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新与觉慧人物研究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家之觉新的人物分析
《家》之觉新的人物分析内容摘要:《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以及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家》是一部家庭的历史,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封建势力的没落。
它无意描绘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要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使读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关键词:熏陶懦弱长房长孙悲剧色彩《家》是著名作家巴金是我代表作之一,是巴金前期的创作。
《家》于1931年4月18日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2年5月连载完毕。
《家》的主题是要表现封建旧家庭与新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旧家庭对新青年的压迫以及新青年对旧制度的反抗,同时小说也预示了封建旧家庭必然会走向灭亡,新青年走向新生。
觉新与觉慧人物分析
觉新与觉慧对比觉慧:觉新的三弟..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觉慧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① 长子玄孙的地位..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封建大家庭中;长房长孙也叫 "承重孙";也就是说;大家庭的未来责任应该由他来负;是大家庭的继承人;这种家庭结构就要求觉新必须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制度起保证作用;所以觉新的命运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在过早地成亲;父亲又过早地死去之后;他秉承父亲的遗愿;为了保护自己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和卑琐的事务中到处周旋;接受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扮演着人生悲剧的角色;由此;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并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②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已经将觉新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害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肖的罪名等;因此尽管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每次还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是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普遍具有的国民性..③ 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④ 觉新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具有悲剧的深刻性和典型性..尽管觉新总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以换取家庭的和谐;然而残酷命运却专门作弄觉新这样的老实人;他接连失去生命中两个最亲爱的女人:先是梅表妹因长期精神抑郁;害肺病死去;既而妻子瑞珏在分娩之际被讲迷信的长辈合力逐出家门;因难产死于郊外冰冷的土屋中..觉新内心的无比凄凉和孤独;只有他的弟弟觉民、觉慧稍稍理解;但他们无法帮助已经无力奋飞的哥哥..觉新的悲剧说明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得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争得爱情的幸福;妥协和退让是没有出路的..存在于觉新身上的那种软弱动摇的性格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造成的;他的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小说的最后;觉新在痛苦和不安中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让他们看看;在这个家庭中并不是人人都象我一样顺从的";支持觉慧逃出了高家;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从家的构思来看;作者是有意将觉慧与觉新两种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做鲜明对照;以更完满地表达家的思想主题的..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追求..如果说觉慧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觉新就是不该那么做的典型..与家中其他承担着悲剧表现职能的女性牺牲者相比;觉新的形象是最具有悲剧内涵的..钱梅芬、瑞珏、鸣凤等人物形象;大都有些类型化;她们的悲剧更多来自命运;而作品对她们命运的表现也略嫌戏剧化..但是;觉新的悲剧性;不仅在于命运的播弄;更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位居的家庭地位以及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的不可逃脱的牺牲者的命运;造就了负罪而苟且、追求与幻灭的二重人格;成了中国新文学中极有文化内涵和心理深度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巴金贡献给现代文学的一个不朽形象..觉慧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觉”字辈的三少爷..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觉慧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觉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两方面: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觉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和家庭斗争中得到了强化..具体包括三方面: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在洋学堂中;在西式教育和进步报刊、五四思潮的影响下;觉慧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写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觉反抗以高老太爷为主的顽固派..他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觉新那样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过来..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中;编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参加学生的反军阀请愿;反抗高老太爷的旨意;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最后又毅然从家中出走..其次;摒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和家里的婢女鸣凤相爱;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和五四时期的彻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2、在觉慧身上还存在着他所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觉慧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是从资产阶级思潮中来汲取力量的;个人反抗、人权平等、人道主义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时他身上又难免有五四青年的历史局限和弱点..在接受新思想影响的过程中;他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在思想行为上;有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状态;如简单、幼稚、不成熟、容易气馁;自我怀疑;在爱情上有不自觉的封建等级观念等..在潜意识中;觉慧并没有打开一个少爷与一个丫头之间天然存在的藩篱;他一方面爱着鸣凤;一方面也爱着琴;遗憾鸣凤为什么不处在琴的地位..他对鸣凤的爱情远不及鸣凤对他的爱那么坚定和忠贞;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是犹豫不决的;直到最后在关键时刻忘记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在痛苦之余放弃了鸣凤;支持这种行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的献身热诚和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是爱情与事业不能两全;实际上;却是他个人的得失观在起作用;是在困难面前放弃了鸣凤;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觉慧思想和行为的矛盾性和软弱性..这样的描写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当时;觉慧所处的环境仅仅是能够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爱情观念的环境;但还不是能够实践这种爱情观念的环境..尽管觉慧的爱情观念已经摆脱了封建阶级的情趣;开始把鸣凤的价值即人的价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却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鸿沟..觉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个掘墓人;是高公馆内部汹涌激流的原动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的影响..小说突出了觉慧热情、叛逆和追求的精神;这是典型的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也是这一形象给人以巨大鼓舞的主要原因..作家对其形象的塑造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实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长处和短处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青年所特有的;他这个形象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庭、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在这方面;巴金的思想显然超过了同时期一般作家的水平..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典型表现了"五四"新思潮的威力和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
论觉慧与觉新的形象
论觉慧与觉新的形象<<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最富现实意义的一部作品.整部小说集中了作者对于黑暗社会的厌恶和反抗情绪,作者在作品中对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的强烈控诉振荡人心,激起人们对黑暗社会的强烈反抗情绪.<<家>>是以爱情为主线发展的作品写了觉慧和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钰,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的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反映了五四时期人们对于自由恋爱的追求,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 它不仅是揭露了旧社会的没落黑暗,对人性的压迫,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吃人的本质,更是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号召人们起来反抗压迫,站起来作自己的主人. 对上三四十年代的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其中作为<<家>>的主人公的觉新与觉慧的形象尤其深入人心,对那时的青年一代所产生的巨大的激励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他们的号召力在当时是空前绝后的,在整个中国文坛上也是光芒万丈的存在.巴金先生在<<家>>中塑造了六七十个人物,每个人都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其中有专制. 衰老. 腐朽象征,掌握着整个家族命运,代表家族至尊的高老太爷,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的女子瑞钰;勇敢地争取个性解放的青年觉民与琴;以及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侩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阴险奸诈的四太太王氏;专制愚顽的土豪周伯涛等等. 在这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中,为什么觉慧与觉新能够成为最出彩的,在高公馆这么一个庞大的黑暗王国中的核心呢?这当然与这两个人物的内涵有着莫大的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两个人物的风采吧!一.觉慧的形象觉慧和十七岁的婢女鸣凤相恋,由于祖父将鸣凤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作侍妾鸣凤便投湖自尽了,但觉慧仍然过着自己的生活,他认为自己应该奉献结革命,青春的血要为自由解放而流,鸣凤的生命,鸣凤的死相对于大义便不算什么了.在爱情破灭,爱人身死面前觉慧选择了逃避.但对于鸣凤的死也给了觉慧很深的震动,鸣凤死后觉慧梦见了她,但在鸣凤死前觉慧又下定不了决心彻底的反抗,走出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去追寻自己的心,这体现了他矛盾的一面,显示了他性格上的两面性。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课文《家》中觉慧和觉新的形象比较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成功刻画觉新与觉慧的人物形象。
觉慧是封建叛逆者,是第一个从封建家庭冲杀出来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向往自由、大胆叛逆,勇于探索和追求是其性格的基本特点,他的生活准则是:“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而觉新则是一个懦弱、顺从、委曲求全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生活在新旧两个时代,他既受过长期封建礼教的毒害,也受过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他一再屈从于封建专制,不断地向恶势力妥协退让,使他成了封建家庭的牺牲品,不过他最后毕竟有所觉醒,支持觉慧出走,思想有所转变。
一、觉慧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他从封建大家庭里成长起来,看到了旧制度重重矛盾和丑恶现象,他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影响,痛苦的感到封建大家庭像沙漠,像牢笼。
他参加学生运动和社团活动,传播新思想。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无视封建伦理以清醒的目光看穿家中种种假面,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鼓励大哥觉新为维护爱情、生命进行斗争。
再次,他勇敢地和丫头鸣凤恋爱,还大胆地宣称:“我偏要跟他们作对,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一个叛徒”。
显然,这种思想和行为对于封建秩序和道德观念是具有冲击力量的。
第二,觉慧的反抗还是有局限性——幼稚。
他的思想行为,许多是从资产阶级思潮中汲取力量的,个人反抗、人权平等、人道主义,是他们的基本思想。
但他在接受新思想的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清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识的影响。
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状态。
如觉慧曾多次重复《前夜》中的语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但是,怎样才能争取到幸福呢?这在他不仅是迷惘的,也是颇为软弱的。
性格决定命运——浅析巴金《家》中觉新的形象
( 二 ) 家 庭 环 境
高家是 觉新 生存 的依 托 ,这 个大 家庭 环境影 响 了他们 的成长 。 : 勾了维护所 谓 的书香 门第 的统治 秩序 ,维护封建大 家长 的尊严 ,以 高 老太爷 和克 明为代表 的封建卫 道者们 ,不惜 以牺 牲青年 子女 的幸 福 为代 价 。作 为高 家长 房 长孙 的觉 新 ,恭 恭敬 敬地 遵 从 家庭 的传 统 。他 隐忍 地 活着 ,不 为 自己 ,只 为整 个高 家 表面 上 的平 和 。就 这 点来 说 ,觉新所遭 遇 的悲 剧并不是 由他个 人造成 的 ,而是他 的整 个 家族 以及 社 会共 同导 致 的 。 (三 )社 会 更 替 辛 亥革 命 以后 ,封建 制度 、礼 教趋 于瓦解 ,即使像 高 家这 种 I 钟 鸣鼎食 的家庭 也逐渐 溃败 。曾经年少有 为 、有 远大抱 负的进步 青年 高觉新 也深刻 地认识 到他所处 的封建 家庭 的种 种弊 端 ,认识到 封建家 庭制 度必将走 向衰 败的下 场 ,但他懦 弱的本性 并不 足以让叛
响 ,觉新 的 内心倾 向于走 新 的道路 ,可长房 长孙 的他 必须承担 起封
处事 方 式 来敷 衍 。
建和家 庭给予 的重任 ,他 的作 揖主义 和不抵 抗主义让 他在家族 中难 求生 存 。
一
、
觉 新 性 格 形 成 的 原 因
五 四过 后 的中国 ,封建主 义并未 完全退 出历 史舞 台 ,新 的文 化 思想又 没充分 发展起 来 ,生活在 这个 时代 的年 轻人饱受 着传统 家庭 观与 自由信 仰 的双 重煎 熬 。 ( 一 )觉 新 的 个 人 经 历 觉新 是封 建大 家庭 中的长 子 ,他从小 受正 统的儒 家思 想教 育 , : 芷新 旧交 替 的时代 ,又 因个 性解 放思潮 的影响 ,具有初 步的觉醒 意 识 。青 年 时代 的觉 新 是幸 福 的 ,他对 化学 很感 兴 趣 ,打算 毕 业后 出 国留 学深 造 。他 与梅 芬有 情并 私定 终 身 ,但造 化 弄人 ,他 与青 ; 晦竹 马 的表 妹 的姻 缘 因长 辈们在 麻将 桌上 的摩擦 而被 拆散 。之后 , 他 父亲用 抓 阄这 样一种 滑稽 的方法决定 他 的婚姻 大事 ,他便与 一个 : 泰昧平 生 的少 女 拜堂 成 亲 。父亲 的 死 ,让 “ 家 ” 的重担 过早 的压 在 他肩上 ,他更深 刻地体会 到长房 长孙 的责任 。他所 经历 的事情都 不 是 自己愿 意承 受 的 ,作为 一个 失掉 了 个性 、 自我 的年轻 人 ,为 了维 护那个 “ 春 也似冬 ,秋 也似 冬 ”的封建 大家 庭 的秩序 和礼教 , 而充 当 了封建 势力 的驯服工 具 。
《家》觉新形象分析(2)
《家》觉新形象分析(2)《家》觉新形象分析当然,不是说这“两大主义”教育了觉民和决慧,而是觉新用这“两大主义”擎起了一张伞,让他的家庭安康的成长,而觉民和决慧也在认识到这两个主义后朝相反方向的更加先进起来,并且这其中,我觉得高觉新性格中的先进的一面也起了作用。
在巴金先生《呈现给一个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高觉新的原型是巴金先生的大哥,他们的经历很相似,而巴金先生对他的态度是:因为你做过这一切,因为你是一个懦弱的人,我就憎恨你吗?不,决不。
巴金先生的大哥留恋生活,但还是选择了自杀,“做了一个完全不必要的牺牲品而死了”,也许从这里我们可以端正一下对觉新的态度。
巴金先生在多篇文章中提到:“我写《家》,就像在挖开回忆的坟墓。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鬼下面挣扎。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觉新的人物形象的意义。
巴金先生在他大哥自杀后,写道:“然而我是不会死的,我要活下去,我要写,我要用我的这管笔写尽我所要写的。
这管笔……会使我时时刻刻都说着你,而且它会使你复活起来,复活起来看我踏过那一切骸骨前进。
”作者就是通过高觉新这类人物来“像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从而让千千万万的读者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多少美丽的青春这样的绽放与凋谢。
《家》觉新形象分析 [篇2]巴金在《家》中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高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
这个家庭的主宰人物高老太爷专横跋扈、荒淫无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在高家,他是一尊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的偶像。
他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为了维护吃人的封建礼教,为了维护自己的家长尊严,不惜牺牲年轻人的幸福和生命。
高家的第二代人既维护这个家又毁坏着这个家。
克安、克定贪婪、险恶、荒淫堕落、愚蠢偏执,只是他们相同的一面,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克安狡猾、精明,他在进行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时用正经堂皇的外表作掩护,他在堕落挥霍的同时还设法赚取钱财,这一点更像他的父辈们。
《家》巴金觉新人物分析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就是这样的矛盾集合体。他渴望 无拘无束的生活和美好的前途,但他又驯服于封建 家庭对他生活道路的安排;他爱梅表妹,但对家长 “拈阄”的包办婚姻却没有勇气反抗;他疼爱自己 的妻子瑞珏,她是他在这个大家庭中唯一安慰,但 却眼看着瑞珏被所谓“血光之灾”逼近死亡,他却 不敢也不能挺身而出保护她;他有知识懂科学,明 知世上无鬼,却又顺从地参与五姨太、三叔等人的 “捉鬼”的勾当;他自己饱尝了包办婚姻带来的无 穷痛苦,却又苦苦哀求弟弟觉民不要逃婚;他痛恨 使他吃尽苦头受尽磨难的旧家庭,却不敢与之决裂, 还努力维护大家庭的面子;他被宣传新思想的 “五〃四”报刊激动得热血沸腾,但却不敢象觉惠 那样起来斗争;
觉新之身份
高觉新,是高家第三代的老大,也就是封建 家族所称呼的长房长孙,是觉民、觉慧兄弟 的大哥。因为他是长孙,所以他要承担爷爷 (高老太爷)的全部期望,做爷爷的贤孙; 因为他是他们这一房的长子,他要这一房能 在这个偌大的封建家庭里有立足之地而奋斗; 因为他是大哥,他要为弟弟妹妹们做表率, 而且要时刻督促他们学“好”。因为他是这 个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所以他的命运从 出生时就被决定了,他就已有了自己要背负 的责任。
他身为老一辈的“长房长孙”,屈从于
封建传统和家族统治,但屈从中有不满 和痛苦;他又身为少一辈的大哥,同情 受压制的青年人,但同情中有劝诱…… 这种种矛盾心理行为,惊人的统一在觉 新身上,使他成为一个相当逼真深刻的 艺术典型。他代表了出身于封建家庭, 被时代“激流”所震撼、向往新生活却 不敢为之奋斗,又没有勇气摆脱旧的束 缚,从而逐渐消沉下来的一部分青年。型的形象。 每个形象都写得血 肉丰满、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
家
巴金
觉新人物分析
觉新人物简介
觉新人物形象分析(3)
觉新人物形象分析(3)觉新人物形象分析渐渐地爱上她。
两人的婚姻生活倒也美满。
在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海臣之后,觉新更加爱瑞珏,几乎连班也不想去上了,这时的觉新几乎忘记了梅芬。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觉新在街上遇到了梅表姐,梅表姐正陪着她的母亲买衣料。
这时候的梅表姐已经死了丈夫,她忧郁、孤独。
两人相见默默无语。
从此,觉新陷于矛盾之中,他不能忘记梅的旧情,又爱着妻子瑞珏。
梅表姐虽然出嫁,但是她心中仍然爱着觉新,可是又可望而不可及,也处于痛苦之中。
瑞珏全心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当她知道觉新和梅表姐的关系,知道觉新旧情难舍的时候,她自然也有痛苦,但她不是嫉妒,她反而更爱觉新,也同情梅表姐的遭遇。
这种种不幸不能不怪觉新的不抵抗主义。
如果他能像觉民那样勇敢地去爱梅表姐,拒绝家长的包办婚姻,梅表姐就不会在忧郁、孤独的生活中死去,瑞珏也不会因自己的丈夫心中总爱着另一个女人而痛苦。
当觉新听到梅表姐悲惨死去这个消息后,觉得头有点晕,身体无力,他勉强走了几步,但是喉管好象有东西似的,他第4页共9页忍不住咳出了一口痰,他无意间一看,却是一口红红的痰。
他并没有返回房中,继续往外面走。
他来到钱家,望着死去的梅表姐,他愿意他能放声大哭。
他望着梅表姐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好象要说什么话没有说出来就断了气似的。
觉新心中暗暗祈祷:“梅,我来了,我在这儿,你有什么未说的话,快说呀,我听得见!”可是梅表姐再也不能说话了,她再也说不出她心中的怨、心中的恨和她心中的爱了。
⑦觉新的不抵抗主义造成的另一个悲剧,就是妻子瑞珏的惨死.瑞珏生产的日子也近了,这件事情引起了陈姨太、四太太、五太太和四叔、五叔等的焦虑,他们担心的是“血光之灾”。
他们对觉新说出了心中的焦虑,要觉新马上照办,并说高老太爷的丧事超过一切。
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却和平地接受了,虽然他不愿把临近生产的瑞珏送至城外。
回到房里,觉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并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觉新心中也非常痛苦,但他并没有想到要反抗,他只有与瑞珏抱头痛哭。
《家》人物分析
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
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
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简论巴金《家》中觉新、觉慧的人物形象-精选文档
简论巴金《家》中觉新、觉慧的人物形象巴金的作品《家》可以说是对人们想象中的“家”的一个颠覆,他不是第一个颠覆的,也不一定是颠覆地最彻底的那个,但他用他笔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家”。
在巴金笔下,“家”不再是所谓的“避风港”,不再是所谓的“灵魂寄托”,而是如觉慧笔下所言:“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
一方面,巴金在《家》对封建专制家庭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家》中,高老太爷是高公馆的主人,在高公馆中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作为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他正是高公馆里所有罪恶的制造者。
他凭借自己的意愿决定子孙、仆人的命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他抵制一切新事物,不惜以牺牲别人的幸福为代价。
另一方面,《家》通过它对青年们的婚姻恋爱包办买卖的控诉表现了它的反封建性。
从觉新和梅表姐的爱情悲剧,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投湖的悲剧到婉儿的被迫出嫁,《家》深刻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觉新——家族的矛盾者觉新是《家》中刻画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体现着许多的矛盾面和复杂性。
觉新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官僚的大家庭,他是家里的长房长孙,他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觉新自小就很聪明,上中学时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
但父母双亲的先后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被迫挑起这一房的责任,成了一个傀儡,过着矛盾、痛苦的生活。
他的爱情、婚姻也被封建家族无情地破坏了。
作为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觉新凭着心底燃烧着的青春的火,也愤怒过、抗争过,然而,经验让他明白反抗是无望的,所以他只能以敷衍为武器,顺从所有的人,以寻求平衡,求得一时的安稳。
他试图维护封建大家族的秩序,在长辈们面前委曲求全,却又怀抱着一颗帮助觉慧的心,试图向封建礼教反抗。
他在两者之间犹豫、挣扎,内心受着巨大的煎熬。
渐渐地,他似乎接受了服从,忘却了反抗。
但是内心对自由的向往和环境的压迫使觉新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与痛苦中,他逐渐成为了一个矛盾者。
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样文内容摘要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老太爷、觉字辈的人物形象,以及以鸣凤、梅、瑞珏为代表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人物形象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目录内容摘要 (3)关键词 (3)一、分析统治者的形象 (3)二、分析反抗者的形象 (4)(一)觉新形象分析 (4)(二)觉民形象分析 (5)(三)觉慧形象分析 (5)三、分析牺牲者的形象 (6)(一)鸣凤形象分析 (6)(二)梅形象分析 (6)(三)瑞珏形象分析 (6)参考文献 (7)浅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于1931年4月动笔,1931年底完成,原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书店出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小说写的是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家长高老太爷曾在清朝做过多年大官,靠剥削来的财富造就了一份大家业,养了一大群儿孙,仆人成群。
年轻的姨太太陪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他平时不是看戏,就是打牌,收藏书画古玩,附庸风雅,在家里,他是太上皇,强制儿孙们遵守封建家规。
高老太爷的三子克明经管家事,其实只是高老太爷旨意的忠实执行者,四子克安、五子克定吃喝嫖赌,挥霍无度。
高家的第三代年轻人觉新、觉民、觉慧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思想都有所觉醒,但性格的不同却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老大觉新成绩优良,满怀抱负,但却因“爷爷想要个重孙”,中学毕业后就奉命成婚;老二觉民正自由恋爱,他决心争取婚姻自主;老三觉慧是三兄弟中最激进的一个,他敢于反抗封建家长的旨意,还爱上了丫环鸣凤。
随着社会时局的变化,高家表面的繁华已无法掩饰实质的衰败,最后高老太爷的死宣告了这个家的崩溃,腐朽的大家庭终于走上了它必然走上的道路。
《家》围绕着专制与反抗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的形象。
其中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最主要的是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其次还有鸣凤、梅和瑞珏以及克字辈的几个人物。
觉新与觉慧人物分析
觉新与觉慧人物分析《觉新与觉慧》是钱秉慧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觉新和觉慧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觉新和觉慧作为小说中两个重要的形象,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选择以及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都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觉慧是一个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的女性。
她生活在一个大家族的封建统治之中,但觉慧并不对命运妥协。
她渴望自由和平等,憧憬着一个真实而美好的世界。
觉慧在小说中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崇尚自由、科学与进步的女性形象。
她与觉新相遇后追求自己的幸福,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
觉慧在小说中展现了一个女性的潜能和坚强。
在封建社会的底层,觉慧坚持自己的信念,从不妥协,这是觉慧以及众多封建社会下女性的代表。
觉慧的坚持和勇气让她最终战胜了各种压力和困境,最终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觉新和觉慧在小说中的塑造既是娱人的,也是可亲的。
他们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他们充满了朝气和激情,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
觉新和觉慧展现了一种对人性的肯定和对社会变革的希望。
他们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实践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带来改变。
觉新和觉慧是小说中“觉”这个主题的最佳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唤醒了社会的良知,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通过对觉新和觉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觉新和觉慧是钱秉慧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美好形象,他们对人性的肯定、对社会的希望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他们展现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内涵,给我们提供了坚持梦想、奋发向前的力量和信仰。
他们代表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追求和价值观,激励着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他们的形象揭示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新社会的可能性,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浅析巴金《家》中觉新三兄弟的人物形象
时社会 的历 史缩影 , 《 家》 也 对 中国 的现代文 学产 生 了 很大 一 个温暖 的家 , 他们 夫 妻也 很恩 爱 , 在高公 馆这个 明争暗斗
。
的影响
小 说中刻画 了许 多经 典而 深刻 的人物 。
例如 : 高老
的大家庭 中他们 相 互 支持给 彼此 以 温暖 , 对 瑞压 的一 生 来
家协会 主席 全 国 文联 副主 席。 觉 慧 , 小 说 中 的 中心 人物 , 封 建 家庭 的 “ 背叛 者” , 封 建社 会 的 反杭 者。 是 一 个 激 进 , 对 新 生 活 充 满 希望 的 , 新 青年形 象。
顺 从 , 但 梅却 成 了他 屈 服 于 封 建 势力 的牺牲 品 , 觉 新 婚后 , 梅嫁给 了另一 个男人 , 不 久后 便成 了寡妇 , 和 母亲 回到 省城 最终在花一 样 的年纪 病逝 。 从小 说 中的很多情节 都可 以看 出
庭 中有着不 同 的社会 地位 , 但却 都逃不 出封建势 ,
无 法 决 定 自己 的命运 。
只
让觉新把瑞钮送到郊外去生产 , 当然觉新答应 了, 即使他不 相信 , 他不愿意 , 他还是答应 了。 找到房子后他把瑞压送到
能等待封建势 力的魔爪 向她 们 一 步步逼近 最后 将她们 腐 噬 。 了郊外 , 因为时 间很紧还要 满足陈 姨太所提 出来 的要 在城 门
的 三 兄 弟 高觉 新 、 高觉 民 、 高觉 慧有着千 丝 万 缕 的联 系 。 觉 很 委 屈 。 他是 爱她 的 , 但 这份 爱是 敌不 过 封 建礼 制 的束 缚 的 ,
新 、 觉 民 、 觉 慧 , 是 小说 中最 为 突 出 的人 物 。 他们 三 人 虽 说 对梅如 此 , 对瑞 压 也 是 一 样 。 “ 他 毫不 反 抗 地缩 回 了那 只脚 ,
巴金小说人物分析
巴金小说人物分析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三部曲中觉慧与觉民、觉新的对比:觉慧——三少爷觉慧,生长于社会变革激烈的时代。
觉慧向往民主,勇于反抗高家老太爷的高压统治,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人物。
觉慧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
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对于觉慧,反抗是他思想的核心,一方面,他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熏陶,敢于和勇于与封建礼教抗争,另一方面,他打破了传统的门第观念,和婢女鸣凤恋爱;但是,与此同时,他又有中国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病,受到他所在家庭和阶级的影响,他幼稚,不成熟,容易放弃,他对鸣凤的爱远远没有鸣凤坚定,而是一直在逃避,不敢面对,直到鸣凤死他也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反而给自己寻找借口。
在心底深处,他还是有封建等级观念的,他遗憾鸣凤为什么不像琴一样的地位。
觉慧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最普遍的一种状态。
觉民——与觉慧相比,觉民的性格其实并不引人注目,他少了觉慧不顾一切的反抗,也不像觉新那样一味的委曲求全,他得性格是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过渡,其实在我看来,觉民才更像一个成熟的五四青年。
其实可以这么形容觉民——力量的积蓄者。
觉民的经典表情就是微笑。
在觉民镇静的微笑下,觉新的逆来顺受显得那么懦弱无力,觉慧的偏激和冲动显得那么盲目和低效。
年纪虽轻,觉民就像个历经沧桑的先知,旁观这一切,不为所动,始终没有迷失。
三兄弟生来按理来说是差不远的,但觉新迷失在家的责任中,觉慧迷失在家外的激进中,唯有觉民一人,保有自我。
觉民敢反抗,虽然他从不说出口,在三兄弟里,他为了自己的爱情的反抗,并且有计划,不盲目,这才像是一个成熟的五四青年,做事成熟、稳重,不盲目、不迷失,是在那个家里最清醒的一个。
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和觉慧的艺术形象
论《激流三部曲》中觉新和觉慧的艺术形象内容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觉新的懦弱、顺从、健忘、不敢反抗和他奉行的“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和他相对应的是觉慧的大胆、叛逆、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通过觉新和觉慧的对比,觉慧告诉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关键词:觉新;觉慧; 艺术形象《激流三部曲》是巴金传世的代表作品,描写的是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表现了腐朽的封建势力必将衰亡,必将崛起这样一个有强烈政治意义的时代主题,反映了巴金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
巴金在他的谈《春》中这样写道:“我能够花那么多的笔墨描写觉新这个人物,并非我掌握了一种描写人物的技巧和秘诀,我能够描写觉新,只是因为我熟悉这个人,我对他有感情,我为他花了那么多的笔墨,也无非想通过这个人来鞭挞旧制度。
”①在《激流三部曲》中作者塑造了很多典型形象,而觉新这一人物形象无疑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觉新是一个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特殊地位,因此形成了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由于他父母双亡,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又因为他长期承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养成了温和而百依百顺的性格,同时他在“五四”浪潮的召唤下,强烈地渴望个性解放,个性自由,渴望能够得到个人生活的幸福,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是一个甘愿屈从封建势力的孝子贤孙,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毫无怨言,似乎顺从封建家庭的一切安排是自己的本能。
觉新本是一个相貌清秀,聪慧好学的学生,“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然而,他父亲的一句话,他就放弃了自己伟大的理想和前途,回家成亲。
在他看来,“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只有做牺牲品的资格,”他和梅青梅竹马,但由于他们的八字不和,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长辈在牌桌上的龃龉,互相拿孩子的婚姻向对方报复,结果,觉新娶了他一面也没见过的瑞珏,而梅在之后因婚姻的不幸而悲惨夭折,在这件事发生时觉新没有为自己的婚姻幸福而反抗,而是一味的顺从。
浅析巴金《家》觉新、觉慧
浅析巴金《家》中觉新、觉慧形象比较贾静[摘要] 觉新的性格具有封建旧家庭出身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接受了某些新思想,对理想和爱情有追求的欲望,但在感情上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动软弱,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性格上“委曲求全”的劣根性;觉慧的性格也具有封建旧家庭刚刚觉醒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敢于反抗,“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成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一个革命者,但又具有“幼稚”的一面,思想简单,行动或鲁莽或犹豫。
他们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存在着性格与思想上某些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性格、思想上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人类天性中二元对立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联系,觉慧是觉新的延续,一种精神上的延续与突破。
相比之下,觉慧的幼稚单纯的叛逆,更是对觉新的矫枉过正。
[关键词] 高觉新高觉慧人物形象比较《家》写于1931年,原以《激流》为题在上海《时报》连载,后改为《家》,与《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它是以年轻一代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描写了、瑞玉等青年女性被封建礼教吞没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向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叛逆精神及其民主主义的觉醒。
作者巴金就是在那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所以他能如实地描写他的祖父和大哥:一个是“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一个是逆来顺受的子弟。
同时,还描写了一些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
而在这一衰败的大家庭中有两个人——觉新、觉慧,其性格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迥异之别。
我们首先看一看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
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我今天来说说其中的高觉新。
《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感到不满。
他的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
高觉新具有美好的素质,才资优异,聪明好学,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
他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也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曾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但作为在“五四”之前成家立业的人,他接受了封建正统观念,奉为行动的准则。
虽然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对他有所触动,但他难以摆拖封建思想的束缚。
觉新的思想性格被封建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严重地扭曲:他同情弟弟们的斗争,但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逆来顺受。
觉新的青春朝气和青年的梦想在沉闷的实际生活中渐渐消失,生活磨钝了他的感觉,但自身又无力摆脱困境,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
高觉新自幼生活在一个封建大家庭,受到过充分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封建道德意识在他的思想意识中是非常深刻的。
“孝道”要求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的意愿,为了实现父母的意愿,哪怕是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都是理所当然的。
在祖父与父母面前,他必须要“孝”,父母死后,他必须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而走向自己的人生悲剧。
高觉新的父母早亡,继母周氏软弱无能,又不是高觉新父亲的原配夫人,而觉民、觉慧与淑华年龄还小,在整个高家都没有充分的发言权。
这样身为“长子”的高觉新就不得不自觉地承担起“长兄如父”的重担。
由于顽固的封建势力和社会思想的桎梏,再加上觉新自己的的特殊身份与幼年遭遇,才造成了他的妥协与懦弱。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在《家》这部小说里,觉慧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却一心向往蓝天的鸟儿。
他生长在封建大家庭中,周围是层层叠叠的旧礼教和传统观念织成的密网,可他偏生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觉慧是个热血的青年。
他看不得家里的那些陈腐之事,哥哥们被封建礼教压迫得没了生气,他就像一股清流,在这一潭死水中搅起波澜。
你看他对鸣凤的感情,那是真挚而热烈的。
他不像那些封建家庭里的少爷,把丫鬟只当作下人看待。
他对鸣凤的爱是纯净的,像山间清澈的小溪,没有杂质。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家庭里,这种感情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虽微弱却顽强。
他想要带着鸣凤逃离这个压抑的家,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敢吗?要是换做别人,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可能早就被封建礼教同化了,哪还敢有这样出格的想法?觉慧也是个有思想的叛逆者。
他对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嗤之以鼻。
家里长辈们信奉的那些繁文缛节,在他眼里就像是腐朽的木头,看似高大实则毫无生命力。
他不愿像大哥觉新那样,总是逆来顺受,被家族的规矩牵着鼻子走。
觉新就像一头被蒙住眼睛拉磨的驴,只知道沿着既定的轨迹转圈,而觉慧却想打破这个轨迹。
他渴望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
他积极参加报社的工作,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探讨着如何改变这个社会,如何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黑暗的山洞里,周围的人都习惯了黑暗,只有他拼命地寻找出口,想要见到外面的阳光。
可是觉慧也有他的无奈之处。
他毕竟是生长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他的力量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就像蚍蜉撼树。
他想救鸣凤,可最后鸣凤还是被封建礼教吞噬了。
这时候的他,就像一个失去了心爱玩具的孩子,那种痛苦和无助是实实在在的。
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撞得粉碎,他能做的只是在痛苦中继续抗争。
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失望,可又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这就像风筝,线的那头是家,不管他飞得多远,总是被牵绊着。
觉慧还是个充满希望的青年。
尽管遭遇了这么多的挫折,他没有被打倒。
他就像春天的野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浅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单纯幼稚的形象
3.女性形象
(1)封建教义抗争者——鸣凤
(2)封建教义受害者——梅芬
(3)封建教义牺牲者——瑞珏
〈三>《家》的艺术特色
浅论巴金《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关键字:人物形象,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
〈一〉作品背景
1.作品的社会背景
2.作者家庭背景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专制
1.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多面性
2.反抗者形象
封建家庭中的长子形象
〈1〉觉新形象觉新形象的分析
lt;3>觉慧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新与觉慧人物分析————————————————————————————————作者:————————————————————————————————日期:觉新与觉慧对比觉慧:觉新的三弟。
热情、纯洁、直率,可说是高公馆中的一个"异数"。
他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所认定的道理,决不妥协,哪怕是他至亲的人。
年轻的觉慧既敏感又爱冲动、行事莽撞,他还不了解人生有多复杂,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哥。
他所爱的女孩鸣凤的死,令他看清了家中的世态炎凉,他心里有一把火在燃烧,他愤怒,这不是他该过的生活,然而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他又只有些模糊的想象。
觉慧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出走。
觉慧的感情是外露的,火热的。
他是《家》中最清新的因素,他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深信青春终归属于自己。
在心灵经受过痛苦的历练后,他的青春觉醒开来,激励他离开家,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
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
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
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
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
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
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
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
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
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
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
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
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
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① 长子玄孙的地位。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封建大家庭中,长房长孙也叫 "承重孙",也就是说,大家庭的未来责任应该由他来负,是大家庭的继承人,这种家庭结构就要求觉新必须维护这个制度,并处处对这种家庭制度起保证作用,所以觉新的命运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在过早地成亲,父亲又过早地死去之后,他秉承父亲的遗愿,为了保护自己这一房的利益,小心翼翼地在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和卑琐的事务中到处周旋,接受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扮演着人生悲剧的角色,由此,现实和理想就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并造成了觉新性格的两重性。
②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的毒害,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思想统治的力量。
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已经将觉新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尽,造成了他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
他害怕别人说闲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担心高家从他手中败落,害怕承担不肖的罪名等,因此尽管他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命运的悲剧性,每次还总是自告奋勇地把头往绞索中伸,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这是在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普遍具有的国民性。
③ 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觉新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晰地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是与觉慧等人从五四文化思潮中汲取了人权、平等的观念不同,他从中吸取的则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他之所以信奉这样的主义,是因为这样的主义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能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而自己并不觉得矛盾。
④ 觉新的悲剧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概括了封建末世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具有悲剧的深刻性和典型性。
尽管觉新总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以换取家庭的和谐,然而残酷命运却专门作弄觉新这样的老实人,他接连失去生命中两个最亲爱的女人:先是梅表妹因长期精神抑郁,害肺病死去;既而妻子瑞珏在分娩之际被讲迷信的长辈合力逐出家门,因难产死于郊外冰冷的土屋中。
觉新内心的无比凄凉和孤独,只有他的弟弟觉民、觉慧稍稍理解,但他们无法帮助已经无力奋飞的哥哥。
觉新的悲剧说明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得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争得爱情的幸福,妥协和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存在于觉新身上的那种软弱动摇的性格完全是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造成的,他的悲剧集中反映了这种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戕害。
小说的最后,觉新在痛苦和不安中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让他们看看,在这个家庭中并不是人人都象我一样顺从的",支持觉慧逃出了高家,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从《家》的构思来看,作者是有意将觉慧与觉新两种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道路做鲜明对照,以更完满地表达《家》的思想主题的。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现代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追求。
如果说觉慧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觉新就是不该那么做的典型。
与《家》中其他承担着悲剧表现职能的女性牺牲者相比,觉新的形象是最具有悲剧内涵的。
钱梅芬、瑞珏、鸣凤等人物形象,大都有些类型化;她们的悲剧更多来自命运,而作品对她们命运的表现也略嫌戏剧化。
但是,觉新的悲剧性,不仅在于命运的播弄,更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位居的家庭地位以及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的不可逃脱的牺牲者的命运,造就了负罪而苟且、追求与幻灭的二重人格,成了中国新文学中极有文化内涵和心理深度的人物形象。
这也是巴金贡献给现代文学的一个不朽形象。
觉慧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觉”字辈的三少爷。
觉慧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从朴素的对劳动者的爱和对封建制度的恨出发,走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最后又走向社会斗争。
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觉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两方面: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
觉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和家庭斗争中得到了强化。
具体包括三方面: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
在洋学堂中,在西式教育和进步报刊、五四思潮的影响下,觉慧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在社会上以反抗旧制度为主要任务,写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觉反抗以高老太爷为主的顽固派。
他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觉新那样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过来。
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中,编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参加学生的反军阀请愿,反抗高老太爷的旨意,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最后又毅然从家中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