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虫的头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别、基本构造、变异及与 杀虫剂的关系。 难点: 1.昆虫头壳的构造及变化; 2.口器的变异
第一节 昆虫头部的分节
昆虫的头部是一个完整的头壳,没有分节 的痕迹。因此,昆虫的头部究竟由几个体节组 成,只能从胚胎学和比较形态学中去寻找证据。
由于研究者取材不同和对一些现象解释不一,
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
若干亚节细长如丝,端部数节渐膨大如球。如蝶
类的触角。
蝴蝶
(11)锤状capitate: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
突然膨大,末端平截,形状如锤。例如瓢甲等的
触角。
露尾甲
(12)鳃叶状1ammellate: 鞭节的端部数节
(3—7节)延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 如金龟类的触角。
金龟子
3 触角的功能 (1)嗅觉作用 (2)触觉作用。
萤火虫
(6)羽状plumose: 鞭节各亚节向两侧突出成
细枝状,形如蓖子或羽毛。如大蚕蛾、家蚕蛾
等的触角。
绿尾大蚕蛾
(7)膝状geniculate: 又称肘状或曲肱状。柄
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的亚 节组成,基部柄节与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弯曲。 如胡蜂、象甲等的触角。
蚂蚁
胡蜂
螽斯
蟋蟀
(3)念珠状Moniliform:柄节较大,梗节较小,鞭节各
亚节近似圆球形,大小几乎相等,似一串念珠。如
白蚁的触角。
白蚁
白蚁
(4) 锯齿状Serrate: 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向一侧 突出如锯齿。如芫菁和叩头甲雄虫的触角。
红萤
(5)栉齿状Pectinate:鞭节各亚节向一侧突 出很长,形如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的触角。
环节ring segment:
鞭节基部的1-3节,环
形,直径最小.
索节club:鞭节中间
1-7节,各节大小相等
棒节funicle:鞭节末
端膨大的1-3节
柄节
2 触角的类型
(1) 刚毛状setaceous: 触角很短,柄节和梗节
较粗大,其余各节突然缩小,细似刚毛。如蜻蜓、 蝉等
蜻蜓

(2)丝状(Filiform):也叫线状。触角细长,除 柄节和梗节较粗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和形状相似, 向端部渐细。如蝗虫、蟋蟀的触角。
一、头部分节的条件
多数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体节,在胚胎
期应具有1对附肢、1对体腔囊coelom sac和1
对神经节ganglion。
二 、头部分节学说
由于研究者取材不同和对一些现象解释不 一,因而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有三节说 (Ferris, 1942)、四节说(Holmgren, 1916; Hanströ m, 1929~1930; Snodgrass, 1935)、 五节说(Matsuda,1965)、六节说(Goodrich, 1897; Tiegs, 1940; Manton, 1949; Ferris, 1958; Rempel, 1975; Richards & Davies, 1977)、七节说(Folson, 1900; Weismann, 1926)、八节说(Verhoeff, 1904)和九节说 (Janct, 1899)等。
后头沟
后头沟(Occipital sulcus):头后部 环绕后头孔的第二 条拱形沟,其两端 伸达上颚的后关节 处。直翅目昆虫常 具这条沟。
次后头沟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次后头沟Postoccipital sulcus:头后部环绕头孔 的第一条拱形沟。其两端 内陷成臂状内突,称为幕 骨后臂(posterior arm of tentorium),为来自 颈部和胸部肌肉着生处; 外面留下的凹陷叫后幕骨 陷(posterior tentorial pit)。
第 二 章 昆 虫 的 头 部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头壳的构造、各构造的位置和名称,内 骨骼的来源名称及功能; 2.了解昆虫单、复眼结构与类型及其成像原理
3.掌握昆虫触角的结构及类型
4.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别、基本构造、变异及与 杀虫剂的关系。 学时分配:3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昆虫触角的结构及类型;
的位于复眼之间。但多数幼虫和若干种类成虫
的触角,前移到头部前侧方上颚前关节附近。
1 基本构造
柄节Scape:基部一节,粗短。 梗节pedicel:最短小的1节。内有起听觉作用的感 觉细胞-江氏器。 鞭节flagellum:柄、梗后的各亚节。除弹、双尾 目外一般无肌肉。
支角突
围角沟
膜翅目小蜂总科昆虫的触角
二、头壳的分区
1 额区(frons): 位于头的正面, 包括蜕裂线侧臂 之下、两条额颊 沟之间和额唇基 沟之上的区域, 单眼即着生在额 区。
2唇基区(clypeus):为额 唇基沟之下和上唇之间的 一块方形骨片,某些昆虫 的唇基上有一条唇基沟 (clypeus sulcus),将唇基 分为后唇基(postclypeus) 和前唇基 (anteclypeus) 。 额区和唇基区合称为额唇 基区(frontoclypealarea)。
(3)听觉作用-雄蚊
(4)平衡作用-仰泳蝽
(5)呼吸作用-水龟虫
(6)抱握雌体-雄芫菁
4 触角类型和功能的实际意义
(1)鉴别昆虫种类。
(2)区别昆虫的 ♀♂
(3)用于害虫防治: 利用其对化学物质的
嗅觉作用,进行害虫防治。
二、 复眼compound eye
复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昆虫的成虫和不全
变态的若虫、稚虫一般都具有1对复眼。大多数
6 后头区occipitalarea: 后头沟与次后头沟之间的 拱形骨片称为后头区。通 常把颊区后面的部分称为 后颊(postgena),头顶之 后的部分称为后头 (occiput),但是两者之间 并无分界线。
7 后头区postocciput area:是后头区之后环 绕头孔的拱形狭片。次 后头的后缘与颈膜相连, 上面有两个后头突,为 颈部侧面骨片的支接点。
象甲
(8)具芒状aristate: 触角短,一般为3节,
端部一节膨大,其上有一刚毛状的构造,称为触
角芒,芒上有时还有许多细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whorled: 除触角的基部两节外,
鞭节的各亚节环生一圈细毛,愈靠近基部的细毛
愈长,渐渐向端部逐减。如蚊类的触角。
蚊子
(10)球杆状clavate: 或称棍棒状。鞭节基部
围眼沟Ocular sulcus:环绕复 眼的体壁内折形 成的沟。
4 1
5 2 8
3
7 6
一、 沟和缝
1.蜕裂线 2.额唇基沟frontoclypeal sulcus又称口上沟 3.额颊沟frontogenal sulcus,subantennal sulcus 4.颅中沟cranial median sulcus 5.围眼沟ocular sulcus 6. 后头沟occiputal sulcus 7.次后头沟postocciputal sulcus 8.颊下沟subgenal sulcus
一、额唇基区的变化
额向后倾斜与 头顶形成锐角
油菜茎象甲
额延长呈喙状
蝎蛉
唇基延长呈象鼻状
家蚕
二、后头区的变化
后头区的变化主要是口后片、口后桥、后颊
桥及外咽片的形成。
三、口器位置的变化
由于昆虫的取食方式不同,其口器在头部的
着生位置和方向也不同,据此将昆虫头部的型式
(即头式)分为3种类型。
1 下口式hypgnathous
腹板之分。在昆虫形态学中,
常根据蜕裂线和几条沟将昆
虫头壳分成若干区域。
一、头壳的缝和沟
1 蜕裂线Ecdysial line: 旧称头盖缝 (epicranial suture),是位于头部背面的一 条常呈倒“Y”字形的线,其主干旧称冠缝 (coronal suture),二条侧臂旧称额缝 (frontal suture)。沿蜕裂线的外面无沟,里 面无脊,仅外表皮不发达、颜色较浅,在幼虫、 若虫或稚虫蜕皮时沿此线先裂开,故称蜕裂线。 蜕裂线在昆虫的幼期很明显,在无变态和不全变 态昆虫的成虫期还部分或全部保留,但在全变态 昆虫的成虫期则完全消失
3 头顶(vertex):指 额区之上、两复眼之 间即头壳的背面部分, 也称颅顶。
4 颊区(gena):为头 的两侧面、包括复眼 之下、额颊沟之后、 后头沟之前、颊下沟 之上的部分。颊区与 头顶合起来又称颅侧 区(parietalarea)。
5 颊下区(subgenal area):为颊下沟下面 的狭小骨片。其下缘 具有支接上颚的两个 关节。在两个关节之 间的部分称为口侧区 (P1eurostomal area), 上颚基部以后的部分 称为口后区 (hypostomal area)。
蜕裂线
颅中沟Midcranial sulcus:一些昆虫, (主要为幼虫)头壳 上沿蜕裂线的主干内 陷而成的沟,其颜色 较蜕裂线深且伸过蜕 裂线的分叉点。
额唇基沟Frontoclypeal sulcus:又叫口上沟 (epistomal sulcus),位于口器上方两个上 颚基部前关节之间,是额与唇基的分界线。该 沟通常呈横形,也有上拱成"∧"形(如鳞翅目 幼虫),有的甚至中断或消失。在沟的两端内 陷成臂状内突,称幕骨前臂(anterior arm of tentorium),外面留下的凹陷叫前幕骨陷 (anterior tentorial pit),故额唇基沟的 位置可以用前幕骨陷来确定。
三、各学说共同点
昆虫的头部是由原头protocephalon和
鄂头部gnathocephalon或鄂节ganthal
segement组成,颚头部由上颚、下颚和下唇
3个体节组成,所争论的是源头分不分节和
分几节的问题。
六节说
六节说
四节说
四节说
第二节
昆虫头壳的构造
头壳一般呈球形或扁球 形,是一个高度骨化的完整 硬壳,各节的分节界线完全 消失,也没有背板、侧板和
口 器
口 器
2 前口式prognathous
3 后口式opisthognathous
第四节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大都着生在头部,其 中最主要的是触角、复眼和单眼。此外,在口 器附肢和舌上也生有各种类型的感觉器。
一.触角Antenna
触角是昆虫头部的第1对附肢。除原尾目 昆虫无触角以及高等双翅目和膜翅目幼虫的触 角退化外,大多数昆虫都具有1对触角。触角 一般着生在头部额区,有的位于复眼之前,有
额唇基沟
额唇基沟
额颊沟Frontogenal sulcus:一条从复眼或 触角下伸至上颚基部的 纵沟,是额与颊的分界 线。曾有眼下缝 (subocular sulcus)或 角下缝(subantennal sulcus)之称。多见于 直翅目和革翅目昆虫中。
颊下沟Subgenal sulcus: 位于头部侧面的下方,由额 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间的一 条斜横沟。该沟在上颚前、 后关节间的部分叫口侧沟 (pleurostomal sulcus), 其余部分叫口后沟 (hypstomal sulcus)。
三.头部的内骨胳
头部的内骨胳统称幕骨 tentorium,包括1对幕骨前 臂及其上的突起-幕骨背臂 和1 对幕骨后臂及其之间的 幕骨桥。 前幕骨陷-幕骨前臂,其 上幕骨背臂伸至触角附近的 头壁上。 后幕骨陷-幕骨后臂,相 互连成幕骨桥。
第三节 昆虫头部的变化及其适应性
昆虫头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额区唇基区和 后头区。此外,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方向 也有几种不同的变化。
为圆形或卵圆形,也有的呈肾形(如天牛)。低等
昆虫、穴居昆虫及寄生性昆虫的复眼常退化或消
失。
1 复眼的特殊形式
豉 甲 的 复 眼 一 分 为 二
突 眼 蝇 的 复 眼
接 眼 式
离 眼 式
德国模仿昆虫复眼发明超薄成像系统
最近,Fraunhofer应用光学和精密机械研究所 科研人员模仿昆虫的复眼,发明出了一种厚度为0.4 毫米的识别成像系统,它可以像塑料薄膜一样随处 贴附。据德国雅虎新闻网2004年6月14日报道,在设 计时应用了昆虫复眼的工作原理:一个成像薄膜系 统由几百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又具备自己的一套 透镜和成像系统,观察物体时按自己的视角进行拍 摄。之后,通过计算机运算处理,整张图片就可以 被合成出来了。该成像系统虽然不具备很高的像素, 但因系统非常平整,因此可以进行宽画面的成像工 作。接下来,科研人员把该系统与一个影像分析装 置相连接,并贴附在银行卡上。银行卡在被使用时 可以“看到”持卡者,在被陌生人滥用的情况下, 银行卡能拒绝付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