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计算 课件(中心备课组)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沪教版

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P3,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况,体会括号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括号先算。

教学难点:两步合并一个式子以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关键:两步合并一个式子以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1、递等式计算22×6÷4 560-560÷8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为什么?师:计算时要注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2、引入师:我们的好朋友欢欢平时最爱吃胡萝卜、青菜。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动物也喜欢吃草?生:牛、羊、马……师:过年时,欢欢准备了一些草料送个2个邻居,老黄牛和3匹小马(师边说边出示题目)【说明:先复习旧知,让学生有一定的回忆过程,也为下面的新知作对比。

同时通过简单的问话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自然的引入题目。

】二、探究新知1、出示媒体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分到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马,每匹小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师:欢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交流汇报。

生:48-15=33(千克)33÷3=11(千克)生:(48-15)÷3=33÷3=11(千克)生:(可能出现的式子) 48-15÷3=48-5=43(千克)师:请学生说说第三种方法的错误之处。

总结:48-15先算,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小括号里的总是先算)。

练一练、小巧有100粒糖果,送掉28粒后,剩下的每4粒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交流汇报。

2、合并算式20+35=55 5×2=1055×2=110 800÷10=80生写一写,交流汇报(20+35)×2=110 800÷(5×2)=80师:通过上面学过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么来合并呢?学生交流。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小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乘除法计算教学目标:1、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

2、复习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小朋友,大家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本领,有关计算方面的题你会哪些类型的?能举例吗?(多位数加减法、一位数的乘除法、两步计算式题等)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乘除法计算(出示课题)二、复习巩固1、师生共同出题,总结计算方法师:谁来出一道乘法题?(根据学生出的题,集体笔练,个别板演)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问:谁来总结一下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乘起,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师: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题谁来出?这次要求出题的老师说出:你出题的类型(A被除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 B商中间有0的 C商末尾有0的D被除数最高位不能整除的E有余数的除法)说明: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出学生没有想到的题。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练习。

核对:说说计算过程师:做除法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吗?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你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吗?567÷7×36 752+48×6小结:在计算的时候先仔细审题,进行同级运算时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混合加减题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2、计算小游戏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个计算小游戏,看课本第2页,要求我们做些什么事?(1、回答问题 2、涂色 3、再看看会得到什么图案)师:你准备怎么做这些事?(1、算一题涂一题 2、算完再涂)师:万一算的答案和书上的不同怎么办?师:猜一猜会得到什么图案?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展示活动成果第二课时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括号先算教学目标:1、知道括号先算。

2、复习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

3、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括号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丁丁、小胖他们4人到农场去玩,小兔欢欢给他们出了一道题:一堆48千克的草料,老黄牛吃了15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给3匹小白马,每匹小白马吃到多少千克草料?师:小朋友,这道题你会解答吗?师: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是分步列式的:48-15=33(千克)33÷3=11(千克)谁能把他的算法写成一个式子?出示:(48-15)÷3 48-15÷3师:现在有两种意见,你同意哪个?为什么?小结:48-15要先算,所以应该加上小括号。

【沪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ppt课件1

【沪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ppt课件1
第二课时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知识要点梳理
1. 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 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即a×b=b×a。
2000÷1.25÷25÷0.8÷4 =2000÷(1.25×0.8)÷(25×4) =2000÷1÷100 =20
【沪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ppt课 件1
【沪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ppt课 件1
800-(287+365) =(400-287)+(400-365) =113+35 =148
104×0.25 =(100+4)×0.25 =100×0.25+4×0.25
【沪教版】小学数学-运算定律ppt课 件1
3. 在○填上“>”“<”或“=”。
(87-87)÷3○= (105-105)÷3
50+<4×5○(50+4)×
750÷15-10○< 750÷(15-10) 69+65÷5○> 69-65÷5
4. 一套校服,上衣每件35元,裤子每条25元,某班订
购了40套校服,需要( 2400 )元。 5.学校新采购了50套课桌椅(1张课桌和1把椅子是1套),
分析:添括号后,括号前面原来是“-”的移进括 号后“-”变“+”,“+”变“-”。在简便运算 过程中,需要添括号或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括号 前面原来是“+”还是“-”,如果是“+”,添、 去括号后原来的数不变号,如果是“-”,添、去 括号后原来的数“-”变“+”,“+”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讲-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讲-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

1.复习用一位数乘与除、两步计算式题;2.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3.在列综合式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小括号.(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教学设计:以下为口算题,设计为学生之间PK的形式,对第一名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请第一名的学生讲解其他同学的错题,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最后归纳总结四则运算的顺序。

直接写出得数:20+30×2=60÷5×4=12÷(6-2)=18÷3×3=24÷2×4=12×2+8=40-51÷3=25+75÷5=80×8-8=45-45÷5=26+4×3=90÷(30-24)=6×(12-4)=42×(6÷2)=190-90÷10=72+28÷4=(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例题1:竖式计算(1)742×9=(2)324÷6=教法说明:用一位数乘和除是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的基础,要做到能够正确熟练地用竖式进行计算。

计算完毕,可以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要注意让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分析:第(1)小题是乘数为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第(2)小题是除数为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特别要注意的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并且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参考答案:(1)742×9=6788 (2)324÷6=54 (竖式略)试一试:竖式计算(1)270×8=(2)3452÷5=参考答案:(1)270×8=2160 (2)3452÷5=690 (2)例题2:递等式计算(1)717÷3×4=(2)425+175×6=教法说明:在做两步计算式题时,应该先仔细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同级运算要遵循“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原则;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分析:这两小题都是两步计算题,第(1)小题是乘除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2)小题是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应该先乘除后加减.参考答案:(1)717÷3×4 (2)425+175×6=239×4 =425+1050=956 =1475试一试:递等式计算(1)879+121×5=(2)325×6÷5=此环节设计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分钟练习+10分钟互动讲解)。

三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计算课件2 沪教(通用)

三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计算课件2 沪教(通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专家告诉
567÷7×6
=81×6 =486
752+48×6
=752+288
=1040
在计算的时候先仔细审题,进行同级运算时 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题 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用递等式计算。
549÷9×60 =61 ×60
100-50×2 =100-100
=3660
=0
1255+795÷5 =1255+159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2:00:53 PM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乘除除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乘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具体包括:1. 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3.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4. 乘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乘除法;2.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乘除法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物品时如何分配等。

2. 讲解乘法:介绍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乘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本质。

3. 讲解除法:介绍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除法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4. 乘除法运算规律: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乘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5. 例题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3.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4.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3个苹果。

2. 题目:妈妈买了5斤香蕉,每斤香蕉有10根,一共有多少根香蕉?答案:一共有50根香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除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乘与除-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乘法表和除法表。

3.能熟练地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表和除法表的熟练使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乘法和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节:乘法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加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乘数”、“被乘数”、“积”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乘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乘法,加深他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乘法表的应用1.运用乘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乘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乘法表应用乘法运算。

第三节:除法的基本概念1.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除法符号“÷”表示的含义,并与减法符号“-”比较区别。

2.知道“除数”、“被除数”、“商”、“余数”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实物教具演示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性认识除法,加深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第四节:除法表的应用1.使用除法表进行口算训练,熟练掌握除法运算。

2.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通过除法表应用除法运算。

第五节:乘法和除法的应用1.将学过的乘法和除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购物结算、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的单位换算等。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实物教具法:运用教学用具,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乘除的概念和过程。

2.讨论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3.演示法:通过演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除的运算法则。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

2.发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理解困难,夯实基础,掌握关键点。

新版泸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计算》课件3套(2018新教材)

新版泸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计算》课件3套(2018新教材)

这一题,你会如何计算?
方法二: 120 × 8 960 方法三: 12×8=96 120×8=960
我们可以利用竖式来计算,也可以进行分拆,也 可以推算。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327 × 4 = 426 ÷6=
除法计算时,一般用竖式计算比较方便。 计算时要注意: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清扬教育--专注中小学备课 QQ2089627805
清扬教育--专注中小学备课 QQ2089627805
学习目标
1. 在口算、推算、巧算、笔算、估算等方法 的融合渗透中复习用一位数乘与除、两步 计算式题。
2. 提高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提 高计算正确率。
120×8= 960
方法一: 100×8=800 20×8=160 800+160=960
2、万一算的答案和书上的不同怎么办?
3、 444÷5=?找到答案并涂色。
4、猜一猜会得到什么图案?小组合作完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一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2 ×8= 421×9= 86 ÷2=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二
用递等式计算。 720 ÷9×26 450-450÷5 2700÷30×6
方法一: 100×8=800 20×8=160 800+160=960
这一题,你会如何计算?
方法二: 120 × 8 960 方法三: 12×8=96 120×8=960
我们可以利用竖式来计算,也可以进行分拆, 也可以推算。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一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进位乘法中进位技巧的掌握。

2. 除法竖式计算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理解。

3. 将乘除法计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问题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乘法计算的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进位乘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3. 老师讲解并演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4. 学生通过例题练习,加深对除法竖式计算的理解。

三、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比赛,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鼓励。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例题展示。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1.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共20张PPT)

1.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共20张PPT)

1.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教学课件)四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共20张PPT)(共20张PPT)1.2乘法与除法的关系(1)乘法小学数学·四年级(上)·HJ初步学会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求解。

教学重难点看图写算式。

加法:4+4+4=12乘法:3×4=12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加法:3+3+3+3=12乘法:4×3=12除法:12÷3=4除法:12÷4=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 ×4 = 12因数× 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12 ÷ 3 = 412 ÷ 4 =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写出一组算式。

5×6=306×5=3030÷5=630÷6=5根据21×48=100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008÷21=1008÷48=482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1)22×85= (2)876÷73=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利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方框中的数。

(课本P5)□ =276÷23□ =12□ =360÷72□ =5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方框中的数。

(课本P5)□ =5025÷25□ =201□ =3519÷17□ =2072475÷252475÷99□ =608÷76□ =8□ =5814÷57□ =112707×7=494949491000÷8=125125972÷27=3636小亚的邮票枚数是小巧的5倍100×5=500(枚)答:小亚有500枚邮票。

乘乘除除(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乘乘除除(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乘乘除除(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乘乘除除(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乘除法”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三章“乘除法”的内容,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以及除法的意义、除法口诀、表内除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除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发现商品的定价规律。

2. 讲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学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并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加强记忆。

4. 表内乘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除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倍。

6. 学习除法口诀:引导学生学习除法口诀,并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加强记忆。

7. 表内除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乘法口诀:1×1=1 1×2=2 1×3=3 1×9=92×1=2 2×2=4 2×3=6 2×9=189×1=9 9×2=18 9×3=27 9×9=81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除法除法口诀:1÷1=1 2÷1=2 3÷1=3 9÷1=91÷2=0.5 2÷2=1 3÷2=1.5 9÷2=4.51÷9=0.1 2÷9=0.2 3÷9=0.3 9÷9=1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7.1《乘与除》(第二课时)(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7.1《乘与除》(第二课时)(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298÷39 = 7……25 298÷34 = 8……26
298÷37 = 8……2
达标练习
5.□98÷39”的方框里分别填上1、3、4,估一估它的商 分别是几位数
198÷39 = 5……3 398÷39 = 10……8 498÷39 = 12……30
课后作业
小胖、小巧、小亚各自编了一道题目,小胖编的题目 商最小,小巧编的题目商最接近100,小亚编的题目商 是一个双数,你知道他们各自编的题目么?
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商容易偏大;用“五入”法把除数 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商容易偏小,所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时,要根据余数和除 数的大小关系灵活调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 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数;(2)除 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 数小。
= _1_3_8_6_0______
在小胖的基础上继续按
_+__30_8_×__4_0_=___或____×__9_=__
308×45
= 308×5_+_3_0_8_×__4_0_ 就得到正确结果(13860)。= 1540_+_1_2_3_2_0_____
= 1_3_8_6_0___________
探索新知
两位数除三、四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道除法题:298÷3□=?请从右边的数字卡片中 9
任选一个数字填入方框里,组成一道“两位数除三
7
位数”的题。
2
探索新知
将三张数字卡片中的数字填入方框中,可以组成3个两位数,即39、32、 37,无论是哪个数作除数,计算时,都要注意商首位的定位以及试商的 方法。试商计算时可以将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以组成的算式是298÷39为例,可以将39看作40来试商: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含答案及解析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含答案及解析

数学测试卷小学基础知识达标重点难点过关沪教版第5课时《整十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一、单选题。

1.下面除法算式中,正确的是()A.570÷80=60 (90)B.440÷70=6 (20)C.140÷30=4 (2)D.33÷20=1 (3)2.三个车间组装电脑,第一车间40天组装了360台,第二车间30天组装了300台,第三车间50天组装了450台,()车间组装得快。

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一样快3.用竖式计算268÷40,商应写在()位上。

A.个B.十C.百D.不确定4.439÷50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应该()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小于4395.有水果店运来248千克的苹果,每40千克装一袋,可以装()袋,还剩下()千克。

A.8,6B.8,8C.6,6D.6,86.在下面的算式中,商是一位数的算式有()个。

148÷20, 372÷30, 186÷20,479÷40A.1B.2C.3D.47.48个小朋友排队坐船,每条船坐10人,至少要()条船。

A.2B.3C.4D.58.750÷70=10…()A.5000B.500C.50D.5二、判断题。

1.判断对错:230÷70=3……20()2.□67÷50,要使商是一位数,方框里最大填5。

()三、填空题。

1.口算540÷90时,想90×_____=540,所以540÷90=_____。

2.163里面最多有______个40;560是8的______倍。

3.490连续减去70,减______次得0;961连续减去_______个60后还余1。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30=7...17□÷20=6...2□÷40=3 (36)5.小巧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错把被除数428看成了420,结果得出的商是7,正确的商是_____,余数是_____。

口算除法说课稿

口算除法说课稿

《口算除法》说课稿教材:三年级下册P13-15,《口算除法》问题:1、简述你对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课的算理与算法分别是怎样的?3、你会如何进行本课的算理与算法教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1、简述你对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计算教学中的算理就是计算的依据、道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直观;算法就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让学生掌握“怎样进行计算”,比较抽象。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这是我对算理算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2、本课的算理与算法分别是怎样的?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材中,以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三种算法:1、想乘法做除法,20×3=60,60÷3=20;2、6÷3=2,所以60÷3=20;3、摆小棒,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根据第二种算法来理解算理: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所以60÷3=20。

3、你会如何进行本课的算理与算法教学?对于本课的算理与算法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来进行突破和巩固。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说课稿 2首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寻找数学信息,具体信息如下:赵伯伯蹬着三轮车,3次运完60箱黄瓜;李阿姨开着小卡车,3次运完240箱辣椒;王叔叔开着大卡车,3次运完600箱西红柿;李叔叔等三人一次运完124箱茄子。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赵伯伯用三轮车3次运完60箱黄瓜”这条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8+312=680
368+936 ÷3
=26+187
=213
练习一
=368+312
=680
练习二 练习三
本课小结
在计算的时候先仔细审题,进行同级运算时 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题 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1、复习用一位数乘和除以及两步计算式 题。 2、培养学生算法多样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 择优能力。 3、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 的情感交流。
复习
小朋友,大家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 本领,有关计算方面的题你会哪些类型 的?能举例吗?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一
120×8= 960
方法一: 100×8=800 20×8=160 800+160=960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你能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吗? 567÷7×6
=81×6
=486
752+48×6
=752+288
=1040
在计算的时候先仔细审题,进行同级运算时 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题 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练习
用递等式计算。
549÷9×60 =61 ×60 =3660 1255+795÷5 =1255+159 =1441
练习三
练习一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2 ×8= 421×9= 86 ÷2=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二
用递等式计算。 720 ÷9×26 450-450÷5 2700÷30×6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三
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3 ×2=26 936 ÷3=312
26+187=213
13 ×2+187
探究一
100-50×2 =100-100 =0 377-79+219 =298+219 =517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三
1、看课本第2页,要求我们做些什么事?
2、万一算的答案和书上的不同怎么办?
3、 444÷5=?找到答案并涂色。
4、猜一猜会得到什么图案?小组合作完成。
探究一

这一题,你会如何计算?
方法二: 120 × 8 960 方法三: 12×8=96 120×8=960
我们可以利用竖式来计算,也可以进行分拆, 也可以推算。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一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327 × 4 = 426 ÷6=
除法计算时,一般用竖式计算比较方便。 计算时要注意: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