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3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42e6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c.png)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6215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10 45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2. 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 XY 4 2 8 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3. 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题出错了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答案提示:如果X X b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Y X Y X b b a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Y Y b a =或者Y Y b a 〈的时候,由X X b a 〉可以推出Y X Y X b b a a //〉,但是,当Y Y b a 〉的时候,X X b a 〉不能保证Y X Y X b b a a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4. 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答案提示:5.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2000000004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1= 6.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1) 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2) 进口为2,000个单位;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X P P =-=-455141;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 A DA ’见图2-5a;7. 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 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 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 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 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 国;答案提示:比较w x a p w 与wx b p w 之间的大小;第三章答案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表1要素禀赋A B 劳动资本45 15 20 10 表2要素禀赋A B 劳动资本 12 48 30 60 答案提示:表1中A 国劳动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Y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 国资本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X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2.如果A 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 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答案提示: Y E aK X=a X3.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答案提示: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 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 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 别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 易条件如何变化(1) 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2) 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3) 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B O YX A / B / A E b p a p b E aQ a C a C b B O YX A / B / A O b O a Q b p wp w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答案提示:会的;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3.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 x或O 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4.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5.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提示:依然有效;6.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3.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答案提示: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第六章练习答案1.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2.试根据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3.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答案提示:4.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5.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6.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 相对于Y 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 场,而Y 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图6—5中两条曲线AA /与BB /如何变动答案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X 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8. 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改 变答案提示: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第七章练习答案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答案提示:不会;3. 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4. 试析关税对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提示:利用斯托伯—萨缪而森定理答案提示:关税的征收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5. 假设某一行业X 1需要另两个行业X 2和X 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2.021=α 5.031=α,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 1、t 2和 t 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 1的有效保护率;(1)t 1=30%、t 2=20%、 t 3=10%;(2)t 1=30%、t 2=20%、 t 3=40%;(3)t 1=30%、t 2=50%、 t 3=10%;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1V =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5.012.0113211⋅+-⋅+-+='t t t V 有效保护率是:%1001111⋅-'=V V V ERP 6.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答案提示: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7. 以大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配额的福利效应;答案提示:在图7-4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由于大国实施配额,此种产品的国际价格将下降;不过,国内价格不会变化,因为配额已经确定了;8. 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 影响效果的变化;(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答案提示: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下降,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2考虑国内需求曲线的外移;9. 以小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答案提示:在图7-5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10.欧洲的飞机制造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根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些售价的20%;也就是说,1架卖5,000万美元的飞机,其成本可能为6,000万美元,成本与售价的差额就是由欧洲各国政府来补贴的;同时,一架欧洲飞机售价的一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零部件成本假设对零部件进口不征关税,按照这种估计,请问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答案提示:11.试结合实际分析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应用前景;答案提示:在GATT的几轮关税减让后,尤其是WTO成立后,关税的作用收到了很大的限制;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地被各国使用;第八章练习答案1.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那些最佳关税如何确定答案提示:最佳关税收入的来源是生产出口产品企业的垄断租金;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2.试评价幼稚产业的三种判断标准;答案提示:见本章第二节;3.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提示: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4.如果自由贸易下国内市场完全由外国厂商垄断,那么征收关税除了可抽取一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外,是否还可导致国内的一些潜在厂商或投资者进入市场为什么答案提示:可能,因为关税将提高此种产品的国内售价,有可能使得国内技术稍差的投资者由本来无利可图变成可以获得利润,这样,国内生产者将进入市场;5.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答案提示:参考本章第三节;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市场结构的答案提示: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改变市场结构,使得本国在原来没有优势的产品中获得优势; 7.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能否使某一行业由进口替代部门转变为出口部门为什么答案提示: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保护无法使国内企业的边际成本随着国内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即国内企业无法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优势以变成出口部门;8.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答案提示: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另外,需要考虑的还有民族情绪;。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46adc64c767f5acfa1c7cdbb.png)
三、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
A国出口X,B国进口X.在b图中,当X的相对价格高于均衡 国出口X,B国进口 在 图中, 国进口X. 水平时,出口>进口,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降到均衡价格水 水平时,出口>进口,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降到均衡价格水 反之亦然。 平.反之亦然。 世界市场价格的上、下限是A 国国内的交换比率P 世界市场价格的上、下限是A、B国国内的交换比率PEA、 PEB,而X产品的真正价格是由出口=进口决定的。 产品的真正价格是由出口=进口决定的。 EB,
价格区域图解
15Y 16Y 17Y 18Y 19Y 20Y
10X
结论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着X产品与 产品的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着 产品与Y产品的 产品与 价格比率。 价格比率。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 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则该国加入 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确切比率从图中难以确定。 确切比率从图中难以确定。
(三)提供曲线的基础:一般均衡论 提供曲线的基础:
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 论基础上的, 论基础上的,本质上解释的是价格决定而 非价值决定。 非价值决定。 贸易条件的决定与进出口数量的决定有着 互为因果的现象。 互为因果的现象。 在提供曲线的理论中存在着理论的假设与 实际不符或过于严格的情况。 实际不符或过于严格的情况。
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是根据预先选定的进出口商品的样本进行计算作为计算价格指数的样本要求能够代表和反映进口或出口全部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变贸易条件是怎样在贸易伙伴之间分配国际贸易利益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简单的数字说明简单的数字说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单一要素图中数字表明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图中数字表明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xx产品与产品与yy产品的数量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https://img.taocdn.com/s3/m/1058651810a6f524ccbf85b7.png)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1、贸易之前的情况 (1)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Home & Foreign) (2)能生产两种产品:奶酪和葡萄酒(cheese & wine) (3)每个国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Labor) (4)令 L = 本国的劳动总供给 L* = 外国的劳动总供给 (5)令 aLC = 在本国生产1单位奶酪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W = 在本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C * = 在外国生产1单位奶酪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W * = 在外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劳动投入量
Problems
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Why?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2、国际贸易均衡
相对供给 (relative supply,RS) 是用一种产品 的供给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相对需求 (relative demand,RD) 是用一种产品 的需求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数量。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c493412b160b4e767fcfa2.png)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2.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a.b.c.在贸易前,当劳动是生产的唯一要素,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供给决策是由个人获得的最大收益决定时,只有当时,这两种货物才能被生产。
所以,教科书问题的答案1. a。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截获苹果轴在400(1200/3)和香蕉轴上600(1200/2)。
b。
机会成本的苹果,香蕉是3/2而言。
它需要3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个苹果,但是只有两个单位的劳动收获一根香蕉。
如果一个人foregoes收获一个苹果,这释放3个单位的劳动。
这3个单位的劳动就能够被用来收获1.5香蕉。
c。
劳动力流动,保证了每一个环节上常见的工资和竞争保证了货物的价格等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因此,相对价格的相对成本相等时,它等于倍的工资单位劳动条件为苹果的工资倍除以单位劳动要求香蕉。
由于工资是平等的交叉,价格比率之比相等单位劳动要求,为苹果每2是3个香蕉。
2,3,6,7,1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线性的,在苹果和拦截800/5相当于160(轴)和拦截踩在香蕉轴等于800(800/1)。
b。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建立确定供应苹果相对于供应的香蕉在每个相对价格。
最低的相对价格,比如苹果是收获3苹果每2个香蕉。
供给曲线是平的相对这个价钱。
苹果的最大数量的价格提供3/2在家里是400所提供的同时,以这样的价格,外国的丰收,800香蕉和没有苹果给最大相对供应以这个价格的1 / 2。
这种相对供应价格之间3/2适用任何和五日。
的价格是5,两国将在收成苹果。
供给曲线是又相对平坦的5。
因此,相关的供给曲线是一步成型,公寓,租金价格相对而言3/2供应为0到1 / 2,垂直的,从3/2数量相对半上升到5元,然后再从半无限地来讲一个。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c1bc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9.png)
递增成本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 工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 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KX
OX Y Y0 Y1 Y2
LY
OY
(X1,Y2)
(X0,Y2)
E2
X2
(X0,Y1)
E1
Y2
E0
X1
KY
X0
Y1
LX
Y0
E0
(X0,Y1) (X0,Y2)
E1 E2
(X1,Y2)
O
X0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即|dY/dX|。
Y
·M ·N
U3 U2 U1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O
(A国)
U3′
·M′
U2′
· U1′ N′
X (B国)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BB′表示X和Y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和Y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Y
B′
C U0
O
BX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da589016bd97f192279e9c2.png)
需求 (社会无差异曲线)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各国内部相对 价格相等
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
1、成本递增 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一的均 衡解。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产品的生产数 量是不断增加的,即随着X产品产量的扩大,X的机会成本是 不断增加的。
3.5C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所得: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 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C
C
U.S
120 70 60 A E B 90 110 180 W
120
B1
U.K
50 40
A1
E1
40 60 70 120
W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3.4 孤立均衡
什么是孤立均衡?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 两条切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3.4A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 改变,相对价格趋同。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A国X与Y产品的 相对价格是1:2,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4,通过国 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3,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 的中间地带,通过贸易,两国均获得好处。 但如果A国是大国,B国是小国,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 价格等于A国封闭状况下的国内价格,B国也即小国得到全部 的贸易好处。无论是李嘉图模型,还是标准贸易模型,都是 如此。
国际经济学3
![国际经济学3](https://img.taocdn.com/s3/m/f2d1f9f5fab069dc502201cb.png)
How is the Relative Price (PC /PW ) Determined in Autarky?
C W
aLC aLW
• Relative demand: exogenous.
0
C W
When Free Trade Is Open:
• Consider 2 countries: the home country and the foreign country.
• Relative supply & demand analysis • Relative supply:
• Maximum home cheese production is: QC = L/aLC when QW = 0. • Maximum home wine production is: QW = L/aLW when QC = 0.
– Then the wage in cheese will exceed the wage in wine: wc = PC /aLC > PW/aLW = ww
– So workers will make only cheese (the economy specializes in cheese production).
Home’s PPF VS Foreign’s PPF
Solve for the World Relative Price
• One way to track two markets (cheese and wine) at once is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prices. –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VS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First,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of cheese: the quantity of cheese relative to the quantity of wine supplied by all countries: RS = (QC + Q*C )/(QW + Q*W). •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falls below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both countries PC /PW < aLC /aLW < a*LC /a*LW, – no cheese will be produced. – domestic and foreign workers will both produce only wine (where wage is higher). – world relative supply of cheese is (0 + 0)/ (L/aLC + L*/a*LW) = 0.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6deb588caaedd3382c4d346.png)
整理ppt
3
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和相似 的要素充裕国家之间进行呢?
为什么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没有变化,而某些制造 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整理ppt
4
第二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是以不 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1961年在 《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整理ppt
24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 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 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 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 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 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 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 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 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 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 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 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整理ppt
9
思考
需求滞后和模仿滞后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些关系会对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整理ppt
10
一个国家发生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后,会不会向其他 国家出口,取决于其他国家生产者对新技术的模仿速度及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速度。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国际经济学_3
![国际经济学_3](https://img.taocdn.com/s3/m/b41675eb19e8b8f67c1cb994.png)
(K/L)X> (K/L)Y
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4
K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
QY2 QY1
(K/L)Y (W/r)1
K QY2 QY1
(K/L)Y (W/r)2 (K/L)X
(K/L)X
QX2 QX1
图3-5 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QX1 L
13
(3)要素密集度 ) (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若生产 X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 (K/L)X ,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 且有: 且有:
K2
B(K2,L2) X1 L1 L2 L
图3-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的等产量曲线
8
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
K A(K1,L1) K1 K2 L1 B(K2,L2) X1 L2 L K K1 K2 A(K1,L1) B(K2,L2) E L1 L2 X1 L
图3-2 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
17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7
图 3-8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国际经济学 第3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a5f7287284ac850ad0242bb.png)
丰富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 际间不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二、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影响到两国X 和Y两种商品的供给能力,引起两国两种产 品的相对供给能力的差异。 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供给的差别,可通过考 察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偏向性来直观地 加以判断。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三、要素禀赋
所谓要素禀赋,这里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这是一个相对的 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 关。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 _ _ 要素禀赋 K/ L 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 (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 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 国家。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 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 量。 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假 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 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均衡与比较优势
图3-6描述了满足 上述三个条件的 一般均衡状态。
第三章目录
第三章>>第二节
三、封闭经济均衡与比较优势
在E点,生产者实现了生产均衡,因为生产 可能性边界在该点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机会成 本并等于X商品的相对价格; 消费者也同样达到了消费均衡,因为社会无 差异曲线在该点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X商品 的相对价格。 另外,图中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所以两种 商品的产量均等于消费量,即市场出清了。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cc059cfab069dc5122010d.png)
PA
RD
X/Y
*
28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相对供给差异
结论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
29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相对需求曲线
相对价格Px/Py与相对需求X/Y的关系 由于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相同,因此两国的相对需求曲线是相同
*
16
二 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思考:在不同的要素价格下,某种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 动比(要素密集度)会发生变化,如何比较两种不同产品的要 素密集度呢?
回答: 在共同的标准下比较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即在共同的要素价格下比较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若两种产品的生产均是固定要素比例,则可以直接比较
重点
要素禀赋 含义 表示方法
要素密集度 含义 表示方法
*
5
回顾: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不存在相对价格差异从而贸易就不会发生的五个条件: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
的
*
30
二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决定
相对需求曲线RD和相对供给曲线RSB、RSA的交点决定了两 国在贸易前的均衡相对价格水平
观察:
两国之间的相对价格因相 对供给之间的差异而不同
A国在X产品上的相对供 给能力更强,所以A国X 的相对价格水平小于B国, 即PA<PB
p x/p y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7ece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5.png)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一、多项选择题1、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A、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或专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B、出口将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C、进口将提高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D、出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E、进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2、关于“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B.要素密集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C.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D.要素丰裕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E.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都是个相对的概念,都要视比较对象而定。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而现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A.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B.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C.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D.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E.生产要素并非都能得到充分利用4、根据斯托尔帕—萨谬尔逊定理,自由贸易将会使贸易参加国()A.商品价格均等化B.土地得到相同的报酬率C.所有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率D.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E.供给和需求模式趋同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C、运输成本的存在D、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3、根据斯托泊—萨谬尔森定理,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有()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5、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影响6、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7、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方面的差别。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b5ed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5.png)
3) They all use the same technology.1 H-O Theory
4. Theoretical Concept 理论观点 A country will export products that use
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模型中,产品市场、要素市场 及各国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Introduction
第6页
*Among the important results are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but that trade will also cause a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other words, some will gain from trade, some will lose, but the net effects are still likely to be positive.
特别是,该理论强调了国家资源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关键决定因素的作用。
3.1 H-O Theory
第 17 页
*Example Brazil exports coffee because it has an abundance of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coffee’s production; India and China are huge exporters of shoes and garments because they are heavily endowed with labor.
《国际经济学(第3版)》的读后感
![《国际经济学(第3版)》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3fbf3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6.png)
《国际经济学(第3版)》的读后感《国际经济学(第3版)》是一本经济学方面的权威教材,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阅读后,我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首先,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
通过对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的阐述和分析,读者对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例如,作者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解释了贸易的源泉和利益,以及贸易自由化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国际货币体系、汇率体系和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风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该书对国际经济政策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作者对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关税政策、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探讨了这些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我在阅读中深刻领会到,国际经济政策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利益与国际竞争力的平衡,不能过分偏向于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对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发展历程和功能,阐述了它们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和挑战。
另外,该书还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对全球化的现象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贸易格局和投资流动进行比较和分析,读者可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和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阐述了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新挑战和机遇。
阅读该书后,我深感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国际经济学不仅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作业习题
第三章标准贸易模型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曲线(PPF)
2、社会无差异曲线
3、贸易三角形
4、提供曲线(相互需求曲线)
5、贸易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机会成本递增时,生产者均衡点是_____
A、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线的交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价格线的切点
C、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
D、生产可能性曲线左侧的某一点
()2、一国的出口品的价格指数上升,
_____
A、会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B、会导致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C、不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条件
D、表明该国出口同样数量的产品,可以换来比过去更少的进口品
()3、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两国可以进行贸易的前提是:_____
A、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和位置不同
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不同
C、两国的资源禀赋不同
D、两国封闭经济时的相对商品价格不同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内封闭经济的均衡点位于_____ A、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国内价格线的切点上
B、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C、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内价格线的切点上
D、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任一点上
E、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上
()2、当机会成本递增时,生产可能性曲线_____
A、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B、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凹向原点的曲线
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的曲线
D、上面各点的斜率是不断变化的
E、上面各点的斜率是相同的
()3、一国在国际贸易以前和以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如果_____
A、国际贸易不影响收入分配状况
B、国际贸易会影响收入分配状况
C、一国居民的偏好改变了
D、一国居民的偏好不变
()4、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相对商品价格, _____
A、使得一国的出口量等于另一国的进口量
B、不能保证一国的出口量等于另一国的进口量
C、一定是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D、不一定时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5、当一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高于一国封闭经济时的均衡价格水平时,_____
A、该国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
B、该国可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C、该产品是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D、该产品是该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6、贸易条件恶化是指_____
A、出口价格指数不变,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B、进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C、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D、进口价格指数下降,出口价格指数上升
E、进出口价格指数同时上升
四、填空题
1、一国的提供曲线凸向该国具有比较____________的商品所在的坐标轴。
2、贸易利益来源于____________所得和
____________所得。
3、在新古典理论框架中,贸易三角形的斜边表示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
()1、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有小国可以实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2、运用提供曲线可以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六、计算题
1、假设A国和B国都生产服装和钢铁。
服装的相对价格(服装价格/钢铁价格)为P。
A国国
内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分别为:QsA=-8+P,
QdA=10-2P 。
B国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函数分别
为QsB=-3+3P, QdB=5-P 。
问:在封闭经济状态,两国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分别为多少?当
两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以后,哪个国家将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将出口钢铁?国际市场上的均
衡相对价格为多少?
2、假设某国出口品的价格指数由基期的100 增加到现在的135,进口品价格指数由基期的
100 增加到现在的120,问:现在该国的贸易条件是多少?和基期相比,该国的贸易条件是改
善了还是恶化了?
七、简答题
1、解释“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的差别。
2、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封闭经济时的
一般均衡点,为什么该点是一般均衡点?
3、如果中国和美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完全相同,那么,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双方是否还有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八、论述题
1、运用提供曲线分析: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对中国的贸
易条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2、根据新古典理论,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都可以获取贸易利益。
在现实中,
为什么欧美等国要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采取抵制
措施?
3、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说明国际贸易中均衡相对价格的决定。
4、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说明国际贸易中均衡相对价格的决定。
九、案例分析题
下图反映了 2000 年-2004 年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制造品的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
(2000 年的指数为100)。
试分析:主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制造品的贸易条件变动趋势是什么
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