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论文

合集下载

研究论文:浅谈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研究论文:浅谈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33505 农林学论文浅谈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在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工作,但是由于地域条件和发生性质的变化,整体的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大幅度的提高,而使用农药是病虫草鼠害的传统防治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大量残留农药,很难保证生态健康和食品安全,不符合当今的消费理念,即便使农作物的产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也达不到增收的效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加强植保工作,引入“绿色植保”的理念,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进行病虫草害的监控预警,为农民提供合理的防治方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植保工作是?r业增产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可增长水平,由于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生长时期,而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都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因为病虫害发生的性质不同,所以在防控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植保工作贯穿于整个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是直接影响农作物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的强化植保工作,让农民拿握病虫草害发生的特征,综合应用科学的农业防治技术进行处理,才会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及生长有所帮助,以达到使农业稳定增产的目标。

2 对农作物品质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农业植物保护工作是通过对农作物进行检测预警等技术,通过采取有效的生物或物理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达到绿色、生态、安全的防治目标,与传统的防治措施相比,不但可以节省生产成本,也确保农作物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3 加强植保工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的基本前提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实现人类对农产品供求平衡、满足人类对农产品需要,并实行技术变革维护资源平衡、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方式,是把质量、产量、环境等综合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

而农产品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紧密。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农产品也通过进出口贸易逐渐走出国门,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外来物种的侵入提供了机会,由于害虫的发生有不确定性和迁移性,导致我国的病虫害频发,农户大量使用农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地,但是农药的使用,不但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也损害了自然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物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研究植物保护成为了当今农业科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农作物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后,会引起减产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粮食短缺和食品安全问题。

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农民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其次,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来杀灭或抑制病虫害的方法。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现代农业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天然的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自然抗性,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除了化学和生物防治,还有一种新兴的方法叫做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向植物中导入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基因,使植物具备自我防御的能力。

然而,转基因技术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长期影响存在担忧。

因此,在使用转基因技术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和监管。

未来,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综合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植物保护研究将更加关注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的研究。

此外,综合防治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控制病虫害,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减少对单一方法的依赖,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植物保护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关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遭受的病害和害虫威胁以及应对策略。

本文将对植物保护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防治方法、病害和害虫识别与诊断、植物免疫机制及生物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防治方法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植物保护的核心。

在防治方法的研究中,化学方法是最为常用和广泛应用的方式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药剂配方和施用策略以提高防治效果。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替代选择。

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以降低农药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病害和害虫识别与诊断在植物保护中,准确的识别和诊断是确定病害和害虫类型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传统的病害和害虫识别已经得到了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和改进。

例如,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病害和害虫的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病害和害虫的自动化识别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植物免疫机制植物免疫机制是植物抵抗病害和害虫威胁的重要防御系统。

通过识别外来的病原体或害虫,并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植物能够抵抗它们的侵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于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以及抗病基因等因素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免疫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植物抵抗病害和害虫的分子机制,并为进一步培育抗病抗虫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四、生物防控生物防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防控利用天敌生物、有益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方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控制病害和害虫的发生和传播。

在生物防控的研究中,天敌生物的筛选和培养、有益微生物的应用、植物提取物的提纯和应用技术是关键研究方向。

此外,生物防控与化学防控以及遗传改良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农作物病害频发加剧,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项研究综合考察了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化农作物病害的频度、扩散途径及植物自身抵抗力的内在机理,揭示了诸如高温高湿等极端气候条件对病原微生物繁殖的显著促进作用,直接加剧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研究指出,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加速了病害跨区域的扩散速度,致使其影响区域显著扩大。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包含培育抗病作物品种、调整农事管理策略及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在内的多元化应对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与科学实验的双重验证,这些策略被证明行之有效:抗病作物品种的开发从根本上减少了病害的侵袭,而科学的农田管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则在不同层面上有效缓解了病害的不良影响。

此外,研究也坦诚指出了现有工作的局限,包括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实验室模拟与田间实际情况的差异,以及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等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害;发生频率;传播方式;抗病性;应对策略;选育抗病品种;农业管理;生物防治目录摘要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5)第二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 (7)2.1 气候变化对病害发生频率的影响 (7)2.2 气候变化对病害传播方式的影响 (8)2.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抗性的影响 (8)第三章应对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病害的策略 (10)3.1 选育抗病品种 (10)3.2 调整农业管理措施 (11)3.3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 (11)第四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4.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3)4.2 分析方法与模型 (13)4.3 实验设计与实施 (14)第五章研究结果与讨论 (16)5.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结果 (16)5.2 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17)5.3 结果对比与讨论 (17)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9)6.1 主要研究结论 (19)6.2 研究的局限性 (19)6.3 未来研究方向 (20)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广阔图景下,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植物保护的毕业论文

植物保护的毕业论文

植物保护的毕业论文植物保护的毕业论文植物保护是农业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关乎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对于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植物保护作为研究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

首先,我将对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病虫害是指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

它们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水稻的纹枯病、玉米的玉米螟等,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生物特性和危害程度。

接下来,我着重研究了植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植物保护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物理防治措施。

然而,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人们对于绿色、可持续的植物保护方法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我介绍了一些新兴的植物保护技术,如生物防治、遗传改良和生态农业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植物保护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对气候变化对植物保护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如提前预警、改良作物品种和调整农业管理措施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我还研究了植物免疫系统的机制和调控。

植物免疫系统是植物对抗病虫害侵袭的重要防御机制。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

我介绍了一些免疫调控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植物抗病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等。

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抗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对植物保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植物保护领域将会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植物保护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研究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和贸易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病虫害的传播和危害不断增加,对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为植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现有防治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防控技术。

该技术以保护天敌、提高植物抗病性、降低环境污染为目标,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植物保护。

本研究采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文献综述等方法,对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程度,同时提高天敌种群数量和植物抗病性。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环保、安全、可持续等优点。

未来,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将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研究方向包括:1)加强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为综合防控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技术支持;2)探索更多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和天敌引进;3)加强植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预警技术研究,提高应对速度和准确性;4)研究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本研究成果对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推广和应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促进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保护,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措施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工作。

通过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将为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研究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的驱动因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结论。

一、引言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通过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植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

在古代,人们主要采用农业耕作、轮作、间作等方式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保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植物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农业防治等方法。

其中,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但存在环境污染等缺点;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防治效果不稳定等缺点;物理防治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存在效率低下等缺点;农业防治具有可持续性等优点,但存在适用范围有限等缺点。

三、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药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快速、高效,能够迅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然而,化学防治存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等缺点。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生物防治存在防治效果不稳定、天敌引进存在风险等缺点。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安全、可靠,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物理防治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等缺点。

4.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指通过调整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植物保护学科专题论文

植物保护学科专题论文

植保学科专题论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科专题学习,我对植保专业的认识又更深了一层,对作为一个植保专业的学子来说这让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这学期一共讲了六次有关植保研究新方向的内容,分别是昆虫迁飞,昆虫仿生,昆虫基因组学,植物微生物互作与现代生命科学,杂草抗药性和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这些都是比较高端的技术,在听课过程中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这也让我产生了兴趣。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昆虫仿生。

下面我就把我在课上以及课后学到和搜集到的资料一起和大家分享下。

仿生学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昆虫仿生学,既利用昆虫的某些生存特性,实现人类在科学及工业上的成功。

昆虫个体小,种类和数量庞大,占现存动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

它们有各自的生存绝技,有些技能连人类也自叹不如。

较为大家熟知的昆虫仿生学例子比如,蜻蜓与飞机。

首先,还是和大家一起了解蜻蜓到底和飞机有着怎样的联系,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

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km/h。

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的拍打,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成功研制了直升飞机。

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常会引起剧烈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飞机失事。

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于是人们仿效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中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震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植物保护专业论文现如今,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物保护专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保护专业论文1摘要: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关系到园林绿化工作的经济效益、园林绿化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因此是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

本文从概述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随后针对现存问题、总结提出园林植物保护需遵循的原则,最后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有利于园林植物保护的各种有利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发展趋势1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现存问题1.1园林植物栽种重效果、轻保护不少城市地方官员在政绩观的引导下,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往往不考虑当地的气候、空气质量、水土或流行虫害等方面的特点,指示种植大量不适合当地的植物;另外,为迎合领导心理或从节约成本出发,部分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当地园林绿化植物配植选择时,也会做出看轻或刻意回避植物保护工作的设计,导致园林植物后期保护及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十分困难。

1.2园林植物管理重栽种、轻检疫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架构下,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相应职责部门为林业局或绿化局等政府机构,但从这些相关部门的职责来看,其仅限于按照绿地建设规范对城市绿化的用地规模进行总控,缺失后期植物病虫害的防疫职能。

加上目前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市场运营、公司承包”模式,各园林公司各自为政,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2园林植物保护原则2.1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在园林绿化设计方案初期,应对当地的气候、物种等所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满足相关功能、经济要求的技术上,进行栽种植物的合理搭配。

注重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倡对外来生物在园林植物物种引进或者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危害的预判,避免因其广泛传播引起的危害。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植物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化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废物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增值;以生态保护、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为进展目标,实现环境建设与经济进展协同,提升生态农业的持续性。

二、推广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植保技术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条件,将其应用于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其一,植保新技术转变了传统植保方式。

植物生长所需酸碱度、温湿度、渗透性等指标是植物生长的必须条件,受土质因素、治理因素、环境因素影响,土壤难免出现害虫、真菌、细菌,这就要求及时处理各种危害。

传统植保多采纳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杀菌除害,虽然起到了杀菌抑害的目的,但由于化学农药含有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问题等。

植保新技术在栽培上推广“三免”技术,田间治理上推广“三避”技术,植保措施上实施“三诱”技术,这有效幸免了传统植保技术的负面效应。

其二,植保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生态农业进展。

生态农业关注于综合效益的实现,植保新技术的推广益于生态农业进展。

首先,植保新技术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环境危害、生态损害及经济损失;其次,植保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生产力投入,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且以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与附加值,利于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运用植保新技术可有效操纵生态保护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对实现生态农业持续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当前植保新技术从防治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物理防治技术(光、高温、电磁波、物理阻隔、人工器械防治等)及化学防治技术,在植保措施上主要为“三诱”技术,即为频振式杀虫灯、黄板和性诱剂。

下面说明“三诱”技术的应用。

频振式杀虫灯。

杀虫灯应用效果已被确定,其能够杀死吸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多种害虫,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能够诱杀成虫700多头,其杀虫范围极广,杀虫量极大,促使其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之中;同时,在本季度害虫量减少的前提下,下季或来年虫口密度减少,这对减少虫害防治成本,降低虫害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引言植物保护是一门专注于保护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学科。

它涉及各种方法和策略来预防,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气候变化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植物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植物保护的一些关键议题和方法。

1.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农民的收入丧失。

病虫害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而且每种病虫害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因此,了解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2. 植物保护方法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有多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植物保护方法:2.1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是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方法,旨在减少其传播和发展的机会。

这些措施包括清除病虫源,消除传播病虫害的介体,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等。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使用天然的敌害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这些敌害生物可以是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体。

生物防治在减少对农作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与化学农药相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更低。

2.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并且对农作物和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谨慎,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指南。

3. 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一些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3.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成为改良植物抗病性的强大工具。

通过编辑植物基因组,科学家可以增加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3.2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高病虫害的监测和诊断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与农村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与农村气候变化适应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与农村气候变化适应研究变化适应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挑战。

植物保护技术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农村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在农村气候变化适应中的应用,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植物保护技术在农村气候变化适应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发现,植物保护技术可以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调节气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有效减缓农村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植物保护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某地区农村的植物保护技术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调查了解国内外植物保护技术在农村气候变化适应中的应用情况;其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最后,通过实验分析测定该地区农村的植物保护技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的植物保护技术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调节气温等方式,植物保护技术有效减缓了农村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植物保护技术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五、未来发展方向虽然植物保护技术在农村气候变化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进一步优化植物保护技术,提高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如何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民的认识和参与度;如何将植物保护技术与其他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农村气候变化适应方案。

六、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某地区农村的植物保护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发现植物保护技术在农村气候变化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保护技术可以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调节气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式,有效减缓农村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植物保护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面。

然而,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

因此,可持续发展策略成为了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综合利用多种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实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防治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具体实验包括: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最后,采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化学农药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综合利用多种植物保护技术可以实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可持续发展策略在植物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往往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综合利用多种植物保护技术,实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未来,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植物保护, 2021, 28(1): 1-10.[2] 王五, 李六. 植物保护技术的综合应用及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 2020, 27(2): 11-18.[3] 赵六, 刘七. 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J]. 植物保护, 2019, 26(3): 45-52.六、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植保概论论文

植保概论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课程名称:植保概论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含义,简述各种防治措施的基本内容熟悉当地常用农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制定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关键字:病虫;农药;防治方案;前言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

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

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1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9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

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优点。

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

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1.1综合治理的含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依靠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我国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提出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植物保护是园林绿化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护植物健康、提高植物观赏价值以及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植物保护技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因此,研究和应用新型的植物保护技术,以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式保护植物免受害虫侵害,是当前园林绿化领域的重要课题。

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一些研究集中在生物防治技术上,通过天敌昆虫、微生物和植物性药剂等手段防治病虫害。

此外,一些物理防治技术,如光诱、色诱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防治技术的效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物理防治技术成本较高且难以持久。

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了解园林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分布情况。

其次,选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两种技术进行实验验证。

具体方法包括: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植物使用生物药剂和物理防治手段进行保护,对照组植物则采用常规农药进行防治。

实验期间记录相关数据,包括病虫害发生情况、植物生长状况等。

最后,采用统计分析和比较方法,评估生物药剂和物理防治手段的效果。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生物药剂和物理防治手段在植物保护中均具有一定的效果。

生物药剂对环境的危害较小,对人类安全;物理防治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且具有长期性。

然而,这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物理防治手段的成本较高。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植物保护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植物种类、环境条件、防治成本等。

未来研究方向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1)进一步研究植物保护技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索提高生物药剂稳定性和效用的方法;2)降低物理防治手段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性和可推广性;3)研究植物保护技术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为园林绿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4)关注植物保护技术的长期影响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

植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技术措施论文

植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技术措施论文

植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技术措施论文•相关推荐植物保护方面的相关技术措施论文2000字【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是城市绿化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加强对城市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本文对城市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城市的植物保护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关键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引言】:城市环境建设是市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城市植物的保护,在植物保护过程中要制定统一的保护标准,对城市植物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提高城市植物的耐性和抗性,并且为城市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保护方面的生物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

1、植物保护的生物技术生物技術主要涵盖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以及酶工程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在针对植物病毒和病源的判别和诊断、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上具有安全、高效、选择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植物保护过程中。

1.1细胞工程每个植物细胞的遗传信息是完全相同的,并且包含该植物体全部遗传信息。

在适当条件下,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单独的植物细胞可以培育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生物学家通过组织培养来培育名贵花卉,消除植物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的遗传物质进行整合,以此来获得所需要的品种。

研究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外来生物就是保护植物,如病虫害、杂草等,可以利用细胞工程来改善植物,获取所需要的基因,我国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工程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在科学家努力下将会不断地完善,培育出优良品种。

1.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生物技术或物理化学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获得人们所需要的转基因生物,有目的的生产植物或农产品。

通常基因工程包括直接转移法和间接转移法:间接转移法原理是把目的基因转移到病毒或霉菌上,通过病毒或霉菌感染植物来间接把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基因中,以此来高效表达;直接转移法是把目的基因直接整合到植物的基因中。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小编整理)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小编整理)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小编整理)第一篇:植物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论文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5 000多年的农耕文明传扬海内外。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粮食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与温饱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保障粮食产量能够平稳增长,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能让人民“吃得放心,吃的安心”,对农作物与植物的保护工作与检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从而“绿色食品”及“绿色植物保护”的理念逐步深入农业工作中。

本研究总结现阶段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植物保护的重要作用,以期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和提升农产品品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植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我国是一个病虫害等灾害极易发生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常见且能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的病虫灾害总计1 600多种,其中能造成大面积作物受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灾害更是多达100多种。

这些病虫灾害的频频发生使农作物大量受损,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旦这些病虫灾害爆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可使我国损失粮食1 000多亿kg,棉花作物损失2亿kg,水果蔬菜等更是数不可数,直接对经济造成的损害高达5 000亿元。

因此,对于植物保护的工作刻不容缓,需要进一步开展。

1.1 气候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条件更为复杂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各地均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各种复杂的极端天气频频发生,并且发生的规律及病虫害的种类也有所变化。

另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与栽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从而也改变了许多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许多不存在危害的病虫都因为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被改变而成为新出现的病虫灾害。

这给病虫害的监测与预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1.2 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饮食的健康,强调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麦条锈病的综述
前言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关键字
条锈病防治方法危害部位
危害部位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阶段特征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

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麦秆锈病。

病害鉴别
小麦条锈病[2]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

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

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1]
编辑本段
病原特征
病原中文名: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病原拉丁学名: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病原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菌丝丝状,有分隔,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中,用吸器吸取小麦细胞内养料,在病部产生孢子堆。

夏孢子单胞球形,鲜黄色,表面有细刺,大小(32~40)×22~29 (um),有发芽孔6~12个。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略缢缩,大小36~68×12~20(um),柄短。

该菌致病性有生理分化现象,中国已发现29个生理小种,分别为条中1一29号,条锈菌生理小种很易产生变异,1950年以后已出现过5次优势小种的改变。

传播途径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

尚未发现病菌的转主寄主。

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

小麦条锈菌在中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最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

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中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

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

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阶段。

发病
条件
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6~-7℃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这一线以南地区,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

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

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

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

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

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

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

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11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

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

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

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染性极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

目前正值我国主产麦区小麦返青拔节的生长关键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

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81168;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

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
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

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

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

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

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

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

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3]
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

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

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谱唑(速保利)等。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

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加强监控
加强病情监测: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采取分区防治策略:
目前重点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冬季繁殖区的早期药剂防治,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

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实行达标(病叶率达到5%)时进行喷药防治。

陇东南、川西北、宁南、海东等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要采取抗锈良种和药剂拌种,结合停麦改种和适期晚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