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启用前试卷类型:A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
150分,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第l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答第l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使用圆珠笔;要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4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饯.别/栈.道馄.饨/混.账话疮.痍/微创.手术B.萎蔫./嫣.然颤.抖/忏.悔书档.案/正当.防卫C.打烊./庠.序诅.咒/俎.上肉泄露./抛头露.面D.惬.意/亵.渎雏.形/文绉.绉炽.热/炙.手可热2.下列各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震撼联通器历兵秣马如丸走坂B.按钮发牢骚肘腋之患补苴罅漏C.掂记扭秧歌心灰意懒秀外惠中D.锤炼先驱者报负远大焚膏继晷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刘鸿伏擅长用细腻冷艳的笔触去性情,融感恩之情于哀怨凝重的叙述之中。
②看榜时的心情太紧张了,我便想起了一个的办法——让别人看完后来回报。
③学生应考时须要调整好生物钟,调控好生理状态,使自己的发挥到极致。
A.抒写调剂心智B.书写调剂心智C.抒写调节心志D.书写调节心志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它有所过滤,有所选择;抒情散文的感情也往往是复杂的,如同现实生活那样千丝万缕....,难以说清。
B.戏曲迷们喜爱的往往是武生的起霸动作,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一样的小碎步,以及不温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高二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附答案与解析)
高二语文下册4月月考试题(附答案与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分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
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刹.(shà)那间厮守 B.施与.(yú) 盘根错结C.蛇虬.(qiú) 翱翔 D.秾.(nóng)丽顶礼模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琢磨必须延续 B.捉摸必须延伸C.捉摸必要延续 D.琢磨必要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A.⑤①④③②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②⑤① D.②⑤③④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B.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春期高二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
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
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
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
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
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
”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
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
”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
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
在《次韵子由初到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
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
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
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
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
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
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4月阶段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HY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浸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开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场,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款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假设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那么反映了唐诗在开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交融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理论。
儒学的浸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宏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者辽远壮阔、或者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浸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络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僵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历,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气。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场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入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
四川省眉山一中【精品】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涟水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
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和谐高于冲突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而不同”。
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所具有的“和谐合一”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
《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这说明我国古人已了解音乐促进和谐的作用,体现了早期智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
我国古人反复以声乐之和比喻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从而成为一种普遍追求。
如《左传》中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可见,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儒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这表明,人类的和谐在根本上来源于天地的和谐,即自然的和谐。
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宇宙论根源。
宋代哲学家张载曾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显然,张载强调:从对立到和谐,不仅是天地的法则,也是社会、人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这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同样源远流长。
《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华世界观的典范。
类似的说法还有“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冢宰》)。
孔子把“和”作为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提出“‘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
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理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汉代以后被表达为“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
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牡一中2021级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一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根底工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假设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者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展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廉价了。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假设干经典。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需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才能: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开展的方案?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那么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假设“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场便狂妄自大。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珙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髄。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精品」高二语文4月份月考试题(含解析)
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语文卷·原卷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
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
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
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
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
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
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
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
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
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材料二: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母亲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2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
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
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
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
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
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
“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
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
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
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
山东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带解析)
山山山山山2020-2021山山山山山山山山4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山东省招远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踏青苏轼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春天到了,人们满心欢喜去郊外游玩,即使有东风扬尘,也乐此不疲。
B. 颔联写百姓生活富足,因而车辗麦苗也影响不了他们清闲自在地在路边饮酒。
C. 颈联“厌城郭”句,直抒胸臆,写出城里人厌倦城市、渴望乡村生活的情形。
D. 整首诗语言清新、轻快,描绘了春天人们倾城出行、歌舞宴游的赏春风俗画。
16. 诗的尾联两句,是如何表现踏青欢乐热闹场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尾联前一句属于正面描写,通过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直接写出踏青欢乐热闹的场景。
②后一句属于侧面烘托,野餐用的筆瓢遍地都是,表明游人众多,前来捡食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表明乌鸢已经适应这种场面,侧面衬托出踏青场景的欢乐与热闹。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麦短未怕游车轮”意思是初春时节,麦子很短,还不怕过往的车辆碾压。
“百姓生活富足” 诗中没有体现,并且这也不是不怕车辗麦苗的原因。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尾联的意思是:鼓乐声惊醒了冬眠的山岭,草木在欢歌笑语中摇动;野餐用的箪瓢遍野都是,前来捡食的的乌鸢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歌鼓惊山草木动”是正面描写,通过“惊山的鼓乐声”“摇动的草木”直接写出踏青欢乐热闹的场景。
“箪瓢散野乌鸢驯”是侧面描写,野餐用的筆瓢遍地都是,表明游人众多;而前来捡食的乌鸢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所以像驯养熟了一样全不避人。
高二下学期4月份月考语文答案
高二语文答案【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本题选正确的一项。
A项,“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分析错误,原文是“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
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其中“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B项,“礼乐制度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偷换概念,原文是“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可见“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是分封制;D项,“个人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与天理打通”分析错误,原文是“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
可见文中的“天下”有两种含义。
另外“必须”过于绝对,人若有良知,便可“直接与天理打通”。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对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点石联考)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4月阶段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暑期,国内“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据媒体报道,河南博物院暑期每日接待量达1.2万人次以上,是2019年同期的近两倍。
杭州博物馆7月16日入馆人数超过1.28万,创下建馆以来单日最高客流量纪录。
不少博物馆都出现入口处排起长队、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有部分年轻人“打卡式观展”的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和吐槽。
2023年8月1日,《隽永的异彩》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展。
南宁市民吴芳却在观展时,发生了不愉快的经历。
当时,她正驻足欣赏穆萨·穆萨耶夫的《高加索的婚礼》,突然一名打扮时髦的女生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请她让一下。
原来是几名年轻人想在画前打卡留影。
吴芳本想等她们迅速拍完后接着看展,可这几名女生轮流拍完后,有人觉得没拍好,又换个姿势让同伴继续拍,其中一人还带了好几套衣服,要拍不同造型的组图。
见状,吴芳只好移步去其他展区。
“之前,我参观潘玉良画展成都博物馆站时,几名年轻人在拍照时大声讨论,使原本安静的展厅变得吵闹,又或是长时间在一幅画前摆姿势,影响其他人观展。
”四川成都市民李丹表示,这类“打卡式观展”的游客有个共性,就是我行我素,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时对保安的制止也置之不理。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杨红的研究指出,年轻人“打卡式观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网络社交需求的推动,人们通常会追求现实生活中更加新鲜、有趣的场景和活动为自己的网络虚拟社交提供素材,而“观展”这种“短平快”的活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影像的过度依赖,导致人们无暇顾及展览的内容价值和社会意义。
高二新课标四月份月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高二新课标版下学期4月份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毗连包庇纰漏砒霜B.沮丧狙击诅咒刀俎C.稗草婢女裨将捭阖D.田畴祈祷铸造筹划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账目坐落留传焕散B.功迹鬼计诙谐诀窍C.神采婉惜萎糜陷井D.眩耀熨贴协从杂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事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的。
(2)温家宝总理亲自到河南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3)他说是一个人、一段历史,说是一种延续至今的血统。
A.迟缓考察与其不如B.弛缓考察不但而且C.弛缓考查与其不如D.迟缓考查不但而且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向娇生惯养的他无心做生意,只是与客户虚与委蛇....,以打发时间。
B.如果你们怙恶不悛....,总怕得罪人,不敢同坏人作斗争,不更助长了他们的坏风气吗?C.窗外传来悠扬的乐曲,个别好动的同学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大家都忍俊不禁....的笑了。
D.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新的生命,我对他们的感激之情罄竹难...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勇敢地同歹徒做斗争,谁还能否认他不是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呢?B.许多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C.对于一切重大的交通事故,必须严肃处理,追查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D.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面是()A.小时侯,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竟茫然不知。
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
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
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必须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
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
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
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精品】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由于杜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
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
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
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
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
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
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
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
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
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
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
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
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1.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
B.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的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
C.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D.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为“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于文,功劳赫赫: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
B.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C.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D.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
B.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C.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
D.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
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桥冯文超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它的桥孔就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通过。
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诉我,每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派上用场了。
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徙,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
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带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般快,颇为震撼。
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立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扰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
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
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
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
这座清水河大桥上走火车,下走野生动物。
好天气时,从昆仑山飘来的白云如长长的哈达舒展着、缭绕着,而远处唐古拉雪山送来清凉的风,宽阔的草滩虫吟鸟唱,悠闲的野生动物欢乐蹦跳,桥也叩动多孔清风,与人、与大自然和谐交谈。
⑥一对自驾的旅行者在.桥边沿路上丢了一个包裹,里边有现金、衣服,想着肯定是找不到了,略感绝望地问了一下桥隧工,结果完整地找到了包裹,里面的东西丝毫不差。
感激的旅游者望着那一张泛着高原红的脸,心里发热,将新款的冲锋衣送给小伙子。
小伙子喜欢极了,拿出自己一件工作服,上边有橙黄防护色彩和一个鲜红的铁路路徽,回赠给旅游者,俩人高兴地穿着互换的衣服合了一个影。
旅游者说,穿上这件衣服,握着他的手,好像二人心灵上搭了一座桥!⑦这些桥架在山水之间,冻土之上,起着连接沟通的作用。
高寒缺氧、烈日暴晒,狂风飞沙,不管山险水恶,或是荒漠旷野,它都恪守着职责,对于“担当”这个词受之无愧。
⑧桥是有灵气的,有血肉的,有人情的。
人们对桥是感恩的!⑨行驶过青藏铁路的人,会记住雪山、草原、湖泊,也会记住这些铁路桥吧?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简要介绍了青藏铁路桥的位置,并运用比喻手法突出铁路桥的价值。
B.文章第②段写大多数青藏铁路桥没有优美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为写桥隧工人做了铺垫。
C.文章第⑤段描绘了藏羚羊穿过青藏铁路桥洞的场面,笔墨饱满,形象生动,场面震撼。
D.文章最后一段以揣测的语气作结,婉转地表达了赞美之情,同时,呼应开头,也照应了题目。
5.文中第⑤段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本文中的“桥”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 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摘自【精品】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摘自【精品】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
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
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
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用质量说话!”(摘自【精品】1月4日《光明日报》)材料四: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
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
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