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标准化电力工程施工工艺电气专业

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电力电容器保护原理解释

常见电力电容器保护类型: 电容器保护 1 保护熔丝 现代电容器组的每台电容器上都装有单独的熔丝保护,这种熔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只要配合得当,就能够迅速将故障电容器切除,避免电容器的油箱发生爆炸,使附近的电容器免遭波及损坏。此外,保护熔丝还有明显的标志,动作以后很容易发现,运行人员根据标志便可容易地查出故障的电容器,以便更换。 2 过电流保护(电流取自线路TA) 过电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电容器引线上的相间短路故障或在电容器组过负荷运行时使开关跳闸。电容器过负荷的原因,一是运行电压高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另一种情况是谐波引起的过电流。 为避免合闸涌流引起保护的误动作,过电流保护应有一定的时限,一般将时限整定到0.5s以上就可躲过涌流的影响。 3 不平衡电压保护(电压取自放电TV二次侧所构成的开口三角型) 电容器发生故障后,将引起电容器组三相电容不平衡。电容器组的各种主保护方式都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原理,国内外采用的继电保护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不平衡电压和不平衡电流保护两种。这两种保护,都是利用故障电容器被切除后,因电容值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不平衡来启动继电器。这些保护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 对于没有放电电阻的电容器,将放电线圈的一次侧与电容器并联,二次侧接成开口三角形,在开口处连接一只低整定值的电压继电器,在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平衡,开口处电压为零,当电容器因故障被切除后,即出现差电压U0,保护采集到差电压后即动作掉闸。 4 不平衡电流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是利用故障相容抗变化后,电流变化与正常相电流间形成差电流,来启动过电流继电器,以达到保护电容器组的目的。常见的不平衡电流保护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4.1 双星形中性点间不平衡电流保护 保护所用的低变比TA串接于双星型接线的两组电流器的中性线上,在正常情况下,三相阻抗平衡,中性点间电压差为零,没有电流流过中性线。如果某一台或几台电容器发生故障,故障相的电压下降,中性点出现电压,中性线有不平衡电流I0流过,保护采集到不平衡电流后即动作掉闸。

台式电脑常见故障维修大全

常见故障检修 01:主板故障 02:显卡故障 03:声卡故障 04:硬盘故障 05:内存故障 06:光驱故障 07:鼠标故障 08:键盘故障 09:MODEM故障 10:打印机故障 11:显示器故障 12:刻录机故障 13:扫描仪故障 14:显示器抖动的原因 15:疑难BIOS设置 16:电脑重启故障 17:解决CPU占用率过高问题 18:硬盘坏道的发现与修复 19:网页恶意代码的手工处理 20:集成声卡常见故障及解决 21:USB存储设备无法识别 22:黑屏故障 23:WINDOWS蓝屏代码速查表 24:WINDOWS错误代码大全 25:BIOS自检与开机故障问题 下面是相关的故障速查与解决问题 电脑出现的故障原因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并且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组件相对复杂,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想要准确地找出其故障的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是否是说我们如果遇到电脑故障的时候,就完全束手无策了呢?其实并非如此,使电脑产生故障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电脑故障的规律和处理办法的。在本期的小册子中,我们就将一些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电脑故障的诊断、维护方法展示给你,通过它,你就会发现——解决电脑故障方法就在你的身边,简单,但有效! 一、主板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 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

电力电容器故障分析和处理

* 电力电容器保护配置 电容器保护配置有: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限时过电流的电流保护,防止电容器内部故障的电容器组专用保护。 * 硬件配置 该系统配置应有如下部分:电压、电流信号的检测电路,交流变直流的信号转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及外围部分,信号的驱动放大电路,继电器等。 * 软件设计 软件应该包括主程序和子程序。主程序作必要的初始化;子程序须进行故障判断、故障处理等。还应该设计延时、清零等子程序。 * 电力电容器的故障和处理 一.电容器内部故障 电力电容器组是由电容器元件并联或串联组成。电容器内部故障时,内部电流增大,致使内部气体压力增大,轻者发生漏油或鼓肚现象,重者会引起爆炸。电力电容器保护应反映电容器组内部局部击穿与短路,并及时切除故障,防止故障扩大。 二.电容器外部故障 系统电压过高或过低可能危及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因电容器内部功耗与电压平方成正比,过电压时电容器因内部功耗增大使温度显著增高,将进一步损坏电容器内部绝缘介质。外部短路故障时,使电容器失压,但在电荷尚未释放时,可能在恢复供电时再次充电使电容器过压;另一种情况是恢复供电时,变压器与电容器同时投入,容易引起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从而使电容器过压。 各种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情况如下: 1.电力电容器第一次投入电网后,发生运行异常 故障原因 对电力电容器没有认真检查和投入运行前的必要试验。 处理方法 (1)确认电力电容器的铭牌:电压、容量、环温、湿度和通风等应符合现场要求。 (2)对未投入运行的电力电容器做仔细的外观检查。 a.外部刷漆是否均匀,有无掉漆或碰撞的痕迹; b.各部件是否完好和齐全; c.有无渗油或漏油现象。 (3)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性能。

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方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设备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目录 1.风机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对策 2.减速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带式压滤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空压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5.立式排污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6.潜水排污泵的运行故障及排除方法 7.微孔曝气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8.电动蝶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9.闸阀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0.电动葫芦常见故障及调整 11.加氯间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2.固液分离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减速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带式压滤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滤带纠偏频繁 a)滤带张紧力:如果张紧力不够,可调节张紧压力张紧滤带。 b) 接近开关:若感应位置不对,调整感应位置。 c)布料:如果重力脱水区布料不均匀,会使滤带两边受力不均匀,频繁向一边跑偏, 应将进料处的理料板高度降低,使物料均匀分布在滤带上。 d)滤带变形程度:如果变形严重,滤带两边松紧程度不同,只能更换滤带。 2.滤带超偏报警 a)总气源压力:检查总气压力表,压力值应不小于。 b)纠偏压力:若纠偏压力过小,可适当增大气压。 c)气路密闭性:检查气路各处有无漏气现象,如有漏气元件则更换相应的元件。 d)控制元件:检查接近开关、感应杆位置、气动电磁阀工作是否正常。 e)滤带张紧程度:如果如果滤带张紧力不够,则提高张紧压力。 f)絮凝:如果污泥絮凝不好,就会使泥粘在浓缩段虑带上,滤带就会变重下垂,跑偏极限感应杆脱离滤带,电控柜报警并停机。 g)滤带变形程度:如果变形严重,滤带两边松紧程度不同,只能更换滤带。 3.滤带冲洗不干净 a)冲洗压力:检查冲洗管路是否堵塞,水泵工作是否正常。 b)喷嘴:按第七节第五条的方法清洗冲洗管或更换喷嘴。 c)刮板:如果泥饼卸料不彻底,应调整刮板与滤带间的间隙和弹簧的拉紧程度;若刮板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新刮板。 d)药剂:药液过浓,多余的药液会粘附在滤带上,使滤带不易冲洗干净。可将滤带用毛刷刷干净,并降低药液浓度。 4.物料从重力脱水区或预压脱水区跑料 a)流量:进料流量太大与带速不匹配,应减少进料流量或提高带速。 b)絮凝:物料絮凝效果不好,应调整加药量或做絮凝试验。 c)密封:重力脱水区密封橡胶磨损,应更换密封橡胶板。 5.重力脱水效果差 a)冲洗:如果滤带冲洗不干净,按本节第三条检查并调整。 b)絮凝:如果物料絮凝效果不好,应调整加药量或做絮凝试验。 6.滤液含固率高 a)絮凝:物料絮凝效果不好,应调整加药量或做絮凝试验。 b)滤带:滤带型号选择不当,通过试验确定滤带型号。 c)张紧程度:如果如果滤带张紧力过大,可适当减小张紧压力。

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其预防措施

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电力电容器分为串联电容器和并联电容器,它们都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和提高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本文通过分析电容器损坏的几种常见原因得出其相应的预防措施。 1、电容器损坏的原因 电容器损坏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电容器质量缺陷造成损坏;正常损坏;熔断器不正常开断产生重燃过电压造成损坏。 电容器质量缺陷造成其运行过程中损坏通常表现为损坏率增长较快或损坏率较高,甚至批量损坏。而损坏的现象基本一致,有特定的损坏特征,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造成电容器质量缺陷的原因,一般有不合理的设计、不恰当的材料、甚至误用以及制造过程不恰当(例如卷制、引线连接、装配、真空处理等关键工序出现问题)。 电容器损坏一般分三个不同的区段:早期损坏区,偶然损坏区,老化损坏区。上述三个区段的年损坏率符合浴盆曲线的特征。 电容器存在一个与固有缺陷有关的早期损坏区,主要由材料和制造过程的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年损坏率一般应小于1%,且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早期损坏区的时间为0~2年左右。由于绝缘试验只是一种预防性试验,而且绝缘的耐受电压服从威布尔分布,不管将试验电压值提高到多少,都有刚刚能通过试验的产品,但盲目提高试验电,可能会对电容器造成损伤,也是不可取的,因此电容器早期损坏是不可避免的。 在以后的10~15年时间内,电容器的年损坏率较低且损坏方式不固定,其原因主要是电介质材料存在弱点,当材料受电场和热的作用时,缺陷在弱点处发展的缘故。由于绝缘经过早期运行的老炼处理,在这一区间,损坏率低且稳定,其年损坏率一般应小于0.5%,时间区间通常为15年左右。

在老化损坏区,指电容器在温度和电场作用下,介质发生老化,电容器的各项性能逐渐劣化,从而导致电容器损坏,其年损坏率一般会大于1%且随时间在不断增大,进入老化损坏区的时间应为15年以上。 由于在实际电容器中的介质是不均匀的,介质的老化程度也是不均匀的,而寿命取决于最薄弱的部位,所以电容器寿命在时间上存在分散性,因此研究电容器的寿命要采用统计的方法。绝大多数电容器的寿命以其运行到临近失效的时间来估算,最小寿命指电容器开始出现批量损坏的时间(在此以前只发生电容器的个别击穿)。通过对以往设备运行状况的研究,并综合考虑电容器经济上和技术上各因素之间的配合关系,在工频电网中用来提高功率因数的90%的电容器最佳寿命通常应为20年,即在额定运行条件下运行20年后至少有90%的产品不发生损坏。 由于电容器的特殊性(工作场强高、极板面积大,在电网使用的量大、面广,以及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不发生损坏是不现实的,一定的损坏率也是允许的,这种损坏一般被认为是正常损坏,但这种正常损坏的年损坏率必须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如果损坏率超出正常水平,说明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或者运行条件不符合要求。 正常损坏通常表现为:对于无内熔丝的电容器,元件击穿、电流增大、外熔断器正常动作使故障电容器退出运行。更换新的熔断器和电容器后,装置继续投入运行。对于内熔丝的电容器,个别元件击穿、内熔丝熔断、电容器电容量稍微下降(通常情况下,电容量减少不会超过额定电容5%),完好元件继续运行。由于电容下降流过电容器电流会减少,因此,电容器单元正常损坏情况下,外熔断器不会动作。如果发生套管表面闪烙放电、引线间短路、对壳击穿放电或者内熔丝失效电容器单元发生多串短路等故障,内熔丝对此不能发挥作用,此时外熔断器正常动作,使故障电容器退出运行。 熔断器不正常开断产生重燃过电压造成电容器损坏 出现熔断器群爆的现象,说明外熔断器动作的过程中,其开断性能不良。由于外熔断器的灭弧结构比较简单,且较容易受气候、安装、运行等状况的影响,其开断电容器故障电流的性能很难得到保证。从绍兴试验站的介绍情况表明(详见《电力电容器》2004年第2期的文章《单台并联电容器保护用熔断器试验情况及使用问题的分析》)[1],熔断器的开断可靠性是不高的。在外熔断器动作的过程中,如果其开断性能不良,就不能尽快的切除故障电流,会出现重燃[3]。熔断器重燃就相当于在电容器的剩余电压较高的情况下再次合闸,产生重燃过电压(熔断器重燃就相当于在电容器的剩余电压较高的情况下再次合闸,必定会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通常称为重燃过电压),多次重燃过电压的幅值可达3倍甚至5倍、7

最常见的电脑故障以及解决方法500例

电脑出现的故障原因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并且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组件相对复杂,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想要准确地找出其故障的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是否是说我们如果遇到电脑故障的时候,就完全束手无策了呢?其实并非如此,使电脑产生故障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电脑故障的规律和处理办法的。在本期的小册子中,我们就将一些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电脑故障的诊断、维护方法展示给你,通过它,你就会发现——解决电脑故障方法就在你的身边,简单,但有效! 一、主板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电力电容器保护原理解释

电力电容器保护原理解 释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常见电力电容器保护类型: 电容器保护 1 保护熔丝 现代电容器组的每台电容器上都装有单独的熔丝保护,这种熔丝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只要配合得当,就能够迅速将故障电容器切除,避免电容器的油箱发生爆炸,使附近的电容器免遭波及损坏。此外,保护熔丝还有明显的标志,动作以后很容易发现,运行人员根据标志便可容易地查出故障的电容器,以便更换。 2 过电流保护 (电流取自线路TA) 过电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保护电容器引线上的相间短路故障或在电容器组过负荷运行时使开关跳闸。电容器过负荷的原因,一是运行电压高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另一种情况是谐波引起的过电流。 为避免合闸涌流引起保护的误动作,过电流保护应有一定的时限,一般将时限整定到0.5s以上就可躲过涌流的影响。 3 不平衡电压保护 (电压取自放电TV二次侧所构成的开口三角型) 电容器发生故障后,将引起电容器组三相电容不平衡。电容器组的各种主保护方式都是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原理,国内外采用的继电保护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不平衡电压和不平衡电流保护两种。这两种保护,都是利用故障电容器被切

除后,因电容值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不平衡来启动继电器。这些保护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组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 对于没有放电电阻的电容器,将放电线圈的一次侧与电容器并联,二次侧接成开口三角形,在开口处连接一只低整定值的电压继电器,在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平衡,开口处电压为零,当电容器因故障被切除后,即出现差电压U0,保护采集到差电压后即动作掉闸。 4 不平衡电流保护 这种保护方式是利用故障相容抗变化后,电流变化与正常相电流间形成差电流,来启动过电流继电器,以达到保护电容器组的目的。常见的不平衡电流保护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4.1 双星形中性点间不平衡电流保护 保护所用的低变比TA串接于双星型接线的两组电流器的中性线上,在正常情况下,三相阻抗平衡,中性点间电压差为零,没有电流流过中性线。如果某一台或几台电容器发生故障,故障相的电压下降,中性点出现电压,中性线有不平衡电流I0流过,保护采集到不平衡电流后即动作掉闸。

常见仪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仪表常见故障检查及分析处理 一、磁翻板液位计: 1、故障现象:a、中控远传液位和现场液位对不上或者进液排液时液位无变化;b、现场液位计和中控远传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中控和现场液位对不上; 2、故障分析:a、在确定远传液位准确的情况下,一般怀疑为液位计液相堵塞造成磁浮子卡住,b、现场液位变送器不是线性; 3、处理办法:a、关闭气相和液相一次阀,打开排液阀把内部液体和气体全部排干净,然后再慢慢打开液相一次阀和气相一次阀,如果液位还是对不上,就进行多次重复的冲洗,直到液位恢复正常为止;b、对液位计变送器进行线性校验。 二、3051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1)3051压力变送器输出信号不稳 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A.压力源本身是一个不稳定的压力B.仪表或压力传感器抗干扰能力不强C.传感器接线不牢D.传感器本身振动很厉害E.传感器故障 2)加压变送器输出不变化,再加压变送器输出突然变化,泄压变送器零位回不去,检查传感器器密封圈,一般是因为密封圈规格原因(太软或太厚),传感器拧紧时,密封圈被压缩到传感器引压口里面堵塞传感器,加压时压力介质进不去,但是压力很大时突然冲开密封圈,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而变化,而压力再次降低时,密封圈又回位堵住引压口,残存的压力释放不出,因此传感器零位又下不来。排除此原

因方法是将传感器卸下看零位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更换密封圈再试。 3)3051压力变送器接电无输出 a)接错线(仪表和传感器都要检查) b)导线本身的断路或短路 c)电源无输出或电源不匹配 d)仪表损坏或仪表不匹配 e)传感器损坏 总体来说对3051压力变送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分析和处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a)替换法:准备一块正常使用的3051压力变送器直接替换怀疑有故障的这样可以简单快捷的判定是3051压力变送器本身的故障还是管路或其他设备的故障。 b)断路法:将怀疑有故障的部分与其它部分分开来,查看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确定故障所在,否则可进行下一步查找,如:智能差压变送器不能正常Hart远程通讯,可将电源从仪表本体上断开,用现场另加电源的方法为变送器通电进行通讯,以查看是否电缆是否叠加约2kHz的电磁信号而干扰通讯。 c)短路检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相关部分回路直接短接,如:差变送器输出值偏小,可将导压管断开,从一次取压阀外直接将差压信号直接引到差压变送器双侧,观察变送器输出,以判断导压管路的堵、漏的连通性 三、雷达液位计:

电脑开机无显示故障的排除方法

电脑开机无显示故障的排除方法(查看有没有起鼓的电容)。 第1步:首先检查电脑的外部接线是否接好,把各个连线重新插一遍,看故障是否排除。 第2步:如果故障依旧,接着打开主机箱查看机箱内有无多余金属物,或主板变形造成的短路,闻一下机箱内有无烧焦的糊味,主板上有无烧毁的芯片,CPU 周围的电容有无损坏等。 第3步:如果没有,接着清理主板上的灰尘,然后检查电脑是否正常。 第4步:如果故障依旧,接下来拔掉主板上的Reset线及其他开关、指示灯连线,然后用改锥短路开关,看能否能开机。 第5步:如果不能开机,接着使用最小系统法,将硬盘、软驱、光驱的数据线拔掉,然后检查电脑是否能开机,如果电脑显示器出现开机画面,则说明问题在这几个设备中。接着再逐一把以上几个设备接入电脑,当接入某一个设备时,故障重现,说明故障是由此设备造成的,最后再重点检查此设备。 第6步:如果故障依旧,则故障可能由内存、显卡、CPU、主板等设备引起。接着使用插拔法、交换法等方法分别检查内存、显卡、CPU等设备是否正常,如果有损坏的设备,更换损坏的设备。 第7步:如果内存、显卡、CPU等设备正常,接着将BIOS放电,采用隔离法,将主板安置在机箱外面,接上内存、显卡、CPU等进行测试,如果电脑能显示了,接着再将主板安装到机箱内测试,直到找到故障原因。如果故障依旧则需要将主板返回厂家修理。 第8步:电脑开机无显示但有报警声,当电脑开机启动时,系统BIOS开始进行POST(加电自检),当检测到电脑中某一设备有致命错误时,便控制扬声器发出声音报告错误。因此可能出现开机无显示有报警声的故障。对于电脑开机无显示有报警声故障可以根据BIOS报警声的含义,来检查出现故障的设备,以排除故障。 将BIOS电池放电(恢复BIOS出厂默认值)建议插拔一下显卡、内存,清理一下卫生,并且擦亮显卡、内存的金手指。

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分析及预防处理

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及预防处理摘要:电力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极其重要的电器设备,由于电容器使用寿命短,内部结构加工精度较高,损坏后不便修复。因此,需要对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容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容器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容器故障分析预防处理 前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力电容器的常见故障提出了预防处理的方法,希望对检修维护人员有所帮助。 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电力电容器是实现无功潮流优化分配来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功率因数、调整电网电压、降低线路损耗以充分发挥发电、供电和用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供电质量。电容器由于安装简单,运行维护方便以及有功损耗小(一般约占无功容量的0.3%~0.5%)等优点,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尤其是在工业企业的供电网络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电容器使用寿命短,内部结构加工精度较高,不便解体修复,且故障出现比较频繁。为了降低电容器的故障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对电容器的各类故障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电容器的损坏。 一、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㈠渗、漏油 电容器渗漏油是一种常见的异常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由于搬运方法不当,或提拿瓷套管致使其法兰焊接处产生裂缝;

2、接线时,因拧螺丝用力过大造成瓷套焊接处损伤; 3、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均可能造成电容器出现渗、漏油现象; 4、电容器投入运行后,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内部压力增加则会使渗、漏油现象更加严重; 5、由于运行维护不当,电容器长期运行缺乏维修导致外壳漆层剥落,铁皮锈蚀,也是造成运行中电容器渗、漏油的一个原因。 电容器渗、漏油的后果是使浸渍剂减少,元件上部容易受潮并击穿而使电容器损坏。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㈡电容器外壳变形 由于电容器内部介质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发生游离,使介质分解而析出气体,或者由于部分元件击穿,电容器电极对外壳接地放电等原因均会使介质析出气体。密封的外壳中这些气体将引起内部压力的增加,因而将引起外壳膨胀变形。所以,电容器外壳变形,是电容器发生故障或故障前的征兆。 ㈢保护装置动作 1、由于电容器组三相电容量不平衡,造成三相电流不平衡,使电容器组保护装置动作跳开电容器组断路器; 2、对于装有熔断器保护装置的电容器,因电容器内部异常、电容量变化、极对外壳接地、涌流过大和过电压等情况,使熔断器熔丝熔断; 3、运行操作不当,致使电容器运行电压超过规定值,使保护装置动作跳开断路器。 ㈣电容器瓷套表面闪络放电

电力电容器和一般电子元件电容器有何区别

电力电容器和一般电子元件电容器有何区别 电力电容器种类很多,按其安装方式可分为户内和户外式两种;按其运行的额定电压可分为低压和高压两类;按其相数可分为单相和三相两种,除低压并联电容器外,其余均为单相;按其外壳材料可分为金属外壳、瓷绝缘外壳、胶木筒外壳等;按其用途又可分为以下8种。 ①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来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单相并联电容器主要由心子、外壳和出线结构等几部分组成。用金属箔(作为极板)与绝缘纸或塑料薄膜叠起来一起卷绕,由若干元件、绝缘件和紧固件经过压装而构成电容心子,并浸渍绝缘油。电容极板的引线经串、并联后引至出线瓷套管下端的出线连接片。电容器的金属外壳内充以绝缘介质油。 ②串联电容器:串联于工频高压输、配电线路中,用以补偿线路的分布感抗,提高系统的静、动态稳定性,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长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其基本结构与并联电容器相似。 ③耦合电容器:主要用于高压电力线路的高频通信、测量、控制、保护以及在抽取电能的装置中作部件用。耦合电容器的高压端接于输电线上,低压端经过耦合线圈接地,使高频载波装置在低电压下与高压线路耦合。耦合电容器外壳由瓷套和钢板制成

的底和盖构成。外壳内装有薄钢板制成的扩张器,以补偿浸渍剂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④断路器电容器:原称均压电容器。主要用于并联在超高压断路器的断口上起均压作用,使各断口间的电压在分断过程中和断开时均匀、并可改善断路器的灭弧特性,提高分断能力。常用的断路器电容器的结构与耦合电容器相似。随着高压陶瓷电容器的发展,已有采用陶瓷电容器作为电容元件,再装入瓷套和钢板制成的外壳中制成的断路器电容器。 ⑤电热电容器:用于频率为40~24000赫的电热设备系统中,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回路的电压或频率等特性。电热电容器因发热量较大,必须保证其散热良好,通常极板采用水冷却。适用于4000赫以上的电热电容器,其外壳用黄铜板焊接而成。 ⑥脉冲电容器:主要起贮能作用,在较长的时间内由功率不大的电源充电,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振荡或不振荡地放电,可得到很大的冲击功率。脉冲电容器用途很广,如作为冲击电压发生器、冲击电流发生器、断路器试验用振荡回路等基本(贮能)元件。 ⑦直流和滤波电容器:用于高压直流装置和高压整流滤波装置中。交流滤波电容器可用以滤去工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分量。 ⑧标准电容器:用于工频高压测量介质损耗回路中,作为标准电容或用作测量高电压的电容分压装置。标准电容器要求电容

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设备维护、维保、常见故障及注意事项 一:颗粒Ⅱ车间 (一)进口包装线 1:大部分故障机器会报警和操作屏提示故障代码,要参见“小袋包装机LA500故障表”“P700装盒故障表”依次检查。故障分为“机器内部故障”“操作原因故障”“包材及产品原因故障”,排除故障在排除原因和产品包材原因后再确定机器故障。 2:常见故障: (1)切刀错位,要检查横切刀并调整。 (2)转移部分的真空吸嘴吸不住小袋,要检查真空吸嘴,损坏的要更换;真空吸嘴好的检查真空度 (3)设备有异声或振动很大,要检查传动部件确定故障点,是紧固螺栓松脱还是皮带跑偏,摆杆松脱或错位等。 (4)LA500小袋机的密封站后端的液压站系统曾经出现过故障,以后操作及维修人员平时多观察油缸液位的变化,压力表气压的变化,一般在5~6bar,以避免因液压站故障造成密封站系统的工作异常。 (5)电气系统故障: (1).常见的基本是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异常,一般调整即可,传感器坏就得更换。 (2)电气其他故障基本没有出现,以后肯能出现的会是加热系统的加热片,传感器,气动部件的电磁阀,控制部分的接触器,继电器。涉及PLC及伺服控制系统本身的要咨询厂家后再处理。 (3)维修部分,平时多注意传动系统中紧固螺栓的松脱以及皮带,传动链,齿轮等个部分的检查,避免因上述故障造成机器整体错位,调整比较麻烦。 (4)维修完成要先“点动”观察故障是否排除,不要“启动”运行,防止故障排除不彻底又造成新的故障。 操作屏常用菜单(翻译) (1)LA500小袋包装机 主菜单: F1 Function “功能”F2 over view “监控”F3 Disturbance“故障报警” F4 Recipes “更换模具”F5 Data aquisit “生产数据” F6 Service “服务指南” Function 二级菜单1: F1 Dosage “下药”F3 Vacaum transfer “真空转移” F4 Cutting device“切刀装置”F5 Sealing station“密封站” F6 Converyor belt“传送带” 二级菜单2: F1 Main motor “主电机”F2 Draw off“拉锟”F3 Heating “加热” F4 Foil contro“膜偏移控制”l F5 Splice detection“拼接检测”

电脑常见故障排除实用技巧1000例

电脑常见故障排除实用技巧1000例(三) 九、电源故障排除: 1、要重启电脑才能进入系统: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开机不能进入系统,但按Resert按钮重新启动一次后又能进入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怀疑是电源坏了,因为电脑在按Power按钮接通电源时,首先会向主板发送一个PG信号,接着CPU会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开始自检,自检通过后再引导硬盘中的操作系统完成电脑启动过程。而PG信号相对于+5V供电电压有大约4ms的延时,待电压稳定以后再启动电脑。如果PG信号延时过短,会造成供电不稳,CPU不能产生复位信号,导致电脑无法启动。随后重启时提供电压已经稳定,于是电脑启动正常。看来故障源于电源,换一个电源后重新开机测试,故障排除。 2、电源故障导致硬盘电路板被烧毁: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在更换硬盘后只使用了三四个月,硬盘电路板就被烧毁了,再换一块新硬盘,不到两个月,硬盘电路板又被烧毁了。故障分析与处理:因为连换两个硬盘,电路板都被烧毁了,因此不可能是硬盘问题,首先怀疑是主板的问题,打开机箱,仔细观察主板,没发现异常现象,再找来一块使用正常的硬盘。重新启动系统,系统无法识别硬盘。而不接硬盘时启动电源,用万用表测试,发现电源电压输出正常。于是将一块新硬盘接入电脑,开始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到一半时,显示器突然黑屏。用万用表检测,发现+5V电源输出仅为+4.6V,而+12V电源输出高达+14.8V。立即关机,打开电源外壳,发现上面积满灰尘,扫除干净后仔细检查,发现在+5V电源输出部分的电路中,有一只二极管的一只管脚有虚焊现象,重新补焊之后,换上新硬盘,启动电脑,故障排除。 3、电源供电不足导致系统不稳定:故障现象:一台电脑配置为PⅢ 1.2GHzCPU,128MB内存,技嘉主板,最近将旧硬盘更换为80GB的新硬盘后就出现系统不稳定,无故自动重启的故障,而且使用时可明显感觉到风扇的风很热,转动很吃力。故障分析与处理:这个故障很明显地表明电源已经不堪重负,供电不足了,在更换新电源换后,故障排除。 4、升级后电脑经常重启:一台电脑在使用了三年,最近将主板升级后,电脑就经常莫明其妙地重新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由于升级后才出现电脑故障,很明显是升级导致了硬件之间不配匹。最大的嫌疑就是电源,因为配置较老的电源一般实际功率都很低,而现在的各主板都是耗电大户,电源的实际功率过低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能源给主板,只需要换一个功率较大的电源即可。 5、机箱带电:故障现象:一台电脑机箱带电,一触碰机箱就有被电的麻刺感。故障分析与处理:这种故障大多是由电源造成的。仔细检查电源插座,发现中线与相线位置接反,而且三孔插座中间的地线没有接地,只需将插座正确对接后即可排除故障。 6、硬盘出现“啪、啪”声:故障现象:为一台电脑安装了双硬盘后,硬盘就经常出现“啪、啪”的声响。故障分析与处理:出现这种故障是因为电源功率不足引起的硬盘磁头连续复位,如果长时间这样运行,硬盘可能出现错误甚至损坏,

框架式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问题

框架式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问题 发表时间:2017-10-24T17:05:28.7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吕强 [导读]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电容器在运行中频繁的出现故障,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框架电力电容器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511500) 摘要:电力电容器作为一种无功补偿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可以向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进而改善电能的质量。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电容器在运行中频繁的出现故障,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框架电力电容器常见的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框架式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 电力电容器在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改善电能质量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工作运行中,由于所处环境和人为方面等等因素的影响,电力电容器经常会出现故障,严重的影响电力输送的同时,还威胁着电力系统的运行。 目前,电力电容器普遍分为框架式电力电容器和集合式电力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由于单体油量较大,一般要设置油池,因此适合于户外安装。而框架式电容器由于可以户内、户外安装,具有单个电容器体积小,现场接线简单,维护检修更换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框架式电力电容器常见故障有保险熔断、瓷绝缘子闪络放电、本体膨胀、异常声响、喷油起火甚至电容器爆炸等,现将上述故障进行归纳分类,将故障判断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电容器保险熔断 运行中电容器保险熔断,其原因为: ①电容器内部故障造成的保险熔断; ②熔断器安装不规范或保险质量不良,造成保险过热熔断; ③电容器保险选择不合理; ④电网高次谐波引起过电流造成保险熔断。 处理方法: ①对相关电容器做好维护检查,不查明原因,不准更换保险后强行送电; ②注意熔断器安装规范性,选择质量合格的保险; ③电容器保险应按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1.37 一 1.50 倍选择,检查现有保险是否符合要求; ④增加站内消谐装置,查找谐波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2、电容器瓷绝缘子闪络放电 运行中电容器瓷绝缘子表面闪络放电,其原因为瓷绝缘子绝缘有缺陷或瓷绝缘子表面脏污。在干燥条件下,污秽物质往往对运行的危害并不显著,但在一定湿度条件下,这些污秽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覆盖膜,或是有导电性质的化学气体包围着瓷绝缘子,就会使瓷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大大降低,使绝缘子表面泄漏电流增加,当泄漏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导致闪络事故发生。 处理方法: ①定期进行清扫检查,在污秽地区避免安装室外电容器; ②采用各种防污闪涂料保护绝缘子; ③增加各种防雨罩保护绝缘子等。 3、电容器本体膨胀 运行中的电容器本体膨胀,其原因为电容器内部的绝缘物游离分解出气体或部分元件击穿电极对外壳放电等,使得电容器的密封外壳内部压力增大,导致电容器的外壳膨胀变形。 处理方法:及时更换电容器,防止故障蔓延扩大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4、电容器异常声响 电容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无任何声响,因电容器是一种静止电器,又无励磁部分,不应该有声音。如果在运行中,发现有放电声或其他异常声音,则说明电容器内部有故障。 处理方法:应立即停止运行,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必要时更换电容器。 5、电容器喷油、起火及爆炸 运行中电容器喷油、起火及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不易发生,但发生后危害严重。一般是因为内部元件发生极间或外壳绝缘击穿时,与之并联的其他电容器将对该电容器释放很大的能量,从而导致电容器喷油起火以致爆炸等。 处理方法: ①发生此类故障或事故后,更换电容器; ②选择质量可靠的电容器,做好日常运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后,在日常运行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①电容器组母线电压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压 1.1倍,或通过规定的短时间允许的过电压,以及通过电容器组的电流超过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 1.3倍时,应立即停运电容器组。 ②电容器组断路器跳闸后不准强送电,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方可送电。 ③检修人员在进行电容器维护前,必须将电容器单元逐个多次放电。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容器的故障排除还需要注意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尽量减少不

常见汽车故障及排除方法常识

常见汽车故障及排除方法常识

常见汽车故障及排除方法常识 -----一点应急维修常识。 一、排气管冒黑烟是什么原因?冒白烟是什么原因?冒蓝烟是什么原因? 1、排气管冒黑烟:说明发动机混合气过浓导致燃烧不充分。当空气滤清器过脏、火花塞不良、点火线圈故障等,均会造成发动机冒黑烟。 2、排气管冒白烟:说明喷油器雾化不良或滴油使部分汽油不燃烧;汽油中有水;气缸盖和气缸套有肉眼看不见的裂纹,气缸垫损坏使气缸内进水;机温太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清洗或更换喷油器,调整喷油压力;清除油箱和油路中水分;不买低价劣质油;更换气缸垫、气缸套、气缸盖. 3、排气管冒蓝烟:说明机油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活塞环与气缸套未完全磨合,机油从缝隙进入;活塞环粘合在槽内,活塞环的锥面装反,失去刮油的作用;活塞环磨损过度,机油从开口间隙跑进燃烧室;油底壳油面过高;气门与导管磨损,间隙过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新车或大修后的机车都必须按规定磨合发动机,使各部零件能正常啮合;看清楚装配记号,正确安装活塞环;调换合格或加大尺寸的活塞环;查清油底壳油面升高的原因,放出油底壳多余的机油;减少滤清器油盘内机油;更换气门

二、动力转向变沉重是何原因? 1、轮胎气压不足,尤其前轮气压不足,转向会比较吃力。 2、助力转向液不足,需添加助力转向液。 3、前轮定位不准,需进行四轮定位检测。 4、转向机或转向球节磨损严重,需要维修或更换。 三、车辆油耗增加应怎样判断和修理?如果您感觉车辆油耗增加了,首先应到维修中心进行发动机电子数据的监查和车辆尾气的检测,并且按以下思路进行诊断 1、轮胎充压力:如果轮胎亏气将导致行驶阻力增加,造成油耗上升;相反,如果在轮胎气压规定值内适当增加轮胎气压,将有利于降低油耗。 2、轮胎花纹:不同类型花纹的轮胎的燃油消耗率不同,选择折线花纹轮胎有助于节省燃油。 3、四轮定位:始终保持车轮定位值正确,可以保证较低的燃油消耗率。 4、行驶环境:车辆行驶中怠速和低档位对于整个行驶周期的时间占用率越低,越有利于降低油耗。所以在市区拥堵路面油耗居高不下。 5、道路情况:路面阻力越大,上下坡路况越多,燃油消耗率越高。所以尽量选择铺装的、平坦的大路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