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PPT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 (共104张PPT)

植物生理 (共104张PPT)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被动吸水
• 由于叶和枝的蒸腾作用引起根部吸水和向上运输 • 主要动力:蒸腾拉力 • 基本原理:水从水势高到水势低的渗透作用
• 根部吸水的途径
–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的部分移动 –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 –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 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5. 三个相邻的细胞A、B、C,其Ψs和Ψp分 别为:A Ψs=-10巴,Ψp=4巴;B Ψs= -9巴,Ψp=6巴;C Ψs=-8巴,Ψp=4巴 ,其水流的方式正确的是() A.A←B→C B.A→B→C C. A←B←C D.A→B←C 6.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 散速度是() A.与气孔面积成正比 B.与气孔周长成正 比 C.与气孔面积无关,与气孔周长成反 比 D.不决定于气孔周长,而决定于气孔 大小
• 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1.根压:在蒸腾较弱时,根压作用大 2.蒸腾拉力:在晴朗的环境下是主要的(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
1.如果外液的水势高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该外液称为
A.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平衡溶液

D.低渗溶液
2. 已知洋葱表皮细胞=-10巴,置于下列哪种溶液会出现质 壁分离现象 A. -10巴溶液 B.-9巴甘油溶液 C.-8巴葡萄糖溶液 D.-15巴蔗糖溶液 3. (2004)大树中水分向上运输时,下列哪一项因素最重要 A.韧皮部中的毛细管作用 B.木质部的主动运输 C.叶的蒸腾作用 D.吐水 4.风干的种子吸水的数量与()有关 A. 温度高低 B. 养气供应 C. 种子的死活 D. 种子成分 的性质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生理学ppt课件ppt

植物的生殖过程
植物的生殖过程包括配子形成、受精和 胚胎发育等阶段。在配子形成阶段,花 药和胚珠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在受 精阶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在胚胎发育阶段,受精卵经过一系列 细胞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 。
VS
植物的发育过程
植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营养生长期、生殖生 长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在营养生长期,植 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形成各种组 织和器官;在生殖生长期,植物进行开花 、结实等生殖过程;在衰老期,植物逐渐 失去生理功养的吸收与利用
矿质营养的种类
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 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矿质营养的吸收方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主要通过质流和扩散作用进 入根部细胞。
矿质营养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的矿质营养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和其他组织,参与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水分和 矿质营养的变化,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生长的概念与特点
植物生长的概念
植物生长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环境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资源,实现细 胞分裂、扩大和组织分化等过程,从而增加其体积和质量的过程。
植物生长的特点
植物生长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例如,在 营养生长期,植物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和扩大,而在生殖生长期,植物则主要进 行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
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同时水分也在其他组
织间进行横向运输。
02
水分吸收的主要方式
被动吸水和主动吸水。被动吸水是指在蒸腾作用下,水分通过渗透作用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PPT课件

产生与发展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Hale Waihona Puke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陈旉农书
王祯农书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诞生的三大标志:
▲J.von.Liebig(1840):创立矿质营养学说 ▲J.von.Sachs(1882) :撰写《植物生理学讲义》 ▲W.Pfeffer(1904):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巨著
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生理
▲植物营养生长 ▲植物生殖生长 ▲植物衰老与脱落生理
研究内容
●逆境生理(stress Physiology)
▲抗旱机理 ▲抗涝机理 ▲抗寒机理 ▲抗热机理 ▲抗盐机理 ▲植物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植物生理学的诞生与成长 ●植物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任务与展望
(二)植物生理学展望
(1)植物分子生理学(从生物大分子到复杂生命活动) (2)信号传递(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 (3)代谢及其调节(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基础) (4)植物环境生理(生命的协同进化与适应
五、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充分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产生与发展
●植物生理学的奠基
▲Van Helmont(1577-1644):柳树生长实验 ▲J.Woodward(1699) :发现植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 ▲Priestley(1776):发现植物可以改善空气 ▲Ingenhousz(1779) :发现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T.de.Saussure(1767-1845):植物在光下利用CO2进行光合 ▲voisier(18世纪80年代):发现呼吸作用

植物生理ppt课件

植物生理ppt课件
植物对盐碱环境的适应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
通过调节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热休克 蛋白合成等方式适应温度变化。
通过提高渗透压、积累有机酸、合成 抗盐蛋白等方式适应盐碱环境。
2023
PART 04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
REPORTING
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理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它分为光反应和暗反 应两个阶段。
增加细胞内糖分和脂肪含量
在寒冷条件下,一些植物会增加细胞内的糖分和脂肪含量 ,以提高细胞的抗冻能力。
调节膜脂组成
植物通过调节膜脂的组成来适应低温环境,如增加不饱和 脂肪酸含量、降低膜流动性等。
产生抗冻蛋白
一些植物在低温条件下会产生抗冻蛋白,这些蛋白能够与 冰晶结合,防止细胞内冰晶形成,从而保护细胞结构不受 破坏。
2023
PART 05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REPORTING
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 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 调节作用,影响细胞分裂、伸长
和分化。
营养物质
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矿物 质等营养物质,调节自身生长和发 育。
环境因素
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通过 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进而 调控植物生长。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植物生理学是农业、林业、园艺等学 科的基础,对于解决粮食、环境、资 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人 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也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光合作用 与呼吸作用、水分和营养吸收与 运输、植物激素与信号转导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数学建模、计算机模 拟、同位素标记等。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PPT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PPT

0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吲哚乙酸(IAA)、 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如促进细胞伸长、分裂,组织分化等。
生长激素的合成与运输
生长激素主要在植物幼嫩的部位合成,如根尖、茎尖等。合成后的激素通过特 定的运输途径,如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发挥其生理 效应。
腐生植物
依靠分解有机物获取养 分的植物,如菌类等。
植物的地理分布
世界植物分布
全球各地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导致植物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 性。
中国的植物分布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因此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 叶林,从平原到高山,各种类型的植物在中国都有分布。
植物的光周期与花芽分化
光周期现象
植物对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感应性,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根据 对光周期的感应和反应类型,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
花芽分化
在适宜的光周期刺激下,植物的芽开始分化形成花芽。花芽分化过程中,植物体 内多种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协同作用,调控花芽分化的进程和 花的形态建成。
传播方式
为了扩大种群和分布范围,植物发展出了多种传播方式,如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等。这些传播方 式有助于种子和孢子的扩散,增加繁殖机会和生存空间。
04
植物的适应性与抗性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光照适应性
植物通过调整叶片角度、光合色素合成等方式适 应不同光照条件,如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
水分适应性

植物生理学专题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专题PPT课件

③ 基因产物不明,但知道基因突变后的表型,可用转 座子标签法分离基因。
×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隐性 突变子探针
杂合子 显性表型
杂合子 突变表型
带转座子 DNA片段
亚克隆探针
完整目的基因
④ 利用RFLP图谱,找出与所要克隆基因紧密连 锁的分子标记,用染色体步行法找到所要克隆的基因。
遗传物质单元,在染色体上占据特定位置、具有某种 特定遗传功能的 DNA 序列。
编码一个完整mRNA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可分为:
① 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编码酶和结构 蛋白的基因;
② 调节基因:编码作用于结构基因的阻遏蛋白或激活 蛋白的基因;
③ 没有翻译产物的基因:RNA基因,转录成为 tRNA和 rRNA基因;
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的克隆总体——基因组克隆与基因组的构建cDNA
文 库 的 构 建构建基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从基因组中分 离目的中“钓出”目的基因。
利用“探针”分子钓取目的基因
两条来源不同的具有一定同源性(即具有碱基互补 关系)的DNA单链分子或DNA单链与RNA分子经退火形 成双链DNA分子或DNA-RNA异质双链分子的过程称为 核酸分子杂交。
拟南芥mtDNA 376kb ,人mtDNA为,前者比后者 RNA基因多1个,蛋白质基因27:13。
在同一细胞 中可有不同长度的mtDNA。
mtDNA有分子内、分子间重组,也可与核、叶绿休 基因组DNA重组。因此mtDNA的重排、序列加倍、与外 源DNA整合的几率很高,由此产生新的嵌合基因。细胞 质雄性不育就是由于新的嵌合基因导致的。
植物细胞内的三类基因组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蛋白多数由核基因组编码: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植物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4、产量形成的两大漏洞和植物生理学 的机遇
●光合午休
●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功能的过早衰退
(二)环境恶化与作物抗逆性
在全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日益恶化的环 境成为农业生产甚至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的巨大威胁。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萨克斯(Sachs,1882)的植物生理学讲义的问世, 费弗尔(Pfeffer)《植物生理学》巨著的出版,才使植 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与农学中脱颖而出。
JULIUS v. SACHS (1832-1897)
W. Pfeffer
3.第三阶段 发展、分化与壮大阶段
Ø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也快速壮 大发展
一是由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体积的扩大导致的植 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
二是由于新器官的不断出现带来的一系列肉眼可见 的形态变化,即形态建成(morphogenesis)。
2. 物质和能量代谢
代谢过程是运行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和 生物物理的变化过程。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等。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 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要点: 1. 研究的对象是植物 2. 基本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量代谢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1.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植物生 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揭开了数十年所不能解决的CO2固定与还原之谜。 v 六十年代左右C3、C4、CAM途径与光呼吸的发现把光合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要点一
内源调节
植物通过激素等内源调节物质来调控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要点二
外源调节
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对植物生长具有重 要影响。
植物的生殖生理与发育过程
植物的生殖生理
植物通过生殖过程产生种子,实现繁殖。
植物的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包 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THANKS FOR WATCHING
氧气释放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 分子被分解为氧气和质子,氧 气被释放到大气中。
能量利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化为化学能,这些能量被用于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
命活动。
04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01
呼吸作用
指植物在有氧条件下,将稳定的 化学能转化为ATP和NADPH的 过程。
详细描述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如何获取养 分、水分,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呼吸 作用等生理过程,以及植物如何适应 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与意义
总结词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发育、 适应环境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农业、林业等实践领域 提供了理论基础。
详细描述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理解植物生命活 动的本质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 果也为农业、林业等实践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 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光合细胞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绿体中的叶肉细胞 。
光合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等,主要吸收光能。
光合作用的机理与过程
光能吸收 电子传递

植物三大生理作用PPT课件

植物三大生理作用PPT课件
A.利于根吸收水分 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2024/3/15
•16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枝叶的生长 D.蒸腾作用
•2024/3/15
•17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D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枝叶的生长 D.蒸腾作用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024/3/15
•1
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H2O
•2024/3/15
•2
蒸腾作用
H2O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 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 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受植物本 身的调节和控制,
•2024/3/15
•3
蒸腾作用
(上)表皮细胞
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方程式:
二氧化碳+水
光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2024/3/15
•7
呼吸作用
H2O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 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 程叫呼吸作用。
•2024/3/15
•8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
A.促进植物体吸水 B.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运输 C.降低空气湿度 D.降低植物温度
•2024/3/15
•14
家庭养花时,一般用盆底有洞的瓦盆,不宜用瓷盆,其原因是[ ] A.利于根吸收水分 B.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D.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2024/3/15

植物生理学课件

植物生理学课件

四、植物生理学当前的主要任务

我国植生研究的主要任务:

1.深入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生命活动的本质。
理论研究的突破,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例如: “绿色革命” 重点:能量转化
例如:“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50
年代初,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的高秆变矮秆, 另外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从而解决了19 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 世界上一些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 般都在70%以上,像以色列这样一个极度缺 水的国家,它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90 %以上。 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第一次绿色革命时期的杰 出代表
(6)德国的萨克斯对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 和矿质营养做了很多的实验,使植物生理学 成为完整的体系。于1882年编写了《植物生 理学讲义》。 (7)萨克斯的弟子费弗尔、全面总结了植物 生理学以往的研究成果1904年出版了三卷本 专著《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 学科诞生了。
3.植物生理学飞跃发展时期(20世纪至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植物生理学发展迅速, 具体表现在: (1)研究仪器和方法的改进,使结果更加精 细和准确。例如: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

3、创办了一批主要刊登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刊 物,如: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86年创 刊);(2003年影响因子为3.795) ● 《The Plant Cell》(1989年创刊)。
4、高等学校的专业、学科和课程设置发生了
变化: ●撤消植物生理学本科专业; ●植物生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合并到植物 学专业中; ●部分综合性大学不再开设植物生理学课程, 代之以“植物生物学”
2.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1)植物体干物质中有90%是有机物,有机物中碳元素约占干物质重量的45%;(2)构成有机物的骨架是碳链,其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异养植物---少数高等植物(食虫、寄生),某些微生物;碳素营养方式自养植物---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少数微生物。

自养植物吸收无机态C,转变成为有机物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

细菌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广碳素同化作用泛,合成物质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化能合成作用第一节光合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叶绿体,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6CO2+6H2O C6H12O6+6O2↑+能量CO2+H2O (CH2O)+O2↑+能量特点:(1)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CO2中的C被还原为(CH2O)n中还原态的C;H2O中的O被氧化成O2)(2)需要在光照下,叶绿体内进行;(3)发生了光能的吸收、转化和贮存。

意义:(1)完成了自然界巨大规模的物质转变;地球上自养植物每年约同化2×1011吨碳素,60%由陆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相当于产生了4~5百亿吨葡萄糖。

(2)同时完成了巨大规模的能量转变;如上计算,相当于产生3×1021J的能量,每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约为其十分之一。

(3)能够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维持大气中O2含量的相对稳定,一部分O2转化为O3形成紫外线屏障。

(4)带动自然界其他物质的循环。

同化1吨C,相应可带动同化30公斤N,及5公斤S和P元素。

第二节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一)结构: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直径为3~6μm,厚约2~3μm,呈椭球体。

1.被膜:由内、外两层半透膜组成,具有选择吸收性,内膜的选择性更强;细胞质中的CO2可透过被膜进入叶绿体,叶绿体中合成的物质也可透过它运送到细胞质中。

被膜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区域。

2.基质:淡黄色,高度流动状态。

可溶性蛋白(酶)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羧基岐化酶可固定CO2,光合作用中的CO2同化固定在基质中完成。

3.基粒:浓绿色颗粒,圆柱状,由类囊体基粒片层垛叠形成;相邻基粒之间由类囊体基质片层连接。

由于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膜结构上,因此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主要在基粒中进行。

基粒在高等植物中,直径一般为0.5~1μm,厚度约0.1~0.2μm,每个成熟叶绿体中约含20~200个。

4.类囊体:由自身闭合的双层薄膜组成,呈压扁了的包囊状,内为水溶液。

在原核细胞中,类囊体伸展于整个细胞;在真核细胞中,则被被膜包裹于叶绿体内。

类囊体垛叠后形成基粒,为基粒片层;个别伸展于相邻基粒间,形成桥状连接,为基质片层。

★垛叠后形成基粒的意义:(1)有效收集光能,加速光反应;(2)膜系统是酶的排列支架,垛叠后形成一个长的代谢传送带,是代谢能够顺利且迅速进行。

5.嗜锇颗粒:散布在基质中的颗粒,易被锇酸染色。

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在叶绿体中为醌类化合物的储存库,亦称脂类滴。

(二)叶绿体的成分:水分(75%)蛋白质(30~45%):酶或色素蛋白色素(8%)干物质(25%)脂类(20~40%):膜系统贮藏物质(10~20%):(CH2O)n灰分元素(10%):组分或酶活性调节剂¤灰分中有Fe、Cu、Zn、K、P、Ca、Mg等。

此外,还含有核酸物质,辅酶I、辅酶II及质体醌等,在光合过程中传递电子或氢原子。

二、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藻胆素:藻红素(蛋白)和藻蓝素(蛋白)不同类型植物所含的叶绿体色素类型不同,高等植物中为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且不同的色素分子吸收的光波波长也不同。

¤叶绿素c、d出现在原生生物及细菌中。

(一)化学结构:1.叶绿素(chlorophyll):为叶绿酸的酯,较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分子组成分别为:Chl a:C55H72O5N4MgCOOCH3或C32H30ON4Mg C2H4COOC20H39Chl b:C55H70O6N4MgCOOCH3或C32H28O2N4Mg C2H4COOC20H39叶绿素分子含有四个吡咯环和四个甲烯基,连接成一个大的卟啉环,Mg原子位于卟啉环的中央;另有一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环(同素环V),羧基以酯键与甲醇结合。

在吡咯环IV上有一侧链丙酸,以酯键与叶绿醇相结合,形成叶绿素分子的尾部;其余部位则形成头部,头部与尾部相互垂直,分别具亲水性和亲脂性。

Chl a与Chl b的区别在第二个吡咯环上,Chl a为-CH3,Chl b为-CHO。

绝大多数Chl a与全部的Chl b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Chl a分子,具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即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卟啉环中的Mg可被H或Cu置换,分别形成去镁或铜代叶绿素,后者可使组织长期保持绿色。

2.类胡萝卜素:完全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常见为β-型。

呈橙黄色。

分子两端各具有一个对称排列的紫罗兰酮环,中间以共轭双键相连(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形成的双萜)。

叶黄素:C40H56O2,呈黄色,是由胡萝卜素氧化形成的羟基衍生物(羟基在两端的环上)。

类胡萝卜素除了能收集光能外,还有防止叶绿素光氧化的功能,防护光照过强对叶绿素造成的伤害。

(二)叶绿体色素的光化学性质:1.吸收光谱:太阳光到达地表的波长约为300nm(紫外)~2600nm(红外),其中可见光为390~760nm之间。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连续光谱。

如把某一物质放置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构成连续光谱的某些波长的光则被吸收,在光谱上则出现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被称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一个在波长为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则位于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对其余波长的光只有少量吸收,对绿光吸收最少,故其溶液呈绿色。

Chl a和Chl b的吸收光谱相似,但并不完全重合;Chl a在红光部分偏向长波,在蓝紫光部分偏向于短波。

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带位于可见光的蓝紫光部分400~500nm,不吸收长波光。

2.荧光和磷光现象:荧光现象(phenomenon of fluorescence):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暗红色的现象。

(Chl a为血红色,Chl b为棕红色)磷光现象(phosphorescence ):在去除光源后,叶绿素分子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红光的现象。

#荧光的转换时间(或称寿命)为10-8~10-9秒(ns),磷光则通常为10-2秒。

形成原因:激发态向基态恢复,释放能量,形成光波。

①基态:维持分子结构的最低能量水平。

②激发态:分子吸收能量后,处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能够发射光波而释放能量,回到基态。

波长与光子能量成反比,故荧光和磷光现象辐射出长波红光。

(三)叶绿素的形成:1.生物合成:谷氨酸+α-酮戊二酸γ,δ-二氧戊酸(DOV A)δ-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含吡咯环)卟啉原(含卟啉环)原卟啉IX Mg原卟啉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Chl a2.叶色:由色素之间的比例决定。

一般情况下,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Chl a:Chl b=3:1,叶黄素:胡萝卜素=2:1。

正常叶片呈现绿色。

秋天或叶片衰老时,叶绿素易被破坏或降解,而类胡萝卜素相对稳定,故叶片变为黄色;某些植物当秋天气温降低,体内积累较多糖分以适应寒冷,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易形成较多的花青素,故叶片呈现红色。

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光照:叶绿素在形成时,需经光照才能转化,在暗中则出现黄化现象。

(2)温度:最低为2~4℃,最适为30℃,最高40℃。

温度影响合成过程中酶的活性。

(3)矿质元素:N、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Fe、Mn、Gu、Zn是形成过程中某些的酶的活化剂,起间接作用。

(4)水分:水分缺乏不但影响合成,更会加速分解。

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多重条件的影响,故叶色是反映作物营养情况和健康状况的一个灵敏指标(形态)。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合作用并非如通式那样简单,而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的总和;而且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必需在光照下才能完成。

根据需光与否,笼统地分为:光反应,即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由光所引起的反应;暗反应,无需光照(也可在光下)即可进行,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反应。

光反应在类囊体片层上进行,暗反应则在基质中完成。

光合作用是积蓄能量和形成有机物的过程。

大致可分成三大步骤:(1)光能经吸收、传递而转换成电能;(2)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3)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三者比较如下:一、原初反应:(一)光合作用单位:在饱和光照后,植物在黑暗中还原一个CO2分子或放出一个O2分子所需要的叶绿体色素分子的数目。

包括聚光色素系统(200~250个聚光色素分子)和作用中心。

作用中心色素:Pheo a分子,具有光化学活性(光能转换成电能)色素(功能)聚光色素:无光化学活性,亦称天线色素,能象“漏斗”一样把吸收的光能有效地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在波长为400~700nm间,聚光色素被激发,由于彼此排列紧密(10~50nm),以诱导共振的方式传递光量子,可在相同色素分子或不同色素分子间传递;传递速度很快,一个寿命为5×10-9秒的红光量子可传递过几百个Chl a分子。

能量的传递效率很高,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传递给Chl a的效率可达90%,Chl b所吸收的光能传递个Chl a的效率近100%。

这样聚光色素系统的色素分子像聚焦一样,把大量的光能吸收、聚集,并迅速传递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作用中心:指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

至少包含一个光能转换色素分子(Pheo a),一个原初电子供体和一个原初电子受体。

其基本成分是结构蛋白和脂类,数量很少的Pheo a分子就与这些蛋白和脂类结合,有秩序地排列在片层结构上,形成特殊状态的非均一系统,能引起由光激发的氧化还原作用,具有电荷分离和能量转换的功能。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一般用其对光线吸收高峰的波长做标志,如P700、P680。

原初电子受体(A):指直接接受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的电子的物质。

原初电子供体(D):指把电子直接供给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物质。

(二)原初反应的进行:D.P.A D.P*.A→D.P+.A-→D+.P.A-↑↑↑↑基态激发态空穴基态原初反应在完成后,D、P、A都需要恢复到初始状态(基态)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光能转换,因此原初电子供体需要从其它物质中获取电子得到补充,而原初电子受体需要把电子转移出去传递给其它物质,由此构成了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的“源”和“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