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总结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

马克思主义心得体会(精选18篇)马克思主义篇1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

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

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马克思主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总结

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和世界观,被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它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变规律,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路径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等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总结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剥削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指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被剥夺了其合理的劳动成果。

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还总结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阶级斗争的加剧。

无产阶级利用阶级斗争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革命旨在通过国家权力的掌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还总结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和路径。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一个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形态。

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物质财富的充分丰富,同时消除社会的分工和阶级差别,最终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和世界观,总结了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作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许多国家和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有其内外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5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5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5篇第1篇示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理论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大学课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我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做一次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了解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帮助我透视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现实背后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催生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了解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所代表的是人类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是对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反抗。

这让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坚定了我对这些理想的信仰和追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自己来创造和影响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实现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让我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励我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我对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分析,要求我们站在批判性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不断深化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认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了解到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对于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至关重要,这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为认识和改变社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与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得物质与时间、空间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绝对性与相对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得有限性与无限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得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得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得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得东西变成现实得东西。

意识得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得性质:其一,正确得意识促进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使人们得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得这一作用就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得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得生理过程。

人得精神就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得共同得本质得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得统一就是无限多样得统一,就是包含着质得差别得统一;世界得物质统一性就是运动与发展得充满联系得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就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得同一性与斗争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得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得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得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就是事物发展动力得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为我们解析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具有客观存在的独立性和物质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其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形而上学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孤立、静止的片面认识,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和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能够主动地改造和塑造世界,而唯心主义则将思想、意识视为第一性。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唯有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认识。

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变革会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 大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广大群众的作用和地位,认为群众是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点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追求共产社会,具有消灭剥削、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文化上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课程是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1.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它的创立和发展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则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的科学性,更在于其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更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特殊国情的适应性和引领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幸福、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篇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学习到了: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

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么一句初听生疏,深究却陌生的话,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曾一度深深的影响了我。

大家都在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或“大学生能力不行”等的话,大一刚入学时听到这些话,我是很不服气。

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我觉得,如果再按现在这种方式生活下去,我们比“眼高手低”和“能力不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现在努力学习。

一方面也试图通过前辈的经验为自己制定以后的一些计划。

虽然现在的计划实施遭到挫折,但是只要我“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一切的艰难困阻也不过是我化之为动力的有利因素罢了。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

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一整套科学理论体系。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点进行概论及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尖锐对抗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得出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存在的,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变革有其客观规律。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1.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2.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通过消灭剥削、实行公有制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

3.商品经济:马克思经济学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的特点、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概念。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1.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3.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对敌对势力的专政。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科学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如下: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社会演化的过程,受到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决定。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2.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4.社会意识形态: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一致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被认为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所驱动的,无产阶级应该培养自己的革命意识形态。

5.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理论。

6.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强调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7.无产阶级专政: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国家权力来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总结,其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而有所变化。

第 1 页共 1 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下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包括: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等。

三、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是通过剩余价值实现的。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它指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他们获得的工资之间存在着剥削关系。

资本家以剥削剩余价值的方式获取利润,这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

四、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强调社会矛盾的根本性质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主要动力。

五、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等。

六、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区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种有科学根据和可行性的社会主义理论。

乌托邦社会主义则是指那些没有科学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社会主义设想。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以下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希望大家喜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更不乏幽默风趣,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4.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 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物质观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5)【方法论】: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

4)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辩证统一的,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5)【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 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因此,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5.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6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6篇

马克思课程学习总结6篇第1篇示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出发,通过实践去验证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立足于实践,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刻的分析,并根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逐渐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刻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到了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只有站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给我带来了启发。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的理论,它提出了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为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局限性,认识到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推翻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

我也了解到了在革命斗争中需要坚定的信念、严密的组织和认真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给我带来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论,它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理论。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逐渐认识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和验证理论,才能不断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我也了解到了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只有不断地总结和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实践的水平和效果。

第2篇示例: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着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精选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5.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及地位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法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观点。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和历史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剩余价值论及其理论内容。

2.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第四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的内涵。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3.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核心概念和特征;5.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

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产生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内涵。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和特点。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方法1. 唯物辩证法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知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知识总结

马克思主义知识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不是通过阶级的意愿或决心决定的,而是通过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不是随机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解决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还突出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累积,而是通过质的转变和量的积累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强调了矛盾的把握和辩证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而社会主义是消除剥削和不平等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它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力来实现社会的转变。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合作和互助,而不是竞争和利益的最大化。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它主张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消灭阶级剥削,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和危机是无法避免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联系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为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中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

③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

量变,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肯定,否定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意识的作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三: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六: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七: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第三章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⑵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章一:资本的原始积累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⑴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⑵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⑶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⑷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五: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六: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七: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⑴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⑵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八: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九:资本积累⑴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⑵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通常用c∶v来表示。

⑶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十: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⑴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⑵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⑶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⑷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