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共23页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合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合

2.外交事业的新突破:
3.“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经济上:
1.伟大的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上:
1.
2.
3.科技、文化和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继续贯彻“双百”方针;“银河-Ⅰ”型和“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等;
阶段特征: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纠正“左”倾错误,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并发展、完善。
政治上:
民主与法制建设:
重要史实: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
阶段特征:1956——1976年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想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就与挫折并存。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政治上:
经济上: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1956-1976)
1、思想:
2.文化:
3.极“左”思潮泛滥。“
4、科技: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后)

历史通史表(中国近代史)

历史通史表(中国近代史)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工业化起步。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文化: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芽,中体西用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一鸦1840—1842
1841英占香港
1842《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12—1919短暂春天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1927—1936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
1945—1949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
社会生活变迁
汽车(20C末)轮船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中山装、旗袍(辛亥革命后)
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4.23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945—1949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
1947土地改革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49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农村→城市
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19五四运动
1921.7.23中共诞生
1923中共三大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形成
1925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1927北伐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12—1919短暂春天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时期
总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进一步加深时期。中华文明的拐点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时期。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整合]
三、外交 (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第3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
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2)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3)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4)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整合]
四、思想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
上海·金茂大厦
[知识整合]
二、经济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 第4课、第5课 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技术 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体系: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 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3)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 必修二第八单元第2课、第3课;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
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史实 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影响 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 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 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 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知识整合] 四、思想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第4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
4.“三个代表”的思想 (1)提出和确认 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阐述:2001年建党80周年讲话 确认:2002年中共十六大 (2)主要内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重要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根本指针
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中国现代史完整版期末整理

中国现代史完整版期末整理

中国现代史完整版期末整理第一章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中国革命团体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在日本东京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选孙中山为总理,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创《民报》为机关刊物。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抛出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宣布商办铁路收归国有,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派出端方作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督办大臣,1911年5月22日,由盛宣怀与英德法美四国银行代表签订了修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正式将修筑权出让给外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引起了士绅,民众的激烈反对,一般认为外商掌握铁路矿山等于掌握中国命脉,1906年,经过四川,湖南,湖北,广东人民的强烈斗争才将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刚刚开始筹备资金准备修建,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极大的伤害了各省人民和绅商的利益,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五权分立:财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武昌起义:在中国同盟会推动下,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起义总部,推蒋翊武为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制造炸弹不慎爆炸,泄露起义计划。

10月10晚,武昌城内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先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各省纷纷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南北和谈:1911年武昌起义后,北方北洋军阀集团代表唐绍仪,与南方革命军代表伍廷芳于12月18日到31日在上海租界内共进行了五轮谈判,关于停战问题,袁世凯在先前停战期间收缩南方兵力,加强北方兵力,后在南方政府的强烈要求下表面统一停战,实际不断进攻南方政府取得的重要城池以加大谈判的砝码,在国体方面,南方政府坚持以共和为前提,否则无法继续谈判,在袁的妥协下决定“和平解决”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争端,1912年1月下旬,以袁世凯为大总统,孙中山同一让位,至此,南北方的争端已经不是共和与君主立宪的问题,而是如何结束南北诶对峙的局面,建立以袁世凯为中心的政权,南北和谈以双方的妥协告终,但袁世凯及北洋集团是实际的获利者在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制的转换中毫发无伤,革命党人却在妥协退让中埋下了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种子。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课件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课件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强调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 现代史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研究者 关注的重要议题。
全球史观视角
全球史观视角强调全球各地历史的互动和联系,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 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世界历史背景:全球史观视角下,中国现代史的研究离不开对世界历史 背景的考察。研究者关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对中国的
通史复习之中国现代史课件
目录
• 中国现代史概述 • 中国现代政治史 • 中国现代经济史 • 中国现代文化史 • 中国现代社会史 • 中国现代史研究方法与视角
01
中国现代史概述
定义与背景
01
02
定义
背景
中国现代史是指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历 史时期。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被迫开放门户,逐渐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观念的变革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社会观念变革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观念逐渐受到挑战,新的观念逐渐 形成,如自由、平等、民主等。
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社会转型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人 们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追求,如个人主义、功利 主义、爱国主义等。
06
中国现代史研究方法与视 角
文化启蒙与新文化运动
文化启蒙的背景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深入,文化启 蒙运动逐渐兴起。这是为了推动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中国的政
治、经济变革提供思想支持。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 场文化启蒙运动,旨在推翻封建
文化,建立新的民主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

④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并作出重要贡献
⑤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经济:
1、恢复经济的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2、一化三改
①1953年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经济:
1、“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 2、1973周恩来调整和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得到复苏和发

(必修二50页)
第三阶段:“文革”十年(1966—1976) 文化: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
1、文艺:“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
84页) (必修三
A.文化典籍和文物遭烧毁和洗劫 B.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遭批斗 C.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 2、教育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必修三88
中国现代史(1949—今):新中国的历史
分期: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第三阶段:文革时期(1966—1976) 第四阶段:新时期(1978—今)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总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时期 1949—1952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 权 1953—1956一化三改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
1、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科技:1964原子弹;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教育:到1965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社会生活: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课件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课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近代邮政业 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我国物资流通的 主要因素。
【答案】 (1)东南沿海外贸港口众多,从南到北连成一线; 海外贸易范围扩大,与西亚阿拉伯帝国构成当时世界性贸 易圈的两大轴心;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
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国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统
3.现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了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 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对应训练〕
1.(2019·荆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通史整合
1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2
古今贯通、知识整合
3
中外关联、东西对比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1949~1976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政治:新中国成立奠定政权基础;三大制度和1954年宪 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基础;“文革” 时期,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材料二 随着中国近代商埠、港口通讯联系的加强,清政府 在1866年决定由江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3月,经总理衙 门批准,在上海、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设立 了海关邮局,从事收寄公众邮件业务,并发行了中国第一 套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官局,总理衙门任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为总邮政司, 负责大清邮政官局事务。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分 管船政、路政、电政、邮政。邮传部于1911年5月正式接 管邮政。据统计,到1911年底,设有总局、分局、支局、 代办处等邮政机构6 201处,“邮差邮路、民船邮路、火 车邮路,总计三十八万一千里。”至此,中国近代邮政体 系初步形成。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ppt课件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ppt课件

渡 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期
1953——1957年,一五计划
① 1953-1956年底,三大改造 ②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1955年,万隆会议 ④1956年,中共八大
1958——1961年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会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地地导弹实验成功
中国现代史
海军成立
1949.9,第一届政协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9军.1成0立.1,开国大典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交 1950.10.——1953.7,抗美 1953年底,中印和谈周恩来提出
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成熟的
标志)
过 ①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义 建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索 期
①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②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曲 ③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折 前 进
④1971年 尼克松访华 ⑤1972年 中日建交 ⑥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1978至今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1978至今

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②“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5、地位:是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6、台湾统一问题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 .同根同源、共同愿望;(2).两岸停火、倡议三通 (3).汪辜会谈、积极推动;(4).和平统一、八项方针
(5).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不利因素:
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中央工作会议, 1、背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转移……
拨乱反正
2、内容:
组织路线: 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3、意义: 伟大的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 时期,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基本国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人民公社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 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内容: ①废除人民公社制;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安徽、四川试 行——全国推广)。 (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性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B 作用: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 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届三 中全 会
九二 共识
(二)、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理论: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原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振兴:
(1)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
(2)有利于实现顺利过渡;
(3)有利于祖国的四化建设; (4)尊重历史和现状,体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5)有利于协调发展中英、中葡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

中国近现代史通史

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C60-70Y) ;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 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
中国现代史(1949----今)(抄)
分期:过渡时期 (1949---1956) 探索时期 (1957---1966) “文革时期”(1966---1976) 新时期 (1978---今)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曲折的探索。
(二)主要表现 1.政治上(1) 建国初期,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2)“文革”时期,社义民主 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使社会主义建设起步;(2)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1956年开 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但 1958 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发展。(4)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初步成就,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4.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5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
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1915---20C初),动摇了封 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二

二、 经济 1. 中共八大的召开(有益探索): 时间:1956年 内容: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两对矛盾) 确定党的主要任务(建设工业国) 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 时间:1958年 表现:大跃进运动(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方面)
[联系比较]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实现了政社合一;权力过分 集中,脱离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群 众觉悟程度;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 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联系比较] 大跃进运动
原因
人民公社化
片面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建设 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 高速度 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全民大炼钢铁、 虚报浮夸风盛行
特征:
“一大二公”(生产资料所有制);
5.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6.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总体情况:
探索、曲折、前进;两头较好,中间较差。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1956年对民主党派的八字方针 (1)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内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意义: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 展到新阶段
[阶段特征]
全面建设时期
1.历史阶段:1956-1966年 开始探索:1956-1957年 出现偏差:1957-1960年 实行调整:1960-1966年 2.社会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阶段特点: 中共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进行艰苦探索时期。 4.探索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23页PPT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23页PPT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理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一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一

3、确立意义: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 关系; 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 4、正确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主权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提; 3)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的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 键; 5)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 原则. 四、民族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我国的国情决定;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的 亲密关系。
儿女的支持; C、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逐渐 形成了团结合作的亲密关系。 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体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特色:人民当 家作主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的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 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3、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工农和 工农子女“开门”,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 质。 4、科技:中国科学院成立,编制《十二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 (3)《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对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规定
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宏观概要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传统史学一般把共和国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文革”十年、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

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 阶段特征本阶段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

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舣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知识整合一、政治1.民主法治建设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

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通史整合:中国近现代史

通史整合: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一单元中西文明的碰撞及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840-1895年政治一、列强侵华:1-2-1-1(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节第一目)1.鸦片战争(1840-1842):根本原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结果:《南京条约》(“五议(亿)港元”)及其附件A割地。

割香港岛让给英国。

(港)B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五)C赔款2100万元。

(元)D英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议(亿))《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爱珲条约》等,火烧圆明园二、维权斗争 1-2-2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 年2.左宗棠收复新疆三、中国的探索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反侵略反封建斗争)1-3-12.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与实践A 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B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经济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2-1-1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变化:(由封建经济——多种经济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内容(表现):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随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消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2-1-2A 60年代——70年代“自强”: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天津机器制造局。

B 70年代——90年代“求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C筹建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开始,80年代中建成三支,1885年设立了海军衙门D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2-2-1-2原因:自然经济解体加快;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