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德智体美劳的体现

教育学中德智体美劳的体现
教育学中德智体美劳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9042592.html,

教育学中德智体美劳的体现

作者:吴治林

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3期

摘要: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毛泽东及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认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作为一个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发展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必须要以礼相待,要有道德品质。此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心理体验。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里过程。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人的全面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德指的是道德,品德,也就是主要侧重在做人上,一般认为,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所以,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位。智,当然就是指的智力。体,指的是体育,体质。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不好,就不能为共和国做更多的贡献。美,指的是美育,即一个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育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劳呢,现在不怎么提了,就是指劳动。咱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共和国的公民都是这个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下面,一一介绍分析。

一、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

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二、智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五育之间的关系 认清各类素质之间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育之间关系。 人本来是各种素质的统一体。我们把素质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是为了认识、研究的必要。每一类素质都是一个整体的人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构成人的完整的素质整体,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个性表现出来。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统一的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人发生影响作用。 各类素质互相渗透,如科学素质中可能含有思想的、审美的因素,审美素质中也可能包含科学的、思想的因素。同理,各育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智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因素,同样美育中也含有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因素。每一育作为教育整体组成部分是不能机械分割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包含其它各育成分的、纯粹的“德育”、“智育”等等。 各类素质之间不是平面的、并列的关系。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并非平面的并列关系。由自然生理素质到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层次性,即素质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层次的素质在性质上也有差异,表现了不同的特点。生理素质具有先天遗传性,个体差异性,生长、发育、成熟的生物程序性,潜能的无限性,处于整个素质发展的基层。心理素质是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它影响着自然生理素质的发展,中介着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居于素质发展的中间层次。社会文化素质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作为对人与人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反映,在个体身上表现为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作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个体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素质如知识、思想、道德、美感等等是在心理发展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处于素质发展的最高层次。相应于素质结构的层次性,教育的各组成部分也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体育处于基础层次,智、德、美各育是最高层次。如果把心育也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话,则是处于中间层次。劳技教育所含各种成分,可以分解到其他各育之中,当它综合了其他各育的因素时,便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组成部分。我们平时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列起来看是不妥当的。五育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并列关系。 但我们仅仅认识到素质的发展有层次性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认识不同层次的素质在素质总体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而认识教育的结构问题。 自然素质作为生理层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力,是人的素质载体,是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是素质的主要内容,标志人的素质的性质、方向、水平,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心理素质则是主体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中介。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领域内进行的。”社会文化经过主体内化在心理层面,最后积淀于人的身心组织之中,形成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计划和达到成果

学校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计划和达到的成果 学校自育目标是做到集德智体美劳于一身。为此,自开学以来,学校就要求老师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下面就是学校要求教师做到的的计划、行动与成果: 德 计划:不乱扔垃圾,不浪费饭菜。 行动:当老师有空的时候,就去公区值日,体验保洁人员的辛苦;当想随手扔垃圾的时候,就想想如果每个人都乱扔垃圾,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并时刻记住:垃圾也有家,不要乱扔它;当盛饭的时候,看一下饭堂里的警句,并根据自己的量去盛,尽量把饭菜都吃完,不浪费。 成果:亲手捡起一块垃圾,又或者把饭菜都吃完时,就觉得很开心,因为道德就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 智 计划:学习上每天进步一点点。 行动:早读:按照科代表的安排,认真读书。 课间:放松心情,不懂的问题问老师,准备下节课的书本。 饭后:在课室看杂志,写读书笔记,不乱走。

晚修:认真完成作业,复习预习书本内容,最后十五分钟看自己较差的科目。 成果:学会充分利用好一整天的时间,提高学习的质量。并且在学习上看到自己一步一步前进的足迹。 体 计划: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为学生体育考试做准备。 行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每天早上认真做操,认真对待体育课是必不可少的,还根据学生身体的需要加强体育锻炼。 成果:就算遇到社会上有什么空气传染的疾病,几乎没学生请病假,没影响学习。校运会上的整体成绩骄人的。 美 计划:培养审美观,发展、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行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上美术课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寻找身边的美,去帮助,关心同学,体现心灵美。 成果:更全面认识美,提高了文明素质,完成形象美与心灵美的结合。 劳 计划:让社会上的人都知道90后不是只会打电脑的人。 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清洁,每个星期五大清洁认真完成好。

五育融合

名家| 李政涛:“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导读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在华东师大教授李政涛看来,至少可以从5个方面来思考。 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在我看来,至少可以从5个方面来思考。 1“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 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 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 2“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多”与“跨”的区别一样,“并”与“融”的主要差异在于:并举之“并”更多具有名词或副词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动词,它意味着行动和实践。 在这个意义上,“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3“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 如果只是将“五育融合”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路径或策略来看待,依然低估了它的特殊价值。 “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直指以往制约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和难题之一:各育之间的相互割裂、对立甚至相互矛盾。 它带来的不是相互分离、割裂的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美育论和劳育论,而是“五育融合论”。未来的诸育理论,都将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体系内得以重建。 4“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思维” 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系统思维,包含了“有机关联式思维”“整体融通式思维”“综合渗透式思维”等。 传统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够融合的顽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点状、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等,从而导致各种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产生叶澜教授所言的“系统教育力”。 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之后,不仅各育之间的关联度、衔接度将有所提升,各育自身的推进方式、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此以后,各育都将

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类社会的新世纪在人类社会的高科技的发展中向着人们走来。我们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科教兴国”的法宝,重现了人类社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根本。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针,把我国的从的圈子里转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形式变成实际,以培养和造就人才的为宗旨。培养出适应于国家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使我们的后代,个个都成为道德好、智能高、身体强的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中小学的德智体美劳 德: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孝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 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好。 体: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健康向上。 美:仪表整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劳: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对社会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其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全面的阐述,能按照其中的讲法去做到,就称得上是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 二、反思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的,这也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我认为,这也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准则。其实,做到“德”很简单,从一些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比如尊重老师。见到老师不应该去刻意躲避,而应该大大方方地去打招呼,这样自己不用提心吊胆,老师也会开心。我们也可以从不说脏话做起,有很多人都有说脏话的习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

五育之间的关系 认清各类素质之间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育之间关系。 人本来是各种素质的统一体。我们把素质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是为了认识、研究的必要。每一类素质都是一个整体的人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构成人的完整的素质整体,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个性表现出来。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统一的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人发生影响作用。 各类素质互相渗透,如科学素质中可能含有思想的、审美的因素,审美素质中也可能包含科学的、思想的因素。同理,各育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智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因素,同样美育中也含有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因素。每一育作为教育整体组成部分是不能机械分割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包含其它各育成分的、纯粹的“德育”、“智育”等等。 各类素质之间不是平面的、并列的关系。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并非平面的并列关系。由自然生理素质到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层次性,即素质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层次的素质在性质上也有差异,表现了不同的特点。生理素质具有先天遗传性,个体差异性,生长、发育、成熟的生物程序性,潜能的无限性,处于整个素质发展的基层。心理素质是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它影响着自然生理素质的发展,中介着社会文化经

验的内化,居于素质发展的中间层次。社会文化素质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作为对人与人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反映,在个体身上表现为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作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个体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素质如知识、思想、道德、美感等等是在心理发展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处于素质发展的最高层次。相应于素质结构的层次性,教育的各组成部分也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体育处于基础层次,智、德、美各育是最高层次。如果把心育也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话,则是处于中间层次。劳技教育所含各种成分,可以分解到其他各育之中,当它综合了其他各育的因素时,便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组成部分。我们平时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列起来看是不妥当的。五育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并列关系。 但我们仅仅认识到素质的发展有层次性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认识不同层次的素质在素质总体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而认识教育的结构问题。 自然素质作为生理层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力,是人的素质载体,是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是素质的主要内容,标志人的素质的性质、方向、水平,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心理素质则是主体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中介。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

德智体美劳

人类社会的新世纪在人类社会的高科技的发展中向着人们走来。我们中国几经磨难,终于找到了“科教兴国”的法宝,重现了人类社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根本。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针,把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转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形式变成实际,以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宗旨。培养出适应于国家千秋伟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使我们的后代,个个都成为道德好、智能高、身体强的人才,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中小学的德智体美劳 德: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孝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 智: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好。 体: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健康向上。 美:仪表整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劳: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对社会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其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全面的阐述,能按照其中的讲法去做到,就称得上是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 二、反思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的,这也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我认为,这也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准则。其实,做到“德”很简单,从一些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比如尊重老师。见到老师不应该去刻意躲避,而应该大大方方地去打招呼,这样自己不用提心吊胆,老师也会开心。我们也可以从不说脏话做起,有很多人都有说脏话的习惯,这会使别人降低对你的好感和评价,这也是十分不文明的行为。既然那么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让我们成为有道德的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智”的来到不是随随便便的,好的成绩来自平时的勤奋,没有哪个人会比别人笨一些,只有比别人懒一些的人。平时学习不该只拘泥于书本和家庭作业上,适当的扩展会让我们提高的更快,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想着如何去玩乐上,还不如去预习和复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 (满分:100分 时间:与历史共用120分钟 开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 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________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________软着陆探测之旅。 ( ) A.嫦娥一号 背面 B.嫦娥二号 正面 C.嫦娥三号 正面 D.嫦娥四号 背面 2.经党中央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________设立为“_________”。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 ( ) A.立秋 中国农民丰收节 B.秋分 中国农民丰收节 C.芒种 中国农民播种节 D.春分 中国农民播种节 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总书记的讲话温暖了每一位思政教师,同时也引领广大思政教师( ) ①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②更加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 ③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④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漫画《马路杀手》(右图)警示我们 ( ) ①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②行使权利捍卫权利 ③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④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下列古语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鸟飞绕定王台。”相传汉景帝时,长沙王刘发担忧远在长安的母亲却不能相见,遂派专人代为探母并将长安的泥土带回,年复一年,带回的泥土堆成了高台——定王台。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 ①母子之间浓浓的骨肉亲情 ②亲人爱的碰撞不可避免 ③感恩之情要用行动来表达 ④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打击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这部法律的实施有利于 ( ) ①保护英烈的名誉权、荣誉权 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消除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④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中国,也启示我们 ( ) ①敬业奉献 勇于担当 ②艰苦奋斗 坚持不懈 ③保家卫国 爱我中华 ④珍惜青春 激发潜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首都北京召开。据此回答9~10题。 9.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网“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收到全国各地网民留言上万条, 网民对政府工作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这些留言经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上述材料表明,互联网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智体美劳标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德智体美劳标语 篇一:德智体美劳快板词 《德、智、体、美、劳谁最》快板词 三(3)班 (五名学生演员胸前分别佩带德、智、体、美、劳大字)合:竹板一打真动听,先给大家鞠个躬。德智体美劳(分别说) 五个兄弟走上台,高高兴兴唱起来。 春风吹,凯歌传,民办教育春满园。 素质教育开红花,我的作用顶呱呱。 德:我的品德最高尚,我把雷锋当榜样。 智:我的名字叫智力,考试总考好成绩。 体:热爱体育多运动,身体健康有保证。 美:审美本是我的名,我的美丽在心灵。 劳:不怕脏,不怕累,热爱劳动最可贵。 (一) 德:叫声我的好兄弟,团结才能创佳绩。

要想成长不错路,咱们必须搞团结。 智:搞团结,没有用,分数就是通行证。 你们四个快下台,有我就能成为好人才。 体:你的说法没道理,最重要的是身体。 锻炼身体多运动,健康才能有保证。 美:我的作用特别大,根本不是说大话。 要成才,心中要有真善美, 合: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气质美, 这样的美丽才叫美。 劳:你们这是吵什么,论作用,谁也不会比我强。合:勤劳勇敢爱劳动,这样的人才才管用。 只要有双勤劳的手,五湖四海随便走。 有了我,准不差,你们赶快把台下。 德:荷!四个兄弟要叫板,个个功夫都不浅。 合:好好好,不管你们怎么闹,还是团结最重要。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越闹分裂越糟糕。要成才,全面发展是标准,五育并重是根本。如果心里没品德,不爱家,不爱国, 最终变成大恶魔。危害遍及全人类。 如果没有好体格,学问再大也没用。 如果张口说脏话,仍然是个素质差。 如果审美观不强,依然是个大饭囊。

(五人说):对、对、对,你们说的就是对 德:你们的意见都很好,缺少自己做检讨。 智:听了你们一番话,我才知,自己的认识特别差。体:今天我才明白了,咱们谁都不能少。 美:说得对,说得好,我决心,首先要把学习搞, 再把身体来锻炼,多为祖国做贡献。 劳:把我劳动记心间,爱劳动, 促生产,人的目标才能远。 合:说的好,说得对, 光有分数不象样,全面发展才叫棒 体格虽然很健壮,品德一定要跟上。劳动必须有技能,没有文化也不行。 全面发展德为首,成长路上大步走。。。德:品德高尚爱祖国, 智:刻苦学习来拼搏。 体:锻炼身体不放松, 美:审美观念记心中。 劳:劳动风格大发扬, (五人说): 全面发展做栋梁。全面发展做--栋--梁!如果张口说脏话,仍然是个素质差。如果审美观不强,依然是个大饭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要求也比较苛刻,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时时刻刻注意语言、仪态、仪表,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要用师德去影响、能力去示范,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用适时、适当的表扬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多鼓励学生,少一些批评,要求学生做到,教师自己必须做到,家校合作,让养成教育有生活的土壤,逐渐形成生活的一部分。还要坚持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不断完善教育,培养适合新时代的接班人。 正文: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培养人才。在这里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教师本身如何树立德业,为人师表?其次是如何培养人才,培养怎样的人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他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各异的人,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的要求也很高,为人要清、立身要正、做事要实。我们要端端庄庄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就是

树立德业,那么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呢?十八大报告已经给出了 答案,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代的人才,那么接下来我就针对“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师德影响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潜移默化模仿的榜样,他们模仿自己喜爱的老师的言谈、举止,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是漫长的,而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小学阶段时间较长,学生的辨识能力也比较弱,比较信服教师。那么“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就是教师的行为准则。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班的学生跟他们的班主任一样爱干净。从这句话里我们能从侧面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反过来学生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要利用好这面镜子,随时随地的自我批评、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最优秀、优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二、能力示范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多数人都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很简单,小学教师的知识含金量不高,而现实中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小学教师要

自我总结德智体美劳

自我总结德智体美劳 总结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 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本文是精心编辑的自我总结德智体美劳,希望能帮助到你! 集体观念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平时热爱体育活动,经常现身于 操场上。篮球、足球、乒乓球,谈不上样样精通,但也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认真完成交给的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 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初。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初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使我对党有了可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在学校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掌握了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曾多次获得过学院奖学金。英语、电脑、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的积累。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特别是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孩子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家长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最近孩子的爷爷生病了,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给爷爷买营养品。在生活上也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费,一双鞋子坏了,买了一双新的,去学校的时候还是穿了旧的,说还能穿,没关系的。看到这些,我们也家长很欣慰。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和老师做沟通交流。周末可以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一起看看书,做做题,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等等。我家孩子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上课专心的程度,作业的上交情况,认真检查的习惯等方面做得不够,老师也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来面对这些在小学中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找原因,寻方法,让他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孩子因为体质弱,体育锻炼不是很主动积极,这方面在假期我们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带他经常去锻炼锻炼。我们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很多,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

“五育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

“五育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在我看来,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 第二,“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多”与“跨”的区别一样,“并”与“融”的主要差异在于:并举之“并”更多具有名词或副词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动词,它意味着行动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这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第三,“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如果只是将“五育融合”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路径或策略来看待,依然低估了它的特殊价值。“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直指以往制约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和难题之一:各育之间的相互割裂、对立甚至相互矛盾。它带来的不是相互分离、割裂的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美育论和劳育论,而是“五育融合论”。未来的诸育理论,都将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体系内得以重建。 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思维”。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系统思维,包含了“有机关联式思维”“整体融通式思维”“综合渗透式思维”等。传统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够融合的顽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点状、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等,从而导致各种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产生叶澜教授所言的“系统教育力”。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之后,不仅各育之间的关联度、衔接度将有所提升,各育自身的推进方式、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式也会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从此以后,各育都将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构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制。 以劳动教育为例,近年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成为育人质量提升不可缺失的一环。但目前开展劳动教育,往往是首选增设和单列劳动教育专项课程。这种做法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在已经非常拥挤的学校课程体系里增加新课程,势必会给师生带来新的负担,也可能会削弱劳动教育自身的价值。之所以如此,症结依然在于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各育课程分离,是在已有各育基础上“做加法”而来的,它的存在有可能对其他各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毕竟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某“育”增加了,其他“育”势必会有所减弱。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专设“劳动课程”的举措及积极意义,关键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要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将其与其他各育

德智体美劳详细内容

德智体美劳详细内容 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这样,只是过去只重在1个“德”字,1个不同社会时代性的1个“德”字。解放以后,国家的性质不同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法。所以党和政府就总结出了这个极具概括性的“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来。 比如说“美”吧,它只是1种特性的表现,是1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 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1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 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 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3个字来体现。因为1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1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1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1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1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1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 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 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1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象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 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 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 说明“智”与“劳”的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教学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分析透测)

五育之间的关系 认清各类素质之间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育之间关系。 人本来是各种素质的统一体。我们把素质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是为了认识、研究的必要。每一类素质都是一个整体的人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构成人的完整的素质整体,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个性表现出来。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统一的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对人发生影响作用。 各类素质互相渗透,如科学素质中可能含有思想的、审美的因素,审美素质中也可能包含科学的、思想的因素。同理,各育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智育中含有德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因素,同样美育中也含有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因素。每一育作为教育整体组成部分是不能机械分割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包含其它各育成分的、纯粹的“德育”、“智育”等等。 各类素质之间不是平面的、并列的关系。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并非平面的并列关系。由自然生理素质到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体现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层次性,即素质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不同层次的素质在性质上也有差异,表现了不同的特点。生理素质具有先天遗传性,个体差异性,生长、发育、成熟的生物程序性,潜能的无限性,处于整个素质发展的基层。心理素质是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合金,它影响着自然生理素质的发展,中介着社会文化经验的内化,居于素质发展的中间层次。社会文化素质是一定社会文化的积淀。作为对人与人关系即社会关系的反映,在个体身上表现为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作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个体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素质如知识、思想、道德、美感等等是在心理发展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处于素质发展的最高层次。相应于素质结构的层次性,教育的各组成部分也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体育处于基础层次,智、德、美各育是最高层次。如果把心育也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话,则是处于中间层次。劳技教育所含各种成分,可以分解到其他各育之中,当它综合了其他各育的因素时,便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组成部分。我们平时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列起来看是不妥当的。五育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并列关系。 但我们仅仅认识到素质的发展有层次性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认识不同层次的素质在素质总体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进而认识教育的结构问题。 自然素质作为生理层面表现为人的自然力,是人的素质载体,是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主导地位,是素质的主要内容,标志人的素质的性质、方向、水平,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心理素质则是主体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中介。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领域内进行的。”社会文化经过主体内化在心理层面,最后积淀于人的身心组织之中,形成人的素质。

关于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9042592.html, 关于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 作者:黄琴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5期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而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最为有效且合理的方式,重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因此,笔者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出发,简要分析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41-01 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而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班主任只有从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学习新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从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使其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 一、夯实立德树人的思想基础 任何形式、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以育人为本,而育人的基础则是立德树人。对此,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崇尚科学,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有益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和态度,个性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发扬对集体的奉献精神。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并且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将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教育的基础,积极开展道德教育,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的价值、情感和人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且自由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目标,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思想特点角度出发,利用示范引导和说服教育等方式,提倡师生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强化学生立德树人工作效果,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实现非强制性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而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和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在夯实立德树人思想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二、建设和谐的师生心态

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论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德育、教育、体育、美育缺一不可,都要抓紧不可耽误。各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只要教师发挥得好就能充分的推动个体人和整个社会的重大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片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德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当今世界是一个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世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古今中外,只要是真正的和正常的教育,无一不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的。 在我们现有的人口、环境、资源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重要的必然选择。我们从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个人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是人们随意设计、随意规定的,而是由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其中主要是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个人只能在客观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的范围内得到发展。个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片面性的消灭归根到底取决于旧的社会分工的消灭。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等。体能和智能是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活动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发展以及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必须要以礼相待,要有道德品质。此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心理体验。意志是人在活动中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有意识地根

五育融合” 提升育人质量

“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融合机制包 括三个方面的核心机制:其一,“融合过程机制”解决“如何让五育融合真实日常发生”,融合的阶段、步骤、载体和方式有哪些,为此需要对“五育融合”的过程实行“整体设计”;其二,“融合评价机制”指向“如何整体评价五育融合的效果”,这 将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教育质量体系:不再是孤立地评价德育成效、智育成效、体育成效、美育成效和劳育成效,而是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单位,实行整体评价;其三,“融合保障机制”致力于解决“如何保障五育融合真实、有效且持续发生”,存有于 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各自承担什么融合责任,在学校 教育内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怎么办?在学校教育外部,家庭、社区以及博 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敬老院等各类校外机构,又该有何作为?由此要求的是整体 保障。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但是全面发展,更是 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滋养。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间的“多”与“跨”的区别一样,“并”与“融”的主要差 异在于:并举之“并”更多具有名词或副词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动词,它 意味着行动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 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彰显了一种实践形式,即“融合实践”,是一种独特 且重要的育人实践. 路径或策略来看待,依然低估了它的特殊价值。“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 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直指以往制约 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和难题之一:各育之间的相互割裂、对立甚至相互矛盾。它 带来的不是相互分离、割裂的德育论、智育论、体育论、美育论和劳育论,而是“五 育融合论”。未来的诸育理论,都将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体系内得以重建。 “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思维”。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系统思维,包含了“有 机关联式思维”“整体融通式思维”“综合渗透式思维”等。传统教育之所以存有不 够融合的顽疾,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点状、割裂、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等,从而导致 各种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无法形成教育合力,难以产生叶澜教授所言的“系统教育力”。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之后,不但各育之间的关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