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壶的文化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紫砂壶的文化历史背景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

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

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辈出,紫砂器也不断推陈出新。

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

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

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没有什么发展,此时的名匠有黄玉麟、邵大享。黄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

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蒋蓉等人最为著名。

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

紫砂陶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支奇葩。它的历史并不长,但其起源和发展,却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有关,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及茶饮方式的演变紧密相连。宜兴的陶瓷业,上溯新石器时代,已历几千年,为紫砂陶器的发展准备了优厚的条件。宜兴的紫砂陶器创于北宋,初期制作粗劣,直至明代中期,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盛行饮茶之风,宜兴紫砂才开始盛行。

明代人泡饮讲究"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此时,紫砂器的造型艺术臻于成熟,各种款式层出不穷。

明万历后,到清代乾隆时,宜兴的紫砂业迅速发展至全盛期,并向纵深方向发展。除大量生产紫砂壶外,紫砂花盆及各种陈设品、文房四宝等,形式纷呈,应有尽有。

清代后期,紫砂名家高手与文人合作,把中国传统的雕塑、诗词、绘

画、金石、篆刻等技艺与紫砂泥的特质相结合,创造出许多精妙绝伦的佳作。

紫砂主流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探想

时下一股玩赏紫砂壶的热潮正在国内悄悄掀起,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富足使人们具备了享受各种爱好的条件;二是茶文化兴起让紫砂与人们的接触变得较为频繁和广泛,这使得紫砂壶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面貌而有了今天的空前发展。

紫砂壶被人接受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喜欢;有的是为了收藏;有的是单纯用来泡茶;还有些是好奇或是受身边爱壶者的影响;更有几方面兼顾的。这其中以爱喝茶又喜欢壶,顺便带带内投资收藏意识的居多,也就是这群爱好者使得现今紫砂市场变得如此兴旺。

如今的紫砂已进入到了一个百家争鸣、争奇斗法的时代,但众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以及艺人自我价值的差异,使很多刚喜欢上紫砂壶的爱好者无法适从。这是由于这些爱好者对紫砂知识了解较少,对紫砂的主观认识薄弱所造成的。要解决这种状况,就需要让这些爱好者详细、真实并深入地理解紫砂,但要了解她,首先要知道她的主流概念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紫砂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但那只是考古意义上的紫砂,直到明朝嘉靖年才有供春偷艺金沙寺的传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紫砂的萌芽期。

紫砂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明朝中期到清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里,从的器具中可以看出各个方面的发展:从制壶者的数量的逐渐增多,到泥料质地的精度变化,泥色也由单一变为丰富。此外还有表现形式的范围扩大。那时紫砂表现的类型已发展到圆、方、筋纹、花器、装饰有贴花、镂空、雕塑、嵌泥、泥绘、彩绘等。这为紫砂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紫砂的表现类型绝大多数也是依托这一基础上的。当时的紫砂业已经形成了种类繁多,各种风格并存的局面,并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现今人们印象较深的如“陈鸣远”、“惠孟臣”等。陈鸣远制工精细,题材和类型广泛,壶有方、圆、花器,还有杯、碗、盘、花瓶及文房四宝等众多杂玩。惠孟臣早期制大壶,后改制精巧实用小壶,这样的改变应是受当时玩者影响。由上述几点,可以看出当时紫砂不光是供人赏玩的摆设,而且已进入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同时社会的需求也对紫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较大的推动作用。

紫砂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也可以说是

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意识相违背的。因在满汉不同族的抵触情绪下,皇朝对民众的思想言行管治很严,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不能做。人们要隐藏内心真实的情感。即便流露几分还得遮遮掩掩,所以当时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迷离徜恍的超脱世界,文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格调,建筑师和家具木雕也是以表面烦琐华丽为主调,人们的内心厌倦了这种流于外表的腐化,渴望有真实质朴的东西。此时紫砂宛如一股清流带着泥土的气息,玉石的质感,艺人的质朴醇厚,自然坦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大满足了人们长久的渴望。她像是可交心的朋友,若与之诉说便与你交流;若将她长久闲搁她便孤冷晦暗;若授予她香茗与体温,她便还你明润与温柔。就在这种情况下,紫砂被人广泛而热情地接受了。但这也对紫砂的整体感官有了更高的要求,外形的气度超凡、意境深远、泥色明朗、质地润泽,抚摩壶体,有触玉之感,持壶手感舒适,方便实用,这就是紫砂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及实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