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相关知识概念
多重耐药知识

1、什么是多重耐药菌?(MDROs)
指对下列5类抗生素中的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RD)。
5类抗生素都耐药称为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
抗假単胞菌的头孢菌素类、
碳青酶烯类、
B-内酰胺酶复合制剂、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2、常见的多重耐药?
1)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2) VRE(耐万古肠球菌)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科细菌
4)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
3、多重耐药的易感人群?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4、细菌耐药性的五大危害?
治疗费用高、
疗效不佳、
病死率高、
毒性可能增加、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5、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的传播?
(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二)减少或消除定值
(三)应用疫苗预防耐药菌感染
(四)阻断传播: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六)加强政府的干预
(七)重视国际交流与协作。
多重耐药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指细菌、病毒、真
菌等微生物同时对多个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或药物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以下是多重耐药的基本知识:
1. 多重耐药的原因: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和选择性压力等途径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过量使用抗生素、低剂量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抗菌药物在农业和饲养业的广泛使用等都是导致多重耐药的因素。
2. 典型的多重耐药细菌:一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大肠
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已经发展出对多个不同类别的抗
生素产生耐药性。
3. 多重耐药的传播途径:多重耐药细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感染者或被感染物品)、空气传播、水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4. 多重耐药的危害: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使得疾病的治疗变得困难和昂贵,并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此外,多重耐药细菌的传播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难度,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5. 处理多重耐药的策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是应对多重耐药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卫生教育、有效的抗感染药物管理以及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等也是处理多重耐药问题的重要手段。
总之,多重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威胁,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控制和管理。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泛耐药 E
铜绿假单胞菌
D CRE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
科细菌(KPC、NDM-1) CR-AB耐碳青霉烯类抗 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发〔2011〕5号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 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 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 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 做好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 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 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 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
隔离措施。 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防控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多种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且难以治愈。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非常重要,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来源:多重耐药菌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医院感染、动物和农业领域使用抗生素不当、个人卫生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2. 预防方法:个人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接触已知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者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隔离病患、医护人员戴口罩和手套等。
3. 检测方法:多重耐药菌的诊断通常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等也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多重耐药菌。
4. 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应遵循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原则。
同时,开发新的抗生素、加强卫生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5. 全球合作:多重耐药菌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应对。
相关机构和国家应分享病原菌信息、研发新抗生素、加强监管和合作,以降低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治疗难度。
总之,多重耐药菌的防控需要个人、医疗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开医嘱: 临床医生看见
多重耐药菌提醒后需开 具隔离医嘱
2 隔单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需单间隔离, 假如没有单间再考虑床旁隔离或区域隔离
1
系标识: 患者床旁系MDRO隔离标识或接触隔离标
识
3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2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挂手消: 在患者床旁悬挂
应部位临床微生物学样本分离出MDRO.并符合该部位感染临床诊疗。
➢ 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危险原因 ➢ 1.危重患者入住ICU ➢ 2.长久住院患者 ➢ 3.既往接收抗菌药品治疗 ➢ 4.插管或侵袭性操作(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等) ➢ 5.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4页
➢ 泛耐药也称超级细菌(PDR)对临床使用抗生素药品 几乎均耐药细菌(仅对多念菌素敏感) ➢全耐药 是指对当前所做全部体外药敏试验药品全部耐 药细菌.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3页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及相关概念
➢ 多重耐药菌感染 ➢ 包含各个系统感染, 如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手术部位等, 对
15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6页
六、多重耐药菌防控“三字经”
保安全: 确保患者安全,预防MDRO院内传输,甚
至引发暴发
16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7页
Thank you!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
第18页
⑤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 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 接触患者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 排泄物时, 应该戴手套。有可能与患者大面积接触或受到 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应加穿隔离衣 及佩戴防护面罩。
多重耐药相关知识概念(简要)

多重耐药菌检测与结果解释一多重耐药菌定义1多重耐药细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每类中一种或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泛耐药细菌:细菌对大多抗菌药物不敏感,只有一两种药敏感,临床很少药可选用的细菌.3全耐药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VRE 耐万古酶素肠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二各类多重耐药菌知识简介(一)MRS多重耐药葡萄球菌1、葡萄球菌耐药机制(1)。
MRS对甲氧西林等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称为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其耐药机制为葡萄球菌细胞内含有mecA基因,介导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致使与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减低所致。
(2)。
MSS相应不含有mecA基因的葡萄球菌因对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称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2、检测方法(略)3.结果解释苯唑西林敏感:提示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苯唑西林耐药: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也不能报告敏感.MRS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常常同时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仍为治疗MRSA、MRSE、MRCNS的最佳选择。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二)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1耐药机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
灭活(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药物—通过TEM—1、TEM—2、SHV—1的突变产生—ESBLs有很多种不同敏感谱的酶型(TE M≈150种;SHV≈100种;CTX-M≈50种)(2。
多重耐药菌知识点总结

多重耐药菌知识点总结
1.抗生素耐药机制:MDR菌株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获得抗生素耐药性。
这些机制包括辐射性突变、水平基因转移、药物泵和酶的活性改变等。
这
些机制使得多重耐药菌株对多个抗生素产生有效的抵抗力。
2.耐药基因:MDR菌株中存在许多耐药基因,它们能够编码产生耐药
性的蛋白质。
这些耐药基因可以垂直传递给下一代细菌,也可以水平传递
给其他细菌。
水平基因转移是MDR菌株传播的主要机制之一,它使得抗生
素耐药性能够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传播,从而加剧了抗生素耐药问题的严重性。
3.多重耐药菌的临床表现:多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仅会导
致临床治疗的失败,还可能使感染变得难以控制。
例如,肺炎链球菌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MDR菌株对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从而增加了治疗肺
炎和其他感染疾病的复杂性和风险。
4.防控策略:由于MDR菌株的存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减少
滥用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加强手卫生和疾病控制措施也是防止MDR菌株
传播的重要方法。
对于MDR感染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也至
关重要。
5.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由于MDR菌株对传统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研发
新型抗生素以应对MDR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些新型抗生素已经被发现,例如卡泊西林和替加环素等。
这些新型抗生素可以对一些MDR菌株产生高
效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总之,多重耐药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合作。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等,才能有效应对多重耐药菌引发的临床挑战。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一、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1.1多重耐药(MDR):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2全耐药(PDR):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的细菌。
1.3广泛耐药(XDR):除1-2类抗菌药(主要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
2、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多重耐药菌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重要的院内感染菌,发生率高2.1.1耐药药物: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2.1.2敏感药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福普丁/奎奴普丁及达托霉素等新药;其他实际敏感药物2.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易传递,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2.3.1产生该酶的主要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属2.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2.4.1可选药物:实际敏感的非β-内酰胺类药物: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等新药2.4.2积极培养、合理用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是应对产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切实可行的措施2.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2.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2.7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二、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病学1、感染源: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②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③被多重耐药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④污染的环境、设备;⑤工作人员的手等等2、易感人群:①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②婴幼儿及老年人;③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④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⑤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⑥住院时间长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营养不良者3、多重耐药菌感染人群的特点:①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的患者,手术时间长;②婴幼儿和老年人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与婴幼儿和老年人抵抗力低有关;③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基础疾病有关: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类患者;④多重耐药菌感染多数与性别无关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1、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知识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定义:对临床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
关于定义,记住三类、耐药这2个词就了,三类是指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等等这些大类中的三类,而不是每一类中的三种,如只有对一类头孢、二类头孢、青霉素都耐药就不算多重耐药菌,因为只能算对β—内酰胺类耐药。
二、多重耐药菌特点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规定的几种常见耐药菌的名称?(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四、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哪些隔离措施?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1)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菌者置一间;挂蓝色隔离标识;床旁置医疗废物桶。
(2)加强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戴手套。
可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须进行手卫生。
(4)穿隔离衣。
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5)病人物品专用。
一般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6)环境消毒。
病人周围的物品表面、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
(7)其他科检查告知消毒。
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转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用后的设备表面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mg/L)(8)限制探视。
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1.多重耐药菌定义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被称为“超级细菌”,因为它们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使得治疗难度增加。
2.多重耐药菌种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种类:(1)ESBL大肠杆菌(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CRKP(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3.耐药性传播方式多重耐药性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医疗设备传播:如导管、呼吸机等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工作人员的手套和防护服等。
(2)患者之间的传播:患者在医院内的相互接触,或者带菌者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
(3)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种之间通过质粒、噬菌体等水平传播方式扩散。
4.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症状感染多重耐药菌会引发一系列症状。
典型的表现包括高热不退、咳嗽、呼吸急促、困难、寒战、恶心、呕吐等。
对于不同的细菌种类,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5.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下措施应当得到实施:(1)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通过严格执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制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细菌耐药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
面对多重耐药菌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MDR菌株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其对人类健康和医疗保健造成巨大
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以
下是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1. 多重耐药菌的基本概念:包括MDR的定义、MDR菌株的种类、MDR的传播途径等。
2.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清洁、个人卫生、手卫生、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等。
3.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包括抗生素的种类、使用时间、用量、
途径等。
4. 感染控制和污染控制:包括饮食卫生、废物处理、消毒、隔
离等。
5. 对MDR的监测和识别:包括MDR菌株的分离、鉴定、药敏测
试等。
6. 防控MDR的重要性: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医院环境的消毒、公众健康的保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培训时,应领会基本理论知识,掌
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并提高相应的意识。
培训要注重实操和案例学习,及时纠正错误理解和操作,强调多重消毒、防护和隔离等措施,以促
进MDR的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培训一、内容简述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关于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的培训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呢?简单来说就是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了抵抗力,让它们难以被这些抗生素消灭。
这种细菌一旦进入我们的身体,治疗就会变得困难。
因此了解和掌握防控知识非常重要。
1. 多重耐药菌的概述和现状现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些曾经可以轻松应对的病菌,比如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现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耐药。
它们之所以产生耐药性,与我们滥用抗生素有很大的关系。
当我们随意使用抗生素时,那些本来比较弱的、容易被药物杀死的细菌就被淘汰了,而耐药的细菌因为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存活下来,甚至逐渐繁衍壮大。
久而久之这些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局面就越来越严峻。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了解并学习如何正确防控多重耐药菌。
这不仅关乎我们的健康,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吧!2. 防控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聊聊防控多重耐药菌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因为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安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身体被一种强大的病菌侵入,而常规的抗生素无法将其消灭,这种情况是不是让人感到很害怕?这就是多重耐药菌带来的威胁,它们不仅让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防控多重耐药菌,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的健康。
要知道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卫生习惯,或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的。
所以防控多重耐药菌,也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责任。
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小小的卫生习惯,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防控多重耐药菌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了,比如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环境清洁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防控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 所有药物菌不敏感。
Company Logo
二、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
Company Logo
❖2011年欧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 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起制 定了关于多重耐药、泛耐药和全耐药 的专家共识,对多重耐药、泛耐药和 全耐药作出了更为清晰的界定。
Company Logo
❖多重耐药(MDR):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 药物(每类中至少有一种)的获得性(而 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 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Company Logo
❖实行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 者,多重耐药菌患者安排在最后。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 ❖做好标准预防,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
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 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时戴手套,可能污染 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科细菌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常见
多重耐药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Company Logo
三、多重耐药菌疾病谱
多重耐药 常见感染类型 菌
易感人群
MRSA
皮肤软组织感 染
免疫受限者、 静脉吸毒者、 糖尿病患者、 留置有导管者
VRE
心内膜炎、败 免疫受限者、 血症、尿路感 留置有导管者 染、伤口感染、 腹腔感染
多重耐药菌知识培训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方式
4. 食品和水源:食品和水源可能被多重耐药菌污染,摄入后可能感染人体。
3. 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宠物、家畜等动物也可能携带多重耐药菌,与人接触后可能引起感染。
2. 环境污染:医院内的环境、医疗器械、空气等都可能成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
多重耐药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1.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在医院、社区等场所,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是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氨基糖苷类
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主要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但易导致菌群失调和骨折风险。
氟喹诺酮类
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主要用于治疗G+球菌感染和耐药G-杆菌感染,但易导致肾毒性。
糖肽类
抗菌药物可通过静脉注射、口服、局部用药等途径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建立多重耐药菌病例报告和会诊制度
病例报告
建立多重耐药菌会诊制度,针对疑似或确诊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指导防控工作。
会诊制度
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各地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数据和防控措施的交流与合作。
信息共享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耐药性监测
医院感染爆发的风险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而增加,给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引发医院感染爆发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不仅局限于医疗机构,还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传播。
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多重耐药菌感染往往导致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病情加重,增加死亡风险。
建立多重耐药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6.严格执行手卫生
• 洗手时机
6.严格执行手卫生
•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
洗手
7.注意无菌操作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 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 染的危险因素。
8.环境、物品清洁消毒
•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病床,应当使用专用 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设备实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 剂)。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要穿隔 离衣。对耐万古霉素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穿一次性隔离衣。
• 近距离操作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
套和隔离衣。
5.防护措施
• 手容易被细菌污染
某位护士 的手印培养 24小时后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 技能 态度
• 能正确说出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 能正确说出多重耐药菌的种类
• 能掌握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报告流程 • 能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措施(重难点)
• 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能提高学生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主要内容
1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及常见耐药菌
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等。
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 治疗效果不佳 • 毒性可能增加 • 住院时间长 • 治疗费用高 • 医疗安全的质量降低 • 病人病死率高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获知方法: 血培养 痰培养 各种导管、伤口培养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5页
• 血培养:新鲜离体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 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
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
进行判别,从而确定病原菌一个人工培 养法
• 临床诊疗败血症主要方法 • 阳性结果对明确诊疗、对症治疗有极高
应用价值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11页
• 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VISA/VRSA)
兼有MRSA特点,而且对糖肽类抗 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
但对新药利奈唑烷,喹奴普汀/达福 普汀敏感。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12页
当前尚无单一抗生素能够控制 ; 多采取联合治疗办法。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13页
预防抗菌药品耐药12项办法: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输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品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教授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4 控制抗菌药品应用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1 接种疫苗
预防传输 合理应用抗菌药品
有效诊疗和治疗 预防感染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32页
微生物试验室每六个月最少向全院公布 一次临床常见分离菌株药敏情况,包含 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或发病趋势。
临床医生基本知晓常见多重耐药菌如 MRSA、VRE、CR-AB大致检出率和耐 药率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第33页
二、加强抗菌药品合理应用,以降低多 重耐药菌诱导产生
严格执行抗菌药品临床应用基本标准,正确、 合理地实施抗菌药品给药方案;
多重耐药菌专题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耐药菌检测与结果解释
一多重耐药菌定义
1多重耐药细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每类中一种或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泛耐药细菌:细菌对大多抗菌药物不敏感,只有一两种药敏感,临床很少药可选用的细菌。
3全耐药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
VRE 耐万古酶素肠球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二各类多重耐药菌知识简介
(一)MRS多重耐药葡萄球菌
1、葡萄球菌耐药机制
(1).MRS对甲氧西林等耐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称为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MRS),其耐药机制为葡萄球菌细胞内含有mecA基因,介导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致使与β-内酰胺类药物亲和力减低所致。
(2).MSS相应不含有mecA基因的葡萄球菌因对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称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2、检测方法(略)
3.结果解释
苯唑西林敏感:提示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苯唑西林耐药:提示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即使体外敏感,也不能报告敏感。
MRS对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常常同时耐药,糖肽类抗菌药物仍为治疗MRSA、MRSE、MRCNS的最佳选择。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二)ESBLS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氏菌,
奇异变形杆菌)
1耐药机制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1).灭活(水解)超广谱β-内酰胺药物
-通过TEM-1、TEM-2、SHV-1的突变产生
-ESBLs有很多种不同敏感谱的酶型(TEM≈150种;SHV≈100种;CTX-M≈50种)
(2.)不水解头霉素类
(3.)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如克拉维酸)
携带ESBL基因的质粒会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
产ESBL菌株导致的血流感染通常与高的死亡率相关
在医院和护理室的爆发流行-对感染控制很重要
2、检测方法(略)
3、ESBLs检测结果解释
一但产生ESBL,即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抑制剂复合类抗菌药物和头霉素类敏感。
β-内酰胺酶的分类:分4组第二组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的A类酶、常对酶抑制剂敏感,对不同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有不同的耐药性。
其中2b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和第一、二代头孢类,但对单环酰胺和三代头孢无影响,又称为广谱β-内酰胺酶。
2b类又分为2be、2br等类型,2be对第三代头孢及氨曲南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敏感,称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它三组均由染色体编码,第1组是头孢菌素酶又称Ampc内酰胺酶(Ampc酶),对酶抑制剂、三代头孢及头霉素均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与四代头孢敏感;第3组是B类酶,又称金属β-内酰胺酶或碳青霉烯酶,一般而言,耐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至于能否灭活酶抑制剂,尚在研究中;第4组是耐酶抑制剂的青霉素酶,狭义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只指ESBLs,广义的是指还包括Ampc酶和金属酶。
(三)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1耐药机制
对万古霉素耐药:VRE的细胞壁肽糖前体末端的D-丙氨酸发生了改变,万古霉素不能与之结合,因此不能抑制VRE的细胞壁合成。
目前对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有7种:VanA、VanB、VanC1、VanC2/C3、VanD、VanE、VanG.
对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修饰灭活。
2检测方法(略)
3肠球菌治疗原则
应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程度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多数肠球菌所致各系统感染宜首选氨苄西林或青霉素G。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糖肽类,对重症感染者需联合用药。
VRE感染的治疗:1.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
庆大霉素+磷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半合成的链阳霉素类,唑烷酮类,磷霉素、普那霉素和达托霉素。
2.对耐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HLAR的屎肠球菌,可选利奈唑胺或喹奴普叮/达福普叮。
3肠球菌总结
检测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对肠球菌感染(如心内膜炎)的联合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如耐药提示:与细胞壁活性药物无协同作用。
如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青霉素。
肠球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提示菌株对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也高水平耐药。
有动力的肠球菌,如铅黄肠球菌和鸡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有低水平的天然耐药,从感染控制角度来水不属于真的VRE。
(四)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1.定义MDR、XDR、PDR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
MDR: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6类或6类以上(每类种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PCR: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不敏感
2. 一些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活性提示:
1).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能增强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的活性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酶抑制剂不能抑制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
2.)无活性
厄他培南(克倍宁)
替加环素
3.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
首选药物: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氨曲南。
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妥布霉素或环丙沙星用于严重感染;对于尿路感染,单药常有效。
(五)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1.定义MDR、XDR、PDR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药物
MDR: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XDR:只有一二种药敏感。
PDR:所有代表性抗菌药物均不敏感
2.鲍氏不动杆菌通常为低毒性的革兰阴性水生菌群/可引起伤口、导管、血流感染/口腔常为定植菌/可以高度耐药并引起院内感染/对侵袭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3定植和感染相关的难题
59个病人不同部位分离出的菌株只有18个病人有明确的感染
4.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检测
例1:标本:痰,诊断:脑出血,革兰染色:大量口腔菌丛,培养:少量鲍曼不动杆菌、正常口腔菌丛
不进行药敏试验
例2:标本:痰,诊断:脑出血,革兰染色:大量口腔菌丛、少量阴性杆菌、少量白细胞,培养:中等量鲍曼不动杆菌、大量正常口腔菌丛
结合临床确定是否做药敏试验
5.鲍曼不动杆菌治疗
首选药物: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
次选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粘菌素
三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1.临床滥用抗生素,筛选产生出多重耐药菌。
2.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多重耐药菌。
病人、插管病人等易感染多重耐药菌。
3.有免疫缺陷、基础代谢疾病病人易感染多重耐药菌。
5由社区获得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将多耐菌带入医院。
四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
1.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接触传播的隔离
1).隔离:尽量将病人安置于单间
个人防护用品:手套、隔离衣、面罩
2.)手卫生:洗手液、抗菌洗手液、手消毒液
3.)物品专用:如血压计、听诊器。
不能专用的,则清洁、消毒后再用于其他人4).医院环境的消毒:手接触的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