是劣币驱赶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群及分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
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并且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答:概括的说,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脚的金属作为后备。
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别兑现本位制,是指别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啥是“劣币驱赶良币”的规律?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
黄达金融学课本
黄达金融学第1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历史线索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货币单位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3.支付手段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积累和贮藏价值 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贮藏金银是典型形态 银行存款储蓄,直接储存纸币 1.职能视角的界定 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2.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 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纸币 3.货币与流动性 流动性是相对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的概念 流动性在交易过程中专指货币 4.社会计算工具与社会选票 社会需要就是社会计算,货币是工具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决定了社会生产,相当于用货币投票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构成 1.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币材的确定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黄达《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1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初识货币对外交往中的货币(外汇):对于任一国家的居民,相对于其本国的货币,也把一切外国的货币称为外汇。
货币流通体系:以个人、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及对外货币收支构成国民经济的五大货币收支系统,这些收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割裂的货币流通活动总和。
二、货币的起源研究货币的起源问题就是研究货币的产生问题,关于货币的起源或货币产生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三类。
1.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价值及其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理论,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商品首先必须是有用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但所含的价值是同质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都是同质的,所以不同商品可以通过彼此体内凝结的不同劳动量即价值量进行衡量、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讲到商品有两个属性,相应的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
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弄清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需要结合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是同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它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也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
2.从交易的社会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的交易经济行为的演化与交易成本有紧密的联系,演化的方向总是从交易成本较高的趋向交易成本较低的。
黄达 金融学
黄达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选择1、银行券存款通货商业票据等都是信用货币2、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共同点:本币的发行必须有百分之百的外汇储备区别:香港只是在发行储备上规定港币与美元的刚性比率而市场交易中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
3、美元化:一国以美元代替本国的本币进行流通。
4、区域货币一体化来源于最适通货区理论→亚元清迈协议(但是亚洲跟欧洲差异过大)简答第四章选择1、只要存在物价水平并非保持不变的条件,市场各种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2、简答1、之前实行利率管制是因为要稳定物价、稳定虽然我国现在处于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过度阶段,但自1996年市场化改革至今已经取得极大的进展;从市场看,本币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及外汇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从区域看,在农村先实行了存贷利率市场化;从产品看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的市场利率也已经基本放开;“存款利率只管上限。
贷款利率只管下限”;有了shibor第五章选择1、我国所指的外汇:外国货币;外国支付凭证;外国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简答1、我国的外汇管理问题:外汇统收统支——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后,外汇留成制度——银行结售汇制度——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目标:资本项目可兑换:先流入再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金融机构再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先有真实背景再没有——QDII QFII (1. 1949年建国之后,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人民币是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
在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实行外汇统收统支体制。
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用于保证重点建设之所必要。
而由于这一时期的外贸经营由国家垄断,外汇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因而也具备实行严格外汇管理的条件。
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外贸系统的中央垄断局面,扩大了地方、企业的自营外贸权;实行引进外资政策,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相应的,外汇管理也必然要做出便利外汇收支的相应转变,以适应搞活、开放的要求。
《金融学》(黄达)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经济学定义: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本书的定义: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的物品。
二、货币与通货、财富、收入的区别(一)货币不等于现金或通货:通货通常指硬币和现钞,较货币范围小;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二)货币不等同于财富:货币和财富是存量,货币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三)货币不等同于收入: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类型(一)实物货币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二)金属货币:铸币(coins):由国家准许铸造的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
(三)代用货币(大约公元10世纪):由政府和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往往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
特征: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但可以兑换金银。
(四)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信用货币的形式(1)纸币(银行券):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作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银行券的产生: 由银行券到纸币纸币:由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可兑换为金银的纸制货币符号。
(不兑现的银行券)纸币的优点和缺点:(2)存款货币(depositmoney):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五)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通过电子资金转帐系统储存和转移的货币资金。
第二节货币职能一、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对所有商品而言),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目前存在的争议:第二节货币职能二、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特点: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金融学科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金融的范畴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汇率等
•(二)金融的微观分析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等
•(三)金融的宏观分析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利率形成与汇率形成、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概述•二、货币的职能•三、货币制度•四、我国的货币制度•五、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概述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二、货币的特征
1、价值稳定性(Stability of value)
这是货币重要的特征。
正像尺子衡量长度,需要自身的长度固定一样。
2、普遍接受性(General Acceptability)
3、供给富有弹性(Elastic Supply)金银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供给缺乏弹性
4、可分割性(Divisibility)
5、易于辨认和携带
三、货币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四、货币形式的演变历史
(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人类早的货币形态
•如:米、布、木材、贝壳、家畜等,都曾在不同时期扮演过货币的角色。
•缺点:1、质量不一,不易分割成较小的单位;
2、体积笨重,携带运输极其不便;
3、容易磨损、变质,不易作为价值储藏手段;
4、供给不稳定,导致价值不稳定。
(二)金属货币由实物货币逐渐过渡到贱金属(铁、铜等)和贵金属(银、金)货币。
•优点:一是价值比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
(金银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需要一种固定的等价值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叫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就具备充当货币的属性,它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优点。
(三)纸币可分为兑现纸币和不兑现纸币两种
兑现纸币(也称为代用货币)
不兑现纸币(也称为信用货币)
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由刚刚组建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
(四)支票货币
支票货币,也即存款货币:是指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五)电子货币、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与数字货币都是无形
•电子货币是法币的电子化,包括我们常见的银行卡、网银、电子现金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Bitcoin)、莱特币,不是法币。
‘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就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含义: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价值储藏手段
含义: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就执行了价值储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
含义: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就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手段的特征是: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有间隔。
•若两者同时发生,货币便是作为流通手段,这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定义:
简称“币制”,一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律或法令形式对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所作的一系列规定。
二、货币制度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所谓本位货币(standard money)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也称“主币” 具有法定的无限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infinite legal tender): •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首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finite legal tender): •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二),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三) 规定发行准备。
这是为了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比如:黄金、外汇、国家债券、短期商业票据准备等
(四),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
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办法等
三、货币制度的类型对货币制度的类型发展,这里只从银本位制(16世纪以后)开始,作简单的概述。
(一)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
①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
③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等等。
(二)金银复本位制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
比价•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由生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
缺点•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商品双重价格比例随金银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经常变动,不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
2、双本位制
比价•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
•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表现的弊病。
然而,当金银币的法宝比价与其市场比价相背离时,市场上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即实际价值高于法定名义价值的货币,称良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即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称劣币),则独占市场,市场上往往只有一种货币流通。
这种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3、跛行本位制
金银币均为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的支付额,只有金币能自由铸造,两者有一法定比价,在此货币制度中,银币事实上处于辅币地位,故称跛行本位,是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的过渡形式。
(三)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制
特点:(1)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四)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
1. 它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该纸币为无限法偿货币。
2. 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换黄金,纸币的发行实行发行准备制度。
3. 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
4. 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我国的货币制度
•我国的货币制度实行是人民币制度。
人民币是信用货币,采用的是不兑现的银行券形式。
一、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人民币发行前,在中国有两种货币制度:
--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
二、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2. 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
•3.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中央
•4.人民币的发行保证
•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6.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第五节国际货币制度
是指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包括为此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