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精)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成就与思想底蕴。
中国自2001年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把向世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成果作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之一,以中国传统元素为创作源泉,诞生了一批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灵魂的精品,借助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汉文化传播到世界。
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李光耀曾指出:“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之时,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
只有当一种文化在实践中发挥促进国家社会进步的良好效能时,他国才能信服,进而对其心向往之。
如果在本国失去生命力,在国际社会就自然会失去吸引力。
这就需要国家拥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文化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聚集、团结和组织全体成员的向心力,是保持国家统一、内聚稳定的内聚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北京奥运会中,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用友善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人的热情与友好,志愿者们用行动增进了中国文化的凝聚力,有利于使中国人民重新树立起优秀的道德规范。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说过,“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北京奥运会从不同视角、全方位地向世界诠释了汉文化的精髓,在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唤起了国民的文化凝聚力,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奥林匹克”一直代表着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2008年,奥运来到千年古都北京,呈现给人们一次空前的文化大碰撞。
开幕式上,古老的汉文化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为汉文化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世界各国文化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学习与促进,又存在着文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的交融。
北京奥运会在展示汉文化魅力的同时,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成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北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为理念,大力传播汉文化,在世界范围掀起了“中国热潮”。
开辟未来的核心力量与方略:中国必须实施好的文化战略——反思中国文化的劣根性(上)
体制改革 的使命无法完成 。如果试 图用就 是 口号 再 响 亮 ,强 调 多重 要 ,情绪 多慷 慨激 昂 ,措 施 多得 力 ,很 可 能是 徒 劳 的 ,很 可 能 就 会变换 成 叶公 好龙 式 的改革 。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必须 要 彻 底 改 革 政 治 体 制 及 其 现 行 政 治 体 制 下 的 干 部 体 制 ,必 须 要 解 决
为其继承者 、传播者 、创造者 、领导者及其成就 。同时 ,对文化从多方面作 了阐述 ,充分肯定 了文 化的作 用 ,并 提 出 了今 后 中 国文 化 改革 与发 展 的 目标 任 务 。
文 化 越来 越 成 为 民族 凝 聚力 和 创 造力 的重 要 源 泉 ,成 为 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重要 支撑 。不 失 时 机 地 抓好 文 化 体 制改 革 ,增 强 我 国文 化 软 实力 ,对 于 我 国整 个 现 代化 大 局 和 民族 复 兴 大业 有 极
其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 ,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 和国家繁荣发 展 取之 不尽 、用 之 不竭 的生命 之 源 。
一
、
深 化 文化体 制 改革 ,首 先要 深化 好政 治体 制 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十分重要 、非常必要 。但是 ,政治体制改革不好 的话 ,文化体制改革难 以深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精)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李君如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特别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在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南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鼓舞人心的历史性任务。
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首先,这次全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我国改革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这次全会是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会议。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既要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又要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健康氛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如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如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那么,怎么样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国际地位的,一个没有文化凝聚力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不会被人尊敬的。
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提升文化的凝聚力。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要拥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现如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会凝聚成社会共识,表现出文化发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任务。
2、提升文化的吸引力。
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展示出该国家或是该民族特色的文化吸引力。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依附在语言和其他载体上,逐渐凝固和演化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这种文化环境引导她的国民的行为,达到协调整合社会的作用,并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提升文化的普及力。
也就是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我们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有意识地引导广大民众喜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终使其成为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有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学习力度,在教学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展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使他们自觉愿意接受和欣赏。
二、振兴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形势来看,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我们要找准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满足人民对文化的要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首先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文化产业的管理办法,尽量减少政策办法中不足的地方。
其次是深化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文化自己的道路。
最后就是加大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设立规范化的文化产业组织,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三重维度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三重维度【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对社会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三重维度,以及加强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思路提供了参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值得深入研究和重视。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建设、三重维度、相互促进、路径、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设思路。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体现在引领国家和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凝聚国家力量的统一战线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只有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稳固国家政权、壮大国家力量,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坚定信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2 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团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凝聚力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团结人民、凝聚力量,使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观,推动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
引领力则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引领人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指引社会前进的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两大重要功能,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提高凝聚力和引领力水平,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2. 正文2.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凝聚力的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简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途径。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以发展文化业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即不但要提升硬实力,还要发展壮大文化业,以求在全球文明竞争中取得重要优势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族自信和国家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二是加强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文化发展路径。
要改革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市场开放水平,创新文化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民族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能。
三是建立多元文化的共识体系,构建中国、东方、世界三种文明类型的多元文化共识体系,围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入研究,完善文化强国的理念、目标、政策和实践的共识体系。
四是强化创新力和文化创意力。
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的独特特色,把宗教传统文化、地域性文化、民族文化等优秀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创新和互通有无融合,加速形成国际化文明格局,推动文化新时代的到来。
五是把中国文化宣传投放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宣传中国文化的势态。
把海外华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作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节点,充分展示、传播中国文化,使更多区域性的海外市场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形成中国文化影响力辐射到各地的格局,赢得全球文明竞争的制高点。
六是充分发挥外交手段,坚持平等互利、平衡文化交流,同外国拓展文化交流空间,促进文化交流的合作多样化,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比较优势的地位。
最后,还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情报畅通、共享有度,严禁色情暴力等不良元素的滋生,以及努力营造绿色、友善的公众文化环境,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飞跃发展。
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一连串令人鼓舞的数据,生动地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文化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喜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
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
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
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公务员申论范文: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公务员申论范文:文化也是一种力量1、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
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
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
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
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事业持续蓬勃发展,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自信这个核心,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文化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加强宣传教育,塑造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塑造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气质,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信心。
只有深入挖掘、传承和宣传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和特色,唤起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全体人民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加强宣传教育方面,要注重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从经典著作、古代哲学思想、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文艺作品、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等形式,让人们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要加强对现代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国际文化,自觉抵制低俗、庸俗之风,保护自己的文化自信。
在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方面,要注重对新时代文化成就的宣传,让人们了解到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通过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观念,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二、强化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不仅需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还需要强化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强化文化产业方面,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通过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新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有力支撑。
最全的形势与政策--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论文
形势与政策--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
如何构建和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有哪些
如何构建和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有哪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文化本质与功能的科学定位,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及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发展文化的使命担当。
《决定》中阐述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如此,于文化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和引领者―大学,文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影响力和魅力所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
魅力是一种号召力,即使在一个人们的欲望和心愿之箭射向无数个方向的多元时代,魅力也依然会以持续的光彩给人们以润物无声的影响,而这种魅力就是文化的魅力,精神的魅力。
同样,大学文化也是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和魅力所在。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办出特色和获得赞誉的根本,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文化引领大学发展”“文化决定着大学的品质”“文化是大学的精髓”“文化是一种大学性格”等表述,一致表明了大学文化之于大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学不仅要做文化精神的传承者,而且更应是文化精神的源泉和创新地。
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理应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和思潮的发源地,大学理应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风向标。
文化认同――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所大学的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大学的灵魂和精髓,在大学生存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优良的大学文化,会激励学校向着可持续的、生机勃勃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层次方向发展,能创造出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风范,影响着学校每一位成员的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等。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综合国力,主 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
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
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可以看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今天深化我国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现实奋斗
目标。
为此,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 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 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
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 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 聚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 和感染力。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 化传播能力。
总之,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
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
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
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总之,我们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
定,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 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
铸牢命运共同体,提升文化感召力
铸牢命运共同体,提升文化感召力第一篇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内蒙古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融合交往的舞台,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
各族人民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
自古以来,内蒙古就是多民族文化汇合的地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兼容并蓄、共同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文化界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为中华儿女奋起抗争、顽强拼搏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侮、救亡图存,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抗战文艺运动中,组织不同类型的工作队、宣传队、剧团,一队复一队地走向兵营、草原,共同奏响了空前豪迈的民族解放斗争交响曲。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文化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特别是内蒙古的乌兰牧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植根基层,情系群众,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借鉴传承,把舞蹈、好来宝、歌曲、器乐、歌剧等一大批有生活气息、有泥土芳香、有革命激情、有美好向往的节目奉献给各族人民,用艺术的强大感染力讴歌党、讴歌伟大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中,有着相同的文化符号,有着共同的生活理想,有着融进血脉中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文化的影响力(论文)
论文化的影响力摘要: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但是文化产业仍然是低位徘徊。
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仅占GDP的2.15%;从业人员996万人,仅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的1.3%。
目前中国上万亿美元的外贸额中,出口已经过半,但其中的文化产品出口不到1%。
有资料显示,日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唱片业和动漫卡通业,美国则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80%的份额,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
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态势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分量将越来越重。
这里重要的不仅是经济意义,更在于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
关键词:文化强国。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兼容并包,曾经吸引和影响过许多国家。
可是现在除了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外,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少。
相反,在我们很多年轻人中,过“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已成为时髦,倒是对清明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缺乏热情。
一些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国外大片了,甚至为奥斯卡奖而一味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远离了自己的国情和真实的民族心理。
殊不知,外国人并不会因为你“过洋节”、“跟洋风”就尊重你,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须知,比起物质产品来,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因此,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应占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当今中国的时代最强音,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翻番作为标志,还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
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
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论国际传播“五力”
论国际传播“五力”作者:黄娴丁柏铨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8期【摘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传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应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要力破几种“刻板印象”,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要注重重构话语逻辑和叙事策略,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则要增强国际舆论场全方位舆论控场能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一、引言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他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1]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从国际舆论格局看,西方话语居强势地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这是党中央对当今世界深刻变化的整体性判断。
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多元竞争格局下,逆全球化思潮在国际社会抬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力和优先发展起来的现代传播体系,竭力维护其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的垄断优势和霸主地位,试图加深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持续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从自身发展需求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呼唤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宣方针。
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结合工作谈谈看法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一、走进传统文化,深刻树立民族自信心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深入了解和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刻树立起民族自信心。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
二、推动现代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对当代文化的自信。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文化创新成为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推动现代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
只有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方面有所建树,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我国声音,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树立起更加自信的国际形象。
三、强化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向青少年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多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国家精神力量的重要保障。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
通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的魅力,扩大国家的软实力影响范围,为国家凝聚更多的精神力量。
五、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文化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我们可以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创新、国际化发展,为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化认同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认同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基石。
而文化认同,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个民族的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文化认同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首先体现在它为民族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价值追求。
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如同灯塔,为民族成员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选择时,能够遵循相同的准则和标准。
比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倡导“仁爱”“诚信”“和谐”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会自觉地践行这些价值观,从而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记忆。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兴衰荣辱和发展轨迹。
通过文化传承,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历史遗迹等,民族成员能够了解到自己民族的过去,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奋斗精神。
这种对历史的共同记忆,能够激发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为了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春节,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想方设法回家团聚,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让人们在传承中铭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者,文化认同能够促进民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契合。
语言、艺术、文学等文化形式是民族成员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当人们共同欣赏一首优美的诗词、一幅精美的画作,或者聆听一段动人的音乐时,他们能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近和温暖。
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增强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和谐。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详细分点解答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详细分点解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分点解答:1. 推广中华文化: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鼓励学校、媒体、社会团体等多种渠道深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国家对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
通过设立奖学金、成立研究机构、培训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才,提升国家文化领域的实力。
3. 文化进出口: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鼓励文化机构、艺术家、文化企业等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文化活动,举办文化展览、演出、讲座等,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4. 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设计,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增加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
5. 建设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设立文化中心、库展馆,举办国际文化论坛、文化节等,吸引外国人士来华学习、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6. 文化外交: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增强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派遣文化使节、文化代表团等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的成就,通过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建立友好关系。
7. 强化法律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文化作品的盗版和侵权行为。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文化产业的权益,促进文化创意活动的繁荣。
8. 文化创意产品推广:鼓励设计师、艺术家、创作者等开发创意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相关产品的创意设计和推广。
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产品的展览、比赛等,为中华文化赋予时代特色。
9. 教育与人文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和人文交流。
建立中外学术交流项目、留学生交流机制,促进不同国家的学者、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
宣传工作专班总结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做宣传工作专班的总结发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宣传工作专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在此,我代表宣传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向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一、回顾工作,总结经验1. 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确保宣传任务落实到位宣传工作专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确保宣传任务落实到位。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单位工作动态,为全体员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2.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工作专班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
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工作者素质宣传工作专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提升宣传工作者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宣传工作的强大合力。
4. 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宣传工作专班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等平台,拓宽宣传渠道。
通过制作短视频、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展专题访谈等形式,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强化宣传效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宣传工作专班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通过积极宣传单位取得的各项成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推动单位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取得的成绩1. 提升了单位知名度宣传工作专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使单位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单位在各类媒体上发布的稿件数量逐年增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丰富了员工文化生活宣传工作专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
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能力李君如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特别是要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
在全党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南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鼓舞人心的历史性任务。
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文件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首先,这次全会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也是我国改革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一个大问题。
其次,这次全会是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会议。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既要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又要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健康氛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怎么样在改革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
再次,这次全会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形势下,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为此,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再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改革使得中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上富裕起来,同时人民希望改革能够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富足起来。
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期待。
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在中国和平发展于世界的大背景之下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
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好,讲文化体制改革也好,讲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也好,都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内的文化建设问题,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把我国从一个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冷静审视和思考,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那么,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就是要在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能力等方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与此同时,我们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取决于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
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还要考虑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为各个国家具有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民的认同,并为他们接受和喜欢。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经济建设最前沿,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真实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在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特点的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历史文化宝库,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运用现代技巧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使之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的文化样式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
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同时,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和落实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努力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
为此,既要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掌握国际市场规则,抓紧构建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各类国际性文化博览会、影视节、出版物展销活动等平台,做好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又要培养一批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懂得文化营销的专门人才。
我们要抓住国际社会研究东方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兴趣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传播范围。
附表:1合作经营协议书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禾帰共享、风险共担。
、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乙方须在2012 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各承担8.5万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
(回款前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
作为确定盈余分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
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印鉴、共同管理。
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