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1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坡度集中、多暴雨、地表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毁林开荒、陡坡顺坡开垦、超载过牧、盲目扩大耕地、砍滥伐、破坏天然植被、开发建设不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行为不当的经济活动,是造成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河、湖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使用。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 水土流失的类型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利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2.1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例如:黄河流域。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称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是以水为载体的。

土壤随水流失,不仅破坏土地资源淤积水库,抬高河床,也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面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5 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群众生活贫困,而且为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

高3-05南方丘陵

高3-05南方丘陵

第5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南方低山丘陵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山区开发建设的进度。

我国山区复杂多样,高山与低山、山上与山下,情况很不一致,亚热带丘陵山区面积很大,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地域之一,特别是其东部,资源优势突出,物产多样,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这个地区山丘比重大,可耕地少,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长期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开发山区的一些情况,特别是通过对一些开发模式的介绍,进一步观察和体会开发山区的过程中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本精神,教材用一个单元讲述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本单元分两课。

第1课主要讲述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是什么。

第2课主要采用的是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讲述怎样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网上课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五单元两节本单元共分2课。

第1课主要讲南方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地理背景,了解它是回归带上的“绿洲”地理原因及人多地少且商品经济不发达背景,农业资源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第2课主要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和河南商丘县优势资源开发为例讲述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广东下堡乡(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

1.了解南方丘陵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及地貌特征。

2.了解本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相当繁重。

3.理解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即立体农业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是因地制宜发挥本区农业优势的有效举措,同时在农业开发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学习指导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4、1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关键是理解这里“绿洲”的含义。

课文从两个方面说明这个内容。

第一,南方丘陵山区的位置,这是最基本的知识铺垫。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浅谈关于生态治理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针对南方丘陵区红漠化的水土保持工作,以下是一些思路和措施可以考虑:
1.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加强植被的恢复与修复工作,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逐步恢复和改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防护林带、沟渠、护岸等基础设施,用以固定土壤和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结合地形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和建设防洪工程,加强排洪排涝能力。

3. 推行合理耕作制度: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等,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质量,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调度等制度和管理机制,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确保水源的可持续供应,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作措施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气候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制定,同时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山地大面积林地被开辟为梯田,山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环境变化,所以说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毁,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4分)【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解析】(1)仔细读图,结合中国地形、胡泊、人口等分布状况可知,A地区位于武夷山山区,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本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从而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B地区在鄱阳湖沿岸,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污水排放量大,而且围海造田现象严重。

所以该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

(2)A地区在武夷山山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而且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在河流下游地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同时在河流的枯水期,可能因为水量减少,造成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所占比例达80%以上,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土壤抗蚀能力差,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再加上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经过多年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本文就近年来全省特别是对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治理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全省水土流失现状(一)水土流失区域分布较广。

福建省水土流失的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现象。

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区22个县(市),是省政府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县。

截至xx年底,22个市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5691.77平方公里,流失率达12.58%,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流失面积较大,但强度和极强度流失所占比重较小。

根据xx年11月底发布的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资料,xx年底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95%。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的占54.64%,中度流失的占26.39%,强度流失的占13.26%,极强度流失的占3.51%,剧烈流失的占2.20%。

二、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和治理方法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特别是xx年超额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5万亩,是下达任务200万亩的112.5%。

其中22个重点县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0.53万亩,是下达任务142.96万亩的105.5%;综合治理崩岗500个,完成坡耕地综合整治6.6万亩,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00条,治理“青山挂白”3.95平方公里,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初见成效。

具体做法是:(一)积极筹措专项治理资金,提供财力保障。

xx―xx年,福建省总共争取中央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3.835亿元。

长汀等16个原苏区县列入国家规划,中央补助资金达4.5亿,省级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追加3亿,专项用于22个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一、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气候——气候雨量不均,雨量大、时间短,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形——地形复杂,易受流水冲刷
土壤——红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差,抗蚀力弱
2、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过度开垦荒地
滥伐严重,森林植被——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耕作管理粗放
开矿、开采石料、开公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营造薪炭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山丘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采取措施

山丘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采取措施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近年来干旱少雨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山丘区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

以剑川县螳螂河流域治理工程为例对山丘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些探讨。

一、山丘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丘陵山丘区大多位于偏远之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处于贫困线上。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县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国土总面积2 250 km²,其中坝区占579.42 km²,山原面积1 670.58 km²,占总面积的74.25%。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部分开发建设项目尤其是农林开发项目急功近利,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些群众在经济林抚育管理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超过了一般荒草地。

一些山区的果业开发除少量早期开发的比较规范外,不少新开垦的坡地不仅远远超过了严禁开垦的25度,造成过度开采。

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

以剑川县螳螂河流域为例,其土地总面积5 031 hm²,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表现形式为面蚀、沟蚀。

根据剑川县水土流失区划及以往调查结果,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 897 hm²,占土地总面积的37.71%。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 582 hm²,占流失面积的83.39%,中度流失面积为315 hm²,占流失面积的16.61%。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80年代初,剑川山丘区的生态遭到空前绝后毁灭性的破坏。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

现状、问题与治理经验(一)整体好转,局部恶化南方红壤区8省水土流失状况总的趋势是,整体好转,局部恶化。

根据调查统计,南方8省1990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占南方8省土地总面积114.1万平方公里的21.8%;至2000年,即10年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7.5%,水土流失减少的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幅度达4.3%,平均每年减少流失面积为4900平方公里。

据统计,当前在8个省中,这种比例是不均衡的,其中安徽、福建、浙江和江西减少幅度较大(减少幅度大于20%),湖北、湖南的减少幅度较小(约10%~20%),广东减少幅度最小(3.3%),而海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反而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约20%)。

这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南方8省水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数量有所降低(表1略)。

此外,从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状况来看,各省近十年来,轻度流失面积平均减少17.3%,其中湖南、广东和海南三省轻度流失面积增加,其他省的都减少;中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18.9%,其中除了湖北省轻微增加外,其他省的中度流失面积都程度不同地减少;强度流失面积总体减少21.8%,其中,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强度流失面积反分别较前增加31.8%、21.3%、12.4%(表2略)。

表2数据还说明各省水土流失中度的面积普遍减少,但是幅度除安徽和湖南较大外其他变化都不大,而轻度和强度则变化较大,且各省之间差异也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尽管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但是减少的幅度与各地治理面积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是,南方8省由于人为影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正在不断增加,据测算,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总共达到2256平方公里。

据资料,湖北省近几年来,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

1986~1992年广东省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广州、潮州、江门、汕头、阳江和惠州等11个平原城市,人为水土流失面积达845.7平方公里,深圳市最为严重,流失面积184.99平方公里。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与治理晋江一中杨柳背景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物产丰富,但生态系统脆弱,随着人口增长,山区资源被无节制开发,造成了很多生态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以水土流失最为突出,这对如何解决生态问题,发展经济有重大意义。

而晋江属于低山丘陵区,亦有水土流失的现象的发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人地矛盾,引导学生明确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开发山区的农业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知识构建:利用已经学习过的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构建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成因的知识体系,制定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案。

并能利用原理解决晋江市水土流失方面的相关问题。

比较分析:对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差异特性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提出本区域整治和发展的设想。

学习合作法针对探究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不同区域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说明区域整治、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国情国策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和解决措施。

难点:1、本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危害比黄土高原严重。

2、信息提取和重组,知识构建的方法的掌握。

学情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均为水土流失严重,两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的地理背景有所不同,两区域又有各自保护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部分知识,高三年的学生已学习过,但今后学生还有可能遇到不同的地区存在相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所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事实上学生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感觉较好,但对于用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感觉到有较大的难度。

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知识构建法,探究性学习法、讨论法根据水土流失的相关教学内容外延性广的特点,设计了网页。

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一、区域定位
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 的低山丘陵地区。
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等。
经纬度:北回归线、30ºN; 110ºE、120ºE
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内的风景名山有江西的
庐山 、安徽的 黄山 ;“五
(浙江)和 九华山(安徽)
西亚的阿拉伯沙漠; 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 大洋洲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三)水文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 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水系发育使得地表侵蚀切割相当强烈。
主要河流: 珠江 闽江
(四)植被与土壤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红壤分布面积大。
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土壤,有机质少(瘦),酸性 强(酸),土质黏重(黏),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地产土壤之 一,需要大力改造。
南方低山丘陵区有许多茶园。 福建省安溪县的乌龙茶畅销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0 多万美元。
南方低山丘陵区有大面积竹林, 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大批建筑 用竹材,还可以将一些竹材加工 成竹器销售,形成极具特色的林 业产业,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 发展。
五、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种植各种绿肥作物; 增施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
三、开发历史和人地关系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农业开发虽然晚于黄河流域,但是也 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东北、西北等地的山区相比, 这里不仅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地区,而且还是一个人口密 度较大、土地负载量较重的地区。
条件:
•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 资源的潜力;
•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不足。立体农 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上 的时 间才 能解 决 好 南 方 8省 区 的水 土 流 失 面 积 .
这种 “ 整体 好转 , 部 恶化 ” 局 的现 状 加 上 治理 力 度 不 够预 示 我 们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与 生 态 恢 复 任 重 而 道
远 一 .

该 区水土 流失 的现状 、 危害 和特 点
国水 土 流失 与生 态安 全综 合 科 学考 察 的南方 红 壤考 察 区约 位于 N1 。 3 。8 , 19 4 ~1 2 3 间 , 7 一 4 3 E o 。5 2 。0 之
主要 包 括 南方 八 个 省份 , 南方 红壤 丘 陵 区 的主体 , 为
水 土流 失 面 积 为 1 . 9 6万 k 占 全 区 总 面 积 1 . m, 7
目前 , 长江 流 域 以 南 的 红 壤 丘 陵地 区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约 6 . 8万 平 方 公 里 , 占该 区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74 约
该 区水 土 流 失 是 仅 次 于黄 土 高原 的 , 危 害 却 但 是 “ 过之 而无 不 及 ” 直 接 表 现 为 耕地 的减 少 和有 有 , 机 质 的流失 . 区 土 层 一 旦 遭 侵 蚀 , 该 土壤 薄化 , 石 岩 裸露 , 容易 形成 “ 白沙 岗” 红色 沙 漠 ” . 外 , 有 “ 等 此 还
壤 丘 陵 区以 大别 山 为 北 屏 , 巴山 、 山 为 西 障 , 南 巫 西 以云 贵高 原 为 界 , 南直 抵 海域 ; 括 浙 江 、 东 包 安徽 、 江 西 、 建 、 东 , 湖 、 苏和 广 西部 分 , 包 括 台湾 、 福 广 两 江 并 海 南 和南 海 诸 岛… , 面积 18万 k 约 占我 国 陆 总 1 m, 地 面积 1. %. 区 内地 形 多低 山 、 陵 , 候 为 亚 23 该 丘 气 热带 季风 气 候 , 体 上 温 暖 湿 润 , 壤 主 要 发 育 为 总 土 红 、 壤 . 区 内人 口较 多 , 济 较 发达 , 人 地 矛盾 黄 该 经 但 突出 , 生态 环境 脆 弱 , 以水 土 流 失危 害 严 重 且治 理 所 难 度较 大 , 这一 点 已经 为多数 专 家所共 识 .

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

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

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东南丘陵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势起伏,地表水土易于流失。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东南丘陵地区的水土资源。

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东南丘陵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历史上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使得水土资源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都会导致水土流失。

2.自然因素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常的降雨量会使山区土壤保持水分,但如果降雨过大,土壤无法承载,水分就会流失。

另外,东南丘陵地区的地势较为陡峭,地表土壤易于被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

3.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但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利用压力较大。

一些农民为了满足经济需要,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盲目开垦山地,导致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

为了防止和治理东南丘陵水土流失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推行合理的农业耕作管理措施,密植作物、条带种植等,使土地保持绿色覆盖,减少土壤裸露面积,避免水土流失。

2.推行水土保持工程。

通过修建沟渠、梯田、林草植被等工程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4.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普及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农业种植技术。

5.强化政府监管。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规制度,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加强对违法开垦山地的打击和惩罚。

6.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对东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成因和治理措施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水土保持模式。

总之,水土流失是东南丘陵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保护水土资源。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生产力。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土壤
除若干石质山地 外,地表大部分 为厚层黄土覆盖
黄土的特性: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
育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
黄土柱
黄土林
位置 范围
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 地区和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主要跨越省区 青、甘、宁、陕、晋、豫和内蒙古
人均耕地减 少,燃料需 求增加
扩大荒 地开垦 面积
农作物 产量下 降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 伐森林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平原向高原过渡
特殊的地理位置: 从湿润向干旱过渡
各种地理要 素相互交错 生态环境
• 原因
自然原因
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比较脆弱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 黄土的特殊质地: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侵蚀 气 候: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易以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 答“赚钱呗。”
“赚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娃。” 放羊娃 的故事 “生娃干什么?” “放羊。”
1
人 为 原 因
、 黄 土 高 原 人 口 增 长 迅 速 ,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1)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开垦陡坡 实行轮荒耕作、 陡坡开荒

修筑水平梯田 护 缓坡: 坡 陡坡: 退耕还林,造林种草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工程措施--- 修基本农田
沟谷

水土保持法 第二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水土保持法  第二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二、主旨:本条是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一、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范围、主体。

原《水土保持法》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范围限定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这种划分方式不够科学和全面。

生产建设项目是否造成水土流失,不仅与项目所处大地貌类型有关,还与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及项目特点(规模、性质、挖填土石方量、施工周期等)有关,平原地区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同样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如江苏省绝大部分地处平原区,但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据统计,仅2009年一年,水土流失造成河网淤积量约4亿立方米,清淤费用高达20亿元。

本次修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范围不仅包括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包括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

在上述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措施。

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机构。

本法规定,生产建设单位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既要对主体工程的设计报告进行水土保持论证,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标准做出部署,还要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进行设计,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提出要求,技术复杂,专业性强。

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从国土类型的分布情况来看,丘陵山区大多数位于南方地区,南方多雨,由于丘陵山区土地地质结构不是很稳定,在多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自然灾害,发生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因此要重视对于丘陵山区土地整治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土地整治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关键性的问题。

要重视开展土地资源专项整治工作,针对丘陵山区的体质特点,设计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把握好土地整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措施,重视丘陵山区范围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日后的长远发展,有效保证当地区域的生态效益,保证丘陵山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关键词:解决;丘陵;整治引言土地整治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的过程。

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要重视提高耕地的质量,挖掘土地潜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重视对于丘陵山区土地整治工作的研究,有效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方法,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保护好耕地,注重节约用地,统筹发展规划,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工程等多项内容,提高整个土地整治工作效益。

一、丘陵土地整治工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坡地耕作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丘陵山区主要是以养土为主,山区的地形差落相对较大,而丘陵山区地貌多数处于西南方地区,这些地方降水量较多,坡地植被的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此情况下由于长期受到水土流失等情况,一旦降雨量较多,会打破水资源的平衡状态。

地层土壤比较贫乏,土层厚度较薄,存在土地贫乏土层较薄的共性问题,如果出现较大的暴雨天气,山上排水更加凶猛,使得排水沟的设计较为困难,因此要重视对于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对项目区排水等设施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1]。

(二)灌溉饮水较为困难在饮水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农用耕地土层较薄,土质较为松散,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在进行灌溉饮水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供水源的控制工作。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7号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7号

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正文:----------------------------------------------------------------------------------------------------------------------------------------------------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7号)《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已于2014年5月30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5月30日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监测和监督以及相关活动的,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谁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谁负责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和补偿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建立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保持工作。

简析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简析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简析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利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便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本文现主要针对山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加以阐述。

一、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在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改变小地形,防止土壤侵蚀这是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防止山洪和泥石流危害山洪导排工程的作用;拦蓄坡地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基本内涵以及类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为治理水土流失而修筑的一系列工程设施,以此来确保水土利用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当地水土起到保护作用。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不能互相代替。

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斜坡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依据山地丘陵区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以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重要意义水土流失不但会导致大量优良土壤流失,良田遭受破坏,同时还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升高,河泛现象多发。

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方能保证土地质量,进而保障当地农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对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有着显著的成效,通过一系列诸如梯田、台地、水池、水窖等设施的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涵养水源,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大大降低了水灾、旱灾、沙尘暴的发生率,进而实现农业增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全国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不同规模的工程设施不断建设起来,但就修筑梯田而言,近10年内我国已有约500万亩田地完成了梯田改造,逾1.5亿群众直接受益。

湖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湖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湖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湖南省地处中国南方,是一个拥有丰富水土资源的省份。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省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淤积、洪水灾害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湖南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湖南省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分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根据湖南省的地理、气候、水土流失类型及程度等特点,将该省划分为三个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区、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平原区水土流失防治区。

该区主要包括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山区,是该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针对该区的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土流失防治:(1)植被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2)水土保持工程: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如梯田、拦沙坝等,防止水土流失。

(3)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对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改善。

该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针对该区的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土流失防治:(1)土地整理:对丘陵地区的土地进行整理,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在丘陵地区的荒山、荒地上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3)水土保持工程: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该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北部和东部地区,是该省的水稻主产区。

针对该区的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土流失防治:(1)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灌溉系统,防止因灌溉过量而引起的土壤侵蚀。

(2)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防止乱占耕地、滥用土地等行为,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3)植被恢复:在平原地区的荒地、荒滩上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为确保湖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和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湖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督实施方案的有效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一、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潜在因素
气候——气候雨量不均,雨量大、时间短,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地形复杂,易受流水冲刷
土壤——红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差,抗蚀力弱
2、人为原因——决定因素
过度开垦荒地
滥伐严重,森林植被——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耕作管理粗放
开矿、开采石料、开公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
整顿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新兴小水电,大办沼气,营造薪炭林,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