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

碳素营养是植物的生命基础:(1)植物体干物质中有90%是有机物,有机物中碳元素约占干物质重量的45%;(2)构成有机物的骨架是碳链,其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异养植物---少数高等植物(食

虫、寄生),某些微生物;

碳素营养方式

自养植物---绝大多数高等植物,

少数微生物。

自养植物吸收无机态C,转变成为有机物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碳素同化作用。

细菌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广

碳素同化作用泛,合成物质最多,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化能合成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叶绿体,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6CO2+6H2O C6H12O6+6O2↑+能量

CO2+H2O (CH2O)+O2↑+能量

特点:

(1)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CO2中的C被还原为(CH2O)n中还原态的C;H2O中的O被氧化成O2)

(2)需要在光照下,叶绿体内进行;

(3)发生了光能的吸收、转化和贮存。

意义:

(1)完成了自然界巨大规模的物质转变;

地球上自养植物每年约同化2×1011吨碳素,60%由陆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相当于产生了4~5百亿吨葡萄糖。

(2)同时完成了巨大规模的能量转变;

如上计算,相当于产生3×1021J的能量,每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约为其十分之一。(3)能够保护环境,净化空气;

维持大气中O2含量的相对稳定,一部分O2转化为O3形成紫外线屏障。(4)带动自然界其他物质的循环。

同化1吨C,相应可带动同化30公斤N,及5公斤S和P元素。

第二节叶绿体和叶绿体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一)结构: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直径为3~6μm,厚约2~3μm,呈椭球体。

1.被膜:由内、外两层半透膜组成,具有选择吸收性,内膜的选择性更强;

细胞质中的CO2可透过被膜进入叶绿体,叶绿体中合成的物质也可透过它运送到细胞质中。

被膜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区域。

2.基质:淡黄色,高度流动状态。

可溶性蛋白(酶)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羧基岐化酶可固定CO2,光合作用中的CO2同化固定在基质中完成。

3.基粒:浓绿色颗粒,圆柱状,由类囊体基粒片层垛叠形成;相邻基粒之间由类囊体基质片层连接。

由于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膜结构上,因此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主要在基粒中进行。

基粒在高等植物中,直径一般为0.5~1μm,厚度约0.1~0.2μm,每个成熟叶绿体中约含20~200个。

4.类囊体:由自身闭合的双层薄膜组成,呈压扁了的包囊状,内为水溶液。

在原核细胞中,类囊体伸展于整个细胞;在真核细胞中,则被被膜包裹于叶绿体内。

类囊体垛叠后形成基粒,为基粒片层;个别伸展于相邻基粒间,形成桥状连接,为基质片层。

★垛叠后形成基粒的意义:

(1)有效收集光能,加速光反应;

(2)膜系统是酶的排列支架,垛叠后形成一个长的代谢传送带,是代谢能够顺利且迅速进行。

5.嗜锇颗粒:散布在基质中的颗粒,易被锇酸染色。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在叶绿体中为醌类化合物的储存库,亦称脂类滴。

(二)叶绿体的成分:

水分(75%)

蛋白质(30~45%):酶或色素蛋白

色素(8%)

干物质(25%)脂类(20~40%):膜系统

贮藏物质(10~20%):(CH2O)n

灰分元素(10%):组分或酶活性调节剂

¤灰分中有Fe、Cu、Zn、K、P、Ca、Mg等。

此外,还含有核酸物质,辅酶I、辅酶II及质体醌等,在光合过程中传递电子或氢原子。

二、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a、b、c、d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藻胆素:藻红素(蛋白)和藻蓝素(蛋白)

不同类型植物所含的叶绿体色素类型不同,高等植物中为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且不同的色素分子吸收的光波波长也不同。

¤叶绿素c、d出现在原生生物及细菌中。

(一)化学结构:

1.叶绿素(chlorophyll):为叶绿酸的酯,较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分子组成分别为:

Chl a:C55H72O5N4Mg

COOCH3

或C32H30ON4Mg C2H4COOC20H39

Chl b:C55H70O6N4Mg

COOCH3

或C32H28O2N4Mg C2H4COOC20H39

叶绿素分子含有四个吡咯环和四个甲烯基,连接成一个大的卟啉环,Mg原子位于卟啉环的中央;另有一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环(同素环V),羧基以酯键与甲醇结合。在吡咯环IV上有一侧链丙酸,以酯键与叶绿醇相结合,形成叶绿素分子的尾部;其余部位则形成头部,头部与尾部相互垂直,分别具亲水性和亲脂性。

Chl a与Chl b的区别在第二个吡咯环上,Chl a为-CH3,Chl b为-CHO。

绝大多数Chl a与全部的Chl b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Chl a分子,具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即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卟啉环中的Mg可被H或Cu置换,分别形成去镁或铜代叶绿素,后者可使组织长期保持绿色。

2.类胡萝卜素:

完全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常见为β-型。呈橙黄色。分子两端各具有一个对称排列的紫罗兰酮环,中间以共轭双键相连(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形成的双萜)。

叶黄素:C40H56O2,呈黄色,是由胡萝卜素氧化形成的羟基衍生物(羟基在两端的环上)。

类胡萝卜素除了能收集光能外,还有防止叶绿素光氧化的功能,防护光照过强对叶绿素造成的伤害。

(二)叶绿体色素的光化学性质:

1.吸收光谱:

太阳光到达地表的波长约为300nm(紫外)~2600nm(红外),其中可见光为390~760nm之间。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连续光谱。如把某一物质放置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构成连续光谱的某些波长的光则被吸收,在光谱上则出现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被称为该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