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能 表 检 定 装 置 生 产 厂 家 据 此 协 议 开
工 作 流 程描 述 :
所 建 议 的 方 案 使 用 上 层 软 件 来 发 控 制 器软 件 。 完 成 对 装 置 控 制 的统 一 , 不 是 通 过 而
改 造 硬 件 设 备 , 用 底 层 通 讯 方 式 来 使
创新 能 力为 核 心 内容 的 能 本管 理 。
一
导 作 用 ,进 而 强 调 要 人 的 积 极性 、 主 理 的 新 发展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本 管 理与 人 本 管 理 的关 系
动 性 、 创 造性 实行 管 理 活 动 。但 是 和
二 、能 本 管 理 的用 人 制 度
●
能 本 管 理 的 理 念 是 以能 力 为 本 。 以 人 为 本 的 管 理 思 想 同 时 存 在 一 定
四 、 案 实 施 及 工 作 流 程 描 述 方
正确 性 和 完 整 性 , 由核 验 员确 认 后 上 通 知 员工 卸下 已检 定 电能 表 。 多 台装 置 上述 操 作 可 同 时 进行 。 根 据 以 上 经 济 指 标 的 分 析 我 们 可 以看 出 集 中检 定 平 台 的 实 现 可 以
方 式 , 然 可 以 使 用 , 高 了 系统 的 障 。 仍 提
灵 活性 。避 免 出现 集 中 操作 系统 故 障 后 无 法开 展 工 作 的情 况 。
当某 个 装 置 所 有 试验 完 成 后 , 检 高 计 量 中 心 管 科 技 高 效 化 等 方 面 得
一
步 把 以 人 为 本 提 升 和 落 实 到 以 人
能 本 管 理 源 于 以 人 为 本 的 人 本 的能 力 为 本 的 层次 上 。因 而 , 人 的 以
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应用
性是一种危险, 更多的是强调当前情况下要对 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从企业价值的直接表
4 、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并不考虑企业战略 企业有利, 而不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我 现——现金流量来分析和研究企业价值评估 对企业价值的作用. 该方法假设企业的战略一 们知道不确定性存在两种可能: 一种是不利结 的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 结论与展望. 二) 本文针对影响企业价值
行研究, 提出了多种 以现金流量贴现要素为基
未来作出令人信服的预言。 况且企业重组期间 但 现金流 量贴现方法忽视了战略对企业价值 评估的现金流量、 折现率、 评估期间等要素进
5 、现金流量贴现模型 隐含的假说是企业 本参数的评估方法和模型, 通过对 比不同的评 的价值与企 业评估的时间无 关, 它并不考虑企 估思想和方法 , 从不同的角度认识 了各 自的优
2 不适用于评估处于投资期企业的价值 业投资和评估的时间选择。实际上, 、 企业价值 缺点。同时, 我们也认识到基于收付实现制的
投 资期企业的获利前景 以及 股利 支付 比例 尚 是时间的函数 , 企业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 现金流量更能客观、 真实地反映企业价值。我 不固定, 人们难以确定企业股利长期的增长 比 变化 。这是 由于对 同一投资项 目 言, 而 投资的 们可以由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现金流量是企业
中的企业, 而且是客观的社会法律制度 中的企 评估法进行决策, 把当前不利条件看成是一成
1不适用 于处于重组期 间的企 业。 、 处于重 业, 为了生存好时, 就会因此而
组期间的企业, 的资产结构、 企业 产品结构 、 组 不断地适应所面临的环境 。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 失去良 好的机会, 所以说不确定性可以给企业
织结构、 人事结构以及股利政策等等都会发生 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 他会改变人们对企业 创造一定的价值。 很大变化, 企业不可能利用历史数据对企业的 盈利 能力 的预期,因而它能影响企业的价值。
什么是人本管理(五篇范例)
什么是人本管理(五篇范例)第一篇:什么是人本管理什么是人本管理西方人性理论的发展新趋势是什么?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三个阶段,而后者是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后新的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
由此出发,建立或考察人本管理,都要从分析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开始,确定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基本内容,建立人本管理体系。
人本管理有哪些基本要素?以人性为核心,人本管理有员工、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项基本要素。
这四项基本要素是学习与建立人本管理时必须予以重视和研究的。
简述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创立,涉及复杂的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变化中的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作出合乎客观实际的分析判断,从而确立适应时代变化和组织发展的人本管理学说。
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是: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确立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依据是什么?在分析、综合了各学派理论的同时,结合人本管理基本要素的不同层面,认为确立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基本依据是:(1)组织中的员工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具有社会人的角色。
人本管理应该始终坚持把“组织人”本身不断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目标,为个人的发展和更好地完成其社会角色提供选择的自由。
(2)组织中的员工的心理、动机、能力和行为都是可以塑造、影响和改变的,社会和组织的环境、文化及价值观的变化也同样可以影响“组织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3)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之间具有相关性,其目标是可协调的。
为什么说人的管理是第一的?从对象上看, 企业管理可以分为人、物及信息。
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
应该看到,企业不是物的堆积,而是人工的集合,是由以赢利为目的而构筑的经济性组织。
发挥“人本”、“能本”管理优势实现“以能为主”的人性化管理(一)
发挥“人本”、“能本”管理优势实现“以能为主”的人性化管理(一)摘要]“以能为主”的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整合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两大管理理念的精髓,是一种和谐、进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人本管理能本管理以能为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是最重要的两种理念,在实践中两者有明显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局限性。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能力因素倍受关注,个性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人性化管理不断完善,这必然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根本转变。
应该结合“人本”和“能本”管理的优势,建立“以能为主”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新突破。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人本管理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本质是以促进人的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人本管理的本质不仅把人看作组织发展的资源,还在于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纳入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本管理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只见物不见人”,或只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基于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凸显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其特点在于:从片面追求产值最大化、利润第一转变为重视真正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到事业之中;理解个人,尊重个人,使人的权利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赋予员工广泛的拓展空间,让其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行研究,把组织内各种人的力量整合为强大力量,并打造高素质优秀团队,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人本管理理念中,管理对象——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资源,相比传统的物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人在管理中作用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但人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完全独立摆脱物本管理的局限性,表面上以追求人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为目标,实质上还是要求其服从于管理的物质目标,追求人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仅仅是追求物质财富目标的手段或者途径。
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区别
二、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比较(一)人本管理以“社会人”假设为理论前提,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人。
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
人本管理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
(二)能本管理以“能力人”假设为理论前提,是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根本的管理,这里的能力是由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构成的。
其核心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内容,就是要重视人的知识和智能的挖掘,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合理配置和科学规划与控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创新能力。
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用其来保障或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由此可以看出,能本管理的实质就是物化量化人的能力,把人看作是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资源。
(三)二者应用对比分析1.要求不同。
基于人本管理的观点是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由人运作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依靠人去创造企业的辉煌业绩,使其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员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转自高目标,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能本管理则认为,对于组织的成员而言,必须以提高能力和更好地发挥其能力作为证明其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必须以发挥人的能力和实现能力的优化组合作为组织的主要任务,应当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灵活体制,形成“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有酬”的观念,使人的能力的提升和组织实力的增强达到同步,并且由于能力的优化组合,使组织的能力更大于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
论能本管理
论能本管理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加速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也使能本管理理论日益受到关注。
围绕能本管理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具体实施做了全面分析。
标签:能力;能本管理;人本管理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种理论第一种理论是泰勒式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前提是传统的“经济人”假设。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重物轻人,把人当作工具,甚至当作机器的附属物来管理,并且要求人去适应机器。
它是“物本管理”的代表,它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把企业的员工当作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
泰勒式管理模式无法充分调动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第二种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理论前提的“人本管理”。
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的核心是人,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依靠人、开发人、尊重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它是一种平等的管理,员工不仅是组织的重要资源,更是组织的主人,要尊重其主人翁的地位,对物的管理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这样就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并强调寻求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
第三种理论是以“能力人”假设为理论前提的“能本管理”。
其核心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内容,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
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并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一些学者提出,人本的关键是人的能力,因此,他们主张以能力为本的“能本管理”,并认为“能本管理”是更高阶段、更高层次和更高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新发展。
2关于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认识关于人本管理优于物本管理,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对于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的关系,国内主要有两种对立性的观点,一种认为能本管理源于人本管理,高于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克服了人本管理的不足,是人本管理发展新阶段,代表管理理论发展的未来。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能本管理不可能成为人本管理的未来,不能成为未来占主导地位的管理观,将人本管理演变成为能本管理,并非是管理学的一种前进。
浅谈人本\能本\心本管理在高科技企业的应用
浅谈人本\能本\心本管理在高科技企业的应用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资源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中的另一种资本,这种资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高科技企业知识型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了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心本管理在高科技企业的应用,提出促进知识型员工个人人力资本向组织资本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人本管理, 能本管理心本管理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型人力资本的特征(一)知识型员工占主体知识型员工应该符合以下标准:首先从职业倾向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而不是从事物质生产;其次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或创造性;最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或公开讲出来。
概括的讲,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追求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
从以上标准来看,现代企业中的很多中层经理、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
本文目前所关注的高科技企业中知识型员工较为密集,占据主体结构,而且所占比率有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
(二)知识型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有着诸多的特殊性(见图1):有着较强的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之所以不可替代,主要是因为他们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利用知识和信息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不断使产品和设备得以更新。
重视自身价值实现,知识型员工通常需求层次较高,往往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有较强的自主性,知识型员工强调在工作中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愿意做最大的尝试。
对权威有所藐视。
人员流动性大,知识型员工一旦觉得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个人充分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人本、能本及心本管理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应用(一)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心本管理的关系1.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心本管理的区别。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_杨玉凤
张应利
马
丰
工作年限的增长, 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和 提高职位等级。 在终身雇佣制度下, 日本 企业中员工的职务随着年龄 “ 自动地 ” 增 长和提升。 企业内工会制度指的是按特定 企业成立的工会制度。 日本企业工会多建 立在一个企业里, 规模有限, 但他们容易 与资方达成各种协议。 日本企业工会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 与资方商议职工福利、 工 资待遇、 生产条件等问题, 维护工会会员 的利益;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方面的各 项活动, 协助资方贯彻完成各项生产任 务。 经营管理者很少与工会成员发生强烈 的对立冲突。 在这种谋求企业发展的劳资 协调路线的指导下, 劳资关系一般都能圆 满妥善地得到解决, 这种工会制度因而受 到各界的好评。 除了这三种普遍推行的人 事制度, 有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和经营理
管 理 方 略
主 持 人: 人: 刘
!"#$#%&" ’(&)*$
明
!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杨玉凤
以人为本的理论, 源于日本企业的实 践。 日本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点是以人为 本, 重视 人性 ; 以“ 和” 为 基础 , 以忠 诚为 先, 重视培育团队精神; 吸取中庸之道的 积极方面, 善于学习各家之长。 他们认为, 企业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经济组织, 人不单 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 人是企业的最大财 富、 资本和资源, 是企业的主体。 人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是现代管理活动 成功的保证。 因此, 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 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二战以来, 日本企业的管理哲学, 强 调以人为本, 强调 “ 人和 ” 的观念和团队精 神, 各大公司人事管理和劳务制度普遍实 行终身雇佣制、 年功序列制、 企业内工会 制度, 把员工和企业的利益连为一体。 日 本学者认为, 上述制度好比 “ 三件法宝 ” ,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理 的主 要 问题是 集 中在 如何有 效地 管理组织 、协 调各 种 资 源、提 高劳动生产率 ,为社会提 供基本的产 品和服务,人 事
问题是辅助性的 ,因此 ,人事管理 问题从属于技术和组织 的
理 的认识发 生 了变化 ,对管理 的认识角 度和深 度有 了更 清 晰的理解 ,从而 使管理 的重心 发生变化 。人本 管理是将 管 理 的重心 放在人 的 因素 上 ,围绕人 的需 要和特 性来采取 行 动 ,使人 这 一活 动 的资 本 能发挥 巨大 作 用 ,完 成企 业 日
和方法 问题 :为 了实现 预想 的 目的,如何促进 、发展 、激 励和控 制人 的行 为 的人 事 问题 以及 为了实现 目标 ,如 何把 上述各方面溶合在一起 的管理 问 。虽然科学 管理也强调 人的问题 ,但 由于当 时的文化、经济和政 治环境的影响,管
物 。湖南科技 大学 的陈 德刚博士 认为 ,人本管 理是历史 发 展的必然,是个人权利和 国家权利 博弈 的结 。台湾著 名 管理学家 陈怡 安教授把 人本管 理提 炼为 三句话 :点亮人 性
称 ,是一个包括 思想、方法 、模式 的系统 工程 。湖南 大学 的陈晓春教授认 为人本 管理就是指 为 了人 的全面 发展而 组
织 、计划 、协调 、实施人 性化的管 理过程 ,其实 质是 坚持
人的需要和人 的全 面发 展 。广东商 学院 的周振林 教授 把 西
方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物本阶段、资本阶段、人本阶段、
从 “ 人本管理"到 “ 能本管理 "
勾 晓 瑞k
(. 1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03;2 50 1 .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洛阳 410 ) 703 摘 要: 随着时代变迁,管理需要变化,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人力资源管理由最初的福利事业到
分析“人本”与“能本”管理实现“以能为主”管理模式
分析“人本”与“能本”管理实现“以能为主”管理模式作者:龙霄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24期摘要:“以能为主”的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整合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两大管理理念的精髓,是一种和谐、进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人本管理;能本管理;以能为主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是最重要的两种理念,在实践中两者有明显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局限性。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能力因素倍受关注,个性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人性化管理不断完善,这必然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根本转变。
应该结合“人本”和“能本”管理的优势,建立“以能为主”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新突破。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及局限性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热衷于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人和使用产品的人。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
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
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
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
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能本管理
能本管理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正逐步走向对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管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西方经济学家与企业家提出"能本管理"的企业管理思想,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广为运用。
“能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内容,以人的能力、智力为管理理念。
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
21世纪已经来临,在新世纪的社会发展中,以信息、知识、智力为内容的新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
以能为本的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管理领域而受到关注,世界许多知名企业,如美国摩托罗拉、福特等企业实施"能本管理"战略,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用于职工教育,加快提升企业员工技术与能力。
在欧洲,许多大公司倡导建立学习型企业,出现"员工充电,老板出钱"的浪潮。
西门子、拜耳等一些企业均加强了企业教育学院建设,实行员工带薪水上学并提供学杂费的鼓励措施。
这些做法,使"能本管理"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大大推进了企业向新经济转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深入研究,深化改革、实行制度创新,以适应这一新的全球知识管理的挑战。
一、能本管理的涵义“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
传统的泰勒管理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具体零部件,把人当物来管理。
而"能本管理"则认为企业不再单纯是一种经济组织,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
“能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内容。
人本管理 (3)
人本管理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权益和发展,提倡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达到激励员工、提升员工效能和创造价值的目标。
人本管理主张将人的需求与组织目标相协调,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互促进。
人本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关注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强调员工参与决策、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积极培养和激励员工的潜力。
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互信、协作、激励和适应变化的组织氛围,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人本管理的实施原则1. 尊重和关注员工需求人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尊重和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权益。
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动机和期望,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效能和创造力有着重要影响。
管理者应该注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包括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所、公平的薪酬制度、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和充足的工作资源等。
3. 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人本管理强调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管理者应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素质。
包括培训计划、轮岗机制、导师制度等,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其与组织的发展相互促进。
4. 激励和奖励员工激励和奖励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效能。
管理者应该建立公正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荣誉表彰等。
同时,要注重给予及时和有效的反馈,让员工感知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人本管理的优势1. 提高员工效能和创造力人本管理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潜力的激发,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通过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员工不断成长和进步,提升其技能和素质。
同时,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引导员工发挥创造力,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人本管理强调建立和谐、互信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贡献。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过文俊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03(000)016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实践“人本管理”。
然而,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人本管理理论中的人才概念,仅仅把有无较高的学历或职称,作为判断某个人是否为人才的标准。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过文俊
【作者单位】光动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现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J], 李铃
2."五四一"模式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的升华 [J], 尹春艳;田军章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本管理 [J], 李咏梅
4.略论基于能本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J], 苏晶;黄高明
5.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能本管理" [J], 樊雯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
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能力本位符合人类文化由原始社会的群体能力本位向奴隶社会的宗法血族本位,再向封建社会的权力本位再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钱本位,以及向知识经济社会的智能本位转移的发展趋势。
历史发展证明:重天命轻人力,重先天出身血统轻后天努力奋斗,重关系轻能力,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重人的能力和人的后天努力奋斗,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严复、鲁迅、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事事听天命,不知尽人力,这是近代中国之所以贫弱和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西方人事事靠人力,知道万事全靠人力做成,强调“力本位”,所以才富强起来。
21世纪的竞争,是实力的对抗、智慧的较量、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
对抗、较量没商量,民族的尊严来自于实力。
实际上,当社会发展处于创业时期,更要求突出人的创新能力,因为创大业、攻破各种难关必须靠能力与智慧。
企业管理是人、财、物的管理,而人永远是财和物的支配者、组织者、创造者。
文化在企业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了企业从上到下领导与员工的价值追求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转换就本质上说是企业文化的转变(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办事方式),是工业经济管理的价值观向知识经济管理价值观的转换,就是从单一产品大规模生产的统一模式向人性化、多样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小规模服务方式转变。
也是人们从物化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是看得见的东西有价值向看不见的东西有价值的观念认识上的转变。
而这种以人的素质提高为中心的需求和推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因此它也就构成了一场现代管理的革命。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的是人在组织中的立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而强调要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管理活动。
然而,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人的智力与创造力将在未来知识经济与知识竞争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不仅是“人本管理”,还需要“能本管理”创新,以大力开发和利用人的智能与知识创新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实践“人本管理”。
然而,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人本管理理论中的人才概念,仅仅把有无较高的学历或职称,作为判断某个人是否为人才的标准。
笔者在管理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能人”。
事实上,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人本管理”升华为“能本管理”。
“能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升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
当时的管理学家认为,人是经济人(经济动物),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享受物质生活而生存,只要满足了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求,就能调动其积极性。
这种管理理论的特点是重物轻人,把人当作工具,甚至当作机器的附属物来管理,要人去适应机器。
泰勒管理模式就是“物本管理”的代表,它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而企业的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
显然,泰勒管理模式无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不同管理模式的背后是文化的差异,文化对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企业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组织,人也不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
人本管理理论强调,对物的管理需要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确立了人在企业财富创造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这一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的资本化。
但该理论未能充分研究如何挖掘和激发人的创造力,因而未能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及其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对物质享受的兴趣趋淡,而对自身创造能力的关注程度则日益加强。
作为人的最高需要之“自我实现”(即按照自身的兴趣、能力从工作中取得成就),正成为西方人追求的重要目标。
面对人类为实现现代工业文明而付出的沉重代价,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人性和文化价值观上思考人的发展问题,期望通过“人的革命”来推动人的“自我实现”,以此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潜力和创造力,把人塑造成既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又能在自我实现中得以升华的“能力人”。
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包括人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在内的人力资本,对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要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员工创造能力的环境,推进以能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能本管理”思想的深远意义在于,不仅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财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智商、情商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为此,企业必须把科技与人才放到突出位置,并重视人才的培训与再教育,营造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
能力与投入:能本管理的两大要素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戴夫·乌里尔克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水平×投入程度”,对于期望用“能本管理”思想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企业来说,这一观点富有深刻的启示。
1、要素之一:能力水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拥有高学历的员工,业绩并不理想;而学历不高的员工,其事业却非常成功。
显然,把学历、资历和经验作为衡量员工能力的唯一标准,往往有失偏颇。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DavidMcClelland)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能力水平”(Competence)指标测定一个人在工作上是否成功,比用其他指标更为准确、有效。
所谓“能力水平”是指员工是否具备实现企业战略所需要的能力。
它往往能把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身上深层的潜质区分开来。
譬如,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客户服务意识、成就欲等往往比销售技巧、业务知识更能真实地代表他的能力,而笼统地采用知识、经验等指标来判断其能力,则可能导致能力考核的失真。
2、要素之二:投入程度在企业人力管理过程中,投入程度是衡量员工是否充分发挥了潜能,是否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说来,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着员工的投入程度: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和企业向员工提供的资源或支持。
任何企业都会对员工有一定的要求(或下达工作任务),欲使下达的工作任务恰如其分,就必须根据战略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审查、调整以及重组,并借助职位分析手段和绩效管理系统,对员工每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合理的要求。
企业在对员工提出一定要求的同时,也应向员工提供一定的资源或支持,以帮助员工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资源或支持,不仅包括有形的工作设备和条件,还包括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以及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制度等。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与向员工提供的资源或支持,共同构成了员工工作的方程式。
在理想状态下,这个方程式刚好相等,员工可以积极地完成合理的工作任务。
但在现实中,这个方程式往往处于失衡状态:要么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比较低,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过于充足,这种情况往往容易导致人浮于事或无事生非等内耗;要么是对员工提出的要求比较高,而向他们提供的资源或支持却不够,这种情况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不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因此,要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使下达的工作任务与提供的资源或支持两方面保持相对的均衡。
ﻭ中国企业如何实践“能本管理”?如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从“人本管理”走向“能本管理”?笔者从中外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和自身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中感悟,中国企业实践“能本管理”应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认识“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能本管理”并不排斥“人本管理”,恰恰相反,“能本管理”是对“人本管理”的升华和具体化。
如果说“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是强调人力资本对于企业财富创造具有决定作用,那么“能本管理”思想则更强调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及其与其他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与方式。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刻地揭示了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且可将比较抽象的“人本”概念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能力指标去体现,对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可操作性。
从这种意义上说,“能本管理”就是在融合与发展“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等,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2、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们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也善于解决问题;不仅善于独立创造,而且也善于与组织内外其他人员合作;不仅善于获取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善于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局部或全面创新。
管理者要抓住多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去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员工始终保持“创造性不满”的进取精神,并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努力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把学习当作是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检验新知;应该通过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来加强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合作,以便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创新热情,形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合力;应该通过岗前学习与在岗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送出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尽可能把每个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员工能力的强化培训,它们的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日本丰田公司通过工作轮调的方式对员工强化培训。
通过这种方式的培训,丰田不仅将一线岗位的员工培训成多功能作业员,同时也使一些资深的技术骨干把自己的所有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年轻员工。
对于各级管理人员,丰田采取5年一次的轮岗进行重点培养(每次轮换的幅度在5%左右),把管理人员塑造成胜任全面管理的多面手。
从短期看,从轮岗到工作进入正常状态会有一个磨合过程,此间有可能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但从长期看,却能成倍提高劳动生产力。
同时,经常而有序的轮岗制度,可对员工形成适当的压力,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其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使整个企业保持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微软公司,新雇员一般是通过“试错法”来学习。
在进公司的头几天,新员工被安排与经理们以及来自其他专业部门的高级人员见面,在听完有关开发周期的一个方向性简介后,开发经理即派给新员工一个单独的任务或者让新员工与专门小组一起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新员工犯错误,并由最好的专家来检查工作和纠正错误,鼓励和帮助新员工逐步通过“试错法”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对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特殊意义。
企业管理层应探索将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的组合,促进员工积极提高和发挥其工作能力。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以下激励措施进行相机抉择或有效整合:①目标激励。
即通过建立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体系,激发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完成个人目标,从而体现个人价值及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标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进取意识、奉献精神,并在目标体系运行中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推动员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②参与激励。
即通过合理化建议、员工与各级管理层对话等民主管理方式,给员工某种参与制定计划和进行决策的机会,使其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信任,使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
员工对于组织的信任往往心存感激,因而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绩效,不负组织的厚望。
③关怀激励。
即企业各级管理者通过对员工的体贴与关怀,使其工作和生活困难得到重视和有效解决,员工深感组织关怀的温暖,就会把企业当作大家庭,把企业当作自己为之奋斗的归属。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正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企业仅靠职位的升迁、薪资的增加来激发员工的潜能,其效能是微弱的。
因此,为每位员工提供成才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是不可忽视的人性化激励机制。
④认同激励。
大多数人在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后,需要得到同事、家庭和社会的承认,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在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场合,以祝贺、表彰、认可、示意等形式承认员工所获得的成就,从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⑤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方式,它对有能力并取得业绩的员工给予可折算为一定价值量货币的物质回报。
物质奖励可以是奖金(品),也可以是期权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激励方式通常效果显著,但如果唯此独尊,也可能使激励机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