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合集下载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践案例分析;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际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然后提出问题:“当资源在其中一地区过剩,而在另一地区短缺时,我们应该如何调配资源呢?”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二、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

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煤炭资源调配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讨论与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小组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配方案和理由。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查阅资料或阅读相关报道,选择一个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或展开思考。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企业、机构或地区,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五章区际联络与区域协调开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施行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开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施行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开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才能。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开展程度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天然气开发建立主干管道建立东部用户管网建立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21年7月正式开工建立,2021年实现全线贯穿〕1.根底:天然气资源2.目的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宁夏、、、、、,最终到达,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立进展,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施行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消费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开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兴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根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程度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问题讨论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意义和主要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引导学生理解调配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环境等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复杂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8. 板书设计:资源跨区域调配1. 定义: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交通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2. 意义: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主要方式:水资源的调配、能源资源的调配、矿产资源的调配等。

4. 面临的挑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挑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其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

【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

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中国煤碳资源分布图、中国石油资源分布图、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2课时)
5.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一份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工程简介、调配意义、环保措施等。要求图文并茂,创意新颖,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资源等,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局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2)新课学习: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及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析自己家乡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并撰写一篇短文,内容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要求不少于5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请同学们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请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一项资源跨区域中需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途径、影响及优化建议等内容。
b.报告要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c.报告要注重实地考察和调研,鼓励学生运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报告的实证性。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关注。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需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它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有何重要意义?
3.创设情境: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个项目是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进而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案例及特点。
2.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如交通运输、管道输送、信息化管理等。
此外,学生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地域观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对一些问题产生主观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涵、原因及影响,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保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8.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1.实际问题分析;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解决方案设计;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资源的定义:指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

–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指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调配到另一个地区,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经济因素:如市场需求、价格、交通运输等;–政策因素: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资源的运输: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转移:通过技术手段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交换: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转移技术;–熟悉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引水工程将其他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到该地区;–案例二: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通过铁路运输将煤炭资源调配到其他地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西气东输线路示意”,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始地点和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2、比较天然气与煤炭的优劣,联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差异,认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性。

3、通过读分布图,说出资源的分布特征,归纳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

4、能够分析资源分布特征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所起的作用。

5、通过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图,能够理解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天然气是一种无悔的燃料”的质疑,能够对问题进行“分解推理”,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基础上,能够自主归纳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高归纳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认识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相关,关注中国能源现状,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1分钟关于“西气东输”的短片。

视频导入,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给学生1分钟缓冲的时间,调整状态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时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过渡】西气东输,从西向东调配天然气资源,这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西气东输为例,探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大家不要觉得西气东输很遥远,你们家中烧水做饭用的能源是什么?有没有使用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预计2015年建成,工程主干线经过厦门。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经过哪些地方呢?学习探究一:认识西气东输工程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活动1】观察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说出起点、终点,以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问题:从经过的地形区,可以看出沿线地形_________(特点),施工难度________(大小)。

【活动2】给出一组数据(中宁、上海、广州的天然气气价,分别为1.45元/m3、2.5元/m3、3.45元/m3),思考导致上海和广州天然气气价差距大的原因,从而区分一线、二线工程。

“跨区域资源调配”教案

“跨区域资源调配”教案

“跨区域资源调配”教案“跨区域资源调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缘由;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进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缘由,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进展的影响。

2.难点:把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分析思路。

三、课时支配:1课时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说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2.新课学习:(1)阅读图表,了解我国各大河流域水资源的基本状况,从中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

(2)介绍南水北调的线路图,让学生讨论三线工程沿线的地理状况,如地势阶梯、地形区分布、地势的高低起伏、取水区、供水区等,并进一步比较三者的优劣。

(3)从供水区和水源区、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的影响。

自然原因包括华北地区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以及水土资源配合欠佳,加剧了北方的缺水。

人为原因包括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缺乏环保意识、水污染严重以及缺乏节水意识,水浪费严重。

(4)介绍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3.巩固提高:分组讨论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影响及措施。

学生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要性和影响。

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文章或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情况;2.撰写一篇短文,说明跨区域资源调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掌握了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如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精准备课】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教案(人教版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精准备课】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教案(人教版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案)-【精准备课】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形式和特点3.了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现状和问题4.懂得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形式和特点难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现状和问题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1.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地区和部门的资源需求,在国内各地实行资源调配和流通的过程。

2.意义:(1)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满足资源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3)缓解地区资源短缺和过剩。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形式和特点1.形式:(1)区域间物质流动:如煤炭、电力、水资源等。

(2)区域间能源互换:如沿海地区向内陆输送原油、天然气等。

(3)区域间技术合作:如大型工程的技术合作。

2.特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具有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作用。

(2)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助于形成利用多元化资源的格局。

(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改善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三、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现状和问题1.现状: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是实现区域间物质流动和能源互换,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建设。

2.问题:(1)资源跨区域调配成本高。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结构有待优化。

(3)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优点:(1)缓解地区资源短缺和过剩。

(2)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

(3)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2.缺点:(1)成本高,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可能加剧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资源跨区域调配。

(可利用图片或视频进行引入)2.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3.通过案例或图片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形式和特点。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教案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

3. 案例材料: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资料。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意义及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 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意义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a. 引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b. 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c.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 第二节: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 讲解西气东输工程b.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c. 阐述西电东送工程3. 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a.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域的影响b. 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的影响c. 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区域的影响4. 第四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a. 选择典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案例b. 分析案例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5. 第五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a. 列举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b.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缺点c. 讨论如何优化资源跨区域调配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教学内容,有序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工程及影响。

3. 互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巩固知识。

4. 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过程及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标准解读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资源的跨区域统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重点不是讲资源是如何跨区域调配或为什么要这样调配等问题。

当然,在讲到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很自然的要涉及上述问题,但必须抓住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

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到处用”的过程。

必修3前四章分别讲述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这四章都订要是以单一地理区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的动态联系。

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深化。

第五章主要讲述两个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目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最显著的有两个例子:一是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别一个是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本节内容就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荡然无存调配,不分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3)学生能够说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加深对南水北调背景的认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为了最大化资源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

2.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和挑战。

3. 了解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

4.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a. 定义和意义b. 资源的种类和需求c. 资源的调配方式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点和挑战a. 优点i. 最大化资源利用ii. 优化资源配置iii.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 挑战i. 跨区域运输成本高ii. 跨区域调配难度大iii.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挑战3. 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a. 自然资源的分布b. 人力资源的分布c. 技术和创新资源的分布4.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a. 经济发展i.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ii. 提升地区经济水平b. 社会进步i. 提供就业机会ii. 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优点、挑战,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2. 讨论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3. 多媒体呈现: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思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讲解:介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优点和挑战。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需求差异,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和讨论。

5.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和影响。

6. 总结归纳: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分享结果是否准确和完整。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

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教师总结:《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word教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三D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特点、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利用和开发现状,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和分析图表和文本信息,提高学生总结和把握事物关键点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

教学重点1.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状况。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3.了解西部输变电工程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天然气和水电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状况。

2、西启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和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将新课程引入新课程,教学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神舟号昂首挺胸,勇往直前!雷声传来,广阔的空间,欢迎我,中国好孩子!希望胜利回归,亿万同胞激动人心。

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国各地沐浴着朝阳,看着西气东输和盘龙;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年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民饮长江!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把神舟号送上月球,探索嫦娥的故乡。

老师介绍:第一个词描述了中国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什么是资源调配?(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实施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分配项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板书)I.中国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工程分析能力。

1.原因:(1)资源分布不均,流动性差(2)区域对资源的需求与分配的存量不一致。

老师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跨地区分配项目吗?(学生回答)(过渡)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介绍我的跨区域资源分配。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一、高中地理专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介绍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3. 讨论: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 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资源调配的实际情况。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资源分布和调配路线,增强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PPT、地图、图表等。

2. 收集一些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3. 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题。

最新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

最新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思想设计】主体地理思想——资源跨区域调配属于国土整治范畴,对一个地区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理念】本课基于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点事件的“现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教材分析】“必修Ⅰ”和“必修Ⅱ”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Ⅲ”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必修Ⅲ”第一章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其中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是在前三节基础上的递进、深化。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

第一部分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所以与第二部分合并在第一课时中。

第二部分又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个模块。

根据与学生生活的贴切程度和参考鲁教、人教版教材,本节课创造性利用教材,选取“西气东输”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看,一方面学生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虽通过不同渠道对西气东输工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此工程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3~4课时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


天然气开发建设
干管道建设
部用户管网建设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主干管道: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一次能源主要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
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
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